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管理1

品类管理1
品类管理1

一、【四招做好药店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是零售之本,它可以通过增加新品类和新服务来增加新顾客,并通过优势品类增进老顾客粘性。它是基于企业的定位,将商品按照功能和属性进行分类,再将每一个类别作为一个盈利单元进行经营管理。

?品类管理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挖掘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提升销售利润,并建立起差异化品类形象,提升对顾客的影响力。

?品类管理首先仰仗于品类的丰富度。例如,衡水百草堂第二药房光手杖就有30余种类别,价位从20元到200元不等,而一般药店只有2~5种手杖售卖。这样,当顾客想买此类产品时,即使并未决定来百草堂购买,也会首先过来看看,因为店内的可选择性强。这就是优势品类的集客作用,如果此时配合专业化营销,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从整体来看,品类管理分为四部分:

一、商品分类管理;二、商品组合策略;三、发展优势品类;四、商品线的检讨和

调整。

通常来说,商品有多种分类方法。

其一,按经营属性分类,可将商品分为:

1.重点商品,指既有销量任务和单品提成、又有连锁和厂商全面支持的商品。百草

堂实行重点品类“1433”体制,即1个品牌,要创造400万毛利额;30个单品,每个单品要创造30万毛利额。“1433”中的商品,全部带有单品提成,且有任务考核,达不成任务扣店长工资,连锁和厂商配套给予政策,扶植这些商品的成长。

2.品牌协议商品,指品牌厂商和连锁签订相关协议的产品,例如夏季和藿香类产品

厂家签订协议。这些产品只有销售奖金,但没有销售任务。更多依靠厂商广告投放、地面拉动等,为连锁制定行销方案走货,不会给门店下硬性任务。

3.自营商品,例如独家代理品种或贴牌品种,是门店毛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品

种能保证区域独家和价格可控,保证商品线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4.一般商品,即到处可以拿到的商品,如大普药。

5.竞销品,这是吸客品类,必须保证不断货,且参与竞价。要持续访价,制定访价

目录,保证价格比竞争对手低5%~10%。

其中,重点商品和品牌协议商品是需要多加关注的,这两者必须制作报表,每周跟进销售进度、每月总结销量达成情况。自营商品起到差异化作用,着重销售推广,以提升毛利。

其二,毛利率分类法。

10%以下毛利的商品是竞销品,10%~20%毛利的商品为次竞销品,20%~40%毛利的为一般商品,40%(或60%)以上毛利为非竞争品,即高毛利商品。其中次竞销品的作用是维持价格形象,保证这些产品不比竞争对手价高即可。非竞争品是毛利结构重要部分,其占比决定整个连锁的毛利水平。

其三,报表分类法。

一是品类毛利报表,表格纵向是类别,横向为数据。例如,假设纵向有心脑血管用药、保健食品、感冒药品,横向则是这些品类的销售数据,包含销售额、销售额占比、毛利额、毛利率四个板块。这张表每个月整理出一次,将品类按销售额占比进行降序排名,随后,要关注门店哪些品类的毛利率低于当前药房平均毛利率,假设药房平均毛利率为29%,此时门店那些销售占比高但毛利率低于29%的品类,就是要改造的对象。

B品类

组合不合理,高毛利产品少。但表1显示,心脑血管用药有108个品种,其中竞价品类有22个,毛利率在10%~20%间的次竞销品19个,一般竞争品(20~40%)有35个,高毛利品种有42个。所以,此时就可看出高毛利产品足够多,商品结构无

商品组合策略,主要探讨商品线组合架构,包括商品线的长度、宽度和深度。长度主要看门店内要经营多少个SKU,它由门店经营面积决定。

普遍参考值为:

面积80平米左右,经营SKU数在1600~1800较为合适,更多品项只是无效率重复;

80~120平米,SKU数在1800~2400种;

120~200平米,SKU在2400~3500种;

200~300平米,SKU应在3500~4500种;

300~500平米,SKU在4500~6000种。(以上皆不含饮片)

?不同档次人群会消费不同档次商品,要依据顾客收入、需求等进行推介。高消费人群首先关注的是产品品质,质量品牌要过关;低端消费人群更关注成本,喜欢挑便宜货;中等消费人群摇摆不定,这是店员引导的重点,要“看人下菜碟。”

