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遗传学名词(一)

高一生物知识点:遗传学名词(一)
高一生物知识点:遗传学名词(一)

高一生物知识点:遗传学名词(一)

这篇高一生物知识点:遗传学名词(一)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遗传学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绝大多数的

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

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1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5、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6、反应规范:遗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反应的范围。)

17、交叉的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过程叫做交叉端化。

18、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

过程。

19、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20、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21、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2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23、细胞周期: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的时期。

24、无性生殖:

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为营养体生殖。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体产生后代,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

25、无性生殖:

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为营养体生殖。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体产生后代,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

26、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7、单位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

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28、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29、隐性性状:子一代未出现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即子一代处于隐蔽状态的性状。

30、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1、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32、纯合体(homozygote):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的两基因成员完全一致(双显或双隐),具这种基因型的个体为纯合体。如:CC、cc。

33、杂合体(heterozygote):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成员又一致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34、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35、完全显性(complete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36、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37、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38、显性转换(reversalofdominance):显性性状在不同条

件下发生转换的现象叫做显性转换。

39、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40、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41、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当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42、返祖现象:是指在后代中出现祖先性状的现象。

43、积加作用(additiveeffect):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

数累积愈多,性状表现愈明显的现象。例如,南瓜果形遗传。

44、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45、上位作用(epistaticeffect):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

46、显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

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称为显性上位。

47、隐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称为隐性上位。

48、抑制作用(inhibitingeffect):指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却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起作用。

49、多因一效(multigenic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5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51、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51、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52、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5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54、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55、符合系数: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6、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57、连锁群(linkage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58、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59、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60、性连锁(sexlinkage):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

(sex-linked

inheritance)。

61、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的现象。

62、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63、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64、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是指染色体本身丢失了一段。

65、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因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66、位置效应: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67、剂量效应: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68、倒位: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某一区段发生颠倒,而后又愈合的一类染色体变异。

69、易位(translocation):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

70、假显性:(pseudo-dominant):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71、假连锁: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由于靠近易位断点,易位杂合体总是以交替式分离方式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就表现出假连锁现象。

72、染色体组(Genome):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构成—个完整体系,缺少任何一条均会造成

不育或变异。

73、整倍体(Euploid):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74、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75、同源多倍体: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76、异源多倍体[双二倍体](Allopolyploid):指染色体组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来的。

77、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和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78、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三体、四体、双三体等。

79、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单体,缺体,双单体等。

80、缺体:缺掉一对或一对以上同源染色体的个体,2n-2或(n-1)”表示。

81、单体:缺失掉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82、“Turner氏综合症”(性腺发育不全):性X染色体单体,45,X0。

83、三体:指二倍体的染色体组中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84、先天愚型(Down氏综合征)21三体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核型为47,+21,患儿的核型中比二倍体(46)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

85、影印培养法: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常用方法。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圆木柱上,然后把这一“印章”上的细菌一次接种到一系列选择培养基

平板上。经培养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

86、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 称为~~。

87、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

88、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89、感受态(competence):细菌吸收外源DNA时的生理状态。

90、接合(coniu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练习题一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耳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又由儿子传给孙子,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A.在常染色体上B.在Y染色体上 C.在X染色体上 D.在X、Y染色体上 2.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B.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原发性高血压 D.21三体综合症 3.列哪项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 A.白化病B.色盲C.苯丙酮尿症D.抗佝偻病 4.唇裂和性腺发育不良症分别属于() A.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 B.多基因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5.人类的遗传病中,当父亲是某病患者时,无论母亲是否有病,他们子女中的女孩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 6.在下列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A表示常染色体)?() ①23A+X ②22A+X ③21A+Y ④22A+Y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 ④ D.②和④

二、非选择题: 7.下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C.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D.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8.下图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谱,请据图回答: (1)该病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2)若该病为白化病则: 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患病女孩的机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病为色盲病则: 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 规律:1基因的分离规律:a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b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 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 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两对相 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c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3伴性遗传:a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b♀♂ 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c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 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二掌握基本方法:1最基础 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 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 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p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 ▲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 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 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 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 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一对基因杂交, 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必须熟练掌握二1)例: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aaaaf是aa和aa共2种[参二1⑤]ccccf是cccccc共3种[参二1④]答案 =23=6种(请写图解验证)4计算表现型种类: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遗传病练习题(含答案)54661

