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数学七年级下册课时练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 第1课时 垂线

人教版 数学七年级下册课时练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 第1课时 垂线
人教版 数学七年级下册课时练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 第1课时 垂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垂线

第1课时垂线

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若∠AOC=90°,则AB⊥CD

B.若AB⊥CD,垂足为O,则∠BOD=90°

C.当∠COB=90°时,称AB与CD互相垂直

D.AB与CD相交于点O,点O为垂足

2.如图,OA⊥OB,若∠1=35°,则∠2的度数为( C)

A.35° B.45° C.55° D.70°

3.(2019·湖北孝感联考)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EO⊥AB于点O,若∠EOD=40°,则∠BOC的度数为( B)

A.120°B.130°

C.140°D.150°

4.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1=20°,当∠2=__70°__时,OC⊥OD.

5.如图,若CD⊥EF,∠1=∠2,则AB⊥EF,请说明理由(补全解题过程).

解:因为CD⊥EF,所以∠1=__90__°(垂直的定义),

所以∠2=∠1=__90__°,

所以AB__⊥__EF(垂直的定义).

6.如图,OA⊥OB,垂足为O,OB平分∠MON,若∠AON=120°,求∠AOM的度数.

解:因为OA⊥OB,所以∠AOB=90°.因为∠AON=120°,

所以∠BON=∠AON-∠AOB= 120°-90°=30°.

因为OB平分∠MON,所以∠MOB=∠NOB=30°,

所以∠AOM=90°-30°=60°.

7.(2019·山东济宁鱼台期中)下列各图中,过直线l外一点P画l的垂线CD,用三角尺操作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已知∠AOB,点D在射线OA上.

(1)画直线DE⊥OA;

(2)画直线DF⊥OB,垂足为F.

解:(1)如图所示,直线DE为所求作的直线.

(2)如图所示,直线DF为所求作的直线.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①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易错点无图求角问题,因考虑不全导致漏解

10.已知OA⊥OB,O为垂足,且∠AOC∶∠AOB=1∶2,则∠BOC等于( C) A.45°B.135°

C.45°或135°D.60°或20°

11.如图,AB⊥CD于点O,EF为经过点O的一条直线,那么∠1与∠2的关系是( A)

A.互余B.互补

C.互为对顶角D.相等

12.下列时刻中,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的是( D)

A.2时20分B.6时15分

C.12时15分D.3时整

13.(2019·山东临沂兰山区期中)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点O为垂足,OF平分∠AOC,且∠COE∶∠AOC=2∶5,则∠DOF的度数为__105°__.

14.(2019·浙江绍兴诸暨期末)如图,已知OA⊥OB,点O为垂足,OC是∠AOB内任意一条射线,OB,OD分别平分∠COD,∠BOE,下列结论:①∠COD=∠BOE;②∠COE=3∠BOD;③∠BOE=∠AOC;④∠AOC与∠BOD互余.

其中正确的有__①②④__(只填写正确结论的序号).

15.(2019·江西宜春丰城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

(1)若∠AOC=70°,求∠BOE的度数;

(2)若OF平分∠AOD,试说明OE⊥OF.

解:(1)因为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BOD=∠AOC=70°.又因为OE平分∠BOD,所以∠BOE=1

2∠BOD=35°.

(2)因为OF平分∠AOD,所以∠DOF=1

2∠AOD.

又因为OE平分∠BOD,所以∠DOE=1

2∠BOD,

所以∠EOF=∠DOF+∠DOE=1

2(∠AOD+∠BOD)=

1

2×180°=90°,所以OE⊥OF.

16.(2019·江苏常州期末)如图,AO⊥CO,DO⊥BO.

(1)∠AOD与∠BOC相等吗?为什么?

(2)已知∠AOB=140°,求∠COD的度数.

解:(1)∠AOD=∠BOC.理由:因为AO⊥CO,DO⊥BO,所以∠AOC=∠BOD=90°,所以∠AOC-∠COD=∠BOD-∠COD,所以∠AOD=∠BOC.

