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发展建议

产业政策发展建议
产业政策发展建议

目录

国家政策: (10)

国务院: (10)

国务院所属部委: (10)

国家发改委: (10)

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三大改革 (10)

《可再生能源法》将出台新能源发电可望获包销 (11)

投资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审核项目尽量少报国务院 (12)

国土资源部: (12)

提出新措施鼓励矿产资源商业性勘查开发 (12)

中国将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分级预审 (14)

商务部: (15)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12月1日施行 (15)

外商在我国设立投资性公司“开禁” (1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16)

中国《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出台 (18)

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2005年实施 (18)

建设部 (18)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12月1日施行 (18)

国务院直属机构: (19)

环保总局: (19)

自然环境保护区内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19)

2005年新车型认证须交环保计划书 (19)

国家广电总局: (20)

外资将可入股国内广电公司中方持股不得少于51% (20)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20)

SFDA废止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文件 (20)

地方政策: (21)

投资篇: (21)

湖南--政策支持: (21)

民间资本可涉足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事业 (21)

重庆--政策支持: (21)

企业赴港投资政策更放开 (21)

江西--政策支持: (22)

水利工程允许民营 (22)

宁夏--政策支持: (22)

银川: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22)

山西--政策支持: (22)

旅游优势项目将获政府资金扶持 (22)

辽宁--政策支持: (23)

港口产业向外资民资开放 (23)

云南--政策支持: (23)

个人可买公路基础设施经营权 (23)

昆明:个人可投资经营森林公园 (24)

广东--政策支持: (25)

佛山:港口码头允许个人投资经营 (25)

严控篇: (26)

北京--政策严控: (26)

严控机关新建办公用房 (26)

拟规定公路使用未满5年挖掘须报市政府批准 (26)

市发改委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暂行规定 (27)

云南--政策严控: (29)

严控高档别墅和高尔夫球场建设用地 (29)

山东--政策严控: (29)

严格控制排污总量 (29)

福建--政策严控: (30)

将于12月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标准 (30)

浙江--政策严控: (30)

湖州: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30)

河南--政策严控: (31)

将严格限制生物工程等11种无污染行业建单层厂房 (31)

海南--政策严控: (31)

政府出台有关规定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31)

广东--政策严控: (32)

对6个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 (32)

江苏--政策严控: (32)

造价千万房产项目开工前须担保 (32)

吉林--政策严控: (33)

交通规划须先过环保关 (33)

上海--政策严控: (33)

水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33)

内蒙--政策严控: (34)

乌海:严管高耗能矿热炉环境治理设施 (34)

风险篇: (34)

陕西--政策风险: (34)

高瓦斯煤矿全停产 (34)

贵州--政策风险: (34)

5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全面叫停 (34)

浙江--政策风险: (35)

台州:将停止审批中间药和原料药的新项目 (35)

安徽--政策风险: (35)

巢湖市暂停审批矿山开采权 (35)

北京--政策风险: (35)

环保不达标工地将被停工 (35)

江苏--政策风险: (36)

苏州:出台产业政策限制禁止发展92个项目 (36)

重庆--政策风险: (36)

重污染企业不得在三峡库区范围内建厂 (36)

山西--政策风险: (37)

九市土地使用税将提高 (37)

招商引资及投融资动态: (38)

东部11个地区: (38)

北京--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38)

确定37个重大科技项目 (38)

将兴建三条主干路 (38)

天津--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39)

将新建扩建五大电厂 (39)

未来将投资近500亿元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39)

河北--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0)

112个疾控项目竣工 (40)

2005年重点电源项目建设为历年之最 (41)

辽宁--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1)

外商投资企业优势凸显30多家世界500强入驻 (41)

总投资3亿元的矿产项目将落户阜新 (42)

上海--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2)

浦东5重大工程有调整 (42)

将在市中心建两座500千伏大型变电站 (43)

浙江--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3)

宁波市到2020年将建成高速公路网 (43)

温州市外资投资速度加快95家企业投资达40亿 (44)

14个石化项目国际招商 (44)

20.8亿投入冬春水利修复 (44)

广东--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5)

12个重大项目获国家批准建设总投资1600亿 (45)

徐闻五大工业项目上马投资共2.8亿 (45)

海南--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6)

投入1亿国债资金支持垃圾污水处理工程 (46)

乡村卫生机构建设规划4年将投资1.39亿 (46)

江苏--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7)

三十亿资本抢滩靖江沿江物流 (47)

苏州金阊新城引进投资近16亿 (47)

山东--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8)

龙口今年引进台资项目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 (48)

投资3亿元打造日照岚山畅通大道 (48)

中部8个地区: (48)

江西--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8)

将投资740亿完善交通网络 (48)

引资34.36亿世客会激起投资热潮 (49)

安徽--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49)

明年将上一批重大化工项目 (49)

合肥3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总投资达687万元 (50)

拟斥资1亿元打造绿色大郑州 (50)

焦作市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51)

湖南--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52)

投资79亿完成农网改造71县市城乡同网同价 (52)

2004年农村沼气二期国债项目正式启动 (52)

吉林--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53)

长春05年招商重点项目名单初定 (53)

白城明年风电装机将达28万千瓦 (53)

山西--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54)

首次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建设智能交通 (54)

太原煤气化焦化厂四项环保技改工程相继竣工 (54)

湖北--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55)

武汉欲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55)

武汉今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6亿元 (56)

黑龙江--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57)

哈市3年投资15亿推进交通改造工程 (57)

七台河市10家焦化企业环保投资1.36亿元 (58)

西部12个地区: (58)

重庆--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58)

投资18亿整合旅游资源 (58)

引资2亿元江津建设27座水电站 (59)

