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错题集已调整

三年级错题集已调整
三年级错题集已调整

【题目描述】109x6=?

【错例】109x6=609

【错误分析】进行竖式运算时,在十位时,他知道0x6=6,但他却忽视了个位算的6x9=56时进位的5,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对策】将错例与正确解答形成对比,找出出现错误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强调计算时,进位的数不可漏加。

【题目描述】960+327=?

【错例】960+327=1280

【错误分析】受乘法运算的干扰,在竖式运算时容易将0+7当做乘法计算0x7=0.

【解决对策】多出一些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运算方法。加以对比强化。

【题目描述】有50本书,至少需要增加()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典型错例】有50本书,至少需要增加(5)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错因分析】50÷9=5(本)……5(本)

至少需要增加(5)本。

题意没有弄清,这些学生解答的是至少减少5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50本书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5本,还多了5本,9-5=4(本)再需要增加4本,每位小朋友又可以分到1本了。

【解决对策】充分理解题意,不被主观想法影响。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到余数和要求的增加的书本数的关系,是去掉余数凑除数的倍数,还是增加多少凑除数的倍数。

正确解题过程

有50本书,至少需要增加(4)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题目描述】小红家距离学校30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500米。小红家和小明家的距离有多少米?

【典型错例】300+500=800(米)

答:小红家和小明家的距离有800米。

【错因分析】学生往往只想到了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一侧的情况,而忽视了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两侧的情况。没有考虑问题的多样性。

【解决对策】学生在解决这类的距离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解决,在画图时就会自然考虑到他们两的家应该怎样放置,是在学校哪一边。这样就能很快地明白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种。

正确解题过程

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两侧300+500=800(米)

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同侧500-300=200 (米)

答:小明和小红家的距离可能是800米或者200米。

【题目描述】南极科学考察船于10月30日10时从青岛出发,同年的12月26日10时到达南极长城站。考察船航行了多少天?

【典型错例】30+26=56(天)

答:考察船航行了56天。

【错因分析】时间的计算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有些学生会忘记去考察每个月份的天数,都认为每个月都是30天,而有的月份是有31天或者28天或者29天的。上面这个错例就是因为把10月当成了30天,少算了10月份的最后一天了。

【解决对策】一般采用分块计时的方法能让学生更理解,计算更快速准确。也就是分别

计算每个月的天数,最后加起来。

正确解题过程

10月:1天

11月:30天

12月:26天

一共航行:1+30+26=57(天)

答:考察队航行了57天。

【题目描述】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他一共睡了()小时。

【典型错例】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他一共睡了(10 )小时。(生1:晚上9时到晚上12时经过的4小时+第二天的6小时;生2:掰着手指数:9、10、

11、12、1、2、3、4、5、6共10小时)

【典型错例】一共睡了(15)小时。(生: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1:00,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6-21不好减,就用21-6=15小时)

【错因分析】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计算掌握不够扎实,孩子们对于计算简单的同一天内经过时间在存在困难,从他们错法看,作为基础的晚上9时到晚上12时经过多少时间还不会计算。导致这种错误的的关键在于没有区分时间与时刻。

1.学生对于计算跨两天的运行时间问题缺乏思考,他们习惯计算同一天内经过多少时间,

当碰到计算两天的运行时,就只会盲目采用相减的方法计算。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没有考虑到睡15个小时是不合常理的。

【解决对策】理接时间与时刻,巩固同一天内经过时间的算法。做题时,读懂题目意思,分清“同一天”和“跨两天”经过时间的求法。学生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分段计算,24:00是两天的分界线。

【题目描述】()里最大填几?()×29<900

【典型错例】里面最大填30

【错因分析】学生受前一题()×6<361的影响,想这是一道乘法题的估算,将29看成30,30×30=900,所以(30)×29<900。

【解决对策】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能想到30,说明已经完成了思维的第一步,但是学生应该进一步想真的是最大填30吗?再大一点可以不?通过试验可以发现还31×29<900.所以最大应该是填31.

【题目描述】鸭有9只,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有几只?(鸭有9只,是鸡的3倍,鸡有几只?)

【错因分析】容易混淆谁是谁的几倍,谁多一些。

【解决对策】像第一个题已经非常清楚的说明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所以鸡的只数:9×3=27(只)。第二题是鸡的3倍,这里只有鸡和鸭,引导孩子鸭是鸡的3倍,所以鸭的只数=鸡的只数×3,得鸡的只数=鸭的只数÷3=9÷3=3(只)。

【题目描述】

【错因分析】受到信息的干扰。一般出现的“多”和“剩下”,学生比较容易干扰。

【解决对策】审题,排除干扰。还多的4米,是用去的,不是剩下的。剩下的105米,是已经用了一半加4米后剩下的,说明105米是全长的一半还少。把4米加上,就是全长的一半。

【题目描述】小芳做一道数学题,原来应该除以3,她却粗心地算成了乘3,现在得到的结果是279,原来的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错因分析】个别学生就会求的是原来的被除数,就认为解决问题了,没有考虑到问题

是求原来得数。其次是计算的过程有点粗心。

【解决对策】理清楚题目意思,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在适当的纠正他们的想法,而不是直接讲题,而忽视学生自己的想法。

【题目描述】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典型错例】19÷2=9(根)……1(米) 或19÷8=2(根)……3(米)

【错因分析】由于平时接触的“解决问题”中信息相对简单,方法单一,“解决问题”一般安排每一单元的后面,学生遇到时经常能“猜出”其方法。一到期末的综合性试题,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综合运用,导致有些学生“不会”。“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是什么意思要先理解。

【解决对策】要求学生先仔细读题,然后可以画一画图,理解“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是求“剩下的部分”里有几个2米,从而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典型错例】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错因分析】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解决对策】画两幅图,一幅是从同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另一幅是从两个。

【题目描述】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48米,洒水宽度是6米,洒水车行驶4分钟,被洒水的地面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题目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不理解题意,是造成学生错误的前提。学生本人的解题习惯、思维不缜密是导致本题错误的直接原因。

【解决对策】首先,情境演示,理解题意。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用实物替代实际情境进行演示,在此基础上,根据题意画出简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作业宽度”与洒水车行驶后留下的“痕迹”是一个“面”而非一条“线”。其次,方法指导,举一反三。

让学生明白在碰到类似不懂题意的题目的时候,要通过回忆、联想等方法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画图等方法把题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降低题意不解程度,达到理解题意甚至顺利答题。

【题目描述】已知2010年1月1日是星期五,请你推算: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几?

