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图像融合

☆红外图像融合
☆红外图像融合

?图像识别?

文章编号:1005-0086(2000)05-0537-03

红外图像融合!

张加友,王江安1

(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天津300161;1.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研究了利用拉普拉斯金字塔技术,对可见光电视和红外图像融合过程中,各个相关层的像素点值

的选取规则的不同对融合结果的影响,对比实验证明,对不同的红外图像结构,需应用不同的对应点值

的选取规则。

关键词:图像融合;图像处理;红外图像;拉普拉斯金字塔

中图分类号:TN911.73文献标识码:A

Infrared Image Fusion

ZHANG Jia-you,WANG Jiang-an

(Miiitary Traffic Institute,Tianjin300161,China)

Abstract:Photoeiectric tracking apparatus is powerfui defense eguipment on navai ship.Two important sensors were

used:TV sensor and8~14!m IR sensor.It was freguentiy desirabie to combine the two images into a merged image.

In this paper,the technoiogy of fusion IR images and TV images with Lapiacian Pyramid was studied.The seiecting ruie

of the node vaiue from the coupie pyramid iayer was studied too.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rged the daui-IR im-

ages and merged the TV and IR images was discussed.

Key words:image fusion;image processing;IR image;Lapiacian Pyramid

1引言

空中运动目标的识别是空中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舰船空中预警系统中,光电跟踪仪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由可见光电视图像、激光测距、红外热像和红外跟踪点源等4个传感器组成。红外跟踪点源可以全天候红外跟踪,激光测距可准确测量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切换开关切换到电视通道,显示目标的可见光电视图像;切换开关切换到红外热像通道,显示目标的红外热图像。这样,系统可全天候工作。但在工作环境气候不佳时,如在多云情况,目标在云层穿越,在系统的两个通道切换过程中,常因切换过程长,使目标显示困难。解决问题有效办法是利用图像融合技术[1]。图像融合技术可将2幅图像有效的合成1幅图像,还能在1幅图像中显示2幅被融合图像的图像信息。将2幅图像对应的象素简单相加,会使图像信噪比降低[2],图像出现拼接的痕

迹。图1(a)、(b)所示,为256X256像素灰度图像s!2和s!4;图1(d)

所示

图1图像简单相加与拉普拉斯图像融合

Fig.1Images pixels simply plus and Laplacian

pyramid images fusion

光电子?激光第11卷第5期2000年10月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 Voi.11No.5Oct.2000 !收稿日期:2000-01-04修订日期:2000-05-17

为简单像素相加求平均值后的图像,有明显的拼接痕迹;图1(c )为采用拉普拉斯金字塔图像融合,结果得到改善。

80年代初,Burt

[3,4]

将快速滤波变换应用于图像处理,引入了多分辨率的思想,构造了拉普拉斯金字

塔,并成功将其应用在图像编码、图像镶嵌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作者曾应用拉普拉斯金字塔技术,融合了双波段(3~5!m 和8~12!m )

红外图像[5]。本文将应用拉普拉斯金字塔技术融合电视图像和8~14!m 红外图像,研究对应点值的选取规则对红外图像结果的影响。

2拉普拉斯图像融合

拉普拉斯金字塔图像融合可分拉普拉斯金字塔

的构造、拉普拉斯金字塔结构中各对应点值的选取及融合图像的重构等阶段。

2.1拉普拉斯金字塔的构造

二维图像可表达为信号f (x ,y )!L 2(R 2

的离散近似,由于测量设备只能以有限的分辨率测量信号,假设传感器提供了分辨率为1的图像近似A 1f (原始图像),通过低通滤波迭代计算,得到任意分辨

率2 -1(0" "-N )

的图像近似A 2 -1f =[A 2 f #!2 (2- I ,2- m )](I ,m )!Z 2(1)式中,!2 (2- I ,2- m )](I ,m )!Z 2为2 分辨率的低通

滤波器,A 2 f 表示在2 分辨率的图像。可见,

通过滤波器!,构造出了一个图像序列{A 2 f }0" "N ,

下一个分辨率的图像尺寸减半(滤波过程中每行或列2中取1),称该序列为高斯金字塔。

高斯金字塔通过插直膨胀,使A 2 -1f 膨胀后的

尺寸与A 2 f 图像的尺寸相同。A 2 -1f 膨胀1次后记

为A ’2 f =A 2 -1f ,将{A 2 f }0" "N 的各个分辨率的图像分别插值膨胀,得到新的膨胀序列{A 2 f }0" "N -1,

令LA 2 f =A 2 f -A ’2

f LA 2-N

f =A 2-N

f

0" <-N +1

(2)

由(2)构成的图像序列{LA 2 f }0" "N 称为拉普拉斯金字塔。图

2所示为拉普拉斯的金字塔序列。拉普拉

图2

拉普拉斯金字塔序列(左图为原图像)Fig.2

Laplacian pyramid

(left image is Lerra Origiral image )

斯金字塔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在不同的分辨率时,图像的高频边界信息。

2.2拉普拉斯金字塔的重构

拉普拉斯金字塔可通过下式重构A 2-N f =LA 2-N f

A 2i f =LA 2i f +A 2i -1,1

f -N +1< "0

(3)

重构过程从 =-N 开始,

向 =0迭代。3对应点值的选取规则

2幅原图像A 、B 是经过严格配准的,

生成的拉氏金字塔为{LA 2 f }0" "N 序列和{LB 2 f }0" "N 序列,融合构成新的序列为{LR 2 f }0" "N 。新序列生成过程中,需要对同一分辨率下的2幅图像选择对应点值。选取方法:

