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厂经济技术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垃圾焚烧发电厂经济技术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垃圾焚烧发电厂经济技术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垃圾焚烧发电厂经济技术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发电量

是指电厂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

电量基本计量单位为“千瓦小时”,简称“kW.h”;

计算公式为:

某发电

机组日发电量= (

该机组发电机

端电能表当日

24点读数

该电能表

上日24点

读数

)×

该电能

表倍率

全厂报

告期发电量= (

发电机机组报

告期末24点电

能表读数

该电能表

上期末24

点读数

)×

该电能

表倍率

2、电厂上网电量

是指该电厂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产品中用于输送给电网的电量。即厂、网间协议规定的电厂并网点各计量关口表计抄见电量之和。它是厂、网间电费结算的依据。

计算公式如下:

电厂上网电量=∑(电厂并网处关口表计量点电能表抄见电量)。

3、垃圾入厂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垃圾进厂总量,以每辆垃圾车在地磅计量为准,分日、月、年入厂垃圾量。单位:吨;

计算公式如下:

垃圾入厂量 = ∑(每车次垃圾进入垃圾仓量)。

4、垃圾处理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进入每台焚烧锅炉所处理垃圾量总和。分

日、月、年入厂垃圾量,单位:吨;

计算公式如下:

垃圾处理量=∑(进入锅炉燃烧的垃圾量),以垃圾吊称重计量∑为准。

5、垃圾焚烧厂用电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专指从生活垃圾进厂计量开始到烟气达标排放,以及余热发电并网。用以评价处理垃圾的直接电成本。因不同厂的边界不一,为方便统一评价,不含原水取水用电、渗滤液处理厂用电、飞灰固化用电以及炉渣综合利用用电。分班、日、月、年焚烧厂用电量。单位:千瓦时、万千万时;

计算公式如下:

焚烧厂用电量=∑(所有厂用变电量总和+∑高压辅机电量)。

6、各子系统厂用电量

(1)渗滤液处理厂用电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处理渗滤液(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所消耗的电量。单位:千瓦时;

计算公式如下:

渗滤液处理厂用电量=∑(渗滤液处理车间电量表读数差值×倍率)。

(2)飞灰固化厂用电量(同上)

(3)炉渣综合利用厂用电量(同上)

(4)取水厂用电量(同上)。

7、生活、行政办公用电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非生产区域的生活、办公、食堂等生活设施的用电量。单位:千瓦时;

计算公式如下:

生活、行政办公用电量=∑(非生产区域的生活+办公+食堂等处消耗电量之和(以电表读数为准)。

8、综合厂用电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正常运营生产、生活、办公等所需电量(含线路损耗电量、主变损耗电量)。单位:千瓦时、万千万时;

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厂用电量=∑(焚烧厂用电+子系统厂用电+生活+行政用电+主变损耗+线损)。

9、全厂厂用电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正常运营所需电量以外还包括的基建用电、相关合作单位的直供电、临时用电等。单位:千瓦时、万千万时;

计算公式如下:

全厂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基建用电+合作单位直供电+临时用电)。

10、网上受电量

是指该电厂在报告期内从电网吸收的电量(接受网上电量)。即厂、网间协议规定的电厂并网点各计量关口表计抄见吸收电量之和。 单位:万K.WH ; 计算公式如下:

网上受电量=∑(电厂并网处关口表计量点电能表抄见吸收电量)。

11、焚烧厂用电率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焚烧厂处理垃圾、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单位:% ;

计算公式如下:

焚烧厂用电率(%)=

12、综合厂用电率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焚烧厂处理垃圾、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

焚烧厂用电量(千瓦时)

×100%

发电量(千瓦时)

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单位:% ;

计算公式为:

焚烧厂用电率(%)==

13、全厂厂用电量率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焚烧厂处理垃圾、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全厂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单位:% ; 计算公式为:

焚烧厂用电率(%) ==

14、吨垃圾发电量

是指在报告期内,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每一吨入炉垃圾所产生电能,反映出焚烧发电厂效率的重要指标。单位:千瓦时/吨;

计算公式为:

炉排炉吨垃圾发电量(千瓦时/吨)=

流化床吨垃圾发电量(千瓦时/吨) =

其中:流化床炉惨煤应将天然煤折合成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29271kj/kg 的标准煤量。

15、吨垃圾上网电量

焚烧厂综合厂用电量(千瓦时)

×100%

发电量(千瓦时)

焚烧厂全厂厂电量(千瓦时)

×100%

发电量(千瓦时)

发电量(千时)

垃圾处理量(吨)

