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皇岛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浅析

近年来秦皇岛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浅析
近年来秦皇岛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浅析

近年来秦皇岛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浅析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消费对象的比例关系及协调程度。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市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趋于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跨上新台阶。同时,消费结构某些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还应加以引导,使消费结构更加协调。

据对我市200户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达到8032元,比1999年增长37.3%,年均增长8.3%(按可比口径计算);人均消费性支出6271元,增长33.5%,年均增长7.5%。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消费水平的迅速上升,也引起消费结构的一系列变化。

一、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1999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696元,2001年为5205元,2003年达到6271元。五年来,年人均消费水平以近400元的总量增长,年均增长7.5%,并基本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项消费支出,近5年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见下表。

秦皇岛市城市居民1999-2003年消费结构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人均消费支出(元) 4696 5446 5205 5702 6271

消费支出构成(%) 100 100 100 100 100

食品支出 41.4 35.8 39.1 36.5 35.0

衣着支出 13.2 11.8 13.2 12.7 9.4

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8.2 13.1 7.6 5.6 5.0

医疗保健 6.8 6.3 8.9 8.1 12.0

交通和通信 6.2 7.2 10.1 11.2 12.5

娱乐文教用品支出 12.1 10.7 9.0 11.0 10.0

居住支出 7.6 9.8 7.5 11.0 11.3

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 4.5 5.3 4.5 3.7 3.3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城市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整个消费结构体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态势

衣、食、住(水、电、燃料等)、行(交通费)等四项支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费用。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额度有所增加,但其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逐年下降。2003年,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四项费用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62.3%,比1999年下降2.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7个百分点。基本生活费用比重的下降,是生活水准提高的标志,也意味着居民消费层次正在逐步提升。其主要变化特点:

1、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

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2196元,比1999年增加251元,年均增长3.1%;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0%,比1999年下降6.4个百分点。在食品消费中,粮食类消费呈微量下降态势,人均为192元,减少40元,年均下降4.6%;蛋类消费基本持平,人均为70元;油脂、鲜菜、奶及奶制品类消费呈增长态势,人均分别为108、247、91元,增加31、38、13元,年均分别增长8.8%、4.3%、3.9%。城市居民食品消费的最大变化是在外用餐成倍增长,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在外用餐819元,比1999年增长2.4倍,其占食品支出的比重从1999年的4.0%上升到11.9%。

2、衣着类消费比重下降,服装消费有所扩大

五年来,城市居民用于衣着鞋帽方面的消费逐年增加,2003年,人均为589元(非典影响支出略少),2002年为723元,2002年比1999年增加102元,年均增长5.2%;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7%,比1999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衣着类消费中,服装消费比重有所扩大,2002年,人均为478元,占衣着类消费的66%,比重比1999年上升4.6个百分点。

3、居住类消费支出上升较快,比重下降

从居民生活所必需的水、电、燃料这三类消费支出来看,水费支出上升最快,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达到38元,比1999年增加11元,年均增长8.9%;其次是电费支出150元,增加43元,年均增长8.8%;燃料费也呈上升的态势,支出为152元,增加42元,年均增长8.4%。2003年,居民家庭的水、电、燃料三项支出340元,比1999年增加96元,年均增长8.6%;但其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4%,比1999年下降0.3个百分点。

4、交通费支出有所上扬,比重上升

2003年,城市居民人均交通费(不含旅游交通费)支出达到95元,比1999年增加25元,年均增长7.9%;其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1999年的1.4%上升至1.5%。

(二)服务性消费持续升温

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我市城市居民的消费特点是以满足吃、穿和购买耐用消费品等物质需求为主。在这些实物性的消费得到基本满足以后,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务性消费逐渐升温。近五年来,城市居民在教育、休闲娱乐和通信等方面的支出逐步扩大,比重连年上升。

1、通信费用快速增长

调查资料显示,1999年,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话和移动电话分别为90台和5部,2003年,分别达到95台和93部。通信工具拥有量的快速增加,带来了通信费用的大

从整体上看,我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教育、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大幅增长,比重提高,但也要看到,在这些消费中,有些增长是不尽合理的,比如食品消费中的烟酒消费,不但支出金额增长,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吸烟对人身体健康有害,酿酒浪费大量粮食,过量饮酒损害身体健康。教育消费中学杂费、医疗保健消费中医药费大幅增长,5年内分别增长61.2%和1.0倍,这两项支出是教育、医疗保健消费的主要支出项,分别占78.8%和63.3%,而这两项消费支出增长虽然有教育、医疗制度改革的原因,但高收费、乱收费等违规收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居民这些消费的支出部分形成超额利润,造成在部门和行业间的不公平分配,不能实现应有的社会效益,从消费结构角度看,是对消费结构的扭曲。

