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大部分集中在工业企业及金融行业,但随着我国国民金济的发展,国内的商业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商业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存在很多与其它企业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商业企业的典型--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的分析,来了解超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及时解决,有利于超市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在竞争较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让商业稳步前进,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关键词: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商业企业以人民生活为轴心发展。这些超市是一家高度集中的百货公司,通常以售卖各种小型货物为主。虽然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价值链中,价值的重心在逐渐下降,但评价标准始终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销售模式,都只有消费者认可,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不然必将被市场淘汰。而连锁超市作为百姓生活的领军者,其内部控制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其经营也受到很多的影响。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连锁超市更应该注重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加强其内部控制,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才有利于企业长期的经营和发展。

1、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1.1 大型连锁超市概述

超级市场又叫超市,把商品摆放在货架上,展示商品,顾客购买,FILA为现金付款,现在增加了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以经营日杂用品、食物为主的大型综合零售商场。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一般位于城市主要的商业中心。超市一般销售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它的特点是:利润少,销售量大,基本经营低档商品;小包装,标明货物的重量,规格和价格;小车或购物篮,顾客选购商品;收银台一次付款。

1.1.1 大型连锁超市的界定

一般来说传统超市是以前的商品零售代表,营业面积一般低于500平方米,规模相对较小,主要分布于郊区或小城市;而标准超市作为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其面积比传统超市大,营业面积在500--1500平方米,规模适中,主要分布中小城市,大城市较少;

大型连锁超市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其规模较大,经营面积一般大于2500平方米,可分为几层进行商品陈立。

1.2 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1.2.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ASB对内部控制的解释在国外比较权威。1972年,由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merican Auditing Standards Board, ASB)发布了审计准则的公告,受到《证券交易法》的影响,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最后提出了以下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提高其运行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同时在单位内部通过各种方法对组织实施约束和调节”。

超市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实现整个超市的控制目标,包括企业各部门和各层次的员工。超市内部控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主要由内部人员来实施。同时,超市的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超市内部资料安全等多方面的保证,可以实现一个员工或者多个员工负责的项目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企业目标。我国大型超市只有拥有了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超市才能安全发展,才能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企业竞争力。

1.2.2 内部控制要素

控制环境,帮助企业塑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规范员工的行为,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培养员工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

风险评估,每个商业的发展都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风险,在实现企业目标前,收集整理资料,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做出评估。针对风险及时对症下药,

控制活动,企业在发现风险后,管理人员及时做出反应,针对不同风险下达指令,确保这种指令得以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稳定性,使企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信息与沟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在企业各部进行传播沟通。

监控,由适当的人员,以恰当的方法,对企业的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执行状况进行监督,保证各部门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发现不足及时做出改正。

内部环境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所必须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都对企业的平稳运作

起到了不可小看的作用,信息交流沟通保证企业领导部门及时得到关键市场信息,对商品及时做出调整,适应市场的需要,监控确保内部控制的执行,并能发现不足及时应对。1.2.3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保证超市长期高效运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是保证超市长期高效运行的关键。建议和完善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经营活动中面对的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能尽快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可以提前做好面对风险的准备或者规避风险。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第二,加强超市之间的竞争力。完善的内部控制能有效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各部门的高度负责和通力合作,可以更快的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占有更多市场资源,获取更多利益。资金的积累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占有更多市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三,促进超市发展。超市由于是以零售为主,在一些大型配套商品上不具备竞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发展,影响超市的发展。但是在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之后,各部门之间联系加强,能够优势互补,促进运行效率。完善的内部控制在对待员工上也更加人性化,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可以让员工更加卖力的为公司贡献,让公司健康发展。

2、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的现状

2.1 大型连锁超市经营现状

2.1.1 数量及规模

有很多大型连锁超市,其中Wal Mart (Wal Mart): Wal Mart百货有限公司,即Wal Mart Inc. (NYSE: WMT),是美国的一家世界性连锁企业。按营业额计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它的控股股东是沃尔顿家族。总部设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凯马特:凯马特是美国最大的折扣零售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批发商之一。Costco是美国最大的连锁超市。price club于1976年在加州圣地亚哥成立,2009年成为美国第三大零售商和全球第九大零售商。

2.1.2 主要品牌

大型连锁超市一般以日用品为主,物质优质,价格便宜,相关类别有饼干,糖果,巧

克力,酒类,干货,海鲜,冷冻食品,纸品,清洁用品,家具,化妆品,服装,玩具等。以沃尔玛为例,其旗下的品牌主要有mainstays明庭,Select Edition精选,equate宣洁,Faded Glory简适等。

2.1.3 经营管理口碑和效率

走入这些大型连锁超市内部,会感受到良好的环境氛围,商品摆放整齐,区域规划设计合理,方便顾客选取商品,工作人员素质较好,服务态度很好,工作认真高效,给顾客营造了舒适的购物环境。因此,企业能快速稳定长久的发展,利润不断提高,规模越来越大。

