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城镇中小河道生态治理建设,并不是考虑单纯将河道作为“水流经过的水路”,而是通过取得生态平衡而持续性的发挥原本河道就具备的水质净化、营养盐类的搬运、水滨和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以及河滨的风景所产生的愉悦心情等作用,并享受自然系统整体带来的恩惠。

5.1河道生态恢复的意义

5.1.1河道的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是通过覆盖在表面上的植物而得以生存,河道是负责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循环功能的通道,通过收集生物不可缺少的水并在大范围内进行配送,从而在人类的生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河道的意义除了水循环之外,还起到了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作用。位于水陆交界处的水滨被称为是“生命的摇篮”,从包含了动植物多样性的方面来说,水滨在生态学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类同样可以通过水滨和湿地的风景来舒缓情绪。在身边设置瀑布、水路和水池等,可以对人类精神健康做出贡献。

5.1.2生物栖息环境的多样化

城镇中小河道的建设目的尽管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但该建设的前提是在不打扰河道治水的范围内进行改变。为此,首先要掌握对象河道的安全机能,将目标设定在其条件范围内进行生态多样型建设。

野生动物采食、休憩、繁殖或是避难等利用的领域称为生境。河滨环境是由从水中到陆地的不同植被连续组成的,包含了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境。在此,要从以这些栖息环境为主的河道形态方面进行验证,尽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生境。

河道空间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砂土侵蚀、搬运、堆积等与“人为作用”造成的河道形态改变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基本形态的。植物适应其布局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境。如果从生物发育环境的多样化方面来看河道空间的话,“河道形态的多样化”就是基本要点。在此,将河道空间的部位分为:1)不断有水流过的“水

域”;2)受到浸水等影响的湿润的“水滨线”;3)日常中不会受到水的影响的“陆地”三种空间,结合XXXX区该片区的实际来解释各个项目应该注意的要点。

5.2河道生态恢复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5.2.1水域

不断有水流过的“水路”是水生动物栖息区域的核心。鱼类和虾,蜻蜓和萤火虫的幼虫,鱼类,水蚤等昆虫类,青蛙等两栖类,田螺等贝类栖息在河底的底栖生物的生活史基本上全都依赖于水域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河道漫长的流域中,通过与来自周围的支流和水渠等汇合、纵横相连,形成了依赖于水的生物的动态生态系统网络。如果通过堤坝、堰堤和暗渠等将河道断断续续的孤立起来,就无法恢复河道特有的生态系统。

所以,河道的规划首先要确认河道纵横方向上水的联系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进入探讨对象地河道的阶段。此时,左右与水相关的生物的繁育环境的主要项目,就是“水量”、“水质”与“河道形态”。

(1)水量的确保

留过长距离的河道的水面蒸发、通过毛细管现象被岸边的泥土吸收的水量超乎想象。在水源依靠自来水或是井水、通过循环水制造水流的人工水流中,如果不能经常性的补给蒸发掉的水,水流就会迅速干涸。即便是在依靠自然水源的小河中,如果水量季节性减少的话,水生动物的栖息种类和水量就会减少。在冬季由于温度较低,水量急剧下降,栖息的种类数量会急剧减少。在稳定水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全年稳定的水量供给”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水质的确认

水质的好坏,决定了河道中生物生存的空间和种类。利用水污染指示生物或者检测水质,则可大致得到河道中水质的情况,从而估计在该河道中可以栖息的水生生物种类。

(3)纵横截面的关联

在对象河道中,首先要将水源地与涵养水源的地形和植被之间的关联、河道中下游区间与其周边水系、地形和植被之间的关联以及下游与流入地水系之间的关联等,与规划地邻接部分的水系尽可能平稳的连接起来。并在水坝、水闸处设

置鱼道。

(4)河道形态的多样化

将河道作为排水路,为了使水能够迅速的流下而推动河道直线化和定型式的截面化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简单划一的进行该建设的话,就会否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小河道的形态必须根据实地的状况合理将安全性和多样性结合在一起。

如果将河道的截面建成单一的矩形或是梯形的花,水深和流速就会固定,从而变成没有“浅滩”和“深潭”等的单一水流,必需浅滩或是深潭的动物就不可能定居和栖息,生态系统也会变得单调。为了尽可能使河道形态接近自然河道,就布恩那个固定河床和河岸,通过自然水流形成浅滩和深潭最为理想,不过在距离人类居住地较近的河道中,出于安全性和土地利用的限制,会尽可能的模仿自然河道,人为的建设稳定的形态。

在自然河道中,水流冲击到靠近山的岸边冲掘出来的“深潭”会变成淤水处而水流缓慢,这里就会变成鱼类聚集于此寻求饲料的场所。另外,水温在冬季也较为稳定的“深水区”作为鱼类的栖息场所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水深较浅、流速较快的“浅滩”也是喜好流水的水生昆虫和鱼类的聚集场所。除此之外,水中倾斜地形的“上升处”和“架”,水流落差造成的“下降处”,河岸深入陆地形成的“湾处”以及水流缓慢滞留的“静水场”等表现自然河道形态之处,应尽可能的创造这些地方,也可以说是生态多样型河道建设的要点。

(5)地域原有水生动物的保护与繁殖

现存的原有生物携带有该地区固有的基因,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位于河道自然度较高的地域中,即便是同一种,也要避免随便从其他地域引进。

5.2.2水滨线

水滨线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线,通过水量和波浪等表现了多样的形态,根据各个地点的不同,会混进水生和陆生植物,形成了水滨线特有的植被。这里作为水生和陆生两种野生动物采食、繁殖和避难等时使用的“野生动物栖息领域(生境)”,是极为重要的场所。不过,由水与陆地之间的微妙关系形成的“水滨线”又是受到水位变动的程度左右的,可以说分布条件十分脆弱。

水位变动较少的花,通常会和陆地区域以相同的条件得到水分供给,会形成有木本类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稳定的水滨线植被,而在频繁的反复浸水和陆地化的河滩和堤坝点等地,植被不稳定,容易形成裸露地面较多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为此,在能够人工控制水位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减少水位变动,恢复稳定的水滨线植被。

