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1.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

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2.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

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 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 经过4s,甲乙相距8m

3.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 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4.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 身高约为160dm

B. 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 步行速度约为1m/s

D. 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5.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 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 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 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6.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

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

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7.“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

A. 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 “神舟十号”飞船

C. 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 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8.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象的(路程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

Q间的距离为s,则()

A. v甲>v乙,s=16m

B. v甲>v乙,s=8m

C. v甲

D. v甲

9.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10.如图,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 扶梯

C. 墙壁

D. 天花板

11.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 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 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

12.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

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 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 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 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 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13.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15.某同学在超市乘自动扶梯如图,她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 她相对扶梯上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 她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她对扶梯的压力和扶梯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扶梯匀速上升时她受摩擦力的作用

16.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

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

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

()

选手用时/s

刘翔13.07

奥利弗13.18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B.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C.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D.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17.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 1.2cm/s

B. 1.2m/s

C. 12cm/s

D. 12m/s

18.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

南,鱼戏莲叶北。”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

A. 莲叶

B. 田野

C. 鱼

D. 池塘

19.星期天,小雨去逛商场,在她乘坐观光电梯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梯匀速上升时,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小雨是静止的

B. 电梯匀速下降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小雨是运动的

C. 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小雨的支持力大于她自身的重力

D. 电梯匀速下降时,电梯对小雨的支持力等于她自身的重力

20.2015年1月18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球场举办了亚洲杯B组最后一轮球赛,国足2:

1获胜,如图是孙可飞奔庆祝的情景,若赛场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孙可

B. 地面

C. 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D. 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21.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侧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

分度值是______ ,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

用B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用______ (选填

“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22.一队士兵以v1=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队伍长1200m,骑兵通讯员以v2=10m/s的速度从队尾向队

首传达命令,到达队首后又立即掉头以原速返回,求通讯员往返一次用了多少时间.

23.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所

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此物长应是______.

24.一天早晨,小明上学时先以速度v1走了路程的2

,因感觉时间紧张,为避免迟到,小明紧接着以速度v2

5

跑完剩下的路程.则小明这天在上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

25.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假如

终点记时员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______ (填“偏高”、“偏低”),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______ .

26.为了测量一条小巷的长度,小明推着一个直径为30cm的轮子,沿着巷头到巷尾,共转了525圈,则

小巷的长度______ m.

27.孙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两边的树

木不断地往后退去,…学校敞开着大门,两旁的立柱像举起的双臂向我迎来.”在这段话中“太阳升起”

的参照物是______ ;“自行车行驶”的参照物是______ ;“树木往后退”的参照物是______ ;“立柱向我迎来”的参照物是______ .

28.如图所示是深惠高速公路上某处的交通标志牌,从标志牌到惠州的距离为______ Km;在遵守交通规

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惠州,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 小时.

29.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

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______ .

30.测量球体的直径,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

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

D1(cm)D2(cm)D3(cm)D4(cm)D5(cm)

1.75 1.84 1.83 1.85 1.82

3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时间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6,则他们的速度之

比为______ .

32.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表面再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秒,则月球离地球______ 千米.

33.如图所示是特技跳伞运动员在地面300m的高空表演时形成的一定造型,以A运动员

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______ 的(填“运动”或“静止”).若2min后运动员到达地面,

则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下降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4.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5:2,则经过相同的路程它们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若在相同时间内甲运动60m路径,则乙运动的路程是______ m.

35.汽车在长100千米的公路上行驶,前50千米的速度为20米/秒,后50千米的速度为10米/秒,汽车

在这100千米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米/秒.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3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

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_ m/s.

37.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

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BC______(选填“>”、“<”或“=”)V AC。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0分)

38.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 cm.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 min______ s.

39.人快步行走的速度大约是2.5m/s,汽车在一般城市道路上的行驶速度大约是10m/s,人要安全横穿

15m宽的道路,并且要求预留8s的安全时间.

