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要求

4.疏散楼梯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

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2)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楼梯

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4)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5)防烟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 5m2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时,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住宅除外) ;

(6)建筑物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8)当室外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 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 25h;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9)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10)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11)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12)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不应设置卷帘门。

5.消防电梯

(1)消防电梯间应设置前室。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经过长度小于等于30.0m的通道通向室外; (2)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3)在首层的消防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4)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时,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l0L/s。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5)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消防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

各类型疏散楼梯间区别及示意图

各类型疏散楼梯区别及示意图 一、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 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二、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 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 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 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三、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可为辅助防烟楼梯,其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中。一般情况下,室外疏散楼梯不宜采用镂空型护栏。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在楼梯周围2m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采用条件楼梯净宽(m)倾斜度扶手高度(m) 辅助防烟楼梯≥0.9≤45°≥1.1 单、多层建筑室外疏散楼梯≥0.8≤60°≥1.1 库房、筒仓的室外金属楼梯≥0.6≤60°≥0.8

疏散楼梯的换算公式

商店建筑中营业厅安全疏散 宽度计算方法 商店建筑中营业厅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摘要: 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有关商店建筑营业厅安全疏散宽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营业厅人均占地面积的分析, 提出了一种新的疏散宽度计算方法。 关键词: 商店建筑; 营业厅; 疏散宽度计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商店建筑的建设不但在数量上逐年递增, 而且在规模上也呈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商店建筑设计中有关消防安全疏散的问题, 常常给建筑设计者及消防审核人员带来困扰。多年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感到以往的计算方法以不符合目前商店建筑的实际, 笔者推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特作如 下分析与探讨。 1 以往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 88 (以下简称“商规”) 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87 (以下简称“建规”) 的规定, 多层(建筑高度24 m 以下) 商店建筑中营业厅的疏散宽度计算, 首先根据“商规”第4. 2. 5条中的换算系数来确定人数, 再根据“建规”第5. 3. 12条中的疏散宽度百人指标确定疏散宽度。简化成公式(1) : D = S ×a×b/100 (1) 式中D ——最大一层营业厅的疏散宽度,m; S ——最大一层营业厅面积,m; a ——换算系数, 根据“商规”第4. 2. 5 条确定,即第一、二层a= 0. 85, 第三层a= 0. 77,第四层及以上各层a= 0. 6; b ——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根据“建规”第5. 3.12 条,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 第 一、二层b= 0. 65 m/百人。 当第二层营业厅面积为1 000 m2 时,D = 1 000×0. 85×0. 65/100= 5. 225 m。需要设三部开间尺寸为4. 2 m 宽的楼梯, 每部楼梯的面积约为36 m2, 三部共108 m2, 相当于营业厅面积的10. 8 %。

十一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

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全文 -0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不适用于古建筑和木结构建筑的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1.0.3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避免采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02- 术语 2.0.1 建筑内部装修(加) in terior decoration of buildings 为满足功能需求,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修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 2.0.2 装饰织物(加)decorative fabric 满足建筑内部功能需求,由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及其他合成纤维制作的纺织品,如窗帘、帷幕等。 2.0.3 隔断(加固定的) partition 建筑内部固定的、不到顶的垂直分隔物。 2.0. 4 固定家具(加)fixed furniture 与建筑结构固定在一起或不易改变位置的家具。如建筑内部的壁橱、壁柜、陈列台、大型货架等。 -03- 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 3.0.1 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可划分为顶棚装修材料、墙面装修材料、地面装修材料、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装饰织物、其他装修装饰材料七类。 注:其他装修装饰材料系指楼梯扶手、挂镜线、踢脚板、窗帘盒、暖气罩等。 3.0.2 装修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应划分为四级,并应符合本规范表3.0.2的规定。 3.0.3 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的有关规定,经检测确定。 3.0.4 安装在金属龙骨上燃烧性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吸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 3.0.5 单位面积质量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建筑高度层数疏散楼梯

建筑是三维构成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就是建筑高度。一定的高度划分为若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建筑高度与层数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防火规范以及技术措施许多方面由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所决定,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高度、建筑层数与防火设计的关系,与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的关系。这里主要谈与防火设计关系,与技术措施关系涉及面较广,只作稍带。 一、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的设计意义 .建筑消防划分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依据。设计中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建规)还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高规)的依据。 .确定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 .设置电梯的依据。 .建筑墙身抗震限高要求。

