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引言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加。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入侵技术和频率越来越高的网络入侵行为,对高级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需求日益迫切。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网络攻击防护措施的最初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然后述了溯源的分类和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多种溯源技术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合的产物,Internet的出现更是将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予以紧密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运作方式正在被低耗、开放、高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所替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攻击也愈演愈烈,尤其是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快速和广泛的互联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基本丧失作用,严重威胁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网络攻击者大都使用伪造的IP地址,使被攻击者很难确定攻击源的位置,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护策略。这些都使得逆向追踪攻击源的追踪技术成为网络主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最小化攻击的当前效果、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 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达19.1%,全球普及率已经达到21.1%。互联网已经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基础,网上有游戏、聊天、论坛、邮件、商场、新闻等不同的应用和服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业务、社会关系以及服务在网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除了存在道德约束以外,还有法律威慑———违法犯罪活动会被追查,犯罪活动实施者为此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人身自由。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似乎只有类似道德约束的用户自律,却没有法律威慑。网络上大量存在DDoS 攻击、木马、蠕虫、僵尸网络、非授权访问、发送垃圾邮件等恶意行为,但是由于网络匿名传统以及溯源能力的缺失,上述恶意行为即使涉及现实生活的违法犯罪,也很难有效取证和追查,网络犯罪实施者因此有恃无恐,更加猖獗。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在抑制网络健康

有序发展,互联网亟需建设溯源能力。关键字:溯源互联网数据技术

目录

溯源问题分析 (4)

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 (5)

溯源的分类与应用场景 (6)

一、分类 (6)

二、网络溯源应用场景 (8)

现有技术 (9)

一、分组标记溯源法 (9)

.节点取样技术 (9)

.非IP 地址标记技术 (10)

二、发送特定ICMP 溯源法 (10)

.意图驱动的ICMP 溯源技术 (10)

.带累积路径的ICMP 溯源技术 (10)

三、日志记录溯源 (11)

四、受控洪泛溯源法 (11)

五、链路测试溯源法 (11)

六、其他溯源法 (12)

结束语 (12)

溯源问题分析

溯源通常是指寻找网络事件发起者相关信息,通常用在网络攻击时对攻击者的查找。溯源相关的事件可以是应用层事件应用层溯源,即查找业务的使用者,例如查找垃圾邮件的发送者),也可以是网络层事件(网络层溯源,即查找特定IP 报的发送者,例如“ping of death”发起者等)。在一些情况下,将应用层ID 映射到IP 地址后可以将应用层溯源转化为网络层溯源。事件发起者相关信息可以是用户的注册信息、发起者使用设备的接入、发起者主机相关信息等。多数传统电信网基于连接开展业务,且通常是对主叫计费,因此传统电信网从设计之初就具备溯源能力。通常网络设备会检查或者改写终端相关的源地址/主叫号码,因此无论是电话业务还是帧中继、ATM 等分组数据业务都具备溯源能力:源地址/主叫号码都是确保真实的,运营商可以确认源地址/主叫号相关的终端接入点和所在大致位置。当然,随着当前网络IP 化的进展,受IP 网能力的制约,传统电信网在溯源方面也出现了漏洞,例如存在虚假主叫号码等现象。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定位攻击源地址的技术,它涉及到的机器包括攻击者、被攻击者、跳板、僵尸机、反射器等。其攻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网络攻击模型

攻击者(ARacker Host)指发起攻击的真正起点,也是追踪溯源希望发现的目标。

被攻击者(Victim Host)指受到攻击的主机,也是攻击源追踪的起点。跳板机(Stepping Stone)指已经被攻击者危及,并作为其通信管道和隐藏身份的主机。

僵尸机(Zombie)指已经被攻击者危及,并被其用作发起攻击的主机。反射器(Reflector)指未被攻击者危及,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攻击。

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

由于当前的TCP/IP协议对IP包的源地址没有验证机制以及Internet基础设施的无状态性,使得想要追踪数据包的真实起点已不容易,而要查找那些通过多个跳板或反射器等实施攻击的真实源地址就更加困难。

目前,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IP 网络设计存在缺陷,缺乏源地址检验能力IP 网络是基于连接发送数据,每个IP 分组上都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息,IP 网络为把每个分组传递到目的地,必须在每个路由器上取目的地址,对照路由表后将分组从合适的端口发送出去。以在距离用户最近的网络设备上检查用户的源地址,确保用户不假冒网段之外的源地址发送信息。如果网段划分足够小,网段内有网络设备和一个用户时,就不会出现虚假源地址现象。此外,可以在中间路由器做粗略的检查,将源地址明显是虚假的分组例如当A 分组的源地址不存在于路由表的时候,A 分组源地址是的)丢弃。上述检查就是uRPF 技术。但是uRPF 技术没有在最的互联网上大规模实现,因为:一方面最初的路由器计算能力有,很难完成转发以外的额外检查工作;另一方面使用虚假源地址后一般只能实现单向通信(对方返回的分组将被发送到被伪冒的设备),虚假源地址发送数据只能用于单向控制或者攻击,在最初自律的互联网上较少出现。等到互联网规模巨大,安全问题凸显后,即使局部网络升级支持uRPF,也不能有效缓解虚假源地址现象,因此当前互联网缺乏源地址验证能力。

二、网络中存在大量的NAT 设备和代理设备由于互联网Pv4 地址缺匮以及部分安全原因,因此我国互联网大量使用NAT 设备。此外,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志愿者提供代理设备。网络上IP 分组过NAT 设备或者代理服务器后会将源地址改写成NAT 设备或者代理服务器所拥有的地址,这样IP 分组源地址就不是原始分组发送者真正的地址。此外,NAT 设备或者代理设备上特定源地址可能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如果不在NAT 设备或者代理服务器设备上作例如日志等要求,就不可能找到分组真正的来源。如果存在多重代理或者多重NAT 时,情况更复杂,如果多个NAT/代理不属于一个管理主体,例如其中一个NAT/代理位于国外或者没有记录日志,网络溯源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实施犯罪活动的设备往往是无辜者当前互联网用户众多,绝大多数用户是缺少安全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普通用户。恶意行为发起者很容易通过控制一些“肉鸡”(被利用的无辜者的计算机),作为恶意行为的跳板。需要溯源的IP 分组或者网络行为对应的IP 源地址是无辜者的地址。这种情况下网络溯源可以成功,但是找到的是无辜者,无法达到溯源的真正目的。