(1)考虑到生态的护岸

在建设自然的水滨线时,通过自然水流形成自由变化的柔软结构较为理想,但是在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土地利用受到限制的河道中,则必须建设变动较少且形态稳定的“护岸”。保护岸边不会受到降水和水流造成的巨大侵蚀、并可以作为生物隐蔽场所的“护岸”的材料,多孔质的砾石和板桩以及柴垛等自然材料是首选,不过从恢复河道特有的生态系统以及与景观的融合等方面来看,选择河道的所在地基础和周边的素材也较为理想。

(2)河畔植被的保护与复原

河畔的植被用枝叶接收降水、用根系固定土壤、调节来自河道周边的流入水量,并净化水质。在浸水频率较低的河畔,柳树、赤杨等木本类植物形成了河畔林。有木本植物和草本类植物立体构成的河畔林成为哺乳类、鸟类和昆虫等的移动路径(廊道),也会成为生境。倒映在水面的树影可以作为“诱鱼林”,成为鱼类休憩和避难的场所,而水滨植物的枝叶和根部会成为蜻蜓和萤火虫羽化和休憩的场所,而栖息在其中的小动物则会成为鱼类、清挖、蝾螈和螃蟹等的饵料,这些地方作为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另一方面,如果水滨的树木过于茂盛,使得阳光无法照射进水中的话,反而会破坏水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最好能在湿地草地和落叶树的疏林中加入少量的常绿树,适度的加以组合。

5.2.3陆地区域

接收雨水成为河道水源的凹陷地形成了“集水域”,该陆地区域的地形、土壤和植被等会对流入河道的水量和水质、砂土的流入以及生物的栖息产生较大的影响。这里所说的陆地区域是指浸水的频率较低、表土稳定、生长有陆生植物的区域。

(1)陆地区域的形态不可划一

河道侵蚀造成的V字谷上的斜坡林、与缓和的河滨相望的丘陵地带的杂树

林和平地林等,是河道与周边的地形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河滨固有的环境。作为目标的河滨陆地区域的形态,尽可能的保护和复原现有的地形即可。不过,都市近郊的河道因对安全性的重视和邻接土地利用的限制较多,无法回避人工构造物和建筑物的使用与引进。尤其是“河道绿道”等要求河道具有戏水和观赏等“亲水性”的情况下,散步路、桥和栈桥等的引进造成的制约就会增加。

(2)灵活运用现有的大树和植被

在河道中,极少有包括陆地在内全部重新建设的情况,在河道的周边繁衍着的现有植物不在少数。如果现有植物为大树,而且是传承地区历史的一座树林的话,其成为该地区自生的野生动物栖息据点的可能性就较高。现有植被和树木的保护关系到表土的保护,具有单靠个体的移栽无法实现的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

5.2.4顺其自然式的管理

自然的河道由于气象变化和植物的发育状况等的不同,一刻也不可能处于同样的状态。尤其是河道周围的植物的繁盛,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野生动物中很多种类的生活史也不固定。即,必须要理解,在自然中存在着许多无法了解的事实的“不可知性”、随着时间不断改变形式的“不定性”和无法确定对象范围的“开放性”的特性。其管理也理所当然的必须以此为前提。

5.2.5监测调查

尽管是“顺其自然式”的,但是如果管理没有计划性,那么随着管理负责人的调动,管理的内容也难免会发生变化。要提高与管理内容相应的效果,就必须要尽可能的掌握当地生物的兴衰和生物动向,为此,“监测调查”是必不可少的。5.2.6长期管理

同时受到水域和陆地区域双方影响的河道在竣工后继续管理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栖息环境的适宜与否。另外,利用者与河道的关系,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对策:

(1)设定限制人类接近的区域并设置解说牌;

(2)理解管理人员对自然的控制管理并具体贯彻;

(3)设置禁止放生的告示牌并分发传单;

(4)举办活动加深对与维持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重要性的理解。

5.3河道生态恢复设计

5.3.1生态驳岸

由于河道两侧河岸整体杂乱无章,未经过统一规划实施,目前部分区段已有驳岸建设,用于道路挡墙、临水建筑护砌等。沿岸垃圾处理后残留区域斑驳,土质松散,因此需要对河道大部分区域进行驳岸改造建设,一方面解决河道内源污染问题,同时解决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的问题。

自然土壤在自然堆积的情况下,景观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安息角,一般为30°角。根据坡度的标准,我们将生态护岸分为生态护坡和生态驳岸。驳岸主要指的是河道坡岸的坡度超过了安息角,趋向陡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各类基础设施需要占用适度的空间。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现代的城市河道中常见的是生态驳岸式。当地环河生态系统围绕生态驳岸展开建设工程。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驳岸结构也比较坚硬,其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因此,河道的驳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等作为其结构的材质。使用混凝土块作为驳岸材质会在景观营造上带来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这样的驳岸外观呆板生硬,在变幻无穷的自然景观中,很容易成为一个扎眼的败笔。还有由于土地被混凝土密封起来,以至于无法渗入地下的雨水通过侧沟猛然间冲入河道可能会导致洪灾的发生。

所以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材料,使来自地表和斜坡处的积水尽可能渗入地下。

5.3.1.1生态驳岸建设的基本目标

(1)多形态的河道尽量保护河道的原始形态,并保护恢复及兴建各种类型的临水生物群落,丰富驳岸的物种类型。保护和改善城市河道水质。

(2)河道断面多样化:考虑河道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流量问题,合理利用河道空间,在设计中建议采用复合式或不规则断面,多设计平台和游步道来满足人们的亲水的需求。

(3)驳岸形式生态化:驳岸材料的选择上多采用生态型或具有隐性的材料,提高透水性、安全性、生态性的功能。保障生态通道的畅通,保证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可以进入河道支流及其他繁衍区。确保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

(4)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河道:结合当地居民风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等特点,打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河道景观环境。

5.3.1.2河道生态驳岸设计原则

(1)工程设计力学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驳岸是水面和路面或建筑物的交接点,是保障水流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的基础。城市河道驳岸的设计需要能够承受水流的冲刷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不同的情况,因此根据具体情况会有各种灵活不同的设计方法。