1)

最大值选取法,目的是突出图像的高亮度部分。若LA 2i f (i , )$LB 2i f (i , )(i , 表示图像中像素点的位置),选取LA 2i f (i , )作为LR 2i f (i , )

的值;反之,选取LB 2i f (i , )作为LR 2i f (i , )

的值。即LR 2i f (i , )=

LA 2i f (i , )LA 2i f (i , )$LB 2i f (

i , )LB 2i f (i , )LA 2i f (i , )

)(4)

2)

最小值选取法,目的是突出图像的低亮度部分。若LA 2i f (i , )"LB 2i f (i , ),选取LA 2i f (i , )作为LR 2i f (i , )的值;反之,选取LB 2i f (i , )作为LR 2i f (i , )

的值。即LR 2i f (i , )=LA 2i f (i , )LA 2i f (i , )

LB 2i f (i , )LA 2i f (i , )$LB 2

i f (i , {

)(5)

3)

参数选取法,由于主观对2幅图像所含的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同,选择小于1的调整参数"对其中1幅图像的象素值进行调整,达到融合后改变图像信息含量的目的。选择的方法是,如果认为图像

B

息比较重要,若"#LA 2i f (i , )$LB 2i f (i , ),选LA 2i f (i , )作为LR 2i f (i , )的值;反之,选LB 2i f (i , )作为LR 2i f (i , )

的值,即LR 2i f (i , )=

LA 2i f (i , )"#LA 2i f (i , )$LB 2i f (

i , )LB 2i f (i , )"#LA 2i f (

i , )

)(6)

4

图像融合结果及讨论

图3所示图像融合的结果。原图像从GD630光

电跟踪仪上采集。图(a )为汽车尾部可见光电视原图像,图中表达的图像信息层次丰富,我们关心汽车

?

835?光电子?激光

2000年第11卷

后车帮上的车牌号和汽车的轮廓;(b)为其8~14 !m红外热像原图像,图中表达的是汽车后部的温度信息,我们关心其反光镜轮廓、汽车底部轮廓;图(c)为最大值选取法的融合图像;图(d)为参数选取法与

最大值选取法结合的图像,!=0.55调整红外图像;(e)为最小值选取法的图像;图(f)为参数选取法与最小值选取法结合的图像,!=0.55调整可见光电

视图像。

图3图像融合结果Fig.3Images fusion results

由图可见,不同选取规则融合的图像有非常大的差别,采用适当的选取规则,能有效的改善图像的融合质量。对于不同特征的图像,选取规则应该是不同的。如在文献[5]中,融合2幅不同波段的红外图像时,为了突出低亮度部分,采用最小值选取法效果较好;在融合红外线和电视图像时,根据对温度信息的重视程度选择不同的选取方法。

参考文献:

[1]Peter J Burt,Edward H AdeIson.Merging image through pat-tern decomposition[A].Proc.of SPIE[C].1985,575:173-

181.[2]Schutte K.Fusion of IR and visuaI images[R].TNO Report,Fel-97-B046,1997.

[3]Burt Peter J.Fast fiIter transform for image processing[J].

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1981,16:20-51.[4]Burt Peter J.Tree and pyramid structuresfor coding hexagonaI-Iy sampIed binary images[J].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1980,14:271-280.

[5]张加友,王江安,等.双波段图像融合[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9:185-188.

作者简介:

张加友(1962-),男,硕士,讲师。1983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工作.主要从事图像处理技术、薄膜功能材料.发表论文10余篇.

?

935

?

第5期张加友等:红外图像融合

红外图像融合

作者:张加友, 王江安, ZHANG Jia-you, WANG Jiang-an

作者单位:张加友,ZHANG Jia-you(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天津,300161), 王江安,WANG Jiang-an(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33)

刊名:

光电子·激光

英文刊名: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

年,卷(期):2000,11(5)

被引用次数:21次

参考文献(5条)

1.Burt Peter J Tree and pyramid structuresfor coding hexagonally sampled binary images 1980

2.Burt Peter J Fast filter transform for image processing 1981

3.Schutte K Fusion of IR and visual images 1997

4.张加友;王江安双波段图像融合 1999

5.Peter J Burt;Edward H Adelson Merging image through pattern decomposition 1985

本文读者也读过(2条)

1.曲长文.李楠.何友金.QU Chang-wen.LI Nan.HE You-jin微光图像与红外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电光与控制2007,14(3)

2.刘卫光.周利华一种塔形分解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期刊论文]-红外技术2004,26(4)

引证文献(23条)

1.许占伟.张涛一种改进的图像融合技术[期刊论文]-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9)

2.许占伟.张涛基于NCT的特征级图像融合[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2011(16)

3.文成林.郭超.高敬礼多传感器多尺度图像信息融合算法[期刊论文]-电子学报 2008(5)

4.王江安.康圣.叶利民基于队列流水线的弱点目标轨迹跟踪算法[期刊论文]-光电工程 2007(9)

5.曲长文.李楠.何友金微光图像与红外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期刊论文]-电光与控制 2007(3)

6.王鹏.康圣.王江安弱点目标兴趣区匹配队列跟踪算法[期刊论文]-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7(3)

7.郭超.刘荣丽.史军杰.文成林基于概率模型的多尺度图像融合算法[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6(19)

