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经济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经济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经济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时间:2011-07-08 原文作者:刘国光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不搞私有化,也不搞单一公有制,这是我们党从长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总结得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更好地坚持和运用这一理论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巩固公有制为主体这个前提和基础,反对私有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现在有不少人对公有制是否还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有疑虑,主要是对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即量的方面有疑虑。也有人认为近年来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宏观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微观上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但更多的是“国退民进”;个别案例中的所谓

“国进民退”,多半属于资源优化重组,并非没有道理。解除人们疑虑的办法之一,就是用统计数字来说明,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信心。

公有资产占优势,更重要的是表现为质的优势,即公有资产在关键性的涉及国民经济命脉、战略全局和发展方向的生产资料上占优势,而不是在一般的微不足道的生产资料上占优势;是在先进的具有导向性、控制性的生产资料上占优势,并且不断提高进步发展壮大,而不是在落后的生产资料上占优势。这样,公有制经济才能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不但要求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而且要求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国家应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国有经济的好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有经济不能如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那样,主要存在于私有企业不愿意经营的部门,仅仅起到补充私有企业和市场机制不足的作用,而是还需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必须反对不顾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搞私有化的错误倾向。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有经济应主要集中于能源、交通、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中。这些都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这些行业和领域中国有经济应该有绝对的控制力、较强的控制力,国有资本要保持独资和绝对控股或有条件

的相对控股。

全面认识国有经济的作用

关于国有经济的作用,理论界有不少论述,其中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和研究。这种观点把国有经济的社会责任分为两种,一是帮助政府调控经济,一是保证社会公平的经济基础。前一个作用普遍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而后一个作用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所独有的。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国有经济有助于政府调控经济,但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私有化实践证明,即使垄断性的基础产业实行了私有化,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到了10%以下,政府照样可以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商业手段等有效地调控经济。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则是高度私有化的经济和以私有制为主的混合经济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中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发挥其主导作用,理应包括保障、实现和发展社会公平的内容和标准,需要发挥好国有经济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职能。因此,那些对于保障社会公平非常重要的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也应该认为是“重要”的国有资产,要力争搞好。

基于国有经济负有为保障社会公平提供经济基础的社会责任,国家要保障在公益服务、基础设施、重要产业的有效投资,并不排斥为解决就业问题在劳动密集领域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和运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应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保障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在

竞争性领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稳定和增加就业、保障社会福利和提供公共服务上的作用,增强国家进行收入再分配和转移支付的经济实力。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国有经济的数量底线,不能以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化的“国际经验”为依据。确定国有经济的比重,应当考虑到保障、实现和发展社会公平的需要。

发挥好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革除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病,相应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发挥好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制,但是,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有的特色,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的。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怎样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呢?主要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也就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而还有计划性这个特点,还有国家计划的指导。少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等,曾设有经济企划厅之类的机构,编有零星的预测性计划。英、美等多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只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没有采取计划手段来调控经济。但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大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宏观调控中运用计划手段,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所在。宏观调控有几项手段,最重要的是国家计划、财

政政策、货币政策三者。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我国,国家计划与宏观调控是不可分的,是宏观调控的主心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这里强调的计划,同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有着本质不同。这是因为:第一,现在的国家计划不是既管宏观又管微观、无所不包的计划,而是只管宏观,微观的事情主要由市场去管;第二,现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是市场,计划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必要手段;第三,现在的计划主要不再是行政指令性的,而是指导性的、战略性的、预测性的计划,但同时必须具有导向作用和必要的约束、问责功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再到强调国家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这合乎辩证法的正—反—合规律。这不是回到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是计划与市场关系在改革发展新阶段更高层次上的综合。

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防止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也越来越严重。在谈到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时,人们一般会想到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行业垄断、腐败、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滞后等等。这些都有道理,也必须一一应对,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有制决定分配制;财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财产占有上的差别,才是收入分配差别