四、溯源能力部署与互联网文化、隐私保护难以协调网络溯源原意是针对网络犯罪,查找恶意行为发起者。但是技术只是工具,既然能查找恶意行为的发布者,当然也能查找一般行为的发起者。如果出现滥用溯源系统的话,网络上隐私很难保障。网络行为可以溯源,这与互联网文化似乎相悖,因为互联网长久以来一直坚持匿名的传统,一般认为宽松的互联网文化是导致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功的基础。因此,部署溯源能力会引发有悖互联网文化和阻碍互联网发展的担忧。

溯源的分类与应用场景

一、分类

按照溯源的时间,可以将溯源分成实时溯源以及事后溯源。实时溯源是指在网络行为发生过程中,寻找事件的发起者。事后溯源是指网络行为发生以后,依据相关设备上的日志信息查找事件的发起者。

按照溯源实现的位置,可以将溯源分成基于终端溯源以及基于网络设施溯源。基于终端溯源通常是指溯源行为的主要工作是在通信参与者的网络终端上实施。基于网络设施的溯源通常是指溯源行为主要工作是在网络设备上实施。如图2所示。

按照溯源发起者,可以将溯源分成第三方发起的溯源以及通信参与者发起的溯源。第三方发起的溯源通常是网络运营商或者经授权的部门发起的溯源。通信参与者发起的溯源通常是由参与通信的一方发起。

按照溯源是否需要带外通信,可以将溯源分成带外溯源以及带内溯源。带外溯源是指需要采用带外通信手段收集相关信息或下发相关指令来实施溯源。如图3所示。带内溯源是指不需要采用带外通信,只需要网络现有的信道实施溯

源。

图2 网络设施的溯源原理

图3 带外溯源原理

按照被溯源地址,可以将溯源分成针对虚假地址的溯源以及针对真实地址的溯源。针对虚假地址的溯源是指查找分组真正的发起者。针对真实地址的溯源是指查找源地址拥有者和/或接入点,针对真实地址的溯源通常查找动态地址特定时间的使用者。

此外根据溯源的目标,可以将溯源分成查找路径的溯源以及查找发起者的溯源。查找路径的溯源只查找分组在网络中的路径,可以用于虚假地址的溯源,如图4所示。也可以用于不需要查找发起者的场景。查找发起者的溯源可以不恢复路径,通常针对真实地址,查找特定时间IP 地址的使用者。

图4 查找路径的溯源原理

二、网络溯源应用场景

当特定用户受到DDoS 攻击时,可以通过溯源技术查找攻发起者。如果发起者是大量无辜参与者的话,可以查找攻击的路径,在关键点实施过滤或者流量清洗来缓解攻击。当特定用户受到来自网络的入侵时,可以通过溯源技术查找入侵者的接入点以及入侵者接入网络所使用的注册资料。

当僵尸网络与木马、蠕虫相结合,危害性很大。僵尸网络的控制者通常通过控制的“肉鸡”实施控制,很难找到真正的控制者。针对网络上大规模僵尸网络,可以通过溯源技术查找僵尸网络的控制者。邮件协议存在缺陷,使得根据现有邮件协议以及邮件系统的信息查找垃圾邮件的发送者变得困难。针对网络上

泛滥的垃圾邮件,可以通过溯源技术查找垃圾邮件的发送者。

现有技术

一、分组标记溯源法

分组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要求路由器每次转发分组时,将自身的地址附加在分组上。这样得到某个分组后,根据分组上路由器地址的序列就可以得到分组在路由器网络中确定的路径以及发送该分组设备的接入点。如果网络中所有路由器都实施分组标记,则IP 包的网络层溯源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分组标记溯源法有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首先,要求路由器在转发每个分组时都附加自身的地址,要求路由器除查表转发外承担额外的工作。附加自身地址需要重新计算网络层校验,生成链路层封装。当前,路由器端口速率已经达到10 Gbit/s,正在向40 Gbit/s 发展。10 Gbit/s 端口每秒可能转发超过2 400 万个40 字节的IP 分组,每增加一点计算复杂度都会导致芯片复杂度上升以及相应的成本急剧上升。其次,在每个分组上附加所经过路由器的地址信息会导致分组长度增加(例如当经过20 个路由器时,至少将增加80 字节),从而可能超过链路能承担的最长分组(MTU)。最后,在每个分组后附加路由器的地址信息可能暴露网络拓扑,增加额外的安全风险。针对分组标记技术的缺陷,各个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力量进行研究,研究出了许多改进技术,这里简单介绍节点取样技术和非IP 地址标记技术。

·节点取样技术

路由器实施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标记,例如按照1 / 5 000 标记,且每个分组只记录一个路由器地址。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路由器设备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分组增加的长度。

这种情况下,前面路由器做的标记有一定概率被后面路由器改写,但只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包,便可重现分组流的路径。

·非IP 地址标记技术

路由器采用AS 号来代替IP地址做标记。分组最后得到的AS 数会远远少于经过的路由器,因此重建路径需要的分组和时间甚至需要的字节数都会减少。付出的代价是不能得到精确的路径,不能得到精确的数据来源(所有定位以自治系统为颗粒度)。

二、发送特定ICMP 溯源法

发送特定ICMP 溯源法是采用路由器上普遍实现的CMP 协议来实施追踪。ICMP 溯源要求每个路由器都以很低的概率(例如1/10 000)随机复制某个报文的内容,同时将报文下一跳路由器地址附加在所复制报文后,然后将上述内容封装在ICMP 控制报文中发送到该报文的目的地址。受害主机负责收集这些特殊的ICMP 报文,一旦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即可重构报文的传输路径。由于路由器复制报文的概率很低,因此负载不会有较大的增加,对网络资源的占用也很少。这种技术的主要缺点是:ICMP 报文在某些网络中会被过滤掉,因此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失效;攻击者有可能发送伪造的ICMP 溯源报文,导致溯源失败;受害机器需要收集较多的报文才能重构路径,信息不完整则无法准确地重构攻击报文的传输路径。针对发送ICMP 溯源也有大量的改进方案,这里简单介绍意图驱动的(intention-driven)ICMP 溯源技术和带累积路径的ICMP 溯源技术。

·意图驱动的ICMP 溯源技术

即让被攻击者自己决定是否需要路由器提供ICMP 消息,路由器只在被攻击者需要时发出ICMP 消息。其特点是减少了网络流量负担,极大地改进了iTrace 技术的性能,但需要对路由设施做微小的改动。

