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doc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doc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doc

A 、

B

、 C 2019-2020年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三

4第1题【单选题】

下图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装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援料/n 沽杜污花co 流节

A 、 曝气池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厌氧性细菌

B 、 污泥中的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厌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C 、 污泥中的细菌属于异养生物,主要通过需氧呼吸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D 、 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

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用翼轮旋转,增加生活污水中的含氧量,使得好氧性细菌育绸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A 错误。污泥中的 细菌应主要是异养生物,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C 正确。利用沉淀池的污泥产生沼气和废渣,产生较多的 无机盐能实现物质循环,但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D 错误。

4第2题【单选题】

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

大豆 大肠杆菌 线虫 酵母菌

【答案】:

B

【解析】:

【解答】发菜属于细菌,与大肠杆菌相似.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f

属于基础课题,学生孰记即可,难 度不大

.

4第3题【单选题】

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彳

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不会发生的是()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答案】:

【解析】:

[解答】被夕房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因为缺少天地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T型培长. 而入侵害虫的大量繁衍,将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生物入侵的特点,属于常考题。

4第4题【单选题】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乂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答案】:

【解析】:

【解答】生物净化的实质是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故选C.【分析】主要考查生物净化的』楚的了解生物净化的原理。

4第5题【单选题】

在绿色消费的概念中,包括绿色蔬菜、绿色水果。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若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

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C、农药失效了

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4第7题【单选j

【答案】:

A

【解析】:

[解答]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选择,适者生存,化学杀虫剂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的害虫,但是仍然有少量的昆虫能够生 存下来,可以生存下来的害虫世代繁衍下去,曰积月景,能够抵抗这种农药的害虫越来越多,自然就产生抗药性了,人类就要 尝试其他更剧烈的农药来对付这些“适者“ o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有利于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意在考查生产绿 色食品的过程等相关知识。

4第6题【单选j

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 、 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 、 树木的大量砍伐

D 、 海洋石油的开采

【答案】:

B

【解析】: 【解答】赤潮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引起的,主要是城市^放的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海域引起的。因为在生活污

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被排入海洋中后,被逐渐降解而释放出有机物中的N 和P ,导致一些有毒藻类大量繁殖造成,使某些海 域出现富营养化.藻类过多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致使这些海域的海水中缺氧;排放的有再物质会导致鱼类中毒,对

渔业生产危害很大。故选B 。【分析】做这题的关键是生物性污染,主要是考查赤潮的原因,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会考到,注意

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20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20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

A 、 掠夺式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 、 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 、 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答案】:

【解析】:

【解答】解:据题干可知,微山湖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锐减是由于大量的nk 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人该湖,造成生物栖 息的环境被破坏,从而造成生物种类减少,故说明了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蜒:B.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4第8题【单选题】

下列生物中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的是()

A、月季

B、丁香

C、山毛棒

D、圆柏

【答案】:

【解析】:

【解答】生物中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的是园柏。故选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了解植物净化的作用,理携解生物净化等方面知识的应用。

4第9题【单选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模式,是一种()模式?

A、持续性发展模式

B、非持续性发展模式

C、环保发展模式

D、非环保发展模式【答案】:

【解析】:

【解答】经济发展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菱■模式,是一种不时概性发展模式。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性污染,意在济识.

、4第10题【单选题】

室内空气指标测定结果中,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细菌、霉菌、相对湿度过低和甲醛。其中的生物性污染属于()

A、动物污染

B、植物污染

C、微生物污染

D、原核生物污染【答案】:

【解析】:

【解答】站物污绑污渤包括病毒、细菌和等。解C.【分析】本题矣生物性污攻识,意在游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4第11题【单选题】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指消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指消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指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既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

【答案】:

【解析】:

[解答】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4第12题【单选题】

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是(

A、人畜粪尿,农药

B、脂肪,纤维素

C、人畜粪尿,蛋白质

D、塑料,农药【答案】:

【解析】:

[解答]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区和毒性降低^消失的过程。自然界中有些有机污染物比较容易被分解,如人畜粪尿等;有些有机物k匕较难分解,如纤维素、农药等;有些则基本不能被微生或分解,如塑料、尼龙.