最大的影响因素。西方著名经济学者萨谬尔森也承认,收入差别最主要是由拥有财富多寡造成的。

在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时,人们往往从分配领域本身着手,特别是从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再分配领域着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公共福利等手段,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这些措施是完全必要的,需要加大力度继续做好。但是,仅仅就分配谈分配,仅仅从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着手调整收入差距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还需要从所有制结构、从财产制度上直面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遏止收入差距扩大,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强调,“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这是非常深刻的论断。当然,如何使全体人民更好地分享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收益,是一个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摘自2011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些重要论点,进一步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引申开去,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值得探讨。 (一) 中国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发展。2、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和发展。3、由封闭转向开放。这个重大转变不仅适应中国落后生产力的水平,而且具有根本和长远意义。 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可逾越的一种所有制和经济形式,它的存在形式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且具有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的包容力。改革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共产党取得政权,按照不成功的模式走了一大程,重新回到起点,这应该说是批判了教条后的真正的实事求是和符合历史发展的选择。 (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的结合 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但这种体系存在越来越明显的低效益和恶性循环,牺牲了人民利益,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牺牲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发展至今,私营经济和它不断发展的形式是最有效的载体和容器。 私营经济不仅不需要国家直接投入,而且它和市场经济共生,是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的配置形式。中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国家投入,1997年注册资本已达 5140.12亿元,这是资源优化组合的有力的证明。私营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指导十分重要,但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上有许多特点,主要是:l、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结合。2、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私营经济自发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全国市场出现萧条时期,他们的产品仍然畅销不衰。同样在这一时期,那些一般消费品,由于供给过剩,企业倒闭。这种现象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私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发展,主要支撑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978~1995年国有经济比重由77.63%降至 33.94%,集体经济由22.37%上升至36.59%,而非公有制经济由0上升至29.44%,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个体工商户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私营企业年均增长20-30%,为国有和集体经济所不及。中国工业品、特别是日用工业品供给迅速增长,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总经济师岗位职责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总经济师岗位职责正式版

总经济师岗位职责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指令,协助公司总经理贯彻落实公司质量、环境及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目标。 2. 负责全公司经济管理工作。加强对工程合同、项目工程分部分项分包、材料采购等合同审核,各项单价控制在中标预算的综合单价内。 3. 督促完成预(结)算的编制、送审、以及完成投标预算书的编制,严禁出现预算废标。

4. 加强公司项目工程结算工作,确保各类项目工程结算目标任务的完成。 5.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随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信息,为项目施工实行标价分离,作好预测预算工作和及时提供成本分析的相关资料。主持公司清单报价的内部定额的测定,及时为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6. 参与公司结算收款小组的工作。 7. 随时掌握项目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对项目预算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工程预结算书的审核,送审工程造价合价控制在审定结果的±5%以内(不含变更因素)。 8. 负责督促部门加强预算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学习培训。

知识分子1

知识分子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国外的主流看法是,知识分子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是国外通称“中产阶级”的主体。目前,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分布在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领域,是国内通称“中等收入阶层”的主体。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政治性的概念和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将长期存在,最终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差别的消失而消失。 1)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中四大劳动者之一: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即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专业技术劳动者。如:教师、医生、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 2)知识分子是古代读书人,或古代“士”的现代延续。古代读书人的抱负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帝)分忧,为民请愿,并且皇帝也确实会礼遇和尊重他们。从这个角度,现代中国社会已无知识分子。 3)现代社会仍然有喜欢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人,或以知识分子为敬语的习惯,一般指学历较高、读书较多的人。 4)知识分子的别名是臭老九,反映在元、文革及以后时期知识分子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低下。 5)党外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分工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普及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一个社会脑力劳动者阶层。 知识分子条目补充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范畴。作用一个社会阶层,它是在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和界说颇为不同。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语境中,知识分子又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政策的对象,其中的党外人士还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除了一般理论上的界说外,还有特定的操作性界定。

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贯方针。1979年初,邓小平就鲜明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这项原则。”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呢?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和交换的形式,决定了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其他一切私有制社会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公有制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不会有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意识形态和共同理想。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追求社会公平,而不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 会公平比所有制更重要。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它把社会主义仅仅当作了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否定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而存在的意义,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蜕化为了空想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实际上,任何社会的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所谓的社会公平就其实质来说是对现存经济社会关系内在要求的合理化和正当化。没有以公有制以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和收入分配上的平等,真正的社会公平是难以实现的。 有人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是目的,因而,生产资料公有制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把公有制与发展生产力不恰当地对立起来了。实际上,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主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正是因为公有制能够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两极分化、阶级对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只有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调控,推动生产力更快地发展。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利于国家从社会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克服单纯市场调节的局限,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以及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有利于保持国家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维 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要发展、要强盛,需要强大的国民生产力,而这一切的基础就就是机械发展。简而言之,国家离不开机械制造行业。 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没有国家与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制造业,就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机械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与国防力量的加强。例如,生活中的生活用品,穿的衣服,吃的食品,住的房子,出进车辆,都需要机械业的制作。再到国家强大与安全稳定,如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公路铁路与高铁,导弹火箭,航天卫星。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把高新技术注入机械产品的开发中,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段。 机械制造业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 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与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