(1)人快步穿过马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人至少要离行驶的汽车多远时横穿马路才能保证安全?

40.如表是由攀枝花开往北京西的K118次列车经过一些车站的时刻表,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列车在下列

区间运行的平均速度.

车站攀枝花成都宝鸡郑州北京西

里程(km)0748141721042793

到站时刻21:5011:0221:415:50

离站时刻9:5022:1111:1021:51

备注当日次日次日第三日

41.某学习小组用刻度尺与停表记录一辆遥控小车的运动情况,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车在前2s内的速度为______ m/s.

(2)小车在第5s时的情况是怎样的?______ .

(3)小车车速最快是哪个时段,速度是多少?

(4)小车7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2.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得纸锥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这

种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隔0.5s曝光一次,像成在同一底片

上…”.

(1)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mm.

(2)纸锥从A运动到C的时间t AC=______ s;

(3)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

(4)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动的路程是______

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______ m/s.

4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

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 和______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 (选填“大”或“小”).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 ,是在做______ 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5)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

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选填>、<、=)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B

2. C

3. C

4. C

5. D

6. B

7. B

8. D

9. B10. B11. D12. D13. A14. B 15. B16. B17. B18. A19. D20. A

21. 0.1cm;3.25;3.3;A

22. 解:

通讯兵从队尾到队首的速度为:

v=v

通?v

=10m/s?2m/s=8m/s,

因为v=s

t

所以通讯兵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

t=s

v =1200m

8m/s

=150s.

通讯兵从队首到队尾的速度为:

v′=v

通+v

=10m/s+2m/s=12m/s,

所以通讯兵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所以通讯兵往返一次的时间:

t

=t+t′=150s+100s=250s.

答:通讯员往返一次用了250s.

23. 1mm;25.45cm

24. 5v1v2

3v1+2v2

25. 错误;偏高;11.29

26. 494.55

27. 地面;树木;自行车;自行车或自己

28. 250;2.5

29. v乙>v丙>v甲

30. 一;1.84

31. 4:5

32. 3.84×105

33. 静止;2.5

34. 2:5;24

35. 13.3

36. v=s

t

;小;0.2

37. 40.00;25.00;小;同一位置;>

38. 2.45;2;36

39. 解:(1)由v=s

t

,可得,

人快步穿过马路所需的时间t=s v=15m

2.5m/s

=6s;

(2)汽车的行驶时间t′=6s+8s=14s,

由v=s

t

,可得,

人离汽车的安全距离s′=v车t=10m/s×14s=140m.

答:(1)人快步穿过马路所需的时间为6s;

(2)人至少要离行驶的汽车140m远时横穿马路才能保证安全.

40. 解: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攀枝花→成都的路程及运行时间分别为748km和12h;

则从攀枝花→成都列车的平均速度:v=s

t =748km

12?

=62.33km/?;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宝鸡→北京西的路程及运行时间分别为1376km和18.8?,

则从宝鸡→北京西的平均速度:v2=s2

t2=1376km

18.8?

≈73.2km/?;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攀枝花→北京西的路程及运行时间分别为2793km和20h;

则从攀枝花→北京西列车的平均速度:v3=s3

t3=2793km

44?

≈63.5km/?.

答:①列车从攀枝花→成都的平均速度为62.33km/?;

②列车从宝鸡→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73.2km/?;

③列车从攀枝花→北京西的平均速度为63.5km/?.

