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总分:1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B}}(总题数:50,分数:100.00)

1.以下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

(分数:2.00)

A.审察内外,整体统一

B.辨证求因,审因法治

C.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D.阳病治阴√

解析: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2.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

(分数:2.00)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解析: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存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卡兀互排斥如果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即“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3.“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

(分数:2.00)

A.气能生血

B.津血同源√

C.气能摄血

D.津能载气

解析:解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皆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对于失血患者,不宜妄用汗法;对于多汗夺津或闲叶、泻等致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此即“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4.决定体质的主要因素是( )。

(分数:2.00)

A.脏腑经络

B.精神状态

C.奇恒之腑

D.精气津液√

解析:解析:体质的决定因素有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盛衰偏颇决定体质的差异;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精的盈亏是体质差异的根本。

5.按五行生克规律确定治法,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者,要用( )。

(分数:2.00)

A.滋水涵木法√

B.抑木扶土法

C.壮水制火法

D.培土生金法

解析:解析:五脏归五行,心归火,肝归木,肺归金,脾归土,肾归水。滋水涵木法,即通过补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6.胃之关是指( )。

(分数:2.00)

A.脾

B.幽门

C.肾√

D.贲门

解析:解析:“肾者,胃之关也”出自《素问.水热学论》篇:“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浮肿。浮肿者,聚水而生病也。”人体内的水液代谢,首先来源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肾的蒸腾气化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而完成。如肾气不化,关门不利,水液积聚而出现水肿。

7.补肾的方法不包括( )。

(分数:2.00)

A.平补

B.温补

C.大补√

D.调补

解析:解析:肾虚,即指肾主水、纳气、藏精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或不足,《医编》谓:“精者,一身之至宝,源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者也,五脏俱有而属于肾。“故肾虚则会影响五脏的功能。肾虚一般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阳虚要温补,没有明显阴阳属性的就平补,病机复杂的,要调补。大补滋腻太过,反而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8.唾液中较清晰的部分为( )。

(分数:2.00)

A.涎

B.液

C.唾

D.津√

解析:解析:唾液中较清晰的部分为津,津的质地较轻稀,流动性大,多分布于机体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着滋润的作用。

9.六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

(分数:2.00)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解析:解析:肺与大肠相表里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肺气清肃下降,布散津液,促进大肠的传导,利于糟粕排出:肺气壅塞,则肠燥便秘;②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有利于肺气肃降;大肠实热,腑气阻滞,则胸满咳嗽。

10.《素间.阴阳应象大论》中论述情志所伤中,伤肝的是( )。

(分数:2.00)

A.怒√

B.思

C.忧

D.喜

解析: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11.五味中入肾的是( )。

(分数:2.00)

A.苦

B.酸

C.咸√

D.甜

解析:解析:中医依据五行属性,将人体各种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划分为五类,分别归属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其中五脏肝、心、脾、肺、肾对应五味酸、苦、甘、辛、成。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12.生气之源的是( )。

(分数:2.00)

A.肺

B.肾

C.脾胃√

D.心

解析:解析:脾胃为生气之源是指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脾气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为血与津液,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血与津液都可化为水谷之气,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13.内寒是指( )。

(分数:2.00)

A.寒气邪里

B.寒中少阴

C.阳虚阴盛√

D.阴虚阳盛

解析:解析:内寒,系内生五邪之一,是脏腑功能、阴阳气虚失调常见的病理反应,因其自内而生,与外感寒邪表同,故名内寒。内寒的产生,以阳气虚衰为根本阳主热,以火为征兆。人体阳气温养煦育,蒸化布达,制约阴类。若阳气不足,或阳气虚衰,其温热之性减退,鼓舞之气衰弱,难于制约阴类,即不能抵抗阴的寒凝之性,从而产生一系列寒盛之象,如面色苍白,自汗,畏寒肢冷,便溏,神疲倦卧。脉微等。所谓内寒其实质就是“阳虚则寒”,是由于阳气虚衰,失于制约阴的能力,从而使阴的寒凝之性得以外现。

14.暴喜过度,常见的症状是( )。

(分数:2.00)

A.不思饮食,寡言少语

B.面红目赤,头昏胀痛

C.精神不能集中,甚至失神狂乱√

D.意志消沉,面色惨淡

解析:解析: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与心气涣散两方面。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应为通利,心情舒畅。但暴喜过度,则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可见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15.下列哪项不是“奇恒之腑”( )。

(分数:2.00)

A.胆

B.女子胞

C.脉

D.膀胱√

解析:解析: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而膀胱属六腑。

16.( )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分数:2.00)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解析:解析: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元气,《难经》又称之为元气,是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卫气,是运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17.肝与五行中( )相对应。

(分数:2.00)

A.木√

B.土

C.火

D.金

解析:解析:根据推演络绎法,五行与自然界的五气、五化、五味、五谷及五脏等相对应,而肝所对应的为木,心所对应的为火,睥所对应的为土,肺所对应的为金,肾所对应的为水。

18.常为外邪致病先导的邪气为( )。

(分数:2.00)

A.风√

B.寒

C.暑

D.湿

解析:解析:风为百病之长,长者,始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19.风痰的特征是( )。

(分数:2.00)

