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卷)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练习题(有答

(真卷)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练习题(有答
(真卷)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练习题(有答

历史八上第五单元单元学习评价

1单选题易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组建中国同盟会

B.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C.创办黄埔军校

D.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正确答案】

B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査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选B。

2单选题易

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正确答案】

D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让人民意识到了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列强的侵略本质,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故选D。

3单选题中

“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

C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故选C。

4单选题中

1925年4月8日,鲁迅致许广平的信中说:“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

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以下对信中历史信息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火与剑”指暴力革命

B.“别人”指日本帝国主义

C.“还是如此者”指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学校”指黄埔军校

【正确答案】

B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阅读材料,与教材链接可获知“别人”所指北洋军阀。故选B。

5单选题中

下图是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的一位风云人物,这是《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正确答案】

C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北伐的对象。首先抓住材料中“两年之后”,然后抓住图片下方文字“吴佩孚”,链接教材可知: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吴佩孚是当时三大军阀之一,其最终被击败,在中国政坛上消失。故选C。

6单选题中

下表中毛泽东系列活动的背景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北伐战争开展

D.革命根据地创建

【正确答案】

B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通过表格中时间和多次出现的“国民党”,可以判断发生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故选B。

7单选题中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探索这一道路的起点是()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遵义会议召开

D.红军长征胜利

【正确答案】

B

8单选题中

对下图徽章承载的历史事件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此徽章承载事件距今(2017年)90周年

B.此徽章为了纪念人民军队建立

C.此徽章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

D.此徽章承栽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正确答案】

C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南昌起义。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与图片“南昌起义”无关。故选C。

9单选题中

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同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正确答案】

B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A、C、D三项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长征胜利和南昌起义的影响,排除这三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尚革命道路。故选B。

10单选题中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A.

B.

C.

D.

【正确答案】

B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题设中的意思是说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人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口号。A项是为了纪念刘胡兰而作的题词,C项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口号,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来的。故选B。

11单选题中

2017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组记者采访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问到他们敬佩的历史名人是谁,并说明理由。请你选出下列历史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

A.孙中山——领导北伐战争

B.李大钊——参加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C.张学良——主持重庆谈判

D.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正确答案】

D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D项。

12单选题中

“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哟)要来……”这首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的四川民歌,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它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

B

13单选题中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正确答案】

C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长征胜利的标志。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后,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故选C。

14单选题中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正确答案】

B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査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它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

15单选题中

伍修权曾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奖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诗中空格处应当填写()

A.上海

B.南昌

C.遵义

D.延安

【正确答案】

C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

16单选题中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样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③遵义会议④长征的开始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正确答案】

A

【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发生在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遵义会议发生在1935年,长征的开始发生在1934年。①最早,③最晚,故选A。

17单选题中

与前四次反“围期”相比,红军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在军队数量上占优势

B.中共中央推行“左”倾错误主张

C.革命根据地力量弱小

D.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好

【正确答案】

B

【题目解析】

18单选题中

美国某作家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贏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9单选题中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个“伟大传奇”是指()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正确答案】

D

20单选题中

“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这是某纪念馆门柱上的一副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该纪念馆是()

A.北伐战争纪念馆

B.南昌起义纪念馆

C.红军长征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正确答案】

C

21材料分析题难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简答题难

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正确答案】

红军长征。

(2)简答题难

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正确答案】

遵义会议。

(3)简答题难

诗中反映出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两个)

【正确答案】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等等。(答出两个即可)

(4)简答题难

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什么?请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正确答案】

长征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22材料分析题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題。

材料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蒋介石在他所控制的地方实行“清党”,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1927年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从容就义。

材料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只剩下长征一条路。在长征途中,由于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反而使中共开始走向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1)简答题难

据材料一,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简答题难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主要条件。

【正确答案】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与实践;中共在革命斗争中取得一致;共产国际不再进行不切实际的指导等。

(3)简答题难

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创。

23探究题难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96华诞,某班要开展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简答题难

[开天辟地的诗篇]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正确答案】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简答题难

[星火燎原的浮雕、雕塑]

A、B浮雕或雕塑中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分别有何突出重要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确答案】

A地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地位: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指引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联系:1928年,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并把队伍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简答题难

[战略转移的漫画]