41. 1;静止

42. 1;1;加速下落;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20;0.4

43. 刻度尺;停表(或秒表);v=s

t

;小;快;变速;v3>v1>v2

【解析】

1. 解:

A、由图可知,甲车初速度不为0,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也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

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s

t

=10.0m

5s

=2m/s;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

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①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③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④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2. 解:

A、由图象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故B正确;

CD、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知,4s时间甲车路程为s甲=4m,乙车路程为s乙=12m,

甲车在乙车的后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

确。

故选:C。

(1)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定值,即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根据甲乙s?t图象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

(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快,由此判断甲和乙的速度关系;

(3)由图象可知两小车在4s内的路程,由此可判断两小车的位置关系。

这是一道图象题,由物体的s?t图象,我们可以求:①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②物体通过一定路程所用时间,③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④求物体的运动速度。

3. 【分析】

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准确分析图象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s

t =300m

30s

=

10m/s,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4. 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4×1

3.6

m/s≈1m/s左右.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故选C.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5. 解: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s

t

,在时间相同,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

相遇,故B错误;

C、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知,0?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辆小车的运动快慢情况;然后再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2)根据图象判断各段的运动情况,根据v=s

t

判断出各段的速度。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6. 解:A、“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是由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

C、因为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

D、霜是固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态变化的区分,同时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颜色.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平时学习中练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7. 解:“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十号”飞船是静止的;但他们相对于发射塔架、远洋观测船、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所以相对于它们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 解:由图象知:甲车4s内通过的距离为4m,乙车4s内通过的距离是12m,

则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4m=8m;

甲车的速度v

甲=

s

t

=4m

4s

=1m/s;

乙车的速度v

乙=

s

t

=12m

4s

=3m/s,

所以,v甲

故选:D。

(1)由s--t图象找出4s内两车的路程,然后求出两车通过的总路程,即P、Q间的距离。

(2)由s--t图象找出甲、乙两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两车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求小车的速度、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9. 解: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 正确;

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

故选:B。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0. 解:

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地面、墙壁、天花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地面、墙壁、天花板是运动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相对于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顾客相对扶梯是静止的.

故选B.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 解:A、由图读出,兔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t3时刻以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兔子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是t4,乌龟跑完全程用时间t5,兔子先到达终点.故B错误.

C、兔子在t2?t3时间内静止不动,乌龟比兔子跑的快.故C错误.

D、根据v=s

可判断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t

故选D.

由位移图象直接比较兔子和乌龟出发的时刻与位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运动

比较速度大小.

情况.当两个动物的位移相等时,说明到达同一位置.根据v=s

t

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关键要理解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纵坐标实质表示物体的位置.

12. 解:(1)小明的爸爸说自己的车没有动,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

(2)小明观察窗外旁边的汽车,发现自己的车向前移动,是选择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为参照物的.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3. 解: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路程s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A 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

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路程时间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14. 解: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行人为参照物,假定人是不动的,汽车相对于行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前即向西运动.

故选B.

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15. 解:A.该同学相对扶梯上其他乘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她相对扶梯上其他乘客是静止的,故A不正确;

B.她受到的重力和扶梯对她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她对扶梯的压力和扶梯对她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正确;

D.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人所受合力为零,则水平方向不受静摩擦力作用,否则人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D不正确.

故选B.

(1)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则是静止的;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静止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与其受力情况是一一对应的.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反过来,利用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可以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

16. 解:如图所示,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因为两人是同时起跑,此时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刘翔通过的距离长,故观众认为刘翔跑得快;

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刘翔在110米的路程内,用的时间比奥利弗短,说明刘翔跑得快。

故选:B。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远近;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该题通过赛跑来考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难度不大。

17. 解:

m/s,

∵1km/?=1

3.6

m/s≈1.2m/s左右.

