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2)

第三章规划范围及期限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3)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3)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3)

一、区域位置 (3)

二、现状概况 (3)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3)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3)

一、发展定位 (3)

二、发展规模 (3)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4)

一、产业发展目标 (4)

二、主导产业 (4)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4)

一、土地利用政策 (4)

二、土地利用分区 (4)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4)

一、空间布局 (4)

二、用地规划 (5)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5)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

一、给排水工程 (6)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6)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6)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6)

一、环境保护规划 (6)

三、环境卫生规划 (7)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7)

一、防洪防涝规划 (7)

二、防震减灾规划 (8)

三、人防御消防规划 (8)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8)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8)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8)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8)

三、生态居住区设计构思 (9)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的既定政策,宁夏特有的伊斯兰文化及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紧密联系等等,是本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是本规划的指导思想。

银西生态防护林是银川西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林副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性,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键。新农村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民族文化及人文精神。

在综合考虑防护林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加快农村发展。通过科学论证,在贺兰山东麓西部影视城旅游中心地带,以兰一山庄为基点和项目核心区,建设集现代农业、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该项目对于改善贺兰山东麓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园区内建设节能生态民居,这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结合生态民居,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和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充分理解和尊重上位规划——镇北堡总体规划对该项目的定位、意图及各项管理规定,并站在宏观整体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园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征求意见稿);

(8)《银川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4月送审稿);

(9)《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第三章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项目基地北至蓄水渠,东至101国道,南临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西至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规划用地面积322.11公顷。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一、区域位置

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地理位置优越。

二、现状概况

自然生态条件:贺兰山东麓位于东径105°45′-106°27′,北纬27°43′-39°05′。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平坦,光照3000小时以上,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地理特点可以概括为:干旱、干燥、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气温高。

基地现状:地块相对平整,盐碱度相对其它城市要高一些,东西标高高差小于2米,现区域内局部有树,原为林场,场地四周有一圈防护林带,黄河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只涉及一个拆迁户。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本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

利用阿拉伯国家特殊的政治、宗教文化资源及丰富的商业资源,推动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

本项目据贺兰山东麓,利用葡萄酒业的产业基础资源,带动规划区的产业发展。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规模

一、发展定位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是一个集现代农业、阿拉伯文化、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二、发展规模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用地总规模322.11公顷,其中近期用地总规模133.4公顷,建设用地规模20.01公顷。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区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人左右。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学生态示范园将完成全部的开发建设工作。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0万元。新建具有800套具有阿拉伯文化特点的节能型生态民居,配套建设300组20立方米互用沼气池。发展灵武长红枣、葡萄等优质特色果园区40多公顷。完成生态防护林建设,林果种植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

二、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以林果业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并在此基础上打理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政策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根据建设项目审核意见,允许园区将20.01公顷划拨土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开发建设节能型生态民居,以解决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示范园建设步伐,促进和带动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市场经济。

二、土地利用分区

(1)公共配套服务区

基地东侧湖心岛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基地东侧主入口两侧布置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在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给居民提供一个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

(2)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区

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总面积20.01公顷。有多层和低层两种建筑形式,分散布局在农耕地中。

生态民居旨在为村民营造一个既能生活,又能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产品生产的空间环境,力求将生态环保的理念纳入设计之中,使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在此特定空间中循环转换,既方便了生活的诸多需求,又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生态民居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有效保护耕地。设计采用新能源,生态民居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可一年四季提供40℃—60℃的生活用热水。太阳能照明是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再点亮灯具,实现照明。秸秆等生物质经过处理,也可以变为燃料,节约资金,且使生活更环保。

生态民居的建设将彻底改变以往农民建房的传统观念。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促进新型建筑材料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新农村中的应用。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3)农业用地区

本园区依据土壤地势等条件,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科学布局沼气工程、高效生态设施农业,建立综合利用、高效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和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改良种植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调动农民开发园地的积极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延长农民承包期,提高土地效益。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

规划构建“两心一轴多点”的总体布局结构。

两心:两心指园区东侧入口形成的公共服务核心区和西侧湖心的小型生态岛。

一轴:是指东西向贯穿整个园区的灌溉渠,在保证园区灌溉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景观