据题意,应选D项,因为其中塑料是基本不能分解的,农药也难以分解。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微生物的分解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4第13题【单选题】

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被减少引起的是()

A、水俣病

B、酸雨

C、沙尘暴

D、赤潮【答案】:

【解析】:

【解答】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目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水俣病、酸雨、赤潮是环境污染的恶果。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意在考章沙尘暴的原因,难度不大。

4第14题【单选题】

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

C、过量的含磷污水会导致水体藻类增殖,水质恶化,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答案】:

【解析】:

[解答】C、队P、K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森,但水中P多了,水生植物如蓝藻等会大量增殖,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得水体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尸体腐烂,导致水质恶化.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意在考查生物净化的作用t 难度不大.

4第15题【单选题】

森林对大气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和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1森林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

④②④③

①①③② 、

、 、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等相关知

%1 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1 能分泌强大抗生素

%1 能吸收各种气体

【答案】:

B

【解析】:

【解答】树木枝繁叶茂,可减小风速f 使大气中携带的灰尘沉降到地面;叶表面生有茸毛,并可分泌粘性物质,可吸附、粘滞 空气中的部分尘埃.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意在考查森林;争化作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 力。 4第16题【单选题】

洪涝地区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欲将被污染的河水转变为可以饮用的水,下列处理过程中较合理的顺序 是() ①用明矶化学沉降 ②用漂白粉消毒杀菌 ③自然沉降 ④烧开煮沸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答案】:

C

【解析】:

【解答]先自然沉降,再化学沉降,后消毒杀菌,饮用时再j 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污水处理等方面的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第17题【单选题】

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2001年首次在我国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 动物取食,迅速蔓延。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A 、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 、 物种多样性增加

D、基因多样性增加【答案】:

A

【解析】:

【解答】没有天敌的外来物种入侵,将使本地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受到威胁,破坏当地物种的多样性.故选A.

[分析】本题考直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窥

4第18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植物种类很少

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答案】:

A

【解析】:

解答:A、据统计f我国裸子植物的已知种数占世界裸子植物的已知种数的1/3 ,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因此我国植物种类很多。B、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 ,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C、我国人均森林厦盖率低,

5

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D、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综上所述,

B、C、D说法全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意在考章过度砍伐的作用,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第19题【单选题】

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先通气后隔绝

B、隔绝空气

C、大量提供空气

D、先隔绝空气后通气【答案】:

接抻用法性污泥回流管污泥排泄清水出口处

【解析】:

[解答]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大量提供空气,使微生物能够呼吸,故选Q [分析】本题考章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属于基础课题,学生孰记即可,难度不大。

4第20题【综合题】

某河流附近有屠宰场、造纸厂、味精厂等企业,它们向河流中排放的工业有机污水和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为此,环保部门配合有关单位对污水进行了如下图的处理:

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黑臭的根本原因是

【第1空】生态系统的目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原来的池塘生态系统遒到破坏.

将污水与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混合后流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生物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多种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体.处理污水的曝气池实质就是一个小型的,其中的多种细菌充当着分解者,它们在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1空]生态系统

【第2空】物质循环

通过翼轮的不断搅拌,不仅使污水与已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并得到较好的稀释,还能提高水体中的含量。于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可能被污泥中的好氧性细菌通过这一生理过程而降解。