∴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4.5km/?=4.5×1

3.6

故选:B.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18. 解:A、由诗可知,鱼在莲叶的周围运动,所以相对于莲叶,鱼是运动的,故参照物为莲叶。故A正确。

B、鱼相对于田野的位置也在变化,但由于诗中没有出现原野这个物体,所以B错误。

C、鱼在此题中为要研究的对象,而不是参照物。故C错误。

D、鱼相对于池塘的位置也在变化,但由于诗中没有出现池塘这个物体,所以D错误。

故选:A。

利用古诗中提到的物理情景可知,研究对象是鱼在运动,让确定参照物。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可知:哪个物体相对于鱼的位置变化,哪个物体即为要选取的参照物。

在选取参照物的题目中,虽然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参照物要以选取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物体为原则。

19. 解:A、以地面的树为参照物,小雨与树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相对于地面的树小雨是运动的。故A 错误;

B、以电梯为参照物,小雨与电梯的位置关系不发生改变,因此相对于电梯,小雨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电梯是匀速上升,小雨处于平衡状态,电梯对小雨的支持力等于她自身的重力;故C错误;

D、电梯匀速下降时,小雨处于平衡状态,电梯对小雨的支持力等于她自身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的电梯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

20. 解: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以主席台是研究对象,主席台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于孙可的位置而言的,故参照物是孙可。主席台相对于地面、看台上坐着的观众、赛场边矗立的广告牌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正确。

故选:A。

根据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确定研究对象,然后再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告诉了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时,要以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物体为参照物。

21. 解:

①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测量是从0.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3.25cm,物体的长度为

3.25cm?0.00cm=3.25cm;

②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5mm;测量时是从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3.3cm,物体的长度为3.3cm?

0.0cm=3.3cm;

③A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A刻度值测量比较准确.

故答案为:0.1cm;3.25;3.3;A.

(1)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与零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

(3)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

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属于基础知识.

22. ①通讯兵从队尾跑到队首,通讯兵和队伍同向运动,通讯兵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差,通讯兵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兵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兵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

②通讯兵从队首跑到队尾,通讯兵和队伍相向运动,通讯兵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和,通讯兵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兵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兵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

队伍和通讯兵同向运动时,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是两者速度的差,相向运动时,通讯兵相对于队伍的速度是两者速度的和,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3. 解:(1)由测量结果25.43cm分析,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mm,即它的分度值是1mm.

=25.45cm

(2)物体的长度=25.43cm+25.45cm+25.46cm

3

故答案为:1mm;25.45cm

(1)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2)刻度尺测量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分度值.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够根据给出数据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和对误差的认识,及减小误差的途径,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24. 解:设小明上学走的总路程为s , 则走2

5的路程所用时间:

t 1=25

s v 1

=2s

5v 1

走剩余3

5的路程所用时间:

t 2=35

s v 2

=3s

5v 2

小明这天在上学路上的平均速度: v =s 总

t 总

=s

t

1+t 2

=

s

2s 5v 1+?3s 5v 2

=5v 1v 2

3v

1+2v 2

故答案为:5v 1v 2

3v

1+2v 2

知道小明在两段路程的速度,先求走2

5的路程所用时间,再求剩余3

5路程所用时间,然后求出总时间,然后再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小明这天在上学路上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 25. 解: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的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不准确,忽略了声传来的时间,故结果偏高,所以这种计时方法是错误的; 由v =s

t 得,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t =s

v =≈0.29s ,

故真实成绩是:11s +0.29s =11.29s . 故答案为:错误;偏高;11.29s .

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晚记了一些时间;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传播100m 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声在百米中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26. 解:轮子的直径为30cm ,则轮子的周长L =πd ,从街头滚到街尾,轮子共转525圈,即n =525, 则小巷的长度为L′=nL =nπd =525×0.3m ×π=494.55m . 故答案为:494.55.

由于受刻度尺量程的影响,小巷的长度不便于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则用轮子的周长进行转化,这种测量方法叫做量小求大法.

知道如何将不易测量的量转化成便于测量的量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27. 解: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句话中,“升”是太阳发出的动作,因此应以太阳之外的其他物体当做

参照物,在研究地球以外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是以地面作为参照物. 自行车行驶,是以树木为参照物的;而树木急速后退是以车为参照物,

立柱相对地球是静止的,孙敏看到“立柱向我迎来”是选运动的自行车或自己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地面;树木;自行车;自行车或自己.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本题主要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往往不同,在有些题中,是告诉了参照物,让我们判断某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而有些题则相反,是告诉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让你找出哪个是参照物,这两类题是互逆的,此题属于后者.

