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021年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新版2021年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新版2021年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教材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机化学(三)》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药学专业的应考者系统地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业的人才。

现代无机化学是对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碳氢有机物化合物除外)的制备、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实验测试和理论阐明。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基本化学原理(第二章到第十一章)和元素化学(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基本化学原理包括稀溶液的依数性(第二章)、动力学(第三章)、热力学基础(第四章)、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第五章)酸碱平衡(第六章)、沉淀平衡(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第八章)、原子结构(第九章)、分子结构(第十章)、配合物结构(第十一章)。课程用现代的化学理论和观点阐述基本化学原理,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将基本化学原理渗入到元素化学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和熟练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原理,领会元素的主要性质。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勤于思索,流利地回答问题和解答习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压;

2、熟练掌握动力学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热力学关于反应热的计算、用吉布斯能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熟练掌握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氧化还原和配位平衡,及其相关的计算;

4、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掌握多电子原子结构,认识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联系;

5、熟练掌握分子结构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

6、熟练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研修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中学化学基础: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原子、分子及化合物命名和性质的知识,掌握物质的量、摩尔的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溶液浓度的计算,会进行数学中对数、反对数、开方及指数运算和计算器的使用。本课程为后续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合成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章溶液

(一)课程内容

1、溶液的浓度;

2、稀溶液的依数性;

3、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熟练进行计算和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熟练掌握渗透压;了解电解质溶液依数性“反常”的内在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度、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氛、活度和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的概念;

2、掌握: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Raoult拉乌尔定律;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会利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小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3、熟练掌握:溶液的渗透现象、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净渗透方向、渗透压和van‘t

Hoff范特荷甫定律;渗透浓度;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萎缩和溶血,会利用渗透压法测定大分子物质的摩尔质量。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一)课程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反应速率理论;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活化能,和外界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会进行相关计算。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平均速率、瞬时速率;会进行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间的换算;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等概念;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Ea 和逆反应的活化能Ea‘与反应热ΔrH的关系;酶催化;能看懂根据实验数据或反应机理写出的反应速率方程式;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的2个条件;过渡态理论—活化络合物;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反应历程,降低了活化能。

3、熟练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主要原因、能根据实验数据写出速率方程式、阿仑尼乌斯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作图法求活化能;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一)课程内容

1、热力学第一定律;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3、吉布斯能和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知识,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规律,同时学会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

领会: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和基本概念——内能、热和功、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变、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方程式、标准状态;

领会熵的定义,会计算反应的熵变

2、

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ym的定义,会利用各物质的ΔfHy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rHym;会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会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式△rGym,T

= ΔrHym-TΔrSym进行有关计算,并正确判断在恒压情况下,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3、

熟练掌握:吉布斯能G和标准生成吉布斯能ΔfGym的定义,会利用各物质的ΔfGym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能变△rGy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五章化学平衡

(一)课程内容

1、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和特征,正确书写标准平衡常数Kcy和Kpy,并由此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rGy,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理解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意义和特征;浓度、温度、压力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cy和Kpy的表达法;

3、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的关系式:△rGy = - 2.303RT lg

Ky,会熟练计算,并根据反应商Qc或Qp与标准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第六章酸碱平衡

(一)课程内容

1、酸碱理论;

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3、弱酸弱碱电离平衡;

4、缓冲溶液。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酸碱理论,明确酸、碱、两性物质的定义、强度的相对性,学会计算溶液的pH值;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机理、计算和配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酸碱理论的发展;盐效应;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机理;人体pH值的维持和调控;

2、掌握:通过水的离子积Kw计算溶液的酸、碱度;正确判断两性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同离子效应;根据需要选择和配制(计算)缓冲溶液;

3、熟练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Ka、

Kb、Kw的意义及相互关系;计算一元和二元弱电解质水溶液中的[H+]和[OH-]或pH值。

第七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课程内容

1、溶度积原理;

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平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沉淀转化;

2、掌握:分步沉淀,判断沉淀的先顺序、各离子是否能完全分离;

3、熟练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的表达方式,溶

度积和溶解度s之间的换算;会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第八章氧化还原

(一)课程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极电势;

3、氧化还原平衡;