3、重实物型消费,轻精神、服务型消费的观念有待改变

调查资料显示,在居民娱乐服务消费中,1999年,娱乐用品消费是文化娱乐消费的1.0倍,居民重实物型消费,轻精神、服务型消费的特点比较明显,到2003年,居民娱乐用品消费为文化娱乐消费的1.5倍,势头有增无减。重实物型消费,轻服务型消费的特点在居民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等其它消费中也有体现,主要是服务型消费比例低,并长期得不到改变,不利于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不利于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

4、不健康消费依然存在

总体上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城市居民,由于观念意识转变上的滞后,加之消费者素质不高,在现阶段,不健康消费还随处可见,比如迷信消费、盲目崇拜消费仍有一定市场,结婚、丧葬等铺张性红白消费,迎来送往等高额人情消费,烟酒持续的高增长消费,这些都是不健康消费的具体表现。

三、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展望

1、城市居民即期消费水平有望提高

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呈下降态势,1999年,城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73.2%,2003年下降至71.2%(同比口径),年均下降近0.5个百分点。收入差距是影响城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收入家庭的低消费倾向和低收入家庭的低消费水平,都会使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趋低。近年来,政府出台了扩大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解除城市居民生活后顾之忧,有望增强居民对预期收入增长的信心,减少扩大消费的阻力,提高即期消费水平。

2、高储蓄率中隐含着巨大的消费潜能

据统计,2003年,全市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已达310亿元,比年初增长14.0%。200户城市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资料也显示,城市居民的储蓄倾向(人均储蓄在人均总收入中的比重)2001年为17.5%,2002年上升为22.2%,2003年达到24.6%,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日益增高的储蓄倾向,表明了城市居民正在积蓄消费能量。

由于惯性思维,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在购房、买车等高层次消费上,更愿意依靠自己的积蓄。因此,应当把目前高储蓄率看作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正处于升级转型前的积累期。可以预计当达到一定量的积蓄后,城市居民储存的巨大消费潜能必将释放出来,成为消费领域更高能级消费支出的经济支撑。

3、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促进消费能级的提升

贷款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形式已渐渐步入城市居民家庭。200户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只有1.0%的家庭发生了购房消费信贷。在城市居民的消费能级为千元级、万元级阶段,消费支出的主要来源靠当期收入和前期积累;当消费能级跨越万元级阶段,向十万元级甚至几十万元级水平跃升时,依赖于原来的消费模式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制订切实有效的消费信贷政策,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使消费信贷成为支持居民消费升级的一个有力支撑。

四、优化消费结构、拓宽居民消费领域

我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十五’期间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采取措施拓宽消费领域”。根据我市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就如何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居民收入,启动消费

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是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经济的持续发展,终究要依赖于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比诸如降低利率、增加投资等启动消费的措施更直接,效果更明显。

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服务消费需求、信息产品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必须加快信息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深化对信息产业、第三产业经济功能的认识。着重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邮电、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家庭服务、咨询等服务行业及计算机网络、软件等高科技信息产品产业的发展。加强对信息产业、第三产业的总体规划和管理,使之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要,为居民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条件。