【错因分析】学生对题目的意思不理解,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或者是学生知道该用时间差除以7算出有几个星期多几天,但是相差多少时间算不准确。又或者是算出了几个星期多几天,但是最后一步推算星期几的时候就下不了手了。

【解决对策】先让学生理清楚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其一,应该算出相隔多少时间。这里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告诉我们的那一天算进去,第二是告诉我们的那一天不算进去,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只是涉及到最后一步推算日子的时候注意一些既可。其二是必须算出几个星期多几天。为什么要算出几个星期呢,这个原因必须仔细地解释,有些同学虽然知道除以7,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除以7,所以可以设置几个口答题:如今天是星期五,一星期后是星期几,两星期后是星期几,57星期后是星期几,这时候孩子们就会恍然大悟。

【题目描述】根据图形算出各图形表示的数量:45×☆+200=380

【错因分析】孩子没有弄明白等式的意义,或者是题目的难度,是学生完全无知的。

【解决对策】要重新复习一下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达到非常熟练程度,并且要知道为什么会有着一些关系。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不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孩子一下子把综合算式列出来,可以慢慢地让孩子做类似于这样的题目,以达到熟练程度。

【题目描述】所有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典型错例】所有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错因分析】平时说话不严密,考虑问题简单,判断题就要鸡蛋里挑骨头,只要找到

一个反例就可判错。

【解决对策】对长度单位练习学习不够认真,没有理解。

【题目描述】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典型错例】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错因分析】“铁比棉花重”这是生活常识,其实这也是一句错句,学生受此影响;既然都是1千克应该一样重。

【解决对策】对吨的认识不够充分,对于老师教的只是没有理解。

【易错题案例】45厘米+2分米=()厘米

【错因分析】很容易忽略单位,导致单位不统一而结果错误

【解决对策】当单位不统一的时候,应该统一单位再计算,将2分米换作20厘米,再与45厘米相加。

【易错题案例】用三个边长长为一厘米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

周长为多少。

【错因分析】(1)3X4 =12,一个正方形周长是4,三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就是12。

(2)3X4-2=10,有两条边在中间重合,所以-两条边的长度。

【解决对策】首先应该自己画出图形,直观的去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度,第一种错误解法是完全没有关注有边重合,第二种是因为错误的估计了重合边的条数,应该是有四条边重合,所以正确的是3X4-4=8。

【题目描述】540÷5

【错例】540÷5=18

【错因分析】当4除以5不够除时,没有用0补上,漏掉中间的0商变成两位数18 【解决对策】我们在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首先估算一下商是几位数,如果除数

小于或等于最高位,则商是3位数,否则是两位数;在商时,如果不够就要用0补上,不要忘记写了。

【题目描述】有84朵花,每4朵花扎一束,可以扎多少束?平均每人送2束,这些鲜花大约可以送给多少人?

【典型错例】

①没有估算错24人,占12%。

②②84÷2=42束11人占5.5%

【错因分析】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刚接触除法的估算,学生尚没有形成估算这样的意识。其次是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够。

从教师角度看,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重点关注了笔算的教学,对于解决问题的难点估计不足,或是在新课教学中忽略了相关的问题解决的练习。

【解决对策】对于学生,要求仔细阅的题目,提醒有阅读困难的学生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等方式弄清题意。同时要分析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与第一个问题是否有关。

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加强估算练习,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要注重题目的灵活性和应用性。如结合实际选取最合适的近似数,运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等,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估算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估算的价值。

【易错案例】参加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有456人参观,儿童有多少人?

【典型错例】

②456÷2=228

③456×2=912

【错因分析】求1倍数和多倍数两种方法不能区分。

不知道和倍问题,不会找对应关系。

教师较少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等多种手段解决问题。

教材编排有一定难度。这道练习设计相对跳跃性较大,对于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了。

【解决对策】对学生进行审题习惯训练,通过题组训练,让学生明白求1倍数和求多倍数的不同。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条件、问题和思考方法,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适当补充和倍、差倍等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

【易错案例】制作每只蝴蝶标本需10分钟。李老师:“我6天制作了12盒蝴蝶标本。”已知每盒蝴蝶标本有5只。(1)李老师平均每天制作蝴蝶标本多少只?(2)李老师在这6天中制作标本花了多少时间?

【典型错例】

①12÷6=2

②12×10=120

【错因分析】受到多余信息干扰

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强

基本数量关系不够熟练

【解决对策】加强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反复读题,删选有用信息,排除干扰

熟悉常用数量关系

【题目描述】

500÷25×4 34-16+14

= 500÷(25×4)=34-(16+14)

=500÷100 =34-30

=5 =4

【错因分析】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后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例如第1题学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16+14等于30,从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解决对策】

(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题目描述】操场上打篮球的有12人,踢足球的比打篮球的少3人,打篮球的和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错因分析】对于这道题,小学生经常会出现看题不完整的情况,把“比“看漏,从而把题目看成了打篮球的少3人,所以踢足球的人数是12+3=15(人),即解决的答案为:12+15=27(人)

【解决对策】对于这类问题,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看题不清,所以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清题目,可以在“打篮球“的下面画横线,写上12,在”踢足球少3人“的下面,画横线写上12-3=9,再把两者加起来,即答案为:12+9=21(人)。

【题目描述】有一排棋子,按照“四黑两白”的顺序排列起来,第30颗棋子是()色,第五十颗棋子是()色。

【错因分析】

1)不列除法算式,直接写颜色。

2)当余数为0时,学生会认为与第一颗的相同。3)余数不为零的情况,学生容易觉得是跟商有关。

【解决对策】老师在学生做这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列出除法算式:30÷6=5(组),50÷6=8(组)……2(颗)。老师应该让学生体会整除时(余数为0时)应该与每组的最后一个相同,有余数的情况下是与余数的颜色相同,而与有几组(商)没有关系。

【题目描述】一根木材截成6段需要25分钟,那么截成5段需要多少时间?