2.2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现状

2.2.1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标准

内部控制标准要有先进性,灵活性,实用性。先进性要求企业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灵活性要求企业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可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以及人民大众的要求,随时改变使用标准,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适应性,增大企业的竞争力;实用性要求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标准,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适应能力,不要过于太高的追求标准,造成产品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大型连锁超市的内部控制标准比较严格,在内部控制中,对产品的技术参数,安全性,性能指标等都要高于国家和行业所规定的标准。在大型超市中,相对于日用品而言,对饼干,糖果,巧克力,酒类,干货,海鲜,冷冻食品等食品的安全性必须更加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超市名誉受损,形成一连串的后续不良影响,形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必须保持较高的内部控制标准,让产品始终保持较高的质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2.2.2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程序

超市内部控制程序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计划工作,由企业领导人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条件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交由下层人员实际执行,并对其进行监督;实施工作,下层人员按照要求实施工作,不得私自更改如采购数量,入库等要严格审查,防止发生腐败;评价及意见反馈,针对上级领导提出的计划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缺陷要及时反馈,以方便及时更改计划,防止出现重大损失;完成工作,各部门在完成工作后,提供一份报告,方便领导部门及时了解工作进度,保证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3、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1 商品采购环节内部控制问题

商品的采购是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的前提,供应商的选择,产品的引进,新品推出,商品淘汰等特别容易产生风险,采购计划不明确,预估不准确,容易形成商品积压或者商品不足等问题。商品保质期有限,积压过多会造成超市大量损失。超市如果缺乏合理内部控制制度,就会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在采购环节同样如此,就是超市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导致各个部门职务不相分离,部门之间也没有相互制约,就会容易造成管理不善,最后导致了采购成本的增加,影响超市经营利润。

3.1.2 商品销售环节内部控制问题

超市主要是进行销售的经营活动,我国的一些大型超市承包这批发这项业务,在一些销售业务中,超市可能没有完全掌握货款的回收,导致坏账增加从而影响收入,同时在销售环节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导致销售的费用难以把控,比如销售部门对于销售预算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实际不相符、管理人员没有对使销售费用超标和节约的人员实现奖惩机制。

商品的陈列是销售的主要过程,各种商品在所对应的区域,明码标价,对陈列的多少,需要严格控制,一些门店对陈列资源缺乏管理,容易发生内盗,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一般初期,过于注重销售量,忽视了商品陈列管理的重要性,长久下来形成管理缺失,形成很大隐患。

3.1.3 商品储存环节内部控制问题

内部控制缺失导致商品的成本增加,存货部门在商品的购买、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出库等方面都容易存在各种问题。就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这导致储存物品成本增加,比如,存货盘点时的漏洞导致资产、利润的增加,由于超市商品种类繁多,库存量较大,而超市一般都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进行盘点,在这种情况下,仓管员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致使存货信息盘点不相符,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若不能管控存货在计量、收发、保管中产生的错误,导致把储存期间的存货成本全都记在销售成本或其他成本里面,不仅不便于管理存货而且容易造成资产利润的虚增。

3.1.4 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超市类企业对于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参差不齐。由于我国超市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目前还处于像西方学习状态,很多大型超市企业还仅仅将内部控制停留在监控这一块,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内部控制,导致了员工的思想教育差异化严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把握不到位,认为其只是一份规章制度,不具有任何形态和实质作用。

有的大型连锁超市的分部在经济一般的中小城市,市场竞争环境相对于大城市来说较宽松,所以领导层内部控制意识较弱,甚至对内部控制保持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内部控制对于一个大型连锁超市来说很重要,地方的分部出现问题,容易对整个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在面对风险时将无能为力。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大多学习西方国家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缺少创新,一味照搬照抄,却不知道西方国家的发展方式跟国内不同。大多数分部不够重视内部控制,意识较差,没有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只会按照总部规定的框架结构施行,没有做出适合本地方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内部控制的作用也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所以地方部分超市更加不重视。一些超市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却不注重实施,也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反而被其他超市所取笑。

3.1.5 内部控制体系不科学

在市场经济条件飞快的发展下,大型连锁超市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来进行管理。但是现实却是许多超市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很多地方面对风险的能力弱。在分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许多超市管控不到位,导致商品分配的销售空间与商品销售价格不匹配,形成资源浪费,降低了企业的发展效率。相应部门设置不健全,在对商品采购,储存,销售环节容易导致混乱,对商品陈列之后没有部门进行统计跟踪,不能确定销售量的多少,部门之间不能及时汇报情况,影响部门之间的资金分配,一些部门资金占用量多,会为超市带来巨大潜在风险。

3.2 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

3.2.1 外部环境

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差距明显,在教育方面更是如此。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导致社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许多中小型城市务工人员多,大多是中小学文化水平,这些人是主要的消费人群。超市这种以零售为主,自由选购,一起结账的销售模式,在面

对这些人员的时候将会发生很多问题。许多人在超市内会对商品进行损坏,影响商品销售,比如方便面等细碎食品,容易造成损失。而且比较容易跟防损人员发生纠纷,对超市形成不良影响。现在食品的样式越来越多,每种食品都有自己的储存方式,外部因素影响,比如一些海鲜产品,成本较大,在没有冰冻的情况下容易变质,如果超市管理部门不重视,会为超市带来较大损失。