A.色黄黏稠

B.白而清晰

C.清稀多泡沫√

D.白滑而量多

解析:解析:色黄黏稠属热痰;白而清晰属寒痰;白滑而量多属湿痰;清稀多泡沫属风痰。

20.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其病因主要为( )。

(分数:2.00)

A.痰

B.瘀√

C.寒

D.湿

解析:解析: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故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瘀血内阻,不容于肌肤体表,故肌肤紫暗或瘀斑、故题干诸症兼因瘀所致。

21.上气海是指( )。

(分数:2.00)

A.丹田

B.膻中√

C.喉咙

D.息道

解析:解析: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膳中穴别称元儿、胸堂、元见、上气海,出《灵枢.经脉》中。

22.循环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 )。

(分数:2.00)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解析:解析: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腹,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循内踝后,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经腹胸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23.假神的病机是( )。

(分数:2.00)

A.阴阳俱虚

B.气血两亏

C.阴阳离决√

D.阴虚阳亢

解析:解析: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某些症状短暂“好转”的现象。提示脏精气衰竭,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多见于临终之前。

24.以下不属于赤色主病的是( )。

(分数:2.00)

A.热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湿热证√

解析:解析:赤色,主热证;而热证包含虚热证和实热证,湿热小完全属于热证,故D选项为所选。25.辨别寒热真假时要注意,其象常不反映在( )。

(分数:2.00)

A.面色

B.舌脉

C.四肢

D.皮肤√

解析:解析:辨别寒证与热证,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应从寒热的喜恶、面色的赤白、口渴与饮水、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方面进行鉴别。

26.经络学说可以知道疾病的诊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

B.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

C.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有关

D.头两侧疼痛,多与太阳经有关√

解析:解析:头两侧疼痛,多与足少阳胆经有关。头两侧是足少阳胆经循行经过的部位。

27.奇经八脉中,( )环腰一周约束纵行诸脉。

(分数:2.00)

A.督冲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解析:解析:带脉起于季肋斜向下至带脉穴,绕脐一周。其主要功能是约束纵行诸脉,调节脉气,使之通畅而不下陷,故有“诸脉皆属于带”的说法。

28.十二经脉的分布多结聚于( )。

(分数:2.00)

A.胸腹部位

B.皮肤体表

C.头部及颈部

D.关节和骨骼附近√

解析:解析:十二经脉联结肢体骨肉,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循环走向自四肢末梢走向躯干,终于头身,不入脏腑,多结聚于四肢关节和肌肉丰富之处。

29.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是( )。

(分数:2.00)

A.曲池

B.天井√

C.肩井

D.阳池

解析:解析: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肩井属手少阳胆经;阳池虽然属手少阳三焦经经穴,但其为三焦经之原穴,故选项为B。

30.养老穴的主治病症是( )。

(分数:2.00)

A.聤耳

B.痹证

C.疣证

D.目视不明√

解析:解析:养老穴的主治病症有目视不明、头痛、面痛,急性腰痛,项强等。

31.按寸口脉分候脏腑,肝胆病变反映于( )。

(分数:2.00)

A.右关部

B.左关部√

C.右尺部

D.左尺部

解析:解析:左寸候心,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命门,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后世对寸关尺的分法,大致以《内经》为据而略有变更。

32.涌泉穴所属经络是( )。

(分数:2.00)

A.肾经√

B.心包经

C.肝经

D.脾经

解析:解析: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穴。

33.舌体胖瘦是判断( )关键。

(分数:2.00)

A.虚实

B.津液之存亡√

C.病邪的深浅和重轻

D.病程进程

解析:解析: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所以舌体胖瘦是判断津液存亡的关键。

34.外感风热的一般脉象是( )。

(分数:2.00)

A.脉浮数√

B.脉浮紧

C.脉濡数

D.脉浮动

解析:解析:浮脉主表证,数脉主热证。浮数脉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35.便黑,柏油或便血紫暗者为( )。

(分数:2.00)

A.近血

B.痢疾

C.远血√

D.肛裂

解析:解析:血色暗红或色黑如柏油样,与大便均匀混合,称为远血。提示胃肠热盛,迫血妄行;脾不统血。

36.同病异治的实质是( )。

(分数:2.00)

B.病同治异

C.证异治同

D.证异治异√

解析:解析: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因此,“同病异治”实质上是“证异治异”,亦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37.患者,女,54岁,绝经6年。腰背疼痛,胫酸膝软,夜尿多,不能久坐久立,周身乏力。查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细。其症候是( )。

(分数:2.00)

A.肾精亏虚证

B.阴虚内热证

C.脾气不足证

D.脾肾气虚证√

解析:解析:患者腰背疼痛,胫酸膝软,夜尿多,不能久坐久立,多为肾气虚证;周身乏力、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细为脾肾气虚之兆。

38.下列关于喘证的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表现有呼吸困难

B.出现张口抬肩

C.喘可兼哮

D.喘必兼哮√

解析:解析:喘就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39.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 )。

(分数:2.00)

A.肺

B.肺

C.三焦√

D.脾

解析:解析: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三焦。

40.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分数:2.00)

A.龙骨

B.磁石

C.牡蛎

D.朱砂√

解析:解析:朱砂为汞的化合物,汞与蛋白质中的疏基有特别的亲合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和活动。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存肝肾,而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故不可持续服用。禁止加热,加热则析出汞蒸气,有剧毒。