·带累积路径的ICMP 溯源技术

即让路由器以一定的概率产生ICMP 消息,如果某个分组其后的ICMP 消息都到达下一跳的同一个路由器,则该路由器产生新的ICMP 消息(包含原消

息的内容并附加上自己的IP)。

三、日志记录溯源

日志记录溯源法是希望路由器将转发的报文作为日志记录,在需要的时候再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来获取报文传输的具体路。

优点:首先,溯源可以在攻击发生以后进行溯源,没有实时性要求;其次,只要捕捉到一个分组,就可以实现溯源,对分组数量没有要求。

缺点:对网络资源的需求量巨大,而且需要全网实施;日志格式不统一,不同运营商日志无法共享。

当前,日志记录溯源也有一些改进技术,如将分组计算hash 摘要后存储以及ORMS (one-bit random markingand sampling)等。总体来看,日志记录溯源需要较多的资源支持,并且要求全网实施,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四、受控洪泛溯源法

受控洪泛溯源法是指网管人员在受攻击设备的上游设备上向下游每个链路发送大量的UDP 报文,人为制造拥塞。路由器的缓冲区是共享的,来自负载较重的连接上的报文被丢失的概率相应较大,通过向某个连接发送“洪泛数据”后攻击报文减少,就可以确定该连接是否传输了攻击报文。缺点:溯源行为本身就是一种DDoS,会给网络带来很大的影响;采用该方法需要操作人员拥有详细的拓扑图以及相应设备的控制权限;只在攻击行为进行过程中有效。

五、链路测试溯源法

链路测试溯源又称逐跳回溯(hop-by-hoptracing),一般是从离被攻击者最近的路由器开始检查,逐级回溯到离攻击者最近的路由器。具体手段是网管人员在每个路由器入端口设置相关的过滤条件,如果过滤有效则可以确定上游链路和上游设备。不断重复该过程就可以找到距离攻击者最近的路由器。

优点:与现有协议兼容,与现有的路由器和网络设施兼容,可以逐步实现。

缺点:要成功溯源需要攻击持续时间足够长,而且不适合应对DDoS,多个

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协调较困难。

六、其他溯源法

除上述溯源法外,还存在其他溯源技术,能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解决溯源问题。

·真实源地址方案:能够限制虚假IP 包接入网络,解决地址仿冒问题,但是对DDoS、垃圾邮件等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

·全面实施uRPF 功能:效果类似真实源地址方案,同样面临真实源地址方案面临的问题。

·业务实名制:能避开网络层溯源难的问题,直接将应用层行为(例如 BBS 中的ID、邮件地址)映射到实体用户,但因有悖互联网精神而难以推广。

· IP 地址实名制:通过管理手段将IP 地址与实体用户一一对应,但是同样面临有悖互联网精神而难以推广的问题。

结束语

互联网溯源难的根源来自互联网协议自身缺陷、互联网无序建设、互联网使用者缺少安全意识等。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扩大以及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依赖性的不断增加,网络溯源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当前已经有基于分组标记的溯源技术、基于发送特定ICMP 的溯源技术、基于日志记录的溯源技术、基于受控洪泛的溯源技术、基于链路测试的溯源技术、对上述方法的改进及其他溯源方法。但是就当前而言,现有的溯源技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没有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满足网络溯源的需求。

纵观现有溯源技术,第一类是要求网管人员在待溯源事件发生过程中做大量的操作(例如受控洪泛溯源和链路测试溯源),该类网络溯源方法能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溯源效果取决于网管人员的水平,但是可扩展性较差,而且可能影响网络性能和业务;第二类需要路由器附加工作(例如分组标记溯源、ICMP 溯源以及日志记录溯源等),可扩展性各不相同,但是普遍要求大规模升级网络设

备,而且可能影响网络性能;第三类是通过管理手段实施(业务实名制、IP 地址实名制等)。未来网络溯源应该是灵活结合管理技术手段,在多个层面解决问题的系统工程,互联网溯源仍有待长期研究。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安全分析--追踪溯源的找人思路

安全分析--追踪溯源的找人思路 导语 一旦发生攻击行为,确定攻击者或者说是责任人一般是定损止损快速恢复业务之后的第二反应。谁要为事件负责?谁该承担责任变成了进一步追查的目标。可是在网络攻击行为中能够查到人或者组织谈何容易,一般能够抓到攻击者或者攻击组织的大约能到30%就很不错了。即使如此,下面还是从几个维度谈谈如何找人。 一、公司或组织内部的异常操作者 一般异常操作者,这里我们指误操作者,不是有意进行的攻击行为,所以不会进行诸如IP隐藏、日志删除等等行为。 1、从内部监控设备或者受攻击设备上面调取日志,查询到IP、根据资产登记情况追溯到个人就可以了。 2、一般异常操作者,可追查到IP但是资产没有归属登记的。可以根据内部相关信息查询。第一观察此IP访问的邮箱、QQ号等互联网账号的相关情况,如果有可以关联到内部人员。 3、查看主机名(与域控通信中一般会有相关信息),或者系统指纹等等,然后根据域控信息查询到姓名或者手机号或者工号,可以完成对应。 4、内网服务器,没有域控的,可以查看那个IP登录了相关联的21、22、23、3389等端口,查到源IP,根据源IP进行上述查询。

二、公司内部的攻击者 如果是公司内部的攻击者,尤其是熟悉内部网络架构的攻击者,对于追溯攻击来源是一种挑战。因为他可能是熟悉安全攻防的专家,又了解内部网络架构,可以抹除痕迹,避开监控等等,但是总有蛛丝马迹留存。 1、收集相关信息,能有多少收集多少,根据一中的方法进行查询。 2、判断攻击方式和手法,例如WEB攻击一般来源于熟悉WEB安全攻防的团队人员,恶意样本攻击很可能来自二进制或者系统安全人员的攻击。然后结合攻击手法是否是熟悉的特征并结合1中的一些信息综合判断。(备注:其实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攻击特征,现在广泛的要求建立攻击者画像就是可以做这个内容)。 三、公司外部的攻击者 这里一般分为两种人: 1、一般白帽子和脚本小子: 这一类攻击者,对自身的防护也不是很强,触发报警或者被日志审计是很正常的,根据IP追踪地理位置;如果是白帽子结合公司SRC的白帽子数据库可以基本确定,如果是脚本小子,可以追查到IP或者地理位置就很不容易了。脚本小子群体数量庞大,没有明显的极具特征的标识,有时候可以通过测试用的ID来搜索一些论坛。社交平台从而发现攻击者。一般而言这类攻击者造成的损失不会太大。 2、针对性攻击者:

第九章网络计划技术

第九章网络计划技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九章网络计划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网络图——网络图是一种图解模型,形状如同网络,故称为网络图。网络图是由作 业(箭线)、事件(又称节点)和路线三个因素组成的。 2、虚工作——所谓虚工作是在双代号网络图中,只表示其相邻的前后工作之间相互制 约、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的一种虚拟工作。 3、总时差——总时差(用TFi-j表示,TF 是Total Float 的缩写):双代号网络图 时间计算参数,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用工作的最 迟开始时间LSi-j与最早开始时间ESi-j之差表示或最迟完成时间与最早完成时间之 差。 4、自由时差——自由时差,简称FF(Free Float),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条件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用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表示。 5、关键线路——关键线路,自终点节点逆着箭线往回走,没有波浪线的线路连接起来 就是关键线路。是项目最重要的活动集合线,在工期控制中对该线路上的活动必须予以特别的重视,在时间上、资源上予以特殊的保证。 二、问答题: 1、什么是逻辑关系施工中有几种逻辑关系 答:①逻辑关系:表示个施工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②施工中的逻辑关系有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 2、试述总时差的(利用)性质 答:总时差具有如下性质:当LTn=ETn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此时,如果某工作的总时差为零,则自由时差也必然等于零;总时差不为本工作专有而与前后工作都有关,它为一条路线段所共用。由于关键线路各工作的时差均为零,该路线就必然决定计划的总工期。因此,关键工作完成的快慢直接影响整个计划的完成。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分部工程施工,其网络计划如下图,试用图上计算法计算六个时间参数 和计算工期,并用双线标出关键线路。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引言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加。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入侵技术和频率越来越高的网络入侵行为,对高级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需求日益迫切。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网络攻击防护措施的最初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然后述了溯源的分类和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多种溯源技术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合的产物,Internet的出现更是将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予以紧密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运作方式正在被低耗、开放、高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所替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攻击也愈演愈烈,尤其是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快速和广泛的互联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基本丧失作用,严重威胁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网络攻击者大都使用伪造的IP地址,使被攻击者很难确定攻击源的位置,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护策略。这些都使得逆向追踪攻击源的追踪技术成为网络主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最小化攻击的当前效果、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 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达19.1%,全球普及率已经达到21.1%。互联网已经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基础,网上有游戏、聊天、论坛、邮件、商场、新闻等不同的应用和服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业务、社会关系以及服务在网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除了存在道德约束以外,还有法律威慑———违法犯罪活动会被追查,犯罪活动实施者为此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人身自由。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似乎只有类似道德约束的用户自律,却没有法律威慑。网络上大量存在DDoS 攻击、木马、蠕虫、僵尸网络、非授权访问、发送垃圾邮件等恶意行为,但是由于网络匿名传统以及溯源能力的缺失,上述恶意行为即使涉及现实生活的违法犯罪,也很难有效取证和追查,网络犯罪实施者因此有恃无恐,更加猖獗。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在抑制网络健康

网络攻防技术试题答案

《网络攻防技术实践》考核口试题 软件工程相关 1.软件的算法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主要特征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七个主要特征: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有效性、健壮性、输入项输出项2.软件中算法的效率如何度量 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 3.解释一下算法、程序和软件的概念。 算法:通常指可以用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步骤或程序,这些步骤或程序必须是明确的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的。 程序:程序(program)是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 软件: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一部分,包括程序、数据、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4.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有哪几种主要结构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观点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5.解释一下C语言中结构体的概念 结构体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 6.什么是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常用的数据结构有数组、栈、队列、链表、树、图、堆和散列表等。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成为数据的物理结构,又称为存储结构,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表示方法有结点、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7.解释一下数据结构中线性表的概念 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即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据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都是首尾相接的。 8.解释一下数据结构中树的概念 树是由一个集合以及在该集合上定义的一种关系构成的。集合中的元素称为树的结点,所定义的关系称为父子关系。父子关系在树的结点之间建立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网络攻击溯源技术概述 随着互联网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加。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入侵技术和频率越来越高的网络入侵行为,对高级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的需求日益迫切。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网络攻击防护措施的最初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溯源面临的问题,然后述了溯源的分类和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多种溯源技术的优点。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 合的产物,Intemet的出现更是将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予以紧密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运作方式正在被低耗、开放、高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所替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攻击也愈演愈烈,尤其是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快速和广泛的互联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基本丧失作用,严重威胁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网络攻击者大都使用伪造的IP地址,使被攻击者很难确定攻击源的位置,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护策略。这些都使得逆向追踪攻击源的追踪技术成为网络主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最小化攻击的当前效果、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截至2011年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 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普及率达19.1%,全球普及率已经达到21.1%。互联网已经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基础,网上有游戏、聊天、论坛、邮件、商场、新闻等不同的应用和服务,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业务、社会关系以及服务在网络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互联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虚拟社会。现实生活中除了存在道德约束以外,还有法律威慑———违法犯罪活动会被追查,犯罪活动实施者为此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人身自由。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似乎只有类似道德约束的用户自律,却没有法律威慑。网络上大量存在DDoS 攻击、木马、蠕虫、僵尸网络、非授权访问、发送垃圾邮件等恶意行为,但是由于网络匿名传统以及溯源能力的缺失,上述恶意行为即使涉及现实生活的违法犯罪,也很难有效取证和追查,网络犯罪实施者因此有恃无恐,更加猖獗。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在抑制网络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亟需建设溯源能力。

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本质上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得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监控、扫描、检测、加密、认证、防攻击、防病毒以及审计等几个方面,其中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已经渗透到大部分安全产品之中,并正向芯片化方向发展。 1信息加密技术 在保障信息安全各种功能特性的诸多技术中,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一个数据加密系统包括加密算法、明文、密文以及密钥,密钥控制加密和解密过程,一个加密系统的全部安全性是基于密钥的,而不是基于算法,所以加密系统的密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数据加密过程就是通过加密系统把原始的数字信息(明文),按照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得数字信息(密文)的过程。假设E为加密算法,D为解密算法,则数据的加密解密数学表达式为:P=D(KD,E(KE,P)) 2数据加密技术 2.1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存储加密。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

