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8章习题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8章习题答案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8章习题答案

第8章 习题

8.1 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吗? 为什么?如果电源是交流,电 容C 上电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 1)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因为,如图所示

C

假定一个无穷大直流电源对集中参数的电感、电容充电,且t=0-,i=0, u c =0。

在t=0时合闸:()()()()dt t i C dt t di L t u t u E c L ?+=+=1

,即()()E t u dt

t u d LC c c =+22,解为()()01cos c u t E t ω=-

,0ω=

C 上的电压可达到2E 。 也可以这样理解,当电容上电压为E 时,回路中电流达最大值,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继续给电容充电,使得电容上电压达到2E 。

2)如果电源是交流,在15-16个周波后,暂态分量可认为已衰减至零,电容电压的幅值为

2

022

0C U E ωωω

=-,0ω为回路的自振角频率。此时电容电压与回路自振角频率和电源频率有关,可见电容上电压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变化。

8.2 什么是导线的波速、波阻抗?分布参数的波阻抗的物理意义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电阻有何不同?

解:波阻抗:在无损均匀导线中,某点的正、反方向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是一个常数Z ,该常数具有电阻的量纲Ω,称为导线的波阻抗。 波速:平面电磁波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0

01C L ±=ν,波速与导线周围介质有关,与导

线的几何尺寸及悬挂高度无关。

波阻抗虽然与电阻具有相同的量纲,而且从公式上也表示导线上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但两者的物理含义是不同的:

1) 波阻抗表示只有一个方向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比值,其大小只决定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

感和电容,与线路的长度无关,而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2) 波阻抗说明导线周围电介质所获得的电磁能的大小,以电磁能的形式储存在周围电介质中,并不被消耗,而电阻则吸收电源能量并转变为热能消耗掉; 3) 波阻抗有正、负号,表示不同方向的流动波,而电阻则没有。

8.3 某变电所母线上共有五条出线,每条出线的波阻抗均为Z 。若有一幅值为1400kV 的电压 波沿一条线路侵入变电所,求母线上的过电压幅值。 解:应用彼德逊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可求出各出线电压幅值为:12122

0.41400kV 560kV 454

U Z U U Z Z =

?==?=+

8.4 母线上接有波阻抗分别为Z 1、Z 2、Z 3的三条出线,从Z 1线路上传来幅值为U 0的无穷长直角电压波。求在Z 3线路上出现的折射波和Z 1线路上的反射波。 解:由彼德逊法则可知:在Z 3线路上出现的折射波:

23

023023

323121323123

22Z Z U Z Z U Z Z u Z Z Z Z Z Z Z Z Z Z Z ?

+==+++

+,323121203332Z Z Z Z Z Z Z U Z u i ++==

在Z 1线路上的反射波: 折射系数:323121322Z Z Z Z Z Z Z Z ++=

α,反射系数:3

231213

12132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αβ

反射电压波:3

231213

121320

01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U U u ++--==β

反射电流波:3

231213

23121101111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U Z u i +++==

8.5 有一10kV 发电机直接和架空线路连接。当有一幅值为80kV 的直角波沿线路三相同时进入电机时,为了保证电机入口处的冲击电压上升速度不超过5kV/μs ,接电容进行保护。设

线路三相总的波阻抗为280Ω,电机绕组三相总的波阻抗为400Ω,求电容C 值。 解:由已知条件可知:

()max 5kV/μs du t dt ??= ?

??,而()1

0max 2CZ U dt t du =???

?? ,其中Z 1是线路三相总的波阻抗, 可得:()012280

0.114μF 2805U C du t Z dt ?=

==??? ?

??

8.6 设有三根导线,自波阻抗为500Ω,互波阻抗为100Ω。试决定当三相导线首端同时进波时,并联后的波阻抗及每一根导线的等值波阻抗。 解:并联后的波阻抗:Ω=?+=+=

3

700

3100250032m S b Z Z Z 单根导线等值波阻抗:Ω=?+=+=70010025002m S Z Z Z 单。 8.7 如图8-37所示。试求该四种情况下折射波 u 2f = f (t ) 的表达式。

(a )直角波通过串联电容

U

2Z1C

()τττt f f f t

f C f t

f C C f C

f f e Z Z U Z i Z U e Z Z U dt dU C

i e U U dt dU C i U Z Z i U ---+==?????

?

????+==???? ??-=????

????=++=2112222211212212122122

其中,()21Z Z C +=τ (b )直角波旁过并联电感

U 2Z 12

i 2f

????

?????+==???? ??-=???????

?+=+=+=--ττt

f L f t

f L L L L f L f e Z Z Z U dt di L

U e Z U i i dt di Z L i i i dt di L Z i U 21212112211112122 其中,()2

121Z Z Z Z L +=

τ (c )斜角波通过串联电容,设kt U f =1,

U 2Z1C

()???? ??-==?????

????????? ??-==?

??? ??--=???????

?=++=---ττττt f f t C f t

C C f C f f e kCZ i Z U e kC dt dU C i e k kt U dt dU C i U Z Z i U 121212222222222121其中,()21Z Z C +=τ

(d )斜角波旁过并联电感,设kt U f =1

U 2Z 12

i 2f

????