3、提高消费素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消费者素质是特指人作为消费主体在消费行为上所具备的修养和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审美鉴赏能力、识别挑选能力、质量监督能力和适度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者素质,是优化消费结构的关键。提高消费者素质,建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当前,要积极运用舆论工具,宣传消费知识,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把消费结构引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方向,从而优化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经济学家Luch(1973年)在Stone(1954年)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其经济涵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之后则按比例在各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分配。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它不仅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而且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同时,它还将居民各项支出区分为基本消费支出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并认为基本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该方法具有分析比较科学合理、全面和方便实用,是当前进行消费结构分析的较为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扩展线性模型为: (=1,2,3…,n) (1.1) 其中,为消费者对第类消费品的支出额,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商品需求量,为第种商品的市场价格,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第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额的变动。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一个0~1之间的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增加的收入用来消费的比例越大,相反则表示增加的收入用于储蓄的比例较大。 (1.1)式可解释为消费者对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可分解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消费者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少支出,后一部分为可支配收入减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的剩余中用于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在采用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时,可以假设在同一截面上。商品价格是定值,这样可使ELES的参数估计较为简单。我们可以设: (=1,2,……,n)(1.2) 则有: (=1,2,……,n)(1.3) (1.3)式中,为随机差项,并以收入Y为自变量,第种消费品的支出额为应变量的一元线性回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SPSS统计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论文 题目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2012年11月8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至2013年3月两会召开和政府换届,这段时间将成为市场演化的重要时间窗口;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后,居民消费支出也开始增长,消费结构显著变化。本文通过数据的SPSS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出现的趋势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描述分析整体拟合分析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地域的资源、技术、科教水平等基础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地区各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结构、水平是不相同的。而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情况如何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普遍地有所提高,也在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上有所体现。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 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 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另外,调查还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1 摘要 本文运用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首先深入的剖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利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知 识对当前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接下来又针对全国不同地区,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消 费结构的对比,得到了有用的借鉴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前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建立合理消费结构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因子分析The Study of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on Town of China Abstract Firstly, this thesis analyzes deeply present town dwellers’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large amount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general theory of consumptive structure. Secondly, this article does static analysis to present consumptiv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needs and income. Then the thesis also gets helpfu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by comparing with different areas and some typic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 last, the dissertation puts up with some measures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establish r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to upgrade. Keywords: consumptive structure;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ELSE model factor analysis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分析 ——基于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李丹吴伊刘覃莹国贸5104班 摘要:为了考察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的关系,运用统计检验、协整检验等检验分析方法采用Eviews6.0软件分析了1994-2010中 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 年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9.8764%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 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13的临界值(13)=2.160,且该斜率值满足 t0.025 0<0.666754<1,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表明2010年,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增加 0.666754元。 关键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析统计检验协整 检验 一、引言 二、时间序列数据的来源

表一收集了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时 间序列数据,其中Y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代表消费支出。下面给出Eviews 进行相关分 析。 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1993年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下所示: 表一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Y 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X 1994 3496.2 3125.32 1995 4293 3537.56 1996 4838.9 3919.46 1997 5160.3 4158.62 1998 5425.1 4331.61 1999 5854 4998 2000 6280 5090.1 2001 6859.6 5308.99 2002 7702.8 5834.31 2003 8472.2 6510.94 2004 9421.6 7182.1 2005 10493 7942.88 2006 11759.5 8696.55 2007 13785.8 9994.47 2008 15780.8 11242.85 2009 17174.7 12264.55 2010 19109.4 13471.45 三、建立模型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X+ ,,,01 下表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表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城镇居民消费 关键字:城镇消费统计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 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 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 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 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 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 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2.1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最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它是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比重。因而选取了1996年-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见表2.1)并将其绘制折线图 如下: 表2.1 恩格尔系数表(城镇)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恩格尔系数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7902311.html, 图2-1 恩格尔系数折线图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 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 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 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从 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 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 向富裕迈近。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例如:根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 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 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2.2参数估计及其分析 根据模型(1.3),利用我国城镇居民2005年按收人水平分组的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 支出及构成的截面资料(见表2.2),采用最小平方法可以求得、和的估计值。 表2.2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1] (单位:元/年)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更加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但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为各地政府根据地区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消费需求,聚类分析 一、消费结构指标的确定 我国经济区划的分类尽管每种都包含不同类型的省份,但基本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的。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大都是以当时的经济区划为依据展开的,分析中国的消费问题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类型的省份影响其消费结构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单纯地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以此划分为基础的进一步分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将消费结构相近的地区合归为一类,避免单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不合理性,使地区分类更具代表性;也为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一种不同的角度。因此,本文选取构成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作为指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口径,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项目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以上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八个项目即为所选指标。 二、数据来源 为了消除各地区在区域面积、人口等方面的先天差异,使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合理,这里的指标均采用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分析对象,即采用人均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2012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单位:元)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Town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截取了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图文起用生动的描述了新时代里居民消费的特征,在此基础又综合了其它方面的资料以及党中央的近期的文件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ed to the world,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quickly, especially in east-middle area, thus town resident s’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change and emerges a lot of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gathered a lot of data analyzed the demonstration of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optimizing town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Key Words: Tow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Marginal consumption trend; Engle coefficient;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 消费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情况,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衡量指标和优化途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种重速度轻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居民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居民消费差距在不断拉大,这使消费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有所下降。所以,本文认为要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外部因素来看,要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稳定消费品价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从内部结构来说,就是把消费热点从传统的消费慢慢转化为精神文化等新的消费领域,如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最大程度优化消费结构。最后本文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良好途径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如何优化消费机构,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的表现形式就是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取决于消费结构的优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发展的重点将会转移到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发展中凸显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河南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也是带动中部发展的一大省份。所以,在了解中原人民生活消费结构的基础上,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引导居民改善消费结构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而且对缩小我国中部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以及推动我国消费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消费结构的概念 关于消费结构,常常被人们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消费的客体去考察,人们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消费结构的实物形式通常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实用价值的种类和数量;价值形式则表示为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比例。 在不同的视角下,对于消费结构的组成也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第一,从满足人们不同层次需求的效用角度,按照马斯洛的方法,可以将人们消费的生活消费资料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社会性的需求、对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马克思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满足人们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这两种划分方法有利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 1,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3,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高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而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均衡的消费有助于消费者水平提高。该研究的收入差距用全国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4,老年人口抚养比。理论上,抚养比会与消费支出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因为老年人口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用于生存、接受教育和培养劳动技能)。老年人虽然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同样需要消费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 5,恩格尔系数。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所以,恩格尔系数增加,即消费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减少,即消费支出增加。 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般的,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物价的相助变动会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显著变动(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正常)。并且,人们对价格的变动会做出自己的预期,根据自己的预期改变消费支出决策。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消费者为避免将来消费支出损失,会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下降,消费者为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支出,增加储蓄。 7,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神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能增强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减少由于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从而增加居民消费。由于农村的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选用人均医疗支出来反映这方面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汇编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2b17902311.html,/workspace/index?m=hgnd 二、对数据的基本分析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 (2):将“人均消费(expend)”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