(2)美学原则

虽说城镇河道驳岸不像园林驳岸那样对于美学的高要求,但是还是有其独有的美学原则。首先,要满足的美学特征要与整体环境相互协调,驳岸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与整体环境相匹配融合,才能浑然天成。其次,驳岸材料的色彩、周边环境植物及附件设施在色彩与明度上的协调与弥补,应该尽量使用补色。最后,应该以满足当地居民们的需求来设计河道驳岸的形状及节点空间的设计,满足人的亲水向往与情感。

(3)结构稳定性原则

驳岸的功能不仅是规范了河道水的流向,更是要接受来自于水流的冲刷力和背后土压力的侵袭,因此河道驳岸结构稳定性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因此为满足这一原则,我们必须充分调查现场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驳岸潜在的危险及崩塌形式。

(4)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主要是要求河道驳岸与该城镇地域的大环境相协调,尊重该地域的场所特征,驳岸设计结合当地环境才能使河道尽情发挥其功能。例如,该城市缺水,

地下水位比较低,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侧防渗,而不是盲目地采用水量充沛地区的典型驳岸构造的做法。针对不同地区的河道,要建设有特色生态驳岸景观,因地制宜的选取不同结果和材料。考虑到驳岸环境原有的变异性和复杂性,设计时要时刻注意各方面相互间的呼应。还有要考虑到周围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积极构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亲水理想空间。

(5)亲水性原则

城镇河道驳岸亲水性是河道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城镇河道在城市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居民们休闲的好去处,因此河道边的游步道是比较积聚人气的场所。而游步道的节点空间则是居民们与水亲近的最佳位置,良好的景观视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能够调节人的情绪、振奋精神、激发灵感、陶冶情操等。只要在适宜的位置设置亲水性平台、台阶、木栈道等设施,将会给居民们带来不一样的切身体验。

因此,驳岸设计的时候要研究分析居民们的行为心理,改变只可远观的情况,使得城镇河道水体成为居民们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渠道。

5.3.1.3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

生态驳岸设计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要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满足人们审美、休憩的需求,满足生物多样性的共存需求。因此,生态驳岸设计要求把握以下几方面:

1)不同河道断面的处理,设计一个能够保证应付不同的水位、水量的河床的城市河道断面。可以采取一个多层台阶式的断面结构,这样,既可以满足鱼类生存提供条件,同时,也能满足基本的防洪要求。当丰水期时,允许淹没滩地;枯水期时,滩地就是非常理想的开敞空间,是居民们较好的亲水平台。2)生态驳岸的选,自然原型驳岸,保持河道河岸的自然状态;自然型驳岸,是指在较陡的坡岸,部分采用石笼、木桩等护底,上筑土堤;台阶式人工驳岸,指的是在防洪要求较高的河段,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利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堤的抗洪能力。3)驳岸绿化带设计,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以地被、花草、低矮灌木、高大乔木等组成的绿化带。植物覆盖能稳固土壤,抑制大径流对于驳岸的冲刷,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态系统,以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驳岸线的美学处理。通过驳岸地形及植物配置来创造出封闭、半封闭的空间。在一些景观节

点可以营造私密的空间,在另外一些景观节点可以创造出开阔的空间,让视野变得开阔,能够欣赏到河道优美的岸线。设置一些休憩的设施以此来增加景观的层次。多种驳岸形式合理组合,控制多种形式驳岸的比例。

5.3.1.4河道生态驳岸植物的选择

植物作为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主要景观元素,对改善河道景观带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要基于一定的质与量,“量”主要表现在植物群体规模,植物种类、绿量;“质”则反映植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的稳定性,植物个体的生长状况。因此,河道驳岸的植物的选择,应在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适应当地树种,以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

具体植物种类的选择可考虑以下原则:

(1)地域性原则

河道植物选择应以地带性植物为主,地带性植物是景观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适宜本区域环境条件,并具有最大自然生态功能的物种。

(2)适应性原则

依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物种,在低湿的驳岸或常水位上下的水边,应特别注意选择适应耐水湿和抗盐碱的树种,如水杉、垂柳等,驳岸以草坡、藤本、水际植物为主体,体现自然生态绿化的设计理念。

(3)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河道绿化植物要符合设计意图中美化的要求。注意乔、灌、木地被、草的组合选择,提高植物的复层群落结构比例,丰富景观层次,同时还可以通过群体种植增强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及繁衍能力。

5.3.2河道生态湿地建设

主要功能: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水生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通过耐水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联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

工程在湿地建设时,通过适当的土方调整,疏通河道,修整边坡,维持河道的自然弯度。同时,在河道两侧水深相对较浅处(0~0.7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挺水植物(香蒲、芦苇、茭白、千屈菜、黄花、鸢尾等)。通过构建、修

复河道植被,以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强化河道水质净化作用。

5.3.2.1湿地建设原则

(1)生态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原则

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方针,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护当地水环境,塑造城市良好景观风貌。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城市建设、居民使用与旅游服务、近期建设与远期利用的矛盾,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间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和适度建设。

(2)与相关规划衔接原则

湿地建设应该与当地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规划衔接,以符合相关规划的多重目标,并协调多部门管理。

(3)多目标协调发展原则

湿地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注于风景景观的设计,而是基于对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和水文化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的探讨,以实现环城市湿地地区景观、生态、教育、旅游的综合发展目标。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

充分结合建设范围内现有的地形、地貌和区位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湿地的布局,减少项目建设工程量。

(5)“以人为本”原则

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贯彻人们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在具体的景观布局、地形设计和设施建设等方面让游客感受到人文关怀。

5.3.2.2湿地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湿地及其周边的湿地资源和各类景观资源,将当地湿地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富有季节动态美感的绿色开放空间;以湿地为主题,集展示、教育和智性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水质安全的生态屏障;湿地生境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恢复。

5.3.2.3湿地建设总体方案及思路

湿地建设总体方案以水质保障和湿地保护与恢复为核心,以承上保下,继承

既有,整体优化,源头控制,过程减除,底线保障,生态复优为水质保障和湿地保护与恢复为主要过程控制手段。在当地湿地区内以低成本的投入,分段拦截,梯级治理,确保当地湿地区域内水质。通过对自然群落结构的模拟,恢复生态植被群落,进而对该区域的动物生境进行修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鱼塘、水系、农田、植被打造宜人的环境。同时,建立湿地水处理保障管理机制,加强水质监管,运用生态技术保证整个当地湿地及周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5.3.2.4湿地主要建设内容