世行贷款6000万美元保护贵州文化自然遗产 (59)

遵义市投入3.6亿元加速交通发展 (59)

四川--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0)

成都再建4个500千伏变电站 (60)

成都投资10亿元打造全市旅游公路网 (60)

青海--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0)

海西为绿洲水利除险投资规模达21亿元 (60)

西宁2005建设总盘敲定投资总量不少于110亿 (61)

新疆--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1)

2005年招商重点为四大石化基地建设 (61)

巴州地质勘查项目78个投入资金4701万 (62)

广西--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2)

田阳将开工建设一批新项目 (62)

广西:首届玉博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309亿元 (63)

云南--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3)

文山州拟投资2.36亿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63)

将建人工湿地治理9大高原湖泊 (63)

陕西--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4)

公路建设投资127亿 (64)

西安展团11个项目名花有主合同总金额近两亿元 (65)

甘肃--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5)

前三季房地产投资54亿住宅投资仍居首 (65)

兰州2005年重点建设城市路桥骨架网 (66)

宁夏--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7)

加大电网建设力度未来3年将注入40-60亿元 (67)

宁东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 (67)

内蒙--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68)

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36亿元 (68)

赤峰投资15亿启动十大矿业开采加工 (70)

西藏--招商引资及投融资: (70)

朗县基本建设投资逾7000万 (70)

拉贡公路沿线民房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71)

国家政策:

国务院: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实施

国务院颁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1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根据新《条例》,凡公路收费站的设置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除中西部地区外,技术等级为二级以下(含二级)的公路不得收费,非封闭式的收费公路的同一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的间距也不得少于50公里。

国务院所属部委:

国家发改委:

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三大改革

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并实施。这一文件对外商投资项目的申报内容、核准机关及权限、核准程序及时限、核准条件、项目变更核准和核准文件效力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核准办法》除适用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项目外,同样也适用于外商购并境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等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其中,增资项目的核准权限划分是以新增的投资额为准。

与以往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相比,《核准办法》的改革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改审批制为核准制,简化了核准内容。将原来审批外商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改为只核准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相比明显简化。二是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核准权限,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由3000万美元提高到1亿美元,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由3000万美元提高到5000万美元。三是明确了核准程序和时限。属于国务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自受理项目申请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或向国务院报送审核意见。经批准,该时限可延长10个工作日。

在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权限方面,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类,总投资(包括增

资)1亿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限制类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其中,总投资5亿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1亿美元及以上的限制类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项目申请报告审核后报国务院核准。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项目,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省级以下核准机关的核准权限,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但是,5000万美元以下限制类项目须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准,项目核准权不得下放。

《可再生能源法》将出台新能源发电可望获包销

由清华大学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分别牵头起草的《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将于12月初进入第一读。草案规定电网企业必须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价差部分由全国电网分摊或政府补贴。

有关专家透露,如果不出现重大分歧,在三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三读后,这部以长远解决国家能源可持续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为总体目标的法律有望在明年两会期间颁布实施。

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成

《草案》确定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到2020年,小水电发电装机容量达7000-800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2000-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000-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1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比2000年翻两番,超过1.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占10%以上。

实行固定电价制度

《草案》确定由国家电监会负责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的制订和实施,原则上将建立固定电价制度(购电法),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风险。《草案》中规定,将根据当时社会平均水平测算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确定统一收购电价。要求政府定期更新公布保护性收购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企业必须全额收购,价差部分由全国电网分摊或政府补贴。

用电大户承担额外成本

《草案》确定,将逐步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RPS),与购电法配合实施。规定500万千瓦以上规模发电企业必须承担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义务;强制大规模发电企业拥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如5%左右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等;电网公司或大用户(如钢铁等)必须高价购入一定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承担部分的额外成本。

设立财政专项资金

《草案》要求政府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列入国家当年财政预算经常性科目,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还要求建立标准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符合技术标准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和设备准予生产和销售;相关企业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账簿和档案;监管部门制定规范的检查和监督制度。

太阳能产业大利好

《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将加速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我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的年增长率有望超过40%.到2020年,系统年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规模效应将大幅度拉低生产成本,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推算,系统造价将从目前每瓦70元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40元甚至更低,2020年有可能达到30元的水平。

投资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审核项目尽量少报国务院

据透露,国家发改委已制定了《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将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其主要精神是尽量减少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数量,凡是符合发展建设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有关方面意见一致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报国务院备案。对于发展建设规划以外的项目等,有关方面意见不尽一致、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仍有必要建设的项目,以及国务院有明确要求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批或核准的初步意见,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国家发改委重点进行了起草配套文件、尽快落实从审批制转向核准制等工作。目前主要配套文件的进展情况较为顺利。《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发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贴息管理办法》、《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报中央政府审批的有关规定》、《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办法》等正在起草和修改之中。

国土资源部:

提出新措施鼓励矿产资源商业性勘查开发

国土资源部就完善矿业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矿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几项新措施。这几项新措施是:

1、根据有关规定,支持矿产资源的商业性勘查开发,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鼓励以合作的形式,进行石油、天然气的风险勘探与开发。鼓励煤炭、伴生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鼓励铁矿、锰矿的勘探、开采及选矿。鼓励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对铜、铅、锌矿和铝矿进行勘探、开采,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鼓励对硫、磷、钾等化学矿的开采和选矿。鼓励以合作的形式,进行低渗透油气藏(田)的开发,进行提高原油采收率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等石油勘探开发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鼓励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对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进行开采和选矿,在西部地区外商可独资。国家鼓励对贫矿、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矿产品深加工。鼓励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集中区为重点,开展矿产资源的商业性勘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对在西部地区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实行减免税费的鼓励政策。列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的矿产勘探、开发、加工类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中东部地区重点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拓展加工产业链,加强优势矿产勘查,加强深部找矿工作。鼓励引进、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地质找矿和矿产开发,不断提高勘查成效和资源利用水平。