与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就是任何其她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没有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有这一切。 从实际出发,国际发展快的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 先从美国开始吧。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70年代美国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与自动化。使得美国迅速成为强国。 而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与日本就是胜利者。机械制造业就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德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里巧妙地利用优势发展自己。德国在工业化完成之前一直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家,手工作坊所生产的产品向来被认为就是次等劣质货。“德国制造”曾经就是一个耻辱的标志。不过,这个原本带有侮辱色彩的字样,若干年后则成为质量与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机械制造、化工、环保技术等行业在世界享有盛誉。 对于日本,二战以后,由于技术革新的成功,使得日本的相机、手表与时钟这些精密仪器行业,瞬间成为站在了世界舞台前列的成功者。以相机为例,朝鲜战争中相机由于占领军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日本国内的需求也开始扩大。低价相机的上市,迎来了照相机的鼎盛时期,确立了相机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耐用消费品的地位。当相机从一种奢侈品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时,厂商开始

论我国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

论我国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行业协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经济法主体地位日渐提高,其实力及作用也日益增强。但是,目前行业协会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职能划分模糊、操作不规范、内部治理不完善、定位偏差等。这些瓶颈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则在于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法律支持。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不仅要对全行业进行系统管理,而且还要向它们提供各种服务项目。在现代化经济生活中,行业协会逐渐成为维系经济政府与市场主体的重要纽带,并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因此,本文对我国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行业协会的概述 1.行业协会的定义 所谓“行业协会”,就是指同种行业公司或企業等众多经营实体,为促进本行业稳定发展、维护其共同利益而形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根据民法原理的规定,行业协会是社团法人的一个分支。通常来说,社团法人包括了自然人和法人,主要从事于学术研究、社会公益、宗教活动、文艺艺术等不同领域。《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社会团体是指由我国民众自愿组成,依照章程开展社会活动,并实现共同目标的非营利性组织。除国家机关外的任何组织都可以加入到某一类社会团体中,成为单位会员。自对外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更为突出。全国多地政府纷纷出台保护政策,保证全行业良性发展,如浙江省温州市就曾制定“关于促进行业协会规范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总之,行业协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有助于发挥本行业独特优势,而且也为规范经济运行与建设提供保障。 2.行业协会的特点 (1)自律性 行业协会具有一定的自律性,集中反映在行规章程对协会成员行为的限制。行规章程应由全体成员通过民主协商、决策等环节而形成,彰显“意思自治”原则。自律性作为行业协会的支撑基础,其在行业协会运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方面,行规章程并非由单位成员随意捏造,而是由全体成员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制定而成;另一方面,通过这些行规章程来约束并规范成员的具体行为。若能将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则可以使行业协会得到稳定发展,同时又可以发挥本行业优势,确保协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公共性 由于行业协会涵盖了特定行业中的所有成员,其宗旨在于维护特定行业的长期共同利益,因而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利益的倡导者和代表者。然而,这种公

关于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除了要占據国内的市场外,国际市场份额的占据也很重要。但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问题,对于这一些问题的处理,一般依靠的法律就是国际经济法。这一法律的运用,对于我国对外贸易而言很重要,接下来就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一)保护知识产权 对于我国外贸交易而言,借助国际经济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保护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安全,在这一方面,没有指定被保护的对象,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借助正规渠道购买他国的专利,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出于充分发挥国际经济法的考虑,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第一点,有关于创新方面,要培养企业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创新是前提,为此,要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加快企业创新步伐,使企业研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第二点,在注意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旦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要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通过正规途径申请产品专利。如果有其他人盗用自己的专利,可以把法律作为武器,发起法律诉讼,进而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三点,对于外贸纠纷方面,关于这一内容,企业要深入挖掘法律内涵,了解其含义,以便在发生贸易纠纷时,有法可依,借助法律的正规渠道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现。 (二)应对倾销与反倾销