发电量—煤发电量 垃圾处理量(吨)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焚烧每一吨入炉垃圾量能产生的上网电量,反映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直接经济效益和运营水平。单位:千瓦时/吨垃圾;

计算公式为:

吨垃圾发电量(千瓦时/吨)=

16、吨垃圾产汽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焚烧每一吨入炉垃圾量所产出蒸汽量,反映出焚烧锅炉效率。单位:吨汽/吨垃圾;

计算公式为:

吨垃圾产汽量=

17、吨垃圾耗电量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焚烧每一吨入炉垃圾量消耗的电量,反映出焚烧发电厂焚烧垃圾电耗情况。单位:千瓦时/吨;

计算公式为:

吨垃圾耗电量(千瓦时/吨)=

18、汽轮机的汽耗率

是指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报告期内,在发电机端每产生1Kw.h 的电量,汽轮机所需要的蒸汽量。单位:千克/千瓦时;

计算公式为:

汽耗率(千克/千瓦时)=

19、汽轮机的热耗率

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端每产生1Kw.h 时的电量,汽轮机所耗用的热量。

上网电量(千瓦时) 垃圾处理量(吨)

锅炉产汽量(吨) 垃圾处理量(吨)

焚烧厂用电量(千瓦时) 垃圾处理量(吨)

汽轮机总进气量(千克) 发电机发出的电量(千瓦时)

单位:千焦/千瓦时;

计算公式为:

汽轮机的热耗率(千焦/千瓦时)==汽耗率×﹝主汽焓—给水焓﹞

20、烟气指标:,

烟尘、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恶英类,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在线仪表测量为准。单位mg/Nm3;

执行新国标BG18485-2010标准。

21、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

是反映发电设备按铭牌容量计算的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

发电设备平

均利用小时数(小时) =

发电量(千瓦时)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瓦)

22、发电设备平均利用率

在报告期内,反映发电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率(%) =

发电设备平均小时数(小

时)

报告期日历小时数(小时)

23、设备检修率

反映垃圾发电厂检修机组占总容量的比重,表明发电设备的健康程度。

计算公式为:

发电设备检修率(%)=

发电设备平均检修容量(千瓦)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瓦)

24、设备完好率

完好的生产设备在全部生产设备中的比重,它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和评价设备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设备台

数完好率(%)=

一、二类完好设备台数

×100 评级设备总台数

25、设备泄漏率

设备动、静连接密封处所产生的泄漏点与总动、静密封的比率。

计算公式:

静密封泄漏率=(泄漏点数/静密封点数)×1000(单位‰)

动密封泄漏率=(泄漏点数/动密封点数)×100 (单位%)

26、锅炉主汽压力P

余热锅炉过热器集箱出口的主蒸汽压力,是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是保证运行安全的监视指标又是保证运行经济性的考核指标。单位:兆帕,Mpa

27、锅炉主蒸汽温T

余热锅炉过热器集箱出口的主蒸汽温度,是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是保证运行安全的监视指标又是保证运行经济性的考核指标。单位:摄氏温度

28、排烟温度

余热锅炉末级烟道出口烟气温度,排烟损失是锅炉热损失最大的一项,影响排烟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和排烟容积。单位:摄氏温度℃

39、烟气含氧量

余热锅炉出口烟气含氧的体积比,反映烟气中过剩空气的多少,氧含量的大

小影响燃烧效果和锅炉效率。单位:%

30、冷风温度

垃圾仓的空气进入空预器入口的风温,随着季节变化,冷风温度高排烟热损失降低,反之增加。单位:摄氏温度℃

31、一次风温度

垃圾仓空气进入空预器被蒸汽(或烟气)加热后的温度。一次风温的高、低反映干燥垃圾的时间长短。单位:摄氏温度℃

32、锅炉累计产汽量

报告期内锅炉总产汽量(有班累计、日累计、月累计等等)。单位:吨、T

33、给水累计流量

报告期内内锅炉总给水量(有班累计、日累计、月累计等等),单位:吨、T

34、热灼减率

指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单位:%

P=(A-B)/A*100%,

A——干燥后原始焚烧残渣在室温下的质量,B——焚烧残渣经600℃(±25℃)3h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

35、汽机主汽温度

汽轮机入口主蒸汽温度。一般指电动主汽门前主蒸汽温度。单位:℃

36、汽机主汽压力

汽轮机入口主蒸汽压力。一般指电动主汽门前主蒸汽压力。单位:Mpa

37、汽机进汽量

报告期内汽机总进汽量(有班累计、日累计、月累计等等), 单位:吨、T

38、凝汽器真空

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内突然凝结成水,比容急剧缩小而形成的。单位:kPa

49、真空度:

指真空占大气压力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

真空度(%)=

真空表读数(kPa)