(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 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 (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轴

(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

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 2 lg lg n ,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28155.00-12231.90)/6=2653.85,可近似取值为3000.00元。 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 (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3000.00,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12231.90,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 。 (5):单击“确定”按钮。 3、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 (2):选定“expendNew ”,点击“图表”,选择“条形图”点击继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学号: 姓名: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最大的当属交通通信,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的支出。其中被称为“三高”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以及各项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已从基本生活消费品转向了以住、行为代表的新型消费领域,而交通通信费用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分别对教育、住房、医疗对消费的挤出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李培林指出,今年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但是全国居住价格水平仍然上涨5.6%,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率;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

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在

本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计量的方法,将三者综合起来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通信的消费增长速度,并不亚于其他三者,因而本文将交通通信引入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分析。 二、理论综述 消费的挤出效应,就是指在消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某项消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消费支出下降。居民的家庭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用于消费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住房消费支出、子女教育消费支出、家庭人口医疗消费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支出、旅游娱乐消费支出、交通消费支出,等等。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支出增长很快,而用于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商品等轻纺工业品的支出大幅度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育、住房、医疗和交通通信等费用支出过高,挤占了居民对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在这里,为研究方便,把中国当前的消费结构分为住房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和其他消费支出五大部分。由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随着住房,医疗,教育,交通通信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提高,会大大增加居民在这些商品或服务上的消费费用,而在短时期内,居民的收人水平相对不变,这必然迫使居民减少对这三种商品或服务以外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9), 1169-117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7902311.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b17902311.html,/10.12677/ass.2017.69167 China’s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mpact Factor Analysis Huihui Liang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Aug. 18th, 2017; accepted: Sep. 1st, 2017; published: Sep. 7th, 2017 Abstract Consump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dominates the nati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 this paper, the national 31 provinces (citie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the selection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GDP,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 income per capita,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a level modeling analysis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how to raise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level of residents. Keywords Urban Residents, Consumer Spending, Multilevel Model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梁会会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7年8月18日;录用日期:2017年9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7日 摘要 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全国消费支出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GDP,居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但各地区间的消费结构仍存在较大差别。文章选用8个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指标,采用欧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和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这不仅从总体上掌握了我国消费结构类型的地区分布,而且系统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消费结构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为国家制定消费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消费结构;聚类分析;政策建议;2008年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不合理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原有经济基础的差异,使各地区的消费结构仍存在着明显差别。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考察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宏观上把握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和不同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异,为提高我国各地区消费水平和谐增长提供决策依据。 二、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 1.基本思想。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对多属性统计样本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辨认在某些特征上相似的事物,并把事物就这些特征划分成若干类,使在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共性,而不同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相异性。这种方法基本思想是:从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中,找出度量样本之间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亲疏关系)的统计量。构成一个对称的相似性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寻各样本(或变量)之间或样本组合之间的相似程度,按相似程度的大小。把样本(或变量)逐一归类,关系密切的归类聚集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集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所有样本或变量都聚集完毕,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