(1)地表流人工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是指人工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利用湿地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污水的处理工艺。这种湿地系统式在一定长度比及底面有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沸石、石英砂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水可以在人工湿地的填料缝隙间流动,或在床体的表面流动,并在湿地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能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美人蕉、芦苇等),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并对污水进行处理。

当人工湿地稳定后,填料本身和植物根系中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过时,污染物被填料及根系阻挡截留,有机质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同化及异化作用而得以去除。因为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湿地床层及其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呈现出好氧、缺氧和厌氧状态,保证了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被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直接吸收,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去除,最后通过湿地基质的定期更换或植物收割使污染物质最终从人工湿地系统中去除。

图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示意图(施工前后对比图)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以节能、污水资源化为指导思想,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一项新技术。它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一种天然净化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节能以及维护费用低且与恢复湿地野生群落和保护鸟类生存环境相结合进行污水处理系统设计的特点。

表面流湿地与地表漫流土地处理系统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在表面流湿地系统中,四周筑有一定高度的围墙,维持一定的水层厚度(一般为10~30cm);湿地中种植挺水型植物(如芦苇等)。

向湿地表面布水,水流在湿地表面呈推流式前进,在流动过程中,与土壤、植物及植物根部的生物膜接触,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反应,污水得到净化,并在终端流出。

图2地表流人工湿地示意图

(2)湿地生境多样性恢复

依据当地湿地的现状,制定不同的湿地类型恢复内容及恢复的指标体系。

河道湿地生境多样性恢复:依据当地湿地的现状,可进行河漫滩、洲岛、河岸森林、河岸灌丛、河间洼地和溪流的恢复,丰富其生境多样性。同时因地制宜的选取当地乡土植被,如柳树、国槐、杨树等乔灌木,营造河岸旱地植被景观;选取如芦苇、美人蕉、黄花鸢尾、香蒲、菖蒲、荷花、千屈菜、水生鸢尾、水葱、旱伞草、慈姑、莎草、芡实、荇菜、水葱、茭白、野菱等湿生、水生植被,营造湿地群落,从而丰富整个湿地系统的植被多样性。

沼泽湿地生境多样性恢复:依据当地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沼泽湿地的现状,因地制宜的恢复沼泽湿地生境的多样性。主要恢复的沼泽湿地生境包括草本沼泽(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灌丛沼泽(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森林沼泽(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3)以物种为中心的生物多样性恢复

依据当地湿地普查及相关资料,对湿地植物群落进行修复,同时对当地的动物如鸟类、鱼类、两栖、昆虫、哺乳及特有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恢复,以下主要以鱼类恢复为前期主要修复内容。

1)原生水生植物群落恢复

建立原生态植物群落,通过采集原生态植物繁殖体进行人工栽植的方法,恢复原有群落体系。恢复的主要植物种类水生植物以芦苇、香蒲,菖蒲、莲、菱、芡实、茭白、水葱、芦竹等种类为主。

2)封滩育草

当地湿地区域内部分滩涂地段有一定人为活动。放牧、垦种及周围水域部分捕鱼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湿地植被自然生长。拟通过封滩育草,减少和杜绝人类活动对XXXX湿地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和生态破坏,有效保持原有生境。

封滩育草地点主要是河岸滩涂、沼泽地带。封育恢复的湿生植物有苔草、灯心草、毛茛、狗牙根、水蓼等;挺水植物有芦苇、菖蒲等;浮叶植物有菱、莲、芡实、荇菜等;沉水植物有眼子菜科的种类(以微齿眼子菜、菹草为主)、穗状狐尾藻、金鱼藻、黑藻、苦草等等。

3)人工促进湿地植被恢复

利用当地地区原有的各种乡土水生植物,在植被稀少的地方通过人工采集各种水生植物的建群种繁殖体进行人工种植,对于生长过密地方,可适当稀疏植被,也可利用这部分植物作为补栽材料。按照湿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的自然分布模式进行恢复。同时,侧重恢复鱼类有依赖性的水生植物群落,创建小鱼小虾隐蔽、栖息和繁殖场所,为鸟类栖息提供有效食源保障。

4)鱼类多样性恢复

主要恢复内容主要包括:

保障区域水安全。进行水污染控制和水质的净化,保证当地湿地区内水系主要本土鱼类的水质要求,同时筛选先锋物种。

控制外来物种。实施定时捕捞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出现生态入侵的外来鱼类的数量,并定时派遣和组织相关人员对当地湿地水系内的鱼类组成进行严格监测,以防止外来物种引入或数量增加。

人工培育养殖,对于本土鱼类中数量极具减少的珍稀鱼类进行人工养殖培育,人为的增加其物种的数量。

人工放养鱼苗。根据当地地区内的本土鱼类构成,放养不同水体生态位、食性的育苗,使当地湿地内鱼类的种群更加合理。

深槽-浅滩序列技术,自然滨水的水系纵断面可表现为深浅交替的凹岸和凸岸,也就是河道、湖泊内的深槽与浅滩。浅滩增加的紊动促进水流加强充氧外,其凸段底层也成为很多水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是鱼类觅食的场所和保护区;深槽还是鱼类的保护区和缓慢释放到水体的有机物的储存区。由于深槽和浅滩可产生急流、缓流等多种水流条件,同时适合不同生物发育和生长需求,而形成丰富的生物群落。因此,创建交替出现的深槽和浅滩序列是基底改良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滨水带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3深槽-浅滩序列示意图

5.3.2.5主要技术环节

人工湿地主要包括基质、植物、围堰、水流的分布结构、水位调节结构以及水流分布和收集管道。建造人工湿地,必须解决三个基本的工程问题:1)在合理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决定系统的面积;2)防渗和堤防工程;3)湿地单元里的废水分布和收集。