×100 当地大气压(kPa)

提高真空度目的在于降低排汽压力,提高汽机热效率。但有个限度,即达到经济真空为止,超过经济真空反而不经济。

40、凝汽器端差

凝汽器中的蒸汽与循环水之间的热交换,是通过铜管(不锈钢管)传递的,因此在管壁内外有一个温度差,排气温度与凝汽器出口水温度之差为凝汽器端差。端差与循环水量、凝汽器结构、汽阻、空气抽出系统工况、换热管的清洁程度、真空系统严密性有关。单位:℃,

计算公式为:凝汽器端差℃=排气温度℃—循环水出口温度℃

41、凝结水过冷度

凝汽器中的排汽经过热交换(冷却)后变成同温度凝结水,当凝结水温低于排气温度时即产生过冷度。产生原因是真空系统严密性差漏入过量空气、凝结水位高等。过冷度产生不可逆的汽源损失,是一项影响经济性的小指标。单位:℃,计算公式为:凝汽器过冷度℃=凝结水温度℃—排汽温度℃

42、循环水入口温度℃

进入凝汽器入口循环冷却水温度,是影响真空度重要指标之一。

该指标与季节气温有关,与冷却塔的冷却效率有关。

43、给水温度℃

补充水、凝结水经过除氧器加热后的温度。本参数是常用的技术经济小指标。

44、锅炉排污率

锅炉正常运行中,为了保持炉水水质指标,需要定期排除水渣或连续排除盐份,此部分的排污水流量与锅炉实际蒸发量的比值叫锅炉排污率。

计算公式为:

锅炉排污率(%)=

锅炉排污量×

100 锅炉实际蒸发量

45、汽水损失率

指电厂热力循环系统汽水损失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汽水损失率(%)=

汽水损失量×

100

锅炉总蒸发量

汽水损失量=

发电锅炉补充水量—(对外供气量+发电自用汽+对外供水量—吹灰用气量—锅炉排污量)+冷凝水返回量

46、补给水率

是指化学制水供给锅炉的除盐水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为:

发电补

给水率(%)=

供给锅炉的除盐水量

×

100 锅炉实际蒸发量

47、给水泵用电单耗

单位时间内各台给水泵总耗电量与各台焚烧炉总累计蒸发量的比值,该项是厂用电最大的一项。单位:(千瓦时/吨汽)

计算公式为:

给水泵用电单耗(千瓦时/

吨汽)=

给水泵用电量(千瓦时)

总锅炉蒸发量(吨)

48、循环水泵耗电率

指循环水泵耗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率。是厂用电消耗一大项。单位:%,计算公式为:

循环水泵耗电率(%)= 循环水泵用电量(千瓦时)总发电量(千瓦时)

59、一次风机用电单耗

单位时间内各台一次风机总耗电量与该台焚烧炉总累计蒸发量的比值。单位:

(千瓦时/吨汽),

计算公式为:

一次风机单耗(千瓦时/吨

汽)=

一次风机用电量(千瓦时)

锅炉蒸发量(吨)

50、二次风机用电单耗

单位时间内各台二次风机总耗电量与该台焚烧炉总累计蒸发量的比值。单位:(千瓦时/吨汽)

计算公式为:

二次风机单耗(千瓦时/吨

汽)=

二次风机用电量(千瓦时)

锅炉蒸发量(吨)

51、引风机用电单耗

单位时间内引风机总耗电量与该台焚烧炉总累计蒸发量的比值。

单位:(千瓦时/吨汽)计算公式为:

引风机单耗(千瓦时/吨汽)= 引风机用电量(千瓦时)锅炉蒸发量(吨)

52、渗滤液处理用电单耗

报告期内每处理一吨渗滤液,并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而消耗的电量单位:(千瓦时/吨)

计算公式为:

渗滤液处理单耗(千瓦时/吨)=

处理渗滤液用电量(千瓦

时)

渗滤液量(吨)

53、制水用电单耗

报告期内每制一吨除盐水耗用的电量,反映制水系统的单耗情况。

单位:(千瓦时/吨)

计算公式为:

制水单耗(千瓦时/吨)=

制备除盐水用电量(千瓦

时)

除盐水量(吨)

54、吨垃圾耗水量

报告期内全厂每处理一吨进厂垃圾所消耗的原水量。单位:(吨/吨)计算公式为:

渗滤液处理单耗(吨/吨)=

处理垃圾用原水量(吨)入厂垃圾量(吨)

55、炉渣率

报告期内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固体渣(或不可燃物)与炉排漏灰的量占入炉垃圾量的百分率。单位:%

计算公式:

炉渣率(%)=

固体渣量+炉排漏灰量×

100

入炉垃圾量

56、飞灰率

报告期内垃圾焚烧烟气除尘设备收集的飞灰量占入炉垃圾量的百分率。单位:%

计算公式:

飞灰率(%)=

飞灰量×

100

入炉垃圾量

57、渗沥液率

报告期内垃圾渗滤液量占入厂垃圾量的百分率。单位:% 计算公式:

渗滤液率(%)=

渗滤液量×

100

入厂垃圾量

58、石灰单耗

报告期内焚烧每一吨入炉垃圾对其进行烟气净化所耗用石灰的量。单位:kg/T

计算公式:

石灰单耗(千克/吨)= 石灰耗用量(千克)入炉垃圾量(吨)

69、活性炭单耗

报告期内焚烧每一吨入炉垃圾对其进行烟气净化所耗用活性炭的量。单位:

kg/T

计算公式:

活性炭单耗(千克/吨)= 活性炭耗用量(千克)入炉垃圾量(吨)

60、热负荷率

报告期内垃圾焚烧锅炉平均热负荷与额定热负荷的比率。单位:% 计算公式:

热负荷率(%)=

报告期平均热负荷×

100

额定热负荷

61、机械负荷率

报告期内垃圾焚烧锅炉平均机械负荷与额定机械负荷的比率。单位:% 计算公式:

机械负荷率(%)=

报告期平均机械负荷×

100

额定机械负荷

62、制水酸耗

报告期内每制一吨除盐水所耗用的酸量。单位:kg/T 计算公式:

制水酸耗(千克/吨)=

酸耗用量(千克)

合格制水量(吨)63、制水碱耗

报告期内每制一吨除盐水所耗用的碱量。单位:kg/T 计算公式:

制水碱耗(千克/吨)= 碱耗用量(千克)合格制水量(吨)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艺设计计算书.doc

垃圾通过竖溜槽送到给料机,垃圾竖溜槽可通过液压传动闸板关闭,竖溜槽的尺寸选择要满足溜槽中火焰密封闭合,给料机根据要求向焚烧炉配送垃圾,每台炉安装配合给料机传动用液压汽缸,液压设备由每台炉生产线控制中心控制。 料斗的容积V D V D =G/24*Kx/ρ L 式中: V D ---料斗的容积(m3); G--- 每台炉日处理垃圾的量,(t/h); Kx---可靠系数,考虑吊车在炉焚烧垃圾的速度等因素,一般取1.5; ρ L ---垃圾容量,一般0.3~0.6 (t/m3)取0.45(t/m3); V D =15.3t/h*1.5/0.45 =51( m3)。 故:加料漏斗容积按51m3设计并且斗口尺寸应大于吊车抓斗直径的1.5倍。 (2)燃烧空气量及一次、二次助燃空气量的计算 ①以单位重量燃烧所需空气量以容积计算 a、理论空气量由公式:L =(8.89C+26.7H+3.33S-3.33O)*10-2(Nm3/kg); 把表2待处理垃圾各元素的含量值代入上式: L =(8.89*20.6+26.7*0.9+3.33*0.12-3.33*8.53)*10-2=1.8(Nm3/kg )。 b、实际空气需要量:Ln=N*L 式中: N---空气过剩系数,确保垃圾空气,一般要求燃烧过程的空气过剩系数在1.8左右,本设计中空气过剩系数取1.8; Ln=1.8*1.8=3.24( Nm3/kg)。 ②以单位重量燃烧所需空气量以重量计算 a、理论空气量由公式:L =(11.6C+34.78H+4.35S-4.35O)*10-2(kg/kg); 把表2待处理垃圾各元素的含量值代入上式: L =(11.6*20.6+34.78*0.9+4.35*0.12-4.35*8.53)*10-2 =2.34(kg/kg)。 b、实际空气需要量:Ln=N*L 式中: N---空气过剩系数,确保垃圾空气,一般要求燃烧过程的空气过剩系数在1.8左右,本设计中空气过剩系数取1.8; Ln=2.34*1.8=4.21(kg/kg)。 C、设计焚烧炉每小时燃烧垃圾所需空气总重量为G w =4.12*15.3*103=63036 (kg/h)。 ③设计焚烧炉每小时燃烧垃圾所需空气总量为L=G* Ln (Nm3/h); 式中: G--- 每台炉日处理垃圾的量,(t/h); Ln---实际空气需要量, ( Nm3/kg); L=15.3*103* 3.24=49572(Nm3/h)。 故:设计焚烧炉每小时燃烧垃圾所需空气量为49572( Nm3/kg)。 设计二次风流量占整个助燃空气量的25%,求得二次风助燃空气量L 空2 =L*2%(Nm3/h); L 空2 =L*2%=49572*25%=12393(Nm3/h); L 空1 =49572-12393=37179(Nm3/h)。 故:设计一次风助燃空气量为37179(Nm3/h),二次风助燃空气量为12393(Nm3/h)。 (3)燃烧产物的烟气量 ①以单位重量燃烧产生的总烟气量以容积计算 焚烧垃圾炉产物的生成量及成分是根据燃烧反应的物质平衡进行计算,求1kg生活垃圾完全燃烧后产生烟气量Lv Lv=(m-0.21)L +1.867C+0.7S+0.8N+11.2H+1.24W+0.62C1 (Nm3/kg); =(1.8-0.21)*1.8+1.867*0.206+0.7*0.0012+0.8*0.001+11.2*0.009 +1.24*0.474+0.62*0.0068(Nm3/kg); =3.945(Nm3/kg); a、空气中含水量=实际空气量*空气中水分含量 =3.24*0.015=0.0486(Nm3/kg); b、燃烧干烟气量=总烟气量-空气中含水量-垃圾中含水量-氢燃烧产生水量 =3.945-0.0486-0.474-9*0.009=3.34(Nm3/kg)。 ②以单位重量燃烧产生的总烟气量以重量计算 Lw=(m-0.2)L +3.667C+2S+N+9H+W+1.03CI(kg/kg); =(1.8-0.2)1.8+3.667*0.206+2*0.0012+0.001+9*0.009+0.474+1.03*0.0068 =4.2(kg/kg)。 (4)生活垃圾焚烧每小时的排渣量及飞灰量 ①渣量为生活垃圾中灰渣的量和未燃的可燃物的量之和,灰渣的热灼减率为5%,则求每小时排渣量a hz a hz =Gr 垃圾 *A/(100%-5%) t/h; 式中: Gr 垃圾 ---每小时焚烧垃圾量,15.3t/h; A---垃圾中的渣含量,取20.5%; a hz =15.3*20.5%/95%=3.3(t/h)。 故:设计出渣量能力为3.3t/h。 ②炉渣贮坑:一般渣库贮坑按3天的容量设计,

