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第一单元诗歌的情感特点;

2、把握诗歌鉴赏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一、|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是对中国新诗的鉴赏,这四首中国诗词,大都是广为传颂的名篇佳作。其主题,可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抒发的是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抒发的是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抒发的是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的是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二、诗歌鉴赏的内容

诗歌鉴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即: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

(一)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李白

的《静夜思》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的渔翁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所以,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2、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同样,这一物象

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3、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同样这些景也刻上了诗人情感的烙印,正所谓

“我手写我心”。总之,诗中的形象人也好,物也好,景也好,其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所以这里就涉及到意象一词。

4、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

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这些组合担负着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任务。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偏僻、荒凉)、“杨柳”(惜别)、“梅花”(坚

贞不屈;高洁)“明月”(思乡;洁净)、“蝉”(高洁;人生短暂)等,这些意象不仅仅指客观事物本身,而且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二)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有以下特点:

1、从语音上分析,具有音乐美。诗歌讲究押韵,读起来有节奏感。

2、从语义上分析,具有凝练、含蓄、形象等特点。

古代诗歌诗句极讲究凝练,有时一句由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连接。这正是古人特别讲究炼字的体现,但其表达的意蕴是丰富深刻的,正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仅仅九个并列的名词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暮色苍茫的深秋野景图,极力渲染了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

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性,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景中含情等。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的内容从表面上看是写新娘子在新婚第二天去拜见公婆之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没有把握的心理状态。在古代新媳妇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但联系题目可知,这首诗实则是朱庆馀在临应考前写给水部郎中张籍的,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闻名的。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

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再看张籍的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在这首诗中诗人同样也用含蓄的语言对朱庆馀的才华学识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诗歌语言还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多是借助修辞实现的。如朱熹他要表达他读书的感受,这本来是一个说教成分很浓重的抽象话题,然而诗人很机巧的取用如同一面明镜样清净的半亩方塘来喻指人的心胸,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描写来形容人不断读书之后胸中的气象。最后再以一个设问句揭示出方塘如此清净恬淡且又充满生气的原因。这样一个经常读书、不断更新知识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的道理,就在

对“半亩方塘”的描写中表达出来了。这当然是形象生动且饶有趣味的。再如一首元曲《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讽刺了贪图小利之人,这首元曲通过夸张的修辞同样彰显了诗歌语言的形象性这一特点。

3、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特点。

古人吟诗作赋,因对仗、平仄、押韵、修辞等的需要,有时对语序作了调整,出现了倒装句。从而使诗歌呈现出新颖别致的特点。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实际上是“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还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以及“欲穷千里目”应该是“欲目穷千里”。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就是指在表达过程中语言序列所出现的断裂或空白,语言的内在含义出现了并列或转折。在文学语言中,我们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诗歌语言,一类是散文语言。二者比较,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应当引起注意,这就是散文语言具有一种“线性”特点,就是语言所包含的意思如一线连接,有头有尾,因果性较强。而诗歌语言则是非“线性”的特点,中间总是留有空白或出现断裂,常常内容不是一线贯穿,而是出现并列或转折,这就是语言的跳跃性。打个比方,你写一句四季,假如只是这样写: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这种方式是诗的方式而不是散文的方式,它们可以标出季节的推演变化,中间有许多空白,虽然断裂,但空间感极强,这是比较典型的跳跃性,是诗的语言。散文一般不能这样写,至少这不是典型的散文

语言。散文写春、夏、秋、冬一般要写春天的一些景致,比如说春天草绿了,雁来了,这是线性的,而不是一下了由春天跳到了夏天。我们看杜甫的《绝句》一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每两行构成的对偶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并列。这四行诗写的是四个方向,不是线性的发展,而呈一种不同方向的立体状态。第一行写“黄鹂”,第二行则转写“白鹭”;第三行写“西岭”,第四行又写“东吴”,都是呈大跳跃状态,是典型的诗歌语言方式。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主要表现为成分的省略,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我)(于)松下问童子,

(童子)言师采药去(了)。

(师)只在此山中,

(因)云深不知(师之)处.。”

还有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应是“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其中既有省略,又有倒装。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一方面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复杂,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随见随讲。

(四)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抒情诗极为发达,情是诗的内核。所谓“我手写我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总之,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感情是诗歌的内容,人们可以把一部小说、一部散文、一个剧本的内容附属的头头是道,但是,要复述一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却非常困难,你只能说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思想。所以,学习这个单元是诗歌,我们要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那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

