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演变过程:经历了从_______到________的演变过程。前者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________时期开始,长期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演变原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说中神农氏创制_____教导民众耕作;________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___代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曲柄锄和大镰和___犁、_______犁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唐代江东(长江中下游)出现曲辕犁。综观中国古代农具和生产技术的演变,多为量的增加,质的突破不多,长期以来农业耕作技术没有________的进步。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过程: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大量出现。战国时期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此后,私有土地一直呈上升趋势,土地私有制成为传统社会中主要的土地制度。

(2)特点: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_____的方式剥削农民。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只能获得耕作收获的很少一部分。②土地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①___________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②“_____”的理念和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3、以____________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以后,“工商食官”制度瓦解,形成_____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______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____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________和_________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

2、以西汉“工官”制度为例说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利弊。

利: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上等的原料,产品大多十分精美。

弊:①产品主要供____专用和____私用,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______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实行_____制度,_____没有人身自由,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③行业间相互_____,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3、在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___和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有出土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已出现了丝织物的生产。秦汉以后,中国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汉代丝织品经过_______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_____”。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和________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___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___代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4、(1)冶铜技术:_______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展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_____时掌握了青铜防锈蚀的技术。(2)冶铁炼钢技术:_____晚期出现人工冶炼铁器。战国中期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________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_____做燃料,供风形式经历了自然通风到_______鼓风然后又发展到_______鼓风的进步。东汉初,南阳太守_____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5、早期的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一种____。从____中期到____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了____瓷器。___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除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外,____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江西______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十分著名。唐代晚期,长沙_____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清代____年间出现了粉彩瓷器工艺并在_____年间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中国古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宋元时期,_____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等地区。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_____有关。其中,___商和___商的势力最为强大。

2、古代中国“市”的发展:(1)___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___代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_____时期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4)___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___市。(5)___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3、_____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___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朝除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外,_____也是“雄富冠天下”。宋代都市商业繁盛,_____夜市三更结束,晓市五更又开,此外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清代繁华的都市有_____、汉口镇、_____镇、_____镇、朱仙镇等。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1)提出:_____时期的____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2)含义:重农抑商,或者说“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都是强调发展____,限制_____和______的发展。(3)目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4)具体表现(抑商):出台歧视商人的规定;以国家行政手段打击富商大贾;征收____;实行____制度限制从商的行业部门;禁奢侈;对城市商业经济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如限制“市”的时间、地点、派官员进行监督等。(5)评价:(1)有助于稳定_____经济;(2)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长期得不到正常的发育。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的骚扰,明清王朝长期推行_____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从而扼杀了中国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成为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背景: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_________与_______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自然经济已经有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_____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变化;③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2)过程:①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国______________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特权,急剧增加了对华商品输出,并打入____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3)表现:①中国______商品化程度有一定的发展。②____大量增加。③_____和_____的商人开始出现。④贸易中心由_____转移到_____。

(4)影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_____市场和_______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条件:__________的逐步解体;__________的刺激;__________的诱导、促进。

(2)产生

时间: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①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部分_________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代表企业:方举赞、孙英德创办的________厂,陈启源创办的___________厂。

3、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1)时间:___________.

(2)原因: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_____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②“________”思潮的推动.③清政府放宽了对_________的限制。

(3)主要企业:张謇在江苏______创办的大生纱厂、________在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荣宗敬、荣德生在江苏_______创办的保兴面粉厂,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特点:

(1)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后天畸形——①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部分是___工业,___工业很少。②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很少。

5、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意义:(1)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大大推动了中国_______的进程。(2)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完成下表。

时期发展情况原因

民国初年(1912~

1918年)

出现短暂春天,

_____业和____

业成为当时的第

一和第二大工业

①________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民族资产阶级投

资热情高涨;③__________________促进;④“一

战”期间,____________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一战后(1919~

1927年)

发展受挫①帝国主义卷土重来;②封建军阀混战,缺乏和

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抗战前夕(1927~

1937年)

短暂发展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实行_______和____

________运动促进;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发展。______时期受到摧残日帝发动_________战争

国民党统治后期

(1945~1949年)