【错因分析】学生很容易错认为截成6段需要锯6次,截成5段需要锯5次,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因此被题目所骗到,错误的用25除以6,去算每次所用的时间。

【解决对策】解这种题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自主尝试锯成6段要画几次,或者使用类比,用绳子来代替木头,剪一剪,看看剪成六段需要见几次,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来,帮助学生强化理解题意。

【题目描述】在○内填上“>”、“<”、“=”。

○○○○

【错因分析】学生没能真正领会掌握分数的意义,离开了图形就不会比较大小,没有学会运用分数的除法意义,用分母除以分子,将分数化成小数来进行大小比较。

【解决对策】引导学生画图或者折纸,由学生亲自体验,当分得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分得份数相同,所表示份数越多,分数就越大,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时通

过加强练习,也可以达到目的。

【题目描述】妈妈要买一盏52元的台灯

(1)如果妈妈付的全是10元,她最少要付()张10元。

(2)如果妈妈带的钱正好够买这盏台灯,她最多带了()张10元。

【错因分析】学生会受数的组成的影响,52里面有5个十和2个一,忽视了题目所给出条件是“妈妈给的全部是10元”,也就是妈妈不可能有零钱,但学生很容易只关注“最少”这一要求,所以错填成了5张;第2题中,学生很容易忽视“正好”即妈妈不止有十元的,也有零钱,但学生只关注到“最多”,因此错填为6张。

【解决对策】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强调学生要审清题意,对于题目所给的关键词如“最少”“最多”“正好”“刚好”这种特殊敏感词要尤为关注,做题中标记出来,结合生活实际经验,仔细分析题意,避免落入陷阱。

【题目描述】92.8-92.8÷6.4

【典型错例】92.8-92.8÷6.4

解原式= 0÷6.4

= 0

【错因分析】这是一道三年级的易错题。学生对四则运算中乘除法和加减法的先后运算顺序的判断不清楚,将加减乘除看作同一阶运算,先算了减法再算除法,因此错误。还有学生并非对规则不明白,而是一看到有(92.8-92.8)能凑出0,想都不想就写错了,这是粗心导致的错误。

【解决对策】多次强调运算规则,在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只是让学生干巴巴的背定义,而是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错误和更改中让学生明白这个规则,并强调细心省题的重要性

【易错题案例】一辆吉普车限载4人,运送298名运动员,至少需要()辆车

【典型错例】298÷4=74(辆)……2(人)答:至少需要74辆车。

【错因分析】1.学生没有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此题,认为商即是答案,而忽视了余下的2人。2.被问题中的“至少”两个字迷惑了,以为至少就是把多余的人去掉.

【解决对策】当学生说需要至少74辆时,提醒学生验算一遍,再反问学生余下的2人怎么办?得出至少的意思是把运动员都运走,应该多加一辆吉普车,从而得出答案是

75.

【易错题案例】服装厂平均每天生产23箱衬衫,已知每箱50件,12天可以生产多少箱衬衫?一天生产多少件衬衫?

【典型错例】12×23=276(箱)276×50=13800(件)

【错因分析】1.从学生产生的错解来看,此题目中两个问题与信息同时呈现,但其中的两个问题之间又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都需运用“每天生产23箱衬衫”这一条信息,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过后还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自己错了。

【易错题案例】从学生接触的题目本身来看,解决问题中的一个特点是同时呈现需要解决的好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并列的,有的是递进的,有的可能还会出现多余条件,不明确告之,需要学生自己去解读、寻找、选择、分析。这就给部分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解决对策】1在问题分析时,请学生关注:第二个问题要求几天生产的衬衫?276箱是几天生产的箱数?从而发现矛盾。其中,“12天”和“一天”这两个关键词起了决定性作用,我建议学生在解题时,将这两个词圈出来,划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检查时也可以从这里着重思考。2.在动手做题时,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寻找所需的信

息,这样做,可以避免使用多余条件,而且条理比较清楚。但是该种方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学生可能一下子做不到,需要老师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问题,并借助一些方法一起帮助分析。

【题目描述】一块正方形的菜地,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典型错例】1. 24×24=576(平方米)

2. 24÷4=6(米)6×6=36(平方米)

3. 24×3=72(米)

【错因分析】(1)学生空间观念不佳,只看到“靠墙”的事实,却没有搞清楚这样的事实只能导致周长产生变化,而不会影响面积大小。

(2)解题习惯欠佳,很多学生在没有弄清题意的情况下,就贸然动笔,缺少“画一画”、“标一标”等意识。

(3)学生对“周长”、“面积”概念不清。尤其是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经常混淆。

【解决对策】1.让学生亲手操作,通过围一围、摸一摸等活动,再次感受“周长”、“面积”的区别,明确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

2.收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思考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得出“画图法”的优势,并表扬鼓励完成较好的学生,将“画图法”在班中推广。

3.可以采用丰富的形式(如闯关、比赛等)组织学生做一些类似的比较练习,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

【题目描述】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减法算式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是283,。正确的答案是()。

【错因分析】:

1、学生不知道被减数变化会引起差怎样变化(被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了1,被减数减少了70-10=60,差会减少60,283+60=343);

2、没有正确的解题策略,如举例的方法。

【解决对策】:老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这方面的,在课上不妨讲解一个同类型的题目;在解题策略上,可用列举或假设两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还可利用小棍做实物模型,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被减数减少了多少,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题目描述】铅笔长8()长江长6400多()

【典型错例】铅笔长8(分米)长江长6400多(米)

【错因分析】在学习“测量”这一单元时,学生往往对长度单位进率的化聚,掌握较好。但其对长度单位所代表实际长度没有确切的概念,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却不能将其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遇到要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上述错题情况的发生就是学生对厘米、分米、千米、米之间产生混淆,难以区分。

【解决对策】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适时出示更多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通过这些物体之间的相互对比,努力将学生实际感知与发挥学生的估测能力相结合,将“测量”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其估测能力与参照能力。

【题目描述】小贾今年五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几倍?