41.《素问.五脏生成》认为,人静则血归于( )。

(分数:2.00)

A.心

B.脾

C.肝√

D.肺

解析:解析: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

42.胁痛的病位主要在( )。

(分数:2.00)

B.脾胃

C.心肺

D.肾

解析:解析:胁痛的病位在肝胆,又与脾胃及肾相关。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治疗当以疏肝活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43.黄疸胆腑郁热证的主治方剂是( )。

(分数:2.00)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葛根芩连汤

D.龙胆泻肝汤

解析:解析:大柴胡汤有疏肝利胆、通腑泄热的作用,适用于肝胆失和,胃腑结热之证。

44.下列关于内伤头痛,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刺痛钝痛√

B.起病缓慢

C.表现为隐痛、空痛

D.痛势悠悠

解析:解析: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增剧,时作时止。若肝阳上亢头痛再现为胀痛兼见头晕目眩;而瘀血头痛者多见刺痛、钝痛,痛处固定不移:挟痰者,常见昏痛、胀痛,头重如裹;气虚头痛的进退与休息、情绪、饮食有很大关系。

45.患者,男,70岁。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症见精神不振,畏寒喜暖,腰酸膝冷,夜尿3~4次/日。查舌苔薄白,脉沉细。其证候是( )。

(分数:2.00)

A.湿热下注,膀胱涩滞

B.中气下陷,膀胱失约

C.肾阴不足,水液不利

D.肾阳不足,气化无权√

46.肺痿的治疗原则是( )。

(分数:2.00)

A.降气化痰

B.生津止渴√

C.培土生金

D.补肾填精

解析:解析:肺痿的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47.鼓胀的主要部位在( )。

(分数:2.00)

A.心肝

B.心肺

C.肝肾√

D.胃

解析:解析:鼓胀的病变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48.脑瘤痰瘀阻窍的主治方法是( )。

(分数:2.00)

A.复元活血汤

C.通窍活血汤√

D.血府逐瘀汤

解析:解析:通窍活血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窍活络的功能。

49.患者,男性,55岁。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赤。查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其临床意义是( )。

(分数:2.00)

A.火淫证√

B.暑淫证

C.燥淫证

D.风淫证

解析:解析:火热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甚者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50.患者,女性,65岁,四肢关节冷痛,重着,麻木,病程日久,后过服温燥药物,而变成患处红肿的痛,其临床意义是( )。

(分数:2.00)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寒证化热√

D.寒热错杂

解析:解析:题干中冷痛为寒证的表现,重着、麻木为湿邪阻滞所致,兼属阴邪致病,而后因过服温燥药物,出现红肿灼痛则为热证的表现,故本证为寒证化热。

二、{{B}}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B}}(总题数:10,分数:20.00)

51.下列关于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气√

B.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C.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D.既可以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

解析:解析: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有外感性,即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气;季节性,即六气的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而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于致病因素的滋生、传播流行均有不同的影响,故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环境性,即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和环境密切相关:相兼性,即六淫致病既可以单独伤人致病,义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改变。而选项C为疫病的特点,故排除。

52.心( )。

(分数:2.00)

A.主血脉√

B.藏神√

C.主一身之气

D.藏血

解析:解析:心的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明,义称心主神志,或心藏神。

53.下列病机中,与痰饮形成相关的有( )。

(分数:2.00)

A.肺失宣降√

B.胃失和降

C.卑失健运√

D.膀胱失司

解析:解析:就脏腑而言,痰饮的形成与肺、牌、肾、肝及三焦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成痰饮;脾失健运,水湿不运,可以凝聚生痰。故中医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的说法。

54.因人制宜应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

(分数:2.00)

A.体质√

B.年龄√

C.性别√

D.季节

解析:解析:因人制宜应考虑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季节因素属于因时制宜的范畴。

55.藏象学说认为,六腑应保持( )。

(分数:2.00)

A.藏精气而不泻

B.满而不能实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解析:解析:《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56.下列各项中,属于“奇经”的有( )。

(分数:2.00)

A.手三阴经

B.足三阳经

C.阴维脉√

D.阴跷脉√

解析:解析:奇经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57.涩脉主( )。

(分数:2.00)

A.气滞√

B.血瘀√

C.伤精√

D.痰饮

解析:解析: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而痰饮为滑脉和弦脉所主。

58.腰部有叩击痛,主要考虑( )。

(分数:2.00)

A.肝胆疾病

B.脾胃疾病

C.局部骨骼疾病√

D.肾脏疾病√

解析:解析:腰部有叩击痛,主要考虑肾脏疾病和局部骨骼病变。叩击痛检查法足以右于握空拳叩击左手手背的检查方法。

59.望神重点观察哪些内容( )。

(分数:2.00)

A.神情√

B.目光√

C.色泽√

D.体型

解析:解析:望神时观察的重点是神情、两目、气色和体态。神情是指人的精神意识的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两目主要从眼睛明亮还是晦暗,目珠运动是否灵活,视物清晰还是模糊等方面表现出来。气色是指人的周身皮肤和体表组织的色泽。体态是指人的形体动态。

60.疾病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病症所采取的治法有( )。

(分数:2.00)

