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一.增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30%-60%)

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科目正常些,利润表的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按权益法的思路处理,由于无损益调整明细,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题3·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1500万元取得C 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C公司2007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假定其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因对C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每年均按10%提取盈余公积。

2007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分派现金股利。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1800万元取得C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C公司实施控制,因此甲公司将对C公司的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

要求:编制甲公司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1)200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2)2007年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 300

贷:投资收益300

(3)2008年1月1日

①购入30%股权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1800

贷:银行存款1800

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借:盈余公积30 (300×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 (300-3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300

二、减资有权益法变成成本法(不需要追溯调整)

(因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不需要追溯调整。)

【例3-17】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因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20×7年10月,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对外出售,出售以后,无法再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出售以后转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2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2600万元,损益调整为600万元,出售取得价款1800万元。甲公司确认处置损益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18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6000000

投资收益 2000000

处置投资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其中包括投资成本l300万元,原确认的损益调整300万元。

三、增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0%-22%)

A公司于20×7年2月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600万元,取得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6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本例中A 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8年1月2日,A公司又以1200万元的价格取得B公司12%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本例中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及交易,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6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除所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l)20×8年1月2日,A公司应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1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12 000 000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20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960万元(8000×l2%)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体现出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确认该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800万元。

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6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560万元(5600×l0%)之间的差额4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誊,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8000-56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24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部分60万元(6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180万元,应当调整追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针对该部分投资的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2 4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800 000

盈余公积 6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40 000

四、减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60%-40%)

A公司原持有B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6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9年1月6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1/3出售给某企业,出售取得价款3600万元,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4000万元。A公司原取得B公司

60%股权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A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其中,自A公司取得投资日与20×9年年初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假定B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损益外,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本例中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在出售20%的股权后,A公司对B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B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1)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36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20000000

投资收益16000000

(2)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针对剩余股权)

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400万元(4000-9000×40%)为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处置投资以后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享有被投资单位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日期间实现的净损益为2000万元(5000×4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企业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20 000 000

贷:盈余公积 1 60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 400 000

投资收益 4 000 000

此时要考虑到对合并报表的影响

五、权益法减资变为权益法的处理(40%-30%)

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减少,如处置部分投资,投资比例减少,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单位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投资单位应当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剩余投资,并按处置投资的比例将以前在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中确认的利得或损失结转至当期损益。

例如:甲公司当期持有乙公司40%的股份,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000,其中包

括成本2000万元、损益调整600万元、其他权益变动400万元,此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0,此时处置持有乙公司10%的股份,取得价款1500万元,甲公司持有乙公司的股份变为30%

账务处理:处置部分的账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1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00*10%/40%

——损益调整600*10%/40%

——其他资本公积400*10%/40%

投资收益75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贷:投资收益100

对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不进行追溯调整,仍然按照权益法进行处理。

六、权益法增资变为权益法的处理(20%-30%)

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如新增投资,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单位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投资单位应当按照新的持股比例对投资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在新增投资日,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小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按该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营业外收入。在新增投资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新增投资时的原账面价值与按增资后持股比例扣除新增持股比例后的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

例如,2010年初,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的股份,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2010年末。甲公司增加投资15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的股权,此时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的股份为30%,仍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此时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6000万元。该年调整后实现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

账务处理为:(1)对于增资部分,由于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大于增资的成本,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1600

贷:银行存款1500

营业外收入100

如果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小于增资的成本时,例如为14000万元,此时不确认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2)对于原投资应该进行追溯调整,按照新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调整原来投资的账面价值

按照新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的金额为16000*20%=3200万元,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600万元,其中由净利润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

5000*20%=1000,则确认的资本公积的金额为3200-1600-1000=6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0

——其他权益变动600

贷:投资收益1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0

如果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4000万元时,按照新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的金额为14000*20%=2800万元,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其中由净利润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5000*20%=1000,则确认的资本公积的金额为

2800-1500-1000=3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0

——其他权益变动300

贷:投资收益1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0

注意:在这里算的商誉是不综合考虑的。

七、对子公司减资不丧失控制权(100-80%)

企业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但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财务报表中,应当将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账面价值(不是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应当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应当调整留存收益

八、对子公司增资(80-100%)

九、减资成本法变成本法(18-10%)

十、增资成本法变成本法(10-18%)