【第1空】溶解氧

【第2空】有氧呼吸作用

翼轮搅拌一段时间后,好氧性细菌的数量将,在曝气池中形成良性循环。

下图表示好氧性细菌增殖曲线的是。

掖度

(ppm >(5 )流入沉淀池中的水由于没有通气和瞄,活性污染将得到沉淀?沉淀池中的污

Os 旅度(ppm >

【第1空】显著增加

【第2空】C

流入沉淀池中的水由于没有通气和搅拌,活性污染将得到°沉淀池中的污泥除取出一部分作为 新流入污水的〃菌种〃外,多余部分一般还要作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和废渣(有机肥料)。厌氧处理时,甲 烷菌是发酵的关键所在,甲烷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它能利用H2和C02合成沼气,其反应式为

【第1空】沉淀

【第2空]异养厌氧型

【第3空】CO2 + 4H2-CH4 + 2H2。

【答案】:无

【解析】:

解答:(1)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黑臭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大量污水的排放使原来的池塘生态系 统遭到破坏.(2 )将污水与一点的活性污泥混合后流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生物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多种细菌、原生 动物和耳他微生物群体。处理污水的曝气池实质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多种细菌充当者分解者,它们在物质循环中 起者重要作用.(3)通过翼轮的不断搅拌,不仅使污水与已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并得到较好的稀释,还能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 含量.于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将可能被污泥中的好氧性细菌通过有氧呼吸作用这2W 程而降解.(4 )翼轮搅拌一段时间后,

好氧性细菌的数量将显若增加,在曝气池中形成良性循环。下图表示好氧性细菌增殖曲线的是C.

泥除取出一部分作为新流入污水的〃菌种〃外,多余部分一般还要作厌氧处理,产生沼气和废渣(有机肥料)?厌氧处理时, 甲烷菌是发酵的关键所在,甲烷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它能利用H2和C02合成沼气,其反应式为CO2 + 4H2-CH4 + 2H 2O.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性污染f 要拿握污水处理的方法.

4第21题【综合题】

某河流附近有屠宰场、造纸厂、味精厂等企业,它们向河流中排放的工业污水和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 使原本清

流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为此,环保部门配合有关单位对污水进行了处理:

W

4

增M

4第22题【综合】

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黑臭的根本原因是:

【第1空】有毒物质排放到水中,水中氧气减少,使需氧型细菌和微生物大量死亡,厌氧微生物发酵,使水体变得黑臭。

将污水与一定量的活性污泥混合后流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生物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多种细菌、 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体。处理污水的曝气地实质就是一个小型的工厂,其中的多种细菌充当着

,它们在 中起主要作用。

[第1空]分解者

[第2空]物质循环

通气翼轮的不断搅拌,不仅使污水与己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并得到较好稀释,还能提高水体中

的含量,于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将被污泥中的好氧性细菌通过 这一生理过程而降解。好氧性细菌的新

陈代谢类型为。

【第1空】氧气

【第2空】有氧呼吸

[第3空]异养需氧型

【答案】:无

【解析】:

【解答】(1)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毒物质^放到水中,水中氧气减少,使需氧型细菌和微生物大量死 亡,厌氧微生物发酵,使水体变得黑臭。(2 )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流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生物主要包括-± 生土长?的多种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体.处理污水的曝气地实质就是一个小型的工T ,其中的多种细菌充当者分解

者,它们在物质循环中起主要作用.(3 )通气翼轮的不断搅拌,不仅使污水与已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并得到较好稀释r 还育针是 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于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将被污泥中的好氧性细菌通过有氧呼吸这是理过程而降解。好氧性细菌的新陈代 谢美型为异养需氧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性污染,记住污水处理过程,应该能解决相关题。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

%1 建筑物和路面多为 好的材料,白天在太阳的辐射下,结构而升温快、传热快;日落后,地面

及建筑物仍缓缓地向市区空气中散播热量O

%1 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导致大量的人为。

%1 绿地而积少,导致 作用弱,加之高大建筑物的阻挡,造成近地而风速小,使热空气不易抬

升。

%1 C02等气体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及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效 应更加明显。