????

????

?

??-=

=???? ??--=????

????+=+=+=--τττt L f t

L L L L f L f e Z kL dt di L U e Z k Z kt i i dt di Z L i i i dt di L Z i U 1212221211221111

其中,()2

121Z Z Z Z L +=

τ 8.8 110kV 单回路架空线路,杆塔布置如图 8-38,图中尺寸单位为 m ,导线直径 21.5mm ,地线直径 7.8mm 。导线弛垂 5.3m ,地线弛垂 2.8m 。试计算 ① 地线1、导线2的自波阻抗和它们之间的互波阻抗; ② 导线1对导线2的耦合系数。

解:k h 为导线k 离地高度,k r 为导线k 的半径,kj D 为导线k 与导线j 的镜像间的距离,kj d 为导线k 与导线j 之间的距离。

①11112219.5 2.82360ln 60ln

546.60.0039h Z r ??

?-? ?

??===Ω

22222212.2 5.32360ln 60ln 401.60.0215

h Z r ??

?-? ?

?

?===Ω

Ω=+==8.843

.75.27.31ln 60ln

6022121212d D Z

②导线1对导线2的耦合系数16.032

.5328

.84111212===Z Z K

8.9 高压变压器高压绕组的工频对地电容一般以万皮法计,但其入口电容一般却只有几百到几千皮法,为何有此差异?如何测量变压器的入口电容?

解:入口电容指在高频电压作用下变压器折算至首端的对地电容。高频时,流过变压器电感中的电流很小,可忽略其影响,变压器的入口电容为CK C T =,式中,C 为变压器绕组总的对地电容(F);K 为变压器绕组总的匝间电容(F),所以入口电容很小。工频电压作用下,电感作用不能忽略,而与电感并联的匝间电容K 可忽略,变压器的入口电容主要取决于对地电容的并联值,因此电容较大。

要测量变压器入口电容,所采用的电源的频率要高,譬如:6510~10=f Hz 。

8.10 为什么说冲击截波比全波对变压器绕组危害更为严重?

解:由绕组中波过程可知:直角波作用于变压器绕组时,在开路的末端处的对地电压幅值可能会超过来波电压的2倍,当末端短路时最大电压出现在绕组首端附近,幅值高达1.4倍来波电压,绕组上起始电压分布主要落在端部,不但对变压器的主绝缘有危害,而且对变压器纵绝缘产生危害。

冲击截波是全波被突然截断的波形,电压急剧下降,截波产生的电位梯度比全波更大,相当于全波加直角波,直角波幅值大、陡度高、产生的电位梯度高。因此对变压器绕组纵绝缘危害更为严重。

电一高电压工程基础往年试卷答案

高电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气体放电与气体压强及气隙长度的乘积pd 有关,pd 值较小时气体放电现象可用__汤逊理论_____进行解释;pd 值较大时,一般用__流注理论___进行解释。 2.按照外界能量来源的不同,游离可分为碰撞游离、___光游离____、热游离和表面游离等不同形式。 3.SF6气体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_强电负_______性。 4.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的增加会____提高____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5.电晕放电一般发生在曲率半径较____小___的电极表面附近。 6.通常用____等值附盐密度_____来表征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度。 7.形成表面污闪的必要条件是___局部放电____的产生,流过污秽表面的____泄漏电流____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热游离是闪络的充分条件。 8.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__改善(电极附近的)电场分布_____。 9.当绝缘油干净时,改善电场均匀程度能使持续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__提高______。 10.电介质的绝缘电阻随温度上升而____降低______。 11.变压器油做工频耐压试验时的加压时间通常为__1min_______。 12.测量微小的局部放电的方法是__电脉冲法(电测法)___。 13静电电压表中屏蔽电极的作用是消除___边缘效应______影响。 14.用平衡电桥法测量试品的tg δ时,若试品一极接地,则只能采用__反____接法,调节元件将处在_____高______电位。 15.工频耐压试验时,当试品的电容为C (u F),试验电压为U (kV),则工频试验变压器的 容量S (kV ·A)应不小于___2310CU ω-?____。 16.对变压器绕组做雷电冲击试验,除了要做全波试验,一般还要做___雷电阶段波___试验。 17.己知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容和电感分别为C 。和Lo ,则波在导线上的传播速度 _____ 18.电力架空线路上雷电行波的传输速度为___3?108m/s______。 19.电力电缆上雷电行波的传播速度为___1.5?108m/s ________。 20.行波经过并联电容或串联电感后能____降低______(抬高、降低)波的陡度。 21.交压器绕组间过电压的传递含两个分量,即__静电分量_和_电磁耦合分量_____。 22.接地装置的冲击系数α =__Ri/R____,当火花效应大于电感效应时,α 将__>1_____。 23.雷击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次数的比值称为__击杆率_______。 24.当导线受到雷击出现冲击电晕以后,它与其它导线间的耦合系数将____增大_____。 25.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具有___0.1%____左右____雷击____概率的空间范围。 26.发电厂大型电网的接地电阻值除了与当地土质情况有关外,主要取决于_接地网的面积。 27·电气设备的基本冲击绝缘水平(BIL)与避雷器残压Ur 的关系为__BIL=(1.25~1.4)Ur__。 28.我国35-220kV 电网的电气设备绝缘水平是以避雷器_____5_____kA 下的残压作为绝缘配合的设计依据。 29.设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和对地杂散电容为100mH 和1000pf ,则当切除该空载变压器时,设 在电压为100kV 、电流为10A 时切断,则变压器上可能承受的最高电压为__141.4kV_______。 30.导致非线性谐振的原因是铁芯电感的____饱和______性。

