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过程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习中如果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屏幕展示)与广东有关的一组图片——有黄埔军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等,最后出现虎门销烟广场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指出:在这些地方曾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它们又分别承载着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二)教学结构

一、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

(活动)巧填数字游戏: 参阅教材,将下列选项①虎门销烟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④“弛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过渡)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

(回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疑)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场战争会避免吗?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过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播放有关《南京条约》及其影响的一段视频)看前提醒学生注意:这段录像中有什么说法不太准确? 录像中说鸦片战争开了中国哪三个“先例”?(学生认真看后回答)

(设计意图)该段视频中关于条约内容的表述有误(将“英国割占香港岛”说成“割占香港”),通过找错误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对战争影响的认识。

(活动:对号入座)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南京条约》后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指导学生分析这些条约使列强获得了哪些权益?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灾难?) (叙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惊醒迷梦中的清政府,虽然道光帝感到屈辱,但大部分官员仍旧没有觉醒。

(提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设疑引思,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3、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包括军事力量较弱,领导者战和不定等)

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

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过渡)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难怪有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然而事实是不是如他们所想呢?

(展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假如我就是上面所说的英国商人,你们就是我雇佣的市场调查人员,你们能结合当时的实际帮我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你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呢?(学生转变角色,分组讨论)

你们帮我找到了原因,那能不能再帮我想想办法呢?(学生动脑筋,出主意) (设计意图)上述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当参谋、出主意的过程真正理解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想法,但你们知道当时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扭转这种局面的?(指导学生看书,引出下一个问题)

(叙述)是的,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于是,战争成了唯一的选择。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提问)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发动战争?当时清政府正忙于什么?面对外敌入侵,清政府作何反应?战争的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看书并回答,师生共同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结构)

(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提问)有人说: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开始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损失,谈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和影响。

(活动)学生根据课前布置成立的调查小组,从政治、经济、国土资源、文物古迹四个方面,分析评估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损失。各组选派代表,形式不限(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他同学可补充或参与评说。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从活生生的史

实中认识并深刻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和影响。

(合作探究)献计献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你对中国当时的危局有何良策?(分组讨论,每组可找一人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机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进行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结束语)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在世界发展的潮流面前,中国已不可能维持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面临的新变局也是所有落后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社会变革的道路更艰难曲折(演示圆明园断壁残垣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正所谓“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四、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五、练习

英国《泰晤士报》曾报导中国某宫殿受损情形:“据估计,被劫掠破坏之财产,总值约超过六百万镑。在场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最后临走以前,还放一把火烧了它。”据此回答第1题~第3题:

1.请问上述报导是指什么事件?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战争

2.请问此事件后签订什么条约?

A.《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3.此次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 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

4. 各抒己见

据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研讨会透露,北京准备花费至少4.5亿元重建“圆明园遗址公园”。有人认为,重建圆明园对恢复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好处;也有人指出:“重建圆明园等于制造一堆假古董!”对圆明园重建,你有何意见?为什么?(可就自己认识写一篇小论文)

四、教学反思:

教材本身历史素材比较枯燥,学生往往比较烦。我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一些史料,学生听得有味,对历史的兴趣因此增进不少。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足之处是与现实联系不紧,没有做到以史为鉴。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过程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习中如果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屏幕展示)与广东有关的一组图片——有黄埔军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等,最后出现虎门销烟广场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指出:在这些地方曾发生过什么重大事件?它们又分别承载着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 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是刘昱,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首先第一点,说教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教材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在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我从三个维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我定为: 3、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点:《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掌握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过程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习中如果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理念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与地位、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教材的内容与地位:1.本课是教材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的开篇章。2.鸦片战争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国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了解虎门硝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分析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认识英国借口虎门硝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他们由现象到本质的辨证思维能力和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情感。