多点: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分散布置小节点。

二、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6.56公顷。主要布局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在整个园区东侧入口处,这样即有利于辐射全园,同时靠近101国道,对外交通便利。

规划居住用地13.46公顷。主要布局一类居住用地,分散布置在基地北侧和湖东侧两岸。

规划耕地用地50.79公顷。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布局。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

规划园地用地91.65公顷。在园区中心沿蓄水渠布置用地。

规划林地用地14.54公顷。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入口处。

规划绿化用地76.91公顷,是体现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化特色的必要保障。其中防护林用地69.76公顷,公共绿地7.15公顷。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区域内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101国道和南侧一条东西贯通的土路。规划区对外交通有101国道和南、北、西三侧的上位规划道路,园区主干路与对外道路连接。

依照园区规划设计思路,从园区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规划园区内部道路网络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

基地东侧和南侧各设一个出口,北侧设两个出口。中心环路为园区主要联系道路,另有次干道与主路对接,起到次级联系作用。

田间支路主要是联系地块内部。

第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本园区生态系统规划包括绿化景观规划和生态设施规划两个方面。

绿化景观系统根据用地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外围生态防护绿地和功能区内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部绿地两大类。外围生态保护林地主要分布在基地的四周,应严格控制建设。保护生态景观环境,形成园区的外围生态屏障。功能区内部绿地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配套服务等辅助性场所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生态设施规划主要考虑灌溉渠水系作为贯穿规划区东西的生态廊道,水系两侧规划3-5米的生态绿化控制线,通过河岸沿线植树造林的绿化建设,把河流沟渠及沿线土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形成生态景观廊道。生态产业区合理布置,与园区大环境生态绿化紧密联系,形成系统格局,有效改善园区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排水工程

预测人均用水量220L/(人·d),预测自来水总需水量约3000立方米/日。中水回用率按40%考虑。园区市政及生态景观用水由再生水提供。水源由外网接入,逐步完善供水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布局可靠、合理。

生态农业示范园北部有一条蓄水渠。园区内部亦有贯穿东西的蓄水渠。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污水工程:预测总污水量约2400立方米/日。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的生活污水接入外网,经污水泵站加压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雨水工程:规划1座雨水泵站,规模为4~12立方米/秒/座,占地约为3000平方米/座。雨水排入蓄水池内。

再生水工程:处理后的污水再经再生水厂深度处理后回用,回用于民用建筑杂用、市政绿化、道路喷洒、景观河道用水等。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预测总用电量约9000kW。园区规划变电站一处。

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生态农业示范园范围内220kV规划电力线路根据规划路网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要简捷合理,避免拉线过长。

园区总市话需求量约为3000门。

规划通信线路采用管道埋设方式,在园区主要道路规划通信管道位置,便于用户接线。形成布局合理、汇接灵活的多层次、多手段、数字化的电信网络。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近期规划采用沼气,满足生态民居的生活需求。远期规划气源为天然气,敷设燃气管道,沼气作为补充能源.

近期规划节能生态小区集中供热,预测总热负荷约2.8万千瓦。远期考虑沿区内敷设热力管道,解决园区供热。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在发展园区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排放,使环境质量显著提高,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保持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使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加强噪声污染综合防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重点解决垃圾废物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按GB3095的规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均属于二类,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严格控制主要消耗能源的种类,采用洁净能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废气的成分,采用吸收、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

强化绿化建设,充分利用可绿化的地表实施绿化,净化环境,控制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水污染防治措施

提高用水的循环使用率。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争取达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推行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高垃圾处理水平。(4)声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按功能分区进行建设,设置绿化隔离带。

噪声环境质量目标:交通噪声控制带昼、夜间控制在55-65分贝之间。区域噪声昼夜间控制在50-60分贝之间。

二、环境卫生规划

(1)垃圾处理

生活区垃圾分类收集,采取“居住小区收集-全区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2)公共厕所(水冲)

新建公厕一般按二类标准,主要街道等采用一类标准。公共厕所沿主要道路800~1000米设置一座,居住区300~500米设置一座。

(3)废物箱

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和路口,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沿路垃圾箱按交通干道60米,一般道路90米间隔设置。