A.以补开塞√

B.通因通用√

C.用热远热

D.热因热用√

解析:解析:疾病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病症所采取的治法为反治法,反治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症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适用于病情复杂、表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常用的反治法有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又称“以补开塞”。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总题数:20,分数:40.00)

61.“病”与“证”的确定,均以“症”为主要依据,同一“证”可用于多种“病”,而同一“病”又可表现为不同的“证”。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病”,即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敏病因素作用下,因阴阳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所谓“症”指症状和体征,是病人主观的痛苦不适感觉与医生诊察而得知的病态改变,是病、证的外在表现。“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机制的反映,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同时还反映疾病可能发展变化的趋势。

62.津液的生成是在肾的主导下,由胃、小肠、大肠共同参与完成的,但与其他脏腑也不无关系。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津液的生成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有充足的水饮类食物摄入;二是在脾的主导作用下,经胃,小肠,大肠参与共同完成。

63.肝肾之间的关系是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泻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肝肾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泻互用以及阴阳承制等方面。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兼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有相互滋生、转化的关系,故有“精血同源”之说。藏泄瓦用方面,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在阴阳承制方面,肝肾阴阳之间又互生互制,肾阴充盛则能滋养肝阴,并制约肝阳使之不致偏亢,这种关系称为“水能涵木”。

64.手足心汗比较多,兼虚躁,便秘尿赤,脉细而数者,多为阴经郁热熏蒸所致。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阴虚不能制阳,阳亢而虚热内生,故见手足心汗多,阴液不足,机体失去滋润和濡养,则见虚燥;阴虚火旺,膀胱化源不足,则见尿赤,大肠失润,则见便秘,脉细而数为阴虚火旺之征。

65.病人面部无论出现何种颜色,凡见沉、浊,甚抟夭者,主里病,重病,久病;反之,如出现淳、清、微、散、泽者,轻病,新病。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望色十法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分别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

66.天癸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的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天癸源于先天,为先天之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是促进入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对女性来说,天癸通达于冲任经脉,不仅促使胞宫生理功能出现,而且是维持胞宫行经、胎孕正常的物质。

67.盗汗多见于气虚阳虚证。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盗汗,指入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常伴潮热颧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

68.喜燥恶湿是胃的生理特性之一,与其受纳和腐熟的功能有关。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胃的生理特性是喜润恶燥,是指胃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腐熟和食物残渣及糟粕的通降传导。

69.黄芪和连翘均有“疮家圣药”之称。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连翘有“疮家圣药”之称,黄芪有疮家要药之称。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为疮家要药。连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痢痰核,热淋涩痛等为疮家圣药。

70.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属暴疾呕吐,为突然发作,不易复发。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暴疾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唯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每易复发。久病呕吐,多属正虚,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若呕吐不止,饮食难进,易变生他证,预后不良。如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人,面色苍白,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71.气郁不仅可以化火,也可以导致痰郁、湿郁、食郁、血郁等。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郁,是壅遏不通畅或郁结不舒。元代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百病生于气”,气不行则血行不畅病血瘀,同样气郁可致水液代谢失常、产生湿郁、痰郁、食郁,说明气血郁结,则其他郁证就会相继而生,并且六郁相互影响。

72.中精之腑指的是胆。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中精之腑,人体器官名,出《灵枢.本输》。六腑除胆以外,都是贮藏或转输浊物,只有胆是贮藏精汁,故名。

73.视一物为二物而不清被称为“雀视”,是由于精血方少,目失所养之故。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视物昏暗不清,模糊不明称为“目昏”,夜间视物不清称为“雀肓”,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称为“视歧”,都是由于精血亏少,目失所养之故。

74.切脉时指力从轻之重或从重至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称为按法。(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按法,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义称“重取”或“沉取”。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75.受气候影响,平脉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人体适应季节气候变化可体现在脉象上,具体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浮、冬沉。春季阳气初升,但寒气未除尽,气机仍受约束表现为弦脉;夏季阳气旺盛,脉来势盛而去势衰,表现为洪脉:秋季人体阳气收敛,脉象来势已减,表现为浮脉;冬季人气闭藏,阳气内潜,表现为沉脉。

76.独活与羌活均能祛除风湿治痹症,前者治痹症偏于上半身,后者偏于下半身。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独活与羌活均能祛除风湿治痹症,但独活性较缓和,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而羌活性较燥烈,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

77.根据五轮学说,瞳仁位于中央,候脾,属肉轮。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根据五轮学说,瞳神属肾,为水轮;黑睛属肝,为风轮;两眦属心,为血轮;白睛属肺,为气轮:眼睑属脾,为肉轮。

78.望色十法,中散指的是面色清明。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望色十法,是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天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清,是面色清明,多主阳证。散,是面色疏散,多主新病,或病邪将解。

79.血虚者亦可化生内风。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血虚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导致生热生火,形成内风。故血虚者亦可化生内风。

80.神昏不清,声音粗壮有力,妄言乱语,语无伦次,称为郑声,多为心,气虚不养心神所致。 ( )

(分数: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谵语与郑声均是病人在神志昏迷或朦胧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为病情垂危,失神状态的表现。谵语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而郑声多是正气大伤,心神失养所致。谵语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