8.李娟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9.刘生贵视频图像处理器系统软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宗思光.王江安多尺度形态算子融合图像滤波技术及滤波质量评价[期刊论文]-光学学报 2005(9)

11.王乐.方志良.冯德魁.杨勇.刘福来采用多波段θ调制器作多光谱照像技术的研究[期刊论文]-光学学报 2005(7)

12.刘峰多源图像融合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3.苗启广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4.樊晓燕微光图像实时处理器硬件实现的关键技术和算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陈涛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遥感图象融合算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6.陈涵红外与微波遥感影像信息融合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7.曾梅兰.金升平基于小波框架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25)

18.王文炆.张森林基于三维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期刊论文]-纺织学报 2004(5)

19.宗思光.王江安基于形态学图像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期刊论文]-光电子·激光 2004(2)

20.冯林多模态医学图像回溯性配准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21.赵巍.毛士艺一种像素级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期刊论文]-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3(8)

22.赵巍.毛士艺一种基于假彩色的像素级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期刊论文]-电子学报 2003(3)

23.毛士艺.赵巍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综述[期刊论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b620063.html,/Periodical_gdzjg200005022.aspx

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笔记

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笔记 图像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在同一时间(或者不同时间)对同一目标获取的两幅或者多幅图像合成为一幅满足某种需求图像的过程。 为了获得较好的融合效果,在研究融合算法之前,对图像预处理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研究。预处理理论主要包括图像去噪、图像配准和图像增强。图像去噪目的是为了减少噪声对图像的影响。图像配准是使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图像达到统一配准状态的方法。图像增强是为了突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方便图像的进一步融合。 图像融合评价方法: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指标如:均值、标准差、信息熵等。 针对 IHS 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这两种变换结合的图像融合方法。该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先对彩色可见光图像进行 IHS 变换,对红外图像进行增强,然后将变换后得到的 I 分量与已增强的红外图像进行 2 层小波分解,将获得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使用基于窗口的融合规则,而后对分量进行小波重构和 IHS 逆变换,最后得到融合结果。经仿真实验证明,此结果优于传统 IHS 变换和传统小波变换,获得了较好的融合结果,既保持了可见光图像中的大量彩色信息又保留了红外图像的重要目标信息。 红外传感器反映的是景物温度差或辐射差,不易受风沙烟雾等复杂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红外图像都有细节信息表现不明显、对比度低、成像效果差等缺点,因此其可视性并不是很理想。 可见光成像传感器与红外成像传感器不同,它只与目标场景的反射有关与其他无关,所以可见光图像表现为有较好的颜色等信息,反应真实环境目标情况,但当有遮挡时就无法观察出遮挡的目标。 利用红外传感器发现烟雾遮挡的目标或在树木后的车辆等。在夜间,人眼不能很好的辨别场景中的目标,但由于不同景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温度差,可以利用红外传感器,它可以利用红外辐射差来进行探测,这样所成的图像虽然不能直接清晰的观察目标,但是能够将目标的轮廓显示出来,并能依据物体表面的温度和发射率的高低把重要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方便人眼的判读。但由于自身成像原理以及使用条件等原因,所形成图像具有噪声大、对比度低、模糊不清、视觉效果差等问题。不利于人眼判读。 可以将两者图像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丰富图像信息,提高图像分辨率,增强图像的光谱信息,弥补单一传感器针对特定场景表达的不全面,实现对场景全面清晰准确的表达。 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的成像原理不同,前者依据物体的反射率的不同进行成像,后者依据物体的温度或辐射率不同进行成像,因此红外图像的光谱信息明显不如可见光图像。

微光和红外图像假彩色融合与处理算法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微光和红外图像假彩色融合与处理算法研究 姓名:蔡炜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光学工程 指导教师:柏连发 20030301

砸I论义微光和红外幽像假彩色融合‘j处理算往研究 摘要 本文在分析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色度学和实时性考虑,探索研究了微光和红外图像假彩色融合与预处理的理论算法。在夜视图像预处理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实现了图像配准、非均匀校正、图像增强等算法,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红外图像基于全局的非均匀校正算法,验证并发展了等差数列直方图均衡图像增强方法。在夜视图像融合技术方面,提出了微光图像和红外图像假彩色融合的改进算法,并探索研究出一系列衍生算法。软件仿真与实际试验表明,其融合效果优于原始的算法。 关键词:预处理,假彩色,融合,非均匀校正,图像增强

删、J。论义撇光和红外图像假彩色融台与处理算法掰f究 ABSTRACT IDthisdissertation.onthebaseofanalysisonlow.1evel-light(LLL)andinfrared(IR)imagecharacterandalsotakingintoaccountofchromaticsandreal—timeprocessing,anumberoftheoreticalgorithmsoffalsecolorfusionandpre—processingonLLLandIRimagesareexplored.Inthetechniqueofpre—processingonnightvisionimages,suchalgorithmsasimageregistration,non—uniformitycorrection,imageenhancementaremainlystudiedandrealized.Aninnovatoryalgorithmoffull..scalenon..uniformitycorrectiononIRimagesispresentedandanarithmeticalprogressionhistogramequalizationalgorithmintheenhancementofimageisvalidatedanddevelopedinthisdissertation.Inthetechniqueoffusiononnightvisionimages,reformativealgorithmsoffalsecolorfusiononLLLandIRimagesandaseriesofderivative andpracticalalgorithmsareputforward,Thoughtsoftwareemulation oftheexperiment,thefusioneffectsaremoreexcellentthanthose originalalgorithms, Keywords:pre.processing,falsecolor,fusion,non—uniformitycorrection,imageenhancement