(4)垃圾转运站

规划环境卫生设施用地集合在居住片区,共设置垃圾转运站1处。

(5)其它环卫设施

增加环卫人力,至2020年环卫职工按园区人口0.5%配备。

车辆清洗点设置在进出本区的主干道上。规划期末机动车道机扫率、洒水率均达到100%。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反应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则,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示范园园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的抗灾设防标准。

一、防洪防涝规划

(1)规划标准

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

防涝标准: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

(2)防洪规划

针对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在银川市总体规划防洪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增加排涝能力,使本园区防洪标准达到规划要求的标准。

二、防震减灾规划

本规划区抗震设防标准为地震基本烈度8度。

所有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都必须按抗震有关规范执行。

生命线工程要按有关规定提高其抗震能力,以利于抢险工作顺利进行及居民生活的尽快恢复。

规划公共绿地和其他空地等作为抗震时的紧急避难场所,其布局符合有效服务半径,并通过一、二级路联系,组成一个快速安全系统。

作为疏散通道的一、二级道路两侧建筑物要按地块控制要求退道路红线,保证震情发生时,建筑倒塌堆积后,仍有5-7米的疏散通道。

避难疏散场地有效面积达到2m2/人以上,疏散半径不大于2公里,居住区内的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300-500米。

三、人防与消防规划

贯彻“平战结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人防工程建设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尽量做到平战结合、综合利用。规划以重点防护目标为重点,构筑一定规模的骨干工程,新建居住区按建筑面积2-3%修人防工程。

本园区规划建设普通消防站1个。

区内道路建设,应能满足消防通车需要。各类生活、生产用地规划,按消防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的防火间距。利用道路、绿地、开阔地作为防火隔离带。

消防给水与生活生产给水为共用系统。给水管网环通。在主次干道上给水管径不应小于150毫米,消防栓沿道路敷设,间距不宜超过120米,保护半径在150米以内,并应保证有足够的水压。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规划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规划近期用地总规模133.4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20.01公顷。远期用地总规模322.1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46.32公顷。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近期发展在园区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现状发展基础上,完成133.40公顷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园区内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园区的远期建设奠定基础。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近期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接生态居住区与公共配套服务区建设、绿化建设、防护林建设、道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

生态居住区:近期逐步完善节能生态民居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公共配套服务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在做好公共配套服务的基础上,彰显阿拉伯文化和科学生态两个主题。

绿化建设:近期完善公共活动区域的公共绿地与园区入口景观,配置相应的休闲设施与公共厕所。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严格控制绿化用地不被侵占。

防护林建设:近期完善园区基地四周的防护林建设,严格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道路建设:部分次干道与支路的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考虑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三、生态居住区与公共配套设施设计构思

近期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生态居住区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

根据本项目特有的性质和用地规划的要求,生态民居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分散布局、与农林用地有机结合为宜。

生态民居分布在5块一类居住用地上,中部偏西的方形用地的生态民居与蔬菜种植区相结合。其余5块与林果与农耕相结合。如此布局,每块用地辐射周边,有利于生态民居更便捷地服务于农林生产,便于居民就近分包、就近管理农林用地,符合提高效率,生态节约的基本原则。同时,民居与水体和绿化、农田结合,更彰显了生态、科技的主题。

作为富有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村,空间的文化特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体空间上,将灌溉渠和整体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模宏大的生态山水场景。而作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筑空间则作为整个园区的空间亮点和点睛之笔。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三块商业金融用地上。其中,临近101国道的沿园区弧形主干道的两块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公共配套服务建筑,彰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的内容——如生态农业科技体验中心,西夏农耕文化展示、农业观光旅游旅馆、农林科技培训中心、农机农具销售商场,等等。

园区空间形象的中心,是布置在灌渠湖中心岛的阿拉伯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本项目“阿拉伯文化村”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群。利用开挖水渠的土方,将湖心岛的地面抬高25米,在顶部建设富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作为阿拉伯文化与历史展示,与阿拉伯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基地,伊斯兰宗教活动场所等等。彰显阿拉伯文化的主题。