陷入困境国民党政府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压迫,

繁重的______负担、____国的经济入侵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简述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带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特点:(1)___工业发展显著,___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______资本超过民族资本。(3)近代工业虽有发展,但是________经济仍占绝对优势。(4)发展短暂,一战结束不久,______________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原因:仍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后,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在夹缝中求生存。

(1)列举外国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的主要手段。

①限制中国_________;②控制中国_____;③发动________;④进行_____倾销。

(2)列举本国反动势力束缚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清政府①甲午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苛捐杂税(厘金);

军阀官僚政府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以各种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

2、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从政治上看,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为了本阶级和__________的利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从文化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过渡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的起止:从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2)提出:______年。(3)内容:“一化三改造”。(4)特点:__________与______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5)实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三大改造

(1)改造的过程:形式和政策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_____社→高级农业生产_____社;

手工业:手工业小组→手工业_______社→手工业________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经销代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________),改造中创造了对民族资本的_____政策。

(2)改造完成的意义:标志着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______ _______阶段。

(3)改造存在的问题:改造___期,过于急躁和粗糙,给社会发展遗留了许多问题。

3、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出现哪些严重的失误?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1)成功探索:①《_________》提出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②中共___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________的变化,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③1960年后对国民经济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字方针。(2)严重失误:①1958年发动的______和__________使得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②1966~1976年的_________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经验教训:①充分认识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以_______为中心,防止“左”倾错误;③遵循客观规律,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④保持安定团结,健全民主法制,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反对个人崇拜。

4、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和_______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努力抵制“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形势一度好转。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内容,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起步——农村的改革:①率先进行改革的是_____和_____省。②主要内容: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对______方式(分户经营、自负营亏)和______方式(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改革。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_____主义,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④作用: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全面展开——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由此展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____。②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__。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是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进入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在逐步加快,中央在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改革方向。

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或调整)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初步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形成过程:⑴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_____________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⑵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_________开始的。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广东的____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_____设立________,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起窗口的作用。在特区内吸收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生产外销产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⑶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⑷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相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____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⑸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_______地区的战略决策。____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及意义。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容。(2)_______________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清了思想障碍。(3)1992年__________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993年中共_______________,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1997年_________关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作出了新的论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2)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________。民国成立后流行的服装有_____、_______。

2、近代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是_____。

3、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而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是______与_____。

4、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_______和______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流行。_____时期流行的服装是军装和“干部服”(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开始由_______向______过渡,中国服饰由_____走向_____。

5、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是___菜、___菜、___菜、____菜。鸦片战争后,在_______开始出现西餐,还有面包房、咖啡店。西式糖果糕点也开始受到国人欢迎。

6、西餐传入后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了哪些影响?(教材P56)

(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进入百姓饭桌,如____、土豆、_____、_____等蔬菜,以及番茄沙司、______、______、味素等调味品。

(2)一批专门生产糕点糖果、调味品、罐头等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________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典型民居是_______。外国人来华后,中国居室建筑开始出现____的趋向。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20世纪____年代前后开始出现于_____等地。

8、简述近代以来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变化:①断发(剪辫)易服;②废止缠足;③近代婚姻风俗变化,_______、________成为时尚,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______与____。新中国成立后,殡葬习俗由___葬开始向___葬改革。⑤社交礼俗方面:西方的____、_______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称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____”“____”等称呼。⑥思想观念上,______、______遭到批判,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原因: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②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影响。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都对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民国时期,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是_______。

2、在我国,_____(城市)最早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_____(城市)最早运行公共汽车。

3、在________的推动下,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起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得益于________运动的蓬勃开展。

4、晚清邮政是由_____(部门)代办。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____________的新时代。

5、1877年,福建巡抚_______在_____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是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_____》。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________》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以消闲娱乐为特征的_______报刊更能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

3、列举中国近代广播事业发展中的四个第一。

(1)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广播台“;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在东北地方政府支持下创办的_____广播电台。

(3)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是1927年上海_____公司开办的。

(4)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是1928年由_________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

4、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是在_____(城市)。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_____电视台。

5、反映信息时代到来的大众传媒是_______。这种传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有什么弊端?