2、加快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重点是明确外商设立勘查开发企业、投资、申请矿业权的路线图,明确办事程序、要求和办理时限。进一步明确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3、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对商业性勘查的拉动作用,努力减少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的投资风险。大力推进国土资源大调查,落实基础地质调查计划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等专项工程。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的工作程度。加强西部矿产集中区和东部隐伏矿产前期调查评价,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投资参与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的商业性矿产勘查。

4、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不断提高公益性地质信息的社会共享水平。凡不属于国家保密范围的公益性地质资料,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并提供查询和使用。对部分涉密但可以提供利用的地质资料,也将明确需办理的手续和具体的程序。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将馆藏地质资料目录在互联网上发布,并正在逐步完善和增加发布的内容,建立全国地质资料目录网络中心,提供社会查询。从明年起,地质资料服务将出现新的明显变化。

5、积极完善和落实矿山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大力促进矿产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

调。新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将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等制度。坚持矿山建设与矿山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施工与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轻采矿对环境的损害。支持和鼓励引进、使用先进的复垦和地下坑、洞的回填技术,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禁止采用资源浪费严重、破坏环境的落后开采技术和生产方式。积极推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

中国将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分级预审

国土资源部11月8日发布了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称,中国将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分级预审。

办法规定,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办法从12月1日起施行。

原办法有关规定已难以适应今后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的需要。此次修改一是针对国家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的改变要求对建设用地预审进行相应调整;二是针对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原办法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新出台的办法,明确了任何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必须经过预审,且预审是必备环节;其次是实行分级预审的制度;再就是强调预审前置关口的重要地位,规定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不得办理供地手续。办法规定,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预审意见提出的用地标准和总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建设用地单位应当认真落实预审意见,并在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时出具落实预审意见的书面材料。

这项规定的制定,实际上是针对预审工作在一些地方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或者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的现象,提出的一项强制性的措施。虽然,2001年就颁布实施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实质上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预审,还有一些地方只对单独选址项目进行预审,而将城镇建设(包括各类园区)项目排除在外,还有预审工作深入不够,效率太低等问题存在,预审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起到用地关口的重要作用。这次新的办法,着力点之一,就是改变这种视预审为可有可无的现象,明确规定,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

商务部: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12月1日施行

为了规范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诚信、择优的国际招标标竞争机制和评标原则,商务部出台了《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该办法将于2004年12月1日施行。

《办法》指出,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一般应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根据相关规定,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可以采取邀请招标,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项目应当向商务部备案。机电产品国际采购应当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进行;已经明确采购产品的原产地在国内的,可以采用国内招标的方式进行。应当通过国际招标方式采购的,不得以国内招标或其他方式规避国际招标。

《办法》规定,国家评标委员会负责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国际招标投标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协调解决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审核评标结果。

《办法》详细规定了评标结果的公示及质疑指出,在评标结束后,招标机构应当在招标网进行评标结果公示,公示期为七日。投标人对招标程序的合法性、评标结果的合法性、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合法性或者投标人认为其不中标理由不充分的可以进行质疑。如果在公示期内,投标人在网上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质疑。投标人应首先在公示期内在招标网在线填写《评标结果质疑表》,并在公示期内及结束后三日内,将由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人签字或签章的《评标结果质疑表》及相关资料送达相应的主管部门方为有效。

投标人也可在评标结果公示期内先向招标机构提出书面异议意见,招标机构收到投标人书面异议意见后,应当在公示期结束前给予书面或口头答复。如投标人未得到招标机构的答复或对答复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在网上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质疑。主管部门处理质疑处理结果根据情况可分为维持原评标结果、变更中标人和招标无效三种。主管部门对质疑的处理意见一经做出立即生效并进行公示结果公告。投标人如对主管部门做出的处理意见仍有异议,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办法》规范了中标的程序指出,对于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在公示结果公告后三日内通过招标网出具《评标结果备案通知》。招标机构凭《评标结果备案通知》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结果在网上通知其他投标人。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签订供货合同。招标人或中标人不得无故

拒绝或拖延与另一方签订合同。

《办法》更加详细规定了招标人和投标人法律责任,招标人与投标人相互串通、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或者在评标结果生效之前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或签订供货合同的;干扰招标、评标工作的;招标人或中标人不履行签订的供货合同的等等当次招标无效,并将受到警告。投标人情节严重的,将被取消一年至二年内参加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

外商在我国设立投资性公司“开禁”

我国将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华设立投资性公司,外商可以独资或与中国投资者合资设立从事直接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美元。商务部对外发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以下称“规定”),该规定将在一个月后施行。规定指出,申请设立投资性公司应符合下列条件:外国投资者资信良好,申请前一年该投资者的资产总额不低于4亿美元,且该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已设立了外商投资企业,其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的出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或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已设立了10个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其实际缴付的注册资本的出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以合资方式设立投资性公司的,中国投资者应拥有举办投资性公司所必需的经济实力,资信良好,申请前一年该投资者的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规定还指出,已缴付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美元或不低于5000万美元,申请前一年其所投资企业资产总额不低于30亿人民币,且利润总额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性公司可申请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规定强调,投资性公司不得直接从事生产活动。投资性公司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活动不受公司注册地点的限制。投资性公司与其所投资设立的企业是彼此独立的法人或实体,其业务往来应按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关系处理。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为推动全社会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发布的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到2010年每万元GDP(1990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