【典型错例】35÷5=7

答: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7倍,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贾的7倍。

【错因分析】这里学生一般都能理解用除法来计算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只是在后一问的思考中,进入了人们常犯的迷思概念中,也就是来自生活经验的直觉,误认为今年是5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易错题集

1、估一估,在 里填上>、<或= 914× 6300 364×4 1600 612×8 793×6 2.我们7:50到校,下午3:50离校,在校时间一共是( )小时。 3.一场足球比赛用了45分钟,下午4:20结束,足球比赛时间是从下午( )时( )分开始的。 4.给右边花坛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度是( ) A.25米 B.30米 C.比30米短一点 D.比30米长一点 5. (接头处长15厘米) 6.聪聪和茗茗各自从家里同时出发,下图是他们走了20秒后所在的位置,这时他们一共走了40米,聪聪家与茗茗家相距多少米? 2016学年期末测试易错题集 一、填空题。 1.在一个长方形中,一条长与宽的和是27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2.用3,0,6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 )。 3.一堆小棒有18根,拿走这堆小棒的6 2,还剩( )根。 4.一头牛的体重是595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是一头牛的8倍,大象约是( )千克。 5.爸爸今年27岁,恰好是女儿年龄的9倍,1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 )倍。 6.将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像右图一样重叠粘在一起,如果每张纸的长是1分米,这样的3张纸连接起来(重叠处长都是2厘米)的长度是( )。 7.水果店有梨和苹果共240箱,梨卖出了40箱,苹果又运来了80箱,这时苹果的箱数正好是梨的3倍,水果店原来有梨( )箱。 8.A 组有15人,A 组人数的 51分到B 组后,两组人数相等,那么B 组原来有( )人。 9.计算198×时,小明不小心把第一个因数抄成了189,他算出的积就少了63,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 10、507×8=( )+56

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 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3、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800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100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 (2)小梅家离学校250米,小梅每分钟走50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1作10 。 1

4、把一个铁丝围成的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变成一个正方形框架,这个正方形框架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6、(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2)加一条线段,把方格纸中的图形改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 第四单元难点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1、把竖式填写完整。 □ 8 )□7 □□ 3 □ □)□9 7 □ 7 □ □) 2 8 □□ 4 □ □)□8 4 5 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 39 6×()< 23 40>7×() 3、□÷9=3……□余数最大是()。 □÷□=□……6 除数最小是()。 □÷5=4……□被除数最大是()。 □÷□=7……3 被除数最小是()。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

二年级下册应用题易错题集

40、根据题意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1) 7个6再加上25的和是多少? (2)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 (3) 27比4个6多几?(4) 30减去6的差除以4 (5) 72加上72除以9的商,和是多少? 41、一共有22只小动物,每间大房住6只,每间小房住4只。(1)如果都住大房,至少要住几间?(2)如果都住小房,至少要住几间? (3)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呢? 42、袋里的糖果在10-20块之间。平均分给3人,还剩1块。袋里有多少块糖果? 43、花店花的数量 我想用7技玫瑰、3枝白合、2枝郁金香扎成一束花,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 44、 按照上面的规律摆下去,第16个图形是什么?第25个图形是什么? 45、一场篮球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二(1)班得了24分,下半场两个班的得分一样多。上半场二(2)班得了多少分? 46、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47、一个四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2,任意相邻的3个数字的和都是12,这四位数是多少? 48、小兰有24本故事书,小亮有18本故事书,小兰给小亮多少本两人的故事书就同样多了? 50、保险柜的密码是3、4、8三个数组成的三位数,4不在个位上,百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这个密码可能是多少? 51、用0、O、2、4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成四位数。 (1)由这四个数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 (2)由这四个数组成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3)一个零都不读: ()。 (4)只读一个零: ()。 52、王阿姨把一些糖分给了8个小朋友,每人分到了7块,结果还剩4块。地至少再添上几块就能又分给一个小朋友? 53.已知一个三位数,它的各位数字之和是3,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三年级下易错题汇总

2015年三年级下学期错题汇总测试 1、长城大约长7000千米。() 2、一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至多有5个星期日。() 3、相邻的两个月是大月的只有7月和8月。() 4、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5、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吃掉一个汉堡包的一半后,再次吃掉剩下汉堡包的一半,这时还剩下原来汉堡包 的1/4。() 7、900+60×4读作900加上60乘4的积,和是多少?() 8、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等。() 9、22时15分就是10时15分。() 10、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11、小张加班6小时,从11时开始,17时结束。() 12、把一根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3米。() 13、在一张长52厘米,宽3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图形的周 长是()厘米。 14、2014上半年有()天,下半年有(),全年一共有()天,共()个星 期零()天。 15、学校艺术节10月12日开幕,一共举办8天(含双休日)。应到10月()日闭幕。 16、1998年是()年,这一年的2月份有()天,全年有()天。 2012年是()年,这一年的2月份有()天,全年有()天。 17、一年有()个季度,平年的第一个季度有()天,闰年的上半年有()天。 18、第四季度有()天,其中10月和()月是31天。 19、2012年2月有()天,2009年2月有()天,2009年全年有()天是() 个星期零()天,上半年有()天。 20、上班时间8:30----18:00 是一个单位的上班时间,这家单位一天的工作时 间是()小时()分钟。 21、用两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面积是()。 22、一块校牌的长6(),宽(),面积是( ) 23、李生同学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从7月15日到8月10日一共有()天。 24、妈妈8:30上班,路上要花25分钟,她至少在()从家里出发。 25、刷牙洗脸需要5分钟,烧水需要10分钟,完成这些事最少需要的时间是()分 钟。 25、教学楼占地约1200()。 26、2008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每年的五月一日是()节,这一年 在第()季度,这一季度共()天。 27、一份文件共有22行,每行有29个字,这份文件大约有()个字。 28、东东看一本15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2页,第三天应从第()页看起。 29、48的20倍是(),15个34相加的和是()。 30、美术课上同学们做纸花,每人做18朵,全班41名同学大约一共做了()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完整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易错题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最多是()位数,最少是()位。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或者是()位数。 3、□÷8=25……□,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少是(),此时被除数是()。 4、最大的一位数除最小的三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5、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 452 ()×7<514 7、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76 年() 2004 年() 2011 年() 2100 年() 1900 年() 2010 年() 8、王叔叔 4 月 27 号去上海出差,月底回来,王叔叔出差了()天。 9、6 月有()个星期余()天;8 月有()个星期余()天。 10、中国共产党是 1921 年 7 月 1 日成立的,到今年 7 月 1 日是建党()周年。到()是建党 100 周年。 11、把下面的 24 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 2 时() 17 时() 20 时() 12、把下面的普通计时法改成 24 时计时法。 凌晨 4 时()上午10 时()下午4 时() 13. 用小数表示。 1 米 3分米=()米 1米3厘米=()米 1米 12厘米=()米 50厘米=()米 1元3角=()元 2 元 15 分=()元 9 厘米=()米 30 分米=()米 8 元 8 分=()元 2角3分=()元 2元3分=()元 14、一间超市每天上午9:30开门,晚上10:15关门,这间超市每天营业()小时()分钟。 15、2平方米=()平方分米 5公顷=()平方米 600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00 公顷=()平方千米 二、判断。 (1)24 时计时法中,5 时就是 17 时。() (2)李文的生日是 2000 年 2 月 29 日。() (3)妈妈的生日是 1975 年 2 月 29 日。() (4)所有的小数都比 1 小。() (5)一个边长 4 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6)1900 年是闰年。() (7)2 米 5 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8)边长为 4 分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9)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 () 三、计算。 1、估算。