第08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08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充分理解色彩调整中的基本概念,例如色调、色阶、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等等。答:“色阶”对话框允许您通过调整图像的阴影、中间调和高光的强度级别,从而校正图像的色调范围和色彩平衡。 亮度/对比度命令用来粗略的调整图像的亮度与对比度。该命令将一次调整图像中所有像素(包括高光、暗调和中间调),但对单个通道不起作用,所以不能作精细调整。 色相/饱和度用来调整图像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2.色阶和曲线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们是怎么调整图像色彩的。 答:色阶是根据每个亮度值处像素点的多少来划分的,最暗的像素点在左面,最亮的像素点在右面,“输入色阶”显示当前的数值,“输出色阶”显示将要输出的数值。 若要调整特定颜色通道的色调,请从“通道”菜单中选取选项。 若要同时编辑一组颜色通道,请在选取“色阶”命令之前,按住Shift 键在“通道”调板中选择这些通道。 要手动调整阴影和高光,请将黑色和白色“输入色阶”滑块拖移到直方图的任意一端的第一组像素的边缘。 要调整中间调,请使用中间的“输入”滑块来调整灰度系数。向左移动中间的“输入”滑块可使整个图像变亮。将中间的“输入”滑块向右移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使图像变暗。 曲线命令和色阶作用相似,都可以用来调整图像的色调范围,但“曲线”功能更强。它不但可以调整图像的高光、暗调和中间调,还能对灰阶曲线中的任何一点进行调整。 当“曲线”对话框打开时,色调范围将呈现为一条直的对角线。图表的水平轴表示像素(“输入”色阶)原来的强度值;垂直轴表示新的颜色值(“输出”色阶)。 将曲线向上或向下弯曲将会使图像变亮或变暗,具体情况取决于对话框是设置为显示色阶还是百分比。曲线上比较陡直的部分代表图像对比度较高的部分。相反,曲线上比较平缓的部分代表对比度较低的区域。 3.任意打开一幅RGB图像,试用不同的色彩调节命令,体会它们所能达到的效果。 答:略。 4.把素材盘的课后习题与效果图文件夹中第08章一张照片文件ride.jpg制作出旧照片的效果,如图8-99所示。

基础工业工程各章节作业习题答案.doc

各章节作业习题 ※<第一、二章> 1.什么是工业工程?试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 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如何理解经典IE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 4.如何理解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 5.IE学科的性质如何,这样理解这一性质? 6.IE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7.IE的学科范畴包括哪些主要知识领域?企业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哪些? 8.企业工业工程师要求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9.什么是IE意识?为什么说“掌握IE方法和技术是必要的,而树立IE意识更重要”? ※<第三章生产率概述> 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

5.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 6.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有哪些? ※<第四章工作研究> 1.什么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特点是什么? 2.工作研究的内容和分析工具是什么? 3.工作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工作研究的两种技术的关系如何? 4.工作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5.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与目的是什么? 6.方法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7.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第五章程序分析> 1.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种类是什么? 2.程序分析的步骤和常用工具是什么? 3.工艺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分析对象是什么? 4.工艺程序图的组成和作用规则是什么? 5.工艺程序图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6.流程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和种类是什么?

7.布置和经路分析的概念、特点、目的是什么? 8.布置和经路分析的种类有哪些? 9.任意选定一个超市,绘出其设施布置简图以及顾客移动路线图,分析现行布置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10.某空气调节阀由阀体、柱塞套、柱塞、座环、柱塞护圈、弹簧、O型密封圈、锁紧螺母、管堵等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加工工艺和装配顺序如下: (1)阀体:切到规定长度、磨到定长、去毛刺、钻铰4孔、钻铰沉头孔、攻螺纹、去毛刺、检验与柱塞以及柱塞套组件装配、加锁紧螺母、加管堵、检查、包装、贴出厂标签、最终检查、出厂。 (2)柱塞套:成型、钻、切到长度、加工螺纹、钻孔、去毛刺、吹净、检查与柱塞组件装配、装配后在加弹簧与阀体装配。 (3)柱塞:铣、成型、切断、检查与座环组件装配,装配后在加O 形环与柱塞套装配。 (4)座环:成型、钻、切断、检查与柱塞护圈装配,装配后组件加O形环与柱塞装配。 (5)柱塞护圈:成型、钻、攻内螺纹、套外螺纹、检查与座环装备。根据给定的资料数据,绘制出该空气调节阀的工艺流程图。 11.某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如表4-1所示,绘制该产品流程程序图。(表格) 12.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产家,打算组装汽车内部用来连接电气零部件的电线,并将其制作成一个用组合电线。现行设施布置以及物流路线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林福昌讲解学习

