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背诵古诗(20首)

四年级下学期背诵古诗(20首)
四年级下学期背诵古诗(20首)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家来赏析】

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所做的题画诗。诗人用文字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特有的初春动人的美丽场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从画上是看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相关链接】

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被称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少年行

唐王维

.

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咏少年英雄,围绕”英雄”做文章:这位少年英雄射技超群,力大无比。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他豪气冲天,面对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这两句将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这位英雄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你羡慕他么

【相关链接】

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王维以山水诗著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历来的诗论者也往往视王维为隐逸诗人。其实,王维早年怀有建功立业、功成身退之志。因此,他在《少年行》(其三)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你也树立了为国效力的目标了么为之奋斗吧。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醉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这样为我们描绘场景表达心迹: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用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看起来不孤独却又孤独的场面,诗的表象和背后的真正心境是相反的,你感受得出来么

【相关链接】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可见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高超啊。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作者描述了饱经战乱后都成长安的暮春的荒凉景象:河山尚存,可国家残破。长安城中草木丛生,人烟却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

接下来写花写鸟,借花鸟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花鸟平时是人们的喜爱之物,可此时此地,作者却见绽放的花朵反而流泪;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为什么呢自己想想原因吧。

@

下句由写景转写事。自安史叛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连续的战火使得作者跟家人断了通信。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这首五律,诗人巧妙的将景物和人的情感融在一起。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方式你可要学习啊。

【相关链接】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

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大家来赏析】

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吹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而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全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相关链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绝句,诗人以朴实而自然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写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中寄托的深远。

你还知道哪些怀念友人的名句啊写出来吧。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诗的大意是:我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我为什么能如此呢因为心境若能远离人世的烦杂,居处自然就偏僻宁静了。在屋东的篱笆边采摘菊花,一抬头就看见家乡的南山,更觉得悠闲自得;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这样的生活种有着朴实纯真的意境,我已经全然领悟,心想辨明分说,却一时不知如何表达。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你能结合诗句说说自己对这个特点的体会么

【相关链接】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在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实淳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大家来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作者在诗中一洗离别的伤感情调,以雄浑开阔的意境、乐观爽朗的音调,给人以清新、旷达之感。诗的大意是:我们在周围有三秦夹辅着的京城长安作别,你就要到千里迢迢,风烟渺渺的蜀州五津去任职。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出外做官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因为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彼此落泪沾衣。

【相关链接】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诗人本来是要劝慰杜少府的,劝他不要过于感伤。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用环境的描写衬托惜别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样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写来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开了。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大家来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的诗:狂风呼呼,将军扬鞭跃马,角弓鸣响,正在渭城打猎驰骋。百草凋枯,猎鹰的目光分外犀利;残雪消融,猎马轻捷迅速地奔腾。猎毕返归,很快过了新丰市,不久又回到了细柳营里。回首远望射猎处,茫茫浮云、千里衰草,都淹没在苍茫暮色之中。

全诗以“将军”开篇,以“射雕”作结,遥相呼应。末联犹如舞台上一个成功

的亮相,显出将军踌躇满志的意态和豪爽的气概,这一形象出现在宏阔无限的大背景中,更显得雄姿英发。

【相关链接】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实。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大家来赏析】

词的大意是:昨夜里雨点大而稀,狂风急而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对花的关切心情,却依然在胸,所以一起身我急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相关链接】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的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同学们你们正是在美好的时光里,可要珍惜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大家来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诗的大意是: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我想出仕无人援引,犹如想渡湖却没有舟楫一样,在这圣明之世置闲真使我惭愧不已。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相关链接】

本诗题一作《临洞庭》。张九龄作过丞相,故称张丞相。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给他,希望得到张的荐引而入仕,免不了奉承之词。但这首诗称颂对方有分寸,表白自己很得体,不卑不亢,所以显得含蓄有味。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家来赏析】

本诗描绘了泰山的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去、积极想上的人生态度,很有哲理性。诗的大意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一切灵气,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被遮天蔽日的泰山把山南山北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涤荡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引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山顶,俯视众山,那时众山看起来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诗的最后两句你感觉出他的哲理的味道了么