3.2.2 超市的治理结构不健全

超市所有者现实中的缺失,国家没有相应的人会对对企业亏损负责,所以经营者只有趁机从中谋取利益,造成腐败问题。又因为,超市所以权结构单一,一般大型超市未能成为市场主体,就很难建成符合市场和法律法范的治理结构,想要真正建立起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治理结构,还需要完善相关问题。

3.2.3 人力资源政策的缺失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高要求,成为新世纪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就现在情况来看,超市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制度化的管理,其人员职业水平较低。而人才需要投资,综合素质高的员工在相同的工作时间内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在这样一个企业中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差异化较为严重,人力资源政策的缺失导致人员分配的不合理,差异化也越发明显,不利于企业发展,同时在招聘时人力资源规划太简单化,没有考虑所录人员的各项能力,盲目招用和盲目缩减人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被动。

4、优化大型连锁超市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大型连锁超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结合市场环境,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大量市场信息,以此来完善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经营流程的转变,在以前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当前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1.1 加大采购成本的内部控制及降低采购成本对策

采购部门占用着企业的绝大部分成本,所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采购部门属于重中之重。采购之前应当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为避免采购混乱可以进行集中采购,不仅更好的提高了采购员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采购成本。大型超市应当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给部门对所需采购的商品先提交采购申请,并对自己所需的数量、品质做好详细清单,采

购部门再根据考核后的实际情况批准采购,有效防止浪费。

4.1.2 改进存货内部控制系统

结合超市需要,制定一个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严格遵守,在存货方面,建立存货所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存货的监督管理,比如,实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商品储存、分管、进库、出库、报废、损坏,做好库存制度的进库、出库和保管工作。同时存货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存货的多少进行反馈,及时提醒采购部门采购,减少由于库存原因导致的销售问题。

4.1.3 对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对策

销售环节与人员息息相关,首先建立一个完整的销售考核制度,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指标,主要是销售后可确认为收入的业绩指标,在应收账款方面,相关人员必须做到权责分离,相互制约。有赊销的情况下,要实行分散管理,提高资金回收率,及时控制超市的赊销,避免应收账款带来的损失。同时,可以对相关销售人员实行费用分包,节约的费用可以给与提成,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销售。

4.2 提升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4.2.1 加强内部控制相关人才培养

我国很多大型连锁超市注重门店选址和店内产品销售,而对内部控制却往往忽视内部控制,有些中小型超市甚至没有内部控制系统,而在很多大型连锁超市中虽然设有内部控制系统,但是管理层却对销售业绩较好的部门是否执行或是否符合内控标准不做要求。这属于典型的销售管理,当然,超市的销售业绩最是股东关心的问题,但是若没有更好更完善的内控系统,则很难使销售业绩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各高校中,尚且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专业,大部分的超市企业也没有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经验和培养计划,这需要政府、学校等第三方的共同努力,大型超市企业可以与高校达成合作协议,补充人才的缺口,同时政府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对人才流向进行引导,在企业中可以重点提拔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内部人才,从而满足人才上的需求。

4.2.2 提高员工素质

要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关键一步是加强员工素质,员工素质的提高才可能认识到内裤控制所带来的好处,从而更全力高效的去实行内控条例。提高员工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把好入门关口,现在超市的入职较为简单,不注重学历,一般的员工大多都

是中小学学历,为后面造成超市的各种损失埋下了隐患。超市应该提高入职门坎,注重员工个人能力。其次,从新员工抓起,在新入职的员工队伍中,形成注重培养个人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愿意为公司贡献的精神,为超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新员工会变为老员工,从而整体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再次,加强培训力度,在对员工入职后,要舍得在培训方面进行投入,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提高超市的经营效率,为在超市施行良好内部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强化思想观念,让员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随波逐流,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建立淘汰机制,老员工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要多帮助新员工,培养整体风气。一个高素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将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利于持续健康发展。

4.2.3 重视门店自查

大型超市业务量特别大,根本不可能保证完全没有遗漏。如果能及时发现在自查中的遗漏,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就能大大提高超市的经营能力。与此同时,现代大型连锁超市的数量也不少,加强自我检查不仅可以减轻管理层的工作量,还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而降低成本。

4.3 细化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模式的建立即需要考虑整体情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细节方面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以加强内控的细化。

4.3.1 进一步加强安保防损工作

内控中细化的安保工作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故。一般像超市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加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顾客购物体验过程中,要保证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超市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所以超市要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应对政策。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训,开展安全演练。超市广播应该提醒顾客注意安全,关键时刻指引顾客逃生。再商品比较密集的中心地区,应该规划好逃生通道,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第一时间逃生。导购人员要提高安全意识,在关键时刻帮助顾客。安全通道要避免物品堆积,保证其畅通性。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每个员工必须清楚计划内容。对刚入职的员工进行专项培训,让他们能快速掌握老员工所掌握的安全逃生能力。

4.3.2 设置导购监督体系及调解部门

对导购人员必须加强监督,避免他们在工作中的消极态度出现。导购人员的不负责任,

严重影响超市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对导购人员制定工作标准,对导购人员的工作要定期进行考核,对较差或者不合格的人员给予惩罚,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要根据公司规定追责,保证他们在工作中的认真对待。