高电压工程第二版答案1到11章25 --------------------------------------------------------------------------------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1-8答:影 1-1答:汤逊理论的核心是:①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碰撞电离。②正离子碰撞阴极导致的表面电离是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汤逊理论是在气压较低,Pd值较小的条件下的放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这一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对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无法解释(四个方面大家可以看课本P9)。流注理论认为:。。。(P11最下面),该理论适用于高气压长间隙的放电现象的解释。 1-2答:自持放电的条件是式(1-9),物理意义为: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发出向阳及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正离子,在正离子到达阳极后,碰撞阴极再次产生电子,只有当产生的电子比上一次多的时候才会形成电子崩,进而出现自持放电现象。因此该式为自持放电的条件。 1-3答:均匀场放电特点:再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的流注一旦形成,放电将达到自持的成都,间隙就被击穿;极不均匀场放电特点:P13下侧。 1-4答: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板—板,负极性棒—板,棒--棒,正极性棒—板。其中板--板之间相当于均匀电场,因此其击穿电压最高,其余三个的原因见P20图1-20以及上面的解析。 1-5答:冲击特点见P23:①当冲击电压很低时。。。②随着电压的升高。。。③随着电压继续升高。。。④最后。。。用50%冲击击穿电压或伏秒特性来表示击穿特性,但是工程上为方便起见,通常用平均伏秒特性或者50%伏秒特性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穿特性。 1-6答:伏秒特性的绘制方法见P24,其意义在于(P23最下面)并且通过伏秒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保护间隙进行改进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气设备的绝缘。 1-7答:(1)工频电压作用下的特点:见P19—P20,包括均匀场,稍不均匀场,极不均匀场的放电特点。(2)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同1-5题。(3)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特点:P25第二段:研究表明。。。。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击穿电压较负极性下要低得多。 1-8答: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的主要因素为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施加电压的波形,气体的种类和状态等. 1-9答:提高间隙击穿电压的措施:一,改善电场的分布:①②③二,削弱活抑制电离过程①②③具体内容见P28。

微机原理第8章习题与答案

习题 一、选择题 1.可编程计数/定时器8253的工作方式共有______,共有_____个I/O口。 A.3种,4 B.4种,5 C.6种,3 D.6种,4 答案:C 2.若8253的通道计数频率为1MHz,每个通道的最大定时时间为______。 A.10ms B.97.92ms C.48.64ms D.65.536ms 答案:D 3.当可编程计数/定时器8253工作在方式0,在初始化编程时,一旦写入控制字后, _________。 A.输出信号端OUT变为高电平 B.输出信号端OUT变为低电平 C.输出信号保持原来的电位值 D.立即开始计数 答案:B 4.定时/计数器8253无论工作在哪种方式下,在初始化编程时,写入控制字后,输出端OUT便______。 A.变为高电平 B.变为低电平 C.变为相应的高电平或低电平 D.保持原状态不变,直至计数结束 答案:C 5.8253工作在方式1时,输出负脉冲的宽度等于______。 A.1个CLK脉冲宽度 B.2个CLK脉冲宽度 C.N个CLK脉冲宽度 D.N/2个CLK脉冲宽度 答案:C 6.将8253定时/计数器的通道0设置为方式3,产生频率为10KHz的方波。当输入脉冲频率为2MHz时,计数初值为______。 A.200 B.300 C.400 D.500 答案:A 二、填空题 1.8253的计数器通道有______个,端口地址有_______个。 答案:3,4 2.8253的最高计数频率为。 答案:2MHz 3.8253的数据引脚有_______位,内部有_______位的计数器初值寄存器。 答案:8位16位 4.若8253的输入时钟CLK1=1MHz,计数初值为500,BCD码计数方式,OUT1输出为 方波,则初始化时该通道的控制字应为______。 答案:77H 5.如果8253通道0工作在方式0,初值为8H,当减法计数至5H时,GATE信号变为低,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精

工业工程基础复习 IE 工业工程基础测试题与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合格为 90分,满分 160分班组:员工姓名:测试成绩: 一、填空题 : (共 50题,每题 1分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正常评比 *(1+放宽率 2、 1MOD =0.129 秒 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 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 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 (ECRS取消 , 合并 , 重排 , 简化 . 6、人体的动作分为 5等级 . 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 7、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 17种 . 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的泰勒 ; 9、工业工程 -… IE ?是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 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 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 , 机械设备 , 原材料和方法 ; 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 ---(加工◇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储存

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 (AIIE于 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 IE 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 IE 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 (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 PTS 法。 MOD 法中 M4G3=0.903 。 22、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 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正常时间的数据库。 23、 IE 的最高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总生产率。 24、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的组 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25、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和影片分析。 26、吉尔布雷斯是和泰勒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 他也是一名工程师,其夫人是心理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与时间研究密切相关的动作研究。