(完整)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 一、填空题 1. 63厘米长的绳子分成7份,每份长9厘米() 2. 有一条40厘米长的绳子,每7厘米剪成一段,至少可以剪成()段。 3. 一根绳子长12米,对折两次剪开,平均每段长()米。 4. 25个篮球,如果每6个,放一筐,至少需要()个筐? 5. 小明有35枚棋子,小亮有25枚棋子.小明比小亮多( )枚,小明给( )枚棋子给小亮,两人的棋子数就同样多了 6. 20个苹果,至少要再买()个,才能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 7. 付28元钱,至少付()张5元。如果改付10元,至少付()张。 一支铅笔8角,4元可以买( )枝这样的铅笔。 8. 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线段。 10.七巧板中有()、()(),共()种图形。其中三角形有()块。 11. 20÷4=5,读作:(),20是(),5是(); 4乘9等于36,写作:(),4和9是(),36是()。 12. 4个6相加的和是(),4和6相加的和是()。 2个3相加是(),2个3相乘是()。 13.写出四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 14.从“18、27、3、9、6”中选3个数,选出3个数,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 ( ) ( ) ( ) ( ) 15.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16. 8和8相加是(),8个8相加是(),8和8相乘是(),8和8的积是()。 17.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形、()形、()形。 18.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或();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或()。 19. ()+()+()=()×()=6 20. 寒假是3个星期,一共有( )天,暑假是8个星期,一共有( )天. 21. 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这堆糖可能有()块,也可能有()块。 22. 10根胡萝卜分给2只小兔,一只小兔分3根,另只小兔分得( )根. 23. 找规律填数: (1)63、56、()、42、35、() (2 ) 5、8、10、16、15、24、()、() 2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一步长大约是45( ), 爸爸身高是1( )76( ),课桌长大约120( ). 量教室的宽用( )作单位,量铅笔的长用( )作单位. 25.■■■■■■■■■■■■()个()相加, ▲▲▲▲▲▲▲▲▲▲▲▲▲▲▲▲▲▲▲▲()个()相加。

三年级易错题集

三年级错题集 一、填空。35分 1、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 2、1吨—300千克=()千克 7000千克=( )吨 75秒=()分()秒1吨-600千克=( )千克 13千米-6千米=( )米 10毫米– 20厘米=()厘米 1厘米- 6毫米=()毫米 ()比603少289, 870比582多() 3、昨天商店进了香蕉、桔子、梨、菠萝、西瓜,今天商店进了梨、菠萝、香蕉、桔子、草 莓。商店两天一共进了( )种水果,相同种类的水果有()种。 4、在千米、米的换算中,进率是()。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大约6300( ) 5、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与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6、写出钟面所指的时间。 ()时( )分 ( )时( )分 ( )时( )分 5、在里填上“﹥、﹤或﹦”。1600千克 1吨60千克 6、5×6=( ),表示()个( )相加是( );还表示( )的( )倍是()。 7、6个3可以说成()的()倍;7的3倍可以说成()个( )。 二、判断:9分 1、分针走一圈是12分。() 2、4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3、下面图形的周长是10厘米。 ( )

4、四边形都有四个角 ( ) 5、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9900 ( ) 6、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分数就大( ) 7、把一个生日蛋糕分成8块,每块是这个蛋糕的( ) 8、最大的三位数加上最大的一位数等于最大的四位数( ) 9、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边长也一定相等。 ( ) 三、选择题:7分 1、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 2、最小的三位数减去65,差是( ) A、35 B、45 C、165 3、478+28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的和大约等于760 B、它们的和比1000大一些 C、478不到500,281不到300,它们的和不到800 4、妈妈用36米长的篱笆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鸡舍,那么这个鸡舍得边长为( ) A、9米B、6米C、4米 5、一年的是指( )个月。 A、6 B、12 C、2 D、4 6、一个水桶( ) A、20千克 B、200千克C、2000千克 7、两个同样大的蛋糕,小明吃了一个的,小红吃了另一个的。( )剩下的多。 A、小明 B、小红 C、一样多 四、计算 1、口算:4分 480+120= 456+234= 780+120= 367+278= 378+41≈ 502+348≈ 498+124≈625-506≈2、列式计算:8分 720×8=835-627= 948-488= 524×6=