超市应该设置一个专门调解矛盾的部门,在面对顾客与工作人员矛盾时,能及时赶到,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矛盾,消除顾客的不愉快,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对产生的矛盾客观看待,如果是工作人员的失误要给予批评,并向顾客道歉,超市应该给顾客赠送小礼品等。如果是顾客的问题,礼貌的要求顾客配合工作人员工作,事后给予员工一定补偿,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5、结论

总体来说,大型连锁超市在经营中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内部控制问题,商品采购、销售、储存等环节的问题,容易导致成本的增加,长久之后造成超市重大损失。所以完善内部管理流程,降低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是超市必须要做的事。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注重员工素质提升,加强监管,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超市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面临风险的时候,能更快发展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企业快速度过风险,有利于企业实现长久健康发展。

如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连锁超市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购买力,对超市这种以零售业务为主的企业来说将会是莫大的机遇。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上的美好,进入超市购物无疑是一种美好的购物体验。同时各种电商平台的发展,导致人们越来越喜欢网上购物,线下实体店将面临损失大量顾客的问题,这就要求超市经营模式需要变动。总体来说,超市所获得的利润较高,只要有利润就可以做,超市原则上生意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李莉.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 企业经济,2015,03:52-55.

[2] 宋宝连.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特区经济,2016,10:194-196.

[3] 陈耀敏.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 企业经济,2016,01:49-51.

[4] 高东坡,李冬梅. 层次分析法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的应用——以A煤炭企业为例[J]. 特区经济,2014,11:291-293.

[5] 陶良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5,08:121-122.

[6] 刘晓东.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对策[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05:55-57.

[7] 黄岚. 浅析ERP系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6,04:48-49+110.

[8] 郑惠尹,钟学云. 探析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6:148-149.

[9] 陈云婵.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J]. 改革与开放,2015,16:67+69.

[10] 罗剑,罗卫.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2014,05:229-230.

[11] 李小东.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探讨[J]. 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6,10:9-11.

[13] 张丽. 关于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 企业经济,2017,9.

[14] 张帆.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 改革与开放,2016,7.

[15] 高够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12):369.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2010-2012)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分析