语。声高有力,往往伴有身热烦躁等,多属实证、热证。尤以急性外感热病多见。郑声表现为神志昏沉,语言重复。低微无力,时断时续。多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二).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冲分知识点整理(二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标准化,有利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经过产地加工,应使药材形状符合商品要求,色泽好,香气散失少,有效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适度,纯净度高,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捡、洗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但具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鲜用药材洗后晾干,进行保鲜处理。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搓揉

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5.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 除少数药材,如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等,有时要求鲜用外,大多数药材经加工后均应及时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中国药典》规定药材产地加工的干燥方法如下: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近年来常使用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下燥、冷冻干燥等新方法干燥药材。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32条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 分支酶 B. 糖原合成酶 C. 磷酸化酶 D.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2.能使氧化磷酸化加速的物质是()。 A. ATP B. ADP C. GTP D. VitC 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首先生成的是()。 A. GMP B. AMP C. ATP D. IMP 4.下列情况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是()。 A. 血Na+升高,血K+降低 B. 血Na+降低,血K+升高 C. 血Ca2+升高 D. 血Cl-升高 5.内脏痛的特征是()。 A. 必有牵涉痛 B. 出现块 C. 针刺样痛 D. 定位模糊 6.钙通道阻滞药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是()。 A. 减少K+内流 B. 增加K+内流 C. 减少Ca2+内流 D. 增加Ca2+内流 7.肺癌最常见的扩散途径是()。 A. 经淋巴道转移 B. 直接扩散 C. 经血道转移 D. 种植转移 8.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 A. 肝细胞大片坏死 B. 肝细胞碎片状坏死 C. 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点灶状坏死 D. 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状坏死 9.下列肾小球肾炎中蛋白尿的出现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无关的是()。 A.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B. 膜性肾小球肾炎 C.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 毛细血管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0. 叩诊正常人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以及病人的肺空洞、气胸、人工气腹等,叩诊音为()。 A. 清音 B. 鼓音 C. 过清音 D. 浊音 11. 大隐静脉行走于()。 A. 内踝前方 B. 内踝后方 C. 外踝后方 D. 外踝前方 12. 下列关于鼓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内藏听小骨 B. 与外耳道相遇 C. 前壁为颈静脉壁 D. 内侧壁是耳蜗 13. 正常成年人的体液约占体重的()。 A. 50% B. 60% C. 70% D. 80% 14. 下列不属于载体易化扩散特点的是()。 A. 饱和性 B. 高度特异性 C. 具有电压依赖性 D. 竞争性抑制 15. 可兴奋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A.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D.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16. 决定血浆pH值的主要缓冲对是()。 A. KHCO3/H2CO3 B. K2HPO4/KH2PO4 C. NaHCO3/H2CO3 D. Na2HPO4/NaH2PO4 17. 血管扩张药肼屈嗪扩血管的机制是()。 A. 抑制钙通道,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 B. 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释放NO,松弛小静脉 C. 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或钙离子释放而松弛小动脉 D. 选择性阻断α1受体,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 18. 硝酸甘油对下列哪个血管组织的作用最强()。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诗经》中涉及的植物和动物共300多种,其中不少是后世本草著作中收载的药物;《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 二、秦汉时期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 三、魏晋南北时期 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多种。南朝刘宋时期雷学著《炮炙论》是先存最早炮炙专著。 四、隋唐时期 公元659年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共载药844种。 五、宋代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世界药学史的重大事件。 六、宋元时期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的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 七、明代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总结,全书52卷,收药1892种,付图1100多幅,付方11000余首。 八、清代 1765年的《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心增716种。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产地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药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等。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一)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者刚开花时采收。 (二)叶类: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

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三)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收,采摘时间很重要。有效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银花、槐花、辛夷等,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 (四)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等;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该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 (五)根和根茎类:古人经验以古历二、八月为佳,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六)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比较容易剥离)。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类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动物类药因品质不同,采收各异。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采收;鹿皮应在冬至后剥取。 中药的炮制 一、概述: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二、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供临床疗效。如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 3.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储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三、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1.纯净处理;2。粉碎处理;3。切制处理。 (二)水制 1.洗;2。淋;3、泡;4、润;5、漂;6、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飞朱砂、飞雄黄。 (三)火制 1、炒:有炒黄、炒焦、炒碳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还有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灯炒法。 2、炙:将药材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3、煅、将药材永猛火直接活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如煅牡蛎、煅石膏、煅血余碳等。 4、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重加热,或用草纸于饮片隔层分放的加热方法,称为煨法。 5、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 (四)水火共制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

中药复习重点(1)

中药学复习重点 1、中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2、配伍: 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者两味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3、炮制:是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4、祛风湿药: 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5、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称为止血药。 6、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7、相须: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8、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的炮制方法。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9、利水渗湿药: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10、安神药: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11、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12、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13、理气药: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舒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1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轻或消除。 15、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为四气。 16、化痰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17、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水飞朱砂,炉甘石,雄黄。 18、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19、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0、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21、止咳平喘药:以缓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治疗咳嗽、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22、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23、五味:指药物具有的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味道。 24、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正气虚衰为主要功效,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25、化湿药: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治疗湿阻脾胃证的药物,称化湿药。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 1.四气: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3.归经药性: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在于指明作用部位和范围。 4.向上:呕吐、喘咳; 向下:泻利、崩漏(bēnglòu)、脱肛(gāng); 向外:自汗、盗汗; 向内:疹(zhěn)点隐没; 能够改变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性能,称为升降沉浮。 5.七情: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单行。