上图反映了党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在此事件中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请结合学所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简答题难

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艰难曲折;中国的革命必须从本国国请出发、实事求是。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全集U R =,集合{} |21x A x =>,{}|41 B x x =-<<,则A B 等于( ) A .(0,1) B .(1,)+∞ C .(4,1)- D .(,4)-∞- 2.已知i i a 2)(2=-,其中i 是虚数单位,那么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2- 3.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足2BD DC =,则AD = A .1 233 b c + B .5233 c b - C . 21 33 b c - D . 21 33 b c + 4.已知数列{}n a 中,1,273==a a ,且数列? ?? ?? ?+11n a 是等差数列,则11a 等于 A .5 2- B .21 C .5 D .32 5.在ABC ?中,已知 30,4,34=∠==B AC AB ,则ABC ?的面积是 A .34 B .38 C .34或38 D .3 6.命题:p 函数)3lg(-+ =x a x y 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命题:q )4lg(2+-=ax x y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则p 是q 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已知向量()()()4,3,0,1,2,1===,若λ为实数,() λ+∥c ,则λ= A . 4 1 B . 2 1 C .1 D .2 8.已知函数x x x f cos sin )(λ+=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点)0,3 (π ,则函数()g x = x x x 2sin cos sin +λ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 .A 6 5π = x .B 3 4π = x .C 3 π = x .D 3 π - =x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 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 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

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201-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201-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02月07日—02月23日在俄罗斯索契市举行。回答l—2题。 1.第22届冬奥会闭幕时,全球的昼夜分布状况(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大致为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后回答3~4题。 3.该岛甲、乙两地() A.1月降水量增大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7月份气温最低D.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4.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背风地带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D.距海较远 地理实验是帮助我们掌握地理规律、原理的有效方法,有人利用铝盘、海绵、蜡烛、水

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使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如下图,回答5~6题。 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平原的形成B.汶川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7~9题。 7.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8.图中③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花岗岩B.大理岩C.砂岩D.砾岩 9.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沉积作用读下图,完成10~11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最新高一物理3月月考网络测试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3月月考(网络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7分)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可能不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不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没有加速度 2.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的A点以速度v平抛一小球,经t1时间落到斜面上B点处,若在A点将此小球以速度0.5 v水平抛出,经t2落到斜面上的C点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t1∶t2=4∶1 ?B。AB∶AC=4∶1 C.AB∶AC=2∶1 ?D.t1∶t2=∶1 \r(2) 3.质点沿如图所示的轨迹从A点运动到B点,已知其速度逐渐减小,图中能正确表示质点在C点处受力的是( ) A B C D 4。距地面高5 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 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所示.小车始终以4 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可求得h等于( ) A.1。25 m B.2.25m C.3.75 m D.4。75 m

5.已知河水的流速为v1,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2,且v2>v1,图中用小箭头表示小船及船头的指向,则能正确反映小船在最短时间内渡河、最短位移渡河的情景图依次是( ) A.①②B.①⑤ C。④⑤ D.②③ 6.如图所示,在距河面高度h=20m的岸上有人用长绳拴住一条小船,开始时绳与水面的夹角为30°。人以恒定的速率v=3 m/s拉绳,使小船靠岸,sin 53°=0。8,cos 53°=0。6,那么( ) A。5 s时绳与水面的夹角为60° B.5s时小船前进了15 m C.5 s时小船的速率为4 m/s D.5 s时小船到岸边的距离为15m 7(多选)。以相同的初速率、不同的抛射角同时抛出三个小球A、B、C,A、B、C三球的抛射角分别为θA、θB、θC,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三球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都相同 B。B球的射程最远,所以最迟落地 C。A球的射高最大,所以最迟落地 D。A、C两球的射程相等,则两球的抛射角互为余角,即θA+θC=Error! 二、实验题(每空4分)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初中历史七年级教学计划

