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越南的婚俗

介绍越南的婚俗
介绍越南的婚俗

介绍越南的婚俗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从出生到失去都要经过了许多重要的仪式,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礼仪,礼仪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不同的。现在,在开放的时代,越南人陷入了工业生活,所以归结为只存在了三个重要的仪式:婚礼、葬礼和祭礼。还有加官仪式,以前儿子到20岁就参加这个仪式表明这个儿子已经成年人了,长大了,能当家庭的支柱了,但是现在这个儿子的婚礼也包含加官仪式。

越南的婚俗

传统的越南婚俗有很多复杂的礼节:说媒拉纤、相亲、索礼、导礼、代茶、报喜事、准备婚礼、娶亲、婚宴、拜高堂、洞房、给婆家做饭、回门。

现在的越南婚礼简单得多,主要包括相亲、彩礼(定礼)和娶亲三个仪式:

相亲:

定亲前家长或者本人到对方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以前,旧社会总是重视男女双方家庭是不是门当户对,可是现在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有了相亲就是有了男女双方的父母的赞成。男方的家长会托人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订婚的良辰吉日和吉时;在实际上,选择订婚良辰吉日吉时是女方的家长决定的。同时,女方家会要求男方家财物,要准备几个聘礼的托盘,7、9还是11个都按照每个地方的风俗,在托盘上放着萋叶和槟榔、茶叶、饼干、喜酒、等等,其中槟榔和萋叶是必须的。

也许你会好奇越南人为什么这么喜爱“7、9、11等”这几个数字呢?而为什么必须要有槟榔和萋叶呢?

在不同的地方要求不同的数字,在越南北方人眼中,7、9、11等单数被视

为吉利的数字,而大多数越南北方人在结婚时多喜欢选择“7”,在越南南方人眼中,双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比如在我的老乡-海防市,海防人喜欢选择“11”。

因为越南俗语有一句:“槟榔与萋叶是故事的开头”。越南有许多老人喜欢

嚼槟榔。嚼槟榔的传统一直传了下来,成为越南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现在京族人把槟榔当作爱情的信物,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男青年向女方求爱,没有槟榔可不行,结婚的时候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贺礼。

定礼(彩礼):

彩礼一定要举行提前婚礼至少7天或者10天。彩礼是正式给男女双方家人宣布承诺他们的关系。按照女方家要求多少聘礼的托盘,男方家会挑选多少未婚的男青年和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分别坐在多少辆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上,那些男青年的手中都抱一个大托盘。吉时一到,那些三轮车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接亲。挑选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是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福气和好运带给结婚的男女青年,而要乘坐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也是有讲究的,一方面是为了继承越南婚俗的传

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三轮车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到了女方家后,女方也要派出相称的未婚女子从未婚男青年的手中接过托盘,接着引领男方的贵客进入堂屋,接着大家围坐一堂,参加彩礼有新娘、新郎、男女双方的父母和女方的家人,大家都穿越南国服,使得整个订婚仪式仿佛变成了越南国服的时装秀,让人大饱眼福。然后,先由女方派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致欢迎词,并一一介绍女方家的代表,并简单介绍男女方的恋爱过程。最后双方家长再定黄道吉日举行婚礼。最后,新娘的家长都送给全部未婚女子红包,然后女家邀请男方团留步家里用餐。

娶亲:

与定礼仪式相比,婚礼仪式也有很多讲究。新人不再穿着越南国服,取而代之的是笔挺的西装和洁白的婚纱。清早,新郎家的亲戚朋友都开始忙活起来,在男女双方家的门前都贴上大大的红双喜字。到黄道吉日吉时,新郎和新郎家的亲戚向新娘家娶亲。新郎和新郎的家长先进新娘家去,新郎的手中带着一个红包、槟榔、妻叶送给新娘的母亲,新娘的母亲接受新。她陪新郎进新娘的房屋接新娘出来,新郎和新郎家长需向亲戚朋友简单介绍新娘。随后,新人必须祭拜祖宗,并祈祷祖先保佑新人天长地久;最后,并请亲朋好友吃喜糖、喜饼。

现在的越南人喜欢将婚宴设在星级宾馆,更喜欢在自家门口用一个蓝色棚布搭建起房子以便亲朋好友到来时在这里就用餐。在宾馆门口,你会看到摆放着连个红色的心形纸盒。一个写着“新娘”,一个写着“新郎”,这两个盒子是想告诉宾客婚宴是由新娘、新郎两家合办的,男女各方的亲朋好友要将礼金分别放入各自的盒子中,最后各归其主。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奏响,新娘、新郎手挽手,在掌声中缓缓迈上红地毯。

一些婚俗的禁忌:

忌讳一年之中连嫁两个女儿。

牛月不嫁娶,怕夫妇俩像牛郎织女一样分离。

举行婚礼之前,新娘和新郎不准见面。

忌讳父母送女儿到婆家。

娶亲的时候,忌新娘出门回头望家里人。

在婚礼不准说不吉的话。

忌用刀或剪子切槟榔送给亲朋好友。

如果新娘出门,在路上碰到别的婚礼团,新娘一定要扔一朵自己婚礼的鲜花在路上。

洞房一定是一个家庭幸福和美满的女人准备的,别人不准进来。

结婚后,过三天新夫妇才能回门拜见岳父岳母。

祁县婚俗

祁县婚俗 我的家乡祁县,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其婚俗也颇具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祁县婚俗也在不断吐故纳新,但一些传统项目依然保留了下来,形成了今日独特的风格。 订婚 其实就是女方到男方家吃饭。相当于签订一项意向合同。男方家的长辈会到场,并给女方礼金。双方订婚要互赠四色礼,即四样礼物。其中一样传统礼物是裤带,取拴住对方之意。随着岁月的推移,此项仪式已被逐渐忽略。 结婚 就是到民政局领证。领证后到男方家吃饭,亲戚长辈也可以去。这顿饭长辈亲戚不掏红包。 一对爱侣即日起改称对方父母爸爸妈妈。父母要给红包,俗称改口费。 下帖 男方要在举办婚礼前一月左右到女方家下帖,把择好的日子用红纸写好,放在红木“贴盒”里,再装上茭子(即高粱),意为要与对方交往结亲。派一个比较体面的人送到女方家,并商量彩礼等事宜。而女方家也会到男方家下帖,送去请女婿的日子,铁盒

里还要放上豇豆,豇在祁县话里读jia,取欲嫁之意。 (下帖用的帖盒) 婚礼前: 男方家除了准备婚房,还要早早做被褥。一般讲究四铺四盖,还要避开闰年选双月找四个“全人”女子来做,即有爹娘,有老公,有儿女者。女方如若陪嫁被褥,也有此讲究。婚礼那日,会把新做的被子整齐码放在洞房床上,显得喜气洋洋。 男子在婚礼前一天要去上坟,告慰祖先。 前一天,亲朋好友都来帮忙。男的帮着布置庭院,女的开始包饺子。饺子包好多,第二天早上家人和帮忙的一起吃。 婚礼前夜子时,双方都要吃岁岁饺子,还要四个同辈陪着。饺子个数按年龄一岁一个,外加天一个,地一个。如遇闰年,还要外加一个。饺子是全肉陷的,包得极小巧。包好后要摆放在铺了玫红纸的蚂蚁箩里,摆成双喜字样,再盖上大红喜字备用。到子夜十二点,放炮,煮饺子。其实男女双方都会提前一点。因为

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综合)