准煤下降到2.25吨标准煤,2003-2010年年均节能率为2.2%,形成的节能能力为4亿吨标准煤。2020年每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4吨标准煤,2003-2020年年均节能率为3%,形成的节能能力为1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同期规划新增能源生产总量12.6亿吨标准煤的111%,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00万吨。

规划提出"十一五"节能的重点领域是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组织实施十项节能重点工程。

同时,规划提出十项保障措施:

一是坚持和实施节能优先的方针,节能优先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以及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政策中。

二是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促进节能的能源和环境政策,不断提高煤炭用于发电的比重,提高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城市燃料构成要从实际出发,不宜硬性规定燃煤锅炉必须改燃油锅炉。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四是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国家对一些重大节能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政府节能管理、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等所需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国家制定鼓励节能产品生产和使用的政策,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研究鼓励发展节能车型和加快淘汰高耗油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五是研究完善节约能源的相关法律,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超前性能效标准,建立和实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申报、标识、公布三项制度。

六是组织对共性、关键和前沿节能技术的科研开发,实施重大节能示范工程,组织先进、成熟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七是推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大力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

八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九是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提高全民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深入持久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

十是各地区、有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明确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制定规划,组织实施。

中国《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出台

11月1日,由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正式生效,部分低层次的、有毒有害、低附加值的产品,如:废机电产品、废料、旧机电产品都被列入了禁止的名单。

近年来我国政府每年都要发布类似的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以限制低层次的、有毒有害、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与此对应的是,国家鼓励发展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贸易,这已被写进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2005年实施

11月18日从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获悉,目前新修订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已经结束了社会意见征求阶段,拟定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则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贸易政策由被动趋于积极。

贸易壁垒调查是一国保护本国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以防止其它国家利用贸易壁垒对进口设置障碍。中国于2002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贸易壁垒调查是一种“积极防御”的贸易政策工具。《调查规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贸易政策更加趋于积极。

在2004年4月至10月,中国已对日本有关紫菜进口管理措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贸易壁垒调查,这是中国迄今为止首起也是唯一一起贸易壁垒调查。

分析认为,《调查规则》将带来更多的调查案件,中国贸易政策将步入积极防御期。建设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12月1日施行

由建设部出台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将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项目管理企业的资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范围、工程项目业主方选择项目管理企业的委托方式、

联合投标、合作管理、管理机构、服务收费、执业原则、项目管理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禁止行为等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出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健康发展,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为,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

国务院直属机构:

环保总局:

自然环境保护区内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表示,将采取四大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

一是要切实强化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二是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评审机制。

三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属的稳定,不断提高管护能力。

四是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005年新车型认证须交环保计划书

从2005年1月1日起,所有到国家环保总局进行新车型型式认证的企业,必须提交《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书》进行备案。凡是计划书未经环保总局备案的车型,不予型式核准。

环保总局要求,生产企业应按照备案的计划书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并于每年的3月1日前,将上一年计划书的实施情况、定期检查等结果汇总,编写《环保生产一致性保证年度报告》,报送环保总局。环保总局将对所有轻型汽车实施环保生产一致性监督抽样检查。凡抽样不合格的车型,生产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车型将被撤消该车型的型式认证。

国家广电总局:

外资将可入股国内广电公司中方持股不得少于51%

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广电总局首次公开表示,今年11月28日以后,外资媒体公司可以入股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中方投资人持股不得少于51%。不过,国家广电总局称,时政新闻和跟新闻有关的专题、专栏节目仍是外资媒体的禁区。

《规定》指出,外资入股国内广电公司是指外资企业可以在中国境内合资、合作设立专门从事或兼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业务。《规定》明确提出禁止外商独资广电企业进驻中国,同时禁止私有证券基金等不具备媒体业务资格的金融投资者参与入股国内广电企业。

新法规还降低了对外资进入大型国有媒体集团的要求。此前,维亚康姆就与中国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签署了合资计划。期待已久的新法规给现有的合资协议提供了正式的法律依据。

从法规不难看出,国家对外资入股广电公司仍然有很多约束。根据法规,合营企业只可以制作专题、专栏、综艺、动画片等广播电视节目,合营企业每年应当制作不少于节目总量三分之二的中国题材的广播电视节目。国家还鼓励外资聘用中国专业人员参与合营企业的节目制作。

广电总局法规司司长表示,广电总局希望降低门槛,使私有企业能与国有企业一道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指出,这项法规也给众多国内电影电视制作公司提供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可能性。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SFDA废止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文件

因原国家药品监管局局令第19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已被废止,2004年11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通知,将根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的《关于印发〈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资格认可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国药监市〔2001〕444号)、《关于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药监市〔2001〕446号)和《关于实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资格认可实施细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评估与政策调整建议 项安波文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政策在中国备受重视,政府出台大量产业政策,形成了庞大复杂、比较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运用产业政策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山于产业政策时间上的阶段性、空间上的差异性、主体上的层次性、成效测度上的模糊性,使如何看待及未来如何调整中国的产业政策,多年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产业政策体系复杂性的体现之一是其制定主体的多元化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政策文件以外,还有法令、条例、措施、规划、计划、纲要、指南、U 录、管理办法和通知等形式。其中比较重要或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是:中央政府发布的正式政策(与此相当棋至层级更高的产业政策表现方式还有法律和党的工作报告;这两种国家意志的体现有时也非常具体,对涉及到的产业影响巨大)、中央部门发布的正式政策、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发布的正式政策、部门决议、会议决议、领导书面批示与口头指示及专项检查、专项整顿等七种,具有“政策边界模糊、覆盖面过广”、“行为方式不规,直接干预市场”、“选择性明显”等特征。 (-)规模化导向 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视支持大企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保护和扶持在位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如1993年提出对国企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主要措施包括兼并破产、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大公司战略等;1997年“十五大”提出“抓大放小”改革战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考虑,出现了行政力量主导、推动国企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21世纪以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施重点产业部门大企业集团战略、提高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产业政策的主要容。实施这类政策的理山往往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提高市场集中度,避免过度竞争”等。其理论依据一般是“市场失灵”、“经济发展、赶超需要”等。相关政策部门往往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确定项LI审批或核准条件时,偏向于在位大型企业,对新进入中小企业发展进行限制。虽然一些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企业平均规模及专业化协作水平因此而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并未改变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不协调。如中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一直将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作为主要LI标,而忽视了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作用在于“协调竞争