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程序文件

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调试、运营汇编 一、项目建设阶段 1、项目建议书报批 2、确定设计院 3、电厂建设期编制项目可研报告 4、批复项目可研 5、编制项目环境评价 6、批复项目环境评价 7、编制项目初步设计 8、批复项目初设计 9、项目选址 10、办理项目土地手续 11、涉外投资的编制项目申请报告,要包括购买国产设备的清单,用于退还增值税 12、政府核准申请报告 13、到外经贸委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14、到工商局办理公司营业执照 15、到规划局办理土地规划手 16、到规划局办理工程单体规划手续 17、与供电公司签订并网框架协议 18、勘探 19、正式设计 20、设计文件审查与确认 21、线路及主接线并网方案确定及审批 22、制定工程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

23、根据设计进行主要设备的考察招标 24、根据建设要求进行施工单位的招标 25、开工建设前进行三通一平的工作 26、办理施工许可证等建设证件。 27、开工建设举行剪彩仪式 28、办理取水许可证 29、根据设计进行打井 30、招标监理公司 31、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32、根据设计进行桩基、汽机房、锅炉房、烟塔、输煤、灰库等的施工 33、设备安装公司招标、施工 34、并网线路的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办理跨越铁路的手续 35、锅炉验收并办理压力容器许可证 工程安装完毕 二、调试及试生产阶段 1、投产前启动 CDM 项目 2、由供电公司验收并网线路 3、与供电公司签订购售电协议 4、与供电公司签订并网协议 5、核定批复临时上网电价 6、办理发电许可证 7、成立试生产组织机构 8、分系统调试 9、由经贸委组织专家进行启动前的验收 10、锅炉的联调及试生产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简述: 1、垃圾接收、贮存及运输系统 垃圾接收、储存及输送系统是指垃圾进厂到垃圾焚烧炉给料斗入口之间的所有工艺和设备。系统流程:满载垃圾运输车进厂“时经检视、称重,按指定路线和信号灯指示驶向垃圾倾卸平台卸料。运输车倒行至指定的垃圾卸料门前,从开启的卸料门处,在重力作用下将垃圾卸入垃圾储坑。垃圾经过垃圾起重机搅拌、充分混合、脱除一定的渗滤液之后,送入垃圾焚烧炉给料斗。系统主要包括以下设施:电子汽车衡、垃圾卸料大厅(垃圾卸料平台)、垃圾卸料门、垃圾贮坑、垃圾起重机。 (1)垃圾接收 车辆入厂称重前,由厂内专职人员根据《垃圾供应与运输协议》要求进行车辆检查,车辆需符合要求才能引导称重。 经称量后的垃圾运输车按指定路线和信号灯指示通过栈桥驶入卸料大厅,运输栈桥起于厂外,顶部采用弧形顶棚,由于栈桥为卸料大厅及垃圾坑补风入口,栈桥可自然维持负压。垃圾卸料大厅供垃圾车辆的驶入、倒车、卸料和驶出,以及车辆的临时抢修。垃圾卸料大厅为密闭式布置,卸料区为室内布置了气幕机,以防止卸料区臭气外逸以及苍蝇飞虫进入。为了保障安全,在垃圾卸料口设置阻位拦坎,以防垃圾车翻入垃圾池。卸车平台在宽度方向有1%坡度,坡向垃圾仓侧,垃圾运输车洒落的渗沥液,流至垃圾仓门前的地漏,汇集到管道中,导入渗沥液收集池。 垃圾卸料平台设垃圾卸料门,卸料门前装有红绿灯的操作信号,指示垃圾车卸料,为保证卸料门开启与垃圾抓斗作业相协调,卸料门]的开启信号传至垃圾抓斗操作室。卸料门可防止有害噪音、臭气及粉尘从垃圾池扩散至大气。 在卸料平台的相应部位设置供水栓,以利于清洗卸料时污染的地面,卸料平台设计有一定的坡度使之易于排出清洗污水;在卸料大厅进、出口处设置空气幕,以防臭气外逸。在停炉检修时,设置除臭风机抽取垃圾贮坑臭气,经活性炭除臭装置处理达标后经排气简排入大气。 (2)垃圾贮存 垃圾贮存设施主要是垃圾贮坑,为半地下结构,它不仅能贮存垃圾,而且能