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综述

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概括了多聚焦图像融合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然后从空域和频域两方面将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分为两大块,并对这两块所包含的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中小波变换化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最后提出了一些图像融合方法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多聚焦图像融合;空域;频域;小波变换法;评价方法 1、引言 按数据融合的处理体系,数据融合可分为:信号级融合、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符号级融合。图像融合是数据融合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该技术综合了传感器、图像处理、信号处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高新技术。它在遥感图像处理、目标识别、医学、现代航天航空、机器人视觉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ohl和Genderen将图像融合定义为:“图像融合是通过一种特定的方法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一幅新图像”,其主要思想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工作于不同波长范围、具有不同成像机理的各种成像传感器对同一场景成像的多幅图像信息合成一幅新的图像。 作为图像融合研究重要内容之一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是指把用同一个成像设备对某一场景通过改变焦距而得到的两幅或多幅图像中清晰的部分组合成一幅新的图像,便于人们观察或计算机处理。图像融合的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决策级3中,其中,像素级的图像融合精度较高,能够提供其他融合方法所不具备的细节信息,多聚焦融合采用了像素级融合方法,它主要分为空域和频域两大块,即: (1)在空域中,主要是基于图像清晰部分的提取,有梯度差分法,分块法等,其优点是速度快、方法简单,不过融合精确度相对较低,边缘吃力粗糙; (2)在频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分辨方法,其中有拉普拉斯金字塔算法、小波变换法等,多分辨率融合精度比较高,对位置信息的把握较好,不过算法比较复杂,处理速度比较慢。 2、空域中的图像融合 把图像f(x,y)看成一个二维函数,对其进行处理,它包含的算法有逻辑滤波器法、加权平均法、数学形态法、图像代数法、模拟退火法等。 2.1 逻辑滤波器法 最直观的融合方法是两个像素的值进行逻辑运算,如:两个像素的值均大于特定的门限值,

☆红外图像融合

?图像识别? 文章编号:1005-0086(2000)05-0537-03 红外图像融合! 张加友,王江安1 (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天津300161;1.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研究了利用拉普拉斯金字塔技术,对可见光电视和红外图像融合过程中,各个相关层的像素点值 的选取规则的不同对融合结果的影响,对比实验证明,对不同的红外图像结构,需应用不同的对应点值 的选取规则。 关键词:图像融合;图像处理;红外图像;拉普拉斯金字塔 中图分类号:TN911.73文献标识码:A Infrared Image Fusion ZHANG Jia-you,WANG Jiang-an (Miiitary Traffic Institute,Tianjin300161,China) Abstract:Photoeiectric tracking apparatus is powerfui defense eguipment on navai ship.Two important sensors were used:TV sensor and8~14!m IR sensor.It was freguentiy desirabie to combine the two images into a merged image. In this paper,the technoiogy of fusion IR images and TV images with Lapiacian Pyramid was studied.The seiecting ruie of the node vaiue from the coupie pyramid iayer was studied too.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rged the daui-IR im- ages and merged the TV and IR images was discussed. Key words:image fusion;image processing;IR image;Lapiacian Pyramid 1引言 空中运动目标的识别是空中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舰船空中预警系统中,光电跟踪仪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由可见光电视图像、激光测距、红外热像和红外跟踪点源等4个传感器组成。红外跟踪点源可以全天候红外跟踪,激光测距可准确测量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切换开关切换到电视通道,显示目标的可见光电视图像;切换开关切换到红外热像通道,显示目标的红外热图像。这样,系统可全天候工作。但在工作环境气候不佳时,如在多云情况,目标在云层穿越,在系统的两个通道切换过程中,常因切换过程长,使目标显示困难。解决问题有效办法是利用图像融合技术[1]。图像融合技术可将2幅图像有效的合成1幅图像,还能在1幅图像中显示2幅被融合图像的图像信息。将2幅图像对应的象素简单相加,会使图像信噪比降低[2],图像出现拼接的痕 迹。图1(a)、(b)所示,为256X256像素灰度图像s!2和s!4;图1(d) 所示 图1图像简单相加与拉普拉斯图像融合 Fig.1Images pixels simply plus and Laplacian pyramid images fusion 光电子?激光第11卷第5期2000年10月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LASER Voi.11No.5Oct.2000 !收稿日期:2000-01-04修订日期:2000-05-17

夜视技术中的微光成像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比较

夜视技术中的微光成像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比较 夜视技术中的微光成像和红外热成像技术比较 1引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微光夜视技术靠夜里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动方式工作,自身隐蔽性好,在军事、安全、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微光夜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础上,第四代技术应运而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也走过了三代的历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探测,与微光成像技术相比,具有穿透烟尘能力强、可识别伪目标、可昼夜工作等特点。可以说,微光成像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夜视技术的二大砥柱。2微光夜视技术及其发展2.1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20世纪60 年代初,在多碱光阴极(Sb-Na-K-Cs)、光学纤维面板的发明和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完善的基础上,将这三大技术工程化,研制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级单管可实现约50倍亮度增益,通过三级级联,增益可达5x104~105倍。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属于被动观察方式,其特点是隐蔽性好、体积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于大批量生产;技术上兼顾并解决了光学系统的平像场与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间的矛盾,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其缺点是怕强光,有晕光现象。2.2第二代微光夜视技术第二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MCP)的发明并将其引入单级微光管中。装有1个MCP的一级微光管可达到104—105亮度增益,从而替代了原有的体积大、笨重的三级级联第一代微光管;同时,MCP微通道板内壁实际上是具有固定板电阻

