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精编版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精编版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精编版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xxxx分公司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

第一条为维护中国移动湖北公司xxxxx分公司人员密集场所正常秩序,预防或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编制,特制定《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XXXX 分公司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以下简称本预案)。

第二条人员密集场所定义及处理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第(四)项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同时人员密集场所处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应按照统一指挥、措施得力,政府协调、部门联动、依法、快速、高效、稳妥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处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xxxx分公司成立“xxx分公司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安全、业务等副总经理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办公室,

由专业承办单位负责人任主任,同时按事情属性分别成立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团队(其成员由对口主管、公司安保人员),负责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处置进行引导、协调、督促,并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信息交流等服务工作。

(一)人员密集场所处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审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应急处理预案;

2、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处理预案;

3、统一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4、调配各类应急处理资源;

5、决定向系统内上级机构报告人员密集事件及其处理情况;

6、审定应急处理信息披露事项;

7、决策应急处理工作的其他重要事项;

8、总结应急处理工作经验教训。

(二)人员密集场所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接收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信息情况,提出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级别判定意见,并综合汇总上报工作。

2、指导督促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的执行;

3、收集、上报、通报有关信息资料;

4、收集、整理、保管应急处理档案资料;

5、按权限对外披露相关信息;

(三)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置组的职责:

1、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应急处理预案;

2、及时向系统内上级机构上报有关应急处理信息;

3、根据实际情况,联系相关系统外职能部门协助处理事件;

4、落实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工作;

5、完成系统内上级交办的应急处理工作其他事项。

(四)办公室下设成立人员密集临时工作处置小组

1、综合协调组。由事发地组织负责人为组长、成员由事发地直接主管人员为组员,主要负责宣传解释工作等事宜。

2、安全保卫疏散组。由事发地综合部经理为组长,安全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及保安为组员。主要负责疏散引导及现场治安保卫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由事发地工会主席为组长,组员由工会干事、党群干事及当地医疗机构为组员。主要负责现场救护等事宜。

4、新闻发布组。由事发地综合部经理为组长、成员由新闻干事组成。

5、后勤保障组。由事发地综合部经理为组长、成员由后勤管理人员及车队驾驶员组成,主要负责现场救援的后勤保障供应等工作。

6、善后处理组。由党群部经理为组长,协同有关部门及政府进行善后处置工作。

第四条人员密集场所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及分类

人员密集场所预案启动条件:

1、火灾。

2、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

3、雷击、爆炸。

4、重大治安事件。

5、建筑物坍塌。

6、其它突发安全事件。

按人员密集场场所人均密集程度(每平方米实际密集人数)分类划分为:

(一)特大人员密集事件(I级)

人均密集场所每平方米密集人数7-6人

(二)重大人员密集事件(II级)

人均密集场所每平方米密集人数5-4人

(三)较大人员密集事件(III级)

人均密集场所每平方米密集人数3-2人

(四)较大人员密集事件(IIII级)

人均密集场所每平方米密集人数1人。

第五条凡符合人员密集场所启动条件之一及分类1-3级条件,事发地应立即按程序报告人员密集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性质、人数以及事件造成的主要危害、人员状态反应、事态发展趋势和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并协同就近岗位人员进行先

期处理。

人员密集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时,视情况危害程度,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在一般情况下,决定增派现场安保人员或专业救援力量即可;当情况紧急,必须停止活动或紧急疏散现场人员时,要立即启动本预案,同时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政府部门或上级启动“预案”后,本预案服从“预案”。第六条人员密集应急处置预案(一)人员密集应急处理

人员密集事故发生后,人员密集处理领导小组应成立临时指挥部和有关处理团队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1、人员密集事故发生后,人员密集处理领导小组应急临时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处置工作,人员密集处理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按照预案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并将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上级。

2、现场处置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到位、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按照职责分工迅速投入处置工作。人员密集正在发生的应急处置方法:

(1)发生拥挤的通道或场所的执勤保安及公司员工要告知观众不要惊慌、不要拥挤,必要时启用广播系统发布通告,同时迅速截留过往人员,组织分流、疏散、抢救,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调动人员赶赴增援,采取用人墙形成分流通道进行隔离,或分段组织疏散撤离。

(3)重点维护通道(楼梯)狭窄处、人员拥挤处的秩序,保护妇女儿童先行离场,对起哄、故意拥挤以及趁火打劫的,要给予警告或实施强制措施。

(4)组织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或立即送医院抢救。

3、人员密集伤亡事故已经发生的处置方法:

(1)迅速实施现场管制。伤亡事故发生后,要按照职责分工要求,迅速对事故现场进行治安临时管制,对重点部位实行守护。通过现场管制,切实起到震慑犯罪、稳定民心、控制局势的作用。

(2)迅速疏散群众。要引导现场人员和车辆有序离开现场,防止挤、踩、压伤(亡)事故的再次发生。要维护好现场和通往医院的交通秩序,保证救护车辆畅通无阻;场外执勤人员要疏散围观群众,并协助维护好交通秩序。

(3)迅速救护伤员和被困群众。要积极协同卫生部门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

(4)迅速调查事故原因。及时组织对案发现场进行勘查,搜集并固定事故发生现场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并协同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和经过进行调查。

(5)迅速恢复现场秩序。现场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清理现场,尽快恢复现场秩序。同时,要协同有关部门做

好伤亡者家属安抚工作,将事故对社会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4、应急结束

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处置工作完成后,由人员密集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宣布应急状态结束后,相关部门按照密集人群拥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及时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二)恢复与重建

密集人群发生事故后应当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协助有关单位开展救济救助工作,恢复正常的交通、治安秩序。配合有关单位调查、统计密集人群拥挤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并按规定向进行信息披露。配合有关单位及时做好伤亡人员的救护、丧葬抚恤以及恢复、重建工作。

第七条本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要点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要点 一、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健全。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3.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火灾危险部位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巡查,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4.重点岗位人员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员工会报火警,会灭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5.对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检测、维护保养,并有详细完整的记录。 6.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完备,并有定期演练的记录。 7.单位火警处置及时准确。对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随机选择一个探测器吹烟或手动报警,发出警报后,值班员或专(兼)职消防员携带手提式灭火器到现场确认,并及时向消防控制室报告。值班员或(专)兼职消防员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消防软管卷盘、室内消火栓等扑救初期火灾。 二、消防控制室 1.值班员不少于2人,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有每日值班记录,记录完整准确。 3.有设备检查记录,记录完整准确。 4.值班员能熟练掌握《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能熟练操作消防控制设备。 5.消防控制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能正确显示火灾报警信号和消防设施的动作、状态信号,能正确打印有关信息。 三、防火分隔 1.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设施符合规范要求。 2.防火卷帘下方无障碍物。自动、手动启动防火卷帘,卷帘能下落至地板面,反馈信号正确。 3.管道井、电缆井以及管道、电缆穿越楼板和墙体处的孔洞封堵密实。 4.厨房、配电室、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位与周围其他场所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且有严密的火灾防范措施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四、人员安全疏散系统 1.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灯的数量、类型、安装高度符合要求,疏散指示标志能在疏散路线上明显看到,并明确指向安全出口。 2.应急照明灯主、备用电源切换功能正常,切断主店后,应急照明灯能正常发光。