阅读理解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1空]热性能

【第2空】②热星释放

【第3空】谯腾

【第4空]④盟

上述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系统作用的有(填序号)。

【第1空】?dX3>@

热岛效应造成的后果是:市区温度高,周边的冷空气就会向市区汇流,结果把郊区工厂的烟尘和由市区扩散到郊区的大气污染重新又集加到市区上空,久久不能消散,极易造成,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身心健康。

【第]空]光化学污染

综上所述,你认为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第1空]a.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b.改进城市工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加强对污染物的回收利用,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c.大力促进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堵加生物的多样性;d.提商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答案】:无

【解析】: 【解答】(1)①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系统作用的有建筑物和路面多为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白天在太阳的辐射下,结构面升温

快、传热快;日落后,地面及建筑物仍缓缓地向市区空气中散播热量。②人口高度密集,工#集中,导致大量的人为热量群

放。③绿地面积少,导致蒸腾作用弱,加之高大建筑物的阻挡,造成近地面风速小,使热空气不易抬升.④C02等气体改变了

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及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温室效^更加明显.(2 )热鸟效应造成的后果是:市区温度高,周边的冷空气就会向市区汇流,结果把郊区工厂的烟尘和由市区扩散到郊区的大气污染重新又更加到市区上空,久久不能消散,极易造成光化学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身心健康。(3 ))轴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a.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b.改进城市工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加强对污染物的回收利用,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c.大力促进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分忻]本题考查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只要掌握了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做出该题。

4第23题【综合题】

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蝗虫灾害,蝗虫要嚼食绿色植物的枝叶。对农作物和牧草破坏严重,农牧民通常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死蝗虫。2002年夏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蝗灾,国家农业部强调要科学治蝗,新疆某地区引进了几十万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与农田,利用鸭子来吃蝗虫,既注意了治蝗的效果,又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鸭子属于

【第1空】消奏者

根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一条食物链

发展副业

-砍伐森林

生活水平下降*

【第1空】草一蝗虫一鸭子

写出一项〃鸭子治虫〃的优点:

【第1空】减轻环境污染,明其他生物

【答案】:无

【解析】:

【解答】(1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 育缝;生物部分包括豪者一植物(将转,将光域炊化学能),消奏者一咐,如,分解者 —腐生微生物: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以,鸭子应属于消斐者.(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夔者 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Mk 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 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是:草一蝗虫一鸭子。(3)利用鸭子消灭蝗虫属于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避免农 药误杀其他的有益生物,故减轻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其他生物。【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性污染,意在考章考生生态系统的组 成,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第24题【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的生态结构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上图相应的空白格内C

A 、流域蓄水能力降低

B 、 围湖造田

C 、 水土流失

D 、 早涝增多

见下图

为了保障本地区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目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B

、绿化造林,兴修水利

扩大耕地

|农业减产- ->| C |——』河湖淤塞

C、退耕还湖,扩大水域面积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人均收入

C

围湖造田对本地区水患的影响在于:

A.、

B.o

【第1空]缩小了湖区的水域面积,降低了流域的蓄流能力

【第2空】降低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堵加了干流的排洪奂荷.

该地区旱涝发生的规律是:

A.,

B.o

【第1空】梅雨过强,梅雨期过长则涝害发生

【第2空]梅雨期过短,梅雨过弱则旱灾发生

【答案】:无

【解析】:

【解答】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不断发生洪涝灾害为背景,以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人们得到大目然严酷惩罚的事实为戏进行题目立意,意义深远,本题涉及地理、生物、目然、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知识,有理论深度和隙合的强度。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对培养学生道循科学规律办事和科学的决策能力大有益处。【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贫源的合理利用,意在考查考生生物贫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性,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25【综合题】

近年来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下图是集

污水净化、休闲、养殖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

污泥外运利用

养州场污水沉降池u{芦布过旋吸

\7

排放、利用<城化区<=J

浮游动物

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和0

【第1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第2空】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第1空】向水体中通入空气