改河改渠施工方案

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1) 1.1 工程概况 (1) 1.2 施工现场布置 (1) 1.3 施工要求 (1) 第2章编制依据 (2) 第3章施工计划 (3) 3.1 施工组织机构 (3) 3.2 施工进度计划 (3) 3.3 材料、设备与人员计划 (3) 第4章施工方案 (5) 4.1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5) 4.2原河道与原水渠结构 (5) 4.3河道改移施工 (6) 4.3.1河道改移施工流程 (6) 4.3.2施工准备 (6) 4.3.3河道外侧挡土墙施工 (7) 4.3.4挖除中间隔离土 (8) 4.3.5围堰 (8) 4.3.6路基浸水式挡土墙施工 (9) 4.4水渠改移 (10) 4.4.1各水渠改移平面位置与截面 (10) 4.4.2水渠改移施工 (13) 4.4.3新旧水渠换流 (14) 第5章质量、安全、环保、保证措施 (15) 5.1 质量保证措施 (15) 5.2 安全保证措施 (15)

5.2.1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15) 5.2.2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7) 5.2.3 行为控制 (17) 5.3环境保护措施 (18) 5.4文明施工措施 (18) 5.5 夜间施工 (20) 第6章防汛应急措施 (21) 6.1防汛应急管理机构及职责 (21) 6.2防汛应急主要措施 (21) 6.3防汛应急物资准备 (22) 6.4电话报救须知 (23)

第1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渝黔高速公路扩能YQTJ5标段,起止桩号K56+300~K74+000,线路起于平山产业园区,于平山互通跨越綦万高速、三万南线铁路,途经温塘村、营寨村、民权村、沙坝村、均田村、湛家村,止于龙叫村;线路主线全长18.466Km。据工程红线占地情况,需要改移河道3段,水渠4段。改道详情见下表: 表1.1.1改河、改渠详情表 序号里程桩号类型结构说明长度 1 K59+730~K59+870 渠B=0.4m,H=0.3m 127.9m 2 K61+100~K61+325 金鸡沟河B=10m,H=1.5m 230m 3 K61+510~K61+550 金鸡沟河B=10m,H=1.5m 52m 4 K62+250~K62+39 5 金鸡沟河B=10m,H=1.5m 160m 5 K67+790~K67+890 渠B=0.7m,H=1m 112m 6 K69+830~K69+990 渠B=0.7m,H=1m 183.6m 7 K70+510~K70+650 渠B=0.7m,H=1m 124.4m 1.2 施工现场布置 施工前,借用已有硬化道路与主线工程施工便道;施工用电引出主线工程施工用电;施工用水直接取用河水;现场平整或硬化小块材料存放场地,临时堆放材料;河道淤泥弃于K59+210左侧100m处与k70+500右侧644m处弃土场。 1.3 施工要求 1、改移河道、水渠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并按规定报监理进行审批。 2、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 3、改移后的河道与水渠其截面形式及尺寸应与原河、沟一致,加固形式不低于原标准。 4、河道施工时注意降雨情况,做好防洪工作。

河道改迁项目工程施工方案计划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TJ-3标河道临时改迁工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王保书 2017年4月17日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准备 第三章施工工艺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塌孔处理措施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八章雨季施工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TJ-3标河道临时改迁工程。 1、基本情况 成都地铁17号线一期工程范围为易园站(含)~九江北站~机投镇站(含),里程范围为YCK51+440~YCK77+585,线路主要沿灌温路、凤溪大道、凤翔大道、香榭大道、永康路,自西向东敷设。线路全长约26.145km,其中高架段长约4.81km,路基过渡段长约0.55km,地下段长约20.785km;共设置车站9座,其中高架站2座(易园站、国色天香站),地下站7座。最大站间距6641m(凤翔站~九江北站),最小站间距1472.8m(永康森林公园站~机投镇站),平均站间距3175m,换乘站8座。 其中,来凤路站(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长323.2m,标准段宽度21.3m,底板)、国来区间路基及明挖区间950m(166.338m 路基+195mU型槽+587.46m明挖)以及国来区间盾构区间1533m (盾构区间最小曲线半径R-600m),线路长约2.8km,由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由于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来凤路站、凤溪站、凤溪大道南站、凤翔站下穿凤溪河(又称战备一支渠)原河道,故对车站内的河道需进行改造设计,战备一支渠均为灌排兼用渠道,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战备一支渠防洪标准应提高一级,即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我标段轨道交通主体施工期间需在凤溪河河道右侧临时改河道372.6米作为临时渠道导流,导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改河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范围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述 (2) 2.2地理位置 (2) 2.3地形地貌 (2) 2.4水文特征 (2) 2.5气象特征 (3) 第三章施工工艺 (4) 3.1施工测量 (4) 3.2河道疏导 (4) 3.3河道土方开挖 (4) 3.4抛填片石、石笼网施工 (4) 3.4.1材料选择 (4) 3.4.2片石施工 (4) 第四章防洪防汛管理体系 (6) 4.1防洪防汛管理体系 (6) 4.2预防措施 (6) 4.3防洪防汛技术保障措施 (6) 4.3.1做好气象信息的预报工作 (7) 4.3.2施工用电防汛措施 (7) 4.3.3施工现场防洪防汛措施 (7) 4.3.4其他防汛措施 (7) 4.3.5防汛保障措施 (8) 4.3.6灾后恢复重建 (9) 第五章防洪应急预案 (10) 5.1应急准备 (10) 5.2指挥与控制 (10)

5.3通讯 (11) 5.4警戒与治安 (11) 5.5人群疏散与安置 (11) 5.6运行机制及工作职责 (11) 5.6.1组织机构 (11) 5.6.2工作职责 (12) 5.7物资储备 (13)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范围 1.1编制依据 1、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踏勘情况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道319线漳州段改线一期工程厦漳同城大道(K0+000-K3+454)(K12+242-K15+980)设计图纸 4、福建省漳州市角美气候、季节变化相关资料 5、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以往工程防洪度汛经验 1.2编制范围 由中电建路桥承建的国道319线漳州段改线一期工程(厦漳同城大道)K12+242-K15+980段主线桩号K12+800处侵占流传村北边现状河道,为保障河道畅通,结合龙海市角美水利管理站改河意见,在此处进行改河,保证现状河道水流畅通。 改河4(GH4K0+000~GH4K0+750.171)长750.171m,改河顶宽32.0m,河底标高0.0m,纵坡0.02%,两侧以1:1.75刷坡,河道边坡和坡脚防护采用石笼网防护型式。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 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指导思想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基本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2水环境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口水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3问题诊断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目标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存在问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现状评价 ........................................................................ 错误!未指定书签。4绩效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5技术路线与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河道整治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6效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社会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经济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生态环境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河道施工方案