玉泉街道办事处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玉泉街道办事处 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玉泉街道办事处认真吸取近期其他省市发生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为规范对事故灾难的应急响应和处置程序,积极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为当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积极快速的做出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玉泉街道办事处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 (一)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勇毅和街道办事处主任蒋莉娟担任组长,副主任杨娟、母治文担任副组长,街道各科室和各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成员。街道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处置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处置工作。根据职责范围,帮助协调解决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中的问题,负责(配合)组织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调查,按有关规定制定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督促、检查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二)当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发生时,街办值班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值班领导,听从领导安排,通知街办全体人员各就各位,及时报告区相关部门。 1、街道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勇毅担任组长,负责事故协调工作总指挥,全面负责事故协调处置工作;办事处主任蒋莉娟担任事故现场总指挥,负责事故现场的全面工作,指导、组织街办工作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和区级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工作;办事处副主任杨娟负责事故善后事宜,安抚伤员情绪及相关政策宣讲,做好伤员安置工作;办事处副主任母治文负责组织应急处置物资运送、发放,安排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维稳。 2、党政综合办公室:做好上传下达和协调工作,具体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参加应急处置工作,督促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的防治工作,向区级有关部门请求应急人员、物质、资金等方面的支援,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馈应急处置动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做好善后事故调查工作,向街道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报告伤员救助和安置情况。 3、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向街道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安全事故领导小组汇报现场情况,按要求部署所属应急民兵分队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街道人员密集场所突发性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 A654-2006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和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及其所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T5907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 B/T14107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 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JGJ 4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GA 587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3术语和定义 G B/T5907、G B/T14107、G B50045、G B50084、G B50098、G B50116、G B 50140、G B 50222、G B J16、J G J 48、G A 503、G A58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公共娱乐场所p u b l i c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o c c u p a n c i e s 具有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包括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 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酒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2人员密集场所a s s e m b l y o c c u p a n c i e s 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3.3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o p e r a t i n g a r e a s f o r l a d d e r t r u c k s 靠近建筑,供举高消防车停泊、实施灭火救援的操作场地。 3.4专职消防队p r i v a t e f i r e b r i g a d e 由专职灭火的人员组成,有固定消防站用房,配备消防车辆、装备、通讯器材,定期组织消防

应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事故的困难及对策(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96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应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事故的困难及对策 (正式版)

应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事故的 困难及对策(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今年以来,全国一些地区接连发生重大火灾事 故。2月1日,福建省长乐县拉丁酒吧发生重大火灾 事故,造成17人死亡; 5日,武汉市汉正街一座商 城发生火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9 日,央视新大楼在建文化中心因非法燃放烟花导致火 灾,造成很大社会影响。我市公共密集场所安全事故 虽然很少发生,但随着我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许多 文化设施功能的不断完善,公众活动将越来越多,势 必存在一定的安全事故隐患。 针对我市密集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应

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场所流通人口密度大 我市截止08年年底户籍人口为106.42万人,此外还有众多的暂住人口。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类公众集会、节目等明显增多,文化娱乐场所越来越多,出入的人数也日益增加。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使得我市旅游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随着清明、端午之类的小长假及“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前来我市旅游参观人数的增多,交通、住宿、饮食等方面流量明显增大,成为各类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安全生产压力增大。公共场所的高流通密集度,对这类场所的安全有了很高的要求。 二、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有些公共场所虽有营业执照,却没有消防等安全证书,需要对这类场所进行监管整治,提高企业的主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应急方案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82484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应急方案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应急方案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消防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法律、法规,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货多人杂,且设置着大量的照明、用电设备,防火安全是工作重中之重。一旦发生各种突发事件,人员的疏散工作十分重要,建立快速人员应急疏散程序非常必要。 一、应急指挥部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北票市教育局 为推进全市各学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北票市市委《关于对当前安全生产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精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自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排查,根据工作要求,市教育局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构建全市各校园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深入排查并消除全市各学校各类消防隐患,强化各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构筑各学校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高各学校防控火灾能力,努力减少一般火灾的发生,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市教育系统火灾形势平稳。 二、组织领导 教育局成立由局长韩占武为组长,副局长赵明东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推进情况检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韩占武局长 副组长:赵明东副局长 成员:霍丛峰副局长 姜友平副局长