(1)______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社会政治生活、家庭经济生活。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动,空间距离不再是障碍。

(2)过分依赖网络会导致忽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淡漠。网络犯罪活动猖獗,网络道德得不到有效监督,沉迷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列举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的重要史实。

(1)______发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2)______发现新大陆(美洲);(3)______到达印度;(4)_______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圆说(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2、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根本原因:________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________扩张阻隔了传统商路。

影响:(1)引起了“____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表现为:①_____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②_________的增多。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③________公司的建立。④__________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_____革命”,有利于西欧资本________。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揭开了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序幕,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4)极大了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5)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早期西欧殖民活动始作俑者是_______;16世纪中叶,在中南美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的是_______;17世纪,垄断了世界航海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_____;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____。

2、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

(1)16世纪,荷兰从______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开始了荷兰控制世界的时代。荷兰的殖民掠夺是与其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依靠强大的_____和________公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荷兰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

(2)________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英国从16世纪中叶起开始参与殖民掠夺。100余年间,英国在_____控制了许多殖民据点,并向其他地区扩张。同时,英国向北美移民,先后建立了____个殖民地。另外,它还在西印度群岛夺取了许多岛屿。到______,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殃民国家。

(3)今天的纽约市最早是____人建立的,当时称为__________。英国在北美获得的第一块殖民地是________。

3、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西欧国家之间的殖民争夺

(1)目的:争夺________的控制权;

(2)冲突和战争:①1588年,英国联合荷兰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了____控制世界的时代。②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_____失败,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和北美的殖民地。③17世纪下半叶至1763年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1763年,英国取得“____战争”的胜利,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实质:争夺________的商业战争,争夺殖民地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战争。

4、对早期殖民主义的评价:

(1)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_______;(2)给亚非拉带来沉重的灾难;(3)使世界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蒸汽”的力量

1、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

(1)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___国的_______部门。重要发明有: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 _______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克隆普顿发明了“______”;_______研制出水力织布机。(2)1771年,_______在德比设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_________诞生了,并且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_______制度。随着大工厂制的推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3)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_________,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使人类进入_____时代。(4)随着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_______和_____广泛开展起来。

2、19世纪中期,____的“开国”和________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____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由于自由主义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往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3、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工业革命密切了______。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3)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__________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_____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4)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____体系的形成,_____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概况:①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______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②发源地和“中心”:___国和___国。

(2)重大发明创造

(3)影响:①对工业生产的推动——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______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钢铁时代”到来;新兴产业兴起:____工业、____化工业、____制造业、____工业等;推动了农业的变革。②________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________阶段。④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用____和____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到________________,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2、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⑴相同点: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③发生都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或完善有关。

⑵不同点:①人才素质不同:第一次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_________,第二次均为______ _______。②成果质量不同:第一次的成果多数是手工工场___________;第二次的成果则是_______的产物。③开展范围不同:第一次是___国“一枝独秀”,后来才扩展到其他国家;第二次是“全面开花”,一开始就形成了多元化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众多的发明创造,其中___国、___国尤其多。④部门不同:第一次开始于_______业,后来也主要是在___工业部门展开;第二次则以___工业和电力工业为主要领域,对推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威力。

3、如何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

(1)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大规模的流动与融合,带来世界__________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

(2)使____________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3)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

(4)扩大了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距。

(5)_____________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加剧,19世纪末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间的矛盾)。_______政策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具体原因:①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大发展,经济________主义刺激了资本家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②过度的_____悬殊、狂热的____投机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危机的爆发:首先发生于___国,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____业,危机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____,危机爆发时的美国总统是______。

(3)特点:_____广(地域和部门),________长,_______大

(4)影响:从局部看,它引起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危机,社会动荡不安,一些国家为了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从整体看,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深了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

(1)内容:①整顿______,克服金融危机;②恢复_____生产;③举办____和_______;

④保护_____权利;⑤建立_________体系。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和意义:①新政使美国渡过了难关,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②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并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③开创了____________的新模式。使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二战以后,美国已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了。国家干预经济这种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及西方资本主义国的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4)局限性: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解决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____________。

2、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两者有无本质区别?

