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2017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 试题数量:试卷共有五大题,共21小题。

2. 试卷结构:

3.试题难度:主要山常规题组成,大部分题LI比较简单,学了就应该会做,部分题目命题比较灵活,全卷也有难、繁的题目。易、中、难的比例为7: 2: lo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 试题难易适当,区分度不好

试题要有较高的区分度才能实现选拔功能,今年中考物理试题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为7: 2: 1,没有拉开不同水平学生的档次,从阅卷的情况分析使得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合理,区分度不好,不利于实现中考的选拔功能。

2. 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和模棱两可的试题。但同样也较为繁琐汁算题。本次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3. 考查的知识全面

试卷中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重视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穿插刻度尺读数,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及电压表的使用,天平调节,生活中的杠杆使用等实验技能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的联系。多道试题的设讣是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4. 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年的实验题进一步突出了对物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通过对仪器的调节、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过程,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5. 试题融入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充分体现了探究性

和开放性,题LI的答案极具开放性,如第18题探究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考查图像分析提取解题信息,分析滑动变阻器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6. 综合题,计算难度较大

试卷中的计算题量为两道,计算难度较大,多考查的是基本公式和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计算繁杂。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笫21题考查了全自动米糊机工作原理,结合工作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P-t图象,通过公式W二Pt计算电能,联系比热容的讣算对加热效率相关容的考查。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好

试卷中的大部分题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其中有些题得分率偏低其至一部分同学综合应用题得0分或直接口卷,表明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尚有欠缺。

2. 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试卷中很多题LI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学生实验探究中设置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解决问题,但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知识与现象之间仍处于相对游离状态,不能很好的解决。

3. 学生对学科交义与综合方面的知识认识、掌握不够,科学素养不高,利用各学科综合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讣算能力普遍较差,很多时候物理公式能写对,相关数据也能代对,就是最后的讣算结果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继续加强学生数学讣算能力的培养。

4. 学生的思维方法,语言文字表达,解题过程缺乏规训练,严格要求。(如:计算题不写解、答,不写原始公式,不写文字叙述,乱套公式,乱用字母,不注意单位及换算等。)

四、具体的试卷容分析(识图与作图)

本次试卷中识图与作图题共有4道小题:

1. 第13题“通电螺线管”主要考查右手螺旋定则即安培定则。解析:由小磁针的指向可判断出电磁铁的极性,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有磁性的变化情况可知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滑片的移动情况。解答: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左,则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通电螺线管右端为S极,则左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则可以判断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为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需正大电路中电流,山欧

姆定律可知要减小电路中的电阻,故滑片向右移动即向b端移动。点评:通电螺线管磁极的判定要利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中涉及三个方向:电流方向与线圈绕向即四指的指向:磁场方向即大拇指的指向。在关于安培定则的考查中,往往是知二求一。

2. 笫14 “题开瓶起子”主要考查杠杆五要素(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的掌握,力臂的画法,在使用杠杆时分清楚动力和阻力。解析:(1)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 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2)掌握动力和阻力的概念,在此题中盖子对起子的力即为阻力。解答:(1)首先在F1的方向上做出力F1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O 向F1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力臂L1。(2) F1使起子逆时针转动, 其中盖子对起子的力阻碍了起子的转动,所以是阻力F2,方向竖直向下。点评:考查杠杆中力臂的画法,关键是正确的理解掌握力臂的概念,找到支点和力的作用线。

3. 第15题“木球静止在水面上”考查的知识点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条件(等大、反向、同体、共线)的应用。解析:木球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山于木球漂浮,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重力和浮力相等。解答: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点评: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本题考查重力的方向,注意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其重力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

4. 第16题“平面镜成像”考查的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等距、连线垂直、虚像)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l、B1,连接Al、B1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根据数学中作对称图形的基本方法,作出物体AB两个端点A、B的对称点Al、B1,连接Al、B1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评:

(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2)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常用方法是: 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通过阅卷发现在识图与作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审题不清:有些同学没有看到题U要求,而少做题LI。如笫14题杠杆的作图。

2. 表述不清,词难达意:主要表现在第13题,滑片P向(a或b)但有些学生是向(左或右)有些同学叙述不清,从而失分。

3. 答题不规:主要表现第16题平面镜成像问题中。

五、从具体的阅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 基本概念不清

一些基本物理量的含义、物理规律弄不清,相似的概念或规律不能辨析。

2. 生活知识贫乏

现在的学生不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生活常识缺乏,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3. 实验技能薄弱

主要表现在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混淆不清,不关注实验过程,不明确实验过程中各操作步骤的LI的和实验方法的应用,不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不会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答不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4. 灵活应用不够

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背概念、代公式,对题意的理解、方法的选择不灵活,或不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综合计算题解答较差,说明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不够。

六、教学及中考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今年中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积极做到以下儿点:

1. 不代替学生审题: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例题还是做习题,都要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词,明确已知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 加强规训练:一方面,教学时教师要用规语言教学,注意从物理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入手,教给学生解答问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例题教学时给出规表达, 评讲试卷时将参考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规答题的要点;另一方面在练习时狠抓学生的规解答,对不符合规的学生要求重做,直到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止。

3. 提高综合能力: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能力的考查永远是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和探究过程多一些理性思考,能独立分析物理过程,学会借助图景、建立模型及运用数学工具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4. 重视基础知识,善于理解基本规律: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对物理概念掌握似是而非,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概念、规律外,还要让他们知道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以便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5.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因此,加强实验教学, 实施探究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必经之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容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培养,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实际探究过程中每一个要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的应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回顾儿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可以看到,许多题LI的情境都能在生活生产中找到类似的原型。因此,在教学中要找准教学容与实用技术间的最佳结合点,强化物理与实际的结合,要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多分析应用实例,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具备能将复朵问题简单化,让学生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提倡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保证相应的时间,确定学习的容,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过程,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强化答题规化教学,要求学生讲究正确的答题格式,多让学生做讣算题,这样既加深的公式和知识点的记忆,也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8. 挖掘教材涵,细心处理教学细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优化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去学习。能否把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细节作为课堂资源,是一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 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提升教学的实效。

9. 关于教师测试命题的思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命制单元卷、月考卷等等,命题的着眼点应放在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而不应该在枝节问题上的纠缠, 更不能故意认为设置“陷阱”,诱导同学犯错误。应该重视同学对科技、社会问题的认识评价,促进同学关注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探索,在答题过程中去感受、体会与领悟人与环境、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七、今后教学的启示

1. 准确理解记忆物理概念、规律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2. 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3. 重视常规实验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实验。

4. 加强语言表述能力的教学,加强开放性试题的教学。

5. 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6. 合理设置全新的探究性试题,加强综合能力训练。

7. 严格要求规书写,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

8. 作图过程要求规,但更重要的是对作图的理解。

9. 加强不同物理单位之间的换算的练习。

10. 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了解它们的大小。

11. 通过模拟考试逐步树立考试信心。

12. 重视试卷讲评,全面提高各种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