张宪跃纪检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乃军 办公室成员:王晓东、赵德珍、宝东升、苏卫东、郝文成、王群 检查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安全办,安全办主任刘乃军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推进检查情况组织协调、联系沟通、情况汇总等工作。 三、检查范围 全市教育系统各单位、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民办幼儿园等。 四、实施步骤 (一)自查阶段(即日起至1月15日)。 各单位根据《消防安全自检表》的要求对照自查。1月18日前各单位要将《消防安全自检表》书面(法人代表签名,单位盖章)报送安全办。 (二)自我整治阶段(1月18日至1月31日)。 各学校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消防安全管理的漏洞及火灾隐患及时整改,不得懈怠。按照《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强化管理。 1.重点对学校的高层建筑、学生公寓(宿舍)、实验室、危化品储存室、食堂、地下空间、锅炉房、配电站、出租出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新版)

( 安全试题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新版) Regular examinations and questions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upplement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of personnel in the company’s security positions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新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汽油着火,不能使用的灭火剂是(A)。 A.水 B.1211 C.化学泡沫 2.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来划分,一般为4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C)表示。 A.绿色 B.紫色 C.蓝色 D.黄绿色 3.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A)。 A乘电梯下楼B.用毛巾堵住口鼻C.从楼梯跑下楼 4.高楼着火时,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能(A)。 A.向上疏散 B.向下疏散 C.关防火门 5.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首先应该(C)。

A.给煤气公司打电话报警 B.开窗通风 C.关闭煤气阀门 6.发生煤气泄漏时不能(A)。 A打电话B.开窗C.关闭阀门 7.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B)姿势。 A.平爬地上 B.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 C.仰面朝上 8.为保证安全,到一个陌生的场所,首先应该(B) A走向人少的地方B.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C.做深呼吸,以防缺氧 9.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B),因此,首先应该做好防护再逃生。 A.火 B.烟气 C.可燃物 10.如果在公众聚集场所发生事故,人群混乱相互拥挤、踩踏,为防止儿童受伤,应该(C)。 A.让儿童站在地上 B.将儿童护在身下 C.将儿童举起 11.遇有雷雨天气时,下列(B)做法是比较危险的。

(完整word版)消防应急预案范本

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单位)消防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本单位来宾、员工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证各级领导及全体员工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明确各岗位、部门、人员职责,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控制火灾蔓延,安全迅速的组织现场群众疏散和自救,特制订此应急预案。 一、报警和接警处置警程序 当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当立即通过报警装置向消控中心报警,不得谎报。 消控中心接到火灾报警时,首先用对讲机或电话询问相关地点工作人员现场情况,并就近派遣一名保卫部人员赶赴现场查看。如属误报,应尽快查明原因并填写值班记录表;如发现确实发生火灾,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开启防排烟系统,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保卫部及时到位控制火势蔓延,报告单位值班领导赶赴现场指挥扑救,同时向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报警。 二、确认火灾发生后的整体处置程序 (1)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向消控中心报告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及蔓延方向,就近选取