该人工湿地中的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

【第1空】含N , ?的无机盐

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O

【第1空】次生演昔

【第2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无【解析】:

【解答】(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中通入空气.(3)该人工i显地中的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含N、P的无机盐.(4 )实地调章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音类型是次生演昔;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分析】该题难度一殷,属于基础能力性题目,主要考章同学们对生物净化的施和方法的奴与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 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 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 2H 5OH +4O 2→CH 3COOH +6H 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 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 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 ,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的H 2SO 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 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 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 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 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酶 酶 酶

2019年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三章生物药物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六

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2019年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三章生物药物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六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B、天然抗生素由微生物合成 C、抗生素只能抗细菌而不能抗病毒 D、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答案】: 【解析】: [解签】隨蕃略的发晨,抗生素慨念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坑生秦的作用由单一的抗细破晨到抗病毒、抗寄生虫等、故C? 【滴】本题素战4厦用,農于墓础理.学盘记即可不尢 h第2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抗生素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说明:由于部分题中存在特殊符号,可能造成少量的字符乱码,如果你下载后才发现且对此十分在意,可通过站内信息联系并为你找出正确的字符。 A、患轻微感冒后立即服用抗生素, 以防引起炎症 B、每次用抗生素要用最新抗生素, 有利于病1W治愈 C、每次用抗生素要用广谱抗生素, 有利于杀死更多细菌 D、每次用抗生素要用最对症的,且服用时间合适 【答案】 【解析】 [解签]轻微感冒不必便用抗生素治疗?可选用F感■药卽可?用抗生養治疗?不仅,大材"囲”?还会干扰休内正營茵春,或适se耐药蔺株tS多。许多人谋认为最新的药艇最好的药,如舉TF始就用最新的抗生叢药物,会加快^5蔺出现对新药09抗的性,便得病e在与人类研制新约旳斗争中处于领先位畫?从细菌产住抗约性采说r广i細住康影响更广?故选D?【分析】本题考琶抗生褻的合理便用,意在考查抗生素的合憂便弔的理解。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含抗生素的牛奶对人体健康有害 B、使用含抗生素的清洁剂可防治病毒感染 C、服用抗生素时,病悄减弱就应停止服用,减少用药量 D、只要自己合理使用抗生素就能确保自己健康 【答案】 【解析】 【解签】氏期饮用含抗生養的牛奶一黒会使体内形潮诙菌群?二蹇会造成体内酢的矢调?导致其他矣肉笈生:长期便用含有抗生熹的看潮可造翩墉申的耐药菌株JS多;冃艮用生跌的时间要包.眼用时闻!竟或过长都对人体的健庚不利;我们生活的社会,S田讦多?三联系的人构成的,我们每f 人都与具他人愿媳fS关?如果厲ffiSS人不*的使用抗生素也琢W 到我们的健康。故选A。[分忻】本题考驾亢生秦的合理便用.意在考童抗生素的作用.進度不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知识分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清单

1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1

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 (1)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 2

2019年精选高中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二单元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二章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图版

2019年精选高中生物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第二单元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二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图版复习特训六十 第1题【单选题】 绿色消费能够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是( ) ①转变消费观念②保护环境③追求健康④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石化资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 ) 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施绿色消费,有助于形成新的节能生活方式 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消费的是( ) A、习惯于把还可以书写的纸收集起来,以便重新适应 B、在洗衣服时,基本上使用肥皂或无磷洗衣粉。 C、较多使用普通电池,较少使用充电电池 D、即使某些野生动物现在人工饲养了,自己也不吃这些野生动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 ) A、大豆 B、大肠杆菌 C、线虫 D、酵母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 C、营造单纯林种 D、过量砍伐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植物种类很少 B、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C、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D、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2019年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doc