链路加密是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不考虑信源和信宿,它用于保护通信节点间的数据,接收方是传送路径上的各台节点机,信息在每台节点机内都要被解密和再加密,依次进行,直至到达目的地。 与链路加密类似的节点加密方法,是在节点处采用一个与节点机相连的密码装置,密文在该装置中被解密并被重新加密,明文不通过节点机,避免了链路加密节点处易受攻击的缺点。 端到端加密是为数据从一端到另一端提供的加密方式。数据在发送端被加密,在接收端解密,中间节点处不以明文的形式出现。端到端加密是在应用层完成的。在端到端加密中,除报头外的的报文均以密文的形式贯穿于全部传输过程,只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才有加、解密设备,而在中间任何节点报文均不解密,因此,不需要有密码设备,同链路加密相比,可减少密码设备的数量。另一方面,信息是由报头和报文组成的,报文为要传送的信息,报头为路由选择信息,由于网络传输中要涉及到路由选择,在链路加密时,报文和报头两者均须加密。而在端到端加密时,由于通道上的每一个中间节点虽不对报文解密,但为将报文传送到目的地,必须检查路由选择信息,因此,只能加密报文,而不能对报头加密。这样就容易被某些通信分析发觉,而从中获取某些敏感信息。 链路加密对用户来说比较容易,使用的密钥较少,而端到端加密比较灵活,对用户可见。在对链路加密中各节点安全状况不放心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端到端加密方式。

网络攻防概述

网络攻击与防护概念 网络攻击:非法使用或获取网络中的信息或以破坏网络正常运行的行为、技术; 网络防护: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技术 常见网络攻击与防护 网络攻击技术: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包括网络扫描技术、口令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网络监听技术、网络协议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木马攻击技术等内 容 网络扫描技术:使用网络扫描软件对特定目标进行各种试探性通信,以获取目标信息的行为。 主机扫描 端口扫描 操作系统扫描 漏洞扫描 口令攻击:破解账户密码 弱口令扫描:最简单的方法,入侵者通过扫描大量主机,从中找出一两个存在弱口令的主机 简单口令猜解:很多人使用自己或家人的生日、电话号码、房间号码、简单数字或者身份证号码中的几位;也有的人使用自己、孩子、配偶或宠物的名字,这样黑客可以很容易通过猜想得到密码 暴力破解:尝试所有字符的组合方式。获取密码只是时间问题,是密码的终结者 口令监听:通过嗅探器软件来监听网络中的数据包来获得密码。对付明文密码特别有效,如果获取的数据包是加密的,还要涉及解密算法解密 社会工程学:通过欺诈手段或人际关系获取密码 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一般情况下,缓冲区会溢出引起程序运行错误,但是在攻击者的设计下)向程序的缓冲区写入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 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的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网络监听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接口处截获网上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也称网络嗅探(Network Sniffing )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手段,有意地造成计算机或网络不能正常运转从而不能向合法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或者使服务质量降低 拒绝服务(DoS: Denial of Service):任何对服务的干涉如果使得其可用性降低或者失去可用性称为拒绝服务, 如:计算机系统崩溃;带宽耗尽;硬盘被填满 攻击方式:消耗系统或网络资源;更改系统配置 木马攻击技术:特洛伊木马,是指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具备特定的破坏功能,会影响用户系统的安全。 木马程序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201505睿眼WEB攻击检测及溯源

睿眼Web攻击检测及溯源 技术交流资料 北京中睿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6月

目 录 一、技术优势 (3) 二、产品介绍 (5) 1、产品描述 (5) 2、技术创新 (5) 3、系统架构 (5) 4、工作流程 (6) 5、智能分析引擎 (7) 6、大数据溯源基础 (9) 三、产品特点 (11) 四、工作原理 (12) 1、检测攻击威胁 (12) 2、还原攻击过程 (12) 3、攻击溯源 (13) 4、弱点分析 (13) 五、关键技术 (14) 1、以攻击模型为基础的检测技术 (14) 2、基于大数据引擎的攻击者溯源技术 (14) 3、大数据联动技术 (14) 六、功能模块 (15) 1、睿眼前端展示中心 (15) 2、睿眼攻击溯源联动中心处理设备 (16) 七、典型部署 (18) 1、核心交换单机旁路部署 (18) 八、应用领域 (19)

一、技术优势 1、业界目前使用的IDS、IPS、WAF主要依靠本地检测引擎进行分析,没有云端检测 引擎,也没有大数据分析;主要通过定时检测规则库更新来升级本地规则库。IDS、IPS、WAF只能通过匹配规则库特征码来进行检测防御,且只能检测出攻击的类型,没办法进行深度的溯源分析。IDS、IPS、WAF本地特征库检测范围有限很容易被攻击者绕过,无法检测出真正的攻击,导致重要数据丢失,更严重可能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严重的后果。 2、睿眼检测威胁除了本地规则库以外,最主要的是依靠十几个云端引擎和云端大数据 对攻击者进行智能检测分析,攻击者很难绕过;并且可以分析出攻击者的攻击目的、所采用的攻击工具、攻击者的背景甚至身份。 3、睿眼云端威胁联动平台配合本地规则库,关联攻击者在互联网上其他的攻击行为。 深度预处理,高达2亿个域名进行预处理分析,打造即时的基于域名与IP的新型查杀技术;规则库更齐全不容易被绕过。 4、睿眼可根据事件的推动机制,精准的攻击者攻击事件定性,准确的攻击成功与失败 判断,告别传统的大量无效的攻击分析,大大提高误报率。 5、态势可视化,还原攻击者的攻击流程,清晰的展示出攻击者是如何一步步进行攻击 的,通过总流程可能会分析出ODAY攻击。也可通过互联网地图,时时捕获全球互联网态势。 6、事件关联性,通过把一个单独的攻击事件尽可能的关联出其曾经是否在互联网上有 过其它的攻击行为,能为分析攻击者提供更多的详细资料。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 一、产生背景: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合的产物,Internet 的出现更是将网络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予以紧密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运作方式正在被低耗、开放、高效的分布式网络应用所替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随之而来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攻击也愈演愈烈,尤其是DDoS攻击,攻击者利用网络的快速和广泛的互联性,使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措施基本丧失作用,严重威胁着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而且网络攻击者大都使用伪造的IP 地址,使被攻击者很难确定攻击的位置,从而不能实施有针对性地防护策略。 这些都使得逆向追踪攻击源的追踪技术成为网络主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最小化攻击的当前效果、威慑潜在的网络攻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DDoS攻击原理: 但是精确定位攻击源并非易事,因为攻击者对远程计算机或网络进行攻击时, 通常采用两种手段来隐藏自己的真实地址: 伪造报文I P源地址和间接攻击。因特网中有许多主机提供代理服务或存在安全漏洞, 这些主机会被攻击者作为“跳板”对目标发动攻击, 从受害主机只能看到“跳板”地址, 而无法获得攻击主机地址。 其攻击模型为: (attacter) (stepping stone)(zombie) (reflecter) (victim) 图1 网络攻击模型 它涉及到的机器包括攻击者、受害者、跳板、僵尸机器、反射器等。 攻击者(Attacker Host)指发起攻击的真正起点,也是追踪溯源希望发现的目标。 被攻击者(Victim Host)指受到攻击的主机,也是攻击源追踪的起点。 跳板机(Stepping Stone)指已经被攻击者危及,并作为其通信管道和隐藏身份的主机。 僵尸机(Zombie)指已经被攻击者危及,并被其用作发起攻击的主机。 反射器(Reflector)指未被攻击者危及,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攻击。 其中跳板机器和僵尸机器都是攻击者事先已经攻破的主机, 我们统称它们为变换器, 它们负责把攻击数据包做某种变换以掩盖攻击者的行踪, 具体变换如下:

网络安全技术

1. 由于来自系统外部或内部的攻击者冒充为网络的合法用户获得访问权限的攻击方法是下列哪一项? A、黑客攻击 B、社会工程学攻击 C、操作系统攻击 D、恶意代码攻击我的答案:B 2. 在信息安全性中,用于提供追溯服务信息或服务源头的是哪一项? A、不可否认性 B、认证性 C、可用性 D、完整性我的答案:A 3. 下列哪项属于网络协议和服务的脆弱性 A、操作系统不安全 B、RAM被复制且不留下痕迹 C、www服务、pop、ftp、dns服务漏洞 D、搭线侦听电子干扰我的答案:C 4. __ 是对付嗅探器的最好手段。 A、数字签名技术 B、加密算法 C、三次握手 D、hash算法答案:B 5. 对于黑客攻击web 服务器的威胁,管理员可以在黑客与服务器主机之间建立防火墙,这种措施属于: A、风险规避 B、风险承担 C、风险转移 D、风险最小化答案:D 6. 网络中的服务器主要有________ 和 _______ 两个主要通信协议,都使用 ____ 来识别高层的服务。注:如添加英文则全部大写, 如:ABC,NET等。 第一空:UDP第二空:TCP第三空:端口号 简述黑客攻击的一般过程。 我的答案:踩点T扫描T查点T获取访问权T权限提升T获取攻击成

果—掩盖踪迹—创建后门黑客侵入Web站点的目的何在?我的答案:答:1、为了得到物质利益; 2、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分析扫描器的工作原理. 我的答案:答:对原稿进行光学扫描,然后将光学图像传送到光电转换器中变为模拟电信号,又将模拟电信号变换成为数字电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接口送至计算机中。 分析缓冲区溢出的工作原理 我的答案:答: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的参数。IP 欺骗的原理和步骤是什么. 我的答案:答:两台主机之间的是基于IP 地址而建立起来的,假如冒充其中一台主机的IP,就可以使用该IP下的账号登录到另一台主机上,而不需要任何的口令验证。 步骤:1、使被信任主机的网络暂时瘫痪,以免对攻击造成干扰; 2、连接到目标机的某个端口来猜测SN基值和增加规律; 3、把源地址伪装成被信任主机,发送带有SYN标志的数据段请求连接; 4、等待目标机发送SY N+AC包给已经瘫痪的主机; 5、再次伪装成被信任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ACK此时发送的数据段带有预测的目标主机的ISN+1; 6、连接建立,发送命令请求。

商品溯源追踪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商品溯源追踪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在假货泛滥的今天,你是否还在为企业的商品假货儿烦恼。英联国泰致力于为商品生产型、流通型企业提供产品全程信息化管理、防伪防窜货系统管理、防伪溯源系统管理、会员积分管理、订单销售网络管理以及防伪查询服务的专业信息科技公司,是为客户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库存管理、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程化产品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项目目标 (1)在不影响工作效率、不额外增加工作量、尽量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基础上。 (2) 实现基于产品最小包装的质量追溯,通过产品最小包装上的身份信息可以辨别真伪、查询关键的质量信息; (3) 外部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多样化的、便捷的防伪查询方式;内部为企业提供便捷化仓储管理、市场流向管理、防窜货管理方式。 解决方案 完整的产品质量追踪追溯系统,涵盖生产线现场赋码系统、仓库出入库管理系统、防伪防窜货系统、消费者管理系统: 整个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底层生产线赋码系统和上层仓储、防伪防窜货、消费者管理等管理系统,并预留与现有ERP等其他管理系统的接口,以备后期系统扩展。

生产车间通过改造生产线,通过在商标赋码的方式,实现最小包装的唯一监管码,并与大箱码进行扫描关联,在产品进入生产企业储运仓库或者分仓后,在销往经销商时通过扫描采集流向信息并上传到防伪防窜货平台,消费者或者市场巡检人员可通过平台获取产品流向信息并依此来判断窜货情况。 项目效果 通过质量追踪追溯系统项目的实施,实现如下管理效果: (1)围绕品牌战略,在中国消费品市场确立企业形象; (2) 通过记录包装、仓储、发货各环节数据,实现产品市场流向信息正向追踪,并形成销售分析数据供领导参考,一旦有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定位并准确召回; (3) 利用市场流向数据为企业质量追溯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包装上的身份条码可以追溯整个流通过程甚至是生产过程,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防伪、防窜货证据支持,方便企业规范市场秩序; (4) 通过网站、手机等方式为客户提供快捷的防伪识别手段,保证消费者消费权益,同时建立起与消费者信息互动的桥梁,提高老客户的忠诚度,开拓新客户。 英联国泰防伪溯源二维码一体化优势: 1)采用自主二维码加密技术给产品做标识,将二维码印刷或标贴于产品包装上,用户只需通 过指定的独立的二维码防伪系统或手机软件进行解码检验,即可有效验证产品真伪,获得详尽的信息。