摘要:促销是大型连锁超市经常使用的一种销售策略,本文就这种销售策略来进行探讨,寻求如何获得最大的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连锁超市促销策略分析.#作为大型连锁超市最常用的一种销售手段促销,其在超市和顾客中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虽然其比较常见,但是对于顾客来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诱惑力,因此能够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从而刺激销售,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希望影响顾客的行为和态度,实现一种互相信任和需求的一种购买和消费关系。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所以世界大型连锁超市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的零售商来说具有促进作用,可是同样加剧了大型连锁超市之间的竞争度,为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促销就成为了大型连锁超市的有力办法。 ▲▲一、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的常见类型. 1、广告促销。广告是以媒体为介质来想顾客进行宣传或传达某种信息的途径。现代广告都是双向的,注重和客户之间的沟通,通过对企业和顾客之间关心的共同点进行连接来进行广告的制作和传达。消费者在接收到广告信息后,可能会获得新产品的信息或者是引起消费者注意的信息。 2、折扣促销。折扣促销是一种较为直接的降价促销,它是大型连锁超市最常采用的一种促销工具。现实中折扣促销的理由通常有:季节性降价、重大节日降价酬宾、庆典活动酬宾、不管对何种形式的打折促销,应用的时机和对象都是超市经营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3、赠品促销。赠品促销也是现实中最常用的促销工具之一,如买西装送领带、买微波炉送器皿、买快餐面送小玩具、买大包装送小包装等等。这些不同类型赠品促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消费者觉得超值,刺激其购买。消费心理学表明,顾客在购物时,心理上容易接受和希望接受超值的感觉,赠品往往能带给其一份惊喜。 4、现场演示促销。现场演示促销是大型连锁超市经营者为推广或销售某种商品,而在卖场进行的各种说明、示范活动,旨在向顾客宣传商品、近距离接触商品、体验商品,通常在进行销售演示时都会同时提供咨询服务,以更大程度上方便顾客对商品的了解,进而让消费者接受,并达成交易。 ▲▲二、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现状. 1、节日促销缺乏创新。因为个大型连锁超市之间为了获得顾客而引发的激烈竞争,使得每一个节日都是大型连锁超市的重要促销时刻。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少,再加上国外的洋节,因此促销几乎是每个月都有,可是促销活动的增加不意味着促销手段的增加,翻来覆去的还是那么几个老样子,仅仅只是名称换了,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新鲜感和吸引力会逐渐消失。 2、注重商品销售而忽视形象宣传。超市促销的主要目的是为销售商品服务,但是销售商品不是唯一目的。总的来说,各大超市提供的商品没有本质的区别,要想吸引消费者仅仅靠对商品的降价、有奖销售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如果在促销中加入一些能够树立超市形象、建立消费者和超市良好关系的促销形式,效果会更好。 3、促销未分析消费者心理。打折减价虽是消费者所喜爱的促销方式,但是促销还是需要考虑目标消费者的不同心理。一般只有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在采取促销手段时应先做市场调查,分析大部分目标消费者对商品最看中的因素是哪几项,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而不是一味地采取降价打折。 4、促销出现价格欺诈。打折、特价这些词语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的,因此大型连锁超市常常会使用这样的字眼来吸引顾客的注意。但是打折和特价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十分存在矛盾呢,为了利润,一些商家在价格上做起了手脚,引发了一些价格欺诈的行为。部分超市的某些商品上面常年标着特价,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对于这些商品产生兴趣,以为是低价格出售,可是实际却并非如此,如果消费者发现了,那么虽然超市短期内会有销售额的提升,但是长远来看是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这对于超市来说就是客源的丧失。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资料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连锁超市问题存在现状及改善建议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走访和了解各个店面的经营卖场,对于各个店面产品的陈列展示,产品的结构,有效库存产品,人员素质,业务技能,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管理水平有所了解。目前超市存在的现行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层次,业务管理水平等非常不容乐观。参考规章制度(人事考核评定标准,XX超市门店现场管理考核标准,XX超市门店现场管理考核细则等),制定的条例是非常明确,但是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体现出制度无法有效地执行和充分的体现。一个企业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好的管理制度,而现在有好的制度却无执行力,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门店管理混乱,管理漏洞太多,企业知名度不高,店面形象、品牌塑造形象店不明显等。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市各层次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和加强 存在问题1:部分门店货架上商品拥挤不堪,同样或类似功能的商品数量繁多,但每种商品的陈列面却很窄,标价签杂乱,无法和商品对应,消费者购买时一脸茫然无从 选择,单品数量过多;与此同时还出现有货架不丰满、畅销商品缺货严重等情 况。既不美观又影响销售。此现象表明门店在补货和商品陈列上存在较大问题。存在问题2:端架、堆头陈列不规范,单品多而杂,无较明显且与之对应的POP,标示太乱、不明显。 存在问题3:卖场杂物乱堆、散货随处乱放,商品卫生普遍较差,商品排面维护不到位。 存在问题4:仓库商品摆放无序、随意性较大,散货、坏货乱堆乱放,未划区标明摆放。 存在问题5: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培训工作置后,导致商品管理不专业、陈列上形式单一、不规范、商品结构不合理。 存在问题6:员工纪律较差,扎堆聊天现象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存在问题7:部分门店人员脱岗现象严重,给窃贼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加大了超市的丢失率。 1.1加强人员的培训,建立业务考试考核机制,建立对于不能通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 劝退或辞退,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要求超市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年轻化,便于企业人员的培养和业务水 平的培训,提升管理经营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和人员的服务年限。 1.3加强对于超市理货和防损及促销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技能培训,向顾客展现优质的服务, 展示和传达金桥超市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1.4加强对于上班时间员工的管理,提升店内人员的责任感,改变上班脱岗、离岗等现象。 1.5按照节假日进行统一的合理的促销活动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理论国外研究状况分析 内部控制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内部控制, 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 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个阶段。 从1949 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 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内部控制在50 年时间内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经历近40 年, 而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只有5 年时间。内部控制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除企业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 外部尤其是政府的推动亦是关键因素。在美国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 80 年代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导致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对财务报告制度的恰当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恰当性, 由此成立Treadway 委员会( 即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并发表了著名的COSO 报告。20 世纪80 年代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 也对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SEC 在1980 年的S—X 规则303 条款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当局讨论和分析( MD&A) ”的信息。MD&A 要求揭示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相关的当前和未来的流动性和其它情况, 所以要求向公众提供更多未来经管责任的情况,

包括内部控制等内容。“安然”事件发生后, 美国国会于2002年7 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 Act) , 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等。 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 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COSO 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 代表着国际上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最高研究水平。此后发布的其他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 如加拿大的COSO, 英国的Cadbury, 南非的King, 法国的Vienot 等等) 均以COSO 的报告为模本。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银行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也是以COSO 的报告为基础的。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甚至许多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还停留在内部牵制的第一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职责分工、岗位分离、授权授信、内部审计等”, 与国际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根据COSO 报告, 内部控制应理解为: “由管理当局设计( devised) , 董事会核准, 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 maintained) 的, 旨在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 pro—cess) ”。可见, 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个过程, 但它本身不是目的; 它帮助实现的是多种既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和相互重叠的目标; 它由人实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内部控制评价_国内外文献综述_谢元萌(精)

有学者主张运用经济学资产专用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明确公允价值是资产专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按专用性水平将资产分为三类:通用性、低度专用性和高度专用性。通用性资产采用层级1报告公允价值,低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2报告公允价值,且此两类资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报价体系,高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3报告公允价值,形成以报告主体为导向的报价体系。虽然资产专用度高,受市场影响不大,但其价值由报告主体来决定,仍会产生我们上述所议的管理操纵问题,所以,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加强公司的治理机制。 四、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细则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只是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之中,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特征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性指导。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有效规范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快实施该准则,以适应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有研究证实公司治理对层级信息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在层级3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通过合理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监管来协调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利益冲突,为公允价值的估值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另外,还需注意加强公司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和估值过程的公平与恰当。 参考文献:

[1]W.B.Thomas,Han Yi.Value Relevanc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formatio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chanism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 [2]张曾莲,雷崇信.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项目的统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内部控制评价: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谢元萌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内外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体系构建、指数构建等,本文在全面阅读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规范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观点与成果分类进行了综述,进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球通讯、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相继爆出,其中众多企业失败案例的出现是由内部控制的缺失及无效导致的。自此,国内外相继颁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内控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不仅政府主管各部门相继颁布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规章,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特别是现在有关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文献越来越多。 一、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综述

