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区域设计

幼儿科学区域设计
幼儿科学区域设计

关于幼儿科学活动区域的设计

幼儿科学活动区域是指要创设宽松的科学活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科学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方式去学习科学的一种活动模式。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幼儿可以在科学区域中自由地选择和探究材料,增长科学知识,是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一、幼儿科学活动区域创设的总体要求

(一)幼儿科学区域创设的依据和原则

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幼儿有时候对老师设立的科学区域不感兴趣,久而久之,科学区域成为令人头疼的“死角”。幼儿对科学区域不感兴趣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区域创设的依据没有找准。教师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选择设计科学区域,这样是不科学的!

1、科学区域创设的依据:

1)幼儿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幼儿的发展包括幼儿身心的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幼儿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科学区域的设计内容既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要是符合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

2)课程和教学目标

课程和教学目标是科学活动区域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3)幼儿园和班级物质条件

幼儿园和班级物质条件是幼儿科学活动区域创设的一个前提和基础。物质条件提供充裕的科学区是科学区域设计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幼儿科学活动区域创设要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

3)适合幼儿发展水平

4)与其他教育途径相结合

5)因时因地制宜

6)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二)空间的选择与布置

1、空间的选择

1)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和需求。

2)空间不必拘于一个角落,应该把不同类型的科学区域分散开,这样方便幼儿开展活动。

3)不同类型的科学活动区域应该选择在其适宜的地方。如种植花草植物一般要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

2、空间的布置

1)要多方位全面的利用起来。

2)可以让幼儿也参与进来。

3)要常更换。

(三)材料的选择与提供

科学活动区域是幼儿操作、实验、探索的场所,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

1、材料的种类和结构

从材料的用途来看,可以将科学区域中提供的材料分为四类:安全保护材料(手套、工作服、护目镜。。。)科学探索材料(杠杆、凹凸透镜。。。)、活动操作材料(水、沙、木板、颜料。。。)、工具(尺子、天平、温度计。。。)

2、材料的选择

老师选择的材料既要考虑到安全因素又要调动幼儿的

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更要懂得因地制宜,废物利用,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材料的存放与管理

要遵循既要保护好材料又要能让幼儿充分自由操作的

原则。不同类型的材料有着不同的存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材料的呈现

材料的呈现是科学活动区域创设的关键环节,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呈现材料,必须要考虑材料呈现的目的性、层次性、材料的数量和密度,材料的灵活性等问题。

教师把材料呈现出去,就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对于幼儿喜欢的一些材料可以多准备几份,对于那些“无人问津”的材料如果是教学目标所要求必须要学习的,可以引导他们操作,如果不是特别要求的可以先暂时放起来,过段时间再拿出来有可能会效果变好。

二、幼儿科学活动区域的具体内容与设计

幼儿科学活动区域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区域。

(一)室内的科学活动区域

主要是指班级的科学区角,但是有条件的幼儿园也会创设一些科学发现室等。

1、自然角

所谓自然角,就是指在幼儿园的教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生物样本的场地或场所。自然角设置的内容应丰富多样,一般可以设置以下一些内容:1)小动物

自然角养的动物主要是作为幼儿观察的对象,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观察的习惯,并使之学会简单的技能。因此,自然角的动物应选择形体较小、无危险、便于喂养,管理方便,幼儿感兴趣的种类、最好随季节经常更换种类,使幼儿能接触到更多的小动物。

比较适合自然角喂养的动物有:金鱼、家蚕、蝌蚪、乌龟、蜗牛。。。

2)植物

在自然角种植物,是自然科学角的主要活动内容,既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植物品种繁多:盆栽植物和水养植物,喜阳植物和喜阴植物等。自然角设置植物可以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以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

3)其他

一个理想的自然角应是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缩自然界,除了动植物外,还应该有以下内容:

自然物品陈列(包括实物和标本)植物的种子、果实、根、茎、叶等标本;各种动物标本(如蝌蚪、各种昆虫标本)一些海洋生物标本等;各种非生物标本(如各种石头标本、贝壳);各种土壤(如红土、黄土、黑土等)

自然材料小制作(如用萝卜雕刻的工艺品、树叶贴画等)以及必需的材料和工具。

2、地理角

这里的地理角主要是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地球和宇宙。这里教师可以摆放一些模型或图片(如山川、盆地、丘陵、草原、太阳、星星、月亮等。)一些科学探索材料和工具(如望远镜、温度计、量筒等)

3、物理化学角

这里的物理化学角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简单的物体的特性和物理化学现象。这里应该有以下内容:

常见物体陈列(沙、石、土、岩石、矿物质)

常见发生物理化学现象的物体(如力、光、热、声、磁、电、淀粉、常见化学试剂等)

此外包括必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杠杆、滑轮、漏斗、试管等。)