6.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叁、沙叁、丹叁、玄叁、细辛、芍药。 7.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叁畏五灵脂。 8.特殊煎服方法的目的: ◆后下:防止芳香性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防止药液发粘糊锅或刺激咽喉出现咳嗽; ◆另煎:避免药液被其它药渣吸收而影响疗效; ◆洋化(即溶化):防止糊锅或形成糊状,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煎出; ◆冲服: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材浪费。 9.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10.中药鉴别方法:显微鉴定。 11.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12.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1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1年。 1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15.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16.中药害虫防治方法: ◆经验贮藏;◆利用温度贮藏;◆化学试剂处理;◆气调养护和钴辐射灭菌。 17.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8.主要本草著作: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为我国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卫生系统事业编制考试常见面试题

卫生系统事业编制考试常见面试题 2012年10月24日 09:35:53 1.假如你意外发现一个重病患者的死亡可能主要是由于同某医生诊疗不当造成的,此时你该如何处理? 分析:一、理性看待。事情已然发生,要明白重要的是做好善后工作;协助同事和科主任做好病人的安抚等善后工作。二,了解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查清楚当时患者死亡的具体原因,给死者交代也给自己交代;如果觉得有必要及时向科室、院领导汇报。三,找个合适的机会和这位同事聊聊,听听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避免用指责的话语去批评他,应该先肯定他平时的工作表现,然后再深入话题,把当时的事提出来,并且强调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多给他一些鼓励,并且告诉他之所以同他聊这么多主要是为了避免此类错误的再发生。四,我宽容过错方,不论他是有意还是故意,一个重病患者,也许死亡对他来说是种解脱。五,通过这件事情时时提醒自己,在工作中要认真,正所谓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特别是接诊危重病人,生死可能在转瞬之间。一个哪怕是很细微的错误也可能导致病人的死亡。 (一、事件处理过程符合情理;二、反映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三、符合医疗责任和监督制度的处理;四、突发事件的沟通处理技巧能力。) 2.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看病难和贵,不少人有病不敢进医院。“小病拖、大病挨,要死才往医院抬”的现象比较普遍。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一、看病难,主要原因在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医疗资源远离了以人为本,医院分布严重“两极化”,资源配置严重的“重城轻乡”。二、看病贵,主要贵在医疗费增长过快,医院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和药价虚高等问题。分析问题全面,结合当前对医疗体系的改革,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见解合理独到。比如,一、设定更公正合理的医改方案;二、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等;三、解决药品虚高问题,实现药品“阳光交易”;四、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和求助机制等。) 3.医疗工作者被认为是救死扶伤的天使,给予人们生命的希望,但近年来医疗系统却暴露出许多不符合天使形象的事件,比如医生不负责任频出意外事故等,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待?你认为该如何去改进?

中药学基本知识

中药学基本知识——1 一、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入药部分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部分所含有效成份的多少,可因采集季节和贮藏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好采药的时机及贮藏方法,是提高药效的关键之一。 采集后的药物,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植物类药,首先除泥砂杂质,洗净;除鲜用外,根据入药部分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晒干、阴干或烘干等方法,使之迅速干燥;然后用木箱,密闭的甏、缸、瓶、罐等不同容器,贮藏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贮藏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霉烂、虫蛀、鼠咬、挥发、变色、融化等,以免影响药品质量,甚至造成浪费。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泛指药物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消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质地纯正,药效力宏,且便于保管和贮藏。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制后可解除毒性;巴豆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3、加强药物的疗效。如龙骨、牡蛎经火锻后,加强收敛功效;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作用等。 4、改变药物性能,适应临床需要。如生地味苦性寒,重在养阴清热凉血;而经酒蒸晒后成熟地,则性味变为甘微温,功专滋肾补血。 5、便于制剂和服用。如植物药切碎切片,便于煎制;烘干便于研粉。矿物药锻制后,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效成份亦易煎出等。 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洗用水洗去原药上的砂土、杂质,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

2、漂将药物置水中,经常换水,以漂去其腥味、咸味或少毒性。如紫河车、海藻、乌头等。 3、泡将药物用清水或沸水浸泡,使药物柔软,便于切制或减低毒性。如乌药、附子等。 4、水飞将研成粗末的矿石类药物,置研钵内和水同研,以取得细净的药面。如滑石、炉甘石等。 5、炒将药物放入铁锅内炒黄、炒焦、炒炭。其中不加辅料的,称清炒,如炒麦芽、焦山楂、小蓟炭;加入辅料的,称拌炒,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蛤粉炒阿胶等。 6、炮将药物用急火爆炒,使其焦黄包裂。如炮姜、炮山甲等。 7、灸将药物和酒、蜜、醋、姜汁、盐水等液体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内。其作用随辅料不同而异。如蜜灸滋润补益,酒灸升散活血,醋灸收敛、入肝止痛,盐灸入肾,姜制和胃降逆止呕等。 8、锻将药物用火直接或锻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及贝壳类药物。 9、蒸药物加酒或其它辅料后,隔水蒸熟,可改变其性能。如熟大黄、黄精等。10、煮将药物放入水或辅料中煎煮。如芫花醋制,可减低毒性。 11、淬将矿物类药置火上锻红后,迅即投入水或醋中,反复数次,使之酥松,便于制剂和发挥药效。如代赭石、自然铜等。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中药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中药学1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桂枝:辛甘温,归心、肺、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郁,升举阳气。 升麻:辛甘微寒。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消肿止痛。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归心肾脾经, 止痛,调和药性。补阳药: 归肾肝经。补肾阳, 调冲任, 归肝肾经。 补肾阳, 归心脾经。 微寒, 归肝肾经。 。 。