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合集

[错例1] 蓝色书屋新进8包故事书,每包20套,每套50元。(根据问题连一连) [思路点拨]在解答这一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每一个问题跟哪些条件是相关的。因为只有条件和问题时相关联的,才能解答出来。 [指点迷津]做这种连线的题目时,一般的做法是:(1)理解题目,把条件按顺序标上序号。比如在这里共有3个条件,分别是:① 8包故事书②每包书有20套③每套书50元;(2)看问题,找相关的条件,排除无关的条件。比如:“一共有多少套?”这个问题就与条件①②有关,而跟条件“③每套的钱”无关,所以连线选择“20×8”。所以正确的解答如下: [错例2] 小芳家去年上半年缴纳电费360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纳电费70元。小芳家去年一共缴纳电费多少钱?上半年比下半年平均每月少缴纳电费多少元? [思路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在小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解答方法不难,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读题,标注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读懂题目后再作答。 [指点迷津]在这一题中,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二问,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上半年比下半年平均每月少缴纳的钱”而不是“上半年比下半年少缴纳的钱”。所以正确解答:360÷6=60(元)70-60=10(元)。

[错例3] 商店有三种钢笔,价格分别是8元、15元、24元;有两种笔记本,价格分别是6元、9元。小亮带100元去商店购买钢笔和笔记本。 (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 [思路点拨]在这一题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最多(少)要用、最多(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买东西花掉钱,而“找回”是指买东西剩下的钱。搞清这一点后,再去判断“最多(少)要用”是指买价钱最高(低)的物品花的钱,“最多(少)找回”是指买价钱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钱。 [指点迷津]现在我们来看问题“(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最多要用多少钱,就是去买价格最高的物品,也就是1支24元的钢笔和3个9元的笔记本,列式为:24+3×9=51(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用的钱。问题“(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回的钱,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钱,所以购买的是价格最低的钢笔和笔记本,列式为:8+6=14(元)100-14=86(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找回的钱。 [错例4] 淘淘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笑猫日记》,共146页,看了4天后还剩62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如果只能借阅6天,从第5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错因分析】 问题二中的“从第5天起”,学生往往理解为“接下来5天”,就会用还剩的页数除以5。 【思路点拨】 理解题意,分析好数量关系是关键。“如果只能借阅6天,从第5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的意思就是“还要看2天,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就要去找两个条件“还剩的页数”和“还要看的天数”。正解解答为:6-4=2(天) 62÷2=31(页)

三年级错题集已调整

【题目描述】109x6=? 【错例】109x6=609 【错误分析】进行竖式运算时,在十位时,他知道0x6=6,但他却忽视了个位算的6x9=56时进位的5,导致计算错误。 【解决对策】将错例与正确解答形成对比,找出出现错误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强调计算时,进位的数不可漏加。 【题目描述】960+327=? 【错例】960+327=1280 【错误分析】受乘法运算的干扰,在竖式运算时容易将0+7当做乘法计算0x7=0. 【解决对策】多出一些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运算方法。加以对比强化。 【题目描述】有50本书,至少需要增加()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典型错例】有50本书,至少需要增加(5)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错因分析】50÷9=5(本)……5(本) 至少需要增加(5)本。 题意没有弄清,这些学生解答的是至少减少5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50本书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5本,还多了5本,9-5=4(本)再需要增加4本,每位小朋友又可以分到1本了。 【解决对策】充分理解题意,不被主观想法影响。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到余数和要求的增加的书本数的关系,是去掉余数凑除数的倍数,还是增加多少凑除数的倍数。 正确解题过程

有50本书,至少需要增加(4)本,可以刚好平均分给9位小朋友。 【题目描述】小红家距离学校300米,小明家距离学校500米。小红家和小明家的距离有多少米? 【典型错例】300+500=800(米) 答:小红家和小明家的距离有800米。 【错因分析】学生往往只想到了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一侧的情况,而忽视了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两侧的情况。没有考虑问题的多样性。 【解决对策】学生在解决这类的距离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解决,在画图时就会自然考虑到他们两的家应该怎样放置,是在学校哪一边。这样就能很快地明白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种。 正确解题过程 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两侧300+500=800(米) 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同侧500-300=200 (米) 答:小明和小红家的距离可能是800米或者200米。 【题目描述】南极科学考察船于10月30日10时从青岛出发,同年的12月26日10时到达南极长城站。考察船航行了多少天? 【典型错例】30+26=56(天) 答:考察船航行了56天。 【错因分析】时间的计算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有些学生会忘记去考察每个月份的天数,都认为每个月都是30天,而有的月份是有31天或者28天或者29天的。上面这个错例就是因为把10月当成了30天,少算了10月份的最后一天了。 【解决对策】一般采用分块计时的方法能让学生更理解,计算更快速准确。也就是分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合集

[错例1] 蓝色书屋新进8包故事书;每包20套;每套50元。(根据问题连一连) [思路点拨]在解答这一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每一个问题跟哪些条件是相关的。因为只有条件和问题时相关联的;才能解答出来。 [指点迷津]做这种连线的题目时;一般的做法是:(1)理解题目;把条件按顺序标上序号。比如在这里共有3个条件;分别是:① 8包故事书② 每包书有20套③ 每套书50元;(2)看问题;找相关的条件;排除无关的条件。比如:“一共有多少套?”这个问题就与条件①②有关;而跟条件“③每套的钱”无关;所以连线选择“20×8”。所以正确的解答如下: [错例2] 小芳家去年上半年缴纳电费360元;下半年平均每月缴纳电费70元。小芳家去年一共缴纳电费多少钱?上半年比下半年平均每月少缴纳电费多少元? [思路点拨]这一类型的题目在小学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解答方法不难;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读题;标注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读懂题目后再作答。 [指点迷津]在这一题中;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二问;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上半年比下半年平均每月少缴纳的钱”而不是“上半年比下半年少缴纳的钱”。所以正确解答:360÷6=60(元)70-60=10(元)。 [错例3]