曹圩河河道疏浚工程施工3标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位于黄海大道至盐坨西路,全长930m,总开挖面积44620m2土方量约70000m3;河道底宽10m、顶宽50m、坡比1:4、河底高程-1.00m。 二、编制依据 《曹圩河河道疏浚工程施工3标施工图纸》; 《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002年3月;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176-199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等。 三、施工准备 河道土方开挖施工考虑在现有场地条件下进行,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及以往施工经验,为满足施工工期安排,施工场地布置如下: 1、临时设施布置 临时设施布置在业主提供的场地范围内。在总体规划上,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以减少人员配置。布置前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场内杂草树木,同时进行场地整平,修筑场内临时道路,开挖排水沟,搭建施工临时房屋。 办公及生活设施 项目部布置在河左侧,生活区(宿舍、食堂等)布置均布置在河左侧的空地上,布置成排成行,排列有序,高度一致,间距开阔。 项目部设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等 临时施工房屋全部采用彩钢板房,每幢房屋墙面配挂壁式消防灭火器2只。 2、场内供水 施工用水就近采用淡水,生活用水就近接自来水或打井取水。 3、施工供电 施工用电采用发电机组供电,自备30、15柴油发电机组各2台套。工地用电采用三级保护装置,局部地区采用二级保护装置,并负责电力设施的维修、保养及由于出现故障所引起的损失赔偿。施工用电现场夜间施工采用碘钨灯照明;生活及办公区采用附近厂区网电。 4、施工供油 由于施工季节、施工安全及施工环境等因素,施工现场不设油库,施工机械供油全部才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原河道改造施工方案

原河道改造施工方案 一、测量放线 1.1:施工测量 河道改造工程对测量工作要求很高。我们在工程的施工中将合理调配测量设备、人员,使测量工作完满达到预期目标。 在工程开工前,复核图纸,校测现况地面标高,做好交接桩手续并及时对交桩图、设计或测绘院给定的水准点以及导线等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栓点、引点、放线、钉桩、保护。在确认资料与桩点无误后,进行控制桩的加密:利用业主或测绘院交桩的控制点和资料,在河道两侧无控制网的地段分别进行控制网的布设,测量精度达到相应的国家技术标准。认真做好测量定线、复核及预检记录,对施工的工序进行核测,特别是冬季施工期间,遇大风、雪要增加复核次数,并做好各项记录,保证原始资料准确齐全。 设专人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保证所用设备均在使用有效期内;放设的桩点定期进行复核,复核有记录,原始资料齐全 1.2:控制测量 1.2.1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为了确保测量的精度,本着先整体后局部,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业主或测绘院所交控制点及现场情况,做一条附和导线,控制导线的等级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二级导线的技术要求,即相对

闭合差≤1/10000。 控制导线网测设所用仪器选用TOPCON型全站仪,经校核后其精度达到±(2″,3mm+2ppmD)。 1.2.2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所交的水准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各水准点布置在便于施工测量和保护的地方,其精度等级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闭合差≤4 L1/2 mm。水准测量所用仪器为DS1自动调平水准仪,其精度为2mm/Km。 二、土石方工程 测量放线工作完成后,施工机械即可就位,进行开挖前的准备工作。首先修筑从开挖区至土料弃渣区干线道路的支线,以利车辆通行。 基坑开挖前,用石灰粉撒出基坑的开挖边线,并在临近位置打入水平桩,在水平桩上标记出开挖深度。开挖时根据基槽地下水位情况处理基槽,如无明显出现地下水,将基槽按设计要求尺寸平整夯实即可;如预见地下水较高将涌入基槽,可沿基坑两边分别加宽开挖300mm,作为预留施工工作面和集水井排水明沟布设位置。 挡土墙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每段基坑开挖采取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挖深约1m,分层开挖至要求深度。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0mm,再由人工根据预留高差进行加深和平整达到设计基底深度,以防止基底土层受扰动。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清淤扩挖 根据翻身河河道具体情况,经过实地查看及清淤方案论证,我单位确定采用泥浆泵清淤,并结合长臂挖掘机挖掘施工。 施工顺序按照顺河流方向,自上而下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①机械准备:15KW泥浆泵两台,箱式运土车四台,普通双桥车辆四台,长臂挖掘机1~2台(视实际情况定),普通挖掘机两台。首先沿河道两侧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靠近施工便道的淤泥用普通挖掘机挖掘装车外运,较远处则用长臂挖掘机装车外运,河道中心处则用高压水泵冲搅后再用泥浆泵抽至箱式运输车内外运。 ②河道清淤按照自上游至下游、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③首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我标段河道现状宽度在45米至60米之间,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河堤上,故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3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然后将淤泥挖至河岸箱式运土车上外运。 ④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一部分淤泥挖至岸边需经过晾晒后方可外运。 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 ①淤泥运输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山东省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

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②弃土场管理河道整治工程弃土方,按照甲方及监理指定位置存放。为配合弃土场管理,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协助运输车到土、平整土场等。弃土高度严格按照规划高度,禁止超区域、超高度弃土。 2.土方开挖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设置截水沟→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运输→人工整修 边坡→坡面防护。 2.1人工控制测量 人员进场后,我单位接桩后将立即进行中线与高程的复核,确认无误后立即设置护桩,确保线路位置的准确,然后根据施工需要增设加密布点,满足施工需要。 在测量过程中,同时确定用地边界,为施工调查和设计复核提供确依据。 2.2河道开挖 接到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后,立即展开施工:准备安排6个施工小组,每个施工小组各负责一段河道的疏浚任务。各施工队根据工程需要可设置若干施工小组,方便管理,确保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1、采用挖掘机挖甩、推土机推土的施工方法施工。挖掘机开挖方法采用立采、后退法开挖。开挖时按照“先中间,后两侧”,“先水下,后水上”的开挖原则。 2、开挖过程中,经常校核测量开挖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3、机械开挖土方后,边坡应留有一定的保护层,再辅以人工修整达标。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9)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5) 一、投资估算 (15) 二、运营费用 (16) 三、系统维护 (17)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6、项目相关方提供的数据、图纸等原始设计资料。 7、现场调研和分析获得的相关资料; 8、国家及地区颁发的其它有关设计规范; 9、《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10、《关于开展浙江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 11、项目相关方提供的资料; 12、国家及地区颁发的其它有关设计规范 13、公司在河道治理领域的经验及理论数据 五、设计原则