生态民居配置独立式沼气设备,以秸秆和生活垃圾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近期以液化汽、远期以燃气作为辅助,解决住户和服务设置的生活燃料问题。沼气利用设施也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剩余秸秆的焚烧问题。

科学生态的主题不仅体现在绿化配置、水体引进等方面,更体现在采用生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态技术上。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路灯系统,每家每户的太阳能装备和沼气利用设施,处处都彰显了“绿色生态”的观念。

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规划用地面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322.11公顷=4831.65亩

水域面积:35.71公顷=535.38亩

耕地面积:50.79公顷=761.47亩

园地面积:14.54公顷=217.99亩

居住用地:13.46公顷=201.80亩

公共设施用地:6.56公顷=98.35亩

公共绿地面积:7.15公顷=107.20亩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课程作业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概况简述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及班级土管1班姓名何建明学号201131160707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一、基本情况与修编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市规划国土委对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于今日公布新一轮总规。 专家表示,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指导城市建设的根本性蓝图。在特区进入第二个发展的30周之际,本轮总规充分体现了以全球视野谋划城市发展的规划理念,承担了在全国率先探寻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它的公布,必将以城市转型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土地的高效利用,加快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步伐,引领国家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三、城市性质 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四、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合同

委托方: 承担方: 委托方委托承担方承担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条例》。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3.规划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本合同设计项目: 1.项目名称: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 2.项目阶段:园区城市总体规划。 3.规划范围:。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三条委托方应向承担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承担方应向委托方交付的规划资料及成果文件: 1.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如下:

1)分析园区基本情况,确定园区发展条件。 2)确定规划区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规划区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现状建成区,提出建设控制标准。 5)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8)确定提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园区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交叉口形式,以及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10)确定绿地系统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保护范围。 11)确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原则。 12)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3)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4)确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要求。 15)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6)提出低碳节能减排要求和措施。 17)确定规划区技术经济指标,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2.成果文件 总体规划全套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两部分。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烟台经济开发区规划说明书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范围 (4) 1.3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5) 1.4 规划期限 (5) 1.6规划指导思想 (5) 1.7上层次规划要求 (5) 1.8技术路线 (5) 1.9 工作过程 (6) 第二章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7) 2.1 区位条件 (7) 2.2 现状社会经济情况 (7) 2.3 现状建设情况 (7) 2.4 现状土地权属 (8) 2.5 现状道路交通 (8) 2.6 现状公共设施 (10) 2.7 现状景观资源 (11) 第三章上版总规检讨与回顾 (12) 3.1 03版《总规》主要内容回顾 (12) 3.2 实施绩效及评价 (13) 3.3 修编重点和建议 (14) 第四章目标定位与发展规模 (15) 4.1 国家战略与区域使命 (15) 4.2 问题聚焦与政策破解 (16) 4.3 发展目标与定位 (17) 4.4 城市规模 (18)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21) 5.1 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5.2 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2) 5.3 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22) 5.4 产业发展门槛 (23) 5.5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 (24) 5.6 可能的关键时间节点 (24)