(2)因为∠AOB=140°,∠BOD=90°,

所以∠AOD=∠AOB-∠BOD=50°,

所以∠COD=∠AOC-∠AOD=40°.

17.(2019·辽宁鞍山铁西区期末)已知直线CD⊥AB于点O,∠EOF=90°,射线OP平分∠COF.

(1)如图1,∠EOF在直线CD的右侧:

①若∠COE=30°,求∠BOF和∠POE的度数;

②请判断∠POE与∠BOP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EOF在直线CD的左侧,且点E在点F的下方:

①请直接写出∠POE与∠BOP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请直接写出∠POE与∠DOP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1)①因为CD⊥AB,所以∠COB=90°.又因为∠EOF=90°,所以∠COE+∠BOE=∠BOE+∠BOF=90°,所以∠BOF=∠COE=30°,所以∠COF=90°+30°=120°.

因为OP平分∠COF,所以∠COP=1

2∠COF=60°,

所以∠POE=∠COP-∠COE=30°.

②∠POE=∠BOP.理由如下:

由①得∠BOF=∠COE,∠COP=∠POF.

因为∠POE=∠COP-∠COE,∠BOP=∠POF-∠BOF,所以∠POE=∠BOP.

(2)①因为OP平分∠COF,所以∠COP=∠POF.

因为∠EOF=∠BOC=90°,所以∠POE=90°+∠POF,∠BOP=90°+∠COP,所以∠POE =∠BOP.

②因为∠POE=∠BOP,∠DOP+∠BOP=270°,

所以∠POE+∠DOP=270°.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附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 1.1正数和负数 (1) 1.2 数轴 (4) 1.3 绝对值与相反数 (9) 1.4 有理数的大小 (12) 1.5 有理数的加法 (15) 1.6 有理数的减法 (17)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9) 1.8 有理数的乘法 (23) 1.9 有理数的除法 (26) 1.10 有理数的乘方 (30) 1.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测试 (33) 1.12 计算器的使用 (36) 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42) 2.2 点和线 (46) 2.3 线段的长短 (52) 2.4 线段的和与差 (59)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 (65) 2.6 角的大小 (70) 2.7 角的和与差 (76)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 (81) 3.1 用字母表示数 (86) 3.2 代数式 (87) 3.3 代数式的值 (90) 4.1 整式 (91) 4.2 合并同类项 (95) 4.3 去括号 (97) 4.4 整式的加减 (99) 5.1 一元一次方程 (101)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103)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106)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09)

1.1正数和负数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个 (1)带“﹣”的数是负数; (2)如果a 为正数,那么﹣a 一定是负数; (3)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 (4)0℃表示没有温度. A. 0 B. 1 C. 2 D. 3 2.关于数“0”,以下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0是整数 B .0是偶数 C .0是正整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如果规定前进、收入、盈利、公元后为正,那么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 .前进-18米的意义是后退18米 B .收入-4万元的意义是减少4万元 C .盈利的相反意义是亏损 D .公元-300年的意义是公元后300年 4.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向东行驶50千米,然后向西行驶20千米,此时汽车的位置是 ( ) A .甲站的东边70千米处 B .甲站的西边20千米处 C .甲站的东边30千米处 D .甲站的西边30千米处 5.在有理数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身高增长cm 2.1和体重减轻kg 2.1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B .有最大的数 C .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6.下列各数是正整数的是 ( ) A .-1 B .2 C .0.5 D . 2 二、填空题 7.如果用+4米表示高出海平面4米,那么低于海平面5米可记作 .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5.3分式的乘除 基础练习 1、(1)正确 (2)不正确1/[(x-1)2]

2、(1)1/a (2)3c/ab2 (3)-x/49ay (4)-25m2/n2 3、(1)(x+y)/y (2)1/(a2+3a) 综合运用 4、(1)a/2b (2)(2x-y)/[(2x+y)2] 5、(a+1)/(a-1) 5.4分式的加减

基础练习 1、(1)不正确,(x+1)/x (2)正确 (3)正确 (4)不正确,x/(x-1)+1/(1-x)=1 2、(1)3/m (2)2b/xy (3)1 (4)2 3、(1)8/mn (2)5/(x-1)