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综合) 经济状况简介 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到已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已发展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货币兑换 泰国货币:泰铢,人民币100元约合420泰铢。 马来西亚货币:马币,人民币100元约合38马币。 越南货币:越盾,美金也通用,1美元约合14000越盾。 柬埔寨货币:“瑞尔”,只有纸币而没有硬币,美金通用,1美元约合3900瑞耳。 柬埔寨法定货币是瑞尔(Riel)。目前同美元的汇率固定在1美元=4000瑞尔。在柬埔寨旅行不必兑换当地货 币,美元在当地完全通用,只有1美元以下小额的找零才会用到瑞尔。... 新加坡货币:新币,人民币100元约合20新币。人民币可在部分地方使用。 印尼货币:卢比,1美金可兑得8900卢比,1元人民币可兑得1000卢比,相对而言,带美金较划算。巴厘岛可直接用美金,民丹岛可直接用新币。 菲律宾货币:比索 缅甸货币:缅元 老挝货币:老挝货币叫基普(LAOSKIP,简称LAK,又叫基朴Kip),1美元=10400基普 语言 泰国以泰语和潮州话为主,在酒店一般用英语。 马来西亚语言:官方语言为马来语,通用语为英语,华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越南语言:官方语言是越南语,普及英语,粤语可在唐人街通用。 柬埔寨语言:官方语言为高棉语,法语、英语、日语的普及程度高,在金边可用潮州话。 新加坡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 印尼语言:官方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但不同地方用不同地方的方言。一般英语通用,购物点可用普通话。 各国特产: 泰国手工艺品/特产:珠宝首饰、泰丝、泰北的纺织品和家居用品、鳄鱼皮制品、鱼露等。 马来西亚手工艺品/特产:锡制品、黄金饰品、蝴蝶标本、风筝、兰花香水、蜡染、豆蔻膏、娘惹食品等。 越南手工艺品/特产:菠萝蜜干、芭蕉干、椰汁、花生、绿豆糕、咖啡、香水等。 柬埔寨手工艺品/特产:银器、纺织、木雕、石刻品、“克罗马”(Krama,棉质或绢)等。 新加坡手工艺品/特产:各种鱼尾狮饰品、兰花装饰、锡制精品、追风药油、香水、护肤品等。 印尼手工艺品/特产:银制品、巴迪布、木雕、景物模型等。 越南传统节日与民俗 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 越南风味小吃 河内的螺蛳粉:清晨,在河内的街头,常可遇到卖螺蛳粉的摊档。这种圆粉条略细于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使用优质大米,粉质细腻柔韧,白净透明,吃起来很爽口。螺蛳是现挑现吃,用竹针挑出放在粉中,然后加上螺蛳汤、辣椒和其他调味品,味道鲜美。 河内的鸡粉:鸡粉用料讲究,除鸡丝外,还配有肉丝、蛋丝、木耳丝、葱丝、香菜丝。蛋丝制作独特,摊成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不粘不连,撒在粉上与红的肉丝、白的鸡丝相辉映,格外撩人食欲。 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黄牛肉,将一大块精黄牛肉加上各种佐料后下锅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块,将米粉在开水锅中烫后,加入牛肉、牛肉汤和各种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虾饼: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是将加了调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鲜的大虾,放人油锅中炸,出锅后香味扑鼻,吃起来,香酥可口。在河内西湖边上有一家餐厅,其制作的虾饼有较高的声誉。 肉棕:越南的传统美食,过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上。在农村,每当节日特别是春节来临前,各家各户都要做肉棕。将上好的瘦猪肉加入各种香料,放入石臼中舂成糊状,然后用芭蕉叶或荷叶包上裹成粽粑状,放人锅中煮熟。吃前切成块或薄片蒸热,蘸以鱼露和胡椒粉,味道鲜美,不油腻,吃后口齿留香。 越式灌肠:是越南人喜欢的美食。用猪红调以瘦肉末和各种香菜,灌入猪小肠中,然后煮熟。吃前切成节,蘸上各种调料。 炸春卷:这是最受越南人欢迎的一道菜,近年来国内不少餐馆引进,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蝉翼,洁白透明。将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丝、鱿鱼丝、虾仁、葱段等做成的馅,放入油锅中炸至酥黄。吃时,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鱼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腻,十分可口。 绿豆糕:也是值得品尝的风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绿豆糕出产于离海防不远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龙牌为最佳。越南的绿豆糕选用上等绿豆,磨成十分细腻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来酥软香甜。海洋绿豆糕包装精美,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牛肉火锅:这种火锅最大的特点是锅底用酸醋来做,将切成薄片的精黄牛肉放人翻滚的酸醋中略为一涮,然后蘸上佐料,伴以切成细丝的空心菜、生菜和各种香菜,吃起来回味无穷。 酸汤:胡志明市的一道特色菜肴。酸汤并不是用酸醋做的,而是用一种当地出产的酸子。酸子是一种当地生长的形如刀豆的豆科植物的核,带有酸味。酸汤中除酸子外,还放入斑鱼、豆芽、蕃茄和香菜,煮出来的汤味道极为鲜美。 烤鱿鱼: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常可看到摊贩推着小车,沿街兜售烤鱿鱼,小车上有一盆通红的炭火,一旁摆着鲸鱼干。鲸鱼大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篇一:运城婚俗 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 在运城地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找许多小孩子来当仪仗队。新娘进门前必须要有专人点上一把柴火绕着转几圈,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小鬼,为新人祝

福。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中最强烈的,天大地大祖宗最大,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怎么敢把祖宗忘记了呢。 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面面儿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旧时,举凡育子、做寿、成年、婚嫁、升迁、新居落成等喜庆宴集,多有戏剧演出。有的是主人借演戏铺排场面,酬宾宴客,以示庆贺,有的则是乡邻亲友延请戏班,以之为贺礼。富豪之家每逢喜庆多有戏剧演出,家境艰难者,有时为习惯所囿,也不得不为 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乱发请贴、乱发丧讣,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生意火爆,有的家里死了人,还大摆宴席,请道士做法场,请吹鼓手大吹大擂,请吊孝者哭唱吊孝。有的家庭“与时俱进”即已搞了非常隆重的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遗体告别仪式,而又转过头来按旧俗出大殡,整个丧事大办达一周之久;办婚事的年轻人,从订婚起就索要一两万元的彩礼,要三金,结婚时还要重金聘礼,要老人置办高档家俱,要豪华住房,并扬言现在不要结婚以后就晚了,说话也不算数了。结婚办喜宴,宴请亲朋好友,甚者长达半月。一些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