一切可用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2)消控中心向公安消防119报警后,立即打开起火层相关楼层的应急广播和消防警铃,通知相关楼层人员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有序疏散,疏散时注意保持现场秩序,尽量不引起现场群众恐慌,并提醒现场人员注意防止烟气。 (3)消控中心根据指挥指令切断火灾区域内的非消防电源,迫降电梯至底层,保持与现场工作人员的联系,并根据现场情况开启如:消防泵、喷淋泵、防火卷帘等设备;在现场不需要或不允许的情况下严禁随意开启设备。 (4)消控中心人员在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及时向消防部队报告火场情况,并协助扑救火灾。 (5)单位值班领导在接到火警报告后,应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赶赴消控中心,并在消控中心成立临时救灾指挥部,单位最高领导人任总指挥。利用通讯设备了解火情,下达扑救指令。此时必须保证消控中心与各个地方、部门、外界的联络畅通。扑救指令包括: 1、疏散现场群众,划定安全警戒区域; 2、是否需要启闭消防泵、喷淋泵、气体灭火等设施设备; 3、是否切断电源、迫降电梯; 4、是否关闭空调、通风设备,启动防排烟系统。 5、其他有利于疏散及火灾扑救的指令。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生产问题(通用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生产问 题(通用版)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生产问题(通用版)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人员密集场所曾发生多起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已是当前安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通过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事故案例,来分析所发生事故的原因,查找所发生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吸取事故教训。 关键词:人员密集群死群伤安全隐患事故教训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们群众生活质量和品位的提升,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日渐增多,此类场所人员流动性大,在经营的过程中,人员大量聚集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人员密集,一但发生事故,往往损失比较惨重!如何有效地控制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课题。通过对安监工作调查研究,就预防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隐患及教训做浅析。 一、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的范围,将密集场所分为以下几类: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科普知识题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科普知识题 人员密集场所是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地方,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科普知识题,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单项选择题 1.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来划分,一般为2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 C )表示。 A.绿色 B.紫色 C.蓝色 D.黄绿色 3.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 A )。 A乘电梯下楼B.用毛巾堵住口鼻C.从楼梯跑下楼 4.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 B )姿势。 A.平爬地上 B.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 C.仰面朝上 5.为保证安全,到一个陌生的场所,首先应该( B ) A走向人少的地方B.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C.做深呼吸,以防

缺氧 6.如果在公众聚集场所发生事故,人群混乱相互拥挤、踩踏,为防止儿童受伤,应该( C )。 A.让儿童站在地上 B.将儿童护在身下 C.将儿童举起 7.工作场所发生火灾时,应( B )。 A.尽快乘搭电梯离开 B.按防火通道标志离开 C.各显其能,凭自己的本领逃离 8.在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场所,一般情况下,下面( A )种动作容易引起静电。 A.快速奔跑 B.大声呼救 C.俯身慢走 9.旅馆寄存室可以寄存下列( C )物品。 A. 汽油 B.枪枝 C.首饰 10.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 A )。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争先恐后逃跑 C.围观看热闹。 11.随着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安全奥运的含义是( B )。 A.奥运场馆安全 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 C.奥运食品安全 二.判断题 1.在用电梯的定期检验周期为两年。(×,一年。) 2.大型活动和会议场所要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经营前必须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学校、幼儿园的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医院住院楼、养老院、福利院负责人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 3、是否明确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制度。 4、是否实行防火巡查制度,特别是检查医院的住院楼、学校幼儿园的宿舍、养老院、福利院的夜间巡查制度是否落实。 5、是否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有效。 6、室外广告牌、车棚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制作,是否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 7、是否占用消防车通道,是否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8、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是否超负荷用电,是否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 1 -

9、学校实验室、医院的放射间、胶片室、手术室、易燃制剂室、药(库)房等重点部位在使用期间是否设专人监护。 10、疏散门是否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的门窗障碍物。是否在常闭式防火门、安全疏散通道等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11、是否成立志愿消防队,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12、是否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固定的“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配置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高层建筑内的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是否单独设置出入口; 2、室内吊顶是否采用不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 的难燃烧体; 3、医院的病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病房楼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防火间距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建筑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或 - 2 -

人员密集场所整治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施工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本项目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和治理各类安全隐患,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有效防范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总监办在本项目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本次行动分安排部署、自查自改、督查检查和整改提高四个阶段组织实施。督促施工单位制定人员密集场所施工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总监办组织对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能够当即整改的立即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制定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时限、单位及责任人。针对发现的问题,分层次落实整改责任,督促进行整改。认真梳理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监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重点督促施工单位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企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情况。是否建立分包、外包、协作队伍管理“黑名单”制度,严格分包、外包、协作队伍和项目的监管,严禁将工程项目分包、转包和委托给不具备资质的单位和个人,禁止“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是否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特别是临时工、农民工、劳务工的教育培训和安全交底,严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否完善各类