综合运用 4、(1)(x+2)/(x+1) (2)1/(3k-2t) 5、原式=y+2,其值为-5/2 基础练习 1、(1)5a (2)a2b2 2、(1)(a+b)/ab (2)-1/6x (3)(4ab+b)/4a2 3、(1)4m/(m2-n2)

(2)-1/(x+1) (3)-1/(x2+x) (4)1/a-1 4、-2/(m+3);-2 综合运用 5、(1)-1 (2)-(6x-4)/(x2-4) 6、600/(x-2)-600/x=1200/(x2-2x)(元) 5.5分式方程 基础练习 1、①③

2、2-3(1-x)=0 3、(1)x=3 (2)x=2/3 4、(1)无解 (2)x=-5/4 综合运用 5、(1)无解 (2)x=1/2 6、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m),则100/x+(300-100)/x(1+25%)=5,解得x=52 *7、x=m,验证略 基础练习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课练-圆柱圆锥练习题和答案

1、把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已知圆锥体 的底面周长6.28厘米,高5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50.24立方厘米。 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 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4、一个酒精瓶,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如下图.已知它的容积为26.4π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的酒精的液面高为6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为2厘米.问:瓶内酒精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升?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0875001.html,/photo/XWk7NNdgn14S9kRb7FCY7A==/5671439305743333064.jpg 5、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直孔,如下图.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部分涂上防锈漆,一共需涂多少平方厘米?

按CTRL+A看分析答案 1、6.28\3.14=2(cm) V长=2*2*5=20(立方厘米) 2、V柱=50.24/(2/3)=75.36 S底=2*2*3.14=12.56(平方厘米)h=75.36/12.56=6(厘米)S侧=2*2*3.14*6=75.36(平方厘米)3.、r=12.56/2/3.14/2=1(厘米) S底=1*1*3.14*2=6.28(平方厘米) S侧=1*2*3.14*(12.56/2)=39.4384(平方厘米) S表=6.28+39.4384=45.7184(平方厘米) 4、S底=26.4π/(6+2)=3.3π(平方厘米) V水=3.3π*6=19.8π(平方厘米)=0.0198π(升) 5、S大表=(6/2)*(6/2)*3.14*2+6*3.14*10=244.92(平方厘米) S小侧=4*3.14*5=62.8(平方厘米) S总 =244.92+62.8=307.72(平方厘米)

初中七年级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1)如果∠1= ,那么AB ∥EF ;(2)如果∠1= ,那么DF ∥AC ; (3)如果∠DEC+ =180°,那么DE ∥BC. 2. 如图所示,若AB ∥DC ,∠1=39°,∠C 和∠D 互余,则∠D= ,∠B= . 3.如图所示,直线a 、b 与直线c 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 ② ∠3=∠6; ③∠4+∠7=180°; ④∠5+∠3=180°,其中能判断a ∥b 的是 (填序号) 4.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 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FE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BEF ,若∠1=50°,则∠2的度数为 . 6.如图所示,△ABC 是△DEF 经过平移得到的,若AD=4㎝,则BE= ㎝,CF= ㎝;若点M 为AB 的中点,点N 为DE 中点,则MN= ㎝;若∠B=73°,则∠E= . 7.如图所示,将△ABC 向右上角平移后得到△A ′B ′C ′,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平行的线段有 . 8.如图所示,已知AB ∥CD ∥EF ,则∠x 、∠y 、∠z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有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 ) A.没有交点 只有一个交点 有两个交点 有三个交点 10.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①有三个角都相等; ② 有一对对顶角互补; ③有一个角是直角; ④有一对邻补角相等,其中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如图所示,已知AD ∥BC ,则下列结论:①∠1=∠2; ②∠2=∠3; ③ ∠6=∠8; ④∠5=∠8;⑤∠2=∠4,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②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 12.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因为∠A+∠ADC=180°,所以AB ∥CD B.因为AB ∥CD ,所以∠ABC+∠C=180° F B F E C A C /B /A /C B A D B A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G 21F E D C B A 5题图 6题图 7题图 8题图