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外强中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一致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透露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当时的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而反观此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封建专制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所以中国战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让学生明白,强大战胜弱小是历史规律,先进生产力,打败落后的生产力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将鸦片战争的原因作为重点。但是学生对于世界历史处于未知状态,因此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其中《南京条约》是危害最大的,所以作为了重点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学生难以理解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因此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 同时,我又对学情进行了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鸦片战争过程,识记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以及中方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依据史实推理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如果林则徐不采取禁烟运动,英国会不会发动鸦片战争?”的问题,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不平等条约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阐释“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不屈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并从这场民族的灾难和屈辱中,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把握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开始形成。 三、【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比较分析法为主,辅以问题探究法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吗?(6月26日)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世界各国都要大规模销毁缴获的毒品,作禁毒宣传,而我们中国政府却早在6月3日就开始大规模的禁毒宣传,大家知道这是为纪念什么事件吗?生:……(虎门销烟)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把收缴的2376254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虎门销烟,找出销烟的背景、禁烟的概况、禁烟的意义 【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工业革命(18C中期)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却闭关自守。 ●(2)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3)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4)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引起朝野的广泛关注,道光皇帝决心禁烟。 ●2、销烟概况 ●(1)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虎门销烟:1839.6.3----6.25 ●国际禁毒日:6.26 ●3、销烟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条约》、《天津条约》、《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鸦片战争》出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说学情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良好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待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轻实质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叙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理解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熟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地图,学习中英鸦片战争的过程,培养识图,读图能力和从地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带的影响,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深入挖掘教材,分层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讲述法、图示法等教学法,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解惑,

高中历史必修一 岳麓版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鸦片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②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 2.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3.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 4.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三、太平天国 1.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经过: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1856年发生内讧)---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3.纲领:⑴《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①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②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 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⑵《资政新篇》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 革方案 4. 天国的衰败 失败原因:(1)农民阶级局限性(2)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意义:(1)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2)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3)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最高峰。(4)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5)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原因:①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②朝鲜东学党起义③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过程: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日军偷袭清军运兵船; 11月攻占旅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②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探索;列强在远东矛盾激化;“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划分势力范围。 二、义和团运动 1、起因: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②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2、口号:“扶清灭洋”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过程: 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3、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4、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

初中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鸦片战争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pium war theory tex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几组图片上的问题,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l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

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②通过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强出兵中国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讨论,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2019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12课鸦片战争语文

一、单选题 1.“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材料反映了() A.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B.门户开放政策 C.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保护D.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人英国人的手中 C.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D.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传教士传教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4.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出现“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的现象,反映了() A.列强侵略使中国社会动荡物价上涨 B.市场饱和米价下跌农民生活艰难C.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使农民生活艰难 D.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市场不稳5.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6.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近代时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

为学生创建学习平台。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不同观点争鸣,从中提升学生的理性;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效的自学能力。(三)、学法分析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取“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前一天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分组完成了解林则徐的故事,认识鸦片的危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预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部分知识;课中引导学生集中进行探讨,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二)、新课教学导入(课件展示: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使用)教师深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结合教材特点,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为本课的教学构建了三大平台——筑基平台、能力提升平台、情感

鸦片战争说课稿要

《鸦片战争》说课稿 通道一中申运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我的说课流程是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简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及两次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主要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开始,在教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重点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虎门销烟 3、两次鸦片战争后所签条约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 教材处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和使教学更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重新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打破教材原有框架模式,将教学内容重组为三个子目: (1)无法避免的战争——战争背景 (2)不可忘却的历史——战争概况 (3)痛定思痛的感悟——战争反思 二、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还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高度、深度。根据学生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活动、思索获得知识。 (4)并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法、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教学反馈) 1、导入新课(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显示:《虎门销烟》激烈场面的影片片段。然后提问:刚才播放的影片是什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易中难鸦片战争1、2、3 4、5 太平天国运动 6 7、8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9、10 11 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12、15 13、14、17 16 五四爱国运动18 19、20 综合21 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解析:B 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B项正确。 2.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B.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C.东西方的一次决战 D.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 解析:D 19世纪40年代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这时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步入了工业文明,故D正确。A、B两项都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描述的;C项“决战”说法错误。 3.《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A 依据材料中的“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开始遭受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 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攀枝花市二十三中小 王瑞萍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说教材 (一)历史地位与作用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它还是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开始,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这第一单元的题目“侵略与反抗”就是最好的印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意向他学习。 (3)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4)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③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2)中英《南京条约》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②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依据:有不知情的人认为鸦片战争是由有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2、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自学相关部分教材,思考、讨论和合作学习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教学手段上:采用图示教学法,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图片,这样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问学生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他们在吸食鸦片。

历史说课稿-《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说课稿 绥宁二中:刘宏臣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 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4.10 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新课标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提问: 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 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 (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 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即: 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