我国产业政策演变

我国产业政策演变 摘要: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我国产业政策主要是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基础上并根据国内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其沿着产业空间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三方面进行演变和发展。 1.产业空间布局政策。即产业空间配置格局的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解决如何利用生产的相对集中所引起的“积聚效益”,尽可能缩小由于各区域间经济活动的密度和产业结构不同所引起的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我国产业空间布局政策主要路径是“公平优先的均衡产业布局战略(即“逆梯度配置”)——效率优先的非均衡产业布局战略(即“顺梯度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战略——未来包容性发展的产业布局战略(即“产业布局一体化”)。我国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在空间布局政策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在产业空间布局背景下探讨探讨产业政策比较贴合实际。 1.1公平优先的均衡产业布局战略。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百废待兴,沿海地区相对与内地来说由于区位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国家为了缩小内地与沿海的地区差距,加大了对内地的经济发展力度。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此时国家采取的产业政策主要是配置重大工程项目来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一五”(1953-1957年)、“二五”(1958-1962年)至“四五”计划时期(1970-1975年),在西部地区展开了大规模以重化工业优先增长为中心的工业开发。重点是优先发展钢铁、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和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初步形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雏形。

产业政策之争

广东海洋大学2016级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的意义在哪里?》,讨论: ①两者的争论是不是科学争论? ②如果是科学争论,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③张维迎与林毅夫论证方式有什么差别? ④社会科学是科学吗?为什么? 须结合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1、两者的争论是科学争论,且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之内。就科学争论的定义而言,科学争 论是一种持续的对抗性的针对涉及根本的科学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而这些科学问题是不能通过所涉及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的。首先,张维迎与林毅夫之争,是一场在学术界纷扰良久的争议,满足科学争论的“持续的对抗性的”特征。其次,双方都在为自己坚持的立场而正名,对于产业政策的存废各执一词,回到本质,这是一场关乎市场与政府的命题,也就是所谓的“涉及根本的学科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最后,张维迎和林毅夫有关产业政策的分歧,其实是有关市场理论的两个不同范式的分歧。张维迎信奉的是“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林毅夫信奉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是“演化范式”,新古典范式是“设计范式”。因此,二人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是不能单单通过其各自所涉及的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综上所述,两者的争论是科学争论。 2、科学争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解决依赖于多种复杂因素。然而无论如何,经验证 据、科学推理与修辞论证都是解决争论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首先,经验证据是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离开了经验证据,任何争论都失去了解决的基础。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证据构成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而最具代表性的经验证据就是案例。联系到张维迎与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前者显然能找到某些案例,证明产业政策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但后者也能同样找到其他反例,表明产业政策失败了。显然,两种极端看法都存在缺陷,成功与失败案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政策的政治角力上。因此,经济学家必须改变他们对产业政策的思考方式,这需要他们用实证性理论来描述实现社会的特定政策选项所需要的政治均衡。其次,科学推理是解决争论的方法保证。在争论中,经验证据并不是自明的,自身并不能解决争论。这样,由证据走向理论或假说,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推理。根据二者的争论,我们可以大胆推理:成功的产业政策应该是政府和产业互补,政治企业家和市场企业家通力合作,分工合作。在经济发展初期,林毅

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电影评价体系不科学,产业创造力精神不足创造力的保护和激发主要来自于健康的产业环境和追求创造的产业精神。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评价体系并不科学,唯票房论的倾向非常明显。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是票房,而一部电影的票房甚至影响到了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浮动,“股票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形成直接关联。” [1] 同样,在唯票房论的时代,院线建设毫无特色,档期排片考虑的是大片,许多中小成本、艺术特色类的电影根本无缘上线。截止2013 年底,中国城市院线为45条,农村院线为249 条[2] ,院线建设同质化严重。电影产业说到底是创意产业,其创造力表现为一种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创新。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关注电影的经济属性和艺术属性,合理地引导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成为当下电影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电影产量不断增长,但适应市场多元需要的产品供给不足目前,中国电影产量不断增长,但大多数电影产品市场适应性差,产品竞争力弱。2013年,中国故事片产量638 部,其中仅三成左右的影片能进入电影院,而这三成中能赚钱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国产电影的美学观念、制作水平,或是艺术质量、娱乐效果都无法满足电影市场的需要。一方面,受电影商业化的冲击,电影在艺术性上出现普遍滑坡。而另一部分电影,尤其是受到地方政府资助