本土连锁超市的现状分析

本土连锁超市的现状分析 自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面向外资全面开放,外资超市开始大量进入我国,中国的超市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本土连锁超市与外来超市相比,在熟悉我国国内情况、政府的支持保护、超市上下级沟通顺利这些方面拥有优势。但是,在超市规模、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程度、美陈展示、自有品牌等方面又与外资超市相差甚远。 标签:本土连锁超市;优势;劣势 1引言 1930年8月,历史上第一家超市——金库仑联合商店在美国纽约开业。20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超市这种零售组织形式逐渐从美国传到日本和欧洲。1978年,超市传到中国,当时被称为自选商场。中国超市的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当时还是一些比较传统的食杂店。90年代初,我国的超市仅有三四百家(连锁超市只在10家以内),处于引入阶段。90年代后期,我国的超市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此综合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等开始出现。21世纪初,我国的超市进入成熟阶段。中国人世之后,零售业是市场最敏感的神经,很多国际连锁超市纷纷快速布点,主要有: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易初莲花、大润发等。本土连锁超市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如:苏果、北京华联、世纪联华、华润,各个地区还有一些当地的连锁超市,如北京的京客隆、石家庄的北国超市等。有关专家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超市发展了五十多年,已经实现了以超市模式取代传统的食品采购的供应方法,这可称为第一次浪潮,现在一部分中等发达国家为第二次浪潮,欠发达国家将是第三次浪潮,中国处于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之间,但是估计用一二十年时间就可以实现了。 在未来的10年中,我国将会成为国际零售商业集团竞争的主要战场,本土连锁超市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本土连锁超市的优势 本土连锁超市的优势主要在于“本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熟悉国内的市场环境、商业法规、人情世故、购物心理等相关情况 本土的超市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熟悉,而且拥有本土化的公共关系手段,这有利于本土连锁超市在国内的扩张速度。比如,联华超市的扩张速度就很惊人,它在6年之内发展到遍布10个省80多个城市的1225家店铺。而沃尔玛则曾经由于抵制中国式公关而使近两年的新店扩张计划受阻。另外,虽然外来超市在开店之前会进行大量的调查,但是本土连锁超市依旧比外来超市更了解我国各个地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心理。在情感营销和关系营销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无疑是本土连锁超市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实用参考]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RR-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RR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型连锁超市商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大型连锁超市商业管理信息系统解决 方案 1

大型综合百货连锁超市解决方案 一.概述 前言,中国零售业信息化状况的三个层面的分布基本明朗:在高端企业,进销调存核心结构体系基本运作正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据的深挖掘和加工、财务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根据企业的并购重组保证系统和数据的统一、稳定;在中端企业,分散营运向集中管理转变,进销调存核心结构系统正在由分散单店管理、销售核算向连锁管理、进价核算过渡;在低端企业,刚刚涉足、转向连锁零售业,对于信息化认识处于表面层次,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认识和渐进过程。而整个零售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已经逐渐趋向一致的认识:信息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百威3000XP商业POS软件——超市版是在认真研究众多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凭借智百威科技多年积累的、专注于零售行业应用的丰富经验、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认知及结合我们在帮助其它零售企业实施商业自动化的实战经验而开发的。本系统从企业运营及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中国零售业业态 2