20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练习

5.2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要求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 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 ∥b,b∥c,则______. 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 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 (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练习参考答案 8.1 角的表示 一、选择题 1.C 2.A 3.C 二、填空题 4.绕着它的端点从起始位置旋转到终止位置所成;始边;终边。 5.当角的终边与始边恰成一条直线是,所成的角;当射线旋转一周回到起始位置时,所成的角6.∠O,∠α,∠AOB;O;OA与OB 7.2 三、解答题 8.∠BAD;∠B;∠ACB;∠ACD; ∠D;∠CAD 9.(1)3 (2)6 (3)10 (4)28 8.2 角的比较 一、选择题 1.D 2.C 3.C 二、填空题 4.(1)∠AOC (2)∠AOD (3)∠BOC (4)∠BOD 5.90°6.70° 三、解答题 7.解:与题意可知∠AOB为平角即∠BOC+∠AOC=180° 又∠BOC=2∠AOC,那么∠BOC=120°,又OD、OE三等分∠BOE 那么∠BOC=3∠BOE,∠BOE=40° 8.解:由题意知:∠AOB=∠AOC+∠BOC,又∠AOC=30°;∠BOC=50° 那么∠AOB=80°,由题意知OD是∠AOB的平分线, 那么∠BOD=1 2 ∠AOB=40°,又∠COD=∠BOC-∠BOD,所以∠COD=10° 8.3 角的度量(1)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二、填空题 5.60;60 6.30°;6°7.37.5°8.25°19′ 三、解答题 9.(1)32°15′36″ (2)35.43°10.(1)56°20′ (2)46°42′ 8.3 角的度量(2)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二、填空题 5.互余;互补6.14°7.90°8.50° 三、解答题 9.(1)32°(2)148°10.(1)∠AOB;∠COD (2)∠AOB=∠DOC因为同一个角的余角相等(3)有,∠BOE 8.4 对顶角 一、选择题 1.B 2.B 3.D 4.C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练全部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 练》全部参考答案 教师整理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点击课堂】 第1页 二、 5厘米 第3页 二、 1. A 2. C 三、 1. 1 350平方厘米 2. 3.9平方分米 3. 160平方厘米 4. 12平方米 5. 302.5平方分米 第5页 三、 1. 180平方米196平方米58.8千克 2. 40平方米 第6页 三、 1. 40平方分米 2. 1 820平方米 3. 6平方米0.5千克 4. 250平方厘米 5. 2 900平方厘米 6. 52平方分米 第8页 二、 1.╳ 2. ╳ 3. √4. ╳5. ╳6. ╳ 第11页

五、 1. 2240立方厘米 2. XX立方米 3. 216立方分米 第15页 三、 1. 3立方分米 2. 126千克 第16页 二、 1. √ 2. ╳ 3. √ 4. ╳ 第18页 二、 1. √2. ╳ 3. √ 4. ╳ 5. ╳ 第22页 二、 6份 拓展应用 第1页50×2+30×2+10×4+30=230(厘米) 第2页 4 3 12 第4页铁皮盒表面积:4×4×5=80(平方厘米) 正方形铁皮面积:4×3=12(厘米) 12×12=144(平方厘米) 第5页(15×3×11+15×3×7+11×7)×2=1774(平方厘米) 第7页5×5×6+2×2×4=166(平方厘米) 第9页 1. 7 4 5 3. 8 第11页15×10×8-15×4×2=1080(立方

厘米) 第13页20×20×15=6000(立方厘米)或20×15×15=4500(立方厘米) 第14页80÷4÷4=5(分米) (4+5)×5×5=225(立方分米) 第15页高:(70-9.8×2)÷12.6=4(分米) 体积:9.8×4=39.2(立方分米) 第17页18÷3=6(个) 7÷3≈2(个) 6÷3=2(个) 6×2×2=24(个) 第19页(44-2×2)×(29-2×2)×(32-2)=30000(立方厘米) 第21页0.18×2×60=21.6(立方米) 第22页3面涂色:4个2面涂色:4×4+5×4=36(个) 1面涂色:4×4+4×5×4=96(个) 6面都不涂色:4×4×5=80(个) 单元练习 二、 1. √ 2.╳ 3.╳ 4.╳ 5. ╳ 6.╳7. √ 三、 1. C 2. B 3. B 4. C 5. C 6. C 7. A 四、体积:48立方厘米表面积:88平方厘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知识要点】 1.两直线相交 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 (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 是平行线,可记作“a∥b” 7.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 (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 10.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 (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 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 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对顶角相等;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邻补角互补; (4)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5)同位角相等; (6)内错角相等; (7)同旁内角互补;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共30套有答案)