的连续打拿级,因此,在恒定工作电压下,有强电流输入时,有恒定输出电流的自饱和效应,此效应正好克服了微光管的晕光现象;加之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内微光夜视装备的主体。2.3第三代微光夜视技术第三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将透射式GaAs光阴极和带Al2O3,离子壁垒膜的MCP引入近贴微光管中。与第二代微光器件相比,第三代微光器件的灵敏度增加了4倍-8倍,达到800μA/Im~2600μA/Im,寿命延长了3倍,对夜天光光谱利用率显著提高,在漆黑(10-4lx)夜晚的目标视距延伸了50%-100%。第三代微光器件的工艺基础是超高真空、NEA表面激活,双近贴、双铟封、表面物理、表面化学和长寿命、高增益MCP技术等,又为发展第四代微光管和长波红外光阴极像增强器等高技术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1所示是用三代微光夜视仪在同样条件下分别获取的图像,从图中可明显看出第三代要优于第二代,而第二代又远远优于第一代。 2.4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微光夜视器件的研究方向是致力于提高已有的几代产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扩大装备;进一步延伸新一代产品的红外响应和提高器件的灵敏度。2.4.1超二代微光夜视技术超二代微光管采用与第三代微光近贴管结构大体相同的技术,主要技术特点是将高灵敏度的多碱光电阴极引入到第二代微光管中,并借用第三代微光MCP、管结构、集成电源以及结晶学、半导体本体特性等机理和工艺研究成果,其成像质量大幅度提高,由于工艺相对简单,价格相对较低,因而成为目前的主流产品。2.4.2第四代徽光夜视技术近来,微光管的设计者从MCP中去除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概述 2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3图像融合的层次 像素级图像融合 特征级图像融合 决策级图像融合 4 彩色图像融合的意义 1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像的获取己从最初单一可见光传感器发展到现在的雷达、高光谱、多光谱红外等多种不同传感器,相应获取的图像数据量也急剧增加。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任何一个单一图像数据都不能全面反应目标对象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而图像融合技术是将多种不同特性的图像数据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便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有可能更全面的反映目标特性,提供更强的信息解译能力和可靠的分析结果。图像融合不仅扩大了各图像数据源的应用范围,而且提高了分析精度、应用效果和使用价值,成为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图像融合结果的有效性。 作为数据融合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图像融合所具有的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几何配准精度、生成三维立体效果、实现实时或准实时动态监测、克服目标提取与识别中图像数据的不完整性等优点,使得图像融合在遥感观测、智能控制、无损检测、智能机器人、医学影像(2D和3D)、制造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重要的信息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的军事、医学、自然资源勘探、环境和土地、海洋资源利用管理、地形地貌分析、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更有力地刺激了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 2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Pohl和Genderen对图像融合做了如下定义:图像融合就是通过一种特定算法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为一幅新图像。它的主要思想是采用一定的算法,把

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笔记

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笔记 图像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在同一时间(或者不同时间)对同一目标获取的两幅或者多幅图像合成为一幅满足某种需求图像的过程。 为了获得较好的融合效果,在研究融合算法之前,对图像预处理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研究。预处理理论主要包括图像去噪、图像配准和图像增强。图像去噪目的是为了减少噪声对图像的影响。图像配准是使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图像达到统一配准状态的方法。图像增强是为了突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方便图像的进一步融合。 图像融合评价方法: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指标如:均值、标准差、信息熵等。 针对IHS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这两种变换结合的图像融合方法。该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先对彩色可见光图像进行IHS变换,对红外图像进行增强,然后将变换后得到的I分量与已增强的红外图像进 行2层小波分解,将获得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使用基于窗口的融合规则,而后对分量进行小波重构和IHS逆变换,最后得到融合结果。经仿真实验证明,此结果优于传统IHS变换和传统小波变换,获得了较好的融合结果,既保持了可见光图像中的大量彩色信息又保留了红外图像的重要目标信息。 红外传感器反映的是景物温度差或辐射差,不易受风沙烟雾等复杂条件的影响。一般来说,红外图像都有细节信息表现不明显、对比度低、成像效果差等缺点,因此其可视性并不是很理想。 可见光成像传感器与红外成像传感器不同,它只与目标场景的反射有关与其他无关,所以可见光图像表现为有较好的颜色等信息,反应真实环境目标情况,但当有遮挡时就无法观察出遮挡的目标。 利用红外传感器发现烟雾遮挡的目标或在树木后的车辆等。在夜间,人眼不 能很好的辨别场景中的目标,但由于不同景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温度差,可以利用红外传感器,它可以利用红外辐射差来进行探测,这样所成的图像虽然不能直接清晰的观察目标,但是能够将目标的轮廓显示出来,并能依据物体表面的温度和发射率的高低把重要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方便人眼的判读。但由于自身成像原理以及使用条件等原因,所形成图像具有噪声大、对比度低、模糊不清、视觉效果差等问题。不利于人眼判读。 可以将两者图像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丰富图像信息,提高图像分辨率,增强图像的光谱信息,弥补单一传感器针对特定场景表达的不全面,实现对场景全面清晰准确的表达。 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的成像原理不同,前者依据物体的反射率的不同进行成像,后者依据物体的温度或辐射率不同进行成像,因此红外图像的光谱信 息明显不如可见光图像。

