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它表现热爱生活的事例作品。(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的方法,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道理。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体会盲童安静的内心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背诵、积累优美的语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关于热爱生命的感人事迹、图片或影象资料。

2、课前布置实践作业,在家做一次盲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3、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问难

1、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孩子们,你心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五彩缤纷,鸟语花

香。小草发芽了,树也长芽了,小鸟在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引来很多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美丽极了!),(播放春天图片,教师讲解。)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美丽的盲女孩安静的心灵,跟随她一起去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3 、读题,轻轻地触摸,轻轻地读。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读课文解决疑问的心情了,那就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看谁读音最准确(出示课件)。

流畅、权利、磕磕绊绊、飞翔、缤纷、清香袅袅、弧线、

三、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课件的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写的是盲女孩安静神奇地拢住了一只蝴蝶,又把蝴蝶放飞了的事情。)

四、品词析句,细读感悟

1、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这篇课文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奇迹)。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词?在春暖花开的春天,盲童安静拢住了一只蝴蝶,这对于一个年仅八岁的盲童来说,真是——奇迹呀!其实安静创造的奇迹远不止这一个,这节课就让我们抓住“奇迹”这样一个词,用心地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在触摸春天时都创造了哪些奇迹?画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安静为什么会创造这些奇迹呢?可以在书做批注,一会儿来交流。

2、学生按要求细读理解课文。

3、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A、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第一句好,这样才能感觉到安静一个盲孩子能准确地伸向一朵花是多么不容易。)

谁来读出她的不容易?慢一些,,再慢一些

C、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1)为什么说这也是一个奇迹?(安静是个盲童,盲人一般行走不便、步履蹒跚,而安静却能在花丛中自如地穿梭,而且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2)她为什么能创造这些奇迹?(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流连”什么意思“(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她舍不得什么?在花丛中干些什么?

(3)安静整天在花园里流连,她可能会闻到哪些花的香味?(可能会闻到月季花淡淡的清香,可能会闻到扑鼻的玫瑰花的香味……)(4)安静在花园中除了能闻到花香,她还可能摸到什么?(摸到娇嫩的小草,柔软的花瓣,细细的花茎)听到什么?(小鸟的叫声,蝴蝶扑扇翅膀的声音,蜜蜂采蜜时的嗡嗡声,喷水池里喷水的声音。)齐读——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正因为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对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所以,安静才能够在花丛中——穿梭,才能够走得——很流畅,才会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才能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才能拢住那只——睁着眼睛的蝴蝶。这对于正常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一个盲童来说,这真是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呀!(热爱春天,热爱生活,乐观开朗)

如果说安静流连花香是个奇迹,拢住蝴蝶也是个奇迹,那么课文中还有一处令人感动的奇迹,它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知道是什么吗?

D、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这个奇迹是什么?她为什么又把蝴蝶放了?她舍得吗?从哪儿体会到的?(许久)”许久”是多久?(很长的一段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热爱生命)

(2)再读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安静是个盲童,根本看不见,可是蝴蝶飞走了,安静为什么仰起头来张望呢?(安静虽然眼睛看不见,可是能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 五、揭示中心,明白道理

1、此时,你觉得安静心中的春天是怎样的?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吗?(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绚丽多姿、五彩缤纷……)

2、安静触摸的仅仅是春天吗?她还会触摸到什么?

3、在安静的心中,不仅仅是春天,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缤纷的,美好的,快乐的!缤纷的!她是如此地热爱生活的每一天。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谁”在文章中指谁“(安静)除了安静,你还会想到哪些人?(残疾人)你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热爱生活的人?互相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2、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么,“谁”仅仅是指残疾人吗?(不,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3、说得太好了!这里的“谁”包括你、我,他,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那么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人,你是怎么想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历经磨难,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

4、是啊,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有——生活的权利,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引读:

当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请不要灰心,因为——

当你的朋友遇到挫折或不幸时,请你安慰和鼓励他,告诉他——让我们的声音飞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能听到安静告诉我们的道理——

让我们的声音飞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5、是啊,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盲童拢住热爱生活

奇迹}

安静放飞热爱生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①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 ②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 ①(课件出示:蜿蜒)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②师: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四下第五单元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事,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来到双龙洞,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外洞、孔隙和内洞,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二课,既可作精读课文品读,也可当习作例文学习写作。本课条理清晰,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写得清楚明了,且景物之间过渡自然贴切,是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好载体。课文对于“孔隙”的特点描写,匠心独具,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窄小有了清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让人对孔隙的危险有了身临其境般的切身体会。而“内洞”的描写,突出了“大”和“奇”,既点明了“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又展现了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奇景,却又言犹未尽,适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实施语言实践。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写。 课文22个生字,7个要求会读、15个要求会写,其中,“浙、臀”两字,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2.品味语言。 课文是一篇游记,是学习游览顺序行文的典范文本。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同时关注景物之间的自然过渡。抓住重点语段,探究作者通过多种手段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重点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内洞”的“奇”与“大”。 3.习作策略。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是这个习作主题单元教学重点。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学习按游览顺序习作的范文,围绕习作主题,需要开展三个层次的习作学习:(1)“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2)“交流平台”,梳理归纳习作方法与策略;(3)“初试身手”,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并尝试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聚焦重点语段,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和“内洞”的“奇”与“大”,学习把景物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3.看图交流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17课(平铺式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15-17课教案) 15.生物与非生物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生物的特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事件发生的探究兴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 《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并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分别具有某些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植物的生长,并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环境的各种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动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然后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概念。第二部分,观察相关图