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年报一套表 (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 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项目概况

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项目概况 第一节概况总述 福州**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位于福州市北郊**垃圾填埋场征地范围内,占地约52500m2,长约350m,宽约150m。拟建场地西边是**垃圾填埋场一期库区,厂区距主城区约17km,厂区内道路与**垃圾填埋场进场公路连接并通往104 国道。 本项目的主体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下简称“焚烧发电厂”),年处理规模为城市生活垃圾39.6×104t,日平均处理规模为1200t。 厂区占地面积约52500m2(红线范围内),其中建构筑物占地面积约12656.0 m2,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约16228.0m2,绿化用地面积约22135.0m2,其它用地(球场、水体等)1481.0 m2。 生产区域内的焚烧区和烟气处理区是工厂的主要生产区域,其主厂房纵向布置在生产区地块中央,中央控制大楼、控制

室、汽轮发电机厂房和升变压站紧靠在焚烧区南侧边上布置。地块西边布置有冷却塔、泵房等辅助用房。办公区域的办公楼布置在生活区场地南侧。办公楼前留出约41.5X21.0m 的广场,供办公区集散和停车使用。厂区入口布置在地块的南边东西两侧。物流、人流分开,东南角设置办公商务车、人流出入口,西南角设置垃圾车出入口。地磅房紧靠西侧垃圾车出入口设置。 1.1.1 主厂房建筑设计概况 福州市**垃圾发电厂主厂房为一矩形平面组合,平面总长度为120.925m,总宽度为61.2m,总高度为50.4m。平面功能组合包括垃圾接收大厅、垃圾贮坑跨、除盐水处理间、焚烧跨、烟气除尘处理跨、汽轮发电机组厂房、110kV 变压站、中央控制大楼、引风机变频室、风机房等10 项,总建面积为10102m2。 (1)垃圾接收大厅:总长度61.2m,跨度21.0m,高度16.5m,建筑面积2612m2。总共二层。框架结构,屋面采用轻型钢结构。5.0m 层为垃圾接收大厅,通过高架桥与厂区内道路相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

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1)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工程方案设计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工程方案设计 1.1 总平面布置 根据厂址比选的结果,选择老荒山厂址作为本工程建设厂址,并提出规划方案设想。 1.1.1 总体方案设计的原则 总图分区明确,管理方便; 人员路线和运输车辆路线分流,运输出入通畅,厂区内道路畅通,形成环形通道,符合消防要求; 主厂房之烟气排放处于下风向,办公等生活区处于上风向; 充分绿化美化环境,尽可能不留裸地; 1.1.2 厂区面积 厂区红线占地总面积为66000m2(99亩)。 1.1.3 总平面布置 1.1.3.1 功能分区