.控制名胜景区,特殊地段或街道景观高度要求。建筑高度必须符合道路退让和景观分析确定的建筑控制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 .航空线路、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要求。在机场、电台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高限制或高度控制的规定。 二,建筑高度的计算 .建筑消防认定: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明确:坡屋面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平屋面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浙) .建筑技术措施规定:坡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平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高度。(技2.3.2) .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对于消防可不计入高度(建1.0.3);对于一般地区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或高度不超过4m时不计入建筑高度之内(技);对于城市景观、微波通道则必须计入建筑高度;对于航线必须计入总高度,而且应计算到建筑最高点含微波天线,旗杆等构件。

民用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用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产生了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并迅速弥漫火场,给人员安全疏散和物资抢救带来严重威胁。疏散楼梯作为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是建筑物防火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疏散楼梯除在平时满足人们从建筑物进出或上、下楼的需要外,在火灾发生时还要担负起迅速疏散人员、楼内物资财产,满足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进行灭火的需要。因此,如何合理、安全设计民用建筑的疏散楼梯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存在着诸多误区,笔者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注重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设计,忽视疏散楼梯的合理分布。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高规》)均对建筑物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对楼梯分布的规定则较为原则。在《建规》第5.3.6A条、《高规》第6.1.5条生硬的规定了民用建筑“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导致部分建筑物在疏散设计上存在着偏颇。如部分大型市场、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在设计中,为赢得更多的有效使用面积,将很多疏散楼梯设在一些较为僻远的地方。虽然满足了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数量,但发生火灾时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在人员集中的区域,由于人员过分拥挤将大大增加疏散时间,造成危险。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引进类似于灭火器配置中最大保护面积的概念,每个疏散楼梯都有自己的最大保护面积;同时,在最大保护面积内疏散不了的楼梯,就得增加宽度或加设楼梯,以形成人员较为均匀疏散的结果。 二、滥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 《建规》规定了公共建筑和乙丙类高层厂房的封闭楼梯间等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在病房楼、体育馆、歌舞娱乐场所等的疏散走道上设置;《高规》规定了楼梯间、前室、观众厅、居住建筑中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火灾事故照明,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在除二类居住建筑外建筑的走道和安全出口处设置。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设计在丙类多层厂房的封闭楼梯间、车间、多层公共建筑的所有房间以及高层居住建筑的外走道也设置了火灾事故照明,并且在所有建筑所有防烟、封闭楼梯间梯段上、前室内、安全出口处都设置了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笔者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场所大多属于人员较为集中或疏散难度较大的场所,需要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场所大多为场所内人员对场所环境不熟悉、需要灯光引导疏散的场所。象丙类多层厂房以及一些高层居住建筑,建筑物内的大多数人员对场所环境是比较熟悉的,前者不靠应急照明、后者不靠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也完全可以安全的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疏散楼梯间和疏散走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从规范的条文上也体现出来了,人在楼梯间内的逃生方向是很明确的,所以笔者认为楼梯间内装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是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的。 三、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共用楼梯间。 目前,很多建筑物的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共用楼梯间,并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的,这种设计的合理性,笔者通过对规范的解读而表示质疑。 1997年版的《高规》第6.2.8条规定了“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宜共用楼梯间”,到了2001年版的《高规》则将其更改“不应”;2005年版的《高规》也延续了这种年提法,说明了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首先是“不应”共用楼梯间,只有在已建成项目的改造或地下室、半地下室面积较小、人员不多、火灾危险性不大或因其他难以为地下室、半地下室提供单独楼梯间等“必须共用楼梯间”的情况下,才采用共用楼梯间。国外有关标准也有类似规定,如美国《统一建筑规范》和法国《公共建筑安全防火规范》都有地下室楼梯间直接对外或地上与地下楼梯应断开的规定。我们也应看到,规范的修改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2002年,洛阳东都商厦的火灾就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条文理解及设计常见问题的处理 强制性条文 0.1 05年版《高规》中的有黑体字的条文是05年修订时所修改过或增加的强制性条文。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中的有关《高规》的条文内容,只要仍存在于《高规》05年版中的,仍然是强制性条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告》第361号文所列出的经修订后的强制性条文一样,必须严格执行。 0.3 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关法律、法令内容: 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 0.3.2 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 (一)项目批准文件; (二)城市规划; (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0.3.3 建设部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0.3.4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性质已属于建设工程的最严格的法规,违反强制性条文会导致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 总则 1.0.3.0 本条文主要阐述《高规》05年版的适用范围: 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附图一) ?居住建筑以层为计算单位,并非以建筑高度为计算单位,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9层居住建筑并不算高层建筑。 ?《高规》条文解释中,对于住宅以层数计算,除考虑登高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以及我国大多数的地方消防车供水能力之外,高层住宅的数量约占高层建筑的40%-50%,且住宅的每个单元间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发生时蔓延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少,故作区别对待。 ?本条条文与第2.0.17条有矛盾,本条文中括号内“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一句的意思应是“包括首、二层设置符合第2.0.17条规定的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因此,《高规》P75页上部第4点的提法也同样不符合规范关于商业服务网点定义的修订精神,应予以删除。 ——关于住宅层数的计算: 一、《住宅建筑规范》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 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 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 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 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设置考点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 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 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内的敞开楼梯间却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金属管道和设置气源的阀门。 封闭楼梯间还应具备下列规定: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或采取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 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的场所、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 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 楼梯间,但应采用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防烟楼梯间还需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防烟设施; 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 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米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米时;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要求 4.疏散楼梯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 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2)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楼梯 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4)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5)防烟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 5m2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时,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住宅除外) ; (6)建筑物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8)当室外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 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 25h;时可作为疏散楼梯; (9)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10)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11)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 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梯段最小净 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这里需 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 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 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 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 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等参数可组成扩大 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 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 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 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4.1.6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和最大高度 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m)踏步最大高度(m) 营业区的公用楼梯 专用疏散楼梯 室外楼梯 2 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6.7.2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338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防火高度及特殊建筑规范耐火等级一、二级:1、公共建筑≤24M/居住建筑≤9层(住宅建筑除外)2、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只能设置在一~三层,独立建造时,不应超过三层。3.、地下、半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三级:1、≤24M、最多允许五层(住宅建筑除外)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和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只能设置在一二层货独立建造的2层建筑。3商店、学校、电影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4地下、半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四级:最多允许两层(住宅建