5.7 产业经济网络 (24) 5.8 产业空间布局 (26) 5.9 消费结构和服务业发展 (26) 第六章总体空间布局 (27) 6.1 四区划定 (27) 6.2 空间发展模式 (28) 6.3 空间发展策略 (28) 6.4 空间布局结构 (28) 6.5 分区发展指引 (29)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 (30) 7.1 用地布局原则 (30) 7.2 用地布局与规模 (30) 7.3 各类用地布局规划 (31) 7.4 用地兼容性规定 (33)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3) 8.1 规划原则 (33) 8.2 规划目标 (33) 8.3 交通发展模式 (33) 8.4 交通发展策略 (34) 8.5对外交通规划 (35) 8.6道路系统规划 (35) 8.7 公共交通规划 (38) 第九章公共设施规划 (40) 9.1 规划原则 (40) 9.2规划目标 (40) 9.3布局理念 (40) 9.4布局结构 (40) 9.5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41) 9.6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44) 10.1规划目标 (44) 10.2规划原则 (44) 10.3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4) 10.4绿地规划 (44) 第十一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47) 11.1 规划原则 (47) 11.2 总体风貌控制 (47) 11.3 景观要素 (47) 第十二章城市密度分区 (50) 12.1 规划目标 (50) 12.2 规划原则 (50) 12.3 城市密度分区 (50) 12.4 建筑高度控制 (50) 第十三章村庄改造规划 (51) 13.1 现状村庄人口状况 (51) 13.2 村庄改造拆迁赔付测算 (51) 13.3 村庄改造安置区规划 (52) 13.4 村庄改造运作模式 (52) 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53) 14.1现状概况及评价 (53) 14.2规划目标及原则 (53) 14.3用水量预测 (53) 14.4水源规划 (54) 14.5水厂布局规划 (55) 14.6给水管网规划 (55) 第十五章污水工程规划 (56) 15.1现状概况及评价 (56) 15.2规划目标及原则 (56) 15.3污水量预测 (56) 15.4污水处理厂及泵站 (56) 15.5污水管网 (57) 第十六章中水工程规划 (58) 16.1现状概况及评价 (58) 16.2规划目标及原则 (58) 16.3中水水源及利用方式 (58) 16.4中水量预测 (58) 16.5再生水厂布局 (58) 16.6水质标准及水压 (58) 16.7中水管网布置 (58) 第十七章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59) 17.1现状及评价 (59) 17.2规划目标及原则 (59) 17.3防洪规划 (59) 17.4雨水量计算标准 (60) 17.5雨水排放 (60) 17.6雨洪利用 (61)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61) 18.1 现状概况及评价 (61) 18.2规划目标及原则 (62) 18.3 负荷预测 (63)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城市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提出,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建设由本市向周边城市扩的步伐,使得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周边地区将逐步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做为市“东拓”发展的重点区域,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将明确了未来至2020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规模以及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市跨越式发展及长泰县的大开发,使得规划编制与发展实际脱节,存在各片区发展步调不一致,规划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拓展的速度超出了规划的预测,使得长泰县局部片区缺乏规划指导。 二、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本规划》于2004年编制,为使规划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序拓展。需针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相关规划进行整合,对原有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以促进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动建设步伐。三、市政配套建设需求 由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各项目却相继落地,导致了项目建设与市政配套落后的矛盾,需有更完善的规划来指导该区的市政设施建设。

作物几乎整年都可以生长。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一、规划区位、围 规划区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辖有十里、旺亭、山重、后坊四个村及林果场等等(包含整 个马洋溪流域)。 本次规划围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辖围,东邻集美区、海沧区,西靠兴泰开发区和港镇, 南接龙文区、龙海市,北毗港镇、枋洋镇。规划区距离市区17公里,距离市沧海大桥39公 里,距离市106公里,距离潮汕地区200公里,距省会城市2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总用地13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1439人。 二、现状概况 1、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规划区海拔最高965.8米,最低16.7米,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理地貌 属于低山丘陵,山峰,台地,阶地,谷地,悬崖等,近,中,远程景观效果强;水资源丰富, 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围尚有大小不等的水库(塘)和溪流,其中红岩水库是区域 最大的水库,马洋溪是区域最大的溪流。 气候:规划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最冷月(一月)平 均气温12.6℃,全年平均气温2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6 ℃,全年平均气温21 ℃。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0 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7.8 千 卡/cm2,大于10 ℃活动积温达7400 ℃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8天(霜日仅6-8天),