感呢?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二是感知诗中的意象;三是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生活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尤其要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且,如果我们真的有了丰富的积累,就自然会做到出口成章的。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两篇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两篇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两篇 语文老师的教学重点是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下面是关于高一语文教学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使用教材: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上学期的磨合,学生基本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大多数同学摆脱了初中时段机械地、死记硬背地学习语文的思维定势,大体上能感觉到高中语文学习与以往有所不同,懂得了主动学习、主动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最起码有了这种认识、这种欲望了。 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从不知考什么中反映出不知学什么,很迷茫。到期末考试时,大多数同学知道高中语文学什么,以及怎么学了。当然,迷惘的同学也还有不少。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激发和引导他们学习语文。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和必修4两

本书的内容。 必修3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小说一),感受与共鸣(唐宋诗),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口语交际专题为议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字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介绍《红楼梦》和《高老头》。 必修4的“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四个单元分别是: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情思与意境(宋元词曲),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知人论世(古代人物传记)。 “表达交际”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口语交际专题为辩论。 “树立探究”设计的'专题为: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 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1、漠视语文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 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 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 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 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 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 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 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 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 虑。 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 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 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 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 要求充耳不闻。 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附:书写年终总结黄金秘笈年关将近,又到了铺天盖地写总结的时候,为济世救人,笔者 特将访遍名师学来的年终总结秘笈奉献出来,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启迪。 要点一:篇幅要够长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业绩如何,关键就看这“总结的分量。 如有字数限制还好,可以照“封顶值去写。 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可就有点麻烦了,要留心打听一下其它同级单位的篇幅有多长,如此有

2020年最新高一语文教学计划精选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和语文应用规律。下面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 2 年最新高一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本期的主要任务 1、完成必修3和必修4的教学任务。 2、加强基础练习,落实单元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3、加强备课工作,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促进共同进步。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工作 1、备课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必修3,后半期完成必修4。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二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必修上课程的学习。共计8个单元及四首古诗词背诵。 三、情况分析 高一上半学期是初高中衔接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主要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 四、工作重点: 1、抓好常规,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让集体备课落得更实。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 2、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突出完整性,打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藩篱,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主要学会哪些基本知识和关键能力,有哪些“干货”,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这种形式有意识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多让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看问题学习,拓展阅读面,提高阅读量,让学习过程充满思考与探究,领悟与创造,也有助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 3、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探索“群文教学”“比较教学”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4、从教材的“活动”设计出发,更加注意学习主体往学生转,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把“活动”简单理解为课外“活动”,更不要安排那些和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读书。落实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理解与探究语文“活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群的组合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实现学习任务群对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效应。灵活地整合阅读与鉴

高一语文学科的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学科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c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4、提升学生对阅读量,引发对中国文学的感性认识,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引导自主写作,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具体措施 1、加强书本和海南远程教学资源的学习,提高教师自我素养。 2、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 3、指导学生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每周布置阅读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的。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5、跟同事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向同事们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听课评课活动。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二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课文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诵读——体悟”法,诵读学生很投入,可是对文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体悟到。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我要求学生从第5、7节的描写中寻找答案,费了不少时间。分析第二部分时学生虽诵读了,但不能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悟不到作者对母亲深挚的感情和伟大而深切的母爱。我建议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母亲心理活动的语句和思考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带到文本中去,再有就是学生缺少那种人生经历,不能和文本产生对话。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生活中情感缺位了。他们对父母为他们付出的一切已经习惯了,他们已经溺死在父辈爱的潮水中了。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了。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和学生们一起来理清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也便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问题的预设与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这个角度是成功的。尽管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由于缺乏实践的原因,实际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所属的专题是精神支柱,所在的板快是珍爱生命,所以同样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琼珊在这里可以作为不热爱生命的反面典型。另外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如何体现出他那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的。实际上作者在文章的前面都处作了铺垫。通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积累了经验,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反思: 我一直在积极探索“低起点,高落点”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的评价依据是:教学是否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是否注重教学环节的层递性;是否注意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是否注重教学反馈的方式方法与效度。我觉得我的这堂课还是可用这些依据进行评价:开篇对圆和水的联想就很好的联系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理解,品味,感悟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散文语言的品味,句式的套用就是教学基点提高的灵活运用,材料阅读后的谈感受以及“人生”的话题作文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后的反馈。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计划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一语文教师教学计划,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学科,虽然不难学,却很难学好,往往一个班很少有学生能够考个优秀的分数,作为高一语文老师,这一年的教学计划该怎么制定呢?接下来是整理的,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 又是一年九月开学季,各位老师你们的教学计划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是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主要是从教学指导思想以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构想等方面进行规划,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能让每一位高一新生爱上语文喜欢上语文。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x.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阶段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0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应的做出改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重分析,轻感悟。