对于市场的运作而言,不论是倾销,还是反倾销,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都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有关于倾销这一内容,是这样介绍的,卖方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将大量低于市价的产品投放至市场,使买方市场呈现出混乱状态,不利于市场平稳的运行下去。而关于反倾销,则与之相反,买方出于预制倾销情况的发生,会使用一定的市场调节措施,一旦方式使用不当,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如下例子可以思考。在我国加入世贸伊始,由于产品成本比较低廉,为此销售价格也很低,因而很容易进入其他国家,对此,买方就会采取反倾销的手段,减少我国产品的进入。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就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比如深入了解国际经济法,使用其所蕴含的反倾销条例为武器,切实保护企业权益,同时配合买方调查,消除其对我国误解,一旦出现不公正现象,要进行投诉,以保证调查结果是公正的,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定位。 二、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对于国际经济法而言,其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国际货物贸易法;另一方面是国际技术贸易法。接下来就这两个法律进行分析,以解释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一)国际货物贸易法 对于国际货物贸易法而言,其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称得上是核心法律有两部,其一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其二是《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在这两部法律中,声明了许多内容,既包括贸易双方所具有的义务,又有其具备的经济权利,并为

公有制主体地位新议

公有制主体地位新议 新中国建立伊始,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在农村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在城市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使国家可支配的资产增加。1953--1957年进行"一化三改"快速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体制。从此,公有制开始一统天下,形成了"率土之滨,莫非公有"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各种经济成分进行了积极稳妥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格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邓小平曾说过"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在十五大之前理论界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只要公有制经济控制了主要产业部门,就是保持了主体地位;另一种认为只有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才算保持了主体地位。 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统治地位。在其它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显然十五大的报告在总结以往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首先要保证公有资产有量的优势。谈到公有资产的量的大小,必须先全面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报告指出公有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以工业经济为例,1985年以来虽然纯国有经济产值比重从1985 年的64.9%下降到1995年的34.0% ,但并没有改变公有制工业占主体的地位,1995年末,包括集体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内的公有制工业产值比重为80%左右,资产总额占85%左右。 公有资产占量的优势,这个量的优势是指相对数量,即公有经济在社会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任何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维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要的量的优势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伴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相对上升,这是一个事实,但也不必为此忧心重重,首先这种相对数量的下降是发生在公有资产绝对数量大幅提高的基础上,据统计,我国国有资产继续稳步增长,截止1996年末,国有资产总量达65894.6亿元,比1995年增长15.4%。其次这种下降仅限于一定的范围内。这是不会影响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相反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以往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只是注重量的优势,而忽视了质的提高。公有资产的质是一个新概念。它有着广泛的内涵,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1)、公有资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这是质的外在表现。(2)、公有资产的分布结构,公有资产只有在合理分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质的提高。(3)、公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机制,这是决定质的关键。(4)、参与公有资产运营的人员的素质,

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现状和前景

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现状和前景 (一)什么是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non-ferrous metal,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电阻比纯金属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锆合金等。 (二)有色金属的分类 有色金属可分为四类: 1. 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铜、铅、锌等; 2. 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化学性质活泼,如铝、镁等. 3. 贵金属:地壳中含量少,提取困难,价格较高,密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银、铂等; 4. 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等。 中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 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这64种有色金属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 应用分类: A: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现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B: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有色金属分为5类: 1.轻金属。密度小于4500千克/立方米,如铝、镁、钾、钠、钙、锶、钡等。 2.重金属。密度大于4500千克/米3,如铜、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 3.贵金属。价格比一般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4.半金属。性质价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硒、碲、砷、硼等。 5.稀有金属。包括稀有轻金属,如锂、铷、铯等; 稀有难熔金属,如钛、锆、钼、钨等; 稀有分散金属,如镓、铟、锗、铊等; 稀土金属,如钪、钇、镧系金属; 放射性金属,如镭、钫、钋及阿系元素中的铀、钍等。 (三)有色金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经济师岗位职责实用版

YF-ED-J634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总经济师岗位职责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总经济师岗位职责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质量、环境及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指 令,协助公司总经理贯彻落实公司质量、环境 及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目标。 2. 负责全公司经济管理工作。加强对工程 合同、项目工程分部分项分包、材料采购等合 同审核,各项单价控制在中标预算的综合单价 内。 3. 督促完成预(结)算的编制、送审、以 及完成投标预算书的编制,严禁出现预算废 标。