4、数学角

这里的数学角主要帮助幼儿认识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我觉得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有其可取之处,也比较适合在活动区域开展,因为它是以幼儿自己探索为主。老师可以借鉴一下,毕竟它是比较系统全面的,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效果会非常好。

5、现代科学技术角

这里主要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现代科学技术(如电话、电脑、汽车等。)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所以该区域的设置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完全可以让幼儿把家里废弃不用的一些现代科技产品拿到这里。除了陈列一些简单的现代科技产品(实体或模型,也可以是自己仿做的)外,还应该包括建构区:是指幼儿运用一些材料搭建房子、道路、卡车等。

6、人与环境角

这里的人与环境角我认为以图片为主就够了。教师布置一些人的发展过程的图片,地球上不同名族不同肤色的人的图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片,人类污染环境的图片等等。

7、图书角

对幼儿进行早期科学阅读是十分必要的。这里应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诗、科学故事、科学童话、科学谜语以及一些科学玩具,如

拼图游戏卡等。这些科学读物要选择色彩鲜艳、图像逼真、内容简单的,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此外还要提供一些科学工具书供幼儿随时查阅。

8、科学发现室

为了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很多有条件的幼儿园专门建立了科学发现室,以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科学发现室是全园性的科学教育资源,是各班级共享的活动场所,是供全园幼儿探索、操作的地方。

1)材料的提供

因为它是面向全园幼儿的,所以科学发现室的材料要更丰富更有层次性。在具体创设科学发现室环境时,以下材料可供参考:供幼儿探索的材料可以有:光、磁、声、电、力、学材料,玩水材料。

供幼儿进行科技小制作等操作活动的材料可以有:进行各种小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各种工具,各种废旧物品。

供幼儿进行感知的材料可以有:触摸材料,训练嗅觉、听觉的材料。

供幼儿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的材料可以有:各种标本,各种活的生物,幼儿自己收集的物品。

此外还有很多:如科学玩具、科学读物,以及一些辅助设备。这些材料的提供因园而异,它与该园的经济收入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加以赘述。

2)空间设置

教师在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设置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不同的区域合理分开。

②幼儿有探索材料的空间。

③分类摆放、整齐有序。

④设置储物箱存放其他材料。

(二)室外园地

园地是幼儿园室外的活动场所,创设得好的园地可为幼儿提供游玩的优美环境,为幼儿提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室外园地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草坪和花园

草坪和花园是幼儿最主要的的室外活动场所,也是幼儿最喜爱的地方。草坪上应植密集而矮小的草,一般选择生命力强、耐践踏的爬根草、结缕草等;树荫下的草坪应选择耐阴的草种,如野牛草、地毯草等。在草坪的周围可以种上些高大的乔木或矮小的灌木,还可以再凉亭、拱门、围墙等处种一些藤蔓植物,尽量使植物种类多样。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做到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没有条件的尽量丰富一些。

2、菜地

在幼儿园可选择一块偏僻、阳光充足、比较空旷的地方作为菜地。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墙边种植或利用木箱、瓦盆、塑料罐等在阳台、廊边进行种植。

3、饲养角

4、气象角

以上所述都是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物质环境,除此之外,科学区域的心理环境也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幼儿愉快的一起学习探索。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浅谈大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调整原则培训讲学

学习资料 浅谈大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调整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科学领域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显然,幼儿科学活动,教师更注重的是创设提供让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使幼儿能真正动手动脑。然而,由于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等差异,科学活动是在集体教学中很难整齐划一的完成,那么科学区角的建立有效的弥补了集体科学活动中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科学区角的建立给了幼儿一个自主探索、自我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指导,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索。 一、注重材料的引导性 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要考虑到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引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如玩具“灯泡亮了”,这是我园在省专家的领导下研发的玩具,我做了进一步完善一一为孩子提供了图示,让孩子通过观看图示,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第一页图示,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池同方向摆放电路不会连同,电池要按照不同方向的摆放才会连通;第二页图示,幼儿通过不同线的连接方法,探究哪种连接方法小灯泡会亮,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进行更多的尝试、发现;第三页图示,我设计了一个可反复使用的记录表《我会导电吗》,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出电路连接哪个物品会导电,然后做出记录,并挂在墙上,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示意图,每幅示意图都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幼儿对于玩具的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自我观察实践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由此可见,材料的引导性对幼儿在试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科学区)