2018-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马乃宽 2019年2月24日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为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 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 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这学期带七年级1班,53人,总分2328分,均分43.9及格人数16人,及格率30.19.七年级2班,53人,总分2645,均分49.9,及格人数20,及格率37.7.七年级3班54人,总分2215,均分41,及格人数11,及格率20.4,七年级4班50人,总分1986,均分39.7,及格人数8,及格率16.总体来说,成绩比较差,及格人数太少。男生学习毛躁,成绩较差,女生学习认真,成绩较好,但是思维僵化,不会思考,课外知识不够,灵活性不高。这学期,我打算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上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二册选用的是部编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叙述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内容。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共5课,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共8课。第三单元主要讲述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共8课。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兴趣特点方法 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并提高其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但任何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七年级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呢? 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七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的发展,非常喜欢历史故事,在教学中把某些内容故事化很有利教学。比如在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时,将原始聚落先民的生活情况故事化,并且引导学生设想乘坐时间机器回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聚落。让学生想象在原始先民的聚落里与先民一起劳动、做饭、生活等等的场景,这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还让学生了解掌握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学生由于对人类学会使用火并促进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于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想象大猩猩如果要学会使用火其过程会是多么艰难,而地球上的大猩猩懂得使用火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再如用地方史引起学生的兴趣。讲到山顶洞人时向学生介绍本县(阳高县)的许家窑人遗址,向学生讲述许家窑人是山顶洞人的后裔和他们当时的生活场景;(阳高“许家窑人” 是“山顶洞人”的后裔,据考察,许家窑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靠狩猎过着艰辛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群族生活。)讲魏孝文帝时介绍大同(平城)的相关内容等等。 2.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此要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激发其求知欲的问题。在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的内容时,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3.将抽象的历史内容尽量形象化

最新初中七年级历史学习学法指导

初中七年级历史学习 学法指导 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者 王保平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课的历史,你的感觉是什么?也许你感觉很难学!或许你感觉很枯燥!历史学习应该是趣味横生,而不是枯燥乏味。怎么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呢?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时间内根据学习的需要,来开设历史学法指导。 一、认识历史教材 1、小明同学准备用一句话来概括《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帮助他做出选择(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通过对本题的学习,你发现我们通过学习 会帮助我们了解整个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单元组成。所以你要知道并说出四个单元的主题。 2、请你翻开教材36页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请你分别指出本课的课题、导入框、子标题、正文、阅读文字。 请把下面的内容连线 《大变革的时代.》 子标题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 课题 《山海经》的记载 导入框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 阅读文字 著名的都江堰 正文 通过上面问题的学习,在“课题、导入框、子标题、正文、阅读文字”几个环节中,什么最重要?对最重要的内容,我们采用哪些方法进行强化记忆呢? 七年级历史 导学案

3、请你翻开教材46页《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在本课中有几幅插图?这些插图分别是什么? 2011年1月12日,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 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请你猜猜这是谁的雕像? A 、孔子 B 、老子 C 、韩非 D 、孙武 一些重要的历史插图,也是历史考试的知识点。因而我们要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指出的历史插图,要进行记忆。 4、请你翻开教材第8课和第9课,找出下面几句话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 这些语言,在书本以竖排呈现,大都是摘自古书上原话。我们把这些资料称为历史文献。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历史考试的知识点。 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面对群臣说了一句什么话?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C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怎么学习历史 1、识记历史朝代 七年级上册历史共讲述了夏、商、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这些朝代。每个朝代要知道他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如: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帝王 都城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英语