越南国情简介

越南國情簡介 2007/05 壹、一般概況 一、國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二、國慶:9月2日 三、首都:河內(Hanoi) 四、面積:32萬9,241平方公里(約台灣9倍大) 五、人口:約8,300萬人,共有54族,以「京族」(Kinh)為最 大族(約89%),華人約200萬人。 六、位置:位於中南半島東側,北與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及雲南省為界,西臨寮國及柬埔寨,東濱南海(越南稱為東海)之東京灣(越南稱為北部灣),全境狹長如S狀。境內3/4 為山地森林,平原主要分佈於北部紅河三角洲及南部九龍 江三角洲。主要港灣有北部之海防(Hai Phong)、中部之峴 港(Da Nang)、中南部之金蘭灣(Cam Ranh)及南部之頭 頓(Vung Tau)及胡志明市(Ho Chi Minh)。主要國際機場 有河內之「內牌」(Noi Bai)機場及胡志明市之「新山一」(Tan Son Nhat)機場。 七、語言:越語,略通英語、華語、俄語及法語,粵語可在南 部華人間溝通。 八、氣候:兼有亞熱帶及熱帶性季風氣候。北越與台灣氣候類 似,分春、夏、秋、冬4季,7至11月沿海多颱風,南越 與泰國、馬來西亞氣候類似,終年濕冷,分雨、旱兩季,5 至10月為雨季,11至4月為旱季。冬、夏河內平均氣溫分

別為攝氏16.5及26.8度,胡志明市為25.8及28.9度。九、近代簡史:越南古名「文郎」、「交趾」、「大越」、「安南」, 西元968年成為獨立之封建國家。1858年法軍入侵越南, 1883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1930年胡志明創立印度支那 共產黨,成立「越盟」抗法,後遭通緝逃離越南。第二次 世界大戰,日本利用法國崩潰之機會,於1942年侵佔越南,扶植「保大」(Bao Dai)為安南皇帝。1944年,胡志明潛 回北越,發動民眾組織游擊隊作戰,迨1945年日本投降,胡氏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取得越南政權。不 久,法國再次攻陷河內,胡氏被迫逃入山區,法國宣佈重 建越南政府,由保大皇帝擔任元首,與胡志明政權對峙。 1954年,越共於「奠邊府」(Dien Bien Phu)之役戰勝法國,雙方簽署「日內瓦停戰協定」,以北緯17度將越南劃分為 二:北方由胡志明領導,稱「越南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南方由吳廷琰領導,稱「越南共和國」(Republic of Vietnam)。1967年9月,南越之阮文紹獲選 為第二任總統。美國為避免南越政府被北越兼併,於60年 代末及70年代初大舉介入越戰,協助南越對抗北越軍隊。 迨1973年美國國會決議停止軍經援助後,南越陷入孤軍作 戰困境,1975年4月30日西貢淪陷。1975年9月2日南 北越正式合併,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貳、政治概況: 一、政治結構:越南共產黨創立於1930年2月3日(曾一度更

山西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婚丧嫁娶习俗 篇一:中国婚丧嫁娶习俗 中国婚丧嫁娶一般人家婚礼第二步定婚家里人互相了解没意见后,由介绍人同两家商定地点男家或女家;或城镇市上饭馆举行定婚礼仪,男家购置定婚衣物,礼品,并负责办宴席,女家通知至亲届时到场。定婚这天,气氛既严肃又热烈,双方儿女参加接待。席间给双方父母及介绍人敬礼,双方父母及至亲,给儿女赠物或赠钱。第三步:迎亲结婚日,女家准备的陪嫁被褥、衣物,由男方派人一早抬回。新郎骑自行车或乘汽车、拖拉机、迎亲同伴8至12人内必须有迎姑2人,车上披红戴花,贴双喜字,一路鞭炮齐鸣,或播放录音,浩浩荡荡来到女家。女家设小宴招待。宴毕,新郎向女家长辈行鞠躬礼,到内室向新娘行鞠躬礼,请新娘登喜车起程。新娘怀抱梳妆镜,胸前披戴红花。由送姑工人扶持,迎姑伴随,伺新郎登车上路。女家六亲陪送,一路过村放炮。第四步:结婚典礼到男家后,播放乐曲迎新娘下车。迎姑搀扶新娘;同其他相迎的中年妇女,簇拥新娘进入新房,上床,朝喜字而坐。新郎请宾客人席,招待女家及其他宾客。同时,举行结婚典礼,司仪人“唱礼”。新郎新娘向男方长辈、至亲行礼时,长辈赠红包封钱。新人人洞房后,举行晚宴,酒菜八道,饭菜八道。宴间,新郎向各席宾客行鞠躬礼“谢席”。娘家六亲饭毕,婆母陪同到新房内稍坐,就定回归日子;然后辞别返回,是夜,新郎向同辈人再开宴席