十一、购买少数股东股权

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是指在一个企业已经能够对另一个企业实施控制,双方存在母子公司关系的基础上,为增加持股比例,母公司自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对该子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根据企业合并的定义,考虑到该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不属于准则中所称企业合并

企业在取得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形成企业合并后,购买少数股东全部或部分权益的,实质上是股东之间的权益性交易,应当分别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以及合并财务报表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于自子公司少数股东处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的规定,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二)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应以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反映。母公司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新增持股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例21—9)A公司于20×7年12月29日以8000万元取得对B公司70%的股权,能够对B公司实施控制,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0×8年12月25日,A公司又出资3000万元自B公司的少数股东处取得B公司20%的股权。本例中A公司与B公司的少数股东在交易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1)20×7年12月29日,A公司在取得B公司70%股权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0000万元。

(2)20×8年12月25日,B公司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对母公司的价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1.确定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0×7年12月29日为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日,A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8000万元。

20×8年12月25日,A公司在进一步取得B公司20%的少数股权时,支付价款3000万元。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在20×6年土2月25日的账面余额为11000万元。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处理

(1)商誉的计算

A公司取得对B公司70%股权时产生的商誉=8000—10000×70%=1000(万元)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体现的商誉总额为1000万元。

(2)所有者权益的调整

合并财务报表中,B公司的有关资产、负债应以其对母公司A的价值进行合并,即与新取得的20%股权相对应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负债的金额=11000×20%=2200万元。

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000万元与按照新取得的股权比例(20%)计算确定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2200万元之间的差额800万元,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首先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金额不足冲减的情况下,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十一、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三部曲

2010年7月14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以下简称“解释4号”)文件,明确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首次分别就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说明我国个别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原则与合并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原则的差异越来越大,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面临的会计处理越来越复杂。

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合并类型的基础上,探索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三部曲,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第一步:深入本质正确归类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合并方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交易实现的,且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企业合并。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多次交易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合并方至少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交易才实现企业合并。

二是企业合并行为通常发生在不同企业集团之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常常发生在企业集团内部,如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等。因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本质上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资产或权益的转移,能够对参与合并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为集团的母公司。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常是非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其作价往往以市价为基础,相对公平、合理。

三是企业合并前1年和后1年内不存在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或相同多方。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是指企业集团里的母公司;实施最终控制的多方,通常是指能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投资群体。

在判断一项企业合并是否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综合构成企业合并交易的各方面情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发生在不同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

二、第二步:个别报表按账面价值计量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在达到企业合并前,企业对其长期股权投资可能采用成本法计量(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也可能采用权益法计量(如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在达到企业合并前采用成本法计量的,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计量的,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随着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而变动,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收益-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份额+(-)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份额。

另一种是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初始投资成本+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宣告分派的现

金股利份额+(-)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份额。

【例1】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1 0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的股权,甲公司取得该项股权后,未派出人员参与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政策,同时也未以任何其他方式对乙公司施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假设上述股权不存在可靠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和乙公司在投资前后均未受同一方控制。20×8年,乙公司实现利润300万元,但未分派利润。

分析:甲公司对上述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20×8年末,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初始投资成本,即1 000万元。

如上述乙公司20×8年宣告分派股利100万元,则20×9年末,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仍为1 000万元,其取得10万元(100万元×10%)股利通过应收股利和投资收益核算,不调整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例2】20×7年12月31日,A公司以9 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B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5 000万元。假设B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在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中,所有股东均按持股比例行使表决权。A公司取得股权后,立即派人参与了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假设A公司和B公司在投资前后均未受同一方控制。20×8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 000万元。假设A公司和B公司均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且两公司之间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

20×9年2月28日,B公司宣告分派股利1 000万元。

分析:A公司对上述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20×7年12月31日,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9 00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7 500(25 000万元×3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因此,投资日,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 000万元。

20×8年12月31日,A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900(3 000万元×30%)万元,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900万元,此时,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 900万元。

20×9年2月28日,A公司应确认应收股利300(1 000万元×30%)万元,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300万元,此时,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 600万元。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后,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

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例3】承例1。假设20×8年乙公司未分派利润的情形。20×9年1月1日,甲公司以5 500万元再次购入乙公司50%股权,并能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20×9年1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1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甲公司因企业合并发生中介费用100万元。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和计提盈余公积等的影响。