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试题 第I卷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请从A,B,C,D四个选顶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1.Do you have ________ Smith here? I’d like to have ________word with him. A.a; the B.the; a C.the; the D.a; a 2.I hate ________ when someone makes a mess of my learning materials on my desk. A.it B.that C.this D.one 3.As a physics teacher, Mr. Chen devoted himself to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which earned him a good ______ in his field. A.reputation B.expectation C.impression D.knowledge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omas? ---- Well, he is good, warm-hearted, hard-working and intelligent; ______, I can’t speak too highly of him. A.in a word B.as a result C.by the way D.on the contrary 5.―People should stop using their cars and start using public transport. ―______. The roads are too crowded as it is. A.All right B.Exactly C.Go ahead D.Fine 6.It was in the canteen of the school____ I first met Heather, the course director. A.when B.where C.that D.which 7.It is a wise father ________ knows his child. A.that B.which C.what D.whom 8.Knowing ________ you’re good at and doing even more of it creates excellence. A.where B.which C.what D.that 9.Don’t you think the world would be an easier place to live in, if we all ________ the same language? A.speak B.had spoken C.spoke D.would speak 10.His wife was busy cooking while he watched TV ________ comfortably in the sofa.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课“开元盛世”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高宗 2.在美国的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你知道唐朝的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农具中在唐朝改进并推广的是() A.耧车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4.“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 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右图 所示的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A.水排B.翻车C.筒车D.耧车 5.如果你是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你的生活实际的有()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 程,有利于农业灌溉。③开始种植原产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种。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似点的是(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③都任用贤臣 A、①③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7.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8.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的有趣现象有() 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②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或经商 ③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的路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最新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下列相应的选择题答题卡)1.(2分)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图“隋朝大运河” 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2.(2分)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元世祖 3.(2分)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 A.三省六部制B.行省制度C.郡县制D.册封制 4.(2分)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对史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 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 5.(2分)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陶器制作6.(2分)使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B.黄巢起义C.安史之乱D.宦官专权7.(2分)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 (19) 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A.释迦牟尼B.鉴真C.法显D.玄奘 8.(2分)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9.(2分)“(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番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民族交融加强D.岳家军的英勇抵抗 10.(2分)郭靖和杨康都是金先生《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丘处机给他们起名勿忘“靖康之耻”,他们出生时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B.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最新】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人们继续一意孤行和我行我素,依然熟视无睹单一耕作的弊端的话,那么可怕的粮食危机将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B.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 C.这些肖像体裁丰富,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有的是笔墨浓重的油画,有的是一蹴而就的速写,有的是笔墨线条都清晰可见的素描。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曾几何时 ....,当阿旦、福尔曼、佛雷泽、约翰松、杜兰这五名美国昔日的拳坛霸王纵横江湖之时,他们的乖乖小女梳着小辫撒娇。如今,老拳王纷纷淡出江湖…… B.何先生西洋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 ....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那天,有很好的太阳,我们三个人,从头发到衣服都滴着水,除了身上的湿衣服以 外,三人都两手空空,别无长物 ....。 D.盗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 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仿古建筑虽然也用雕梁画栋,黄瓦红墙,但是缺少基本的古建筑常识,不伦不类,狗尾续貂,不宜提倡。 C.国人在海外奢侈品店一掷千金的派头,近年来并不少见。难怪一些国外媒体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经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救助了100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昭然若揭 ....的。 B.岁月行云流水 ....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2017级选科走班实施方案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2017级选科走班 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按照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建立科学的改革方案,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实施原则】 1、根据“两依据、一参考”的招录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2、高考改革新政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增强了“选择性”,学校将通过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生涯规划等方式实现学生自己选择与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3、在充分调研与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有效措施逐步展开,改革创新与稳妥推进兼顾,逐步修订完善方案。 4、按照尽可能少走班的原则进行组班。将选择相同组合的学生编到同一班级,确实无法编成一个班级的,将选择相同的两个科目的进行编班,另外一个学科进行走班。制定相应课程表。 【时间安排】 6月2日前选科走班的准备工作

6月3日:召开全体学生选科走班培训会 6月4日—12日:全体学生网上查询学习,初步确认组合 6月14日:开展再次组合选择 6月24日开展家长选科走班确认 7月12日完成分班工作 8月25日完成教师选聘工作 【工作措施】 1、学习解读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深入分析学校实际情况。 2、规范学生选课程序。学生在选课时,根据学校公布的选课方案,自行拟定选课计划表,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确定修习课程。 3、加强选课走班管理。要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明确各自的职责。要做好考勤登记,实施到课登记制,学生到课一次应该登记一次,防止个别学生逃课。教师课前要提前到教室,把握好上课秩序。教学班的各项管理情况纳入班级考核、个人考核和综合评价奖管理。 4、课堂组织。我校课堂实施“18·5”理想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18·5”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两案”为载体,老师做点评和指导。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练。经过近一年的摸索,老师们已经熟悉掌握课堂流程。级部将不定期深入课堂检查“18·5”高效课堂的落实情况,对不能使用“18·5”高效课堂模式授课的老师进行个别谈话。 5、评价方式。改变之前的评价体系,采用“均分差均分”的方案进行考评。完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生产工具) 4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5、社会主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距今约9000-7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2、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3、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采取疏导的方式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