网络计划技术

1网络计划技术 1.1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56年美国的一些工程师和数学家组成了一个专门小组首先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计划处采用了计划评审技术,使北极星导弹工程的工期由原计划的十年缩短为八年。1961年,美国国防部和航空署规定,凡承制军用品必须用计划评审技术制定计划上报。从那时起,网络计划技术就开始在组织管理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 1.2网络计划技术的方法 1)关键线路法 2)计划评审技术 3)决策关键路径法 4)图形评审技术 5)风险评审技术 2PERT网络图 2.1PERT网络图的一些基本概念 1)作业:指任何消耗时间或资源的行动,如新产品设计中的初步设计、技 术设计、工装制造等。 2)事件:标志作业的开始或结束,本身不消耗时间和资源,或相对作业讲, 消耗量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3)表示方法:PERT网络图中,事件通常用圆圈表示,作业用箭线表示(如 下图所示) 图2.1概念表示 4)路线:指PERT网络图中,从最初事件到最终事件的由各项作业连贯组 成的一条路。 5)关键路线:各项作业累计时间最长的那条路。它决定完成网络图上所有 作业需要的最短时间。如下图所示:

图2.2关键路线 2.2PERT网络图的建立原则 1)网络流应从左到右; 2)只有在所有前置的相关活动已经完成后本活动才能开始; 3)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可采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4)不允许出现循环回路; 5)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 6)所有节点必须编号,且箭尾节点的编号应小于箭头节点的编号; 7)起始节点应只有一个,终点节点也只有一个; 3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3.1基本概念 1)工作持续时间D(duration) 2)工期T(project duration) 3)最早开始时间ES(early start date) 4)最早结束时间EF(early finish date) 5)最迟开始时间LS(late start date) 6)最迟结束时间LF(late finish date) 7)总时差(或浮动)TF(total float) 8)自由时差FF(free float) 3.2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公式 表3.1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公式

网络攻击追踪溯源层次分析

2014 年 第23卷 第 1 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2b6402414.html,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Special Issue 专论·综述 1 网络攻击追踪溯源层次分析① 陈周国, 蒲 石, 郝 尧, 黄 宸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研究所, 成都 610041) 摘 要: 近年来, 为了有效防御网络攻击, 人们提出了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技术, 用于追踪定位攻击源头. 网络安全系统能在确定攻击源的基础上采取隔离或者其他手段限制网络攻击, 将网络攻击的危害降到最低. 由于攻击追踪溯源技术能够为网络防御提供更加准确攻击源、路径等信息, 使得防御方能够实施针对性的防护策略, 其相关技术及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发展. 介绍了追踪溯源四层次划分, 重点分析追踪溯源各层次问题, 并就相应技术及追踪过程进行了深入讨论, 以期对追踪溯源有一个全面的描述, 提高对网络攻击追踪溯源的认识. 关键词: 网络攻击追踪; 追踪溯源层次; 层次分析 Levels Analysis of Network Attack Traceback CHEN Zhou-Guo, PU Shi, HAO Yao, HUANG Che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30,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o efficiently defend network attack, traceback has been proposed to track dwon the source of attack. With the identifiability of traceback, security measure, such as isolation or others, can be carried out to do less harm in network. Because traceback mechanism i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defense against network attack, its related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has achie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levels of traceback,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issues of each traceback lev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and tracking process conducted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track in order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raceback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cyber attacks attribution. Key words : network attack traceback; levels of traceback; levels Analysis 随着网络安全的深入发展, 传统被动防御技术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无法应对新兴的、复杂的网络威胁. 人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主动防御, 确定攻击源头, 有目的地对攻击进行防御抑制, 将危害降到最低. 确定网络攻击源头的技术叫追踪溯源, 它是指确定网络攻击者身份或位置, 以及攻击的中间介质. 身份指攻击者名字、帐号或与之有关的类似信息; 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或虚拟地址, 如IP 地址、MAC 地址等. 网络追踪溯源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具体算法和应用研究上, 对网络追踪溯源所面临的系统性问题鲜有完整且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① 收稿时间:2013-06-06;收到修改稿时间:2013-07-15 网络攻击追踪溯源按照技术功能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1]; 按照追踪过程网络协作与否, 可分为协作与非协作两类追踪溯源技术[2]; 而从攻击追踪的深度和精准度上又可将其细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的追踪[3]: 第一层: 追踪溯源攻击主机; 第二层: 追踪溯源攻击控制主机; 第三层: 追踪溯源攻击者; 第四层: 追踪溯源攻击组织机构. 追踪溯源四层次划分准确地描述了攻击追踪溯源所面临的问题与目标. 本文从追踪溯源深度和精度的角度, 描述追踪溯源四层次概念, 抽象其问题并分析

网络攻防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 1、历史上,和对系统的口令加密函数()进行了下列哪一种改进措施,使得攻击者在破解系统口令时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A ) A.引入了机制 B. 引入了变换 C.改变了加密算法 D.增加了加密次数 2、下列哪一种网络欺骗技术是实施交换式(基于交换机的网络环境)嗅探攻击的前提?(C) 欺骗欺骗欺骗D.路由欺骗 3、通过序号猜测,攻击者可以实施下列哪一种攻击?(D) A.端口扫描攻击欺骗攻击C.网络监听攻击会话劫持攻击 4、目前常见的网络攻击活动隐藏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 ) A.网络流量隐藏 B.网络连接隐藏 C.进程活动隐藏 D.目录文件隐藏 .5、在系统中可用来隐藏文件(设置文件的隐藏属性)的命令是。(B) B. D. 6、系统中的命令用来搜索来显示自从文件创建以来曾经登录过的用户,包括登录/退出时间、终端、登录主机地址。(B) 文件文件 C. 文件 D. 文件

7、系统中的w和命令用来搜索来报告当前登录的每个用户及相关信息。(A) 文件 B. 文件 C. 文件 D. 文件 8、流行的工具提供什么类型的网络攻击痕迹消除功能?(D) A.防火墙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B. 入侵检测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D. 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9、是一个常用的平台上的远程口令破解工具,它不支持以下哪一种类型的口令破解(A) A. B. 3 C. D. 10、在大家熟知的病毒、蠕虫之中,下列哪一项不具备通过网络复制传播的特性?(D) A.红色代码 B.尼姆达() C.狮子王() D. 11、网络监听(嗅探)的这种攻击形式破坏了下列哪一项内容?(B) A.网络信息的抗抵赖性 B.网络信息的保密性 C.网络服务的可用性 D.网络信息的完整性 12、会话劫持的这种攻击形式破坏了下列哪一项内容?(D) A.网络信息的抗抵赖性 B.网络信息的保密性 C.网络服务的可用性 D.网络信息的完整性 13、拒绝服务攻击的这种攻击形式破坏了下列哪一项内容?(A)