分析:甲公司先拥有乙公司10%股权,再通过投资共拥有乙公司60%股权,此后,甲公司能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且甲公司和乙公司在控制前后均未受同一方控制,因此,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合并应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0×9年1月1日为购买日。

在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

在20×9年1月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 500(1 000万元+5 500万元)万元。

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100万元中介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例4】承例2。20×9年3月1日,A公司以16 400万元再次购入B公司40%股权,并能控制B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20×9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6 000万元,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9 800万元。甲公司因企业合并发生中介费用400万元。假设不考虑所得税和计提盈余公积等的影响。

分析:A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合并应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0×9年3月1日为购买日。

在20×9年2月28日,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 600万元,公允价值为9 800万元。

在20×9年3月1日,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6 000(9 600万元+16 400万元)万元。

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400万元中介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三、第三步:合并报表按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购买

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

因此,在合并报表层面,企业应对购买日之前的长期股权投资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新投资成本也要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两者公允价值相加作为新的合并投资成本;用新的合并投资成本计算出需要抵销的投资收益以及商誉。

(个别报表长期股权投资系原股权的账面价值和新股权的投资成本,合并报表中原股权和新股权都是公允价值,如果支付对价大于公允价值,合并报表中会存在商誉,如果支付对价等于公允价值不存在商誉)

分析:在例3中,甲公司在合并时点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对乙公司新的合并投资成本为6 600(1 100万元+5 500万元)万元,商誉为600(6 600万元-10 000万元×60%)万元,合并损益为100(1 100万元-1 000万元)万元。

(1)借:长期股权投资600

贷:投资收益600

(2)借:净资产6000(10000*60%)

商誉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6600

(3)少数股东权益损益(略)

分析:在例4中,甲公司在合并时点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对乙公司新的合并投资成本为26 200(9 800万元+16 400万元)万元,商誉为1 000(26 200万元-36 000万元×70%)万元,合并损益为200(9 800万元-9 600万元)万元。

(1)借:长期股权投资200

贷:投资收益200

(2)借:净资产25200(10000*60%)

商誉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26 200

(3)少数股东权益损益(略)

综上所述,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在每一单项交易发生时,应确认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解释4号规定,不论达到企业合并前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合并后,在个别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按账面价值计

量,在合并报表按公允价值计量。

商誉是分阶段计算,最后调整。不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分几段计算完了,不调整。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

合并报表会计处理——与准则解释观点不同,有待学习更正

一、处理原则:

1、个别报表:购买日之前投资账面值与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为新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被购买方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在处置此股权时,转为投资收益;

2、合并报表:购买日之前持续有股权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投资方损益涉及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综合收益计入当期收益。

以上新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个别报表确认与合并报表确认标准不同,个别报表是,购买日之前的账面值加新投资成本;合并报表要进行调整,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值变化,影响合并的商誉变化。

主要有两个问题:

①购买方账面值涉及其他综合收益,购买日前已计入资本公积,个别报表待处置时转投资收益,购买时合并报表转当期投资收益,借:资本公积;贷:投资收益,此调整不影响合并成本。

②购买日之前的投资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必然影响合并时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合并产生新的商誉,对购买日之前的投资与当时投资时的产生的商誉进行调整。

二、例题解析:

甲公司2010年2月1日取得了乙公司20%股权,支付现金3000万元,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10000万元。2010年8月1日,甲公司支付8000万元取得乙公司40%

的股权,两次合计投资达到对乙公司实施控制,购买日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14000万元。甲公司购买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①买日之前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乙公司股票市场公允价值变动增加500万元,甲公司账面价值为3500万元。

②购买日之前甲公司投资按权益法核算,乙公司实现利润8000万元,分配股利4000万元,甲公司权益调整增加1600万元,调整减少800万元,购买日之前的投资成本账面价值3800万元。

③购买日之前甲公司投资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4000万元。

1、购买日之前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转为当期收益。

三、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确认

(1)购买日之前按可供出售金融资核算:4000-3500=5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万元

贷:投资收益500万元。

同时:

借:资本公积:500万元;

贷:投资收益:500万元。

此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余额是:11500+500=12000

(2)合并抵消:

借:乙公司权益:14000万元;