1.1 正数和负数 1.在0,﹣2,5,,﹣0.3中,负数的个数是() C. 顶,高出海平面 工件,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负 米表示的含义是; 是. 6.如果节约用水5吨记作+5吨,那么浪费水10吨,记作吨. 7.+8.7读作,﹣读作. 8.小张向东走了200m记为+200m,然后他向西走了﹣300m,这时小张的位置与原来相比是在方位. 9.某天,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出发,如果把向东280米记作﹣280米,那么他折回来行走350米表示什么意思?这时,他停下来休息,休息的地方在他家什么方向,距家多远?小华走了多少米? 10.用正数、负数表示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并指出这些问题中数量表示的意义. (1)一季度盈利13万元,二季度亏损5万元; (2)飞机飞翔在9200米的高空,潜艇在海面下35米处巡航. 11.一个物体沿着南北方向运动,如果把向南的方向规定为正,那么走6千米,走﹣4.5千米,走零千米的意义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 2.B . 3.A . 4.A . 5.低于海平面15米,表示海平面. 6.﹣10 7.正八点七,负五分之二. 8.正东. 9.解:小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上行走,他从家出发,如果把向东280米记作﹣280米,那么他折回来行走350米,表示+350m , 350﹣280=70(m ), 280+350=630(m ). 答:休息的地方在他家西方,距家70米,小华走了630米. 10.解:(1)一季度盈利13万元,记为+13万元;二季度亏损5万元,记为﹣5万元; (2)飞机飞翔在9200米高空,记为+9200米,潜艇在海面下35米处巡航,记为﹣35米. 11.走6千米,走﹣4.5千米,走零千米的意义分别为向南走了6千米,向北走了4.5千米,没有动. 1.2 有理数(1) 有理数 1.在-2,+1.4,-31,0.72,-4 12,-1.5中,整数和负分数的个数是( ) A .3 B . 4 C .5 D .6 2.对于-3.27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负数,不是整数 B .是分数,不是自然数 C .是有理数,不是分数 D .是负有理数,且是负分数 3.最小的正有理数( ) A .是0 B .是1 C .是0.00001 D .不存在 4.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并在一起,构成的集合是( ) A .整数集合 B .有理数集合 C .自然数集合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B .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C .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D .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6.在数+8.3, -4,-0.8, 51-, 0, 90, 3 34-,|24|--中,________是正数, _________不是整数.

2017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

1、写出下面各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本数的百分之几? (3)今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4)苹果的棵数是梨的百分之几? 2、写出下面两个数的相差量。 (1)三(1)班有44人,三(2)班有49人。三(1)班比三(2)班少()人,三(2)班比三(1)班多()人,两个班相差()人。 (2)甲数是100,乙数是80,甲和乙的相差数是()。 (3)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200吨,实际和计划的相差量是()吨。随机练习: (1)4是5的()% 5是4的()% (2)5比4多()% 4比5少()% 三、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 (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 (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甲比乙多10%,乙比甲少10% ()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不计算。 超市有大米50袋,面粉40袋。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百分之几?列式:() 面粉是大米的百分之几?列式:() 大米比面粉多百分之几?列式:() 面粉比大米少百分之几?列式:() 6.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7、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注意“节约”的意思)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课课练 U

