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林抚育管理技术-最新年文档

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幼林抚育管理即造林之后、幼林郁闭之前对幼林的抚育和管理的统称,包括对幼林的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护等。“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充分说明幼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其管护的目的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从而满足幼树对水、肥、气、热和阳光的需求,促进其成林、成材。现将幼林抚育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松土除草

1.1 松土除草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松土可以破坏土壤的毛细结构,破碎土壤大块结构,进而增加土壤通气透水的能力,减少土壤蒸发,促进土壤肥力转化和运输,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力,改善植物根系环境,提高根系的活力[1-2]。在不同的地区,松土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为了保墒蓄水;水分过多的地区在于排除过多的土壤水分,以提高地温,增强土壤的通气性;盐碱地则侧重于减少春季盐分在地表的积累。

除草的作用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杂草。因为杂草不仅数量多,而且适应性强,容易繁殖,易与幼树争夺营养、水分、养分和光照。而且杂草根系发达、密集,分布范围广,阻碍幼树根系的自由伸展,有些杂草甚至能够分泌有毒物质,直接危害幼树的生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减少某些病、虫和啮齿

类动物的为害。

1.2 松土除草的时间和频率

松土和除草一般同时进行,也可根据情况单独进行。土壤湿润地区或土壤水分条件好的幼林地,杂草灌木繁茂,可只进行割灌除草,而不松土,或先除草割灌后,再进行松土;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土壤水分不足的幼林地,为了有效地蓄水保墒,无论有无杂草,只进行松土。松土除草的年限应根据树种、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造林地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定。一般从造林后开始,连续进行数年,直到幼林郁闭为止。按照我国现行的《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的规定,幼林抚育的年限3~5年。其抚育应在植物生长季的早期进行,并且在植苗的第1年抚育,一定要越早越好,抚育过程一定要结合培土等工作同时进行,造林的早期抚育过程要特别细致,松土除草的次数要尽量多。利用多种方式抚育、松土和除草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严格控制深度,减少根系损伤,避免影响幼林的成活,可以利用机械和手工进行除草和松土,其进行的时间应该按照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同时结合土壤的水分、养分、动态而确定。松土除草的次数受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和幼林年龄,以及当地的经济状况制约,一般为每年1~3次。

1.3 松土除草的方式和方法

松土除草的方式应与整地方式相适应,也就是全面整地的进

行全面的松土除草。局部整地的进行带状或块状松土除草,或造林第1年整地范围小,而后逐年扩大,以满足幼林对营养面积不断增长的需求[3]。造林初期,苗木根系分布浅,松土不宜太深,随幼树年龄增大,可逐步加深。总的原则是里浅外深(与树木的距离);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黏土深松;湿土浅松,干土深松。一般松土除草的深度为5~15 cm,加深时可增加到20~30 cm。

2 灌溉

灌溉作为幼林地土壤水肥补充的有效措施,已成为人工林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前进入郁闭,加速人工林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林地是否需要灌溉要从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对水分的反应

情况来判断。幼林可在树木发芽前后或速生期进行,使林木进入生长期有充分的水分供应,落叶后是否冬灌可根据土壤干湿状况决定。幼林灌溉多在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灌溉的浸润深度视主要根群分布的深度而定,一般为50 cm左右。灌溉的次数和间隔期可根据当地的降水量、蒸发速度、天气状况,以及土壤条件和林龄等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是:地区越干旱,则间隔期越短、次数越多;林龄越大,则每次的灌溉量也越大,但间隔期越长,次数越少。灌溉的方法主要有漫灌、畦灌和穴灌3种,以后2种应用较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底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

3 施肥

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化学元素,参与代谢活动或形成结构物质。肥料包括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微生物肥料3种。

3.1 施肥的时间和施肥量

施肥时间有春季施肥和秋季施肥等。有效的施肥季节为林木生长旺盛期,即春季和初夏,此时施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施肥量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土壤贫瘠程度、林龄和施用的肥料种类来决定。

3.2 施肥的方法

林木施肥方法主要有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造林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中。基肥要求深施,因为耕作层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肥料分解,一般施15~17 cm为宜。追肥是在林木生(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75页)

长期间将肥料施入土壤中。也可以随同灌溉将化肥施入林木根系附近,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还可以根外追肥,又称叶面追肥,把速效肥料溶于水中,喷施在林木的叶片上,能及时供给林木所亟需的营养元素。

4 幼林管护

4.1 幼林管理

一是间苗。当幼苗生长到一定高度,应及时进行间苗、定株。二是除蘖。即对某些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杉木、杨树、榆树等)

除去从根颈附近发出的萌条,以促进主干速生,并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干形。具体做法:萌条应在基部尚未木质化前结合其他幼林抚育措施及时抹去,有时需分多次进行。三是平茬。对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当苗木生长2~4年不理想时,可用平茬的方法使其重新萌芽。平茬时间一定要在落叶之后春天树芽萌动之前进行,只有这一段时间根内养分含量高,萌蘖能力强,新萌蘖条生长旺盛。四是抹芽。应在侧芽刚萌出,小叶未展开前,将苗杆下部2/3的侧芽全部除去,以保证幼树正常生长。五是修枝。对树干不直,侧枝较大的树种,在造林后2~4年内进行修枝促其生长。修枝的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春季发芽前进行[4-5]。

4.2 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主要有封山育林,防火,防治病、虫、鼠、鸟、兽害,防治冻害、大雪压折和日灼等危害。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