筑除外)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院等只能设置在一层。防火等级简介UL 94*总体 可燃性UL94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可燃性能标准。它用来评价材料在被点燃后熄灭的能力。根据燃烧速度、燃烧时间、抗滴能力以及滴珠是否燃烧可有多种评判方法。每种被测材料根据颜色或厚度都可以得到许多值。当选定某个产品的材料时,其UL等级应满足塑料零件壁部分的厚度要求。UL等级应与厚度值一起报告,只报告UL等级而没有厚度是不够的。 塑料阻燃等级由HB,V-2,V-1向V-0逐级递增: HB:UL94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要求对于3到13 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40毫米每分

出入口疏散楼梯要求

建筑出入口数量规定 一、必须有》两个出入口: 1、公共建筑及通廊式住宅。 2、剧院、影院、礼堂、体育馆的观众厅。(剧院、影院、礼堂《250人/个,体 育馆《400~700人/个)3.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 4.娱乐场所。5.厂房、库房及每个防火隔间(冷库除外)。 6.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 二、可以设一个出入口(门): 1、民用房间面积《60平方,且人数《50 人。 2、走廊尽端房间最远点离门口距离《14 米、且人数《80 人,可设一外开门, 门净宽》 1.4 米。 3、娱乐场所面积《50 平方。 4、多层建筑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面积《50 平方,且人数《10 人。每个防火 分区必须有一个有一个出口。 5、单层公共建筑(幼托所除外)面积《200平方,且人数《50 人。 6、高层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面积《60 平方,门宽》0.9 米。位 于走廊尽端房间面积《75 平方,门宽》 1.4 米。 7、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50 平方,且人数《15 人。 8、高层建筑《18 层,《8 户/层,面积《650 平方/层,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 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9、每单元有一直通屋面的楼梯,从第10 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廊的单元式 住宅。 10、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两个防火分区面 积之和:一类建筑《1400平方,二类建筑《2100 平方的公共建筑。 11、厂房:(1)甲类库房面积《100 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5人。 (2)乙类库房面积《150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10 人。 (3)丙类库房面积《250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20 人。 (4)丁戊类库房面积《400 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30人。 (5)地下室面积《50平方,且人数《15 人。 12、库房:(1)冷库、地下冷库。 (2)面积《100平方的防火隔间,设一个门(3)地下室面积 《100 平方。 楼梯间 一、设一个楼梯间的条件(幼托所、医院、疗养院除外): 1、一、二级耐火等级,二、三层,每层面积《500 平方,二、三人数之和《100 人;三级耐火等级,二、三层,每层面积《200 平方,二、三人数之和《50