片,判断石笋和青苔等,它们的特征是否符合生物的概念;再出示地衣、松萝、水绵等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进行交流后出示资料进行判断。第三部分,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识别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考并表达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会有所了解,也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但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是什么,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总结,比较模糊不清。对于这个物体是不是的生物的判断,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对于生物与周围环境中非生物的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过。但学生对于动物和植物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有所了解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建立生物的概念,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密切的关系。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确生物的共同特征,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乐于去交流,对于如何交流也有一定的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生物。 2.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3.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 在活动中乐于交流,分享出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学习活动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配状元大课堂课件)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

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 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 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 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分别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过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冀教版八年级英语第四册17课教学设计

Lesson 17 People Love Pets 教学分析及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是学英语教材(初中起始版)(冀教版)第四册第17课, Lesson 17: People Love Pets。本课是第三单元Amazing Animals的导入课。共同探讨研究如何描述自己所喜爱的宠物。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又有所发展。老师应该进一步的努力,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这种现象的扩大。尽量的不使任何一名学生掉队,使他们都有自己的收获。 本节课,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所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品质。继续培养其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技巧。本节课运用歌曲、竞赛以及动画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完成各项任务、目标。主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调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成长。

附: 板书设计: Lesson 17 People Love Pets something about pets. imaginary in the sun keep 的用法

相关素材: 本节课中所用到的习题以及例句: 一、测测你的记忆力 1.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in this song? 2. What are they? 二、听对话,回答问题 1. Does Jenny have a pet? What is it? What's its name? 2. What about Danny and Brian? 3. What do they want to have? 4. What will Danny call his duck? Why? 5. Where will Brian keep his pet? 三、选择填空 ( )1. It’s cold today. Please don't keep the door _____ . A. opened B. to open C. open D. opening ( )2. Li Ming wants to have ___ imaginary bird for a pet. A. a B. an C. the D./ ( )3. What about ____ fishing? A. go B. to go C. going D. went ( )4. I liked to play ____ my cat when I was young. A. to B. with C. in D. on ( )5. I’m going _____ about my fish. A. to write B. writing C. write D. wrote 四、例句 1. The boys and girls are playing games in the sun. 2. The plant grows fast in the sun. 3. Th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sun. 4. She is an imaginary girl. 5. Danny doesn’t have a real pet. He wants to have an imaginary pet. 6. This story is imaginary. 7. keep sb./ sth. + adj. It’s so hot today. Please keep the door open. 8. keep sb. doing something 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so long. 9. Brian wants to keep his pet monkey in his bedroom. 10. They keep their parents well.

部编四上语文第17课《麻雀》教学设计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儿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 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 ?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一一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小麻雀掉下来 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 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 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 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笫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 总结段意,让学生一目了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然地了解课文。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 JFTo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 “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 口”加“木” 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新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含教学反思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 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词语意思。 盘曲:环绕弯曲。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课《长城》教学设计 岗上小学李庆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教材分析: 《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 学情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强,学习热情高,对于学习《长城》兴趣极浓。 2、学生的入门能力: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能通过朗读课文,并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目标实施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PPT)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

标准教程HSK4第十七课教案

一.教学重点 1.标准教程HSK4第17课《人与自然》 2.重点词语:凉快,热闹,照,抱,严格,难受,放暑假,排队, 活泼,竞争,剩,暖和,底,排列,梦 次重点词语:云,广播,毛,老虎,入口,社会,森林,海洋,美人鱼,公里 3.重点语法:(1)倒;(2)干;(3)趟;(4)为了...而...; (5)仍然 二.教学步骤 (四)新课学习 1. 生词学习 (1)凉快liáng kuài Adj. pleasantly cool 导入:直接解释:是一种很舒服的凉的感觉 例句:a. 秋天快到了,最近天气越来越凉快了。 b. 下了雨,凉快多了,前几天实在是太热了。 c. 我想申请一个凉快点儿的宿舍。 d. 你这件衣服看起来真够凉快的啊! 练习:问: a. 在夏天,澳大利亚哪个地方比较凉快? b. 为什么昆明的夏天很凉快? 学生造句

(2)热闹rè nao Adj. busy; bustling 导入:直接翻译 例句:a. 新年快到了,这几天街上特别热闹。 b. 他从来没参加过学校举行的活动,他不太喜欢热闹。 c. 我们从老饭店、酒吧或者咖啡馆中,选择一个既舒服又热闹的地方一起吃晚餐吧。 练习:问: a. 你是个喜欢看热闹的人吗? 学生造句 (3)照zhào V. to take a picture; to photograph 导入:教师做“拍照”的动作 补充:现在说take photo时,常常用“拍”、“自拍” 例句:a. 我想多照一点昆明的照片。 b. 汽车的灯光照在前面自行车后面的灯上时,可以提醒司机前面有人。 c. 那只猫照镜子的时候,竟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一头老虎。练习: a. 看图造句:

第17课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本课上承16课《三国鼎立》,下启18课《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以后讲述南宋时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做好了。本课围绕两晋北朝的更替和民族融合这一历史线索,在经历了300多年巨大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进步因素。由此可见,本课在上下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 难点: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政权的更迭给当地带来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近三个月的历史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对历史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阅读史料和对知识点的提炼和归纳概括能力,不过这两课内容头绪繁杂,涉及到地理知识和民族融合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探究民族交融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西晋短暂统一的过程中,认识到统治者要勤政爱民才能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司马懿、刘禅的图片,提问:你听说过司马懿的故事吗?你知道谁是扶不起的阿斗是谁吗?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学习新课】 (一)、西晋的建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78页及幻灯片,小组内讲述西晋统一的大致经过,最后由一名同学上台演示。 过渡提出问题:想一想,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二)、西晋的腐朽统治及八王之乱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8、79页第二段大字和本页的阅读资料,通过石崇和王恺等西晋贵族的奢侈斗富反应了统治集团的迅速腐朽,预示了西晋必然灭亡的命运,得到启示:古今兴亡多少事,成有勤俭败由奢;了解八王之乱的原因和结果。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指导学生结合课本79、80页及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小组内交流,五胡内迁的情况及其影响,并派代表展示。 介绍西晋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指出,316年匈奴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西晋。 请同学们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小组内交流,学生展示。 幻灯片展示民族迁移的示意图及影响。 (四)、十六国及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阅读81页及幻灯片,知道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战乱,称为十六国时期,4世纪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简单介绍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并立的状况,为下节课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

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①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

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7课教学设计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目标 使学生进行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 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 ◆能力与过程 引领学生体验“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 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四、教学用具 热水、吹风机、瘪的及破的乒乓球、烧杯、烧瓶、气球、球等。 五、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对比、归类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入: 1.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到了吗? (展示)教师展示相关的一些现象。 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3.学生猜想茶壶中的水没有烧开为什么会溢出?商店的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4.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活动1: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教师)讲解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用烧瓶代表壶,在烧瓶内装满水,为了 便于观察,把水染红;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这时红水会升到 细玻璃管中,用皮筋或线在玻璃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 入热水和冷水;先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再 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 1.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 ①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烧瓶里的水增多了?为 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是水的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教“膨胀”这个词。) ②玻璃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的体 积变小了,体积变小叫做体积收缩。教“收缩”这个词。) ③烧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 ④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 (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简单说,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讨论)现在再来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和商店的 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拓展)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谈话)当你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有什么进一步的想法? (教师)当我们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其他的物体——酱油、醋、桔汁、煤油、酒精等,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下面,我们就用 研究水的方法,研究煤油、酒精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 1.分组实验。(有的组研究煤油,有的组研究酒精。实验装置不一定非用烧瓶,可以用试管、小玻璃瓶,配上相应的塞和细管,同样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实验 装置最好在课前装好。) 2.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现在你已经知道水、煤油、酒精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煤油、酒 精又都是液体。根据这些事实,你可以推想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 生按照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表述。) (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我们用其他 液体做上面的实验,都会看到相同的结果。 活动2: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谈话)你通过学习液体有热张冷缩的性质有什么想法?大家回想一下冬天的 电线和夏天的电线有什么不同?固体有没有热张冷缩的性质?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这里有一个金属球,我们知 道它是固体,还有一个金属环,金属球刚好能从金属环中通过。我们就用这个 装置来实验。

人教精通四年上17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人教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3 Lesson17。 二、教学目标: 本课通过课堂活动,演唱英文童谣, 学习巩固单词的发音, 并能够灵活运用句型表达意思。通过演唱表演英文童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渲染英语课堂气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的新句型表达自己的喜好,并进行自然交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Is this your …? Yes, it is.”句型进行到正确表达。 四、教学流程: Step 1 Warm up 1.Greetings. 2.Sing a song 。 Step 2 Presentation 1. Look! What’s that ? ---coat Yes. It’s a coat. ---It’s a coat. Read after me ---coat ---coat Which letter can you find? ---c, o, a, t Is that your coat? ---No, it isn’t.

2. Oh, what’s that? ---sweater Great! It’s a sweater --- It’s a sweater. Read after me---sweater ---sweater Wonderful! Which letter can you find? ---s, w, e, a, t, r That is a sweater. 3. Look! Who is he? ---He is Peter. Who is she? ---She is Li Yan. I have questions. Is this Peter’s coat? Is that Li Yan’s sweater? 4. Now watch and listen carefully. 5. Listen and repeat 6. Listen and number 7. Point and repeat Step 3 Practice 1. Read in groups 2. Perform in groups 3. Sing the chant using new words 4. Do some exercises in the Activity Book Step 4 Summary and homework 1. Point and read Lesson 17. Read the words in Lesson 17 3.What do you learn this class? Get students to summariz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