宝溪河改河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1、现场概况 (2) 2、设计概况 (2) 3、主要工程数量 (3) 三、施工部署 (3) 1、总体施工方案 (3) 2、施工准备 (4) 3、工期安排 (5) 四、施工工艺、方法 (6) 1、施工工艺流程 (6) 2、测量放样 (7) 3、清理现场及挖除非适用土 (7) 4、改河挖方 (7) 5、河道及边坡整修 (7) 五、质量保证措施 (8) 六、安全保证措施 (8) 七、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9)

威远县连界镇船石湖大道工程 宝溪河改河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船石湖大道工程设计文件; 2、《地勘地形图》; 3、现场踏勘及调查资料; 4、我单位现有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施工手段、机构设备能力情况; 5、我单位多年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6、我公司为完成本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等资源。 二、工程概况 1、现场概况 船石湖大道K1+900~K2+100段道路,现场地形、地貌、现状情况复杂。该段道路下穿成自泸高速,平交威连公路,穿越并占用宝溪河。成自泸高速、威连公路交通流量大,宝溪河常年流水,现场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困难。进行船石湖该段道路施工前需对宝溪河河道、威连公路进行改道并完成。现场现状情况如图1。 图1 现场状况图 2、设计概况 宝溪河改河位于船石湖K1+900~K2+000段左侧,成自泸高速与威连公路之间。改河起点位于宝溪河南侧船石湖K1+930左侧约20m处,终点位于宝溪河北侧煤场附

近,全长约160m。改河起点流水面标高602.5,终点流水面标高602;河道底面宽度4m,河道深2.1m,河道边坡1:1.5,河道坡顶平台宽度3.5m。河道坡顶平台以上部分挖方,成自泸高速侧开挖高度约20m,设两级边坡,从下至上第一级坡率为1:0.75,第二级为1:1,平台宽2m;成自泸高速侧开挖高速3~4m,设一级边坡,坡率1:1。改河平面位置如图1所示,改河典型横断面如图2所示。 图2 改河典型横断面图 3、主要工程数量 改河主要工程量如下表: 表1 主要工程数量表 三、施工部署 1、总体施工方案 宝溪河改河与成自泸高速相邻,与威连公路数米之隔,两条公路属于交通要道且交通流量大,因此保证高速及威连公路的畅通及安全是改河施工的首要工作。改河土石方全为挖方,且多为石方,石方占总挖方量的80%。改河挖方采取从起点向终点

河道筑堤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设计情况: 本段为xxxxxxxx治理工程(xxxxxxxx)第一标段(xxxxxxxx),黄土筑堤工程,全长xxxx。根据业主要求,为外购黄土填筑,购土运距为xxx。筑堤填方量约为xxxx立方米、筑堤清基约为xxxx 立方米。填筑要求压实度0.95。 二、施工条件 交通条件:本段外围施工道路由张坊大桥进入施工现场,外围施工道路畅通。 场内条件:本段施工范围内为旧砼路面,造价人才网需破碎砼路面完成后施工。 水电条件:施工现场无水电管网,施工用水可取附近河道水,生活用水电需要自行解决。 第二章施工准备 一、机械设备安排 本段工程量约xxxm3,运距xxkm,安排机械设备如下: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二、工期计划安排: 自20xx年x月x日开始施工,至20xx年x月x日竣工。 第三章施工方法 一、测量放样 施工前,均应按图纸要求或监理人的指示进行测量、放样。由施工专业测量人员实施本工程所有工程测量工作,并对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复核验算,报监理工程师确认批准。 现场控制点应建在相互可视不易破坏的位置,且不受施工影响。所有控制点应设立保护装置。监理工程师论坛工程中经常校核检查。 堤防工程基线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平面位置允许误差士30mm~士50mm,高程允许误差士30mm;其测点相对设计的限值误差,平面为土50mm,高程为士30mm,堤轴线点为土30mm。高程负值不得连续出现,并不得超过总测点的30%。 二、堤身填筑: 1、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2、堤料选择 本段设计为黄粘土筑堤,施工时注意筑堤土料质量,严禁淤土、杂质土等不合格土料筑堤。筑堤土料通过试验,确定最优含水量,根据最优含水量确定各种筑堤土料的控制含水量范围。若含水量偏高或过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3、铺料作业 按设计要求将土料(按进占法施工)铺至规定部位,每层土料的填筑,保证在监理人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严禁将砂(石灰)料或其他透水料与粘性土混杂,上堤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铺料厚度和土块直径的限制尺寸,通过碾压试验确定,一般铺料厚度要求为0.30m(允许偏差≤±5cm),同时布置高程桩网,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土块料径≤7cm。铺至堤边时,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30cm。 4、填筑作业 填筑作业时做到以下几点: (1)地面起伏不平时,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 (2)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按不少于100米划分,作业面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并配备推土机整平,杜绝单机作业,严禁出现界沟。 (3)相邻施工地段的作业面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以斜坡面相接,坡度可采用1:3~1:5,高差大时宜用缓坡。