教学楼疏散问题

教学楼疏散问题 摘要 文章分析了大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特点,结合我校1号教学楼的设定火灾场景人员的安全疏散,对该建筑物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设计方案做出了初步评价,得出了一种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建筑物内,火灾中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和疏散过程中瓶颈现象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采用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和瓶颈控制疏散过程来分析和计算建筑物的人员疏散。 关键字 人员疏散流体模型距离控制疏散过程 问题的提出 教学楼人员疏散时间预测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而且具有较大的火灾荷载和较多的起火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及其烟气蔓延很快,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的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结合1号教学楼的结构形式,对教学楼的典型的火灾场景作了分析,分析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人员疏散的基础,并对学校领导提出有益的见解建议。 前言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人员安全疏散与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疏散保证其中的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具有重要意义。火灾中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主要取决于疏散到安全区域所用时间的长短,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指的是在火灾烟气尚未达到对人员构成危险的状态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动。人员疏散时间在考虑建筑物结构和人员距离安全区域的远近等环境因素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处于火灾的紧急情况下,人员自然状况和人员心理这是一个涉及建筑物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和人员行为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 随着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了疏散安全评估技术的开发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模型和程序),如英国的CRISP、EXODUS、STEPS、Simulex,美国的ELVAC、EVACNET4、EXIT89,HAZARDI,澳大利亚的EGRESSPRO、FIREWIND,加拿大的FIERA system和日本的EVACS 等,我国建筑、消防科研及教学单位也已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并且相关的研究列入了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一般地,疏散评估方法由火灾中烟气的性状预测和疏散预测两部分组成,烟气性状预测就是预测烟气对疏散人员会造成影响的时间。众多火灾案例表明,火灾烟气毒性、缺氧使人窒息以及辐射热是致人伤亡的主要因素。 其中烟气毒性是火灾中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和造成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造成火灾危险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人员在CO浓度为4X10-3浓度下暴露30分钟会致死。 此外,缺氧窒息和辐射热也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空气中氧气的正常值为21%,当氧气含量降低到12%~15%时,便会造成呼吸急促、头痛、眩晕和困乏,当氧气含量低到6%~8%时,便会使人虚脱甚至死亡;人体在短时间可承受的最大辐射热为2.5kW/m2(烟气层温度约为200℃)。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doc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 防火高度及特殊建筑规范耐火等级一、二级:1、公共建筑≤24M/居住建筑≤9层(住宅建筑除外)2、幼儿园、托儿所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只能设置在一~三层,独立建造时,不应超过三层。3.、地下、半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三级:1、≤24M、最多允许五层(住宅建筑除外)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和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只能设置在一二层货独立建造的2层建筑。3商店、学校、电影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4地下、半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四级:最多允许两层(住宅建筑除外)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院等只能设置在一层。防火等级简介 UL 94*总体 可燃性UL94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可燃性能标准。它用来评价材料在被点燃后熄灭的能力。根据燃烧速度、燃烧时间、抗滴能力以及滴珠是否燃烧可有多种评判方法。每种被测材料根据颜色或厚度都可以得到许多值。当选定某个产品的材料时,其UL等级应满足塑料零件壁部分的厚度要求。UL等级应与厚度值一起报告,只报告UL等级而没有厚度是不够的。 塑料阻燃等级由HB,V-2,V-1向V-0逐级递增: HB:UL94标准中最底的阻燃等级。要求对于3到13 毫米