?在药房中,高价格带商品应占25%左右,低价格带商品也应在25%左右,剩下50%品类在两者之间。高价格带商品要给最多支持,从陈列位置到陈列面,再到导购的优先推荐等,中价格带商品只给一般支持,低价格带商品则一般不给支持。

毛利率低于10%的商品,品项占比应在7%~12%之间,如果药房周边竞争对手竞价很激烈,则门店竞争品(10%以下毛利的商品)应保持在12%左右,非竞争品(毛利40%以上的品项)占比不应低于40%。

拓展优势品类

?优势品类具备四项特征:品种最齐全;重点推广;能为顾客提供商品外的附加值;

对顾客而言,我们是此品类的首选提供商,顾客甚至可以忽略价格因素。

?优势品类选择上,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针对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和医护产品;

二是中青年的保健护理产品,例如减肥、戒烟、皮肤护理、口腔保健、视力保健等。

药店选择优势品类要结合自身特点,依据主要是顾客需求和商圈特性。

?如果临近大商超,客流很大,可多展示家庭医护产品;

?如临近高档商场,顾客消费能力较强,则多发展参茸虫草、药妆;

?门店位于商务中心区,可以多增加参茸虫草、保健礼盒,并到各公司上门推介,许诺团购、会员优惠等措施,力争在春节、十一等送礼高峰期引爆销量;

?如果临近大医院,则要多发展处方药,并配备针对看望病人的保健礼盒;

?以中老年为主的社区店,可以增加慢性病和医护专区;

?中青年为主的社区店,则有必要引进药妆及母婴用品。

在确定优势品类后,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推进:

? 1.品类商品规划,即确定该品类需要哪些中类、小类及SKU数量。

? 2.商品的引进和评估。例如,确定引进高中低档价格带血糖仪和血压计后,需评估待引进品类是否合格,通过新品评审会,由门店代表、商品采购部、营运企划部共同评定。通过评审后,还要商品部与门店代表开会达成共识,才能将品类引入进来,以免因商品滞销引发抱怨,推诿责任。

? 3.专业形象配套。例如家庭医护专区、营养保健专区、饮片专区,首先要做出品类形象,例如饮片要做出中医药氛围,饮片柜子要多,看起来才有气势。

? 4.激励和考核。推动产品时,要给门店设置目标压力,达成给与奖励,否则处罚等。? 5.促销支持和单品培养,包括品牌营销、商品支持、单品促销、连锁统一促销等,为重点品类提供促销内容,以及单品培养。推广某个品类时,肯定是由单品推广引发,而不是整个品类齐头并进。例如,推广血压计时,20个品类中只有2~3个是重点推广的,剩下的十几个是增添品类形象的,为了让顾客觉得门店内品类丰富,进而产生购买欲望。

?对门店而言,可以按以下三个指标,对门店商品系统进行检讨和调整:需求满足率、动销率、毛利率。

?需求满足率是来评价门店商品能否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以缺货率指标衡量。门店要统计缺货率,缺货率=月缺货次数/(月缺货次数+月实际交易次数),1—缺货率=需求满足率。月需求满足率至少要达到90%以上。

?除缺货外,还有一部分顾客是因为断货以及价格而流失的。除去这三者,综合需求满足率应该在80%~85%以上。因此,一旦遇到因缺货不买的顾客,必须要记录其所需求产品内容、联系方式,并给其补偿(代金券),随后电话道歉,以消除顾客不满。

?每月汇总缺货的记录信息,如果每月有两名或以上顾客因同一缺货商品流失,必须

及时汇报商品采购部,引进此项商品。

?动销率=动销品项数/总品项数。提高动销率,就要减少重复品项数。参考值:如果药房日营业额在5000元以上,则月度商品动销率必须在70%以上,如果月度低于70%,则季度商品动销率一般在85%以下,即15%的商品连续三个月的销量是0。不动销商品要坚决处理掉,销量3个月在2盒或2盒以下的,则要分类看待。有的商品本来就需求量小,但能补全门店品类,则必须要保留。