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理解电极电势这一重要概念,明确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熟练使用Nernst能斯特方程,根据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氧化值的概念,依此理解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半电池、电极、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写出电池符号;

3、熟练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物质本性、温度、浓度(包括氧化态、还原态和介质的浓度、酸度、沉淀剂)等因素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熟练应用Nernst能斯特方程式。应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及相关计算。

第九章原子结构

(一)课程内容

1、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2、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3、多电子原子结构;

4、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5、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现代量子力学理论在解决核外电子运动状态问题上的重要结论: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波函数等概念,明确多电子原子的结构,能从原子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氢原子光谱、能量的量子化、光子学说、玻尔的氢原子模型、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和测不准原理;等价(简并)轨道;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负性;

2、掌握:波函数[Ψ(x,y,z)

、Ψ(r,θ,φ)]、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定;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D(r2R2)~r图。

3、熟练掌握:屏蔽效应和钻穿能力、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子组态和元素的分区。

第十章分子结构

(一)课程内容

1、共价键;

2、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3、分子间作用力。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分子内部原子间强的作用力——化学键中共价键的理论: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研究和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及分子的极性和磁性;理解分子间力。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现代价键理论理论要点——共价键的本质、形成条件和特点、共价键的类型、极性和键参数;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ABm型分子和离子的空间构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写出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轨道能级及电子排布,解释分子的磁性和稳定性;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范德华力的分类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熟练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sp、sp2 、sp3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能写出中心原子杂化示意图、说明分子成键情况、键角、分子构型;氢键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一)课程内容

1、配合物的组成、命名和异构现象;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位平衡;

4、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和配合物药物。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配合物的组成、命名、结构和配位平衡,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配合物的异构现象;生物体内的配合物和配合物药物;

2、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组成:中心原子、配体(单齿配体、多齿配体)、配位数、内界、外界。配合物的分类、命名和配位键的本质;

理解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八面体场中d轨道的能级分裂、分裂能、高自旋配合物、低自旋配合物、晶体场稳定化能:能判断配合物的磁性、相对稳定性、颜色;

掌握配位平衡:配位平衡常数;熟悉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其他配位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会进行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

3、熟练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中心原子的杂化特点、内轨型配合物、外轨型配合物、磁矩和中心原子d轨道单电子的关系,能根据实测磁矩判断杂化类型

第十二章非金属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三章金属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第十四章过渡元素(不作考试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领会:要求应考者一般性理解和记忆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属于泛读以扩展知识面的内容。

掌握:要求应考者清楚理解、牢固掌握课程的较重要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透彻理解、牢固记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课程中的最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无机化学(第4版)》,许善锦主编、姜凤超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领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和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时,应先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必须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留待以后解决。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解答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自学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

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都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40% .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判断题

如:将HAc-Ac-缓冲溶液稀释一倍,溶液中的[H+]就减少为原来的1/2.

二、单项选择题

如: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υ = k c(A)c的0.5次方(B),可以判断该反应为( )

A. 0.5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复杂反应

D. 反应分子数为1.5

三、填空题

如: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20)。

四、简答题

如:医学上等渗溶液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多少/mmol·L的-1次方?

五、计算题

如:已知[Cu(NH3)4]2+ 的Ks = 1.12×10的13次方,Cu(OH)2的Ksp

=5.6×10的-20次方,NH3的Kb=1.79×10的-5次方。在含有0.2 mol·L 的-1次方NH3 ,0.1 mol·L的-1次方NH4Cl

和0.20mol·L的-1次方[Cu(NH3)4]2+ 溶液中,

(1)溶液的pH值是多少? (2分)

(2)溶液中的[Cu2+]为多少? (2分)

(3)能否有Cu(OH)2沉淀生成。(1分)

无机化学第四版知识点复习资料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 第三节电极电势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 第五节离子极化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 第四节熬合物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 第二节碱金属11 第三节碱土金属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0930100756)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管活动 (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权威性是审计机构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82 年12月4日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 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88 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

无机化学重点笔记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Pa·m3·mol-1·K-1 = kPa·L·mol-1·K-1 = ·mol-1·K-1(Pa·m3=N·m-2·m3=N·m = J )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分体积定律 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 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i i RT RT p p n n V V =∑=∑=i u A B u u A B u u