Unit 12 Section A(1a-2c)同步练习 一、用所给汉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y __________ (扎营) in the open air last night. 2. Miss Lin is a guide at the __________ (自然的) History Museum. 3. Mom worked all day and she is very __________ (疲劳的)now. 4. She had to s __________ at home because it rained yesterday. 二、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1. There are some ___________(beach) by the sea. 2. Did you feed these ___________(sheep)? 3. Many __________(visit)came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4.Jane saw many___________(butterfly)in the garden just now. 5.What _____ you _____(do) last Friday? I______(go) to the movies 6.Li Lei _______(study)geography yesterday. 三、单选 1. Tom played____badminton with his friends yesterday afternoon. A.a B. the C.\ D. an 2. I often do my homework and read books ____Saturday morning. A .on B .inC. atD .by 3.How do you study _______your test. A. at B. with C.in D.for 4.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_____?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整式课时练》(附答案)

冀教版初一数学 上册精编课时练(附解析) 4.1 单项式 知识点 1 单项式的概念 1.在下面的四个代数式中,不是单项式的是( ) A .x B .2 C.2x D .2x 2.代数式-3x ,-x -18 ,2x -1,-9,πr 2h 中,单项式有________个. 3.一辆长途汽车从甲地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 千米的乙地,这辆长途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所列代数式________单项式(填“是”或“不是”). 知识点 2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4.单项式-a 2b 2的系数和次数分别为( ) A .-12 ,3 B .-1,3 C .-1,2 D .-12 , 2 5.[课本习题A 组第2题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x 既没有系数,也没有次数 B .单项式3x 2 y 4 的系数是3,次数是2 C .单项式12πx 2的系数是12 ,次数是3 D .单项式-a 2bc 的系数是-1,次数是4 6.(1)-2x 2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2)-32x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3)-2πy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7.已知(a -1)x 2y a +1是关于x ,y 的五次单项式,则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是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3x 3; (2)-65 xyz ; (3)2mn 3; (4)-x 4; (5)-mx ; (6)3πx 2y 7.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4x 3是7次单项式 B .5πR 2的系数是5 C .0是单项式 D.1m 2是二次单项式 10.若-52x m y 4 的次数是6,则m 的值是( ) A .6 B .5 C .4 D .3 11.(1)如果-axy m 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是4,次数是5,那么a 与m 的值分 别是________; (2)如果-(a -2)xy m 是关于x ,y 的五次单项式,那么a 与m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3)如果单项式2x 3y 4与-17 x 2z n 的次数相同,那么n =________. 12.下列单项式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a 2,-a 34,a 56,-a 78,…, 则第2018个单项式是________. 13.已知-a 3x |m |y 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为-59,次数是4,求代数式3a +12 m 的值.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8 练习十五

第4课时练习课 1.填空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恰当的数,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32.5+7.4=7.4,这里运用了( )。 3.28+1.24+8.76=3.28+(),这里运用了 ( )。 0.4×17.2×2.5=17.2(),这里运用了 ( )。 3.6× 4.4+6.4×4.4=(),这里运用了 ( )。 26.5÷12.5÷8=(),这里运用了 ( )。 (2)将12+4=16,16×3=48合并成一道综合算 式: 。 (3)250×34的积的末尾有( )个0;35×6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根据67×34=227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0.34=() 0.67×3.4=() 22.78÷0.34=()

2278÷0.67=(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02,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 10,那么商是( )。 2.直接写出得数。 0.375-1 8= 2.4×100= 3 4×12= 56-3 4= 3.2+0.61= 1.8÷9= 58 ÷23 = 56 ×34 = 3.用竖式计算。 358+438= 63.1-6.23= 4.6×8.7= 7.2÷0.25=

答案: 1.(1)+ 3 2.5 加法交换律 1.24 + 8.76 加法结合律 ×0.4 × 2.5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4 × 3.6 + 6.4 乘法分配律 26.5 ÷12.5 ×8 除法的性质 (2)(12+4)×3=48 (3)两两 (4)22.78 2.278 67 3400 (5)2 2. 0.25 240 9 1 123.81 0.2 15 16 5 8 3. (竖式略)796 56.87 40.02 28.8

人教版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与习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互为邻补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3、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直 4、垂直: (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5、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6、垂线是一条直线,垂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7、垂线段的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8、区分: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 “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两点间的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9、内错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两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10、同位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的同一方。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11、同旁内角的定义: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侧,都在被截直线之间。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相交线、平行线 12、截线与被截直线的定义:截线就是截断两条同一方向直线的直线,被截直线就是被截线所截断的两条同一方向的直线。 1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相交线课堂练习 1.(易错题)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 2.如图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 3.(东光县期中)当光线从空气射人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如图,∠1的对顶角是( ) A.∠AOB B.∠BOC C.∠AOC D.都不是 4.如图,已知∠AOB. (1)请画出并写出∠AOB的对顶角; (2)写出图中其他的对顶角和所有的邻补角.