28. 解:

交通标志牌上的100表示限速(最快不能超过)100km/?,惠州下面的250表示从标志牌到惠州的距离为250km,

汽车需行驶的路程:s=250km,最大速度v=100km/?,

由v=s

t 得,汽车最快所用时间:t=

s

v

=250km

100km/?

=2.5?.

故答案为:250;2.5.

首先要明确交通标志牌上每一个符号的含义,已知路程和速度,可利用公式t=s

v

计算时间.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可以从标志牌上提取有用信息,以及利用公式t=s

v

计算时间.29. 解:甲的速度v甲=3km/?;

乙的速度:v乙=s

t =126m

2×60s

=1.05m/s=3.78km/?;

丙的速度:v丙=1m/s=3.6km/?;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三人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乙>v丙>v甲.

故答案为:v乙>v丙>v甲.

根据v=s

t

求出乙的速度,再对三人的速度进行单位换算,即可比较出大小.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30. 解:

由图可知五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75cm、1.84cm、1.83cm、1.85cm、1.82cm可知,1.75cm这个数据明显是错误的,

故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1.84cm+1.83cm+1.85cm+1.82cm

4

≈1.84cm.

故答案为:一;1.84.

由于球体不一定规则,球体的直径不一样,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先用刻度尺从不同的方向测量球体的直径,再计算各次测量数据的总和,最后用总和除以测量的次数),并保留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一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对如何测量球体直径方法的了解.

31. 解:甲、乙的路程之比:s甲:s乙=2:3,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5:6,

根据速度公式:v=s

t

,可知甲乙速度之比:

v 甲v 乙=

s

t

s

t

=

s

s

×

t

t

=2

3

×6

5

=4

5

故答案为:4:5.

要判断速度之比,要根据速度公式v=s

t

,由题目的路程、时间之比来求速度之比.

本题是由路程和时间之比,求速度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

32. 解:由v=s

t

可知:

激光的路程s=vt=3×108m/s×2.56s=7.68×108m;

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d=s

2=7.68×108m

2

=3.84×108m=3.84×105km;

故答案为:3.84×105.

已知光速v,激光的传播时间t,由s=vt可以求出激光传播的路程,激光的路程是地球与月球间距离的两倍,由此可求出地月间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求地月间的距离,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隐含条件:光速v=3×108m/s;注意激光的路程是地月间距的两倍.

33. 解:跳伞运动员的下落速度都相等,所以B运动员以A运动员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静止的;

已知跳伞运动员距离地面300m,2min后运动员到达地面,

公式v=s

t =300m

120s

=2.5m/s;

故答案为:静止,2.5.

解决此题要知道,当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彼此之间相对静止;

求解平均速度可利用公式v=s

t

进行求解.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行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平均速度.

34. 解:(1)由公式t=s

v

得:

t 甲=

s

v

,t乙=

s

v

t

t

=

s

s

×

v

v

=1

1

×2

5

=2

5

(2)由公式s=vt,得:

s 甲=v

t

,s乙=v乙t乙,

s

s

=

v

t

v

t

=5

2

×1

1

=5

2

所以s乙=2

5s

=2

5

×60m=24m.

故答案为:2:5、24.

(1)已知速度之比,路程相同,用公式t=s

v

推导出所用时间之比;

(2)已知速度之比,时间相同,用公式s=vt推导出路程之比,再根据已知的甲运动的路程算出乙运动的路程.

已知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用公式t=s

v

求时间之比;已知速度之比和时间之比,用公式s=vt求路程之比.35. 解:

由v=s

t

得:

汽车行驶前50km的时间t1=s1v

1=50000m

20m/s

=2500s,

行驶后50km的时间t2=s2v

2=50000m

10m/s

=5000s,

汽车行驶100km的时间t=t1+t2=2500s+5000s=7500s,

汽车行驶100km的平均速度v=s

t =100000m

7500s

≈13.3m/s.

