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项对点练27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解析版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项对点练27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解析版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项对点练27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解析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时间:20分钟分值:21分)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分析]

[答案]张冠李戴。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不敢禁止,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

契丹听任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分析]

[答案]误解形象。“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

【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上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分析]

[答案]时序颠倒。“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

【参考译文】

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的,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选项]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分析]

[答案]空间错位。“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

【参考译文】

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损坏了。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然,陈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来钱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终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陈尧佐移任河东路转运使,因为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天禧年间,黄河决口,起用陈尧佐任滑州知州,制造木龙来减轻水浪冲击,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移任并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不安,陈尧佐为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多次升官至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于是授官枢密副使。

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2018·全国卷Ⅲ)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选项]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分析]

[答案]曲解文意。①原文中说“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惮”是“畏惧、害怕”之意,选项中说“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显然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②原文中说“激驸马都尉王诜”,选项中说他“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

曾布只是激怒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③原文中说“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选项中说“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对照可知,范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

【参考译文】

范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激怒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任命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总是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免为端明殿学士、颍昌府知府,掌管崇福宫。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掌管鸿庆宫。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选项]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分析]

[答案]改变因果。选项中“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与前面“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构成的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是说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从李忠臣以来就开始了,只是到刘玄佐时更加严重,并非因为刘玄佐不事产业,轻财好赏而出现这样的结果。选项强加了因果,故而错误。

【参考译文】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刘玄佐性情豪放不羁,轻视钱财而喜欢重赏部下,所以部属日益难于约束。汴州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横,不能自拔,到刘玄佐时更加厉害。以后杀将帅上司,大肆掠夺抢劫,都是贪财而造成的。刘玄佐发迹后,其母还健在,是一个贤惠的妇人。常常每月织粗绸一匹,以示不忘贫时劳动本色,多次教育告诫刘玄佐要恪守为臣之道。其母见县令来厅前禀告政事,县令走后,她告诫玄佐说:“长吏恐惧而十分谦卑,我想到你父亲在县里做官,也应当是这个样子。你高高在上地面对下属,心里能够安宁吗?”刘玄佐受感动醒悟了,所以对待下属更加宽和有礼。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隆庆元年,(葛守礼)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选项]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分析]

[答案]以偏概全。“全国各地”错,原文是说“畿辅、山东流移日众”。

【参考译文】

隆庆元年,葛守礼起任户部尚书。他上奏进谏:“京城附近、山东一带的流民移民日益增多,因为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收的科税太重,征派又不均衡。工匠和富商大贾,都凭借无田免去徭役,只有农夫受此困厄,这就很不合事理。请求纠正田赋的规章,罢除科差不公的法令。”皇上下诏全部实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