药物治病机理 青毫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内沙星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红零素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A蛋白质 2019年精选人教版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课后练习第七十六篇 4第1题【单选题】 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过程【答案】: D 【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RNA复制、⑤是逆转录.所以在人体健康细胞中不可能发生④和⑤过程;青毒森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而不是抑制DNA的复制;结核杆菌体内也不发生④和⑤过程r所以A、B、C都不正确。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 ①、②和③过程,即DNAM制、转录和翻译,故D正确。 [分析]本题需要对概念深度理解。要求学生识记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的理解。 4第2题【单选题】 在绿色消费的概念中,包括绿色蔬菜、绿色水果。在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杀虫剂,若长期使用杀虫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原因是() A、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 B、害虫发生了基因突变 C、农药失效了 D、害虫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答案】: 【解析】: 【解答】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选择,适者生存,化学杀虫剂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的害虫,但是仍然有少量的昆虫能够生存下来,可以生存下来的害虫世代繁衍下去,日积月累,能够抵抗这种农药的害虫越来越多,目然就产生抗药性了,人类就要尝试其他更剧烈的农药来对付这些“适者“?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有利于和不利于环境{耕的消奏行为,意在考查生产绿色食品的过程等相关知识.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与案例 目标的确定 与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是“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而本节标题定为《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事实上,微生物发酵在现实生活中远远超出了食品工业的范畴。因此,本节内容一开始时并没有局限于食品生产,而是从比较大的视角──发酵工程史话引入,然后探秘发酵过程,再举例说出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为此,本节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了解发酵工程发展的历史,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说出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举例说出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的关系;关注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微生物发酵与食品,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许多发酵食品,请同学们思 考这样一个问题:哪些食品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相 应的发酵种类是什么? 生:酸奶、泡菜,它们都是乳酸发酵。 学生很可能 回答不全,教师可提 示。 投影或板书: 第一节微生物发酵 联系日常生活 的实例,在回忆旧知识 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强化从社会中来的 意识。

师:很好!还有其他食品吗?想一想,我们每天 吃的主食有通过发酵制作的吗? 生:馒头、面包。 师:对,实际上,我们经常食用的许多食品,以 及使用的一些药品,它们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微生物发 酵。那么,微生物发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其生产过程 怎样?它还可应用在哪些方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 答这些问题。 及其应用 2.新课──发酵工程史话的学习。 师:现在人们能够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大规模地生 产食品、药品等许多产品,那么,人们今天的成绩是如 何一步步取得的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发 酵工程史话。 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发酵工程史话标题下的第 一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能够看出,人类的祖先很 早就会在不知微生物发酵原理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发 酵技术来生产多种产品,这个方面还有我们中华民族的 贡献。由此可见,发酵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一步步产生 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的核心内容是,随着两位科学家研究 出发酵现象的本质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后, 诞生了传统的发酵工业。这充分说明了发酵技术需要基 础科学研究的指导,即科学研究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师:好,请大家继续阅读后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从中能够看出,发酵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 发展,从传统的发酵工业到现代发酵工业,再到微生 物工程,它不仅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 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结合使它如虎添翼。由此看来,生 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同时科学技术又是一个不断 发展的过程。 投影或板书: 一、发酵工程 史话 学生先阅读教 材相应的段落,教师 就此段落提炼出有 关科学价值观的教 育素材 自然过渡到发酵 工程史话。 让学生体验科学 技术是从生产实践中 产生的。 让学生体验技术 需要以基础科学研究 作指导,科学、技术间 存在相互作用。 让学生认同生物 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技 术,以及科学技术是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新课──发酵生产过程探秘。 师:在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味精是不可缺少 的调味品,那么,你知道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 生:谷氨酸钠。 师:对!有人认为食用味精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投影或板书: 二、发酵生产 过程探秘──以味 精生产为例 让学生了解发 酵生产的基本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高温解旋) 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1知识点总结 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酒精发酵的原理: ①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 6H 12O 6+O 2→CO 2+H 2O+能量 ②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 6H 12O 6→C 2H 5OH+CO 2+能量 ③ 酵母菌的营养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 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发酵的原理: ① 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表达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二、实验步骤 1. 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 ,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 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酶 酶 酶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三、注意事项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充气口 出料口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1.2 腐乳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营养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二、实验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约腌制8 d。 〔注: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有利于腐乳成型;盐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可以调味。用盐腌制时,注意盐都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复习巩固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复习巩固 第1题【单选题】 2003年在中国大地上最惨烈的事件就是“非典”侵袭、肆虐着人体的健康,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基因工程迅速研制出“非典”诊断盒,其作用机理是( ) A、治疗“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B、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C、诊断“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 D、治疗“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1 B、2 C、3 D、4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试管婴儿”技术是目前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这项按术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 d~5 d,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后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下列有关“试管婴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技术属于胚胎工程的技术范围