津南六幼教师理论学习内容 中一班张庆娜 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科学区) 1、材料应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锁”活动中,我们就在科学区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锁或图片,让幼儿自己在玩玩,看看中认识各种锁,了解其用途等。2、材料应有趣味性。 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3、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4、材料的暗示性。 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如,让幼儿观察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让幼儿按步骤去试一试,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 此外,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选择玩具时的“抢手货”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区域中。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秦屿中心幼儿园马丽仙内容摘要: 幼儿园《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往往通过游戏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去体验生活中的事物,发挥他们的想象,发泄他们的情绪。而区域活动正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具有相对的宽松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科学区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区域,它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探究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区域之一。 关键词: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依据“相对独立安静、延伸户外、临近水源电源、有足够的操作面、方便储存”等原则,可利用走廊、盥洗室、活动室创设开放的活动区域。我们现在临近阅读区旁相对安静的空间,利用开放性的橱柜,割出一定的空间为科学区。材料是开放的,幼儿可以随时取放,并在科学区中提供桌面较宽的操作台,使幼儿在探究时避免相互碰撞及仪器工具所造成的危险。在宽敞的走廊上,设置了观察角,陈列各种动植物,幼儿可以随时观察记录其生长变化。将实验角搬入盥洗室,幼儿可以探究虹吸、水的压力、纸会吸水、沉浮等现象,在探索中幼儿没有压力和负担,玩得开心极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科学的奥秘。材料是幼儿活动场

所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科学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提供。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我们要制作出可供幼儿操作探究的活动材料。在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蕴涵自我教育价值,能让幼儿独立探究。 在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上,我们注意选择一些不需要教师更多帮助的,具有自我教育价值的材料,如按图示独立完成的材料,看着说明书操作的材料,可以反复尝试的材料等。幼儿可以不断反思错误,反复尝试,获得经验,这样幼儿在科学区中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操作探究。 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上,老师们可以多放一点心眼,看看能否通过一些小图片或小卡片的提示,让幼儿自己来发现、总结游戏的玩法,尝试根据图片提示内容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光靠老师介绍、讲解游戏的玩法。例如我班的“趣味编织”游戏,我们将一些数学方面的概念,如按数字进行排列、按点进行排列、从细到粗的排列、颜色变化的排列、图形间隔规律的排列等等内容记录在长纸条上,请幼儿按照各种不同的规律在小鱼身上进行纸条的编制游戏。如果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小图片,上面画一些排列要求的指示图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进行对应的排列编织,这样孩子们在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主探讨、尝试中习得的经验才是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的游戏才是有效而有趣的游戏。 二、材料富于变化,能让幼儿喜欢探究。

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技巧

大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技巧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 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百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以下是一个老师的大班区域活动案例: 区域活动内容:调制泡泡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小碗、水,汤匙、洗洁精、蜂蜜、积塑、吸管、示意图如下: 教师提出要求:看着示意图动手试一试,看看会变出什么? 实录: 教师一介绍完新工作,四位小朋友(ABCD代替)选择了这个活动。首先一起围着看示意图,并看明白了要加水、加洗洁精,但看到第三步加蜂蜜时,对“蜂蜜”两个字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再看看旁边有一只蜜蜂,施敏捷说:好象是蜂蜜。大家一致同意了。接下来看到最后一步时,对“吹”字也不太认识,A说:好象是吃,B马上反驳说:不会吧,洗洁精又不能吃的。想了一会也没有一个结果,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教师在旁边做了一个吹气的动作,所有的幼儿立即领悟。于是几位幼儿开始操作。A边操作边帮助每位幼儿的碗里加水,看看图,又加点洗洁精和蜂蜜,然后大家各自开始试着吹。吹不出就用积塑搅拌几下,当何世昌吹出第一个泡泡时,开心地大叫起来:“哇,太好玩了。”A和C一直吹不出,看看别人的,又看看示意图,不知怎么办?这时,教师轻轻地对施说:“为什么吹不出来呢?是不是什么东西放太少了?”A立即醒悟说:“一定是洗洁精放太少了。”她又再放入一些洗洁精,教师提示她搅拌之后她试着一吹,真的吹出泡泡来了,A开心地笑了。然后她兴奋地告诉C说:“你要多加点洗洁精就能吹起来了。” 分析:

幼儿科学区域设计

关于幼儿科学活动区域的设计 幼儿科学活动区域是指要创设宽松的科学活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科学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方式去学习科学的一种活动模式。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幼儿可以在科学区域中自由地选择和探究材料,增长科学知识,是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一、幼儿科学活动区域创设的总体要求 (一)幼儿科学区域创设的依据和原则 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幼儿有时候对老师设立的科学区域不感兴趣,久而久之,科学区域成为令人头疼的“死角”。幼儿对科学区域不感兴趣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区域创设的依据没有找准。教师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选择设计科学区域,这样是不科学的! 1、科学区域创设的依据: 1)幼儿的发展 这里所说的幼儿的发展包括幼儿身心的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幼儿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科学区域的设计内容既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要是符合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 2)课程和教学目标

课程和教学目标是科学活动区域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3)幼儿园和班级物质条件 幼儿园和班级物质条件是幼儿科学活动区域创设的一个前提和基础。物质条件提供充裕的科学区是科学区域设计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幼儿科学活动区域创设要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2)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 3)适合幼儿发展水平 4)与其他教育途径相结合 5)因时因地制宜 6)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二)空间的选择与布置 1、空间的选择 1)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和需求。 2)空间不必拘于一个角落,应该把不同类型的科学区域分散开,这样方便幼儿开展活动。 3)不同类型的科学活动区域应该选择在其适宜的地方。如种植花草植物一般要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 2、空间的布置 1)要多方位全面的利用起来。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打印版)