在洞房里划拳行令,嬉笑闹房。次日,娘家来亲人接新娘回门。第三日送回。一场结婚礼,男方开支少则千元,多至万元。少数民族的婚礼水族婚俗礼仪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 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贵州少数民族婚俗藏族的婚礼习俗回族的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寻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结婚前几天,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彩

俄罗斯风俗民情

俄罗斯风俗民情 一、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1、对16岁以下的儿童;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 二、“面包和盐”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俄罗斯人捧出“面包和盐”,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面包上放一小纸包盐,是向客人表示最高敬意和最热烈欢迎的方式。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三、亲吻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四、餐饮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现代俄罗斯菜肴通常多由小吃冷盘和三道大菜组成。第一道菜为汤类,第二道菜多为鱼类、肉类和面包、面条、通心粉等面食,最后一道菜是甜食。 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

越南特色介绍

越南特色项目如下: 1、越南沙巴“一首通俗的浪漫曲”(150元/人) 2、河内百家宴闹市中的一处美味(180元/人) 3、越南皇家公园“让您拍案叫绝”(120元/人) 4、越南帝多岛“让下龙湾尽收眼底”(180元/人) 5、河内欧式人力三轮车(100元/人) 6、巡洲岛(160元/人) 7、世外桃源(含快艇+木船)(180元/人) 越南特色简介 1.越南沙巴“一首通俗的浪漫曲” 沙巴,是一个好名字,像一首越南曲子,通俗沙巴地方凉爽而舒适、年平均气温只有18 至20摄氏度,于是法国人从上世纪初开始动手将这山沟逐渐开发成避暑胜地。那个时 候的法国人大概以为自己会世世代代在这里住下去,将这个深山里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建 成了一个地道欧式风格的小镇。一百多年来,四周绵绵延延的大山将沙巴与外界隔绝、 使她像一个养在深闺的少女。来到沙巴、让人惊诧的是在这莽莽苍苍的大山中竟然还有 着如此和谐地融合欧洲风格和当地传统的小镇。友情提示:最好带上长袖衣服、沙巴夏 天的晚上时有凉意。 2.河内百家宴闹市中的一处美味 你是否厌倦了团队餐?那么,独具特色百家宴是你不错的选择,独具特色的自助餐,80 多种的越南特色菜,让您眼花缭乱,胃口大增!在这你可以把越南北、中、南部最具特 色的越南美食及水果逐一品尝。 3.越南皇家公园“让您拍案叫绝” 皇家公园最具特色之一就是“水上木偶戏”,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最具特色的传统 民间舞台戏,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木偶戏,被称为越南的国粹。它稀奇的地方, 就在于木偶戏于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长时间浸泡于水中,利用其强劲的臂 力及纯熟的控绳技巧,让玩偶生灵活现的演出各项传说故事,其动静合宜的神态 令人拍案叫绝。 4.越南帝多岛“让下龙湾尽收眼底” 帝多岛,被誉为“欧美人最喜爱的一个岛,亦称为天堂岛”,在那里,你可以完 整的看到下龙湾1696个不同的岛屿,阳光,沙滩,海水,让您如痴如醉,俗话 说“不来帝多岛,枉来下龙湾。” 5.河内欧式人力三轮车 河内是一个有着上千年文明史的古都,来到这儿的旅客朋友们都想进一步了解它 的文化底蕴,作为河内亮丽的风景线,人力三轮车将载您悠闲的驶入河内的古街 古巷,体验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及民风民俗。

