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国家公祭日——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经典素材】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七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十二月十三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十二月十三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公祭仪式在南京市首次举行。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人们对战争灾难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将南京大屠杀这起人类历史上最灭绝人性、最惨无人道的侵略者的暴行的发生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事实上早已是中国人的心中所盼,更是在这场人类浩劫中幸存者的和遇难者的后代的夙愿。这个决定令全体中国人为之动容,更令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77年来,我们曾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以无数方式探讨这场屠杀带来的思考: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平的共识、战争的伦理、人性的自觉与人道的尊严。现在,我们终于设立和迎接来了国家公祭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必将促使民族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促使一个民族汲取历史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公祭日,展示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浸透热血的土地是每个民族的朝圣之地。当波兰人为奥斯维辛纪念馆献上鲜花,当德国人在大屠杀纪念碑林中默哀,也让我们重回77年前那座血与火的城市,阅读写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种紧紧挽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深情与民族精神。

公祭日,让我们学会以宽阔的历史视野正视、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77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我们用肃穆的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自己,保持历史的痛感,但不煽动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思战争、检省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余孽,但不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更应怀着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应懂得珍惜和捍卫人类的核心价值。

如果说过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创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个文明的成熟,那么今天是否会忘记历史,也在考验一个民族是否成熟。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判断之时。历史的荣耀和悲情,需要我们正确体会;国家公祭日提供的舆论平台,有助于帮助我们连接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找到历史中的正确定位;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我们回顾审视历史悲剧,维护基于历史形成的判断,防止历史被人为歪曲。还原历史真相,需要一面真实折射历史的镜子。警惕历史反复,告诫颠覆历史的行径,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传递和平声音,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而无论从反法西斯主义还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杀都不仅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伤痛,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其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

时间不能抚平所有的悲伤,记忆依旧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祭奠逝者,抚慰生者,来凝聚勇气直面历史,把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以国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恰好契合了民众的意愿。在这一天,我们感念逝者,还生命以尊严。唯其不可忘却,他们才能在民族记忆和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之所以不能忘,不敢忘,是因为它给我们以教训和启迪。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惟有自立自强。中华民族经历了种种苦难挫折,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我们要牢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也要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热爱和平,更要努力维护和平。

感念逝者,激励后人。那些不能忘却的纪念,让我们凝聚起更强劲的力量,大步前行。

【多向解读】

思维点击: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人们对战争灾难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将南京大屠杀这起人类历史上最灭绝人性、最惨无人道的侵略者的暴行的发生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事实上早已是中国人的

心中所盼,更是在这场人类浩劫中幸存者的和遇难者的后代的夙愿。以国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恰好契合了民众的意愿。在这一天,我们感念逝者,还生命以尊严。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能忘却,南京在哭泣,中华在哭泣;我们不能忘却,在惨绝人寰的屠戮中失去的30万鲜活生命;我们不能忘却,失去的民族的尊严……这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深深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提醒着我们曾经所承受的屈辱与不公。这样一个庄重的仪式,祭奠逝者,抚慰生者,来凝聚勇气直面历史,把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

落后就要挨打,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惟有自立自强。中华民族经历了种种苦难挫折,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只有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我们要牢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也要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热爱和平,更要努力维护和平。

适用角度:悼念直面真相不忘历史维护和平

动脑想一想:该材料还适用于哪些立意角度?

【论证实例】

例1.历史不能忘记

南京每一段弹痕累累的城垣,每一寸埋骨葬魂的土地,每一条曾流血浮尸的江河,都在诉说这座古城的苦难过往。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一样,南京大屠杀理应成为世界共同的记忆,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应成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国家公祭日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因为这份纪念承载着中华民族大深重的悲痛,铭刻着中华民族最刻骨铭心的耻辱。以国家名义公祭不但是让逝者安息,让全体中国人铭记耻辱,也是在向全世界呐喊,请不要刻意忽视这段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历史真相需得到还原、尊重、保护,任何歪曲、美化南京大屠杀罪行的言行都是泯灭有类良知的犯罪。

例2.敬畏生命维护和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尽管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在中华民族英勇抗争下还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岁月流逝,曾经的苦难渐行渐远;年轮更迭,曾经的硝烟渐渐消散。历史虽然属于过去,但同样可以昭示未来。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不让前人的鲜血白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才不会重蹈覆辙,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我们祈愿和平,祈愿就要珍惜,更要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动手写一写:用该素材写一作文片段,要求用上一两种修辞,体现观点,有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