的主旋律电影,受到创作观念的影响,质量普遍不高。随着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观众电影偏好的出现,势必导致对电影多元化的需求。而目前,奔跑在高速路上的中国电影很显然对观众需求这块领域还缺乏深入挖掘。 (三)产业组织政策向大公司倾斜,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电影产业自改革以来,为提高电影市场的集中度,营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影集团,产业组织政策向大公司倾斜,鼓励形成以综合性大型媒介集团为主导的大电影产业组织。但是,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而在市场中小企业更能发挥其在创意方面的灵活性。“在电影产业中,中小企业贡献了多数的就业和创意,在产业链上微环节的方式为大企业提供分工协作,对电影产业生态的健康至关重要。” [3]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享受的财政支持很少,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 (四)产业结构不优化,产业链不健全电影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属性,对于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如电视业、音像业、旅游业、玩具业、出版业等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但是,我国电影产业由于核心创意环节——制片业的粗放式发展,产品的附加值低,对于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据统计,我国电影产业票房收入占76%,电影后产品收入占24%;而美国票房收入27%,电影后产品收入占73%。美国电影能在后产品环节赚取丰厚的利润,正是源于其完善的产业结构,它的特点是制作环节内容为王,而在发行环节实行商业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其产业链完善而环环相扣。正是这种完

中国传媒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2b7711739.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600046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线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2b7711739.html,/yjbg/qthy/qt/20170531/600046.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在文化消费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媒体价值的体现趋于多元化,媒体不仅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平台,亦成为连结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纽带,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技术融合使传媒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传媒业的外延在扩大,传媒业与文化产业以及计算机软件业、电子制造、电信、零售、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入,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中升级,中国传媒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5年我国传媒产业迎来多重利好,产值超过1万亿元,2016年产值有望突破12000亿,去年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只是时间问题,互联网公司将会从简单的布局、入股影视公司走向正面交锋,各大网站将会集中活力为自己阵营的影片叫好,2016年的影视行将是传媒行业发展最有潜质的市场。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认为,2015年"三马"联袂进军影视业,其中阿里创投(马云)出资1533亿元认购617558万股、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马明哲)出资68亿元认购273862万股、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马化腾)出资128亿元认购515505万股。截至2015年10月,文化传媒行业已完成并购数量达到651起,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子行业,仅2015年市场中文化传媒相关并购数量超过200起,累计金额上亿元。 2016年这十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传媒产业总值连续二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十年也是历经巨变的十年,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与传统媒体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未来十年,中国传媒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一方面,传媒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传媒与娱乐产业年消费额在两万亿美元左右,未来五年的增长率将保持在5-6%。全球传媒产业的整体提升对我国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对传媒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传媒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传媒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传媒技术标准、传媒市场规模、传媒行业潜在问题与传媒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传媒行业投资价值、传媒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传媒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传媒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2b7711739.html,/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国家产业政策与形势分析》 培训收益: 1、了解并建立了产业政策的概念; 2、掌握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效应; 3、学会产业政策类型对产业竞争力作用的分析; 4、把握产业政发展趋势,正视行业发展困难与挑战。 培训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作为一个客观事实而存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经济已经更加密切地融入到了这股浪潮中。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作为我国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经济政策,在其制定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忽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更迫切地需要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2015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培训背景: 第一讲:当前产业政策的现状

中国火力发电国家产业政策

我国火力发电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颁布的对火电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节能,从一次能源的合理利用规划,到发电煤耗要求,再到能源用户端管理全方位的贯彻了节约能源的指导思想。其次是环保,主要体现在对发电工艺的要求上。 ●主要政策: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 《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二五”规划》 《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的通知》 《关于“十二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 《天然气利用政策》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 《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电力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特别要强调通过关停小火电机组,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优化发展煤电:1.煤电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煤源、水源、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输、环保等因素,实现煤电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节约用水、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性,要积极促进热电联产,利用低热值煤炭、煤层气、高炉气、余热余压发电,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十二五”期间要推进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加大上大压小的力度,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二是优先安排靠近用电负荷中心的环保项目;三是坑口电站,包括建设褐煤、洗中煤、煤矸石项目,以及港口、路口等运输条件优越的电厂;四是鼓励建设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如60万千瓦及以上的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五是火电项目要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用水政策及热电联产政策;六是建设有利于电网安全、多方向、分散接入电力系统的项目。以上是“十二五”期间应该优先安排和考虑的项目。 天然气发电:1.我国现有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到2010年末规划为3600万千瓦。2.由于资源受到限制,我们提出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现在的燃气机组在“十五”期间也投了一些,但发电利用小时很低,主要是气源不足,供不应求,燃气机组开开停停。3.“十二五”期间已经规划了一些LNG 接收站,目前有一些项目正在谈,突出的矛盾是价格问题。近几年LNG资源价格上涨速度比较快,而我们国内天然气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比还有一定差距,各方面对LNG价格的承受能力比较低,国产天然气价格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NG进口。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尽可能争取拿到一些价格合理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这样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又有利于增加供给。所以,天然气发电要适度发展,天然气的使用要优先考虑城市民用燃气。 提高能源效率:1.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差距较大。2.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供电煤耗要降到355克。3.厂用电率到“十二五”末要降到4.5%。4.线损到“十二五”末力争要降到7%。5.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电设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加快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发电煤耗高、污染排放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损耗高的老旧输配电设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的推广热电联产或者热电冷汽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6.“十二五”期间准备加大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力度,建设规模初步定为4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2000万千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IGCC、CFB,开工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1.加快关停小火电 《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加快调整电力工业结构,下决心淘汰一批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小火电机组,建设一批大型高效环保机组,发展一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做出贡献。 明确“十二五”关停机组范围:1.单机容量50MW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2.运行满20年、单机100MW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3.按照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0MW以下的各类机组;4.供电标准煤耗高出05年本省(区、市)平均水平10%或全国平均水平15%的各类燃煤机组;5.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6.按照法律、法规应予关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关停的机组。 采用差别电量、电价等多种手段压缩小火电生存空间:1.改进发电调度方式,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的机组发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重点: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市一级的分布为数极少,现存54种报纸主要是民族自治县党报、晚报及县域专业类报纸,县级生活服务类报纸目前为空白。 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XX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XX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为数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第二部分: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态势 重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中国报纸出版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最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效果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效果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反映着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发达程度、内在活力与增长潜力。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与成效,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产业政策的导向会极大地影响一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格局与配置效率,产业政策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大量社会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产业政策之间息息相关,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有效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而合理的产业政策应是对产业结构变迁规律全面的把握。只有对产业结构的变迁规律与动因有了充分认识,才可以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功能。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更需要有效产业政策的指导。 https://www.360docs.net/doc/2b7711739.html,编辑。 一、开放经济中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整个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和分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源配置扩大到全球范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也开始进入全面调整和转型阶段。“八五”期间,由于产业政策领域各项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当突出;农业仍然是最薄弱环节,基础脆弱,不能满足需求;基