动物 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并做好观察记录。有可能的话,养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定会倍受欢迎。 人工孵蛋:准备一个附化箱(安上一小块玻璃供观察用),内装灯泡,灯泡、灯的瓦数因箱的大小而定,只要能保持箱内有38℃恒温,后6天温度可控制在37℃恒温,21天小鸡就出壳。此法还可孵小鸡的全过程,将更加简便易行。 昆虫标本:带领幼儿去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用大头针钉在炮末塑料板上制成标本,或固定在纸盒洒些樟脑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虫标本盒。将制成的各种昆虫标本摆放在生物角,写上名称,再将介绍昆虫的图片、图书等收集在一起,供幼儿观察对比各种昆虫的特征。也可结合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区分害虫和益虫,并知道要保护益虫。 种植罐、饲养罐:将可乐瓶剪成各式各样的种植罐、饲养罐,种花养鱼,即简便又实用。 空气 找空气:提供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去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知气流的冲击力。也可把充满气的塑料带或气球放进水中挤一挤,观看水中的气泡,或让幼儿在水中自由摆弄空瓶子等物。找找看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如车轮、身体、肥皂泡等。 空气流动:提供扇子、风车等,让幼儿扇、吹、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 空气压力:提供无色透明玻璃杯、水、脸盆、玻璃片或平整的厚纸,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或厚纸,使杯内无气泡,平按住玻璃片或厚纸,将杯子倒过来,水不会从杯中流出。通过这一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压力的物理现象。 会吹气的瓶子:在瓶口小的瓶子上套上一个小气球,放进热水盆里,在水盆下加热或将开水倒入水盆,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气球会逐渐膨胀起来,待水温冷却、气球又瘪了,从而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 气象 天气转盘:用硬纸板做成表盘,在表盘上画太阳、云、风、雪、雷电等图形挂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拨动指针,表示观察结果,如晴天指向太阳,雷电指向闪电等。 气象记录:气象记录的内容包括天气的阴情雨雪和气温。气象记录要在幼儿学会绘制气象图示和认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此外,还可用人们的穿着、活动、动植物的变化图片来表示气象。记录时可提供记录本或较大格子的月历,让 幼儿将当天的气象情况记录下来。到月底分析天气变化情况,让幼儿说说伴随天气变化出现的趣事。 月相记录:引导幼儿观察识别各种月相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描绘记录月亮的圆缺变化。注意月亮的观察要从初一开始,才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此活动可让幼儿晚上在家请家长指导观察记录。 天文观察:在天体运行中遇到日食、月食、流星等现象时,进行观察记录。 磁 磁铁:提供多块磁铁和一些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回形针、大头针、图钉、铅笔、橡皮、玻璃球、积木、牙膏皮等,让幼儿试试看那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还可启发幼儿用磁铁隔着纤维板、塑料板吸铁,或两块磁铁做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实验。 龟兔赛跑:提供给幼儿纸制龟、兔立体焦距,在龟、兔的底部夹上回形针,放在玻璃或塑料板上,磁铁放在板下操纵教具,讲述故事。 翻跟斗的胶囊:将自行车车轴中的小铁珠,放进药品空胶囊内,供给幼儿磁铁、大垫板,让幼儿想办法使胶囊滚动起来。再试试不用磁铁能否让胶囊滚动(倾斜大垫板)