故答案为:13.3.

已知总路程s=100km,用公式t=s

v

算出前50km的时间t1,再算出后50km的时间t2,汽车行驶100km的

总时间为t=t1+t2,最后用公式v=s

t

计算出汽车在100km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根据公式v=s

t

,用这段时间内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6. 解: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

t

进行测量的.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 AB=4.00dm,所用时间为t AB=2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s AB

t AB =4.00dm

2s

=2dm/s=0.2m/s.

故答案为:(1)v=s

t

;(2)小;(3)0.2.

(1)公式v=s

t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 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 AB由秒表直接读出;υAB用公式v=s

t 计算.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

t

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37. 解:(1)小车运动距离s AB=80.00cm?40.00cm=40.00cm,t 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s AB t

AB =40.00cm

1.6s

=25.0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

t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速度,即v BC>v AC。故答案为:(1)40.00;25.00;(2)小;(3)同一位置;(4)>。

(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s

t

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3)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

t

求出平均速度。

38. 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45cm?1.00cm=2.45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偏向“3”一侧;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6s,即秒表的读数为2min+36s=2min36s.

故答案为:2.45;2;36.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39. (1)已知街道宽和步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人快步穿过马路所需的时间;

(2)人穿过马路的时间加上预留时间等于汽车的行驶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人离汽车的安全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人穿过马路的时间加上预留时间等于汽车的行驶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40. ①由列车时刻表求出从攀枝花→成都的路程及运行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

②由列车时刻表求出从宝鸡→北京西的路程及运行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

③由列车时刻表求出从攀枝花→北京西的路程及运行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

本题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从列车时刻表中读出有用信息.

41. 解:

(1)由图知,小车在前2s内的路程为2m,v1=s1

t2=2m

2s

=1m/s;

(2)小车在第2s?第5s内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第5s还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

(3)小车在第5s?第7s的路程为6m?2m=4m,速度v

=4m

2s

=2m/s,可见小车在5?7s内速度最快,

速度为2m/s;

(4)总路程s=6m,总时间t=7s,7s内的平均速度v=s

t =6m

7s

≈0.86m/s.

故答案为:(1)1;(2)静止;(3)5?7s内速度最快,速度为2m/s;(4)小车7秒内的平均速度是0.86m/s.从图中可以得出小车运动时间和路程,求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相对应的时间.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清图象的各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变化特点.

42. 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相机进行拍照时,间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每隔0.5s曝光一次,

由图可知纸锥从A运动到C的时间t AC=1s;

(3)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在加速下落;

(4)EF阶段的距离为s=80cm-60cm=20cm=0.2m,t=0.5s,

纸锥在下落过程中EF阶段的速度:

v=s

t =0.2m

0.5s

=0.4m/s.

故答案为:(1)1;(2)1;(3)加速下落;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4)20;0.4.(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相机进行拍照时,照相机间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据此确定纸锥从A运动到C的时间;

(3)从照片中两个纸锥之间的间距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间距越大,速度越快;

(4)根据图片读出纸锥从E到F过程通过的距离,利用v=s

t

求速度的大小.

本题考查判断物体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大小的计算,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43. 解:(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或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s

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t

(3)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避免斜面太高时,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

(4)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

(5)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v1>v2.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或秒表);

(2)v=s

t

(3)小;

(4)快;变速;

(5)v3>v1>v2.

(1)(2)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s

进行计算;

t

(3)如果斜面太高,物体运动时间太短,不容易计时.