4. 加强公司项目工程结算工作,确保各类项目工程结算目标任务的完成。 5.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随时掌握市场材料价格信息,为项目施工实行标价分离,作好预测预算工作和及时提供成本分析的相关资料。主持公司清单报价的内部定额的测定,及时为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 6. 参与公司结算收款小组的工作。 7. 随时掌握项目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对项目预算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工程预结算书的审核,送审工程造价合价控制在审定结果的±5%以内(不含变更因素)。 8. 负责督促部门加强预算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学习培训。 9. 根据图纸会审时间,制定项目部预算施

论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2年第7期(总第246期)世纪桥Shi Ji Qiao No.7,2012(General No.246) 收稿日期:2012-02-1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知识分子的社会选择——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的现代启示”(项目编号:11552286)。作者简介:阴燕云(1963-),女,山东肥城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阴燕云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要: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知识分子的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 关键词: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地位和作用 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所必需的。列宁指出:“只有利用大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而知识分子就是这样的因素”。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进入新的世纪,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我国将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加速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 础上的。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 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以及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知识分子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知识分子的积极参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中与党和人民一道进行艰苦的探索。早年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就 (下转第5页) ·党史党建·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

总经济师岗位职责

中铁二十四局上海铁建公司 项目总经济师岗位职责 一、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规定,熟悉“统计法”有关统计工作的规定,熟悉“经济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及签订合同的具体事项。 二、负责在建项目的预算、验工计价、竣工结算、合同管理、变更索赔,以及清算工作。 三、负责编制切合实际的年、季、月施工计划,并上报下达。 四、负责对分包单位的结算及付款控制。认真编制内、外部承包单价,按公司项目管理的要求提供上缴公司费用计算资料。 五、参与本单位物资供应,材料采购、技术措施和主要经济合同审查及招标比价,检查计划和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物资付款进行控制。 六、负责本项目投标书和合同的评审,负责主要分承包方评价并建立合格分承包商档案、台帐、名册,作好顾客投诉质量记录工作。 七、负责核实各工点每月底实际完成工作量,掌握建设单位的施工要求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做到计划合理。 八、负责范围内各种质量记录,相关文件的管理。 九、负责最终及过程审计(审价)的有关工作。

中铁二十四局上海铁建公司 项目总经济师岗位职责 一、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规定,熟悉“统计法”有关统计工作的规定,熟悉“经济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及签订合同的具体事项。 (主要是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包括建筑法、税法等) 二、负责在建项目的预算、验工计价、竣工决算、合同管理、变更索赔,以及清算工作。 1.负责在建项目的预算:即是当图纸出来以后,整个工程的总造价是多少要有资料;清单中没有的项目需要总经济师编制预算资料并报审。 2.验工计价、竣工结算:这主要是指对甲方的验工计价、竣工决算等。 3.合同管理:项目部除物资采购合同由物资人员保管以外,其他的合同如房屋租赁、机械租赁、工程分包、劳务分包等所有经济合同都应由总经处保存留底。 4.变更索赔,以及清算工作:项目总经应对项目的清算索赔全程控制,包括在施工过程中的详细资料的收集,如市场材料价格的掌握,譬如地材。 三、负责编制切合实际的年、季、月施工计划,并上报下达。 四、负责对分包单位的结算及付款控制。认真编制内、外部承包单价,按公司项目管理的要求提供上缴公司费用计算资料。 五、参与本单位物资供应,材料采购、技术措施和主要经济合同审查及招标比价,检查计划和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物资付款进行控制。 六、负责本项目投标书和合同的评审,负责主要分承包方评价并建立合格

知识分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知识分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世界、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都证明企业发展不能没有知识分子。从企业性质来讲,要有一批既有科学知识,又有革新精神,善于开拓局面的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从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看,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智能化趋势十分明显,需要有掌握科学技术的高智能化人才;从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来看,往往是把人才开发放到首位;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来讲,需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经验丰富的专业大拿的作用。?[关键词]:人才开发?[论文]:知识识分子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教授、工程师、会计师、记者、文艺工作者等。其中企业中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指:工程师、政工师、技术员、政工员等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智力因素、文化水平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生产过程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纵观近代企业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无不反映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美国和日本十多个主要公司20年的成绩分析中,发现革新人物(知识分子)参与成功的革新项目比率占93·3%而革新人物参与失败的革新项目比率只占33%。从我国企业发展来看,每取得一项成果或进入一个新阶段,都凝结着知识分子的汗水。就四老沟矿来说,