事故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管理;是否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标准规定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是否严格临时用电、动火、交叉作业等安全管理,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严禁“三违”行为,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严格落实省安办《关于开展建设工程落实施工方案专项行动的通知》(川安办〔2015〕33号)要求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深基坑、高边坡、土方开挖、模板支撑、起重机械、脚手架等重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专家评审和论证、审批、过程监控、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总监办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杜绝盲目抢工期、抢进度,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特种设备及安全部件未经检测检验投入使用等行为。 落实责任,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完善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全员安全教育,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 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予以公开

《安全教育》之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汽油着火,不能使用的灭火剂是( A )。 A.水 B.1211 C.化学泡沫 2.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来划分,一般为4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 C )表示。 A.绿色 B.紫色 C.蓝色 D.黄绿色 3.高层楼发生火灾后,不能( A )。 A乘电梯下楼 B.用毛巾堵住口鼻 C.从楼梯跑下楼 4.高楼着火时,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不能( A )。 A.向上疏散 B.向下疏散 C.关防火门 5.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首先应该 ( C )。 A.给煤气公司打电话报警 B.开窗通风 C.关闭煤气阀门 6.发生煤气泄漏时不能(A )。 A打电话 B.开窗 C.关闭阀门 7.公共聚集场所发生突发事件被踩倒不能站立时,应采取( B )姿势。 A.平爬地上 B.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抱头 C.仰面朝上 8.为保证安全,到一个陌生的场所,首先应该( B ) A走向人少的地方 B.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 C.做深呼吸,以防缺氧 9.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 B ),因此,首先应该做好防护再逃生。 A.火 B.烟气 C.可燃物 10.如果在公众聚集场所发生事故,人群混乱相互拥挤、踩踏,为防止儿童受伤,应该( C )。

A.让儿童站在地上 B.将儿童护在身下 C.将儿童举起 11.遇有雷雨天气时,下列( B ) 做法是比较危险的。 A.关闭手机 B.躲在树下 C.呆在汽车里 12.下面( A ) 种灭火器应颠倒过来使用。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13.为避免意外,楼梯应设有( B )。 A.单面扶手 B.双面扶手 C.踢脚板 14.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 A )。 A.停止作业,撤离危险现场 B.继续作业 C.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指令 15.工作场所发生火灾时,应( B )。 A.尽快乘搭电梯离开 B.按防火通道标志离开 C.各显其能,凭自己的本领逃离 16.在大量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场所,一般情况下,下面( A )种动作容易引起静电。 A.快速奔跑 B.大声呼救 C.俯身慢走 17.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 A )风时需停运。 A.4级风 B.5级风 C.6级风 18.旅馆寄存室可以寄存下列( C )物品。 A. 汽油 B.枪支 C.首饰 19.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 A )。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争先恐后逃跑 C.围观看热闹。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公共消火栓的水可以随便使用 B.只要不是自己家着火,就可以不报警 C.成年公民有参加有组织灭火工作的义务 21.遇上商场发生火灾,( B )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 A.用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子 B. 随着人流逃跑 C.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

编号:AQ-BH-09851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 Emergency treatment plan for crowded places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第一条为维护中国移动湖北公司xxxxx分公司人员密集场所正常秩序,预防或减少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编制,特制定《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XXXX分公司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预案》(以下简称本预案)。 第二条人员密集场所定义及处理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第(四)项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同时人员密集场所处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应按照统一指挥、措施得力,政府协调、部门联动、依法、快速、高

效、稳妥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处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xxxx分公司成立“xxx分公司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安全、业务等副总经理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办公室,由专业承办单位负责人任主任,同时按事情属性分别成立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团队(其成员由对口主管、公司安保人员),负责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处置进行引导、协调、督促,并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应急处理信息交流等服务工作。 (一)人员密集场所处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审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应急处理预案; 2、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处理预案; 3、统一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4、调配各类应急处理资源; 5、决定向系统内上级机构报告人员密集事件及其处理情况;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ICS 13.220.20 C 80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Standard for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assembly occupanci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