两次投资产生的商誉:3400万元;

合并调整增加的商誉:2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12000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5600万元。

(3)购买日之前按权益法核算:4000-3800=200

收购日时点账面价值3800,根据公允价值调整200,母公司长期投资4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00万元;

贷:投资收益:200万元。

合并抵消

借:乙公司权益:14000万元;

两次投资产生的商誉:3400万元;

合并调整增加的商誉:2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12000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56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转权益法——增资 【商誉综合考虑】 【例1】 商誉综合考虑:两次在初始入账时都已经考虑,不需调整。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负商誉冲掉第一次商誉20,还有商誉20,不用调整。 【例3】 商誉综合考虑:本期的负商誉冲掉了上期的40,还要确认20的负商誉,即营业外收入2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 贷:营业外收入20 商誉综合考虑:两次确认初始投资时只应确认本次的营业外收入, 第一次: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第二次: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 贷:营业外收入60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40,即本应确认第一次负商誉2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60,还有180,不需要调整。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已评估值+商誉 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剩下的180则是这10%的评估增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8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80 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180=2040 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80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240=2040 【例2】 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只增加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40。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40 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40=1820 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58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504=1820 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还下降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80。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80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总结:

二、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处理(一)初始投资时点差额的调整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如果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应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定。 (二)顺流交易、逆流交易的调整 逆流交易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 贷:存货 顺流交易合并报表中调整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投资收益 (1)逆流交易时分录的理解: 在个别报表中做分录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抵销了内部未实现的损益,所以少确认了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其子公司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原来抵销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就不应该抵销了,此时就应该重新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而这部分损益是体现在投资单位购买的存货当中的,此时也应该调减存货的账面价值。

在合并报表中,为什么把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

在合并报表中,为什么把子公司的长期股权 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常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意味着不反映子公司在被收购以后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所以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不能反应资产负债表日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情况,也就是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不匹配了,难以将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如果把对子公司的长投改为权益法核算,母公司的长投就反应了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子的所有者权益转到了母公司。母公司长投与子公司的权益匹配,合并抵消的时候,把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即可。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特征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确认投资损益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收到利润或股利时确认收益。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成本法”。在这种会计方法下,股权投资收益只能被动获取,无法对被投资单位施加主动的影响。另一种观点是,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母公司)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