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的投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b8068735.html, 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的投放 作者:张燕君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08期 摘 ; 要: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可以在科学区角自由选择、操作和投放材料,从中获得科学经验。教师在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的投放进行讨论,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 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是教师引发、支持幼儿探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为了支持幼儿的科学探究,我们强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结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获得有关经验,发现各种奇妙的、有趣的问题,延续其继续探索的欲望。那么我们怎么在科学区合理地投放材料,促使幼儿获得自主发展呢? 一、投放的材料应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幼儿园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种类丰富,呈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小班观察阅读类、科学实验类材料少,科学玩具类、制作创造类材料多;中班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制作创造类材料多;大班各种类型的材料都比较丰富。这种投放方式与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相契合。小班幼儿认知水平有限,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基本的观察能力,科学玩具类和制作创造类材料新颖有趣,容易引发小班幼儿的兴趣,锻炼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中班幼儿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好奇心强,教学重点是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观察阅读类材料可以扩展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大班幼儿热衷于科学探究,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实验类材料的投放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科学实验能力的发展。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投放相应的材料,有利于实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性的有效结合。 二、应选取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投放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着眼于幼儿爱玩的事物有:石头、水、各种镜子、吸铁石、贝壳、各种质地的球、各种颗粒状的食物、各种玩具等。平时注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点,设计活动目标,有意识收集相应的活动材料,充分让幼儿玩这些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实现活动目标。要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这些东西,我们还必须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如:放大镜、各种分类盒子、各种塑料管、手电筒、电池等。幼儿通过辅助材料可以更彻底的观察、触摸要研究的东西,凭借一定的辅助材料也可以做一定的实验,发现现象和问题。如让幼儿研究摩擦起电的实验是,除了提供玻璃棒,碎纸屑、毛巾,用毛巾摩擦玻璃棒的一端外,还需要提供、丝绸布、毛线等,除了让幼儿发现玻璃棒吸住碎纸屑的现象,并思考到摩擦的玻璃棒有静电的结论,同时探索不同材料摩擦玻璃棒能否起电,能让幼儿发散思维。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科学探索区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brp/p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刘小玉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2.尝试运用借助辅助材料的方法,变化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体会发现沉浮现象与探索沉浮逆向变化的乐趣。 材料准备 1.水盆、操作盘、分类盒、记录表、笔。 2.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雪花片、瓶子、盒子、纸、木块、小木条、石子、海绵、树叶、羽毛、回形针,小铁夹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指导要点 1.运用玩一玩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对沉浮现象有兴趣,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物体的沉与浮。 2.通过分一分,让幼儿对沉、浮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尝试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之间轻重的不同。 3.鼓励试一试,尝试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浮着的沉下去,或是“站”在水中,并能用简单的图画记录探索的结果 实施步骤 1.提供收集的不同材质的材料,如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等等,让幼儿把让他们放在水中玩一玩,看一看,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供记录表让幼儿用简单的图画(如箭头向上表示浮,向下表示沉)记录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用边连贯的语言交流记录的结果。 3.按沉、浮现象的不同把材料归类分成两大类,并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比较,了解一般情况下轻的东西会浮着,重的东西会沉下去。 4.鼓励幼儿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瓶子可装水)或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着的东西沉下去,或让其“站”在水中。这时可增加一些材料,如橡皮泥,双面胶等可帮助物体增加重量,也可让沉浮物体粘在一起,或使

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投放

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方法 无论就是法国的“做中学”,还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阐明了操作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正就是当今幼儿教育者追求的,与幼儿的发展十分顺应的一种思路。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独具一格,主要表现在其材料的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下面简单说说对这几点的认识科学区角活动的三性。 1、科学区角活动的生活性。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 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在研究磁铁主题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就是做做样子。 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与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2、科学区角活动的层次性。 科学就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没有一视同仁,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更广。 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科学区角活动的针对性。 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 科学区角活动有其独特的特性,因此就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延伸弥补科学集体活动中的不足,又可以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还能对幼儿进行更为具体的个别化教育。因此,针对游戏者的特点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从一个案例说说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的具体实施—— 在设置科学区域活动“会变的颜色”时,科学区角的材料、层次做了四次改进: 第一次:借鉴了中2班用腊笔涂色变色的方式,但发现幼儿涂色的力度与均匀度不强,蜡笔的颜色杂乱,许多孩子都不能变正确的颜色,容易混淆。 第二次:借鉴中5班用色卡插卡的方式,初步确定了幼儿材料的雏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 动物--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并做好观察记录。有可能的话,养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定会倍受欢迎。 捕虫:用竹竿、铁丝、网袋或塑料袋安装一个捕虫网,让幼儿到户外去捕捉昆虫,或用铁丝圈安上一根竹竿,粘上蜘蛛网也可以捕虫。 人工孵蛋:准备一个附化箱,内装灯泡,灯泡、灯的瓦数因箱的大小而定,只要能保持箱内有38℃恒温,后6天温度可控制在37℃恒温,21天小鸡就出壳。此法还可孵小鸡的全过程,将更加简便易行。 昆虫标本:带领幼儿去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用大头针钉在炮末塑料板上制成标本,或固定在纸盒洒些樟脑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虫标本盒。将制成的各种昆虫标本摆放在生物角,写上名称,再将介绍昆虫的图片、图书等收集在一起,供幼儿观察对比各种昆虫的特征。也可结合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区分害虫和益虫,并知道要保护益虫。 种植罐、饲养罐:将可乐瓶剪成各式各样的种植罐、饲养罐,种花养鱼,即简便又实用。