?启动报警机制。如果商品效期在2年,会在第12个月时报警,保质期18个月的,会在第9个月报警,此时应尽快采取促销等手段拉动销售,避免超过效期。

?此外,大部分门店要转变观念。很多门店无论总品项数多,还是错误引进滞销商品,都是经验导向型的补货或采购,而不是用数据说话。因此,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例如依据门店缺货表、缺货记录去补货。

最后,每月要制定毛利报表分析。首先看总的平均毛利是否成长,还有投入的品类是否有销量增长。还有“对比值分析法”,如果用当前数据与全国参考值对比,发现心脑血管品类毛利不应低于18%,现在却到了14%,这表明其需要调整毛利。改进方法是拿出一个重点单品进行推广,努力让其上量,上量后即能带动整个品类的毛利增长

二、【连锁药店跨区配送途径整合】

连锁药店的六统一中,就有统一配送。统一配送,既可以保证产品来源正宗,又能保证并购的连锁实现相同品种的集中采购。对于实行跨区域扩张并购的连锁来说,如何整合物流以降低费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状况是路桥费、汽油费、车辆维修费、人员费用都在上涨,如果物流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吞噬企业利润的老虎。

途径1:优势品种统一配送

按照GSP要求,连锁药店所有品种都要统一配送,但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品种都需要统一配送,尤其是跨区域的产品,大路品种、普药、地区域性品种,完全可以由当地商业公司供货,因为那里供货产品和价格都差不多,总部制定一个厂家和品种要求,由当地配送型商业配送到门店即可。

只有集采(联采)品种、优势品种、PB产品、独家代理品种、专销品种等需要统一配送。另外,一些品类发展指数在各地都较高,特别是几个异地经营的连锁产品需求量比较大的产品,也可以实行集中采购,以便在与供应商谈判时获得大幅度价格优势或者让利,以弥补高额的物流成本。

途径2:依靠第三方物流解决

当异地并购的连锁规模不大、距离较远、网点较散时,物流整合的方式其实就很简单,那就是依靠社会物流来实现配送,而不必自建物流体系。连锁总部完全可以委托第三方医药物流公司来解决问题。比如南京医药就有20%的药品是靠第三方物流完成配送的。

根据社会分工的原理,社会物流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准、较低的运作成本、较高的工作效率,利用社会物流可以承担仓储、运输、配送、装卸等多项工作。有效利用社会物流就可降低成本。如果操作上没有特殊需要冷链输运的产品,非医药公司的一般物流公司也都可以考虑使用,以降低成本。

对于同一个省内的网点配送,笔者早在5~6年前第三终端开发热时就提出了解决思路,而且已在广西一些地方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时的方案是采取在公路两旁20公里范围内设点,把该点周围的需求,集中到这一个点,然后通知客户去该点取货。其实地级市以及县级市异地扩张的连锁,完全可以采取1+N 模式,在一个县级市或者地级市,搞一个大店,作为物流转换基地,到该基地后再转配送,或者通知门店来取货。尽管麻烦,但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

途径3:自建物流实现整合配送

按照新版GSP要求,自建一个物流中心的投入是相当大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连锁的增长模式问题:是在一个地方精耕细作,还是广泛撒网布点?如果经营网点太散,各个网点数量都不够多不够大时,自建物流配送的成本是很大的。因此应该集中在一个省的一个区域,密集并购与扩张,密集布点,在小区域内做大规模,称王称霸。这样做,物流配送成本就会相对降低,且配送也会及时和到位。因此自建物流问题,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个物流整合问题,更是一个扩张战略与扩张模式问题。

途径4:总部批量采购,厂商异地供货

由总部统一进仓和配送,可能会产生厂家最为担心的串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并降低物流成本,可以统计异地连锁药店各产品年销量,再由总部统一采购,然后把各地连锁药店的要货量传给厂家,通知厂家在各地的办事处就地供货。这样产生的只是通讯费,物流费用由厂家负责,厂家只要能控制串货也乐于配合。比如目前海王星辰许多量大的联采品种,就是这样运作的。

三、【飞检发威!药品经营企业高频缺陷Top 10】

医药网6月3日讯5月3日CFDA发布的《对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通知文件,震惊全国药品经营领域。