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净资产的减少,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 首先,对母公司来说,既然通过股权投资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一定是合并的财务报表而非个别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中已体现了对子公司投资计价的权益基础,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了简化核算,个别报表中不再采用权益法计价。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一致。 其次,由于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母公司要对子公司的投资增加报表利润,就必须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可见,改按成本法能提高投资方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质量,使投资方的业绩更加真实,缩小财务报表操纵的空间,并避免上述“不良行为”。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必须按照权益法进行转换的原因 (一)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母公司容易操纵利润。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控制,母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现金或利润状况,决定子公司股利分配,从而以自己喜好的收益水平来报告收益。例如,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只在母公司自己的经营发生亏损或萧条的年份支付股利。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例题1:东方公司07年初投资5000万持股10%,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8000万,07年发放股利1000万,实现净利润4000万,08年初发放股利2000万,之后追加投资8000万,取得15%的股份,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0000万。要求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调整分录。 如果区分明细科目追溯调整分析如下: 分析:权益法追溯调整对于两次投资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要确认为追溯调整:净损益影响部分=(4000-1000-2000)×10%=1000×10%=100,剩余的部分100万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追溯调整。 权益法下对于两次现金股利的处理如下:07年收到的股利100万,属于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收到第二年股利200,累计收到股利=300,投资以后到上年度应该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份额=4000×10%=400万,累计股利小于净利润份额,所以第二次收到的股利全部作为损益调整明细冲减。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权益法下到再投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5000-1000×10%=4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4000-2000)×10%=20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100,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90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0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盈余公积1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如果不区分明细科目的情况下,分析如下: 对于应该享有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中,净损益影响部分成本法和权益法存在共同的地方也存在差异的地方,所以不区分明细科目的追溯调整要针对差异调整; 而对于其他权益变动100的调整,无论区分不区分明细都要全部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对于净损益影响部分,中间净利润影响部分=400全部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60 盈余公积40 对于第一次收到股利成本法和权益法全部作为成本冲减,不存在差异;第二次收到股利200后累计股利=300,成本法下冲回之前冲减的成本100,而权益法下全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冲减,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70 盈余公积30 贷:长期股权投资300 综上所述调整分录后得到完整追溯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作者:谷小倩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4期 一、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投资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但经过若干会计期后,投资企业会考虑各种原因,可能追加投资,增加对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导致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的投资,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按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合并企业处理,达到企业合并前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等方法核算的,要将原持股比例部分由权益法调整为成本法,即购买日应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购买日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投资企业也可能因收回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应改按成本法核算,其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由于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实施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因此投资企业只有出售部分股权,致使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变为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于此,新准则下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处理与此基本相同。原准则由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与新准则不同,所以未涉及持股比例上升的情况。本文通过举例来说明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例1]华天中海公司2007年对明珠公司公司投资,占明珠公司注册资本的30%,对明珠公司能够施加重大影响。至2008年12月31日,华天中海公司对明珠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为300万元,损益调整为100万元。2009年1月2日,华天中海公司将持有明珠公司的股份对外转让一半,收到210万元款项存人银行,并失去了重大影响力,为此,华天中海公司改按成本法核算。 根据以上实例,华天中海公司应作以下会计处理。 2009年1月2日出售15%股份时 借:银行存款2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明珠公司(成本)1500000 长期股权投资——明珠公司(损益调整)500000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一、因股份上升,由成本法—权益法,会计分录包括三部份,一是新投资入帐, 二是新旧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三是原投资在两个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帐务处理。 (一)、新投资入帐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付出对价) 贷:银行存款等 (二)、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1、计算原投资的商誉=原付出对价—按当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2、计算新投资的商誉=新增投资付出对价—按新增投资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3、总商誉=原投资商誉+新投资商誉 4、如果总商誉>0,原投资初始确认不作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不再调整,就 按付出对价入帐,即使新投资付出对价小于被投资企业公允价值相应比例份额,也不再记营业外收入。 5、如果总商誉<0,需分三种情况: (1)、原商誉<0,调整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2)、新商誉<0,调整新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3)、原商誉<0,新商誉<0,分别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注意:谁是负数就调谁,调整的金额为总商誉的绝对值。是原商誉为负的,如果是以前年

度就投资了的,则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因为正常的投资权益法下是这样作会计分录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营业外收入(差额) 由于现在是要调整以前年度,以前年度的营业外收入都早已结转损益,成为累积的留存收益了,所以就调整留存收益,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注意,这个调整仅是调整负商誉,即是差额部分(营业外收入)如果是本年度投资的,则直接调整营业外收入,即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新商誉为负的,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三)、调整原投资在两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原投资比例按新投资时点计算的公允价值=原投资比例×新投资时点公允价值 2、原投资比例按原投资点时计算的公允价值=原投资比例×原投资时点公允价值 3、权益变动=原投资比例按新投资时点计算的公允价值—原投资比例按原投资点时计算的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实质与缺陷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 的实质与缺陷分析 摘自《财会通讯》2011年22期 (一)成本法的实质从会计原理本质上来讲,成本法是一种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基础的会计处理政策。从经济意义角度来说,成本法认为投资方在对被投资单位无重大影响时,由于不能决定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政策,不将投资企业已实现但未向股东分配的利润确认为投资方收益,这一点与传统会计理论的谨慎性原则———对未实现收入一般不予确认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从投资方公司的利润分配角度和纳税的角度上看,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好处在于确认的收益与现金流的发生一致,不至于产生盈利巨大,但无现金股利可发放的尴尬。同理,从投资方公司纳税的角度上看,采用成本法不至于产生为未获得实际分得的利润而提前交纳税金。最后,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委托人希望用更为稳健的方法考核代理人的监管责任和经营业绩。从避免因被投资公司虚构利润,而导致投资公司连带地虚增收益的角度来说,成本法确实能有一定的预防效用。因为,虚构的利润基本不可能转换成未来的现金股利。因此,委托人会更强调对利润的实际拥有或控制。 (二)成本法的缺陷从20世纪及以前所处的经济环境来看,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有一定合理性,但到了20世纪后期和21世纪,情况己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司越来越多采用了复杂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往往占了