高电压工程基础-第08章习题答案

第8章 习题 8.1 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吗? 为什么?如果电源是交流,电 容C 上电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 1)直流电源合闸于L-C 电路,电容C 上电压会比电源高。因为,如图所示 C 假定一个无穷大直流电源对集中参数的电感、电容充电,且t=0-,i=0, u c =0。 在t=0时合闸:()()()()dt t i C dt t di L t u t u E c L ?+=+=1 ,即()()E t u dt t u d LC c c =+22,解为()()01cos c u t E t ω=- ,0ω= C 上的电压可达到2E 。 也可以这样理解,当电容上电压为E 时,回路中电流达最大值,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继续给电容充电,使得电容上电压达到2E 。 2)如果电源是交流,在15-16个周波后,暂态分量可认为已衰减至零,电容电压的幅值为 2 022 0C U E ωωω =-,0ω为回路的自振角频率。此时电容电压与回路自振角频率和电源频率有关,可见电容上电压在非常大的范围内变化。 8.2 什么是导线的波速、波阻抗?分布参数的波阻抗的物理意义与集中参数电路中的电阻有何不同? 解:波阻抗:在无损均匀导线中,某点的正、反方向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是一个常数Z ,该常数具有电阻的量纲Ω,称为导线的波阻抗。 波速:平面电磁波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0 01C L ±=ν,波速与导线周围介质有关,与导 线的几何尺寸及悬挂高度无关。 波阻抗虽然与电阻具有相同的量纲,而且从公式上也表示导线上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但两者的物理含义是不同的: 1) 波阻抗表示只有一个方向的电压波和电流波的比值,其大小只决定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

第8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8章 1.单片机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 2.试编写一个程序(例如将05H和06H拼为56H),设原始数据放在片外数据区2001H单元和2002H单元中,按顺序拼装后的单字节数放入2002H。 3.假设外部数据存储器2000H单元的内容为80H,执行下列指令后: MOV P2,#20H MOV R0,#00H MOVX A,@R0 累加器A中的内容为()。 4.编写程序,将外部数据存储器中的4000H~40FFH单元全部清零。 5.在MCS-51单片机系统中,外接程序存储器和数存储器共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为何不会发生冲突? 6.区分MCS-51单片机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的最可靠的方法是:(1)看其位于地址范围的低端还是高端 (2)看其离MCS-51芯片的远近 (3)看其芯片的型号时ROM还是RAM (4)看其是与RD信号连接还是与PSEN信号连接 7.在存储器扩展中,无论是线选法还是译码法,最终都是为扩展芯片的()端提供信号。 8.请写出图8-18中4片程序存储器27128各自所占的地址空间。 9.起止范围为0000H~3FFFH的存储器的容量是()KB。 10.在MCS-51中,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但PC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是为访问()存储器提供地址。 11.11根地址线可选()个存储单元,16KB存储单元需要()根地址线。12.32KB RAM存储器的首地址若为2000H,则末地址为()H。 13.现有8031单片机、74LS373锁存器、1片2764 EPROM和两片6116 RAM,请使用它们组成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要求: (1)画出硬件电路连线图,并标注主要引脚; (2)指出该应用系统程序存储器空间和数据存储器空间各自的地址范围。 14.使用89C51芯片外扩1片E2PROM 2864,要求2864兼作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且首地址为8000H。要求: (1)确定2864芯片的末地址; (2)画出2864片选端的地址译码电路; (3)画出该应用系统的硬件连线图。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 2、1MOD=0、129秒 3、平准化法: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与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 4、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5、MOST就是Management Operation Standard Technique的缩写,即动作分析方法、 6、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7、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 8、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9、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 10、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11,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就是美国,国的泰勒; 12, 工业工程-‘IE’就是INDUSTRIAL E NGINEERING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13, 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组成; 14, 生产的四要素指的就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与方法; 15, 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加工) ◇----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 (储存) 16.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就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与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与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以及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与评价。” 17、IE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与生产率。 18、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等四个方面。 19、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简称_MRP_系统。 20、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就是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 21、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 22、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与双手操作分析。 21.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22.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23、作业宽放包括组织性宽放与技朮性宽放。 24、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5、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6、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MOD法中M4G3=0、903。 27.所谓标准资料就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

第8章习题答案

1 题8.1.1集成555电路在CO 端不使用时,比较器C l 的基准电压为 , C 2的基准电压为 。 (A )2U DD /3 (B )U DD /3 (C )U DD (D )U DD /2 答:A 、B 题8.1.2 集成7555电路在控制电压端CO 处加控制电压U CO ,则C 1和C 2的基准电压将分别变为U CO 和U CO /2。 (A )2U CO /3 (B )U CO /3 (C )U CO (D )U CO /2 答:C 、D 题8.1.3 为使集成555电路输出OUT 为低电平,应满足 条件。 (A )R 为低电平 (B )TR 2U DD /3 答:A 、D 题8.1.4 集成555电路在输出OUT 前端设置了缓冲器G 2的主要原因是 。 (A )提高高电平 (B )减低低电平 (C )提高驱动负载能力 (D )放电端(D )电平和输出端(OUT )保持一致 答:C 、D 题8.2.1施密特触发器属于 型电路。 (A )电平触发 (B )边沿触发 (C )脉冲触发 (D )锁存器 答:A 题8.2.2 施密特触发器的+ th U 称为正向阈值电压,-th U 称为负向阈值电压,且+th U >-th U ,二者的差值称回差为 。 (A )+th U +-th U (B )+th U --th U (C )+th U (D )-th U 答:B 题8.2.3 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利用了 特性。 (A )正反馈 (B )线性 (C )负反馈 (D )输出正饱和值与负饱和值 答:A 、D 题8.2.4 施密特触发器主要作用是 、 、 等。 (A )信号整形 (B )波形变换 (C )提高驱动负载能力 (D )幅度鉴别 答:A 、B 、D 题8.2.5施密特触发器用于整形时,输入信号的幅度应 。 (A )大于+th U (B )等于+th U (C )等于-th U (D )小于-th U