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金寨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 项目编号:2013-Z H -02 编制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甲级 A 134001056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甲级 [建]城规编第(081062) 院 长: 陶 其 中 高 工 主 管: 李 卫 群 高 工 审 核: 尹 凯 高 工 审 定: 李 卫 群 高 工 项目负责人: 王 亚 斌 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李卫群 高 工 王亚斌 工程师 黄从俊 正 高 林 琴 工程师 尹 凯 高 工 任伟强 工程师 黄定江 高 工 张 伟 工程师 陈 波 高 工 张乾坤 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规划范围 (3) 1.3规划年限 (4) 1.4规划依据 (4) 1.4.1国家相关法规、标准 (4) 1.4.2相关规划及基础资料 (4) 1.5规划原则 (4) 1.6规划内容 (5) 1.7规划目标 (5) 1.8相关要求和规定 (5) 第二章现状分析 (6) 2.1自然条件 (6) 2.1.1 地形地貌 (6) 2.1.2 地质构造 (6) 2.1.3 水文气象 (6) 2.2人口现状 (6) 2.3土地利用及交通现状 (7) 2.3.1 用地现状 (7) 2.3.2 交通现状 (7) 2.4河流水系及防洪 (8) 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 (9) 3.1金寨县总体规划(2007—2020年) (9) 3.2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 (9) 3.2.1产业园规模发展目标 (9) 3.2.2总体发展目标 (9) 3.2.3规划定位 (10) 3.2.4空间结构 (10) 3.2.5功能组团 (10) 3.3区域防洪排涝专项规划 (10) 3.4区域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10) 第四章竖向规划设计 (11) 4.1道路竖向规划 (11) 4.1.1 相关道路概况 (11) 4.1.2 道路竖向规划原则 (11) 4.1.3 本规划主要控制条件 (13) 4.1.4 道路竖向规划成果 (13) 4.2区域土方规划 (14) 4.2.1 土方规划目的 (14)

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交通 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 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

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 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

庐阳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产业园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四个行政区,即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所属范围为板桥河以西,南淝河以北以及环城路以内的老城,辖两镇一乡十个街道,人口37.14万人, 面积136.86平方公里。纵观庐阳区的行政区域,除城区以外,大部分区域位于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上游,建设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随着合肥市“千亿”规划的出台,各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庐阳区也不例外。庐阳区人民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出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随后提出建设庐阳产业园的规划设想。我院于2002年6月与庐阳区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在城市北门地区建立庐阳产业园。经过多方讨论,将淮南铁路以西、合九铁路以北、铝厂以南、蒙城北路以东作为产业园用地,其中太和路以东为近期建设范围、太和路以西为产业园远期发展用地。之所以选择该地区建设产业园,是因为该地区属板桥河水系,不在两座水库的径流范围,产业园不会对两座水库产生水体污染。产业园近期建设规划与2002年12月完成。 庐阳产业园已动工建设,目前已引进项目18个,打通了部分道路,拆迁恢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起步区的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指生产用地)已基本用完,部分项目已进入起步区以外的用地。按照目前的速度,近期的6.07平方公里可能不到2005年即被用完。同时,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园区内的部分道路和用地也作了一定的调整。为了保证产业园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产业园的远期进行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庐阳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地提出编制产业园远期总体规划。 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分析 一、庐阳产业园建设环境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文化创意产业园总体规划设计建议

中国创意城项目 总 体 规 划 设 计 建 议 住宅集团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录 一、项目简介 二、项目定位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内容 五、项目地块划分示意图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位置 项目拟建场址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王河公路以北、凤河以东、103国道以西的地域内。项目主要交通道路为王河公路、103国道以及地块北侧一条规划路,通过规划路将项目与中国艺术家项目连接成为一体。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760亩,场址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环境状况良好,交通便利,适宜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用地。(二)规划内容概述 中国创意城项目遵循“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规划建设思路,总体规划占地约7760亩,包括:“当代文化艺术群落”与“河西古镇”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当代文化艺术群落”规划占地4760亩,“河西古镇”规划占地3000亩。 第一部分“当代文化艺术群落”包括国际艺术城、画廊文化街、亚洲当代艺术馆群、国际艺术家村、环球艺术广场、艺术大本营;第二部分“河西古镇”包括天下衙门、华夏古驿、漕运古风、圣贤书院。 二、项目定位 (一)项目主题定位: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重现河西务历史文化的古镇。 (二)功能定位 接受“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集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周边产业于一体,涵盖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生产加工等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集旅游观光、文化博览、休闲度假、商务活