从腾讯《2017年度网络安全报告》看网络安全形势

从腾讯《2017年度网络安全报告》看网络安全形势 2017年,网络安全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网络攻击、信息泄漏、诈骗、传销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断敲响民众数据、信息安全的警钟。另一方面,6月1日起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让全社会看到了网络安全领域的“国家力量”,标志着网络安全执法从此有法可依。在此背景下,腾讯安全于近日正式发布《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下简称《报告》),涵盖病毒、黑产诈骗、金融安全、数字加密货币等多个领域,全面剖析了2017年网络安全形势及变化。同时从产业合作方面,集中展示了一年以来安全厂商在推动安全生态发展建设方面做出的示范性成果,对行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017年网络犯罪多元化爆发,互联网+安全出现全新焦点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我国物联网、共享经济、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全新产业形态竞相涌现,大量传统产业也积极开展数字转型,全面拥抱“互联网+”。但与此同时,新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 《报告》指出,2017年网络犯罪呈多元化爆发,多个互联网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物联网领域,2017年连续爆出“家庭摄像头遭入侵”、“WiFi 设备WAP2安全协议遭破解”等安全事件,信息安全问题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互联网金融领域,2017年年终钱宝网遭曝光,涉案金额达百亿,社会影响巨大;共享经济领域,二维码“藏毒“手段愈发流行,直接威胁用户数据隐私和财产安全;传统食药领域,互联网的融合引发了一定的食品药品不规范问题,为监管带来难度…… 在这些新兴产业之外,较为传统的病毒领域也因出现一些新趋势导致病毒形势更为复杂。移动安全方面,一些看似影响不大的单个漏洞耦合在一起也会产生新的风险。

网络攻防技术复习题教学教材

一、选择题(单选) 1、历史上,Morris和Thompson对Unix系统的口令加密函数Crypt()进行了下列哪一种改进措施,使得攻击者在破解Unix系统口令时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A ) A.引入了Salt机制 B. 引入了Shadow变换 C.改变了加密算法 D.增加了加密次数 2、下列哪一种网络欺骗技术是实施交换式(基于交换机的网络环境)嗅探攻击的前提?(C) A.IP欺骗 B.DNS欺骗 C.ARP欺骗 D.路由欺骗 3、通过TCP序号猜测,攻击者可以实施下列哪一种攻击?(D) A.端口扫描攻击 B.ARP欺骗攻击 C.网络监听攻击 D.TCP会话劫持攻击 4、目前常见的网络攻击活动隐藏不包括下列哪一种?(A ) A.网络流量隐藏 B.网络连接隐藏 C.进程活动隐藏 D.目录文件隐藏 .5、在Windows系统中可用来隐藏文件(设置文件的隐藏属性)的命令是____。(B) A.dir B. attrib C.ls D. move 6、Unix系统中的last命令用来搜索____来显示自从文件创建以来曾经登录过的用户,包括登录/退出时间、终端、登录主机IP地址。(B) A.utmp/utmpx文件 B.wtmp/wtmpx文件 C. lastlog文件 D. attc文件 7、Unix系统中的w和who命令用来搜索____来报告当前登录的每个用户及相关信息。(A) A.utmp/utmpx文件 B. wtmp/wtmpx文件 C. lastlog文件 D. attc文件 8、流行的Wipe工具提供什么类型的网络攻击痕迹消除功能?(D) A.防火墙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B. 入侵检测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C.Windows NT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D. Unix系统攻击痕迹清除 9、Brutus是一个常用的Windows平台上的远程口令破解工具,它不支持以下哪一种类型的口令破解(A) A. SMTP B. POP3 C. Telnet D. FTP 10、在大家熟知的病毒、蠕虫之中,下列哪一项不具备通过网络复制传播的特性?(D) A.红色代码 B.尼姆达(Nimda) C.狮子王(SQL Slammer) D. CIH 11、网络监听(嗅探)的这种攻击形式破坏了下列哪一项内容?(B) A.网络信息的抗抵赖性 B.网络信息的保密性 C.网络服务的可用性 D.网络信息的完整性 12、会话劫持的这种攻击形式破坏了下列哪一项内容?(D) A.网络信息的抗抵赖性 B.网络信息的保密性 C.网络服务的可用性 D.网络信息的完整性 13、拒绝服务攻击的这种攻击形式破坏了下列哪一项内容?(A)

网络安全认证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认证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认证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认证指的是证实被认证对象是否属实和是否有效的一个过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验证被认证对象的属性来达到确认被认证对象是否真实有效的目的。被认证对象的属性可以是口令、数字签名或者像指纹、声音、视网膜这样的生理特征。认证常常被用于通信双方相互确认身份,以保证通信的安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1)身份认证:用于鉴别用户身份。 (2)消息认证: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在很多情况下,用户要确认网上信息是不是假的,信息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这就需要消息认证。 1.身份认证技术 认证(Authentication)是证实实体身份的过程,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当服务器提供服务时,需要确认来访者的身份,访问者有时也需要确认服务提供者的身份。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个数字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而现实世界是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身份认证技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用户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呢?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判定:一是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know),假设某些信息只有某个人知道,比如暗号等,通过询问这个信息就可以确认这个人的身份;二是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have),假设某一个东西只有某个人有,比如印章等,通过出示这个东西也可以确认个人的身份;三是直接根据你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who you are),比如指纹、面貌等。在信息系统中,一般来说,有三个要素可以用于认证过程,即:用户的知识(Knowledge),如口令等;用户的物品(Possession),如IC卡等;用户的特征(Characteristic),如指纹等。 现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如下: 身份认证技术从是否使用硬件来看,可以分为软件认证和硬件认证;从认证需要验证的条件来看,可以分为单因子认证和双因子认证;从认证信息来看,可以分为静态认证和动态认证。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软件认证到硬件认证,从单因子认证到双因子认证,从静态认证到动态认证的过程。下面介绍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 (1)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