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技术解决方案。 二.业态分析 众所周知,西方零售业态总体来说经历了四次大的革命,即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无店铺销售。这种业态的演进不是偶然的或无根据的,而是零售业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如百货商店的出现是适应西方工业革命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而产生的,连锁超市是适应商业降低成本、方便顾客的要求产生的,购物中心则是城市空洞化、居住郊区化的必然反映,而无店铺销售则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延伸。应该说,零售业态的每次创新都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更好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从零售业的发展史看,商业零售业态主要受到消费需求和工业生产两股力量的制约。在供给力量大于消费力量的卖方市场下,谁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谁就能生存发展,此时的流通业只是”桥梁”和”渠道”作用。然而在买方市场下,特别是在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已获 得相对满足,供给日愈过剩的情况下,虽然”供给决定需求"仍具意义,但消费者已成为主宰市场的绝对力量,只有那些胜任消费需求的企业才有生命力。此时的零售业已不但仅是”桥梁"和”渠道",而是起着先导作用,即一方面开发需求,另一方面引导生产。谁能更好地发 3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综述之四】INTOSAI内部控制准则的研究成果综述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简称INTOSAI)的内部控制准则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s)的成立,即为加强财务管理并使公共部门负起应有的财务责任,而其目标为制定一套如何建立并维持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准则。该委员会制定准则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准则其实可适用于所有管理者,而不仅止于财务方面,因此将其涵盖的范围扩展到政府机关所有的业务。因此,INTOSAI所称的“内部控制”一词,并非局限财务及相关行政控制等传统观点,而是涵盖了更为广泛的管理控制概念。 参与此准则制定的会员国包括:澳洲审计院、智利审计长公署、埃及国家审计署、法国审计院、牙买加审计长公署、西班牙审计院、坦桑尼亚财税审计局、美国审计总署以及南斯拉夫会计服务局等。而这些会员国均同意下列四领域为准则所需涵盖的范围:(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2)一套最基本的内部控制准则。任何国家均可利用该准则作为发展该国特定内部控制的骨干;(3)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与执行;(4)定期检视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其仍属有效。 内部控制系为达成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管理工具。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适切有效,有赖妥善的管理。每一政府机构主管均必须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时加以复核及更新,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维持有效运作。最高审计机关也负有确保适当的内部控制责任,同时应敦促并支持:(1)每一政府单位应根据本准则,建立详细的组织性内部控制制度;(2)各机关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复核,以确保各项控制均能维持正常运作,并达成预期的结果。 管理当局担负各机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是否适切的责任,因此管理阶层人员是否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性质与内部控制所欲达成的目标,甚为重要。内部控制的定义,乃系一个组织的计划,包含管理的态度、方法、程序以及其他足以确保达成下列目标的评量措施: ——配合组织任务,使各项作业均能有条不紊,且更经济有效地运作,并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 ——保证资源,以避免因浪费、舞弊、管理不当、错误、欺诈以及其他违法事件而遭致损失;——遵循法律、规章以及各项管理作业规定; ——提供值得信赖的财务管理资料,并能适时运当地揭露有关资料。 前述内部控制地定义及目标,欲扩大其使用范围至所有政府作业。然而,内部控制模式已有许多不同方式的定义与组织。一下叙述可供参考。 以组织结构所扮演角色赖描述内部控制时,可概略分为管理、行政及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通常涵盖所有控制。它们是组织控制的主要架构,包括所有计划、政策、程序以及需要员工达成整体目标的作业实务。行政控制系指决策过程中,引导员工在授权范围那,为达成组织目标,执行各项活动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则涵盖能有效保护及促进财务记录可靠性的程序与书面文件等。 INTOSAI认为,在实务上,有效的内部控制须复核三大基本标准: ——内部控制必须适切(亦即在正确地方及涉有风险的地方作适当控制); ——内部控制在原计划的期间内,必须一贯性地复核功能的设计(亦即档关键成员暂离职位或其工作负担沉重时,仍须谨慎地遵守而不越有关原分权的规定);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分析概要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世界范围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阶段,最为显著的研究成果是美国的COSO报告。对国外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所带来的启示——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 关键词: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外内部控制的渊源 古罗马帝国宫廷库房采取的“双人记账制度规定”,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要由双人同时记在账簿上,并定期进行对比考核,审查有无错弊,从而达到控制财产收支的目的。15世纪末出现的借贷复式记账法,则标志着内部牵制已走向了成熟。现代内部控制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离的控制从这个时期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最早涉及内部控制的职业文献是192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RB修订发布的《会计报表的验证》,而最早定义内部控制的是1936年发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该文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了保护公司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2 各国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 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比较有名的内部控制模式有美国的COSO、英国的Cadbury和加拿大的CoCo。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为营造良好的内控框架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建议。 2.1 美国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 (1萌芽期——15世纪末到2O世纪初:内部牵制阶段。该时期的内部控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框架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高层会议。会议中,公司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请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该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在此次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经理刘某:(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规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基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的成本效益、期望的风险容限等一系列因素。 总会计师李某: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1)由集团任命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董事长吴某:(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控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履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连锁超市问题存在现状及改善建议

