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关于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调查研究

姓名:黄河

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级:09级

学号:2

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

机遇与挑战

现在,中部地区一般是指湖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六省。而中部——安徽有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在这场中部崛起大战略中安徽又是如何演绎的呢?下面是我就关于中部崛起战略对安徽经济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调查和研究。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战略问题。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明确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

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中部——安徽是否就可以等着它顺其自然的发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安徽现状分析:

安徽位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矿产资源:安徽矿产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有用矿种138种,探明储量的有70种,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石、水泥石灰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旅游资源:安徽以其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风景区和皖南古民居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九华山、太平湖、琅琊山、齐云山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万里长江一路向东,在安徽境内拐了个大弯,把江南变成了传统称谓上的江东。芜湖,就坐落在这个巨大的拐点上。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二、东西部局势对中部带来的影响:

很显然,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正在扩大。另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持续不断地对西部地区发展给予了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等种种支持。近几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有统计资料表明,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部。

处于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夹缝”中的中部地区,面临挑战。对此,有关人士指出,要谨防在宏观经济格局中出现“中部塌陷”现象。而中部各地政府也都先后吹响“中部崛起”的号角。

中部地区会不会如某些专家学者所言,遭遇“塌陷”?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自身优劣何在?中部地区应该如何崛起?

“中部塌陷”?”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的区位具有相对优势,因为周边地区处于战备状态,而中部则相对稳定,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出中部厚实、周围单薄的特点。朱延福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已变成中间单薄、周边厚实,因为周边地区直接面向国际市场,而中部相对远离国际市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具有成本优势。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地区带来的挑战不可忽视。有专家认为,从短期来看,中部仍然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但着眼长远,中部的这种区位优势有可能被西部地区所跨越。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如果中部地区不能在发展战略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就很有可能出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下降,遭遇宏观经济格局“中部塌陷”的命运。

所以中部崛起战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安徽要发挥好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地在中部崛起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三、安徽凭独特优势发展

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中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安徽省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便于客商将其产品和技术输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铁路陇海线亦称欧亚大陆桥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腹部开拓市场,向东则可以经长江从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港经数小时到达上海;经陇海线到达连云港,便捷地进入海外市场。铁路津浦、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直达中国首都北京,南下直达上海、香港两个国际大都市。乘汽车通过合肥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只需6小时即可抵达上海口岸。同时,合肥机场已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西安等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安徽省周边省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安徽与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浙江六省接壤,以安徽为基地,向周边省份覆盖的人口约5亿,占全国人口的30%。总之,安徽省是中外客商投资与发展最佳选择之一。

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研究的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先锋表示,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打造五大基地:

一是利用农业大省的优势,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农产品生产、

加工和供应基地。二是打造面向长三角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加工基地。安徽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历来是华东地区能源供应基地。三是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四是利用长三角各城市纷纷到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务输入基地的机会,建立面向长三角的劳务输出基地。五是打造面向长三角的旅游休闲基地。

四、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文库:

“城市群建设,是加速推进城市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面对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重大机遇,中部各省城市群竞相发展,河南中原城市带迅速隆起,湖南正在加紧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圈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而从安徽缺少大都市的实际出发,我省应当在“一线两点”的基础上,加快形成以合肥、黄山为南北轴线,沿江8城市为东西轴的十字城市群,借助这一区域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强劲的经济活力与实力,构建“双核心”、培育极点,打造以合肥--马芜铜为“双核心”,安庆、黄山、池州等城市为辐射的增长极,引领全省经济加速发展。

实施城市群带动战略,关键是体制创新。必须以开放的理念自觉打破行政体制和疆界制约。对外主动融入长三角,以产业集聚为主线,整合要素,错位发展,灵活互补。对内寻求经济一体

化,促进城市间产业、布局相向发展,突出特色,合理分工。特别要求政府主动构建协调发展的运作机制。要加强各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统筹,启动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城市群重点项目库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快捷的交通信息网络;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统一开放、辐射力强的市场体系。同时大力探索区域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财政支持政策,构建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合肥首先要加快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打好制造业和科教优势两张牌。马芜铜发展是城市群成功建设的关键,必须尽早筹划,实现经济一体化,率先构筑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皖江地区重化工业布局,充分利用长三角土地、劳动力、电力供不应求的机遇,大力发展机械、纺织、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力争把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优势加工制造、科技教育产业和重化工业基地,带动全省奋力崛起。”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缺乏一个以若干城市组团的既具内聚力,又具辐射力与带动力的城市群。因此,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发展,加快城市群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既是提升我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迎接长三角的辐射的需要,又是中部区域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五、安徽“力压群雄”的条件

安徽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要地,客运运输的主要集散地和中转中心,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农业产业中茧丝绸是安徽农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安徽桑园总面积为68万亩,桑蚕茧产量2.45万t,生丝产量3280t,丝绸行业总产值15亿元,均居全国同行业第8位;丝织业品产量3300万元m,居全国第6位。汽车产业以奇瑞、江汽、星马和昌河四大企业为重点,形成以轿车、商用车、改装车和微型车为主体,零部件配套产业较为发达的汽车产业体系,以及原材料产业、能源化工产业、家电产业等等都有一定的规模。

总之,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安徽应根据自己的自身优势,抓住这次难得的契机,积极做好大力宣传安徽区域优势,营造区域形象魅力。加强与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联手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其次是扩大与西部地区的联手,共同开发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实现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安徽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