工业工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汇编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工业工程的最终目的是(D)。 A.改善工作环境B.减轻劳动强度C.提高产量D.提高生产率 2.工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 A.管理B.实施C.再设计(p31) D.维护 3.工业工程的功能是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 A.改善B.实施C.维护D.创新(p29) 4.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是(D)。 A.单要素生产率B.多要素生产率 C.全要素生产率D.静态生产率(p14) 5.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它包括()两大技术。 A.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p36) B.人因工程和动作分析 C.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D.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技术 6.工艺程序分析的分析改进对象包括加工和()。 A.等待B.搬运C.检验(p55) D.储存 7.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储存、等待等隐藏成本进行分析时,通常选用()。 A.布置和经路分析B.作业分析C.流程程序分析 D.工艺程序分析 (p67) 8.作业分析研究的最小单位是()。 A.程序B.工序C.操作(p109) D.动作 9.程序分析的符号“D”表示()。 A.搬运B.检验C.等待(p98 停滞) D.储存 10.()可用于分析一名操作者同时操作多台机器的情况。 A.流程程序分析B.人-机作业分析 C.联合作业分析D.双手作业分析 (p110) 11.()可用于发现作业现场的工具、物料、设备等的不合适的放置情况。 A.布置和经路分析B.动作分析C.双手作业分析D.流程程序分析12.为了了解共同作业时每个作业人员的作业率,一般可采用()。 A.人-机作业分析B.联合作业分析C.闲余能力分析D.流程程序分析

电气工程基础作业二答案

作业二 1、有几个参数反映架空输电线路?它们具体反映线路的什么特性? 答: 电阻 R线路通过电流时产生的有功功率的损耗效应 电感 L:载体导流的磁场效应 电导 G:线路通电时绝缘介质产生的泄露电流以及导体附近空气游离而产生的有功功率损耗 电容 C:带电导体周围产生的磁场效应 2、一条 LGJQ-3×500 的分裂导线的输电线路,按等间距排列,间距为12m,每相分裂间距为400mm,导体直径为30.2mm。求该线路每公里电抗和电纳。 3、一台 SFL-15000/110 型双绕组变压器,额定容量为15MVA,额定变比为 110/11kV,其试验参数为Pk=133kW,P0=50kW,Uk﹪=10.5,I0﹪=3.5,试计算归算到高压侧的各参数并画出等值电路。

4、与普通变压器相比,自耦变压器有哪些优缺点?自耦变压器运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在大型超高压电力系统中,多数采用由自耦变压器来联接两个电压级的电力网,自耦变压器具有消耗材料少、投资低、损耗小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由于通常自耦变压器变比接近于1,导致短路电压百分数要比普通变压器小得多,所以在系统发生短路时,自耦变压器的情况将更为严重。

2)、自耦变压器除了与一般变压器运行特性相同之外,还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是: a,由于自耦变压器一、二次侧有直接的电的联系,为了防止高压侧单相接地故障而引起低压侧过电压,其中性点必须牢靠接地; b,自耦变压器两侧都需安装避雷器,以防止过电压; c,自耦变压器短路电压比普通变压器小得多,因此短路电流较普通双绕组变压器大,必要时,必须采取限制短路电流措施。 5、在开关电器断开的过程中,间隙的自由电子是如何产生的?试说明电弧的形成和熄灭过程。 解: 切断电路瞬间,由于动静触头间的介质迅速游离,存在着一定浓度的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通过强电场发射、碰撞游离、热游离、热电子发射等过程,弧隙中带电质点不断增多,产生电弧电流。 电弧中存在的游离与去游离这两个性质相反过程的强弱对比决定了电弧的最终发展趋势,即当游离强于去游离时,电弧就会发生并燃烧剧烈;若去游离与游离过程达到平衡,电弧就会稳定燃烧;而去游离占优势时,电弧的燃烧即将减弱并最终熄灭。 6、什么叫介质强度恢复过程和电压恢复过程?它们与哪些因素有关?交流电弧电流有何特点?熄灭交流电弧的条件是什么? 解: 弧隙中介质强度的恢复过程与电弧电流的大小有关,但主要决定于断路器灭弧装置的结构和灭弧介质的性质、电弧的冷却条件等因素,描述的是弧隙介质绝缘能力由电弧电流过零的水平恢复至正常状态的过程。 恢复电压的变化过程是指施加于弧隙上的电压由弧隙电压过渡到电源电压的过程,以开关电器触头间电压描述,交流电弧恢复电压的变化过程与线路结构、参数、负荷性质有关。 交流电弧特点: 1)交流电弧存在自然暂时熄弧点,与交流电流特性一样,交流电弧电流每半周期也要过零一次。电流过零时,电弧自然暂时熄灭,与电弧中去游离程度有关。