东南亚风俗

亚洲是中国公民前往旅游频率最高的地区。亚洲不但面积广阔,而且民族也比较复杂,风俗禁忌大多与当地宗教有关。佛教、回教、印度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对亚洲各国的政治、文化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印度的邻国斯里兰卡,宗教信仰虽以佛教为主,但也有少数印度教、回教的教徒。也许是民族性使然,斯里兰卡人最讨厌被误认为印度人,前往该国旅行时一定要注意。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尼泊尔也是一个重视牛的国家,在尼泊尔人面前应避免谈及有关吃牛肉的话题。此外在尼泊尔,如果用餐时没摆出刀叉,那就表示用手抓食,但是左手代表不洁,要用右手进食。缅甸人笃信佛教,参拜寺院宝塔必须脱鞋赤脚进入,表示对佛祖的尊敬。缅甸人视摸头为一件不礼貌的事,因此不要随便摸小孩子的头。越南是一个重视独立与自主的国家,正致力于发展经济。虽然目前仍然物质较为匮乏,但人与人之间还是以同志般的平等地位对待,即便是饭店的服务生,也要以礼相待,切不可摆出鄙视的态度,引起当地人的不满。泰国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法律中有许多保障宗教的条文,故而不要对佛像不敬。由于僧侣必须严格遵守小乘佛教教义,绝对禁止接触女性或被女性触摸,所以女性游客在公共场合应避免碰触僧侣。回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在傍晚的回教徒祈祷时间内不要打扰他们。另外,用食指指人在马来西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最好以拇指代替;触摸小孩子的头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印尼人大部分为回教徒,而峇里岛人则多数信奉印度教,因此在印度教新年当天,全岛各项活动都停止,甚至取消部分国内班机。此外,印尼的少数民族认为照像或闪光灯是摄人灵魂的器具,拍照前最好能先询问当地人。 越南传统节日与民俗越南民族传统节日与中国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春节为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礼貌。见面时习惯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或行握手礼,或按法式礼节相互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越南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多信奉佛教。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全国佛教徒约2000万人。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目前有信徒约300多万,南方居多。越南人供奉祖先,普遍迷信城隍、财神。一般百姓家里都设有供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中进行祭拜。服饰穿着简单,正式场合男士着西装,女士着民族式“长衫”(类似旗袍)和长裤。饮食习惯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一些民族相似。吃饭用筷子,喜吃清淡、冷酸辣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不愿让人摸头顶,席地而坐时不能把脚对着人。越南风味小吃河内的螺蛳粉:清晨,在河内的街头,常可遇到卖螺蛳粉的摊档。这种圆粉条略细于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使用优质大米,粉质细腻柔韧,白净透明,吃起来很爽口。螺蛳是现挑现吃,用竹针挑出放在粉中,然后加上螺蛳汤、辣椒和其他调味品,味道鲜美。河内的鸡粉:鸡粉用料讲究,除鸡丝外,还配有肉丝、蛋丝、木耳丝、葱丝、香菜丝。蛋丝制作独特,摊成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不粘不连,撒在粉上与红的肉丝、白的鸡丝相辉映,格外撩人食欲。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黄牛肉,将一大块精黄牛肉加上各种佐料后下锅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块,将米粉在开水锅中烫后,加入牛肉、牛肉汤和各种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虾饼: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是将加了调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鲜的大虾,放人油锅中炸,出锅后香味扑鼻,吃起来,香酥可口。在河内西湖边上有一家餐厅,其制作的虾饼有较高的声誉。肉棕: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综述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学生姓名许展薇指导教师佘烁娜 系(部)外语系专业五年制英教班级 093班学号 60912340 提交日期2014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2014 年月日

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 论文提纲 前言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2、中西婚礼服饰比较 3、中西婚礼仪式比较 (1)婚前准备 (2)婚礼当天 (3)婚礼过后 二、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的原因 1、文化背景不同 2、宗教信仰不同 3、价值观念不同 结束语

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 许展薇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五年制英语教育093班)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中西方传统婚礼的差 异。婚姻,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们,都是十分重视的。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仪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前言 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婚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与风俗民情对后代有重要影响。中西婚俗研究也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可以是我们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有积极意义。婚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研究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有些着眼点放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有些重点比较了中西婚俗中的一些具体不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更全面的比较中西婚俗差异,同时进行婚俗差异原因的深层探究,使我们也对中西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清代山西婚俗的区域差异

第27卷第1期  晋 中 学 院 学 报 V ol.27 N o.12010年2月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9-10-22 [作者简介]白昌红(1977-),女,山西文水人,晋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文化研究与开发。 清代山西婚俗的区域差异 白昌红 (晋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摘 要:依照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项指标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由于山西省南北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加之山西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及行政区划的影响,导致其境内的婚俗在地域上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婚俗区;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 中图分类号:K 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08(2010)01-0089-07 婚姻作为人生中的大礼,自古以来就受到国人的特别看待与重视。“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婚姻形成的家庭是生动的社会细胞,所以剖析婚姻问题对于认识社会与历史具有重要而现实的 意义。”[1] 婚姻习俗是婚姻问题中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婚俗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有关婚俗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多。这些成果大都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婚姻礼俗作考证和描述,很少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加以论证。 中国传统婚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古代,从择偶到结婚共有六个程序,合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了便于婚俗区的划分,可将婚姻仪式按从议定到缔结的前后顺序,分为婚前礼俗、嫁娶仪式、婚后礼俗三部分。婚前礼俗是指嫁娶前所进行的议婚、定婚过程,即“六礼”中的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仪式,主要反映双方家庭在婚姻缔结时的经济交往关系;嫁娶仪式是指结婚当天所进行的亲迎、拜堂、合卺等仪式;婚后礼俗是指嫁娶后第二日所进行的一些仪式,包括庙见、拜大小、下厨及回门等几项内容,嫁娶仪式与婚后礼俗则体现了婚姻的社会性。本文选取清代山西婚俗作为研究对象,以山西地方志中 有关婚俗的史料为依据,对清代山西婚俗的地域分布进行描述,深入分析这一分布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另外,本文所指的山西省并非清代山西全境,而是指除归绥六厅及朔平、大同两府长城以北地区外的地域范围,即今山西省所辖范围。 一、婚俗分区 根据清代山西各地婚俗的组合特征,可将山西分为四个婚俗区:晋南区、晋东南区、晋中区、晋北区。下面对这四大婚俗区的特点进行逐一描述。 (一)晋南婚俗区 这一地区以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为主体,包括平阳府、蒲州府、隰州、绛州、解州全境及霍州除灵石以外的属县。 这一地区婚俗的主要特点是:乾隆以前“门第”是婚姻缔结的首要条件,乾隆以后婚姻议定注重经济交往,且女性在婚姻缔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区婚俗内部差异较小,一致性较强。 康熙《临汾县志》载:“近时,士大夫只重门第, 议婚多不待男女之长。”[2] 光绪《翼城县志》卷21《风 俗》亦载:“两姓相合,最重门第,不当,断不苟就,贫富非所论也。非惟绅士为然,即商、贾、农、工亦尔。倘非偶联姻,则乡党不齿焉。”“昔崇门第,今颇论 财。娶日,张筵戏剧,富家率以为常。”(道光.太平县志:卷三)有关该区婚姻注重财礼的描述:“第近世议婚者,率趋势利,不择人品。较聘财,几于鬻 ? 98?