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考试试题汇总

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考试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题) 1、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D】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以上都不是 2、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B】 A、鼠疫、艾滋病 B、鼠疫、霍乱 C、鼠疫、霍乱、艾滋病 D、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 E、鼠疫、霍乱、艾滋病、伤寒或副伤寒 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关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没有这项法定义务的是【B】 A、从事传染病医疗保健的 B、从事传染病科研的 C、从事传染病监督管理的 D、从事卫生防疫的 E、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 4、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以下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除了【B】 A、在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B、在工作中可能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C、从事传染病医疗的 D、从事传染病教学的 E、现场处理疫情的 5、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等。这些单位是【E】 A、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B、医疗机构、保健机构 C、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D、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E、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6、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A】 A、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消毒后处理 C、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后处理 D、由卫生防疫机构进行消毒后处理 E、由卫生防疫机构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7、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以下情况,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临床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中药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一)中药:是区别于西方医药学,在中国占主流,由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的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古称本草 (二)草药:是指在民间运用,局部运用,未得到官方权威认证的以植物类药材为主体的药物 (三)本草:中药旧称,以植物类药材居多 (四)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道地药材:产于某一地区的某药材,因其地域性强,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而被普遍重视。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六)四性:药物的寒、凉、温、热四种药性(四气) (七)五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八)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九)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 (十)毒性:古代指药物的总称,或药物的偏性,或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或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指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十一)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度,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 (十二)药物七情: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十三)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明显增强原有疗效 (十四)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使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十五)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十六)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十七)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十八)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十九)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及药材自身特性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二十)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即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十一)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二十二)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叫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十三)补虚药:凡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养药或补益药 二、比较异同 (一)麻黄与香薷 ①二药同具有辛温之性,同归肺经,都能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②麻黄发汗力强,故风寒表实无汗之重证多用之。还能宣肺平喘,治疗咳喘实证;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③香薷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为夏月麻黄,暑天解表要药,尤适夏季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阴暑证。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二)紫苏、荆芥、防风 ①三药同具有发汗解表之功,皆可用于风寒表证 ②紫苏用于风寒表证,发散风寒力较缓和,又宣肺止咳,兼理气,尤适风寒兼咳喘胸闷者,

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套 1:一婴儿腹泻,体重7kg,中度脱水,经第一阶段输液失水纠正后,在继续补液过程中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心率140次/分,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膝反射未引出。应选用何种治疗()。 单项选择题 A、1.4%碳酸氢钠20ml/kg,静滴 B、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C、2:1等张含钠液20ml/kg,静注 D、10%氯化钾注射液2~3ml/kg,以小于0.3%浓度加入液体中静滴 E、3:2:1液体80ml/kg静脉输入 2:抢救刺激性气体中毒时最关键的措施是()。 单项选择题 A、改善缺氧 B、应用解毒剂 C、给予镇静剂 D、防止中毒性肺水肿 E、对症处理 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首发症状是 单项选择题 A、行为改变 B、计算、定向力受损 C、记忆障碍 D、出现妄想 E、行为刻板 4: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血氨偏高,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B、选择高热量食物 C、选择高脂肪食物 D、给予粗纤维食物 E、给予高钾食物 5: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 单项选择题 A、主要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感染 B、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作用 C、对B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低 D、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大 E、对组织穿透力弱 6:下列何药长于补中益气,兼能生津养血

单项选择题 A、人参 B、党参 C、太子参 D、西洋参 E、白术 7:肉桂粉末加三氯甲烷2~3滴,略浸渍,速加2%盐酸苯肼1滴,出现结晶的颜色是 单项选择题 A、黄色 B、石榴红色 C、红色 D、黄绿色 E、紫红色 8:下列有关疾病监测的论述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题 A、主动监测的结果要比被动监测准确 B、哨点监测的耗费要比常规报告高 C、监测病例的诊断要比实际病例简便 D、直接指标的获得要比间接指标困难 E、静态人群资料的处理要比动态人群简单 9:心理健康标准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 A、人格健全 B、思想内容健康 C、情绪乐观稳定 D、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 E、智力正常 10:下列各组经脉中,从头面走向足趾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胃、肝、肾经 B、肝、胆、胃经 C、肾、膀胱、胆经 D、膀胱、胃、肾经 E、膀胱、胃、胆经 11: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 A、各观察点距直线纵向距离最小 B、各观察点距直线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完整版)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1.C[解析] 由于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故称之为内环境,以区别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组织间液和血浆都只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 2.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葡萄糖 B. 脂肪酸 C. 磷酸肌 D. ATP 2.D[解析] 葡萄糖及脂肪酸所含的能量必需氧化降解生成ATP,方可被各种生理活动所利用。磷酸肌酸及GTP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也需转移给ATP,方可被多种生理活动所利用,其中GTP固然可为个别生理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但非人体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3.液化性坏死常见于()。 A. 脑 B. 心 C. 肾 D. 脾 3.A[解析] 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蛋白质少、脂质多的脑,以及产生蛋白质的胰腺。 4.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不少于()。 A. <1ml B. 1~2ml C. 2~3ml D. 5ml 4.D[解析]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表示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 5.下列H2受体拮抗剂中,抑酸作用最强且持久而副作用最少的是()。 A. 西咪替丁 B. 雷尼替丁 C. 法莫替丁 D. 尼扎替丁

