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

从目前的情况看,教师在引导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笔者认为,学生应该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而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有关德育方面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理论教育和结合实际情况的实践,列出了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几点培养对策,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就最近的有关资料显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引导中职学生进步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此同时,在往届毕业生进入社会后的表现来看,普遍存在缺乏责任感、独来独往、不能吃苦耐劳等问题,个别毕业生居然出现品质低下、自私自利的现象。要改变现状,必须找到根本问题――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笔者认为,在进行该项目的培养时,应当注意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共同培养,只有理论没有实际那是纸上谈兵,只注重实际不在乎理论是没有条理的无头苍蝇,结果都不会好。同时,还要抓住自己班里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一、理论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思想观念并未完全成形,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品质品德的好时机,教员应当首先从理论方面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引导和培养。作为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会课或是其他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讲台给同学们播放古今中外有关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小短片,或者是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故事在课堂内外进行交流,亦或是每天让值日生在黑板边上写一句有关的励志短句或是名人名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主要是让同学们留心查找和学习,虽说不是系统地进行辅导,但是这些小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观念。

比如,在一次班会课上,笔者首先提出两个问题:

我是谁?我有几种身份?让学生们先从自己,以及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并且引导学生对社会身份进行剖析:为什么会有这一重身份?人不能单单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应该有其存在的价值,再以自我的存在价值来进行教育。先举例,教师的存在价值,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培养学生、育人成才,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为国家进步做出贡献,努力培养优秀的学生是国家进步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职业的存在价值,例如医生、建筑工人、警察等等,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目前的存在价值以及自己毕业以后的价值。

除此之外,也要了解到价值和责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导学生不光要学业和技术上优异,在思想品德上的优秀也十分的重要。通过播放正反两面的短片集锦,引导学生了解思想建树的重要性。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道德问题,如车祸肇事逃逸、诈骗、出事后冷眼旁观的路人等等,探究出问题的起因和严重后果,站在受害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提出“如果换做是你,该怎么办?”等类似问题。通过这种引导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应该具有以及怎样具有优秀的品德,在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班主任教师还可以分小组进行不同事情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不同层次的同学分在一个组,这样可以让相较之下优秀的同学鼓励和带动其他同学,也要注意把平时关系好的同学分在一个组,这样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也可提升每个小组的凝聚力。

例如,把一个5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5个小组,每天负责打扫班级和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每个寝室选拔出一个寝室长,在文化节的时候,以寝室为单位表演节目;每月的某一个周末可以为当月生日的同学一起过生日,并且当月生日的同学去附近的敬老院做义工……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且引起学生对自己道德成长的关注,也时刻提醒自己自律。

二、在实践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