空气 找空气:提供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去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知气流的冲击力。也可把充满气的塑料带或气球放进水中挤一挤,观看水中的气泡,或让幼儿在水中自由摆弄空瓶子等物。找找看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如车轮、身体、肥皂泡等。 空气流动:提供扇子、风车等,让幼儿扇、吹、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 空气压力:提供无色透明玻璃杯、水、脸盆、玻璃片或平整的厚纸,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或厚纸,使杯内无气泡,平按住玻璃片或厚纸,将杯子倒过来,水不会从杯中流出。通过这一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压力的物理现象。 会吹气的瓶子:在瓶口小的瓶子上套上一个小气球,放进热水盆里,在水盆下加热或将开水倒入水盆,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气球会逐渐膨胀起来,待水温冷却、气球又瘪了,从而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 气象 天气转盘:用硬纸板做成表盘,在表盘上画太阳、云、风、雪、雷电等图形挂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拨动指针,表示观察结果,如晴天指向太阳,雷电指向闪电等。 气象记录:气象记录的内容包括天气的阴情雨雪和气温。

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

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 摘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皮亚杰的观点,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1+1=2”,不但想知道“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用什么做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的积极思维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 引导性是体现科技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我们只强调活动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视材料的引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百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我来学印刷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我来学印刷 材料准备:陶泥或者硬橡皮泥、牙签、颜料、刷子、白板纸 制作方法: (1)把陶泥捏成常见印章的形状,如长方体或圆柱体,将准备刻字的一面切平,用牙签在上面分别写上想印的 字的正字和反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需要的数目,照上面步骤再制作几个同样的印章,分别写上想印的字。 实验操作: (1)印章制作好后,指导幼儿用刷子蘸颜料分别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幼儿先用写有正字的印章印字,再用写有反字的印章印字,比较印制的效果是否相同。 (3)提供白板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列并印刷。 教师指导建议: ●帮助幼儿在一张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上写上字,反 过来看就是反字。 ●提醒幼儿用牙签写完字后要剔除笔画上多余的泥,使字痕显得稍宽并且清晰。

●鼓励幼儿尝试用已有的字样摆出不同的句子,如“我爱幼儿园”,还可摆成“幼儿园爱我”、“幼儿爱 我园”等,来体会活字印刷的方便。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凸型印章,让他们了解、 对比凹凸两种印刷的不同效果。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刻印自己喜欢的简单图案。 ◆搜集有关印刷术发展的文字与影像资料,让幼儿 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科学小知识 古代的印刷方法很死板,印一本书需要刻制所有版面,非常耗时。一旦错一个字,整页都要重新刻制,比 较麻烦,而且一本书的模板用完后基本就没用了,很浪费。后来,北宋一个叫毕异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他把 一个版面的每个字都单独制出来’需要哪个放哪个,省劲了许多。后来,人们又经过用泥活字、木活字、铜 活字、铅字、油印印刷而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印刷 的种类一般包括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 印刷五种。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设计:瓶儿响叮当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设计:瓶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⒈感知不同材料在瓶子里发出的不同声响。 ⒉初步培养听辨、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感受探索声音带来的乐趣。 材料准备 有盖的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米粒等若干 指导要点 ⒈同样的瓶子放入不同数量的相同豆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分辨我放的豆子是多还是少? ⒉将不同的豆子放进同样的瓶子里,声音如何?哪种豆子放在瓶子里声音响? ⒊听辨、比较和分析,将同样的豆子放进不同的瓶子里,声音如何?不同的豆子在不同的瓶子里呢? 实施步骤 第一层次:同样的豆子,数量不同,同样的瓶子。 ⒈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听听有没有声音? ⒉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在瓶子里摇一摇。有声音吗?什么样的声音? ⒊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出示已装好许多豆子的瓶子,摇一摇,这里还是一粒豆子吗?为什么?原来许多豆子和一粒豆子在瓶子里发出的声响不一样。 ⒋幼儿自己装一装、摇一摇、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 ⒌总结:同样的瓶子,放入不同量的相同豆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第二层次:不同的豆子,同样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豆子,先逐个认识,什么豆子?了解形状、大小。

⒉同样的瓶子放一颗不同的豆子,声音一样吗? ⒊同样的瓶子放许多不同的豆子,哪种豆子声音响一点,哪种豆子最轻? ⒋幼儿自己探索操作,可以装进不同的豆子,请同伴猜猜我放的是什么豆子? ⒌总结:同样的瓶子,不同的豆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第三层次: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瓶子。 1.出示不同的瓶子,先逐个认识,什么瓶子?了解材质的不同。 ⒉同样的豆子放在不同的瓶子里,声音一样吗?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相互听辨、比较、分析。 ⒊小结:同样的豆子,不同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⒋幼儿自己探索操作,不同的瓶子、不同的豆子,声音如何? ⒌感受探索不同声音带来的乐趣。 反思分析 幼儿在制造声音上有一定的经验,而且他们对声音的探索欲望也比较越强。区域活动中正是让幼儿借助各种材料尝试制造各种不同的声音,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索中,感受不同声音带来的乐趣。虽然我预想的是分层次进行,逐步探索,但是离开老师的指导后,孩子们并没有按照我的层次进行,而是自己“随意”探索。尽管如此,几种层次的比较孩子们都有尝试过,也得出一样的结论,并且积极性一直很高。那也未尝不可啊!给予孩子自己发展的空间呗,只要我们教师心里有这几条清楚的方向,在孩子们不能正常开展时给予及时的引导即可,没有必要一成不变。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如何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如何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区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区域,它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探究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区域之一。 科学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依据"相对独立安静、延伸户外、临近水源电源、有足够的操作面、方便储存"等原则,可利用走廊、盥洗室、活动室创设开放的活动区域。我们现在临