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 对n = 1 mol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 (3)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 (4)气体分子之间及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视为弹性碰撞,气体的压力是由于气体分子同容器壁产生碰撞的结果; (5)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 通常把蒸气压大的物质称为易挥发的物质,蒸气压小的物质称为难挥发的物质。 对同一液体来说,若温度高,则液体中动能大的分子数多,从液体中逸出的分子数就相应的多些,蒸气压就高;若温度低,则液体中动能大的分子数少,从液体中逸出的分子数就相应的少些,蒸气压就低。 克劳修斯-克拉贝龙(Clansius-Clapeyron)方程 沸点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在此温度下,气化在整个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在低于该温度时气化仅在液体的表面上进行),称之为液体的沸腾。三氯甲烷、乙醇、水和醋酸的正常沸点依次分别为61.3℃, 78.4℃, 100℃和118.5℃。减压蒸馏的方法正是利用减压时液体沸点会降低的这一特征去实现分离和提纯物质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提纯沸点较高的物质以及那些在正常沸点易分解或易被空气氧化的物质。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请各位同学按照下列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马萨诸塞车祸 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功利主义道德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视人为目的 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社区福利投资 社会慈善事业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具体表现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全球化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化组织模式考虑的因素 “全球一体化压力”和“本地化反应压力”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0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 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 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 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KAl(SO4)2与NaOH溶液:; 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 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起源的根本点在于两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几个词语:宰夫,御史大夫,上计律。 2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是提供给企业股东),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提供给债权人)。 3法律规章制度分三个层次 (1)法律法规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法》 (2) 准则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3)规章制度(略) 4审计的特点 (1)独立性审计最本质的特征。表现在·经济独立·组织独立·工作独立 (2) 公正性(3)权威性 5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重点在于鉴证 6审计的对象(略) 7审计的总目标(1)合法性即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2)公允性即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3)管理当局的认定(5个) ·存在或发生的认定·完整性的认定·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估价和分摊的认定·表达与批露的认定 8,具体目标 (1)存在性(2)完整性(3)金额(4)所有权(5)披露 (审计的目标具体在课本第9到12页) 第二章 1我国审计是行政性的须向国务院负责我国最高审计机关是审计署 2审计分三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 3审计的法定业务四个 (1)(1)审计会计表报,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表报(3)办理企业的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 关报告(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 告 第三章 1重要性水平(p38) 指允许错报的最大差额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他允许错报的金额就越大,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可能有道小计算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 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第三节:气体分子动理论 1、气体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⑴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微粒,彼此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⑵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⑶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⑷气体分子相互碰撞和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⑸分子平均动能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分子速度的分布是一定的。除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外,多数分 子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rms V 。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宽,方均根速度增大。 M RT V rms 3= 。 3、分子量越大扩散越慢。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 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3、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4、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 化量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5、当系统的某些性质发生变化时,这种改变称为过程。系统由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过程总和被称 为途径。 6、⑴定温过程: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且变化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 定温变化: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不作要求。 ⑵定压过程: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压力。 定压变化: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压力不作要求。 ⑶定容过程:始态和终态体积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体积。 ⑷循环过程:系统由始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有回到原来的状态。 7、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 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8、只含有一个相的系统叫做均相系统或单相系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系统叫做非均相系统或 多相系统。 9、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0、反应进度ν ξ0n n t -=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1、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2、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3、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4、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 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管活动 (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 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权威性是审计机构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8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199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政府审计地位,为政府审计发展奠定基础 (2)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隶属于议会(立法机构),由议会直接授权,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这类型 的审计机构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隶属于政府(行政机构),由政府直接领导,如罗马尼亚、菲律宾等国家,这类型的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和权威性 隶属于财政部,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如瑞典,这类型的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小 2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国外内部审计主要范围在现金交易、支付工资和盘点资产方面 (2)20世纪初期,美国最早建立“内部审计师协会”,标志着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开始确立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 (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7) 第三节电极电势 (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 (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8) 第五节离子极化 (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 (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 (9) 第四节熬合物 (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 (10) 第二节碱金属 (11) 第三节碱土金属 (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R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8.314 -? 1- 1 mol J ?K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下压强为101、325KPa =760mmHg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