根据工艺流程、功能、风向,将厂区内的建、构筑物分为四个功能分区: ●办公区:包括综合楼、停车场、运动场地,该区是 厂区内比较洁净的分区,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布置 时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主要生产区:包括主厂房和栈桥,焚烧主厂房是厂 区的主体建筑,在满足各种防护间距的前提下可以 靠近各辅助生产区及办公楼。 ●辅助生产区:包括水泵房、冷却塔、水处理装置、 清水池、油泵房、地下油罐,分区的建构筑物都是 为主厂房服务,布置时靠近主厂房,集中与分散相 结合。为保证安全,将油泵房、地下油罐用围墙单 独围起来,布置在厂区边缘,距离厂区围墙有5米 的安全距离; ●污水处理区:包括渗沥液处理站、调节池。

为便于管理人员工作及外来联系业务的便利,将综合办公楼布置在靠近厂区大门一侧,而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侧。 办公楼与主厂房之间的空地集中布置绿化,作为防护隔离带。 1.1.3.2 主要项目 (1) 垃圾焚烧发电主厂房,建筑面积约12300平方米,考虑到远期发展的需要,主厂房将一次建成,能够容纳三条焚烧线,包括下列内容: ●2×350吨/日垃圾焚烧炉及与其配套的余热锅炉; ●垃圾运输卸料大厅及垃圾储坑; ●垃圾焚烧炉上料系统; ●除渣、除灰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 ●补给水系统; ●汽轮发电机组及供汽、冷凝系统; ●中央控制和监测系统;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1、统计调查对象:除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单位,均需上报各类服务业财务状况统计报表,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2个行业及其他房地产业1个大类。 2、上报网址:http://60.190.71.140:8010(温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报表在线填报系统)。 3、上报时间:2007年年报2008年1月25日前上报。2008年定期报表:3月15日前上报1-2月份统计报表,6月15日前上报1-5月份统计报表,9月15日前上报1-8月份统计报表。 4、报表调整说明: 为与2007年新会计制度做好衔接,2007年年报和2008年定期报表《服务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调整了以下几个指标: (1)“财政拨款”调整为“财政拨入(补助)收入”,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行政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拨入经费”,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2006年对应“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拨款”。 (2)“人员支出”调整为“工资福利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人员支出”。 (3)“公用支出”调整为“商品和服务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公用支出”扣除“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后的数据。 (4)“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调整为“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对应数据都可以从当年“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相应科目加总得到。该指标由原来“公用支出”的小项调整为“商品和劳务支出”的并列项,对应的平衡关系也作了调整。 5、主要指标审核关系: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需满足哪些条件

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需满足哪些条件? 2012-05-31 15:25 环卫科技网作者: 一、生活垃圾收集量 从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考虑,单个项目的生活垃圾处理规模最少必须达到500吨/日。因此目前拟建垃圾发电项目的地区每天收集后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必须达到500吨以上,至少是在项目开始运行时必须达到500吨以上(项目的建设期一般为1年半到两年)。如果没有准确的垃圾收集量数据,以下两个条件必须满足。 1、当地人口 目前,中国城镇每个人每天产生的垃圾约为1公斤。考虑实际能够收集到的垃圾为实际产生垃圾的80%,因此拟建垃圾发电项目地区的常住城镇人口必须达到60万以上(注意,这里不包括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一般居住比较分散,垃圾不便收集,同时由于农村生活习惯不同,垃圾热值一般达不到焚烧要求)。 2、垃圾收运系统 如果当地人口条件满足,产生的垃圾量就足够了,但如果没有垃圾收运系统,垃圾量就没有办法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因此拟建垃圾发电项目地区必须建有较完善的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垃圾中转战、垃圾运输车等,而且垃圾收运系统必须覆盖全部城镇地区。 二、生活垃圾热值 生活垃圾不加辅助燃料就能够进行焚烧发电要求垃圾的热值一般需要达到 4187kJ/kg(1000kcal/kg)以上。这要求拟建垃圾发电项目地区城镇居民燃气化率必须达到80%以上(生活烧煤的居民不能超过20%)。如果生活烧煤的居民太多,生活垃圾中的灰土比例会非常大,这样会导致垃圾热值不足。 三、地方财政支付能力 垃圾发电项目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单靠电费收入无法满足垃圾电厂的日常运行,当地政府必须支付一定的垃圾处理补贴费。按垃圾处理规模为500吨/日的项目计算,每吨生活垃圾的补贴费用不能少于55元,因此拟建垃圾发电项目的地区每年需要支付约1000万元的垃圾处理补贴费。