近阅读区旁相对安静的空间,利用开放性的橱柜,割出一定的空间为科学区。材料是开放的,幼儿可以随时取放,并在科学区中提供桌面较宽的操作台,使幼儿在探究时避免相互碰撞及仪器工具所造成的危险。在宽敞的走廊上,设置了观察角,陈列各种动植物,幼儿可以随时观察记录其生长变化。将实验角搬入盥洗室,幼儿可以探究虹吸、水的压力、纸会吸水、沉浮等现象,在探索中幼儿没有压力和负担,玩得开心极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科学的奥秘。材料是幼儿活动场所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科学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提供。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我们要制作出可供幼儿操作探究的活动材料。在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蕴涵自我教育价值,能让幼儿独立探究。 在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上,我们注意选择一些不需要教师更多帮助的,具有自我教育价值的材料,如按图示独立完成的材料,看着说明书操作的材料,可以反复尝试的材料等。幼儿可以不断反思错误,反复尝试,获得经验,这样幼儿在科学区中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操作探究。 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上,老师们可以多放一点心眼,看看能否通过一些小图片或小卡片的提示,让幼儿自己来发现、总结游戏的玩法,尝试根据图片提示内容自主地进行游戏,而不是光靠老师介绍、讲解游戏的玩法。例如我班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 动物 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并做好观察记录。有可能的话,养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定会倍受欢迎。 捕虫:用竹竿、铁丝、网袋或塑料袋安装一个捕虫网,让幼儿到户外去捕捉昆虫,或用铁丝圈安上一根竹竿,粘上蜘蛛网也可以捕虫。 人工孵蛋:准备一个附化箱(安上一小块玻璃供观察用),内装灯泡,灯泡、灯的瓦数因箱的大小而定,只要能保持箱内有38℃恒温,后6天温度可控制在37℃恒温,21天小鸡就出壳。此法还可孵小鸡的全过程,将更加简便易行。 昆虫标本:带领幼儿去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用大头针钉在炮末塑料板上制成标本,或固定在纸盒洒些樟脑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虫标本盒。将制成的各种昆虫标本摆放在生物角,写上名称,再将介绍昆虫的图片、图书等收集在一起,供幼儿观察对比各种昆虫的特征。也可结合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区分害虫和益虫,并知道要保护益虫。 种植罐、饲养罐:将可乐瓶剪成各式各样的种植罐、饲养罐,种花养鱼,即简便又实用。 空气 找空气:提供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去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知气流的冲击力。也可把充满气的塑料带或气球放进水中挤一挤,观看水中的气泡,或让幼儿在水中自由摆弄空瓶子等物。找找看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如车轮、身体、肥皂泡等。 空气流动:提供扇子、风车等,让幼儿扇、吹、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 空气压力:提供无色透明玻璃杯、水、脸盆、玻璃片或平整的厚纸,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或厚纸,使杯内无气泡,平按住玻璃片或厚纸,将杯子倒过来,水不会从杯中流出。通过这一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压力的物理现象。 会吹气的瓶子:在瓶口小的瓶子上套上一个小气球,放进热水盆里,在水盆下加热或将开水倒入水盆,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气球会逐渐膨胀起来,待水温冷却、气球又瘪了,从而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 气象

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投放

幼儿园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方法 无论是法国的“做中学”,还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阐明了操作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当今幼儿教育者追求的,与幼儿的发展十分顺应的一种思路。而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材料,独具一格,主要表现在其材料的生活性、层次性、针对性。下面简单说说对这几点的认识科学区角活动的三性。 1、科学区角活动的生活性。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在研究磁铁主题时,科学区角提供了铁夹娃娃跳舞,幼儿可以先在泥工板上试验,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到桌子、黑板上试验,空间更为广阔,幼儿的探索更自由,可以畅快淋漓地尝试,而不是做做样子。 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发挥想象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 同时,提供的材料来源与日常的生活,涉及的层面很广。其中,有师生变废为宝的作品,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小飞机,有巧手父母制作的电动玩具和印刷用的丝网,还有大家一起搜罗的各种纸张等等,甚至日常最普通的衣架都成了实验的宝贝,幼儿在玩衣架平衡时可以清楚的比较水果的轻重,并可以自己动手用积木使左右平衡。生活即教育,科学区角的材料要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真正做到生活化。