高电压工程答案(清华大学版)

高电压工程课后答案 1.1空气作为绝缘的优缺点如何? 答:优点:空气从大气中取得,制取方便,廉价,简易,具有较强的自恢复能力。缺点:空气比重较大,摩擦损失大,导热散热能力差。空气污染大,易使绝缘物脏污,且空气是助燃物当仿生电流时,易烧毁绝缘,电晕放电时有臭氧生成,对绝缘有破坏作用。 1.2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是由电子而不是离子引起? 答:由于电子质量极小,在和气体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几乎不损失动能,从而在电场中继续积累动能,此外,一旦和分子碰撞,无论电离与否均将损失动能,和电子相比,离子积累足够造成碰撞电离能量的可能性很小。 1.5负离子怎样形成,对气体放电有何作用? 答:在气体放电过程中,有时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非但没有电离出新电子,碰撞电子反而别分子吸附形成了负离子,离子的电离能力不如电子,电子为分子俘获而形成负离子后电离能力大减,因此在气体放电过程中,负离子的形成起着阻碍放电的作用。 1.7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非自持放电必须要有光照,且外施电压要小于击穿电压,自持放电是一种不依赖外界电离条件,仅由外施电压作用即可维持的一种气体放电。 1.13电晕会产生哪些效应,工程上常用哪些防晕措施? 答:电晕放电时能够听到嘶嘶声,还可以看到导线周围有紫色晕光,会产生热效应,放出电流,也会产生化学反应,造成臭氧。 工程上常用消除电晕的方法是改进电极的形状,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 1.14比较长间隙放电击穿过程与短间隙放电放电击穿过程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答:长时间放电分为先导放电和主放电两个阶段,在先导放电阶段中包括电子崩和流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短间隙的放电没有先导放电阶段,只分为电子崩流注和主放电阶段。 2.1雷电放电可分为那几个主要阶段? 答:主要分为先导放电过程,主放电过程,余光放电过程。 2.4气隙常见伏秒特性是怎样制定的?如何应用伏秒特性? 答:制定的前提条件是①同一间隙②同一波形电压③上升电压幅值。当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取击穿时刻t1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1,当电压升高时,击穿也发生在峰值,取击穿时刻的值t2作垂线与此时峰值电压横轴的交点为2,当电压进一步升高时,击穿发生在波前,取此时击穿时刻t3作垂线与击穿电压交点为3,连接123 应用: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电压同时作用于两个并联气隙s1和s2上,若某一个气隙先击穿了,则电压被短接截断,另一个气隙就不会击穿。 2.7为什么高真空和高压力都能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简述各自运用的局限性? 答:在高气压条件下,气压增加会使气体密度增大,电子的自由行程缩短,削弱电离工程从而提高击穿电压,但高气压适用于均匀电场的条件下而且要改进电极形状,点击应仔细加工光洁,气体要过滤,滤去尘埃和水分 在高真空条件下虽然电子的自由行程变得很大,但间隙中已无气体分子可供碰撞,故电离过程无从发展,从而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但是在电气设备中气固液等几种绝缘材料往往并存,而固体液体绝缘材料在高真空下会逐渐释放出气体,因此在电气设备中只有在真空断路器等特殊场合下才采用高真空作为绝缘。 2.8什么是细线效应?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8章管理决策

第八章管理决策 一、教学要点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2、决策的分类。 3、决策的特点。 4、古典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5、行为决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决策的过程。 7、决策的影响因素。 8、决策的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9、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10、政策指导矩阵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11、线性规划的主要步骤。 12、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3、决策树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4、几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主要内容。 15、关键名词:决策、长期决策、短期决策、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集体决策、个人决策、初始决策、追踪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波士顿矩阵、政策指导矩阵、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决策树、树状图、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决策是指为_________。 2、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 3、_________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 4、从决策的_________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赫伯特·A·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_________。 8、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9、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A·西蒙,他提出了_________标准和_________原则。 10、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地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_________。 11、除了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式,林德布洛姆的_________模式也对“完全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 12、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_________。 13、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 14、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力兰把决策划分为_________决策和_________决策。 15、政策指导矩阵从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16、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_________。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

第8章 习题答案.(DOC)

第8章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 8.1 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述集成运放在信号检测与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集成运放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作用,以及信号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仪用放大电路、有源滤波器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工程应用。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如表8.1所示。 表8.1 第8章教学内容与要求 8.2 内容提要 8.2.1信号检测系统中的放大电路 精密仪用放大器具有大的电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和高共模抑制比。它具有较高精度和良好性能,主要是完成对微弱小信号的精密放大。 精密仪用放大器的电路多种多样,最常用的为由三个集成运放组成的差分测量放大电路,但由于运放特性难以匹配,电阻值也不可能特别精确,因此放大还有一定的误差,在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采用集成仪用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可以将电荷量转换成电压量,主要用于电容类传感器的电荷放大。采样保持电路用于A/D 转换过程中,保持采样值不变,直到A/D转换结束。精密整流电路用于对小信号的整流。 8.2.2 有源滤波电路 1. 滤波电路的基础知识