1、右图为某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 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6的基因型为BbX A X a B.Ⅱ7和Ⅱ8如果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D.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 2、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3、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有关该遗传病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Ⅲ1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3 B.若Ⅲ2与Ⅲ4结婚,后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C.从优生的角度出发,建议Ⅲ5在怀孕期间进行胎儿的基因诊断 D.Ⅲ5一定不是纯合子 4、下图为某家族中单基因遗传病的传递情况,若③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则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隐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庭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 、b )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Ⅱ2的基因型为 ,Ⅲ3的基因型 。 (3)Ⅲ3和Ⅲ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 7、(12分)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 、a )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 、b ),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 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为 性遗传病。 (2)Ⅲ—13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 。 (4)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基因型为 。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 。 8、30.(16分)遗传性胰腺炎是人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患遗传性胰腺炎病和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遗传系谱图。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知识讲解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 一知识点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高中生物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习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习题 一、选择题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A.DNA是遗传物质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DNA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的浓度变化而变化,在()浓度的溶液中溶解度最低 A.B. C.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6.噬菌体的结构组成为() A.蛋白质、脂类 B.糖类、蛋白质

C.蛋白质、DNA D.蛋白质、RNA 7.DNA遇二苯胺会在()条件下,被染成蓝色 A.0℃ B.10℃ C.50℃ D.100℃ 8.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A.玉米 B.草履虫 C.金鱼D.病毒 二、简答题 1.在生物的遗传中染色体具有__________,其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是一切生命活动的________,但是作为遗传物质存在的则是_______。 2.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会导致小白鼠因而死亡,而无荚膜的R型细菌________,但如果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 3.生物体中的D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上,还有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和______中,因此说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______。 4.在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可将DNA析出,而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l.D 2.C 3.C 4.C 5.D 6.C 7.D 8.D 二、简答题 1.重要的作用蛋白质 DNA蛋白质体现者 DNA 2.败血病不能使小白鼠致死会导致其患病死亡转化因子 DNA 3.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主要载体 4.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 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 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 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 (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 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全为纯 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状分离现象。 等。 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 ×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v1.0 可编辑可修改测交: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 (♂)×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 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 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 :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 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 分离定律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 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 中有16 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比例9:3:3:1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测试题

1、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人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 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C、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 D、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2、有生物学家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 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据此下列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A、老鼠中出现多种毛色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2/3 D、不存在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 3、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从该家系图上可以判断出致病基因的显隐性 B、从该家系图上不能判断出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C、若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6是携带者,且致病基因一定来

自于Ⅰ-2 D 、若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Ⅲ-5和Ⅰ-6婚配生下的女儿一定不 患该病 4、如图所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分析该家系图且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Ⅲ-3和Ⅲ-6的致病基因来源的描述,不可能的是()A 、B 、Ⅰ-2→Ⅱ-4→Ⅲ-6 C 、 D 、5、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图所示系谱图。经分析得知,该病由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 、Bb 表示)控制,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 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X 隐性遗传 B 、Ⅰ-1、Ⅰ-2、Ⅱ-3和Ⅱ-4只能为杂合子 C 、若Ⅱ-6为纯合子,则Ⅱ-6与Ⅱ-7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可能为1/2或3/4 D 、两种致病基因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同 Ⅰ-1或Ⅰ-2→Ⅱ-4 Ⅱ-5 }→Ⅲ-6 Ⅰ-1和Ⅰ-2→Ⅱ-2 Ⅱ-1 }→Ⅲ-3 Ⅰ-1或Ⅰ-2→Ⅱ-2 Ⅱ-1 }→Ⅲ-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练习题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B.雌配子∶雄配子=3∶1 C.雄配子∶雌配子=1∶1 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2.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3.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A.是否是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遗传因子组成 D.产生配子的数量 4.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A.1∶1 B.2∶1 C.3∶1 D.8∶1 5.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将后代中的纯合子和 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作出如下所示曲线图,据图分析,错误的说 法是( )。 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曲线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6.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 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 ) A.0 B.1/9 C.1/3 D.1/16 7.向日葵种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某 人用粒大油少和粒大油多的向日葵进行杂交,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些杂交 后代的基因种类是 种种种种 8.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基因(A)为隐 性,都是在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一切 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同时有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4、1/4 /2、1/8 /4、1/4 /4、1/8 9.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A.7/8或5/8 B.9/16或5/16 C.3/8或5/8 D.3/8 10.某一植物基因型为AaBb,它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及其比值是:Ab∶aB∶AB∶ab=4∶4∶ 1∶1,那么这一植物自交后代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A.2% B.10% C.16% D.34% 11.某种豚鼠的毛色受两对基因控制。有一只纯合黑鼠和一只纯合白鼠杂交,子代全部是黑鼠,用子代黑鼠与亲代白鼠交配,子二代中白∶黑等于3∶1,合理的解释是 A.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完全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出现交叉互换 C.后代个体数量少,统计中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精选.)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3.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1) 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 )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较常见的有红绿 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因: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缺失。临床表现:贫血。

