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掌声》教案2

部编版《掌声》教案2
部编版《掌声》教案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掌声(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掌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掌声》是一篇记叙文,文本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文本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本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外,还要指导学生“由外向内”深入体会英子的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是一堂情意交融的课,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爱在学生心中永恒。

教学目标

1.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教学重点: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课题

(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题目就叫《掌声》。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掌声)

齐读课题。两个字都是翘舌音,注意一下,再读一次。

2.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立刻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什么时候?你给予过别人掌声吗?为什么?

带着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打开书本103页,请你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重点正音。

默默地落下残疾骤然间犹豫忧郁似的

抓住“落下残疾”,指导“落”字后面读轻声。引出“落”的另两个读音。

2.句子挑战。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脉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前表示时间的语句,并说说你的发现。

(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从那以后、几年以后。)发现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师生交流:梳理课文脉络。

(第1自然段,介绍英子;第2、3自然段,两次掌声;第4自然段,英子的变化;第5自然段,感谢掌声)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1.帯着问题默读课文:英子前后有什么変化?(划出文章中的词句。)

(像变了个人似的、忧郁、说笑等。)

以前“忧郁”,现在变得怎么样了呢?根据文章的语句,也用一个词语概括。(开朗、活泼、大方、自信等)

2.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掌声)

3.过渡:掌声为什么有这样的“魔力”呢?课文为什么以“掌声”为题目?让我们下节课接下去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创新教案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讨论并分享寒假生活,回味其中滋味,悟出生活道理,总结得失。 2.引导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回拢心情,步入正常学习秩序。(重点)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新学期寄语。 快乐的寒假生活结束啦,小朋友们重返校园。我们要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当中。 2.聊聊寒假生活。 (1)寒假里,有什么事情、事物或什么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寒假生活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二、让我们向过去告别。

1.向坏习惯说拜拜。 师:步入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快来向你的坏习惯说拜拜吧。 生:我原来爱摘校园里的花,以后我再也不摘啦。 生:我……我再也不捡虫子吓唬大家啦。 生:我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上学再也不愁眉苦脸了。 生:我又长大了一岁,以后再也不和父母顶嘴了。 生:我们应该自主完成作业,不能再让父母操心了。 师:剔除了坏习惯,迎来了新气象,你们这么有信心,老师就更有信心与大家一起进步了。 2.你会变得很优秀。 经过一次成功的蜕变,我们每个人都会变得比原来更优秀。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这路途中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蜕变。 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只要大家付出努力,那么迎接我们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3.玩游戏,头脑风暴。 规则: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写三类小纸条。 第一组:写事物(可写人、动物、植物等)。 第二组:写在哪里(可写在教室里、马路上、树枝上、花朵上等)。 第三组:写干什么(可写睡觉、学习、下围棋、跳格子等)。 老师收取所有纸条,任意从各组分别抽出一条,拼在一起念。 如:小蜜蜂 在树枝上 跳格子 可以组成:小蜜蜂在树枝上跳格子。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 2课时 2.《蜘蛛开店》 2课时 3.《青蛙卖泥塘》 2课时 4.《小毛虫》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总计 10课时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2)图片识:竖、竿、撑、舞(3)生活识字:痛、烦、耷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部编版《掌声》教案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掌声(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掌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掌声》是一篇记叙文,文本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文本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的经历。根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两部分,因为课文提到,有了掌声鼓励后的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文本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外,还要指导学生“由外向内”深入体会英子的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是一堂情意交融的课,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爱在学生心中永恒。 教学目标 1.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1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4.能从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教学重点: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课题 (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题目就叫《掌声》。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掌声) 齐读课题。两个字都是翘舌音,注意一下,再读一次。 2.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立刻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什么时候?你给予过别人掌声吗?为什么? 带着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打开书本103页,请你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教学字词 1.重点正音。 默默地落下残疾骤然间犹豫忧郁似的 抓住“落下残疾”,指导“落”字后面读轻声。引出“落”的另两个读音。 2.句子挑战。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脉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前表示时间的语句,并说说你的发现。 (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从那以后、几年以后。)发现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师生交流:梳理课文脉络。 (第1自然段,介绍英子;第2、3自然段,两次掌声;第4自然段,英子的变化;第5自然段,感谢掌声)

2018部编版:《掌声》优秀教案 优质课

2018部编版:《掌声》优秀教案优质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课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4.理解词义: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困难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主意。 骤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子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英子上台演讲,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说也奇怪……”)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