5.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0.若∠AOC=35°,则∠BOD的度数为( ) A.30° B.35° C.55° D.145° 6.如图,∠a的度数为( ) A.135° B.125° C.115° D.105° 7.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E,OF分别平分∠AOC和∠BOC,当OC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不与直线AB重合),那么∠EOF的度数( ) A.不变,都等于90°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

9. (教材例题变式)如图,直线a,b相交,∠1= 135°,求∠2,∠3,∠4的度数. 10.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任意一点,OC,OD,OE是过点O的三条射线,若∠AOD=∠COE= 90°,则下列说法:①与∠AOC互为邻补角的角只有一个;②与∠AOC互为补角的角只有一个;③与∠AOC互为邻补角的角有两个;④与∠AOC互为补角的角有两个.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B.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D.相等的角都是对顶角 12. (西城区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D=90.若∠AOE=2∠A0C,则∠DOB的度数为() A.25° B.30° C.45° D.60° 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则∠BOD = . 1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点落在A'处,BC为折痕,BD为∠A'BE的平分线,则∠CBD的度数为 15. (核心素养●问题解决)古城黄冈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桃林春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下列各数是负数的是( ) A.23 B.-4 C.0 D.10% 2.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如果风筝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风筝下降6米应记作( ) A.-4米 B.+16米 C.-6米 D.+6米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为0℃就是没有温度 B.收入+300元表示收入增加了300元 C.向东骑行-500米表示向北骑行500米 D.增长率为-20%等同于增长率为20% 4.我们的梦想:2022年中国足球挺进世界杯!如果小组赛中中国队胜3场记为+3场,那么-1场表示 . 5.课间休息时,李明和小伙伴们做游戏,部分场景如下:刘阳提问:“从F 出发前进3下.”李强回答:“F 遇到+3就变成了L.”余英提问:“从L 出发前进2下.”……依此规律,当李明回答“Q 遇到-4就变成了M ”时,赵燕刚刚提出的问题应该是 . 6.把下列各数按要求分类: -18,227,2.7183,0,2020,-0.333…,-25 9 ,480. 正数有 ;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 .

1.2.1 有理数 1.在0,1 4,-3,+10.2,15中,整数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 ) A.-12 B.1 7 C.-0.444… D.1.5 3.对于-0.1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负数,但不是分数 B.不是分数,是有理数 C.是分数,不是有理数 D.是分数,也是负数 4.在1,-0.3,+1 3,0,-3.3这五个数中,整数有 ,正分数有 , 非正有理数有 . 5.把下列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的大括号内: +4,-7,-5 4 ,0,3.85,-49%,-80,+3.1415…,13,-4.95.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非正有理数集合:{ …}.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全部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课 练》全部参考答案 年级教研组资料一、扇形统计图 【点击课堂】 第1页 一、 1. 各部分数量总数 2. (1)62.5 (2)16 8 二、 (1)骑自行车20 (2)15 10 (3)略 第2页 一、 1. 扇形折线条形 2. 1200 240 480 480 二、 1-25%-45%-10%=20% 1200×45%-1200×25%=240(平方米) 第3页 一、 48 18 24 30 二、 1. B 2. A