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仍未解除;轻纺产品结构的调整落后于市场需求变动等等。据此,《“九五”纲要》确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调控,重点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提高轻纺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000年10月11日****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强调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抓住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有重点地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实现局部领域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开放经济中的中国产业结构政策效果 调整产业结构一直是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内容。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前,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是针对重型化产业结构的弊端,进行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优先发展轻纺产业、调整重工业结构作为政策的重点。直至“八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政策仍以此为主要目标。随着政策的倾斜及国外直接投资进入那些劳动力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具备了相当技术基础的传统轻纺工业和家电行业,使轻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观。同时,工业品出口迅速增长,我国也就此告别了“短缺经济”,进入了供给充足、市场繁

产业政策发展建议

目录 国家政策: (10) 国务院: (10) 国务院所属部委: (10) 国家发改委: (10) 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三大改革 (10) 《可再生能源法》将出台新能源发电可望获包销 (11) 投资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审核项目尽量少报国务院 (12) 国土资源部: (12) 提出新措施鼓励矿产资源商业性勘查开发 (12) 中国将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分级预审 (14) 商务部: (15)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12月1日施行 (15) 外商在我国设立投资性公司“开禁” (1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16) 中国《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出台 (18) 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2005年实施 (18) 建设部 (18)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12月1日施行 (18) 国务院直属机构: (19) 环保总局: (19) 自然环境保护区内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19)

2005年新车型认证须交环保计划书 (19) 国家广电总局: (20) 外资将可入股国内广电公司中方持股不得少于51% (20)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20) SFDA废止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文件 (20) 地方政策: (21) 投资篇: (21) 湖南--政策支持: (21) 民间资本可涉足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事业 (21) 重庆--政策支持: (21) 企业赴港投资政策更放开 (21) 江西--政策支持: (22) 水利工程允许民营 (22) 宁夏--政策支持: (22) 银川: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 (22) 山西--政策支持: (22) 旅游优势项目将获政府资金扶持 (22) 辽宁--政策支持: (23) 港口产业向外资民资开放 (23) 云南--政策支持: (23) 个人可买公路基础设施经营权 (23) 昆明:个人可投资经营森林公园 (24)

2020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但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省经济效率和增长速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是河南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是河南当前的重点工作。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一、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16年研究与发展试验(R&D)经

费投入达到494.2亿元,是2006年79.8亿元的6.19倍;科学技术支 出资金达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近年来,河南科技实力显著 提升,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超硬材料、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盾构等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核心 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2016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9%,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河南省专利的国内申请受理量和申请授权量均大幅增长。2016年在国内申请的有效专 利数达148862件,为2007年的11.17倍。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成效显著。尽管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目前大部分科技创新指标 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发达省份,整体与创新驱动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河南省创新人力资本相对数量不高,关键性人才不足。2016年河南省 拥有科技相关人员24.99万人,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仅 23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广东、江苏等省份差距明显, 也远低于周边省份。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已经严重 阻碍了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河南省创新资金投入 总量与先进省份仍有差距,且支出结构有待改善,支出效率有待提高。据统计,近几年河南省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 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投入强度和人均R&D经费上河南省仍属于 薄弱地区。2016年河南省研发(R&D)经费投入总额为49.42亿元,在全国位列第10位,投入强度仅为1.23%,远低于全国的2.11%。企业 科技创新经费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能得 到有效解决,有利于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在建设之中。第三,科技 创新产出尤其是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增长,但质量亟待提高。2016年,河南省申请发明专利9.5万件,比2004年增长15倍,占国内申请的 比重由2002年的2.26%上升至2.86%。2016年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 4.9万件,比2004年增长14.8倍,占国内授权的比重由2002年的 2.19%上升至 3.02%。由此可见河南省专利数量快速上升,但缺少全球 知名的品牌,特别是制造业的知名品牌更少;国内专利数量大幅增长 的同时,国际专利数量较少,知识产权及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亟待提高。第四,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偏低。河南省各

最新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趋势 一、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