B、该技术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 C、该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无性生殖,子代能保持母体的性状 D、“试管婴儿”的形成及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青霉素用于医学临床治疗,使成千上万的病人得到了救治。下列在青霉素的研究和开发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弗莱明 B、达尔文 C、克里克 D、孟德尔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试管牛所采用的技术是①胚胎移植②基因工程③细胞工程④体外受精⑤克隆技术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抗生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B、天然抗生素由微生物合成 C、抗生素只能抗细菌而不能抗病毒 D、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 ) A、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B、有基因缺陷的染色体中 C、有缺陷的细胞器中 D、有基因缺陷的DNA分子中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设计试管婴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合适的胚胎的处理问题是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整理 小组:第七组成员:魏杨魏旭珂潘瑞 本书分为4大章,17小节: 第1章生物科学与健康 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3、人体的器官移植 4、生殖健康 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 1、农业生产中繁殖控制技术 2、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3、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 4、动物疫病的控制 5、绿色食品的生产 6、设施农业 第3章生物科学与工业 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 2、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2、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3、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4、倡导绿色消费 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健康,分为4个小节 健康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在本章第一节中,我们将会学习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疗手段将会用到我们的生物技术。在本章第二节中,我们将会学习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大家经常看到,一些人在生命垂危时仍想着为社会奉献,他们希望在自己死后,将身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样的人是可敬的。那么大家知道被移植后的器官在新的身体中是怎样的吗?在本章第三节中,我们将学习到人类的器官移植,了解如何减轻免疫排斥。在本章的最后一节中,我们将学习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生物科学与农业,分为6个小节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十分重要的。在本章第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在第二节中,我们将学习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在本章第三节中,我们将学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最近,H7N9病毒的爆发,让很多人寝食难安,作为经历过非典的我,深知动物疫情的恐怖,那么动物疫情一旦爆发,该如何控制,将在本章第四节中学习。在本章第五节中,我们将学习绿色食品的生产,看看我们吃的绿色食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大家知道什么是设施农业吗?不知道了吧,在本章的最后一节中,我们将会给大家讲解。 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工业,分为3个小节 在本章中我们将会学习了解生物科学在工业上的运用。本章将作出3种介绍。在第一节中,我们会学习到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具体点说,我们喝的酒,厨房用的醋,以及美味腐乳等等,全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做出来的。在本章第二节中,我们将学习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家想想我们用的洗衣粉,为什么有的洗衣粉洗的衣服要白一些,因为其中加有酶。在本章最后一节中,我们将学习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抗生素

人教版生物选修1 课后题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9)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4)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

高中生物教材目录(人教版必修1、2、3+选修1、3)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进细胞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模型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二酶的特性)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4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二光 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6.1细胞的增值 6.2细胞的分化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6.4细胞的癌变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2.3伴性遗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DNA的分子结构 3.3DNA的复制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4.3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五章基因突变和其他变异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5.2染色体变异 5.3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6.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6.2基因工程及应用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 化、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