母公司资产比例较高,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并产生了许多弊端。 (1)从伦理公平性和投资者保护层面来分析,成本法是有悖于公平保护投资者精神的。同股同权是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无论是大股东还是小股东,每一股份享有的权利是一致的,不应存在区别和歧视。如果会计上人为地按持股比例大小将股东分为不同等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是不妥当的。 (2)从法律层面来分析,成本法与现代立法精神有所冲突。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资产和经营活动是由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经理人所控制和运作的,但经理人作为代理人对其所控制的资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利润,却无任意处分或任意分配的权利,如果其做出的处分或分配,违反了合约规定,损害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这种行为都被认为是违法的。进一步,再来分析一下大股东之与小股东之间的关系。不可否认,企业的经理层是由董事会任命的,而董事会又是或主要是由大股东把持着的,这样,大股东似乎是企业的真正控制者和处分分配者,他可以以有利其自身的方式处分和分配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小股东只能任人宰割。但这种现象本身是违法的。每份股权,即是对投资企业净资产和收益的请求权凭证,单位股权的请求权是相等的,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从法律上讲应该只是数量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确定问题上,如果仅仅因为股权比例未能达到控制力或重大影响力,而只能选择成本法的话,其实是在会计制度的本质上,承认了这样一种违法的侵占,否认中小股东与大股东在法律层面上应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一.增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30%-60%) 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科目正常些,利润表的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按权益法的思路处理,由于无损益调整明细,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题3·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1500万元取得C 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C公司2007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假定其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因对C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每年均按10%提取盈余公积。 2007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分派现金股利。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1800万元取得C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C公司实施控制,因此甲公司将对C公司的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 要求:编制甲公司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1)200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2)2007年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 300 贷:投资收益300 (3)2008年1月1日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44)

成本法与权益法地转换 (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地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地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P88 例18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地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地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地股权投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因追溯调整而形成地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地摊销年限内摊销;因追加投资新产生地股权投资差额,再按会计制度规定地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批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追加投资形成地股权投资差额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地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地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P88 例19 2000年1月5日,"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2000年1月5日B公司所

有者权益×35%,因此,应将原持股比例10%部分确认地"损益调整"明细账和"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地金额转入"投资成本"明细账. [例题7]:A企业于2001年4月1日以4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地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地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地10%,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2001年5月1日收到现金股利10万元.2000年12月31日B公司净资产为4000万元,B公司2001年5月1日将无法支付地应付账款10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除上述事项外,B公司2001年地所有者权益总额未发生其他增减变动.2002年1月1日A 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股票200万股,实际支付价款850万元(含支付地相关费用1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提取盈余公积30万元.2002年B公司接受现金捐赠增加资本公积10万元.2003年B公司发生亏损50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A企业对B公司无额外责任. 要求:编制A公司有关业务地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2001年4月1日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 应收股利10 贷:银行存款410

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一、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适用的范围不同、核算的方法不同。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二)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除追加投资、将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为投资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收到现金股利时,应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具体作法是: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科目设置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设置四个三级明细科目,即: 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投资成本) (股权投资差额) (损益调整) (股权投资准备) (三)权益法的核算方法