介绍越南的婚俗

介绍越南的婚俗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从出生到失去都要经过了许多重要的仪式,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礼仪,礼仪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不同的。现在,在开放的时代,越南人陷入了工业生活,所以归结为只存在了三个重要的仪式:婚礼、葬礼和祭礼。还有加官仪式,以前儿子到20岁就参加这个仪式表明这个儿子已经成年人了,长大了,能当家庭的支柱了,但是现在这个儿子的婚礼也包含加官仪式。 越南的婚俗 传统的越南婚俗有很多复杂的礼节:说媒拉纤、相亲、索礼、导礼、代茶、报喜事、准备婚礼、娶亲、婚宴、拜高堂、洞房、给婆家做饭、回门。 现在的越南婚礼简单得多,主要包括相亲、彩礼(定礼)和娶亲三个仪式: 相亲: 定亲前家长或者本人到对方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以前,旧社会总是重视男女双方家庭是不是门当户对,可是现在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有了相亲就是有了男女双方的父母的赞成。男方的家长会托人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订婚的良辰吉日和吉时;在实际上,选择订婚良辰吉日吉时是女方的家长决定的。同时,女方家会要求男方家财物,要准备几个聘礼的托盘,7、9还是11个都按照每个地方的风俗,在托盘上放着萋叶和槟榔、茶叶、饼干、喜酒、等等,其中槟榔和萋叶是必须的。 也许你会好奇越南人为什么这么喜爱“7、9、11等”这几个数字呢?而为什么必须要有槟榔和萋叶呢? 在不同的地方要求不同的数字,在越南北方人眼中,7、9、11等单数被视 为吉利的数字,而大多数越南北方人在结婚时多喜欢选择“7”,在越南南方人眼中,双数被视为吉利的数字,比如在我的老乡-海防市,海防人喜欢选择“11”。 因为越南俗语有一句:“槟榔与萋叶是故事的开头”。越南有许多老人喜欢 嚼槟榔。嚼槟榔的传统一直传了下来,成为越南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现在京族人把槟榔当作爱情的信物,代表坚贞不渝的爱情,男青年向女方求爱,没有槟榔可不行,结婚的时候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贺礼。 定礼(彩礼): 彩礼一定要举行提前婚礼至少7天或者10天。彩礼是正式给男女双方家人宣布承诺他们的关系。按照女方家要求多少聘礼的托盘,男方家会挑选多少未婚的男青年和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分别坐在多少辆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上,那些男青年的手中都抱一个大托盘。吉时一到,那些三轮车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接亲。挑选家庭幸福美满的老人是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福气和好运带给结婚的男女青年,而要乘坐越南特有的三轮车也是有讲究的,一方面是为了继承越南婚俗的传