是一个在日伪开采的废墟上投产的老矿,由于井田窄小和环节能力不足,多年不能达到设计能力。后经全矿职工的共同努力,大搞技术改造和老井挖替活动,年产突破了300万吨、实现了设计能力翻番的奋斗目标。这其中贡献突出的就是广大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施工,先后对主井、进底车场、翻轮及煤仓、通风系统、筛分系统进行改造。使矿井综合生产能力从不足150万吨/年提高到342万吨/年。即使是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也渗透着知识分子的印记,企业离不开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企业中大有作为。具体还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一)、从企业的性质来知识分子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组织,是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环节之一,是为社会提供产吕的生产单位,我国经济运动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任何经济运行机制都离不开人的活动,企业做为责权利相统一的社会经济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经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相对独立利益,就离开不市场机制的制约和竞争规律的支配。所谓“产多产少在于销,销多销少在于质,质优质劣在于管,管好管坏在于人”,说的就是取市场者必先取人。管理者的功能不单是服从和执行,更应该是创新和开拓,创新与开拓的基础仍然是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其中,就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化科学知识,又有革新精神,能够开拓新局面的知识分子,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形势要求。?(二)、从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活动看知识分子在企业发展中

论述经济法地位

论述经济法地位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经济法的地位问题其实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经济法的概念,证明其独立和重要,并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法加以区分。本文谨从经济法的概念入手探求 经济法的独立,并在回顾经济法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论证经济法历史上是重要的法律部门,而且现实仍是重要的法律部门,当然要更加明确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还须与相关的法律部门进行比较,最后以经济法的特殊分析经济诉讼和经济审判。 经济法,法部门,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现实,市场失灵,公共失灵经济法 的地位问题其实就是经济法是不是一个法律部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经济法的概念,证明其独立和重要,并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法加以区分。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从其萌芽至今已走过了100多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它的产生以至发展都伴随着争吵,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作为理论思维的第一步就是给经济法下定义,这也是经济法研究学者的首要任务。前人在此已做了相当的工作,总的说来,对经济法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是承认经济法是一个法部门,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义;二是不承认经济法的独立地位,认为经济法是一个学科或是一种规范的综合等等。否定经济法的普遍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统一的调整对象和方法,所以无论是单个的经济法规或是这些法规的总合,都不能构成独立的法律部门”.而肯定派则认为经济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和方法,坚持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 从现实的情况看,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由经济法重点加以调整和规范的: 一、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通过管理协调和处理好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意志、行为和利益的矛盾十分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国家经济部门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市场为基础并加以国家调节这一辅助手段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最优”。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按一定的程序制定经济政策等行为,如利率、税率的调整,宏观经济调整有利于克服市场的盲目和滞后,使“市场失灵”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二、市场竞争方面。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新技术的迅速开发和利用,经济就会放缓,因而维护并鼓励正常的经济竞争是经济法的重要使命。但同时市场经济的发达天决定了一部分经济主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取得相对优势 的地位,甚至走向垄断,而垄断者会维持自己的垄断价格剥夺消费者,更为严重的是导致技术和服务止步不前。另外恶的竞争损害了平等民事主体的利益,还损害了整个市场竞争机制。对此,传统的民法调整显然是力不从心。最后,经济法的调整为市场和国家经济的稳定提供保障。市场越是开放发达,稳定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金融体系对此要求更高。如果金融监管不力,则会导致金融投机猖獗,从而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经济法必须从主体资格、程序运作等方面加以规制和监管。当然,需要经济法调整的地方还有许多,这里不可能一一详叙。总之,经济法都是顺应时代而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经济基础的客观决定了经济法部门必须存在并发挥作用。 三、经济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前面仅从理论上以部门划分的标准阐明了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同时就经济法存在的重要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但若要进一步明确其部门法的地位,须与相邻的部门法加以比较,不能区别就难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涉及公私权利的问题,一方面它与民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它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行政联系紧密,所以准确的区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才能说明经济法的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相较而言,其他部门法就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必要,本文由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 ( 1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怎样支持鼓励公有制的经济的发展 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2、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3、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动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怎样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要按照宪法精神和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桂。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提高我区法治建设水平。 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重要环节,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的理评 中国的一党制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里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一党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