高一生物遗传学试题

高一生物遗传学试题 1、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用纯合德抗 病无芒 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 开花前, 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 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1/8 B.3/8 C.1/16 D.3/16 2、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 子代基 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元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4、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5、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 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 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 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 A.1/4 B.1/6 C.1/8 D.1/16 6、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 ( ) A.2 B. 4 C. 8 D. 16 7、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 A.杂交时,须在花蕾期人工去雄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8、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和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 和r2决定 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 红粒(R1R1R2R)r)2与白粒(rrr112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9、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 完全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 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 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

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高一生物遗传专题练习

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学高一生物遗传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 A.近亲者基因的相似性高 B.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C.近亲结婚者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D.近亲结婚者的后代发生基因突变的比例增高 3.血友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 II 一 3 为血 友病患者, II一4 与 II一5 为异卵双胞胎。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I一1 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B.I一2 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C.II一4 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II一5 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4.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5.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携带有密码子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⑤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⑥能运载氨基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6.科学研究表明生物体内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其意义是() A.使不同生物可以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对于保持生物性状的稳定有重

要意义 C.生物体内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可避免生物因氨基酸种类过多而引起变异 7.某一DNA分子上有一个基因,经转录翻译后产生两条共含2000个肽键的多肽链,则该基因所含的碱基对数是() A.12012 B.12000 C.12006 D.6006 8.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这个DNA片段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分别占() A.46%、54% B.23%、27% C.27%、23% D.46%、27% 9.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 A.能进行DNA复制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10.烟草、烟草花叶病毒、草履虫、噬菌体体内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A、8、4、8、4 B、4、4、8、4 C、4、4、8、8 D、8、4、8、8 11.1928年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地表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D.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中的DNA已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12.某学生制作的以下碱基对模型中,正确的是 13.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14.某t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 A. 缬氨酸(GUA) B. 组氨酸(CAU) C. 酪氨酸(UAC) D. 甲硫氨酸(AUG) 15.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T-G-C-C-C-… ②…-U-A-C-G-G-G-…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完整版)高一遗传练习题

高一生物遗传练习题 1、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和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他们所生的后代表现型为 A.9∶3∶3∶1 B.4∶2∶2∶1 C.3∶3∶1∶1 D.1∶1∶1∶1 2、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均有一个患病的弟弟,但家庭的其他成员均不患病,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A.0 B.1/2 C.1/4 D.1/8 3、.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体。一个双亲正常但有白化病弟 弟的正常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A. 1/140 B. 1/280 C. 1/420 D. 1/560 4、.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 A.3/16 B.5/16 C.7/16 D.9/16 5、.下边四图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为完全显性,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图为A的个体,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其比例为9:3:3:1 B.细胞图为B的个体,其自交后的表现型有2种,其比例为3:1 C.细胞图为C的个体,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其比例为1:1:1:1 D.细胞图为D的个体,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4种,其比例为1:1:1:1 6、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B. 1:2 C. 2:1 D. 3:1 7、.右图表示某动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 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则可能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 8、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下表所示6个纯种品系果蝇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编号,品系a 品系 a b c d e F 性状野生型白眼黑体痕迹翅棕眼紫眼 染色体ⅩⅡⅡⅢⅡ ①进行伴性遗传研究时,最恰当的果蝇交配品系组合是(填品系代号)。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知识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