二、圆柱和圆锥 【点击课堂】 第7页 一、 1. 底面侧面距离 2. 圆扇形顶点圆心 3. 略 4. 略 5. 略 二、 1. √ 2. × 3. √ 4. √ 第9页 一、 1. 侧面底面 2. 矩形底面周长高 二、 3.14×22×2+2×3.14×2×5=87.92(平方厘米) 3.14×12×2+2×3.14×1×6=43.96(平方米) 三、 1. 2×3.14×0.6×2×5=37.68(平方米) 2. 3.14×22+2×3.14×2×5=75.36(平方米) 3. 2×3.14×3×14=263.76(平方厘米) 263.76+3.14×32=273.18(平方厘米) 第10页

一、 1. 169.56 2. 62.8 314 3. 600 4. 侧面积 5. 150.72平方厘米3768平方厘米50.24平方米 二、 1. 3.14×0.1×1.2×10=3.768(平方米) 2. 3.14×2×8×0.6=30.144(千克) 第11页 一、 1. 相等底面积高底面积高 底面积高 2. 略 3. 略 二、 1. 15×10=150(立方厘米) 2. 3.14×202×50=62800立方厘米=62.8(升) 3. 3.14×1.62×2×720=11575.296(千克) 第12页 一、 1. 3.14×2.52×10=196.25(立方厘米) 3.14×22×12=150.72(立方厘米) 2. (1)r=18.84÷2÷ 3.14÷3=1(米) 3.14×12×3=9.42(立方米)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 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 一、相交线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例如: 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 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课课练

1 一、判断题: (1)棱柱侧面的形状可能是一个三角形 ( ) (2)棱柱的每条棱长都相等. ( ) (3)正方体和长方体是特殊的四棱柱,有是特殊的六面体.( ) 二、选择题 1,长方体共有( )个面. A.8 B.6 C.5 D.4 2,六棱柱共有( )条棱. A.16 B.17 C.18 D.2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 B 、棱锥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 C 、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 D 、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 4.右图是由( )图形饶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 三填空题 1、正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 条棱.这些棱的长度 (填相同或不同).棱长为acm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cm 2 . 2、长方体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3、五棱柱是由 个面围成的,它有 个顶点,有 条棱. 4、一个六棱柱共有 条棱,如果六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2cm ,侧棱长都是4cm ,那么它所有棱长的和是 cm. 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 4 1 后而形成的,这个几何体是由 个面围成的,其中正方形有 个,长方形有 个. 6、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7、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 8、假如我们把笔尖看作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说明了______________,时钟秒针旋转时,形成一个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一圆柱内恰好能容纳一个球体,请画出示意图并尽可能多地写出一些你发现的关系式. 2,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现有涂色方式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判断涂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对面分别涂着哪一种颜色? 3,如图,已知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六个连续的整数,且每两个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的和都相等,图中所能看到的数是16,19和20,求这6个整数的和. §1.1 丰富的图形世界

课时练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课时练七年级上册数学答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每课时练习 非常全】 .如果向南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北走8米应记作 ___________. 2.如果温度上升3℃记作+3℃,那么下降5℃记作 ____________. 3.海拔高度是+1356m,表示________,海拔高度是-254m,表示______. 5.6,2005,,0,-3,+1,,-6.8中,正整数和负分数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如果全班某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3分,某同学考了85分,记作+2分,得分90分和80分应分别记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把+210元表示收入210元,那么-60元表示 ______________. 9.粮食产量增产11%,记作+11%,则减产6%应记作 ______________. 11.如果向西走12米记作+12米,则向东走-120米表示的意义是___. 16.在市场经济中,利润计算公式是: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小亮利用此公式计算爸爸经营的商店在某一天的利润为-25元,请问:-25元的利润是什么意义? 1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前后构成意义相反的量: (1)收入1300元, _________800元; (2) _________80米,下降64米; (3)向北前进30米, _________ 50米. 1.2有理数练习 一、判断 1﹝﹞ 2﹝﹞ 3﹝﹞ 4﹝﹞﹝﹞ 6﹝﹞ 7 ﹝﹞ 8 ﹝﹞ 9﹝﹞ 二、填空 1、某日,泰山的气温中午12点为5℃,到晚上8点下降了6℃.那 么这天晚上8点的气温为。 2、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c,那么零下5度记作 3、若上升10m 记作10m,那么-3m表示 4、比海平面低2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三、选择题 5、在-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