(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比较平均速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关键是知道实验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由v=s

t

的大小.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B. 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 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不需要调零 D.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可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答案】 D 【解析】【解答】A、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仍然需要调零,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 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下去。B不符合题意; 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值、反向、共线、不同体不是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 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2.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3.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内通过的路程,那么它前内的速度是( ) A . B . C . D .无法确定 4.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 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 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5. 如图2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图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出发8 h 内和l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 B.在5 h 到8 h 内共走了270 km 的路程 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 D.汽车在2 h 至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 6.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 参照物是( ) 图2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7. 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8. 运动会上,100 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 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9. 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 。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0. 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 ,需40 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 的时间沿操场 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11. 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 = t 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s /m 2468O 10203040t /s 小华 小明υ/(km·h -1)2468O 306012090t /h 1012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4m/s B.4km/h C.1.2km/h D.12m/s 2.1600000μm可能是( ) A. 一个人的高度B.一本书的长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 3.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4.用塑料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 D.条件不足5.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12.38cm,12.34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 7.(2014广元)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8.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 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9.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9米/秒 B.12米/秒 C.4.5米/秒D.无法确定1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米,空中飞行的燕子1min能飞3km,比较它们的速度的大小 ( ) A.燕子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C.猎豹速度最大D.三者一样大12.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 A.与路程成正比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3.在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米用了6.25秒 B.小明每秒通过的路程多少8米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时14.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15.观察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试题(有答案)

《机械运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抚顺地区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45℃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8cm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2.小王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时,坐在车内的小王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王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自家小车B.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C.小王爸爸D.地面 3.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80cm的是 A.钢笔长度 B.课桌的高度 C.橡皮擦的长度 D.成年人的高度 4.晓彤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到郊外旅行,经过不同的路段,有不同的速度。如图所示是晓彤在不同路段的路程一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晓彤在A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B.晓彤在D段的骑行速度最快 C.晓彤在C段处于休息状态 D.晓彤在B段的骑行速度为10m/s 5.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 A.长度单位 B.体积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6.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8m C.一个中学生体重约为5000N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A 7.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20分钟。汽车在前10分钟内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后10分钟以30m/s的速度行驶。此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50m/s B.24m/s C.25m/s D.28m/s 8.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B.人步行速度约10m/s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9.我国自1984年4月8日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来,已经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通信卫星。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那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需时间为 A.1天 B.30天 C.120天 D.365天 10.图中,物体A的长度的测量值为 A.3.50cm B.3.51cm C.3.60 cm D.3.63cm 11.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当 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 ,M、N间的距离为s,则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 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C. 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能力提高训练】 2、我们可以用物体经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A点运动 到B点:第一次先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直接从A到B。则物体 的两次运动()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C.路程相等,位置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变化不同 3、车站上并排着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突然在甲火车上的人从 窗口看到乙火车开始向东运动,同时余光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末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4.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A. m B. cm C . nm D. mm 5. 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的误差原因有() A. 刻度尺的刻度没贴近被测物体 B. 刻度尺放得不正 C. 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D. 刻度尺热胀冷缩 6. 旅客乘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电梯乘客是运动的 B.相对于乘客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6题图 7题图 7. 如图所示为A. 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模拟试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A不符合题意; 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 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 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 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 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的米尺 B.分度值是1,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178=0.004.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9、(2005?江西)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卷(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1,其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 A. 1:2 B. 2:1 C. 9:2 D. 2:9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 地球 B. “火卫一”探测器 C. 太阳 D. 火星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 80m/s B. 10 m/s C. 5 m/s D. 无法判断 4.下图是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所记录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5.3cm B. 5.25cm C. 3.25cm D. 3.3cm 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长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身高 B. 物理课本的长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6.小明测量小球直径,记录数据分别为2.41cm,2.43cm,2.40cm,2.42cm,2.50cm, 则该球的直径为() A. 2.43cm B. 2.432cm C. 2.42cm D. 2.415cm 7.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房屋 D. 河岸 8.下列正常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是40km/h的可能是() A. 卡车 B. 行人 C. 喷气式飞机 D. “神州六号”飞船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是某小球在水池中下落过程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已知池壁上每块砖的厚度为a,闪光灯每隔△t 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根据照片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A→C运动是匀速运动;②B→D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A→C平均速度为3a/2△t;④通过D点时速度为a/△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它前2s 内的速度是(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2、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8m/s B.9m/s C.10m/s D.11m/s 3、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 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 能飞5km 。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 A.猎豹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褐海燕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 .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 .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若喷气式客机以1080km /h 的速度飞行,特快列车用30m /s 的速度行驶,则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是特快列车速度的 ( ) A .60倍 B .10倍 C .36倍 D .6倍 6、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 栏决赛中,以12.91s 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7.7m/s B 、8.5m/s C 、10m/s D 、11m/s 7、一般人步行10min 通过的路程最接近于( ) A 、7m B 、70m C 、700m D 、7000m 8、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 驶30min,通过的路程为 ( ) A .30km B .35km C .40km D .45km 9、一辆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 2=20km/h 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 ,则v 1的值为( ) A.32km/h B.345km/h C.56km/h D.90km/h 10、小明家离学校600m 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 ,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 A .60m /s B .6m /s C .1m /s D .1m /min 1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 /s 的是:( )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1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 ,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 内,我们已随地球绕太阳经过了 ( ) A 、30km B 、500km C 、1800km D 、108 800km 1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8题图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 0.5s, A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 =0.11m/s, C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 ==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运动的路程 C. 用电器的电功率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的质量,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用电器的电功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压力与面积的乘积,即FS,而物体所受的压强,所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能表示物体所受的压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理解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横纵坐标的乘积,再根据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分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不必要的是()A.在使用刻度尺之前,应先观察刻度尺,搞清楚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测量时只能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读起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加上单位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选择那些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而言的D.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4.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A.24.3cmB.24cmC.24.30cmD.2.43dm 5.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是() A.3.2cm B.3.30cm C.3.3cm D.3.5cm 6.如图所示,从图中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两车都运动D.两车都静止