垃圾焚烧厂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垃圾焚烧厂实习报告 篇一: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习报告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XX年5月16日上午(通过观看视频) 二、实习对象: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永兴村 三、实习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情况,明确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接收系统、垃圾焚烧系统、余热发电系统、烟气处理系统、灰渣处理系统、污水收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飞灰的处理技术。 四、实习内容

1.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简介 广州市为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引进国际先进环保技术建设而成的一项现代化生活垃圾焚 烧发电工程——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广州市李坑生活 垃 圾焚烧发电厂位于白云 区太和镇永兴村,距市 区中心23km。厂区面积 101778平方米(其中包 含二期用地),设计处理 能力为1040吨/日,配 置520吨/日的焚烧炉 两台,22mw的发电机一 台,发电量为13100万度 /年,总投资亿元。 主要负责处理广州市荔 湾区,白云区,越秀区

的生活垃圾。 2.主要工艺流程 ①固体废物焚烧处理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就是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 度氧化的处理过程。在燃烧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放热效应,有基态和激发态自由基生成,并伴随着光辐射。由于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具有减量化效果显著、无害化程度彻底等优点,焚烧处理早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 ②焚烧原理 可燃物质燃烧,特别是生活垃圾的焚烧过程,是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通常可将焚烧过程划分为干燥、热分解、燃烧三个阶段。焚烧过程实际上是干燥脱水、热化学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作用过程。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由垃圾接收系统、垃圾焚烧系统、余热锅炉及其辅助设备、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烟气处理系统、灰渣处理系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辅助燃油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等九大系统组成。 其工艺流程如下:

结售汇统计报表及指标解释

结售汇统计报表及指标解释 银行结售汇统计报表表式 银行结售汇统计报表指标说明 远期和掉期业务统计报表 银行结售汇统计月报表-结汇(即期)填报单位:时间:单位:万美元 代 码项目 合 计 银 行 自 身 银行代客 小 计 金融 机构 中资 机构 外资 机构 居民 个人 非居 民个 人 01 02 03 04 05 06 100 经常项目 110 货物贸易 120 服务贸易 12X 其中:银行卡 121 运输 122 旅游 123 金融和保险服务124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

许费 125 咨询服务 126 其他服务 130 收益和经常转移 131 职工报酬和赡家款132 投资收益 133 其他经常转移 200 资本与金融项目 210 资本账户 220 直接投资 221 其中:投资资本金222 直接投资撤资223 房地产 230 证券投资 231 对境外证券投资撤回232 证券筹资 240 其他投资 241 其中:跨境贷款 242 外债转贷款250 国内外汇贷款 260 金融机构资金本外币转换

261 其中:资本金(营运 资金) 262 代债务人结汇 270 其他 银行结售汇统计月报表-结汇(远期履约) 填报单位:时间:单位:万美元代 码项目 合 计 银行 自身 银行代客 小 计 金融 机构 中资 机构 外资 机构 居民 个人 非居 民个 人 01 02 03 04 05 06 100 经常项目 110 货物贸易 120 服务贸易 12X 其中:银行卡 121 运输 122 旅游 123 金融和保险服务124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125 咨询服务 126 其他服务 130 收益和经常转移 131 职工报酬和赡家款132 投资收益 133 其他经常转移 200 资本与金融项目 210 资本账户 220 直接投资 221 其中:投资资本金222 直接投资撤资223 房地产 230 证券投资 231 对境外证券投资撤回232 证券筹资 240 其他投资 241 其中:跨境贷款 242 外债转贷款250 国内外汇贷款 260 金融机构资金本外币转换 261 其中:资本金(营运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对照印发的表格,表内不能填数字的地方,已用“—”注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 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本表审核要点: 1.行4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的填法详见附表举例样式。其余一般事业单位按正常填写。 2.列22行23-26从业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8行8-11完全一致。 3.列26行23-26退休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9行8-11完全一致。 4.列21行2、行4、行10、行13、行15-21应为0 5.列22行6=表6列1行21+列19行21-列40行21+列42行21 列22行11=表6列1行2+列19行2-列40行2+列42行2 6.第二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一般指党校,公益一类,行业为教育 7.行23-26列10-16=行6-12列18-21,两边数字要完全一致。 (二)人社统PS2号表 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 4.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如1955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周岁;而1956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 5.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6.硕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综合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综合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⑴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⑵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⑶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⑷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⑸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⑹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可比价格】指计算各种总量指标所采用的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价格,可进行不同时期总量指标的对比。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指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进行缩减。 【不变价格】指以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用于计算各年的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的发展速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2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57年到1970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0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1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自2012年定期报表开始使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该分类是由国家统计局组织修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4月29日发布。这次修订是在2002年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参照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4)进行的。修订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2)共有门类20个,大类96个,中类432个,小类1094个。 【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对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5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