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产业政策法研究述评(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产业政策法研究述评(一) 关键词:基本概况/基本理论/评析 内容提要:产业政策和反垄断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两种武器。其中产业政策是我国政府最常用的武器,国内学者大多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产业政策。试图从经济法学的角度阐述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者对产业政策法的研究成果,力图梳理加以系统化,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望更高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尤其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研究产业政策法治化以及产业政策法基本内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加紧对产业政策法研究,对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研究基本概况 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政策不是产生在西欧发达国家,而是产生在二战后的支离破碎的日本,并因日本国运用产业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改造升级,扩大了产业规模,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缩短了工业化发展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产业政策因而出名,继而被东南亚各国仿效而重视起来。1970年日本通产省代表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产业政策”。1985年,东南亚各国、大洋洲、中美洲、北美、中国及日本的50多位学者,汇集东京召开了第15届太平洋贸易开发会议。此次会议的议题即为环太平洋区域经济成长及产业政策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产业政策这一概念正式由东方走向世界。自此产业政策成为世界性的重点研究课题。 国外学者从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著作和论文颇多。但是从法学视角进行研究的论文并不多。国内学者针对产业政策大多数也是从经济学角度入手,主要研究产业政策的发展演变和特征,经济绩效等方面,著作颇多,硕果累累。我国产业政策的提法比较迟,产业政策术语正式出现在198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里,而第一部正式产业政策是于1989年3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第二部重要的产业政策是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因而我国法学界从法学视角对产业政策的研究,起步晚,最早见于期刊的论文是起于1987年的杨佳泰在《国外法学》发表的《日本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改善法》,介绍日本中小企业改善法的背景,启示等等。经过30年研究,截至2009年11月初大约有50几篇,主要集中在产业政策法的概念、特点和法律地位等方面,其中专着有1本,张雪梅博士于2005年出版的《产业结构法研究》;编书1本,为2008年姜昕、杨临宏主编的《产业政策法》。除此以外,在经济法学的教材里,会有一章零星的内容。总的说来,30年来我国法学学者对产业政策法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为产业政策法的系统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产业政策法的基本理论研究 (一)产业政策法的概念 产业政策法也可称为产业调节法1],产业法2]。尽管称谓不一,但对其概念有着统一的认识。即是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产业政策法是规范和保障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虽然其包含内容基本趋于一致,但是学者们关于产业政策法的称谓上发生较大争执。有的学者主要纠结于政策与法的关系上,认为政策和法是不相容的,反对产业政策法的提法。有学者指出无论是产业法与产业调控法,从字面意思来说,都超过了产业政策法所调整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范围,而变成产业经济的调整范围。而产业经济范围不仅包括产业政策,还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内容。也就意味着可能除了产业政策以外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内容里面可能包含其他经济或行政内容。即变成了产业经济法。有学者提到产业法时特意指的是次广义的产业法即俗称产业政策法的产业法,而不是广义的产业法(指以区别与对产业经济调整的产业法)3]。有学者指出产业政策法的提法不仅有将产业政策上升为法律的意愿,也有规范和保障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意

2013-2016年中国大数据产业政策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概述 二、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三、大数据重点政策分析 四、大数据政策区域分析 五、大数据相关政策类型分析 六、行业大数据政策分析 七、后期大数据政策方向研判 八、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概述 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大数据政策进行分析,掌握政策精髓,助力大数据 产业发展。 大数据政策 整理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掌握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的整体方向。 行业大数据政策 了解行业大数据政策,掌握大数据应用情况。 大数据相关政策类型 研究大数据政策类型,找出产业政策支持的侧重点。 政策概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越来越得到公众认可。通过该报告,读者能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到全国各地大数据产业政策布局方向和目标,把握国家和地方大数据政策传统行业的引导。而大数据从业者能够更好地运用政策来辅助决策,把握商机,顺势而为,最终促进大数据产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区域政策分布 通过大数据政策的区域分布,找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大数据发展现状:2009-2011年,是我国大数据市场萌芽期,行业关注度极高;2012-2013年,仍属于起步阶段,随着技术沉淀和应用市场探索,整个大数据生态圈逐渐衍变;此后,随着政策力挺,我国大数据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133%。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不断扩大,大数据产业正在进入成熟期,不但自身正在成为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并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带动市场规模万亿之巨的IT 服务业转型、促进了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飞速发展。 %

三、大数据重点政策分析 国家大数据产业政策 (1)2013-2014年——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大数据 (2)2015年——国务院着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3)2016年——国家及地方政策的继续深化和落 实

2015传媒产业分析报告

传媒产业 分 析 报 告 二零一五年五月

目录 一、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和模式 (1) (一)传媒产业的现状 (1) (二)传媒产业发展模式 (1) 二、国际传媒业的四大发展趋势 (5) (一)跨地域 (5) (二)跨媒体 (6) (三)品牌化 (8) (四)新技术 (8) 三、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前景 (9) 四、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9) (一)民营资本投资力度加大 (9) (二)产业整合潮起,发力“集团化” (10) (三)国内影片成新宠,电影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10) (四)政府政策助推,传媒产业发展迅猛 (11) (五)作实优势资源,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11) 五、我国传媒产业投资机遇分析 (12) (二)传媒媒体的改制及资本化机遇 (13) (三)媒体技术迎来革新浪潮 (14) (四)中国经济出现转型契机 (15) (五)监管部门政策变化和制度创新带来行业新机遇 (15) (六) 国外媒体集团进入中国仍将受限 (16) 六、海南省出台政策支持文化传媒产业发展 (16) 七、传媒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16) (一) 政策性风险 (16) (二)投资成本风险——投资资本短缺,融资渠道局限 (17) (三)科技含量不足 (18) (四)跨媒体、跨地域拓展难 (18) (五)影响行业的因素多,不确定性强 (19)

传媒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广义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在市场高度细分的今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愈加白热化,传媒产业大范围出现“转型” “移动” “大数据” “并购”等热点。本分析报告旨在通过对目前传媒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解读未来传媒产业发展亮点及风险预评。 一、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和模式 (一)传媒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从传媒产业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看,2011年,报纸电视占据了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31%,互联网业务规模达到传媒产业总体市场的42%,几乎占据了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广播、期刊、音像等媒体的市场规模有减缩趋势。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规模是8902. 4亿元,同比增长16. 2%。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广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传媒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传媒产业发展模式 2.1 以主业为核心围绕核心发散的产业结构 例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默克多新闻集团的主业很突出,产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领域,覆盖了新闻传播业的各个部分。其下属产业分为七大板块,分别是:电影娱乐业、电视、有线电视、杂志与增刊广告、报纸、图书出版和其他。前六项明显属于新闻传播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