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同点在于胡佛坚持________主义,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_能力,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而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________做出适当调整。

两者无本质区别,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都是___________的代言人。

三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发达的_______资本主义。

表现:政府运用_____和____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慷慨补贴_____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政府大力投资_____和____,推行_______政策。

特点:与西欧不同,美国政府干预经济不是实行________化,而是依靠增加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来刺激生产与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2、二战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1)二战后到六十年代末,美国政府奉行_______主义,实行充分就业,危机发生时政府使动用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这些手段虽然减轻了危机但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政府交替使用________政策和_______政策,但只能见效一时,不能消除滞胀。

(3)八十年代_____政府实行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抵制通货膨胀、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等手段,美国经济开始_____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缓解,但财政赤字年年攀升。

(4)九十年代_______上台后实施“________,________”的经济政策,消灭了______,解决就业问题,美国经济再度繁荣。

3、二战后初期的美国政府与八十年代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有什么不同?

(1)历史背景不同:二战期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八十年代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正处于“_____”状态。

(2)奉行的经济理论不同。二战后初期是_______主义,八十年代的里根政府是_____学派和_____学派。

(3)主要措施不同:二战后初期政府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干预经济。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实行大规模削减____开支、抵制________、减税和加大____开支等政策进行干预经济。

四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如英国的______经济,法国的___________经济,联邦德国的_________经济和日本的__________经济。但__________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2、二战后,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的两个资本主义国家是________和_____。60年代中期,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国家是_________。1987年,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国家是_____。70年代欧美国家遭受石油危机打击,_________却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3、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见教材P108)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1921年,俄共(布)十大根据_____的提议,通过了废止__________、实行_______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从背景、目的、内容、作用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背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

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国内战

争结束后的新情况,苏维埃政权面临

严重的_____危机和_____危机

目的1、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

权2、实现向共产主义的_____过渡

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

维埃政权

内容农业实行_________制以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制

工业

实行广泛的工业____化和_______管

改变国营企业________管理的办法,

在坚持______________和国家掌握

_________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

采取_____制和_____制的形式,实行

____________.

商业取消_________. 允许_________,实行_________. 分配

实行_________制和成年人劳动义务

废除平均主义的_________制,实行

_________的工资制

评价①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

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

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实行

过程中,出现许多弊病和错误,如:

________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遭

到农民的反对;建立了_______的经

济管理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

①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

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得以顺利恢

复,为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

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

工农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

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的必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_____和_____________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时期。从_____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___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____个五年计划完成时(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斯大林模式

(1)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2)形成背景:外部受到________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

(3)形成过程:是在实行______建设和________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①1925年召开的_______________,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②1927年召开的______________,通过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方针,此后苏联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③1936年__________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4)主要表现:①政治方面:权力_______,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②经济方面:国家占有_____________,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实行_______计划,排斥市场调节,用________管理经济;优先发展______尤其是军事工业。③思想文化上:大搞个人崇拜,以“伟大领袖”一人的思维代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维,以________手段干预思想学术问题。

(5)评价:⑴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与当时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二三十年代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⑵有严重缺点和弊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严重地制约着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3、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政策:(1)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实施__________制,保障了军事胜利,但损害了农民利益。(2)1921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用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制,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归自己支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3)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实施_________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苏联的改革进程:斯大林逝世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________以_____为突破口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1964年,__________上台后,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_____上,推行“新经济体制”但他们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因而收效甚微。其后_________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这说明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

2、_____年12月,苏联成立。_________时期,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______”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质变。1991年12月《___________》的签署标志着在历史上存在了69年的苏联完全解体。

专题八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_______,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2)为了更好地利用欧洲的____,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3)欧洲在_____和______上具有认同感;(4)为了配合_________的推行,也为了抵御来自_____的威胁。

2、欧共体的性质:欧共体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国际联盟。

3、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建立____________;

1958年 6国又组成欧洲___________和欧洲___________;

1967年上述3个机构合并,建立了“_________”;

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_____________》,使欧洲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大大迈进了一步。

1993年“_____”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欧盟成立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要求加入该组织,到2004年发展为____国,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1995年在_____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____。

1999年 ____诞生.