图像融合开题报告2

齐鲁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图像拼接技术研究—图像融合 院(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12-1 姓名泳麟 学号 201202031022 导师玉淑 2016年 4月 20 日

5.主要参考文献: [5] Blinn J F.Light reflection functions for simulation of clouds and dusty surfaces[C]//Proceedings of SIGGRAPH,1982:21-29. [6] Max N.Optical models for direct volume render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1995,1: 99-108. [7] Max N.Light diffusion through clouds and haze[C]//Computer Vision,Graphics,and Image Processing,1986:280-292. [8] 尤赛,福民.基于纹理映射与光照模型的体绘制加速算法[J].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8(9). [3] Chao R,Zhang K,Li Y J.An image fusion algorithm using wavelet transform[J].Area Electronical Sinica,2004,32:750-753. [4] Hill P,Canagarajah N,Bull D.Image fusion using complex wavelets[C]//British Machine Vision Conference,Cardif,2002. [5] 梁栋,瑶,敏,等.一种基于小波-Contourlet 变换的多聚焦图像 融合算法[J].电子学报,2007,35(2):320-322. [6] 杰,龚声蓉,纯平.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 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24):47-49. [7] 福生.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M].:科学,1999. [8] 敏,小英,毛捷.基于邻域方差加权平均的小波图像融合[J].国 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27(1):5-7. [9] 楚恒,杰,朱维乐.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J]. 光电工程,2005,32(8):59-63. [10] 王丽,卢迪,吕剑飞.一种基于小波方向对比度的多聚焦图像融合 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13(1):145-150. (上接196页) 康健超,康宝生,筠,等:一种改进的基于 GPU 编程的光线投射算法 201

红外与微光技术

红外与微光技术 1.红外技术的简介 红外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通常人们将其划分为近、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中、远红外三部分。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在光谱学中,波段的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也有人将0.75~3.0微米、3.0~40微米和40~1000微米作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另外,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微米、3~5微米和8~13微米可让红外辐射通过,因而在军事应用上,又分别将这三个波段称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红外应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红外线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她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众多的应用产品,从医疗、检测、航空到军事等领域,几乎处处都能看到红外的身影。本文选择了红外热像、红外通讯、红外光谱仪、红外传感器等几个比较大的产品领域做介绍。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安防领域、消防领域、电力领域、企业制程控制领域、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遥感领域等。 2.红外技术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波长在770纳米至1毫米之间,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外侧。红外线可分为:近红外线(700~2000nm)、中红外线(3000~5000nm)、远红外线(8000~14000nm)。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 红外线穿透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利用红外线可以观测低空水蒸气含量进行天气预报;晴天可利用红外线观测大气CO⒉含量,估计温室效应,亦可观测大气污染的情况。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第38卷第4期 2016年8月 光学仪器 OPTICAL INSTRUMENTS Vol. 38,No. 4 August,2016 文章编号:1005-5630(2016)04-0303-05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华玮平S赵巨岭S李梦S高秀敏〃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摘要:多波段图像融合可以有效综合各个波段图像中包含的特征信息。针对可见光和红外图 像,提出了一种结合红外图像视觉显著性提取的双波段图像融合方法,一方面旨在凸显红外图 像的目标信息,另一方面又尽可能的保留了可见光图像的丰富细节信息。首先,在局部窗口内 实现红外图像的显著性图提取,并通过窗口尺寸的变化形成多尺度的显著性图,并对这些显著 性图进行最大值的优选叠加,以获取能反映整幅红外图像各个尺寸目标的显著性图;其次,通过 结合显著性图与红外图实现显著性图的加权增强;最后,利用增强的红外显著性图进行双波段 图像的融合。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给出的融合图像视觉效果好,运算速度快,客 观评价值优于对比的7种融合方法。 关键词:图像融合;红外图像增强;视觉显著性 中图分类号:TN 911. 73 文献标志码:A doi:10. 3969/j. issa 1005-5630. 2016. 04. 005 Dual-band image fusion for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s based on image visual saliency HUA Weiping1, ZHAO Jufeng1, LI Meng1, GAO Xiumin1,2 (1.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Colleg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2.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Dual-band image fusion is able to well synthesize the feature information from the different bands. To fuse 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s, in this paper, an infrared image visual saliency detection-based approach was proposed. This method aimed to highlight the target information from infrared image, meanwhile preserve abundant detail information from visible one as much as possible. Firstly, visual saliency map was extracted within a local window, and multiple window-based saliency maps could be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local window. And the final saliency map was generated by selecting maximum value, and this map could mirror all target information in the infrared image. Secondly,the saliency map was enhanced by combining infrared image and the previous saliency map. Finally, the enhanced saliency map was used for dual-band image fusion. Comparing with other seven methods, the 收稿日期:2015-10-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05052,61378035) 作者简介:华玮平(1994 ),男,本科生,主要从事光学成像等方面的研究。E-m ail:564810049@qq.c〇m 通信作者:赵巨峰(1985 ),男,讲师,主要从事光学成像、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E-m ail:daba〇zjf@https://www.360docs.net/doc/2b620063.html,.C n