高一语文学期教学计划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而高一上学期,又是这个重要学习阶段的重要的起始阶段,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 二、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与整合。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

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三、教材分析 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月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个月,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

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8年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2000字

精心整理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2000字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规定,新课程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据这样的一条理念,我尽管是在复习课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语文的审美教育,无论是讲《论语》等古典文化,还是讲中外名着;无论是上作文课,还是在做语言文字的训练,我都会力求从语言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回顾一学期的高一语文教学,我觉得有几点做法让我颇感欣慰。 1、从文史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大胆创新。 《诗经》 在“《诗 在“ 在“ 词——“爱你没商量”。同时,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方法的落实,我把课文内容的解读设计为五个“乐章”,即“婚姻的第一乐章:我的美丽的追忆”;“婚姻的第二乐章:我的伤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乐章:我的难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乐章:我的痛苦的呐喊”;“婚姻的第五乐章:我的毅然的决绝”。 2、带学生去“写景”,是本学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 由于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平时时间大多被数理化等占据,对语文接触较少,多数学生仅仅在语文课上与语文“见面”。因此,每周一篇作文,除了让学生练笔与练思维之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去寻找相关的作文材料,从中积累写作素材。讲评作文最好是与范文相结合。因为范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每次

精心整理 作文之后,能获得更深一点的体会,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时,如果就拿本班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有,对作文写作的指导,最好是每次讲一种写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学生尝试着用上这种写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单元是学习写景散文,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在写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观色彩而异,因此,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描写自然、抒发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学生到自然里去。不过,在写作前教师一定要结合第一单元课本的写作特色先与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在亲身体会下再结合学过的写作方法来作文学生是不怕的,而是他们都觉得很有内容可写,也明白写景文章该怎么写。 3、对文言文的复习,我觉得多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重要篇目更能让学生产生文言语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浅 4

最新-下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濮阳建业国际学校 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国光 2017.2.22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之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有这样几个提升: (1)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注重“积累”基础上的“整合”; (2)在“感受”基础上加强“鉴赏”,这意味着阅读文学作品,不能止于感性的、对内容的感受,而是要递升到分析、批评的高度,注意形式的鉴赏; (3)“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目标,体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探究”品位,因此,教学中应该有更多的研究性学习、多元解读、文化探究的成分; (4)强调“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众多文本不应再过多依赖教师亦步亦趋的教读,而是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以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保证自主阅读的质量。——以上几个“提升”,都有赖单元教学来落实。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激情还是较高的,但是因为高中语文的学习较初中语文难度增大不少,特别是文言文部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而在语文学科却是绕不开的重点,目前他们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还很欠缺。因此,这个学期把教学的重点就放在文言文教学上。所教两个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底子较差,知识面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解题方法,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和必修四是这学期所要学习的教材。修三以小说、唐诗、文言文、议论文为主;必修四以戏剧、宋词、文言传记为主;写作教学重点为写议论文。这两本教材恰好适合目前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因为这两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正是文言文。通过这两本教材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定会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一个台阶。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及教学总课时数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8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本期的主要任务 1.完成本期教本和读本的教学任务; 3.加强备课工作,通过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 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 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工作 (一)必修课 1.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转转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 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 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

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读本 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如下安排: (1)课本、读本衔接。 教本(单元)————读本(课文番号) 第一单元1—8(小说) 第二单元9—20(杂文) 第三单元21—31(说明文) 第四单元32—44(文艺论文和文化杂论) 第五单元45—55(古文1) 第六单元56—65(古文2) 名著与文化素养:66—68; 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69—79 (2)读本纳入备课方案。 单元备课,不仅备教本,也备读本,对两者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都做通盘考虑。 (3)读本课文处理方法 ——以“读”为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交流。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最新整理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最新整理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高一语文教学工作 计划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 二、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三、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您现在xx的是由()提供的语文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doc

最新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引导语: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反思才有进步,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一: 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我安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