GA654-2006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 (3) 5.1通则 (3) 5.2人员密集场所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或委托管理单位的职责 (3) 5.3 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3) 5.4 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4) 5.5 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4) 5.6 消防控制室值班员职责 (4) 5.7 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职责 (5) 5.8 保安人员职责 (5) 5.9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职责 (5) 6 消防组织 (5) 7 消防安全制度和管理 (5) 7.1 通则 (5) 7.2 消防安全例会 (5) 7.3 防火巡查、检查 (6) 7.4消防宣传与培训 (7) 7.5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7) 7.6消防设施管理 (8) 7.7 火灾隐患整改 (8) 7.8用电防火安全管理 (9) 7.9 用火、动火安全管理 (9) 7.10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 (9) 7.11 重点部位管理 (10) I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人员密集场所a s s e m b l y o c c u p a n c i e s 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义务消防队d e d i c a t e d c r e w 由本场所从业人员组成,平时开展防火宣传和检查,定期接受消防训练;发生火灾时能够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扑救初期火灾、组织疏散人员,引导消防队到现场,协助保护火灾现场的消防组织。 4.1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以通过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其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进而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 4.2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统称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4.3人员密集场所宜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产品和方法,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保障建筑具备经济合理的消防安全条件。 4.4人员密集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4.5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人员密集场所产权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相关租赁合同时,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4.6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人员密集场所产权单位或者委

人员密集场所的活动方案

人员密集场所的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我公司开展了安全专项整治各项工作,强化了隐患预防措施,有效的预防了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现将201x年安全整治专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在安全工作会议上,公司总经理带领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对于通知中的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工作要求等方面都一一细致学习,体会文件精神,在公司积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的“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分项负责,做到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共同把公司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结合公司实际,围绕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调切实增强防控火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火安全意识,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火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要求员工小心谨慎,预防为主,提高了消防安全觉悟,自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二、排查常态,确保实效 我公司本着消防安全工作“排患务尽、不留盲区”的原则,建立

了“自查自纠,分层检查,互相监督,排除隐患”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机制,坚持排查工作要认真细致,严把“安全关”,把消防安全防范长期机制落到实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未雨绸缪,安全防范于未然。 及时清查维修所有灭火器材和灭火设备,加强防火硬件建设,做到一旦发生火灾,能迅速、及时有效扑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门卫24小时值班,公司领导24小时电话开机,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撤人命令的决策权和指挥权。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事故发生后半小时内书面信息报送到位,确保事故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三、强化演练,群防群治 结合公司实际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开展消防知识视频讲座学习活动,做到警钟长鸣,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全面的消防知识培训,让员工们掌握了一定的防火和火场自救知识。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公司的培训工作活动中,并定期开展自救自护的实践演练,通过对员工开展必要的消防知识教育,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总之,安全工作是公司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排查安全隐患,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将事故隐患减到最少,最大可能的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公司良好发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 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组织应对突发事件

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鼓励相邻、相近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的联合应急预案。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国家层面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组织指挥机制、预警分级和事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应急保障措施等,重点规范国家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政策性和指导性;省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要求、分级响应及响应行动、队伍物资保障及调动程序、市县级政府职责等,重点规范省级层面应对行动,同时体现指导性;市县级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侧重明确突发事件的组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 2007年01月01日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和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及其所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907 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GB/T 14107 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 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JGJ 4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GA 587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GB/T 5907、GB/T 14107、GB 50045、GB 50084、GB 50098、GB 50116、GB 50140、GB 50222、GBJ 16、JGJ 48、GA 503、GA 58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共娱乐场所 public entertainment occupancies 具有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包括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 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酒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2 人员密集场所 assembly occupancies 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