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为扎实做好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消除城市黑臭河道,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关于“生态名城”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落实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的属地管理责任,着力构建“地方政府负责、全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环境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河道环境质量,确保到20xx年底,市区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到20xx年6月,全面消除城市黑臭 河道,为建成国家生态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工作 1、控源截污。认真做好河道沿岸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 收集率。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2、河道整治。规范垃圾收运清理,做好河岸与河道保洁,解决因脏乱差、垃圾入河导致的水环境恶 化问题。加强沿河养殖管理,取缔非法捕鱼行为。着手开展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 3、疏浚活水。针对重点河段开展清淤疏浚,削减河道内源污染负荷。加快水系沟通、引清活水,提 高环境容量。 4、生态修复。做好驳岸生态化改造、沿岸绿化及景观建设,加快氮磷拦截吸收、曝气充氧等生态工 程建设,促进水质提升及生态美化,恢复与重建河道良性生态系统。 三、实施步骤 按照“摸清底数、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要求,重点抓好三个阶段工作: (一)调查摸底,明确治理范围。(7月上旬) 各地要对照建成区地理信息系统,对天然河流及人工河道进行彻底排查,建立城市河道基础台账,评 估筛选,逐一建立黑臭河道档案,并提出综合整治计划,报送市环委会办公室,市环委会办公室对各 地上报的黑臭河道名单进行核查,督促各地进一步补充完善,确定河道综合整治计划。 (二)专题部署,制定整治方案。(7月中旬) 各地要对列入20xx年整治的黑臭河道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分解落实年度 整治任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报送市环委会办公室,同时在当地媒体公布。 (三)明确责任,推动工作开展。(7月下旬-11月底) 各地要根据治理河段,明确责任地区;根据职责分工,明确责任部门,实施分段包干,责任到人。要 切实履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沟通水系、景观美化等工 程建设。 (四)加强督查,定期组织考核。(12月底前) 环保部门每季度末组织水质监测、专项督查和情况通报,动态跟踪治理进度,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市环委会将于12月底前对各地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五)积极履职,建立长效机制。

涉水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涉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50省道莲都段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地处丽水市区的西南侧,该项目的建设对完善丽水市干线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干线公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连通金衢产业带中丽水和松阳两个城市,加快沿线联成、高溪、碧湖等重要乡镇的组团发展,拓展丽水市城市发展空间,推进丽水市、莲都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合同段为第XX标段,起讫桩号为KXXX+000-KXXX+000,起点在高溪镇附近,经高溪、山根,穿郎奇隧道,于K137+021处设平面交叉与郎吴公路连接,主线全长6.0公里。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桥涵、隧道、交叉等工程,其中隧道834.5m/1座、中小桥164 m/4座、涵洞741.7 m/28道。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所处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春季回暖早,天气变化快,温度起伏大,多阴雨、冰雹和大风天气。初夏梅雨期,雨量集中,暴雨次数多,常造成洪涝灾害,秋季雨期短,多秋高气爽天气、常有秋旱。冬季西北季风盛行,寒冷干燥,北方寒潮南下,多霜冻和冰雪天气。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小时,年均降水1400~2275毫米,雨季多集中在4、5、6月份。 进入四月份以后,雨水将逐渐增多,为了做好雨季涉水工程施工的组织工作,保证涉水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和业主总体施工计划要求,编制涉水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三、涉水工程施工组织领导机构 为了保证雨季施工期间,在发生大雨、暴雨天气险情时,能够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灾,项目部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XXX任组长,项目副经理XXX、项目总工XXX任副组长,安全负责人刘贵蓬任副组长、施工技术部,质安部、财务部、办公室、生产保障部的负责人、施工队队长为成员。指导协调50省道莲都段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涉水工程在雨季期间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安排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组织机构图如下:

水环境(河道)治理与修复解决方案

水环境、水环境(河道)治理与修复解决方案 一、企业介绍 二、河道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自然水源补给越来越缺乏,污水厂再生水或雨污集水成为主要水源,加之多源径流污染,从而导致水环境面临着氮磷营养盐超标、生态系统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于是频繁出现水体污染浑浊黑臭、富营养化、藻类爆发等现象。 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河道水环境现状 (1)粗放式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体污染、; 由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未彻底改变,中国并没有完全绕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是发展的成本。如果说生态破坏与中国历史上农业过度开发有关,环境污染则是工业化的直接结果。 在粗发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冲突最激烈、生态风险最严重、问题发展最迅速。在这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上下游之间诉求的矛盾、水资源利用及与水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不同资源开发之间的冲突、资源产地与资源利益获得者的冲突加剧。造成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2)水量不足,环境负荷承载力下降; 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使水资源日趋紧张、枯竭;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负荷逐年加重。尤其是在控制污染,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方面,面临的任务仍较繁重,主要表现在: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造成的能耗和尾水排放污染问题,水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区域性水土流失加剧,原始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规划建设不科学,雨季内涝严重,平时缺水;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质景观、建筑屋面等大量非渗透性表面的扩大,以及对河湖等自然水体的填埋、河道大量采取硬质化处理等,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扰动。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滞后的设施维护工作,影响水环境建设。 2.河道景观现状 (1)河道渠化,功能单一,生态结构与自然景观被人为单一 化,生态环境退化; 人们出于土地利用便利和行洪安全的考虑,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并对河床加以混凝土衬砌,改变了原来河道的天然形状和走向,致使原本河道“曲折蜿蜒”的形状和“深潭”和“浅滩”等许多生物赖以维持生存的自然特征消失。同时,拓宽河道,渠化河道,固化河岸,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入渗减少,洪水更为频繁,洪峰增大,河水浑浊,两岸景观界面一般,原本蜿蜒自然的河流形态已不复存在。 河道形态单一化、河床河岸的衬砌以及河畔植被的减少损害了健康的水气循环,破坏了生境,使动植物失去了生存、栖息场所,降低了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失衡。 (2)景观单调,缺乏层次感、多样性,与周围环境碎片化,

河道改河施工方案

河北涞源县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 河道改造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建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2016年3月 25日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1) 1.1施工组织设计...................... (1) 1.2施工图 (1) 1.3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及相关文件 (1) 第2章工程概况 (1) 2.1工程简介 (1) 2.2工程概况及特点............................................. .. (1) 2.3施工重点及难点............................................. .. (2) 第3章施工安排 (4) 3.1劳动力安排.................................... .............. . (4) 3.2现场安排.......................................... .. (4) 3.3工期安排..................................... ........ . (4) 第4章施工准备 (5) 4.1技术准备 (5) 4.2现场准备 (5) 4.3机具准备 (5) 4.4材料准备 (5) 4.5做好季节性准备 (6) 4.6劳动力准备 (6) 第5章施工方法 (7) 5.1施工测量........................ . (7) 5.2土石方工程......................... . (7) 5.3混凝土工程....................................... .. (7) 5.4防水工程....................................... . (8) 5.5木廊艺工程.............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