动为一体的河西古镇。 三、规划设计原则 经委托专业城市规划机构对河西务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进行考察与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确定对河西务镇实施“魅力·河西务”、“文化·河西务”、“颐居·河西务”的三大品牌战略,而本项目正是借助开发“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的契机,在王河公路北侧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创建“文化·河西务”品牌,同时与南侧建设实施的“颐居·河西务”之中国养老社区项目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协调统一,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此外,应注意本项目与高村新农村建设综合试验区项目的空间及功能上的相统一、相呼应的整体协调关系。高村新农村建设综合试验区主要规划建设首驿新城、开放式服务区、设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等,这与本项目一起达到了支撑武清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北向战略”的目标。在项目的具体规划设计上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当代文化艺术群落”规划设计要求 当代文化艺术群落部分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好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各功能区的布局,能够实现产业功能的有效衔接,增强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链条间便捷的配套、服务与生产要素的流通。 1、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题,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文化元素与艺术感受; 2、根据各板块的功能差异,考虑交易、生产与生活空间(国际

XXX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

重庆XX工业园区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 重庆XX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零一四年七月八日

重庆XX工业园区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方案说明 编制单位:XXXX有限公司 负责人:XX 编写人员:XX 联系电话:XXX 电子邮箱:XXX 编制日期:2014年7月

目录 摘要 (1)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工作开展的作用和意义 (2)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的背景 (2)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作用 (3) (三)、发展方向区划定的意义 (3)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依据和原则 (4)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的依据 (4)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的原则 (5) 三、工作思路及技术路线 (6) (一)、发展方向区划定的工作思路 (6) (二)、发展方向区划定的技术路线 (7) 四、工作程序 (1) 五、园区概况 (1) (一)、发展历程 (1) (二)发展现状 (2) 六、发展方向区划定的方法 (3) (一)资料收集 (3) (二)划定方法 (3) 七、划定结果 (5) (一)开发区主区 (6) (二)发展方向区 (7)

八、规划符合情况说明 (7)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 (7) (二)符合城乡规划情况 (8) 九、部门意见征询情况 (8)

摘要 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和技术体系,全面掌握开发区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和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界定开发区未来规划发展方向和用地空间,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用地管理制度,规范开发区扩区、区位调整等用地管理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4〕143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4〕25号)等关于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成果更新工作的要求,此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对开发区“主区”及“发展方向区”进行综合评价。重庆XX工业园区发展方向区划定范围确定工作,自2014年4月上旬启动以来,在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的指导下,在重庆市XX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确定了发展方向区的范围,现将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则 开发建设单位: 四会市志高华美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范围与面积: 度假区规划开发总用地范围:东起迳口大道,西至迳口镇北乡村、新围村,南临118省道线,北至440县道和403乡道,总面积约22.31km2。 规划依据: 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 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3.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5月;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7.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 9.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06-2010)》; 10.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规划参考: 1. 《四会市迳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 2. 《肇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3. 《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 《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2009-2017); 6.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立项批文(肇庆、四会、迳口共12份)规划分期: 本次规划年限为12年:2010-2021年,分三期:近期:2010年-2013年(重点规划建设期) 中期:2014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1年 规划成果: 1.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3、《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图集)

广东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教程文件.docx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1、导则 1.1 为满足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新期广州市的产业发 展目标,科学的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城市效能,特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使用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有关发展规范 及规划标准的准则,应在规划新工业区时应用;如情况许可,该准则亦宜在现有 工业区内逐步施行,尤其应在现有工业用地重新整合调整时施行。 1.3 本指引是以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香港、 台湾和国内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及准则,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1.4 本指引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共性问题的建议引导,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规划工业园区时,一般应采用上述设计原则,尽管每项具体设计都会受制于个别地块的环境及项目性质。 1.5本指引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及 相关专业规范要求。 1.6 本指引应定期的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 规范、工艺、技术的更新。 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2.1 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 2.1.1 工业用途——本指引“工业用途”与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 用地标准》中所分类叙述的工业用地M用途一致。定义一般可表述如下:凡任何 处所、或建筑物、构筑物内( 不包括露天矿场用地 ) 用作进行物品的制造、更改、 清洗、修理、装饰、精加工、出售前改装、捣碎或拆除、进行物料的改变、包装, 或与上述程序项配套的贮存、装卸及有关的研究设计均属工业用途。 2.1.2 工业园区——本指引所指的工业园区为集中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地用 来主要发展工业用途。广州目前情况,根据不同的管理关系,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 2.1.3 工业用地分类——工业用地一般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 设施用地。本指引主要按国标( 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 标准》分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国标现有三类工业用地的基 础上补充增加高新技术园区用地。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