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演练 含解析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演练 含解析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演练 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绿(pín)宦.游(huàn)扁.舟(biǎn)徘.徊(pái)

B.没.晓天(mò) 琴瑟.(sè) 铁骑.(jì) 南浦.(pǔ)

C.金樽.(zūn) 江畔.(pàn) 芳甸.(diàn) 滟滟.(yàn)

D.牙璋.(zhānɡ) 江渚.(zhǔ) 绮筵.(yán) 凤阙.(què)

解析:选A。“扁”读piān。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淑气

..催黄鸟淑气:春天温暖的气候

B.闲云潭影日悠悠

..悠悠:悠长,漫长

C.雪暗凋.旗画凋:使……凋落

D.江流宛转绕芳甸.甸:草地

解析:选D。甸:郊外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月隐高树,长河

..没晓天

B.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C.江流宛转

..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洛阳女儿好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解析:选B。B项,“不平”是“心情激昂,愤懑不平”的意思,和今义相同;A项,长河,这里指银河,今天指长的河流;C项,宛转,这里是曲折义,今指说话温和而曲折或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D项,颜色,这里指人的容貌,今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B.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C.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有《盈川集》传世。

D.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解析:选C。《盈川集》是杨炯的作品。

5.根据相关内容,写出相应的诗句。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出诗人由于思乡情切,倍觉异乡景物新奇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

(3)《春江花月夜》中,透漏出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思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今夜扁舟子,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答案:(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2)珠帘暮卷西山雨(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4)青枫浦上不胜愁何处相思明月楼

二、阅读鉴赏

(一)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诗中“独有”“偏惊”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你就颔联、颈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独有”“偏惊”写出了诗人宦游江南,感物候变化而生发的惊讶之情,进而表现出羁宦之苦和思乡之情。

(2)①远近结合。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把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结合起来,相映成趣。由远及近,富有层次感。

②运用色彩描绘。“黄”鸟与“绿”相映衬,写出了江南春日的绚丽色彩。

③讲究炼字。用“催”、“转”两个动词将春天万物复苏的动态之景表现得具体细微,用语精练传神。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战争是艰苦卓绝需要流血牺牲的,诗人是如何表现战争艰苦卓绝的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军行”原是乐府旧题,以叙述军旅生活为主。杨炯的《从军行》与以往诗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战争的艰苦卓绝主要通过诗的五、六句表现出来。诗人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意象的组合暗示了战争的艰苦。视觉上“雪暗”突出了边塞的苦寒,“凋”写军旗的色彩与图案消失;听觉上,“风多”“鼓声”表现了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的场面。

(2)杨炯的《从军行》除了写战争,还借旧题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请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内容:用典。“琴瑟”语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离别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②艺术手法: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别路绕山川的凄楚渺茫的图景,表现了诗人不忍离别和对前路渺茫的感伤。

(二)拓展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诗歌写出了“兰若”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写出了兰若花叶茂盛、孤芳自赏、凋零摇落,芳意不成的特点。②表达了诗人虽才华出众,但年华流逝,功业未成的伤悲。

(2)①托物言志。诗的前四句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暗寓自己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②双关。“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年华的流逝与理想的破灭。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渡湘江

杜审言【注】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的途中。

(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今日的悲,使人不由得追溯起昔日的欢乐;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了今日处境之可悲。

(2)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亭月夜图”,请简要介绍构成这幅江亭月夜图的一两个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碧色的台阶笼罩在浓雾之中,远眺,夜已深,月上中天,江山一派冷寂。

(2)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而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全诗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寒”字明写分别之夜天气的寒冷,实则是诗人的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三、语言表达

12.(·高考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图画的形式考查语言运用鲜明、生动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画面中的场景,并结合“巷口”这一名称,围绕“盼”字,将这幅画中的场景描写出来。表达要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和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

候者的悠悠心曲。

13.“红学”专家在研究《红楼梦》最早抄本时,发现太虚幻境的名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当时并未定稿,作者曹雪芹一直犹豫究竟是采用上述表达,还是采用“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为无”的表达。采用前者还是后者,请你为曹雪芹定稿,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认为前者更好。上下联两个虚词表达了叹息语气,对后面的“假”和“无”起到了强调作用,丰富了对联的内容和感情。

(示例2)认为后者更好。该联表达更工整、精致,是一幅工稳的回文联。同时,还对后面的“假”和“无”作了明确的判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