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综合例题

【例题1】(追加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再追加投资,又改为成本法)江海公司2006年~2010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 (1)2006年1月1日,江海公司以6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A公司10%的股权(A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其股权不存在活跃市场),A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投资时有一项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江海公司对A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江海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2)2006年5月10日,江海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10万元。 (3)2006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410万元,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100万元。 (4)2007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0万元。 (5)2007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910万元。 (6)2008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1 800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对A公司有重大影响,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 (7)2008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 010万元。 (8)2009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 (9)2009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610万元。 (10)2010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3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3 500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60%,对A公司能够控制,改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江海公司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2006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 应收股利10 贷:银行存款610 (2)2006年5月10日 借:银行存款10 贷:应收股利10 (3)成本法下不作处理 (4)借:应收股利20 贷:投资收益20 (5)成本法下不作处理 (6)2008年1月1日 ①购入20%股权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 800 贷:银行存款 1 800 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成本1 800万元﹥7 200×20%=1 440(万元),首次投资时投资成本600=6000*10%,既不形成商誉又不形成营业外收入,综合考虑不需调整。 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合并报表编制思路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销分录时,在题目没有要求的情况下, 1.首先应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其次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债权债务抵销分录、债券投资业务抵销分录, 2.然后编制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3.最后编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分录以及投资收益抵销分录。 之所以在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之后编制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是因为按照权益法确认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时,需要根据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以及内部交易抵销分录调整净利润。 (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调整分录) 1.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如果不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则不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除应考虑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而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外,还应当通过编制调整分录,根据购买日该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下列调整分录假定按应税合并处理) 第一年: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 或做相反处理。 计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 或做相反处理。 连续编制的情况下将上述涉及损益类科目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同时调整本年度的折旧或者摊销的影响。 (二)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债权债务抵销分录、债券投资业务抵销分录 (三)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调整分录) 第一年: (1)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按照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 (2)对于当期子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3)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第二年 (1)将上年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核算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比例下降或上升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下图所示: (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 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一、适用范围的比较(见表一) 二、账面价值确认的比较(见表二) 三、会计科目设置的比较(见表三) 四、会计事项处理的比较(见表四) 五、举例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于2001年1月1日以货币资金投资600万元,取得B公司20%的股权。B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1月1日,其股东权益为12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00万元,盈余公积200万元。 2001年12月31日,B公司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追溯调整。因追溯调整影响净利润的数额:2000年度为-120万元,2001年度为-60万元。 B公司2001年度追溯调整前的账面净利润为200万元,宣告分配2001年现金股利150万元。 A公司对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A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法为: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其余作为未分配利润。 要求: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编制A公司2001年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本题不考虑所作分录对所得税、期末结转损益类科目的影响,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2001年A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B公司追溯调整前)(见表五) 2001年A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B公司追溯调整后)(见表六) 表一 表二: 表三:

一、适用范围的比较(见表一) 二、账面价值确认的比较(见表二) 三、会计科目设置的比较(见表三) 四、会计事项处理的比较(见表四) 五、举例 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 公司)于2001年1月1日以货币资金投资600万元,取得 B 公司20%的股权。B 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 1月1日,其股东权益为12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00万元,盈余公积200万元。 2001年12月31日,B 公司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追溯调整。因追溯调整影响净利润的数额:2000年度为-120万元,2001年度为-60万元。 B 公司2001年度追溯调整前的账面净利润为200万元,宣告分配2001年现金股利150万元。 A 公司对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A 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法为: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其余作为未分配利润。 要求: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编制A 公司2001年相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本题不考虑所作分录对所得税、期末结转损益类科目的影响,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2001年A 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B 公司追溯调整前)(见表五) 2001年A 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B 公司追溯调整后)(见表六) 表一

合并报表模板及编制方法

合并报表模板及编制方法 最近正在学习关于合并报表的编制,正好找个一个模板和大 家共享下。 合并财务报表通俗理解给大家分享! 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放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看,实际相当于企业内部资产的转移,没有发生损益,而在各自的财务报表中分别确认了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有关项目的影响予以抵销。 首先总结一下常见的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抵销事项 (一)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抵销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调整和抵销 2、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期初、期末未分配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二)与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投资;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2、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抵销 (三)与企业集团内部购销业务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商品交易:内部销售收入与存货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摊销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四)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减值准备的抵销 因内部购销和内部利润导致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的抵销 下面分项目分析调整分录的编制 一、内部投资的抵销 (一)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第一种情况不需要将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调整为公允价 值反映的财务报表,只需要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即可。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应该以 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步骤包括: (1)以合并日为基础确认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合并商誉。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如下所示: (1)计算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假定再次投资交易日和原投资交易日不属于一个会计年度,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①若综合结果为正商誉,则无需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②若两次交易分别为正商誉和负商誉,但综合结果为负商誉 ③若两次投资均为负商誉 (2)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 关键点:为使全部投资按再次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则应将原投资持股比例部分调整到再次投资交易日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原持股比例)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的变动×原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原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个别财务报表 关键点: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应从取得投资时点采用权益法核算,即对剩余持股比例投资追溯调整,将其调整到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①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 ②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1>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