中西方婚礼差异_英文

Western wedding is a romantic type, the whole wedding from start to finish to the full of romantic. The bride's dress is generally white, the groom is black dress so that the whole wedding was the solemn seriousness. Marriage to the church to the whole wedding ceremony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First, as the wedding march rhythm, the bride pull her father's hands go before the groom by her father she personally delivered the hands of the groom. pastor will ask the bride and groom on the other side to make a lifetime commitment, this is the climax of the whole wedding. then they will be priests and the blessing of everyone, exchanged marriage rings and kiss each other. The bride spent the hands of the ball were not ordinary furnishings. At the end of the wedding, the bride would throw the female guests arrived at the scene, who received curd, who is a married person, which makes the entire ceremony be heard laughing in the end.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dding on the West, the entire wedding's main colours are red, this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ity colours. This change will enable the wedding jubil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the bride wearing red Luoyi general, wearing Fengguan, still above a red scarf. While the groom wearing red long gown mandarin jacket, wearing a red cap along. Palanquin bride rode in the red, the groom on horseback in front, with matchmaking and Yingqing teams to the groom's house in Baiting. Parents sitting on the two sides appear, and appear next married bride and groom. Entire wedding presided over by the master of ceremonies, in his command , a bride and groom Bastinade, Xiabai GAO Tang, and then a husband and wife Baidoa, into the bridal chamber. Noisy wedding is the climax of wedding, the bride and groom first to wait for the wedding, the groom and guests on the outstanding hospitality, Jiujufanbao, in a lot of the groom greeted came to the wedding. everybody started Noisy wedding, the bride and groom all stirred up trouble in the next gam e…… do all this in a whole wedding laughter ended. By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I underst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estern wedding is pure romantic, and China is happy wedding; Western wedding is feeling valued, and China values the ceremony. In the West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customs, have also forme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edding customs. Though, have different customs, but no matter where the wedding was all full of blessings and laughter.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eding

山西民间婚俗

山西民间婚俗 议婚 提亲 合八字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定婚-

越南的风俗礼仪-国际贸易

由于越南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湿度大,因此越南人养成了“冲凉”的习惯。不但洗澡很勤,而且连衣服、被褥也换得很勤。越族人爱清洁,农家饮水与一般生活用水分开,取泉水用公用竹筒,习惯接水于缸中饮用。一般洗涤用井水或河水。 越南人非常喜欢狗,认为狗忠实、可靠、勇敢。越南人厚爱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之色。他们也很爱桃花,认为桃花鲜艳、美丽,是吉祥之花。 越南人的家庭和亲属观念很重,认为这是维护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的最稳定因素’。丈夫在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他们承担供奉祖先、家庭经济和子女未来的责任。 锯齿越南人有锯齿的习俗。所谓锯齿,是用钝物打磨门牙,锯短锯齐,以此来标志男子已经成人,可以开始寻找伴侣,然后再用药物将唇、齿涂染成黑色,并视黑亮者为美。 染齿染齿是越南古人流传下来的遗俗。染齿者多为妇女,为了染齿,越南人还要忍受疼痛。古时认为牙齿洁白象征作风不正派,有“白齿如犬齿”的说法,谁要保留白齿将被天下耻笑,人不论多么美丽漂亮,齿不乌黑发亮,姿色就会大为减低。过去,越南人无论男女,到了十六七岁都要染齿。染齿工艺很复杂,所以产生了一批“专业户”。虽然现在染齿者已大为减少,但在农村中年以上的妇女中,仍可常见到有一口黑亮的牙齿者,游客对此风俗应予以尊重。 嚼槟榔槟榔树是一种乔木,果实如枣,可食用或作药。越南的京族、岱族和泰族人嗜好嚼槟榔。因其味先苦后甜,回味悠长,故易成瘾。槟榔汁有提神、生津、利尿、消暑等功能,有刺激性,可使人兴奋,脸颊潮红。他们嚼槟榔果时,把一种叫“萎”的藤类植物叶子和蚌灰一起放在嘴里,嚼到三种东西起化学反应,变成血红色汁后,再把渣子吐出来。这三种东西的结合,’象征着骨肉之间的团结和睦,久食牙齿和双唇会变成黑红色,被视为传统美的标志。 关于嚼槟榔习俗的来历,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从前,有两兄弟,一个叫槟,一个叫榔,相貌酷似,父母过世后,两人相依为命,但哥哥成亲后,对弟弟曰渐冷淡,于是弟弟出走,途中有一条河,因无船摆渡,弟弟独坐号哭而死,化成一棵树。哥哥不见弟弟,外出寻找,见弟已死,便吊死在树上,变成一块石头盘在树根上。嫂嫂不见丈夫归来,也追寻到此,见丈夫已死,便抱石而亡,变成一根藤缠绕在树干上,此树即槟榔树。不久国王寻访到此,闻知此事,即令人取树上果子,咬嚼后气味芳香,美味可口。于是,国王令人将石头烧成灰,把果子、藤叶拌人,待熟后食之。从此,槟榔果成为婚配嫁娶的礼物。至今,在农村中求婚时,仍以槟榔果为信物,如果对方收下,即表示满意。婚礼中人们嚼槟榔,缅怀骨肉之情,祝愿新婚夫妇白头偕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