经过一个月时间得走访与了解各个店面得经营卖场,对于各个店面产品得陈列展示,产品得结构,有效库存产品,人员素质,业务技能,管理人员得素质与业务技能管理水平有所了解。目前超市存在得现行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得知识文化层次,业务管理水平等非常不容乐观。参考规章制度(人事考核评定标准,XX超市门店现场管理考核标准,XX超市门店现场管理考核细则等),制定得条例就是非常明确,但就是在企业管理各个方面体现出制度无法有效地执行与充分得体现。一个企业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好得管理制度,而现在有好得制度却无执行力,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门店管理混乱,管理漏洞太多,企业知名度不高,店面形象、品牌塑造形象店不明显等。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市各层次人员得素质,管理人员得经营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与加强 存在问题1:部分门店货架上商品拥挤不堪,同样或类似功能得商品数量繁多,但每种商品得陈列面却很窄,标价签杂乱,无法与商品对应,消费者购买时一脸茫然无从 选择,单品数量过多;与此同时还出现有货架不丰满、畅销商品缺货严重等情 况。既不美观又影响销售。此现象表明门店在补货与商品陈列上存在较大问题。存在问题2:端架、堆头陈列不规范,单品多而杂,无较明显且与之对应得POP,标示太乱、不明显。 存在问题3:卖场杂物乱堆、散货随处乱放,商品卫生普遍较差,商品排面维护不到位。存在问题4:仓库商品摆放无序、随意性较大,散货、坏货乱堆乱放,未划区标明摆放。存在问题5: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培训工作置后,导致商品管理不专业、陈列上形式单一、不规范、商品结构不合理。 存在问题6:员工纪律较差,扎堆聊天现象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存在问题7:部分门店人员脱岗现象严重,给窃贼创造了良好得时机,加大了超市得丢失率。 1、1加强人员得培训,建立业务考试考核机制,建立对于不能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得人员进 行劝退或辞退,调动人员得工作积极性。 1、2要求超市高层与中层管理人员得文化程度,年龄年轻化,便于企业人员得培养与业务 水平得培训,提升管理经营得现代化运营模式与人员得服务年限。 1、3加强对于超市理货与防损及促销人员得业务素质得技能培训,向顾客展现优质得服务, 展示与传达金桥超市得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 1、4加强对于上班时间员工得管理,提升店内人员得责任感,改变上班脱岗、离岗等现象。 1、5按照节假日进行统一得合理得促销活动 销售量 现代超市管理模式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选题背景阐述 内控制度的理论被人们熟知是源于1992年COSO报告,报告中指出完整的内部控制应涵盖财务报告,经营业务及遵纪守法三方面。但这种企业内控制度却未能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标准流程。其内控制度更多是一种参考价值, 而并未体现其应用价值。但随着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就告知企业应该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及管理,并使内控制度上升到法律应用的阶段。从此内控制度便被各界人士所讨论,也引来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探讨。而我国也在这一法案的影响下对内控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010年及2011 年由相关部门发布了相关企业内控制度的条例及指引,从而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法制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但是很多企业在内控方面还是有待完善,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更应该引起关注。 二、国内外应收账款内控控制的研究 (一)国内关于应收账款内控制度的研究 1、应收账款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间竞争在不断加剧。企业作为一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的组织,要想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被市场所淘汰,保持竞争能力,就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产品和采取新的销售政策。于是应收账款俨然成为企业拥有的一项很常见且非常重要的资产,[1]在2010年底我国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14.89%, 占总资产的7.61%,且呈逐年增长势头。在目前这样一个产品过剩的时代里,企业纷纷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赊销政策吸引客户、扩大销售。但[3]这些方式虽然在大多情况下能起到一定的经营效果,但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内控管理却不尽如人意,于是“不赊销是等死,赊销是找死”这句话便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真实写照[4]。 2、应收账款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在国内之所以进行的不大顺利,主要可以从相关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进行分析。 (1)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建全 正是由于中国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发达,企业大都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也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应收

全方位揭秘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

全方位揭秘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 2007-01-24 11:20 (一)规模。1995 年以“大卖场”形式进入中国,并在此后因地制宜地发展连锁超市的家乐福。200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102亿人民币,目前大卖场已经达到70家。2004年销售额为162亿元,大卖场数量64 家, 冠军生鲜超市8家,折扣店200多家,名列中国连锁百强第5。2003 年的单店销量3.27 亿元,2004 年为2.6 亿元,超出沃尔玛1 倍多。通常一家企业想进入家乐福的渠道,大致需要交纳6 大门类的费用,包括特色 促销活动、店内旺销位置优先进入权、进入商店的特权、良好营销环境的优先进入权、节假日、开发市场份额等。有 人推算,各项进场费用最高可达供货商在家乐福卖场实现营业额的36% 左右。 (二)市场影响。据CTR 市场研究2005 年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家乐福在全国15 个主要城市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7%,渗透率超过46.2% ,这意味着在这些城市中有将近一半的家庭在一年内曾经光临过家乐福。 (三)赢利模式。“家乐福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因地制宜的单店管理;二是从上游供应商寻求利润;三是出租店面,做二房东。”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中心主任杨青松分析说:“与其他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相比,家乐福的策略更本土化一些。” (四)采购技巧。家乐福至少有31 家合资公司,都保持高度灵活性。家乐福门店98% 的生鲜产品由本地采购;杂货、日用品的60% 也在当地完成。今年年初,家乐福中国设立四个大区的高级执行委员会,总部分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大区掌握着80%的决策权。“把对方销售人员作为自己的一号敌人;永远不要接受第一次报价,让销售员乞求,这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易机会;时时保持最低纪录,并不断要求更多,直到销售员停止提供折扣;注意折扣还有其他名称,例如奖金、礼物、纪念品、赞助、资助、小报插入广告、补偿物、促销、周年店庆等。”这些话来自在零售业内广为流传的一篇名为“家乐福采购谈判31 条技巧”的文章。 (五)考核类型。家乐福公司员工的考核分为考勤与考绩。考绩分为试用考核、年终考核。 考核记录将作为转正、升迁、调薪、核发年终奖金及惩处的依据。 考勤制度 员工应每天打卡以记录出勤时间。 员工在到达公司后或离开岗位前应着制服打卡。 员工如果未按规定打卡,将视为缺勤,并扣除相应工资。任何员工不得代其他员工打卡,否则将被视为较重违纪行为。 员工应对考勤卡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应立即前往人力资源部申请补办。 员工因公司业务需要外出办事而不能进公司的,应该事先填写“外出工作时间表” 并由部门主管签字,回公司后应立即将“外出工作时间表”交人力资源部确认。 员工应准时上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工作时间开始后15 分钟内到岗者为迟到;工作时间终了前15分钟内下班者为早退;工作时间开始后或结束前15分钟到4 小时内到岗或下班者,以旷工半天论;4 个小时之外到岗或下班者以旷工1 天论;员工当月内迟到、早退合计三次,即使累计时间不超过15 分钟,也以旷工半天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