(1)滤波电路的功能:选择有用频率信号,同时抑制无用频率成分。 (3)对滤波电路频率特性的要求: 通常把能够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定义为滤波器的通带,在通带内,滤波电路的增益应为保持为常数。把受阻或衰减的信号频率范围称为阻带,在阻带内,滤波电路的增益应该为零或很小。 (3)滤波电路的分类: 按处理的信号不同,可分为模拟滤波电路和数字滤波电路。 按使用的元件不同,分为LC 滤波器、RC 滤波器和RLC 滤波器。 按有无使用有源器件分,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 按幅频特性不同,分为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和全通滤波器。 (4)滤波电路的主要参数 ① 通带电压增益A up 对于低通电路,A up 是频率f =0时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对于高通滤波电路,当集成运放性能理想时,A up 是频率f =∞时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②特征频率f 0 它只与滤波电路的电阻和电容元件的参数有关,通常 RC f π210= 。对于带通(带阻) 滤波电路,称为(阻带)中心频率,是通带(阻带)内电压增益最大(最小)点的频率。 ③通带截止频率f p 是电压增益下降到 2/up A 时所对应的频率。带通和带阻滤波电路有两个 f p ,即 f p1和f p2。f 0与f p 不一定相等,但总有关系。 ④ 通带(阻带)宽度BW 是通带(阻带)电路两个f p 之差,即BW=f p 1-f p2. ⑤ 等效品质因数Q 对带通(带阻)滤波电路,Q 值等于中心频率f 0与通带(阻带)宽度BW 之比;对低通和高通滤波电路,Q 值等于中心频率f 0处滤波电路电压增益的模与通带增益A up 之比。 (5)有源滤波电路的阶数 有源滤波电路传递函数分母中“s ”的最高次方称为滤波电路的阶数。阶数越高,滤波电路幅频特性的过渡带越陡,越接近理想特性。 2. 有源滤波电路的分析方法 (1)求滤波电路的传递函数 假设滤波器是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t u i ,输出信号为)(t u o ,则在复频域内有 ) () ()(s u s u s A i o = 式中 )(s A 是滤波器的电压传递函数,一般为复数。 (2)求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 在传递函数中用j ω代替s ,就可得到滤波电路的频率特性。对于实际频率来说 (ωj s =),则频率特性可以表示为: )()() () ()(ω?ωωωωj i o e j A j u j u j A == 其中 )(ωj A 称为幅频特性,)(ω?称为相频特性。 (3)根据传递函数判断滤波电路的功能,根据定义求滤波电路的主要参数。 3. 高通与低通滤波电路之间的对偶关系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什么是工业工程?是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答: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 答: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提高质量是提高生产率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生产率是IE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联系起来综合研究,追求生产系统的最佳整体效益,是反映IE内涵的重要特点。 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IE是一个包括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庞大体系,实际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科学。 应用注重人的因素。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和不确定性大的因素。 是系统优化技术。 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如何理解经典IE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 答:经典IE重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不知道) 4.如何理解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 答: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师生产率工程的基础; 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方法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的发展; 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 学科的性质如何,怎样理解这一性质? 答:IE是一门工程学科;为使生产系统有效运行,IE技术人员要不断对其加以改善,因而必须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研究。选择最好的改进方案。所以,IE是一门工程学科。 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答:与管理。IE与管理的目的一致,只是做法不同 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现代IE的技术基础和方法学。 的学科范畴包括哪些主要知识领域?企业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哪些? 答: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材料加工;应用数学;组织规划与理论;实用心理学;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IE的学科范畴: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运筹学、工效学。应用领域:制造业建

高电压技术习题与答案.(DOC)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一、选择题 1) 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光游离 D .电荷畸变电场 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 B .表面游离 C .热游离 D .光游离 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 .自持放电 B .非自持放电 C .电弧放电 D .均匀场中放电 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C 。 A.碰撞游离 B.光游离 C.热游离 D.表面游离 5) ___ B ___型绝缘子具有损坏后“自爆”的特性。 A.电工陶瓷 B.钢化玻璃 C.硅橡胶 D.乙丙橡胶 6)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D A.大雾 B.毛毛雨 C.凝露 D.大雨 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大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雨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C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 8) 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水性?A 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金属 二、填空题 9)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辉光放电、 电晕放电、 刷状放电、 火花放电、 电弧放电 。 10)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 极小(最低) 值。 11)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湿度增加,空气间隙击穿电压 提高 。 12)流注理论认为,碰撞游离和 光电离 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 13)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 棒-棒 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14)气体中带电质子的消失有 扩散 、复合、附着效应等几种形式 15)对支持绝缘子,加均压环能提高闪络电压的原因是 改善(电极附近)电场分布 。 16)沿面放电就是沿着 固体介质 表面气体中发生的放电。 17)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力=0b 101.3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面闪络电压就越__低____ 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面积上____NaCl ______含量的一种方法 20)常规的防污闪措施有: 增加 爬距,加强清扫,采用硅油、地蜡等涂料 三、计算问答题 21)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答∶当外施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则到达阳极并进入阳极的电子数为e as 个(α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单位行程所发生的碰撞游离数;s 为间隙距离)。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为(e as -1)个。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若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能从阴极表面释放r 个(r 为正离子的表面游离系数)有效电子,则(e as-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