三种图像融合方法实际操作与分析

摘要:介绍了遥感影像三种常用的图像融合方式。进行实验,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简要分析比较三种图像融合方式的各自特点,择出本次实验的最佳融合方式。 关键字:遥感影像;图像融合;主成分变换;乘积变换;比值变换;ERDAS IMAGINE 1. 引言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工作原理的不同,任何来自单一传感器的信息都只能反映目标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而不能反应出全部特征。因此,与单源遥感影像数据相比,多源遥感影像数据既具有重要的互补性,也存在冗余性。为了能更准确地识别目标,必须把各具特色的多源遥感数据相互结合起来,利用融合技术,针对性地去除无用信息,消除冗余,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必须将海量多源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中起来,融合在一起,从多源数据中提取比单源数据更丰富、更可靠、更有用的信息,进行各种信息特征的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1] 在多源遥感图像融合中,针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融合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结果,即可以得到不同的融合图像。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高光谱遥感影像的融合旨在生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特性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融合影像的应用,但迄今还没有普适的融合算法能够满足所有的应用目的,这也意味着融合影像质量评价应该与具体应用相联系。[2] 此次融合操作实验是用三种不同的融合方式(主成分变换融合,乘积变换融合,比值变换融合),对一幅具有高分辨率的SPOT全色黑白图像与一幅具有多

光谱信息的SPOT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生成一幅既有高分辨率又有多光谱信息的图像。 2. 源文件 1 、 imagerycolor.tif ,SPOT图像,分辨率10米,有红、绿、两个红外共四个波段。 2 、imagery-5m.tif ,SPOT图像,分辨率5米。 3. 软件选择 在常用的四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PCI适合用于影像制图,ENVI在针对像元处理的信息提取中功能最强大,ER Mapper对于处理高分辨率影像效果较好,而ERDAS IMAGINE的数据融合效果最好。[3] ERDAS IMAGINE是美国Leica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它以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友好、灵活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面向广阔应用领域的产品模块,服务于不同层次用户的模型开发工具以及高度的RS/GIS(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功能,为遥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了内容丰富而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工具。 2012年5月1日,鹰图发布最新版本的ERDAS IMAGINE,所有ERDAS 2011软件用户都可以从官方网站上下载最新版本 ERDAS IMAGINE 11.0.5. 新版本包括之前2011服务包的一些改变。相比之前的版本,新版本增加了更多ERDAS IMAGINE和GeoMedia之间的在线联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图像和GIS产品。用户使用一个单一的产品,就可以轻易地把两个产品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更大、更清

ENVI中的融合方法

ENVI下的图像融合方法 图像融合是将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或高光谱数据与高空间分辨率的单波段影像重采样生成成一副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遥感的图像处理技术,使得处理后的影像既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又具有多光谱特征。图像融合的关键是融合前两幅图像的精确配准以及处理过程中融合方法的选择。只有将两幅融合图像进行精确配准,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对于融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被融合图像的特征以及融合目的。 ENVI中提供融合方法有: ?HSV变换 ?Brovey变换 这两种方法要求数据具有地理参考或者具有相同的尺寸大小。RGB输入波段必须为无符号8bit数据或者从打开的彩色Display中选择。 这两种操作方法基本类似,下面介绍Brovey变换操作过程。 (1)打开融合的两个文件,将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显示在Display中。 (2)选择主菜单-> Transform -> Image Sharpening->Color Normalized (Brovey),在Select Input RGB对话框中,有两种选择方式:从可用波段列表中和从Display窗口中,前者要求波段必须为无符号8bit。 (3)选择Display窗口中选择RGB,单击OK。 (4) Color Normalized (Brovey)输出面板中,选择重采样方式和输入文件路径及文件名,点击OK输出结果。 对于多光谱影像,ENVI利用以下融合技术: ?Gram-Schmidt ?主成分(PC)变换 ?color normalized (CN)变换 ?Pan sharpening 这四种方法中,Gram-Schmidt法能保持融合前后影像波谱信息的一致性,是一种高保真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color normalized (CN)变换要求数据具有中心波长和FWHM,;Pansharpening融合方法需要在ENVI Zoom中启动,比较适合高分辨率影像,如QuickBird、IKONOS等。 这四种方式操作基本类似,下面介绍参数相对较多的Gram-Schmidt操作过程。 (1)打开融合的两个文件。

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研究

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研究 史玉龙、李林、侯海婷 摘要像素级图像融合是在基础层面上进行的图像融合,它能够提供其它层次上的融合处理所不具有的更丰富、更精确、更可靠的细节信息,有利于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处理与理解,它在整个图像融合技术中是最为复杂、实施难度最大的融合处理技术。本文分析了像素级多源图像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像素级多源图像融合方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进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像素级图像融合;图像处理;发展与军事应用 1 引言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主导权是影响战略全局的关键因素,现代信息系统通向智能化的重要一环是其感知系统必须包括能够获取足够信息的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每种传感器仅能给出目标和环境的部分或某个侧面的信息。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各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个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使该信息系统由此而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子集所构成的系统更优越的性能。 图像融合就是对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关于同一场景或目标的多个源图像进行适当的融合处理,以获取对同一场景的更为准确、更为全面、更为可靠的图像描述。图像融合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多个待融合源图像中包含的冗余信息和互补信息,融合后的图像应该更适合于人类视觉感知或计算机后续处理。 2 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概述 2.1 像素级图像融合概念 图像融合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综合多个源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技术。所谓多源图像融合是对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关于同一场景或目标的多个源图像进行适当的融合处理。图像是二维信号,图像融合技术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图像融合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具有共同的优点。通过图像融合可以强化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增加图像理解的可靠性、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使系统变得更加实用。同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例如,可以增加置信度、减少模