商店有三种钢笔;价格分别是8元、15元、24元;有两种笔记本;价格分别是6元、9元。小亮带100元去商店购买钢笔和笔记本。 (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 [思路点拨]在这一题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最多(少)要用、最多(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买东西花掉钱;而“找回”是指买东西剩下的钱。搞清这一点后;再去判断“最多(少)要用”是指买价钱最高(低)的物品花的钱;“最多(少)找回”是指买价钱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钱。 [指点迷津]现在我们来看问题“(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最多要用多少钱;就是去买价格最高的物品;也就是1支24元的钢笔和3个9元的笔记本;列式为:24+3×9=51(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用的钱。问题“(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回的钱;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钱;所以购买的是价格最低的钢笔和笔记本;列式为:8+6=14(元)100-14=86(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找回的钱。 [错例4] 淘淘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笑猫日记》;共146页;看了4天后还剩62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如果只能借阅6天;从第5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错因分析】 问题二中的“从第5天起”;学生往往理解为“接下来5天”;就会用还剩的页数除以5。【思路点拨】 理解题意;分析好数量关系是关键。“如果只能借阅6天;从第5天起;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的意思就是“还要看2天;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就要去找两个条件“还剩的页数”和“还要看的天数”。正解解答为:6-4=2(天) 62÷2=31(页) [错例5] 下面的算式中;得数与110-36-24相等的是() A.110-36+24 B.110-(36-24) C. 110-(36+24) 【错因分析】

二年级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红旗小学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数学文化 除法的来历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4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门诀来计算除法的. 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uhann liu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义,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为“÷”号在欧洲大陆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一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1618-1716)主张用“:”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

信息窗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原题: 判断:20÷4=4……4 () 分析:误认为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 正解: 举一反三: 判断:26÷5= 4 …… 6 () 36÷6= 5 …… 6 () 2、原题:有17枝花,每5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还剩几枝?分析:容易把余数的单位名称写成商的单位名称。 正解: 举一反三: a、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 b、39个小朋友去划船,能做满几条船?还剩几个小朋友?

3、原题: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 分析:算式正确,但没算完。应再列: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正解: 举一反三: a、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31日是星期几? b、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26日是星期几? 信息窗2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1、原题: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 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也少解一问。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三年级错题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重难点分析及能力训练策略 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多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为以后多位数乘(除以)多位数打基础,所以竖式用竖式计算式本教材的核心。空间与图形仍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部分内容较以前会容易掌握。 【难点】1 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研究策略】 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是要求每个同学必须掌握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以前加法竖式的影响,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全掌握。 【难点】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研究策略】 在解决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或分的问题时,错误较多。画图是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为此我们要求学生,碰到此类题时,先按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析解决,减少错误率。 三年级上册典型易错题错例与分析 第一单元口算乘除法 1.口算80×5=() 【错误表现】

80×5=40 【错误原因分析】 只注意到8与5相乘得40,忽略了8后面的0。 【纠错策略】 我们知道8×5=40,所以80×5不可能也等于40。 【解题思路分析】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再填几个0。 【强化练习】(思维导航:口算时,把整十数、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得到的0与整十数、整百数后面的0区别) (1)口算: 90×3= 400×9= 60×2= 50×5= 6000×2= 400×9= 6×200= 6×300= (2)填空 100+100+100+100+100=()×()= 40×5 =()+()+()+()+()= (3)养鸡场有500只鸡,鸭的只数是鸡的8倍,养鸭多少只? (4)同学们沿着一段公路的一侧栽树,每隔6米载一棵树,从公路的一段到另一端共载了200棵树(两端都载)。这段公路有多长?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数学难点题易错题集 第一单元测量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1000米=1千米 ※公交车站.一站路大约有1千米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①一粒药片有1克②两包盐有1千克 ③一头大水牛重一吨 1、(1)3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千米=()米 5069米=()千米()米4厘米8毫米=()毫米 6吨=()千克7621克=()千克()克 (2)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30分米○13米1999克○2千克9900千克○9吨600米○6千米 37吨-6000千克=()吨4千米+7000米=()千米 600克+2千克=()克8分米-43厘米=()厘米 2、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品.或者断尺量物品.就用终点刻度减起点刻度.

3、有关路程的问题要注意“往返”、“出门后又返回”的情况. (1)兰兰家距图书馆800米.她出门前往图书馆借书.走了100米后发现忘了带借书证.连忙回家拿借书证再去图书馆.兰兰这段时间走了多远? (2)小梅家离学校250米.小梅每分钟走50米.如果她步行往返学校.要用多长时间?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列竖式.要牢记.数位要对齐.符号要看清.加法式子里.满10要进1.减法式子里.不够减时向前借1作10 . 3、小迷糊计算517加一个数时.不小心把十位的9看成6.算出的结果是582.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4、小迷糊计算287加一个数时.又不小心把这个数末尾的“0”看丢了.算出的结果是294.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注意列竖式计算203-48=500-137=这类题目在列竖式计算时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易错题集

判断: 1.从上面、侧面、前面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相同。( ) 2.两位数乘--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 3.因数的末尾没有零,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零。( ) 4.观察物体时,只能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5.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定分3个。( ) 6.8008中两个8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 ) 7.46÷5=8....... 6 ( ) 8.2千克棉花和2000克盐同样重。( ) 9.数字图案0是轴对称图形。( ) 10.把18朵花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一-定有6朵花。( ) 1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12.在除法里,商一一定小于被除数。 13.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14.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 15.路上行进中的小车,小车运动是一种平移现象. ( ) 16.把24颗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一定是4颗。( ) 17.5月份有31天,它有4个星期多3天。( ) 18.1999添上1就是2000。() 19.9个一、8个十、5个百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9854。() 20.42÷7>36÷4>35÷7 21.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多990。 22.21、26、13的平均数是20。 23. 24.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25.分针从一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1分钟。 26.最大的三位数加上1,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27.60根棒棒糖,至少拿出6根,剩下的才能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

1.与3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3.希望小学有学生803人,其中女生395人,男生大约有( )人 4.推抽屉是( )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 )现象。 5.35是5的( )倍,27是( )的3倍。 6.一个苹果约重100( ) 一个鸡蛋约重55( ) 7.一个铅球重4 ( ) 一只母鸡重4000( ) 8.-个鸡蛋约重70( ); 每节课的时间是40( ); 9.-只小猫约重3 ( ); 一根铅笔约长15()。 10.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 ) 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都有( )个直角。. 11.7、在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是( )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12.聪聪、明明和亮亮三人进行百米跑比赛,比赛结果可能有( ) 种。 13.从一点起,用尺子向(___ )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14.人民币的单位有、、 15.1时= 分,半小时是分。 16.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最小的是。 17.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18.5月份有31天,它有个星期多天。 脱式计算:

三年级数学十大易错题

三年级数学十大易错题 【易错题1】丁丁沿着100米的直跑道跑了10个来回,共跑了()米。 【错误解答】1000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10个来回”的意义。一去一回称为一个来回,跑一个来回的路程是100×2=200(米),因此10个来回一共跑了200×10=2000(米)。 【正确解答】2000 2 【易错题2】一架飞机上午9时从北京起飞,飞行了4小时20分,下午()时()分到达海口。 【错误解答】13 20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主要是因为没有弄清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区别。问题中要填写的时间前面已经有时间词“下午”,因此括号中填写的时间必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 【正确解答】1 20 3 【易错题3】判断: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错误解答】√ 【“病因”分析】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无法比较。 【正确解答】× 4 【易错题4】一块长方形木工板长2米,宽8分米。这块木工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错误解答】2×8=16(平方分米) 答:这块木工板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 【“病因”分析】本题错在计算时单位不统一。当利用面积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时,长和宽的单位不统一时不能直接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单位统一。 【正确解答】 2米=20分米 20×8=160(平方分米) 答:这块木工板的面积是160平方分米。 5 【易错题5】把8个桃子分成2份,每份是这8个桃子的。( ) 【错误解答】√

【“病因”分析】本题错在没有说是“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每份不能用来表示。 【正确解答】× 6 【易错题6】用竖式计算:12.3+5 【错误解答】12.3+5=12.8 【“病因”分析】以前学习整数加法时,要求做到数位对齐。这里是小数与整数相加,孩子误将右边一位对齐当作数位对齐,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在列竖式进行小数加减法时,为了做到数位对齐,首先要将小数点对齐。 【正确解答】12.3+5=17.3 【易错题7】四名同学50米跑的成绩如下:张芳:11秒;周丽:10.4秒;陆宁:11.2秒;李华:10.8秒。获得第一名的同学是()。 【错误解答】陆宁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是把所用时间最多的误当作第一名。本题是50米跑比赛,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短,成绩越好。因此,获得第一名的应是所用时间最少的周丽同学。 【正确解答】周丽 8 【易错题8】王爷爷用长24米的竹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一个正方形养鸡场。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误解答】24÷4=6(米)6×6=36(平方米) 【“病因”分析】这里把“靠一面墙”这个条件忽视了,24米应该是正方形中3条边的和,而不是4条边的和。 【正确解答】24÷3=8(米)8×8=64(平方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知识点+易错题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知识点+易错题集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知识点 一、位置与方向(一)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判断位置时现要弄清楚是以谁为标准。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1)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2)想乘算除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 (被除数前两位能被一位数整除时)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口算时的注意事项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5、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6、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年、月、日 1、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2、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3、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典型易错题集

三年级上册典型易错题集 一、填空。 1.本次考试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是1:30——2:40,一共经过()小时()分,合()分。 2.一块巧克力,爸爸吃了3 8 ,我吃了 1 8 ,两人一共吃了(),还剩()。 3.125×8的积末尾有()个0。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是()。 5.一家商场每天营业时间(9:00——22:00),商场每天早上()开门,晚上()时关门。 6.( )÷6=8……( ),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7.26÷()=4 (2) 8.李师傅要摆50盆花,每行摆6盆,可以摆()行,剩下()盆。 9.40个梨,至少拿走()个,才能正好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再放()个,才可以平均 分给7个小朋友。 10、足球每个62元,买8个足球大约需要()元,实际花了()元。 11、50个小朋友去坐游船,每6人坐一条,至少需要()条游船,才能让大家一起玩。 12、小明带3元钱去买本,每个本4角钱,他最多能买()个本,还剩()元钱。 13、20人坐船过河,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需要用()条船,才能一次全过河。 1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15、伸缩门是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6、有一块长方形木板,周长是18米,小明量出它的长是6米,它的宽是()米。 17、将2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18、绕着边长为500米的正方形人工湖走一圈,走的路程是()米,合()千米。 19、某单位门口张贴着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上午 8:00——11:30 下午 13:20——17:30 这个单位上午工作()时()分,中午休息()时()分, 全天上班()时()分。 20、(1)想一想,填一填。 1吨—500千克=()千克 14厘米+86厘米=()分米=( )米 2分20秒=()秒 1米—20厘米=()厘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红身高120()数学书厚7()一辆货车可载货4()

疑难易错题集 二年级下数学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错题集 1. 用口诀“四六二十四”,可以计算() ① 24÷4 ② 20÷4 ③ 4 X 6 2. 小刚说:我包了9个,爸爸包的个数是我的3倍。妈妈对小刚说:我比你爸爸多包了18个。请问: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包了多少个水饺? 3. 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胖胖说:我买了4个面包和1瓶饮料。乐乐说:我买了3袋糖果和1包花生。(1)胖胖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乐乐比胖胖多花了多少钱? 4. 请问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5. 修路队要修一条长96米的路,每天修8米,4天后还剩多少米没修?

6. 6个和尚分10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老和尚1人分3个馒头,小和尚3人分1个馒头,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几种计算方法? 为什么? 8. 算年龄:妈妈说:我今年35岁。你18岁时,我多少岁? 女儿说:我今年是8岁。 9. 小松鼠采了一些松果,这些松果的数量比30多,比40少。把他们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份数是同样多的。小松鼠一共采了()颗松果。 10. 自行车和三轮车的车轮共有40个。其中自行车5辆。请问三轮车共有几辆? 11. 自行车、三轮车和小轿车的车轮共有90个。其中自行车共有20辆,三轮车共有10辆,请问小轿车共有几辆?

12. 2张纸可以做8朵花,有5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两种方法) 13. 有3群兔子,每群兔子有3只,每只兔子吃2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 14. 这里有15张画片,现在来了三位同学。请你提出2种用除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再自己解答。 15.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有错,请改正过来。 (1)56—12+18 = 56-30 = 26 (2)12—6 X 2 = 6 X 2 = 12 16. 下面第()道算式里的括号可以不写 A:23 +(6 X 4)B:(25—20)X 4 C:56 —(40+3) 17. 游厦门植物园。成人门票12元,儿童6元。 买一张成人票和5张儿童票,共需多少钱? 我有50元钱,买7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