【相关链接】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寻陆鸿渐不遇

唐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写访寻友人陆鸿渐不遇。诗中通过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闲适清静的隐士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流畅潇洒,别有情趣。我们现在一起带着悠闲的心情来欣赏:好友陆鸿渐的新家虽然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他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我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不想失望而去,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他的消息吧。邻人回答:他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

【相关链接】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与陆鸿渐友善、诗文唱和,论茶品味。皎然寻访、送别陆鸿渐和聚会的诗作、联句,仅《全唐诗》就载有20首。在唐代诗人中无人

能超过他。

咏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大家来赏析】

)

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诗的大意:风舞动着人们轻薄的衣袖,传送着美妙的歌声,使花枝的影子摇乱,吹送来远处的阵阵花香。你也试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写风么

【相关链接】

虞世南(五五八——六三八年),唐初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发属浙江)人,博学善文辞,尤其擅长书法。相传他勤于学书法,躺下时常在被中腹部上练学;写字不选择合适的纸笔,都能写的如愿。这种刻苦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的大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篱笆院落前没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我们这里初夏是什么景象呢,用自己的话说说吧。

【相关链接】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的诗与陆游、杨万里等齐名,为南宋四家之一。最能代表范成大诗歌创作成就的是他反映农村

社会生活图景的田园诗。晚年创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将农家的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以及痛苦与欢乐,真实生动地展示出来,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的诗作,对南宋以后的田园诗产生很大影响。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词书写光阴流逝的感伤。大意是: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道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相识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作者为何惆怅的徘徊呢

【相关链接】

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

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

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他写过一首词《浣溪沙》,就在里边就用上了这副联语。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大家来赏析】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空中的白云飘忽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默没,也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忍离别同伴而嘶嘶长鸣。

【相关链接】

这首诗中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这联诗的寓意也十分丰富,用飘忽不定的“浮云”和无限感伤的“落日”分别表达双方此时那复杂而又无奈的心思,天空的一片白云,随风变幻,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已是任意西东了;而天边那一轮如火的残阳正在徐徐落下,似乎对即将告别的大地恋恋不舍,正好贴切地传达了李白对朋友的惜别之情。结合前文,在这山青水丽、落日衔山的背景下,

与朋友分手,怎不令人愁肠百结、难以为情呀。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家来赏析】

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一切都是微尘,无须爱憎的佛家境界。在诗中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披着夕阳的余辉,到山中茅屋去探访孤僧,只见落叶遍地,山径重重,却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黄昏时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手上挂着枯藤,多么的自得。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同学们,你们读出诗人是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了么

【相关链接】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大家来赏析】

此诗用蝉比喻自己。诗的大意是: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这是一首哲理诗,借物喻人,诗中的蝉,实是作者自己。以蝉来比喻高洁,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你读出来了么

【相关链接】

李商隐的词也有很高的成就,你能背诵其中的一首么写下来吧。

风雨

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

【大家来赏析】

这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无所建树的诗。诗的大意是:我读了宝剑篇后心里凄楚悲凉:羁旅漂泊的日子几乎要穷尽一生。我像风雨中的黄叶依然在飘落;别人却整日在青楼欢歌曼舞饮酒作乐。纵有新朋友竟遭到世俗的攻击诽谤,老朋友也隔断良缘而疏远。心中早已断了酒,但忧愁起来,借酒消愁,又管它酒钱多少。这种借外物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可不可模仿的啊!

【相关链接】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这时,长期沉沦漂泊、寄迹幕府的诗人已经到了人生的穷途。诗人面对宝剑篇,想到自已空有才华,却不得志,在外漂泊,没有建树,恰似在风雨中飘摇,不免心中苦闷,借酒消愁,抒发了自已悲凉的心境。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大家来赏析】

这首诗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诗人为什么“最爱湖东行不足”呢

【相关链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也能读懂白诗的佳话。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啊。你看了这些有启发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