2018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春回大地,美丽绽放 教材编排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春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 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编本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识字神州谣》《识字传统节日》《识字贝的故事》《识字中国美食》《枫树上的喜鹊》《我是一只小虫子》《泪水茶》《蛛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注意说话的语气》《推荐一部动画片》等内容。 二 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有反映首都新貌的,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还有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光”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两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一组成。 本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找春天》图文并茂,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对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生字,读会要认的字,掌握识字的规律。 2.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生字,注意左右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字的间架要求。 3.了解偏旁的意义,区别形近字。 (二)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以实践促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喜欢识字,主动识字。 四、教学措施: 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2.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学具准备: 拼音、生字卡片 六、课时安排: 1 古诗两首两课时 2 找春天两课时 3 开满鲜花的小路两课时 4 邓小平爷爷植树两课时 语文园地一三课时口语交际一课时 七、教后记: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篇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以及《一匹出色的马》。其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抒发了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以及向雷锋学习的美好愿望;《千人糕》以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匹出色的马》是一篇富于童趣的文章,说明了想象在童心世界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二》,力求从字、词、句等方面让学生进行单元

部编版《掌声》教案设计

掌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调”,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4.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

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掌、烈、晃、勇”这4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11个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能力。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1.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找春天》 教材简说: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

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四)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2020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 册全册教案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 3.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形成诗歌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莺、拂、堤”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村居》。 3.理解诗歌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 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的

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的读音(平舌音“cūn”)。 二、自主探究,感悟诗意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情况: (1)抽取诗歌中的生字卡片“莺、拂、堤”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注意提醒读准“莺”是后鼻音,“堤”读“dī”。 (2)指名两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诗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读好节奏(课件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学生齐读诗歌,教师重点强调指导读好诗歌的短暂停顿。 3.引导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诗歌,边读边借助画面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首诗歌是描写乡村的春天的?画出相关词句。 (1)指名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发现(从“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话看出来的……),课件适时出示诗歌第1、2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引导学生抓住“二月天”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时间是“早春二月”,并借助插图理解“草长莺飞”所表现出来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气息。同时,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春天柳树的特点(柔美,在春风中轻拂堤岸,令人陶醉),随文理解“醉”(沉醉、陶醉)、“春烟”(艳阳高照下的水泽和草木间烟雾弥漫的样子)。 (2)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句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进行归纳(早春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引导学生感受乡村春天的景物美(板书:景美)。 (3)措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2句诗歌,注意读出春天大自然的景物美。 4.质疑想象:在这样美好的春天里,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去踏青、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版)

1、古诗二首 村居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这首诗描绘的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导学重点与难点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导学用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 学具:关于春天的资料卡片等。 【导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词语妹妹,相信大家看,她们来了!(幻灯1:杨柳纸鸢)能叫出它们的名儿吗? 2、齐读两个词语。 过渡:不过,这两个小妹妹悄悄地告诉我说它们很担心,怕你们把它们写错了。(幻灯2:杨柳纸鸢)说说看,它们害怕哪些地方写错? 3、指名说说写加点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4、你们会写错吗?那就写写看。 (学生书写两个词语,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5、同学们都写对了,词语妹妹一高兴,把她们的好朋友也带来了,(幻灯3:杨柳纸鸢黄莺儿童)来,热情地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黄莺”、“儿童”) 6、嘘!静静地想想:哪首古诗里有这四个词语娃娃?同学们记性可真好,就是《村居》。今天我们就细细品读这首诗,体会高鼎笔下的春天美景。 8、师生共同书写课题,读课题。

二、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在理解的字、词、句子旁边作批注,把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想办法解决。完成后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 2、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并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再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完成课后习题。 四、了解诗意,感受情感。 1、自由读一读,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交流,引导、评价。 3、配乐朗读,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象。 4、齐读全诗。 5、配乐范读,学生静静地倾听、比较。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幻灯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指名读,师生评价。 (2)接读,师生评价。 (3)齐声朗读,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五、互动拓展,积累好词美句。 六、综合实践活动 搜集关于春天的诗句、文章,图片,举办“春天的脚步”展览,评选“春天的小使者”。 咏柳 导学目标: 1、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人教部编版《掌声》优秀教案12

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5 掌声(第2课时)人教(部编 版) 《掌声》(第2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掌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掌声》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编者意在通过本组教材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爱,进而学会表达爱。《掌声》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了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上台讲故事,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因此而改变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由于三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让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今天我将重点就第二课时谈谈自己的设想。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掌声》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复习巩固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品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二、说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将挖掘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兴致高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朗读指导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应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老师必须有策略地对朗读进行指导。 (三)品词析句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好在对于偏旁部首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积累,这为本册的部首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新部编本教材新选入14篇课文,其中新选识字4篇:《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识字神州谣》《识字传统节日》《识字贝的故事》《识字中国美食》《枫树上的喜鹊》《我是一只小虫子》《泪水茶》《蛛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等。口语交际增加了《注意说话的语气》《推荐一部动画片》等内容。 每组课文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教学目标 1.认字450个,写字250个。 2.学习音序查字法。帮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4.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5.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练习写请假条、个人启事等实用便条。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 学 设 计 2020年01月

课文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 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 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