最新红外与微光技术精编版

2020年红外与微光技 术精编版

红外与微光技术 1.红外技术的简介 红外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通常人们将其划分为近、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中、远红外三部分。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在光谱学中,波段的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也有人将0.75~3.0微米、3.0~40微米和40~1000微米作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另外,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微米、3~5微米和8~13微米可让红外辐射通过,因而在军事应用上,又分别将这三个波段称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红外应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红外线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她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众多的应用产品,从医疗、检测、航空到军事等领域,几乎处处都能看到红外的身影。本文选择了红外热像、红外通讯、红外光谱仪、红外传感器等几个比较大的产品领域做介绍。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安防领域、消防领域、电力领域、企业制程控制领域、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遥感领域等。 2.红外技术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波长在770纳米至1毫米之间,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外侧。红外线可分为:近红外线(700~2000nm)、中红外线(3000~5000nm)、远红外线

(8000~14000nm)。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 红外线穿透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利用红外线可以观测低空水蒸气含量进行天气预报;晴天可利用红外线观测大气CO⒉含量,估计温室效应,亦可观测大气污染的情况。 红外线具有很强热效应,并易于被物体吸收,通常被作为热源。俗称红外光。 生物体中的偶极子和自由电荷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有按电磁场方向排列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引发分子、原子无规则运动加剧而产生热,当红外辐射有足够强度时即超过了生物体的散热能力,就会使被照射机体局部温度升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效应。 红外热效应是设计和制作热敏型红外探测器的物理基础。在生活中,利用红外热效应的有红外线高温杀菌、红外线治疗等。 红外线检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变化如图1:

图像融合算法概述

图像融合算法概述 摘要:详细介绍了像素级图像融合的原理,着重分析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像素级图像融合的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指出了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像素级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像融合; 多尺度变换; 评价标准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s based on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in detail, analysed synthetically and summed up the present routine algorithm of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ts quality. It pointed ou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and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echnique of image fusion at pixel level. Key words:image fusion; multi-scale transform; evaluation criteria 1.引言: 图像融合是通过一个数学模型把来自不同传感器的多幅图像综合成一幅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图像的过程, 从而可以有效地把不同图像传感器的优点结合起来, 提高对图像信息分析和提取的能力[ 1] 。近年来, 图像融合技术广泛地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计算机视觉、遥感、机器人、医学图像处理以及军事应用等领域。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多幅图像间冗余数据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可靠性; 通过对多幅图像间互补信息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根据融合处理所处的阶段不同,图像融合通常可以划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融合的层次不同, 所采用的算法、适用的范围也不相同。在融合的三个级别中, 像素级作为各级图像融合的基础, 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场景的原始信息, 提供其他融合层次所不能提供的丰富、精确、可靠的信息, 有利于图像的进一步分析、处理与理解, 进而提供最优的决策和识别性能. 2.图像融合算法概述 2.1 图像融合算法基本理论

关于微光与红外的夜视前景分析

关于微光与红外的夜视前景分析 自其问世以来,所采用的技术不断发展,而每种技术所针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的主要为了过滤白光,有的着眼于减少高频干扰的影响,还有的专门解决小动物活动造成的误报;还有的两种技术,正好强调了互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如脉冲计数技术和一步触发技术;有的两种技术应用原理相反,结果却殊途同归,如无线防盗系统中的扩频技术和超窄带技术。作为报警服务行业的施工维护和市场部门人员,应该对这些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根据使用环境,有针对性地制订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量材使用,减少误报的目的。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实际安装较多的红外探测器型号,将其采用的技术初步归纳为以下一些类别。 20世纪60年代的微光夜视技术靠夜里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动方式工作,自身隐蔽性好,在军事、安全、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微光夜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础上,第四代技术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也走过了三代的历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探测,与微光成像技术相比,具有穿透烟尘能力强、可识别伪目标、可昼夜工作等特点。可以说,微光成像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夜视技术的二大主流。 1 微光夜视技术及其发展 1.1 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在多碱光阴极(Sb-Na-K-Cs)、光学纤维面板的发明和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完善的基础上,将这三大技术工程化,研制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级单管可实现约50倍亮度增益,通过三级级联,增益可达5x104~105倍。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属于被动观察方式,其特点是隐蔽性好、体积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于大批量生产;技术上兼顾并解决了光学系统的平像场与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间的矛盾,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其缺点是怕强光,有晕光现象。 1.2 第二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二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MCP)的发明并将其引入单级微光管中。装有1个MCP的一级微光管可达到104—105亮度增益,从而替代了原有的体积大、笨重的三级级联第一代微光管;同时,MCP微通道板内壁实际上是具有固定板电阻的连续打拿级,因此,在恒定工作电压下,有强电流输入时,有恒定输出电流的自饱和效应,此效应正好克服了微光管的晕光现象;加之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内微光夜视装备的主体。 1.3 第三代微光夜视技术 第三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将透射式GaAs光阴极和带Al2O3,离子壁垒膜的MCP引入近贴微光管中。与第二代微光器件相比,第三代微光器件的灵敏度增加了4倍-8倍,达到800μA/Im~2600μA/Im,寿命延长了3倍,对夜天光光谱利用率显著提高,在漆黑(10-4lx)夜晚的目标视距延伸了50%-100%。第三代微光器件的工艺基础是超高真空、NEA表面激活,双近贴、双铟封、表面物理、表面化学和长寿命、高增益MCP技术等,又为发展第四代微光管和长波红外光阴极像增强器等高技术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4 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