成本法与权益法比较表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基本核算对照表

一、因股份上升,由成本法—权益法,会计分录包括三部份,一是新投资入帐,二是新旧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三是原投资在两 个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帐务处理。 (一)、新投资入帐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付出对价) 贷:银行存款等 (二)、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1、计算原投资的商誉=原付出对价—按当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2、计算新投资的商誉=新增投资付出对价—按新增投资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3、总商誉=原投资商誉+新投资商誉 4、如果总商誉>0,原投资初始确认不作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不再调整,就按付出对价入帐,即使新投资付出对价小于被投 资企业公允价值相应比例份额,也不再记营业外收入。 5、如果总商誉<0,需分三种情况: (1)、原商誉<0,调整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2)、新商誉<0,调整新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3)、原商誉<0,新商誉<0,分别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注意:谁是负数就调谁,调整的金额为总商誉的绝对值。是原商誉为负的,如果是以前年度就投资了的,则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因为正常的投资权益法下是这样作会计分录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营业外收入(差额) 由于现在是要调整以前年度,以前年度的营业外收入都早已结转损益,成为累积的留存收益了,所以就调整留存收益,就是: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注意,这个调整仅是调整负商誉,即是差额部分(营业外收入) 如果是本年度投资的,则直接调整营业外收入,即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新商誉为负的,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如:10%(原持股比例)+15%(新增股份)=25% 即:当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转为→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时: (1)原持股比例部分 贷:利润分配 盈余公积 第二:原投资时点至新增投资时点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录同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按15%的比例计算 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调整分录可能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可能要冲减原投资部分商誉后的差额) 或者:将原投资比例部分调整的留存收益冲回 借: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注意: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也就是10%和15%两次

A 和 B 分别代表两个时点投资的差额。 2. 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如:60%(原持股比例)-20%(减资比例)=40% 第一: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实收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终止出售部分) 借或贷:投资收益 (差额) 此时要注意:一是符合终止的条件;二是按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减值准备同时结转; 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分录为: 借:长期股资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变动期间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的调整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余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资本公积(其余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 注意:第①和第②要分别处理,不能合并一起综合考虑 二、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1. 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如:40%(原持投比例)+20%(新增股权比例)=60% 处理原则:按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处理,要将原持股比例部分由权益法调整为成本法。 此时,购买日应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要进行追溯调整,即将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合并报表是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他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消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那合并报表是怎么来编制的呢? 合并报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第二步:母公司调整阶段(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 第三步:在工作底稿中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编制合并报表 简单吧,就四步搞定。大家首先要牢牢记住这四个步骤,大脑中清晰的知道这四个步骤以后,编合并报表就不是难事了。那么,这四个步骤的详细做法我在下面叙述。 我要先解释一下上面括号内的意思,1、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的资产,指的是子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要按公允价值调整。(前已述及,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所以要按公允价值);2、按权益法调整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指的是要在工作底稿中用权益法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重新调整,在工作底稿中写出用权益法调整的分录(企业对所控制的企业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要按成本法核算的,但是编合并报表的时候,必须转换成权益法,这是典型的调表不调账,意思就是说不会调整账本,只写在报表中)。 好了,下面开始详细叙述这四步的分录,这是我整理出来的,这只是分录的总结,光看分录不一定能看懂,我会在后面用几个例题帮助大家理解。现在建议大家将这个分录的总结抄在你的笔记本上或是抄在一张纸上粘贴在你的教材当中。然后对比教材和网校老师的讲课,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自己再整理一次,思考一次,记忆会更深刻)

我整理得很详细,所以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它很简单,你只要详细看我整理的分录和下面的说明,再看看我最后给的例题,就知道很简单了) 第一步:子公司调整阶段(按公允价值调整子公司资产) 借:固定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无形资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存货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贷:资本公积 (注:这个分录每年都要做,而且每年做的时候,在工作底稿当中都是一模一样的)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第一个分录是按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当中增加了这些资产的价值,自然第二个分录就按公允价值的金额来补记折旧、摊销,这是属于少记的) 如果是编制第二年的抵销分录,则先做第一个分录,一模一样,我说了,要年年做嘛。上面第二个分录要做两遍:第一遍稍有不同,是总体记录以前年度补提折旧、摊销的合计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以前年度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的合计数) 贷: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存货 (注:实际上就是调整阶段的第二个分录,只不过用“未分配利润--年初”来代替了“管理费用、营业成本”,且这个金额是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 第二遍则一模一样,是本年度应补计的折旧、摊销。 借:营业成本 (存货售出时,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成本) 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 (按公允价值应补记的折旧、摊销) 贷:固定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