7.甲、乙两名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前4min 乙同学的速度比甲同学的速度大 B .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 C .乙同学第4min 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8.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上升的电梯 B .地面 C .商场内的收银员 D .货架上的商品 9.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10.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 .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 .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1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在每1min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 .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12.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A .向东运动 B .向西运动 C .静止不动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3.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m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用尺的最小分度是毫米B .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 C .末位数字是准确数D .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 14.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哪个?() 15.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它前2s 内的速度是() 5题6题7题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一) 一、知识概述 本周我们将学习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研究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不是真正不动的。自然界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2)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描述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常把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的车上的物体运动时,可以选运动的车厢为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选取参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

(4)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它不是另一个物体,而是同一物体。如果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说的一个物体是静止的,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都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一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即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我们说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那我们说物体是运动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不事先选择参照物,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没有意义,也是不对的。 5、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例1、甲、乙、丙三人各驾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 C.甲、乙、丙均匀速下降 D.甲、乙、丙均匀速上升 解析: 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 答案:BC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_。 2.单位换算 (1)250cm = _______ m =_______km (2)2×105μm =_______ cm _______m 3、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_ (2)学校学生课桌的高度80 _______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 (4)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是2.2 (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5 (6)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59 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 5、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 14.82 cm,14.73 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__________。

9、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北戴河的里程为 km,D517次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km/h(保留一位小数) 11、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二选择题 1、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0.820m B、82.0cm C、82.00 D、820.0mm 2、如图1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M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3、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4、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A.路边的树木 B.走动的列车员 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 D.火车车箱 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6、我们观看百M赛跑时,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速度的大小 B.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 8、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A.2.5M/秒 B.20M/秒 C.5M/秒 D.8M/秒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秒,则它在5M/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秒,后3M/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一个运动物体在前9. () A.等于4M/秒 B.小于5M/秒而大于3M/秒 C.等于5M D.大于5M/秒 10、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 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A不符合题意; 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