5.C[解析] 法莫替丁的抑酸作用最强且持久,口服20mg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能维持12小时以上,且无明显副作用。 6.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 蛋黄 B. 猪肝 C. 牛乳 D. 猪肉 6.C[解析] 肉、蛋类食物中均含有较多铁,而乳制品含铁量较少,牛乳中含铁量最少。 7.甲亢危象的治疗,下列哪组最理想?() A. 丙硫氧嘧啶+碘剂+普萘洛尔+泼尼松 B. 丙硫氧嘧啶+泼尼松 C. 甲心巯咪唑+普萘洛尔+泼尼松 D. 丙硫氧嘧啶+普萘洛尔+甲巯咪唑 7.A[解析] 甲亢危象的治疗,最理想的方案是丙硫氧嘧啶+碘剂+普萘洛尔+泼尼松,其中丙硫氧嘧啶可抑制T3、T4的合成和抑制T3转化为T4,碘剂能抑制T3、T4的释放,普萘洛尔能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的反应,泼尼松有拮抗应激的作用,所以四种药物同时应用是最理想的治疗。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 部分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8.D[解析] 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胞嘧啶、肠腺嘧啶;R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鸟嘌呤、腺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由此可见,RNA和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所含的嘌呤碱基相同。嘧啶碱基部分不同,在RNA中为尿嘧啶,在DNA 中为胸腺嘧啶;核糖不同,在RNA中为核糖,在DNA中为脱氧核糖。 9.下列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弱的是()。 A. 心肌细胞 B. 骨细胞 C. 纤维细胞 D. 血管内皮细胞 9.A[解析] 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都属于永久性细胞,受损伤破坏后,再生能力弱。

中药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恶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消除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宜于粉碎,以便充分发挥药效 炜法利用湿面粉、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 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使其酥脆的方法 炙法将药材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 中药性能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四气四性,药物寒热不同性质,包括寒热温凉平 五味药物的滋味,包括酸苦甘辛咸涩淡 升降浮沉反应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归经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物 剂量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 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清热药清泄里热,治疗里热证。 祛风湿药祛风湿,解除痹痛。 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 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 泻下药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温里药温里散寒,治疗里寒症 理气药疏利气机,治疗气滞、气逆证 消食药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 活血祛瘀药通畅血行,消散淤血 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疗痰证 止咳平喘药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 平肝息风药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开窍药辛香走窜,开窍醒神,治疗闭证神昏 安神药安神定志,治疗心神不宁 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例偏向,治疗虚证 平抑肝阳药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 息风止痉药平息肝风,治疗肝风内动,痉厥抽搐 收涩药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证

中药学基础知识专业资料大全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 【【【第一节四气】】】 1、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 2、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即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也称寒凉药,多具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热通便、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也称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3、所示效用 四气,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 寒凉药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脉洪而数等阳热证) 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 注意:应用药物必须对证,如不对证,药物的偏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通常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5、阴阳属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6、临床应用 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寒证—热药;热证—寒药 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大寒证(亡阳证),须选大热药(附子、肉桂)等;微寒证(脾胃虚寒证),选温性药(煨姜) 寒热温凉还有程度上的差别,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当用凉药而用寒药易伤其阳。如治疗寒热错综的复杂病证,则又当寒热药并用。如治疗真寒假热证,则当用热药,真热假寒证,又当用寒药。 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

中药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的部分天然物及其加工品。 中药学:是研究主要的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2.降低毒性3.增强疗效4.改变性能5.矫味矫臭6.便于贮藏和制剂 制霜:将某些药材炮制加工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合,置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利用酶和霉菌的催化分解作用,是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如神曲、淡豆豉。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毒性泛指药物的偏性 2.毒性是指有毒药物对抗体的伤害性 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配伍的目的在于协调药物的偏性,适应复杂的病情,增强药物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和增强毒副效应的配伍关系。 麻黄:发汗散热、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表证2.气喘咳嗽3.风水浮肿 淡豆豉;: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药性: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应用:1.表证2.热病烦闷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 青蒿对中药学有什么专业启示:青蒿素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个典范。从中草药知识开始找到一个挽救无数生命,被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流药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中药材的科学化研究,或者说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这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之一。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苦寒沉降之品。功效:泻下、攻下、润下、峻下逐水。 补气药:以补气为主药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虚衰的药物。 行气药:多为辛苦温、气味芳香之品。主要功效为行气。适用于气机阻滞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入汤剂宜烊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