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这个历史阶段的时空观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以“近代”等某些特定的历史概念为切入点,强化历史解释。通过延伸阅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强化唯物史观的教育和渗透。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2、运用层层剥笋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鸦片战争是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很好的切入点。对中国而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深刻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五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鸦片战争前夕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失败、《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2、虎门销烟(1)起因:鸦片走私(2)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1840—1842)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定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 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情 感、态 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

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 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无答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 1、 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及影响;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任务】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结合P50“资料回放”思考:中国为什么要禁烟?。 2、经过: (1)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英军由南向北,最后到达,威胁清政府政治中心。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由南向北,到达,侵入中国经济中心。 (2)中国军民的抗争: ①爱国将领:。②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 3、结果:中国战败,签定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①割让领土:,破坏了领土主权。②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③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④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此外,取得了、、等权利。 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 优秀教案 公开课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本科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每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虎门烧烟”,讲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鸦片战争”,讲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三目“战火再燃”,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等历史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4)班学生是县双语班学生,虽然这些这些学生在初中学过这节课的知识,但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解释清楚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鸦片战争方面的历史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问题及从历史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引导法及思考问题法,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的许多小问题,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经过、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3)通过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图片材料、文字材料和地图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等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使学生理解吸毒及吸烟的危害,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 (3)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虎门烧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提问法,阅读教材法,激发发、思考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教案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回顾前课】 【导入新课】 以“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而把学生带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虎门烧烟 第一目,按以下7个小问题来解释。 (1)请你们谈一谈,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状况?(学生根据图片材料及教材分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 以展示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方面的状况。(合作学习) (2)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英外贸以那些商品为主?中英外贸中,最初哪个国家处于出超地位?为什么?(4)为了逆转贸易逆 差,英国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恶例措施? (5)鸦片走私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6)提出禁烟运动的历史人物是谁?道光皇帝对此持了什么样的态度? (7)林则徐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烧烟?林则徐虎门烧烟的影响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虎门烧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二、鸦片战争 第二目,按以三个问题来解释。 (1)鸦片战争什么时候,怎样爆发的?结果是什么? 以展示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学鸦片战争的经过。 (3)《南京条约》什么时候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性质及其内容是什么? (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分析此题) 三、战火再燃 第三目按以下六个小问题来解释。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那两个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什么时候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 以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图,师生一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4)《天津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5)《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学生根据天津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教材,讨论此题) 九、总结: 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以虎门烧烟为借口,1840年6月,发动了鸦片战争。因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差异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及妥协而清朝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了。1842年8月中英两国之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英国等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遭到拒绝。因此,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十、巩固练习 (略) 十一、作业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写一篇议论文。 十二、板书设计 第10课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封建化虎门烧烟鸦片战争的原因 林则徐虎门烧烟 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 战火再燃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加深了 十三、教学反思 1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战争的原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2.学习难点:联系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知识框架】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内容梳理】 一、鸦片战争 1、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总结: 2、经过:第一阶段:1840.6——1840.12 英军北上天津 广东→→→→退回广东(道光帝改派为钦差大臣)第二阶段:1841.初——1842.8 东南沿海战事 占→吴淞→(清军满族将领牺牲)→下关江面 这其中军民抗争的例子: 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2100万;开埠通商;协定关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和、中美以及中法构成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过程:(“两张卖身契,一把无名火”指的是什么?): ①1856年,英军进攻,战争爆发,国加入。 ②联军攻陷,进逼,于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一开二赔三外”)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签订了。(“天天赔九”) ④两国也趁火打劫,特别是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 1、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2、鸦片战争中,人民的反抗以广州城北三元里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其告示曰:“我等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官孥,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戴逸.中国近代史稿3、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4、“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的反映为清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派活动的猖獗,在它的影响下,道光皇帝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 ──徐凤晨《中国近代史》5、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纲版人教《中国近代史》6、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是政治上,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一些开明的封建士大夫开始关注世界、思考现实。如林则徐、魏源等。为了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魏源写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我国系统地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来自互联网 。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汇总

让学生在师友互助中学会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东关中学 教师姓名;魏星

《鸦片战争》教案 汾阳市东关中学魏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掌握中英两国的制度差异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 通过对清政腐败无能,外强中干而不堪一击的了解,一方面,对封建没落贵族的懦弱无能而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八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教案1

鸦片战争教案1 八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辅助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讨论法。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要想掌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结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10课鸦片战争(答案不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2.总结归纳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一)鸦片战争 1.背景(1)国际:英国开始并完成_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 生产资料,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经济:中国_ 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吏治败坏,财政困难。 军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长期实行_ 政策; (3)从18世纪中期起,英国、中国的两国贸易中,中国处 (4)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 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 给英国;赔款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 。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 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 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1860年签订《_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 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三、【问题探究】 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四【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学习导航 第10课鸦片战争 含答案 精品

第10课鸦片战争 思维激活 右图是定海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里的一座雕塑。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疆域辽阔的大清帝国也曾让欧美列强感到神秘莫测,中国与英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冤仇。但是,为什么会爆发这样一场战争呢? 提示:明清之际,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逆转。17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疯狂对外殖民扩张。此时,清王朝的君臣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景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中国早已成为英国殖民者最渴望得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一度通过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财富,但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挫败了它的阴谋。 自主整理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它们对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疯狂对外扩张。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2)从18世纪中期起,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林则徐等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禁鸦片。19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挫败了英国利用鸦片掠夺中国的阴谋。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 1.进程: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英军沿海北犯,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攻城,清政府屈服。 2.结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3.影响: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 1.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英法发动战争 (1)第一阶段: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略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

第10讲 两次鸦片战争 学案

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 主备人:曾和生审查人张毅 [阶段特征] 1.阶段: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2.特征: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4.思想: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5.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1)西方先进: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英国不断向海外扩张,建立起在东方的殖民体系。 (2)中国落后:政治腐败,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 3.结果 (1)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割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3)1844年美法分别与中国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国 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 3.结果 (1) 《天津条约》(1858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割地割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 白银 开埠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 口岸通航 增开天津为商埠 其他权 利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 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 和传教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2)中外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图解历史】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一、二、三”归纳两次鸦片战争 运用多元史观分析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化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 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高一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应当引导学生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应引导学生认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 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2)中西方兴衰趋势的鲜明对照,了解国情和球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3)通过感悟与体验,学会鉴别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 (4)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虚伪、贪婪和惟利是图本质。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洗劫,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5)联系香港的割失和回归,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牢记民族的灾难和屈辱,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给中国带来危害 难点:以世界整体史观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历史概念。 四、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但其历史知识储备和历史思维能力还有限,本课重在创设新情境,深入浅出引导、点拨,注重理论分析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学的建议:加强学法指导,诱导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导学案作用,布置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课前归纳了学生的主要疑难。激励学生积极阅读、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方法:研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 六、课前准备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认识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由于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是中国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第10课 鸦片战争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学习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了解——基础知识——自主探究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由此得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 (2)虎门销烟——直接原因(导火线) 思考: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 英国为什么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 典型例题分析: (2010年杭州模拟)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链接合作探究一: 二、鸦片战争的概况: 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1842年)参考地图册P28,了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2、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请连线) ①主要内容:②危害: A.五口开放通商破坏贸易主权 B.割港岛领土主权 C.关税协定关税主权 D.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 E.片面最惠国待遇 F.住租权 G赔偿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