二发展的亚太

1、亚洲第一个囊括本地区全部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是____;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______________;APEC是____________组织的英文缩写。

2、“10+3”会议中的“3”指的是_________三国;“10+1”会议中的“1”指的是_____。

3、1985年首次正式提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主张的是美国总统________和加拿大总理_________;1989年提议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澳大利亚总理是______。

4、美国参加的区域经济集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加入东盟的国家是________。

5、“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_______举行。2001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第____次。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及其宗旨

1947年10月,英、美、法、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总协定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方通过____________和消除__________,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994年4月,关贸总协定“__________”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在关贸总协定及其达成的各项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_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3)中国入世:_____年在世界贸易组织的_____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4)诞生的意义: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____化,标志着一个以__________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流域的_________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标志着全球有序的_____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表明_________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过程:①1944年7月,美、苏、中、法等44国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__________体系。从此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②1945年,_______________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7年10月英、美、法、中等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组织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由此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内容:一是美元与____挂钩;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货币与美元挂钩。②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③影响:美元获得了“________”的特殊地位,从此,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和较为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全球资本的________准备了条件。

3、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____公司的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____经济体制的广泛采用。

(2)本质:是______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利弊: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①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_____________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它们不仅垄断了世界商品市场、____市场和____市场,而且通过大力推行_______主义、压低初级产品价格等手段,掠夺和剥削______国家。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_____、_____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挑战看,由于_______匮乏、_____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_______和_______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________、____爆炸、_____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______横行、________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触及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对策:①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以及政治新秩序。②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才能走出困境。例如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研究,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等等。

4、举例说明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之间关系如何?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1下列航海家中,到达印度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看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B欧洲人对黄金狂热追求的产物 C商业危机的产物 D人文主义倡导的产物 3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为( A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的增加 D封建制度的衰落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媒介是( A炮舰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C军队D物美价廉的商品

6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把世界瓜分,标志着(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C列强开始了输出资本 D新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7引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和低消费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8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 B"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 C"新政"措施不适合当时社会情况 D"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9 30年代美国从胡佛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不同党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B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C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 D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性的措施 10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泛滥 B遏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使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11二战后初期,西欧洲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3.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 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 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这说明分封制度( )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 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 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 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 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

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唐朝: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冶金 瓷器丝织业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商朝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 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 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 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 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 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汉代 B .唐代C.宋代 D .清代 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 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 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 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 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 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 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 .景德镇 B .苏州 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 C.扬州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洛阳 ,诗中的“草市”是 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最早出现是在 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 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历史必修一知识填空汇总

历史必修一知识填空汇总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______,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即制。 2、商朝建立后,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卜、祝、史、________等;地方封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______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为了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朝实行_____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1)武王把一定的和,分别授予____、______和______,让他们建立_______,拱卫王室。(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5、瓦解: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即是对分封制的挑战。 时期,诸侯彼此征战,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分封制崩溃。 (二)西周的宗法制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 是。 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 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办法,达到巩固和保证的目的。 3、宗法制最大特点和核心是。 4、作用:宗法制保证了,也有利 于。 5、以后,宗法制日益削弱,分封制逐渐被所取代,中国政治制度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第二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的建立 战国时期,经过_____ ___,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___ ___。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秦始皇规定最高封建统治者为“__________”,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__________”;皇帝的命令称“_______”或“________”;皇帝手所用的玉印称“______________”。皇帝总揽全国的、、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____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发给。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体现了中国的本质特征。 2、中央官制: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这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________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______________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__________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秦朝中央这三个主要的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牵制。 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________________地位次于丞相;_________________掌兵,但不常设。军国大权完全操控在_______________一人之手。“三公”之下为“______________”。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郡、县的设置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_时期。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秦统一以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实行_____________。(2)__ __是秦朝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________郡,后增至____________余郡,其最高行政长官称____________,他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书于各县。 (3)________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称________或________。 (4)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 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 ____________一人手中,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1、积极作用:(1)秦始皇北击___________________,南平___________________,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颁布秦律,统一、和,修,开,筑,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起了重大作用。(3)秦朝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作用:秦始皇的专制,使人民处境恶劣,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起义。在起义军打击下秦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第三节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农业 1、耕作方式: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汉代:普及全国,二牛抬杠(西汉)→一牛挽犁(东汉) 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完备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集体公有制 ②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③战国后:封建土地私有制 3、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赋税沉重:②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根本原因:的存在) 4、水利事业: ①传说英雄:治水 ②著名工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筑); 西域(西北地区)的特色灌溉工程,使干旱地区得到灌溉。 ③治理黄河:东汉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④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 5、认识: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 1、经营形态: ①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 ②:产品工艺高,不入市场 ③私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市场