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40毫米每分钟;小于3毫米厚的样品,燃烧速度小于70毫米每分钟;或者在100毫米的标志前熄灭。 V-2: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可以有燃烧物掉下。 V-1: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6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V-0:对样品进行两次10秒的燃烧测试后,火焰在30秒内熄灭。不能有燃烧物掉下。 建筑物的消防等级(还是防火等级)是如何分类一、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 建筑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1、按使用性质分为三大类: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民用建筑。 2、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为五大类:生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3、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为四大类:墙承重式、骨架承重式、内骨架承重式、空间结构承重式。 4、民用建筑按层数分五类: a、低层建筑:主要指1~3层的住宅建筑。 b、高层建筑:主要指4~6层的住宅建筑。 c、中高层建筑:主要指7~9层的住宅建筑。 d、高层建筑:主要指10至30层的住宅建筑或总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主体建筑)。 e、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460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正式版)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I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I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ItiPle Perspectives.

文件编号:TP-AR-L3460(示范文本) 编订: 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

编订人:某某某审 批人:某某某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正式版)使用注虑: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没有采取有效的 防火防烟措施,且供电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上部楼层的人员只有通过楼梯才能疏散到建筑物的外边, 因此楼梯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施。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 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Omo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 室。 3.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 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 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 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0. 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o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

楼梯疏散宽度规范

6.3.1 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梯段最小净宽是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防火规范的规定等综合因素加以确定的。这里需要说明,将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梯段最小净宽定为1.00m的原因是:①为满足防火规范规定的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10m,一般采用2.70m或2.60m(不符合3模)开间楼梯间,楼梯面积较大。如采用2.40m开间楼梯间,每套可增加1.00m2左右使用面积,但楼梯宽度只能做到1m左右;②2.40m开间符合3模,与3模其他参数能协调成系列,在平面布置中不出现半模数,与3.60m 等参数可组成扩大模数系列,有利于减少构件,也有利于工业化制作,平面布置也比较适用、灵活;③据分析,只要保证楼梯平台宽度能搬运家具,2.40m是能符合使用要求的;④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1999年经与公安部协调,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中规定了“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净宽可不小于1m”。但其他的住宅楼梯梯段最小净宽仍为1.10m。 4.1.6 商店建筑的公用楼梯、台阶、坡道、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表4.1.6 楼梯梯段最小净宽、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 楼梯类别梯段最小净宽(m)踏步最小宽度(m)踏步最大高度(m)营业区的公用楼 1.40 0.28 0.16 梯 专用疏散楼梯 1.20 0.26 0.17

室外楼梯 1.40 0.30 0.15 2 室内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0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当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应按坡道设置,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6.7.2 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范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此外,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0.55m+(0~0.15)m,0~0.15m 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6.7.3 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以保持疏散宽度的一致,并能使家具等大型物件通过, 民用设计通则 6.4.5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

教学楼紧急疏散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 2013年大学生数学建模题目:教学楼紧急疏散研究 参赛人1:姓名刘根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1001 参赛人2:姓名徐灏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1001 参赛人3:姓名陈子健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1001

教学楼紧急疏散研究 摘要 在现如今社会,各类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当一旦发生,如果不能迅速让建筑物内的人员有组织有秩序的疏散撤离,那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由于学校教学楼开放的安全通道有限,加上缺少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造成师生上下课时(尤其是雨天)的楼道拥堵,这样一旦发生险情,就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的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在文章中分析了大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特点,结合我校9号教学楼的结构形式设定地震场景人员的安全疏散,对教学楼的典型的地震突发事件场景作了分析,并对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的设计方案做出了初步评价,分析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人员疏散的基础,得出了一种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建筑物内,地震中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并对学校领导提出有益的见解建议。 关键词:人员疏散疏散方案疏散模型人流密度人流速度

1.问题的重述 1.1问题的背景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等安全事故,或晚自习突发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师生需要尽快撤离事故现场,由于学校教学楼开放的安全通道有限,加上缺少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造成师生上下课时(尤其是雨天)的楼道拥堵。 在灾难发生之时,建筑物内的人员是否能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是有关人身安全保障的大问题。对于一个特定的建筑物,管理人员最关心建筑物内所有的人全部撤离完毕所用时间,以便于安排建筑物的出口以及撤离方案。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的实际演习来解决。但多次反复的演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理想的办法是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得到。 1.2问题的提出 现在考虑学校的9号教学楼,共六层,其中每层楼有两排教室,共四间,如图1,2: 图1 1楼原平面图 6楼原平面图 图2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