2、科学区角活动的层次性。 科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区域活动中,允许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精确度上的差异,允许先操作完的幼儿尝试更深层次的探索。没有一视同仁,给孩子反思消化的空间更广。 科学区角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例如当一些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提供的一些辅助材料又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科学区角活动的针对性。 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 科学区角活动有其独特的特性,因此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延伸弥补科学集体活动中的不足,又可以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还能对幼儿进行更为具体的个别化教育。因此,针对游戏者的特点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试从一个案例说说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的具体实施—— 在设置科学区域活动“会变的颜色”时,科学区角的材料、层次做了四次改进: 第一次:借鉴了中2班用腊笔涂色变色的方式,但发现幼儿涂色的力度和均匀度不强,蜡笔的颜色杂乱,许多孩子都不能变正确的颜色,容易混淆。

谈中班科学益智区材料的投放

谈中班科学益智区材料的投放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特别是科学益智区活动中,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地投放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在中班科学益智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针对孩子年龄特点、主题活动目标,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适时适宜地投放材料,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提供难易适宜的材料 科学益智区材料投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与已有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与能力,这是因为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探索欲望。材料投放不适宜,幼儿就会有“被游戏”的感觉,就会把活动区当做打发时间的地方,有时甚至成了发泄不良情绪和破坏玩具的地方。如果所提供材料的难易程度过低,幼儿摆弄几下就没了兴趣,根本谈不上探索;材料的难易程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容易放弃或用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手法敲打、破坏材料,发泄自己的着急情绪。只有投放难易程度适宜的材料,幼儿才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在做做玩玩中学到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逐步养成探索品质。 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材料的提供最好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幼儿在玩的同时,不但开发了智力,还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如我园幼儿大部分是幼儿园周边的孩子,为使幼儿尽快熟悉周边的路名和标志性建筑,我们就以幼儿园为中心,以路名和标志性建筑为点,设计了走迷宫的益智游戏。孩子们在玩的同时,记住了幼儿园的位置、周边的路名和标志性建筑,熟悉了周围环境以及从幼儿园到自己家的线路。这样,幼儿万一不慎走失,也能很快根据路名和标志性建筑,找到自己的家和幼儿园。再如“配对”游戏,我们将我市的名胜古迹和名牌产品的图片缩小到米粒大小,贴到纸板上,然后再提供大图片,让幼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后,进行大小图片配对。幼儿在仔细观察、配对操作的过程中,记住了我市的名胜古迹和名牌产品,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要提供了便利。 提供便于幼儿获得操作经验的材料 幼儿是在操作中感知、体验和发展的。科学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应注重操作性是否强,是否便于幼儿开展

三议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

三议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投放 作者:施燕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时间:2013-01-28点击:355次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个别化的、对周围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接指导,而幼儿则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进行个别化的、操作性的学习。这其中,材料设置质量的高低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投放材料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丰富与否,新颖与否。然而材料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只是评价科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部分标准,而不是全部标准。针对目前教师较为困惑的一些问题,本文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材料的加工程度——尽可能自然 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帮助幼儿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科学教育本身的内容决定了在设置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让幼儿尽量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探究。科学区角活动材料根据其加工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成品材料。一些现成的玩具、教具等,如可拆卸的人体模型。(2)半成品材料。根据教育目标进行部分加工的材料,或现成的加工程度不高的材料。如将厚纸片剪成圆形,穿上几个小洞,以供幼儿用扭扭棒做成“毛毛虫”。 (3)自然材料。如小动物、种子与果实、石块、碎布等。笔者认为,科学区角活动的材料,只要没有危险,应尽量选用实物而不是替代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并和幼儿一起随时收集身边易得、卫生、安全的可利用材料,供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时选用。 “尽可能自然”也符合经济、环保的理念。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地制宜、综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材料。我们不能一边苦叹科学区角材料不足,一边却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材料视而不见。我们也不提倡教师制作各种仿制品或一次性材料供幼儿开展所谓的科学学习。例如,一些幼儿园将各种塑料袋放在区角中,供幼儿制作所谓的“环保服装”,这其实是一种“伪环保”,因为真正的环保行为应是反复使用、甚至不使用塑料袋。 但是,材料“尽可能自然”并不代表不能使用一些成品或半成品材料。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注意:(1)材料缺乏科学性,部分器材,特别是一些成品科学器材更注重色彩、形象、童趣,而忽略所要体现的科学内容以及精准的要求。例如天平“不平”、放大镜模糊等。(2)科学器材存在“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可能是幼儿园科学材料相对匮乏以及对科学材料把握不准带来的结果。它们的操作难度往往高于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所揭示的科学知识也往往高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有的已比较偏向于专门的实验,有的则远离幼儿生活。这些“小学化”倾向都需要加以纠正。 二、材料的组合结构——关注核心经验 “结构”一词指的是相互关联的方式。科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能揭示的现象间的某些关系。例如,磁铁、铁块、镍块和铜块集合到一起就有了一种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