四、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重视发展,限制发展的政策。 (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3)目的 ①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②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4)历代措施:(了解即可) 秦: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对经济管理全面、具体、严密 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盐铁官营制度;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 唐:设官市,严格管制明清:“海禁”政策 (5)后果: 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推动,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 ①阻碍了的发展; ②阻碍了,违背了历史潮流。 2、“海禁”政策 (1)含义: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是 这两种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后果: 。 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产生:以后,产生于江南地区的部门。 2、标志:关系。 3、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发展缓慢。 4、缓慢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始终占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 直接原因:封建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的影响(政策和政策) 封建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资金流向买房置地);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关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时间及标志: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填空题汇总[推荐]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年—年) (一)背景 1、清朝在后期开始衰落,鸦片战争前社会问题严重。 2、英国完成,成为头号强国,为了,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根本原因) 3、清朝实行政策,只许一口通商。 4、为了,英国对华走私鸦片。面对鸦片危害,皇帝派到广东禁烟。 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借口): (二)经过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 1、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割给英国;赔款银元;开放 5处为通商口岸;中国须同英国商 定。《》和《》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2、美国和法国分别强迫清政府签定《》和《》 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与的矛盾,开始转为 与的矛盾,与的矛盾,而 与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中国进入革命时期,肩负起反反双重任务。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年—年)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和法国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国和法国“”讹诈未能如愿 (二)结果 1、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了《》,规定:允许 进驻北京;增开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 地、、;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两白银。侵略势力扩展到大江南北和内地。 2、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定《》,规定:承认《》有效;增开为商埠;割给英国;对英法的赔偿各增至 两白银。 3、俄国趁火打劫,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平方千米。 (三)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 力。 三、甲午中日战争(时间:年—年)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分单元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①时间:明清时期 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 ③评价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填空Word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是__________的工具,_________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__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国家。”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_______,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 _________的制度。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_________ 掌握的_______,对占人口_______的______实行______,对________ 敌视和破坏__________的_______实行_______。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________享有_______的________,而且表现在_________的__________。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_________的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障,人民能够 _____________,也表现在随着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的进步,广大人们的_______得到日益充分的 _______。 4、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________、履行________为_____和______。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________国家 权力机关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公民________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________ 和__________的______和________。 6、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自由”。人民参与____________,充分表达自己的______,这是人民行使__________ 权利的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_______的_________。 7、公民的监督权是指______有监督一切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权利。它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8、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_________和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 维护国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服______和参加_______组织。 9、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郑国渠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 第3课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元朝—青花瓷; 明朝—彩瓷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二、唐宋元商业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演变 冶金 瓷 器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2.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A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7.近几年,广东海洋考古队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B、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 景,哪项不符合 ...当时的历史实况( ) 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白天定时开关 9.“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 ) A.早期雇佣工人的情况B.机户的情况 C.小商贩的情况 D.机房的情况 10.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④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 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D.唐政府设立了新商业特区 12.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 ) A.《东京城的辉煌》B.《西京城的衰落》C.《汴河两岸好风光》D.《坊墙去除利工商》 13.在2007年央视的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B、邻居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担任长官 C、在私家店铺中边喝酒边呤咏白居易的《琵琶行》 D、去东市和西市逛街时碰到了波斯、大食的商人 14.下列各项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 ) ①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规模② 政府屡申重农抑商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