我们再回看,截至5月20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发布7则撤销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证书公告,累计撤销10张GSP认证证书;外加4期GSP限期整改公告,被责令整改药品经营企业高达62家。由此可见,2016年无疑将成为药品监管最严格的一年,不合规经营的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或许将被淘汰退出药品市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合规经营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已迫在眉睫。笔者将分析撤证或限期整改缺陷情况,以便让企业合规经营快人一步。

笔者对广东省发布的7则撤GSP证公告和4期限期整改公告中企业的缺陷情况进行汇总并分析。据统计,缺陷总数共138项,我们重点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缺陷和企业共性。

1(条款号:*05302)

冷库、储运温湿度监测系统以及冷藏运输等设施设备未进行定期验证。

2013年新版GSP中,温湿度监测系统和验证成为新内容,在新法规实行近三年后,冷链药品经营企业基本能按要求配足相关设施设备,并已通过新版GSP认证。但是,对于设施设备定期及停用超过规定时限需进行验证的要求,多数企业存在意识薄弱甚至弄虚造假行为。对于储存有特殊要求的冷链产品,未能确保储运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可能引起药品质变,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如此,该项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2(条款号:*08506)

药品与非药品未分开存放;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未分库存放。

经营范围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企业需分别设置独立库房存放,当分别只设置一个库房的情况下,需控制为阴凉条件。部分企业由于库房面积有限或仓储人员操作不当,忽视药品和非药品分区或分库,实则触碰重点缺陷项。

3(条款号:*00801)

企业未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

该缺陷已沦为高频率发生,切切实实的审计工作需由企业质量领导小组牵头,根据法规要求,通过抽查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逐一审查企业实际运营各环节质量工作情况,及时针对发现缺陷进行整改,尽快减低甚至杜绝风险。当然,部分企业自行审计欠缺客观性和全面性,这时第三方力量进行辅助和指导便如雪中送炭。

4(条款号:*06201)

企业未对个别首营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部分资料不符合要求。

对首营企业的资质审核极为重要,收集完整的资料并完成切实审核,该程序是确保企业购销渠道合法的第一步。

5(条款号:*04709)

特殊管理药品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

经营特殊管理药品的企业,需配置专库,并双人双锁,安装与110联网摄像头,确保安全措施齐全。部分企业具备该经营范围但不经营相应药品,容易疏忽配置这些硬件。

6(条款号:**00401)

企业未能依法诚实经营。

企业如未能按照许可条件下经营或非诚信经营,检查发现弄虚作假行为,该项条款双星项,可直接撤销GSP证书。

7(条款号:*03401)

企业未定期审核、修订文件。

企业关键要素发现变更或者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之后,需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核,及时修订,确保体系文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8(条款号:*02301)

企业质量负责人不在职在岗。

企业质量负责人具备质量裁决权,岗位职责举足轻重。2015年开始,药品监管部门严查执业药师挂靠并进行得如火如荼。执业药师数量逐年递增,慢慢解决供不应求的局面,药品经营企业相应也应重视该岗位的重要性。

9(条款号:*01701)

质量管理部门未按要求履行规定职责。

本条款雷同以上第8条。其中,质管部负责人执业药师部分,企业铤而走险聘用挂职人员,质量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未能执行相应质量管理工作,规定职责未能按要求履行。

⒑(条款号:*01501)

质量负责人未能全面负责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独立履行职责,对药品质量管理实行裁决权。

部分企业质量负责人如为不在职在岗,势必质量工作未能体现裁决权,而在职在岗的质量负责人又未必能实现该职能;部分企业未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质量负责人未必是高层人员,未能保障有效执行工作。

四、【药店库存周转,您关注了吗?】

销售是药店经营的主要指标,而有效的药店商品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对销售的重要保障。但是有不少的药店管理者却忽视了商品的库存管理,导致库存积压严重,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销售。

关于库存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库存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为:

库存周转天数=产生销售的天数/(销售成本/平均库存成本)

目前各种店型的药店因为面积大小、库存品项数以及商品结构的不同,库存周转天数存在一定差异。下表是供参考的品类周转天数指标,只是一个平均水平的反映。药店的库存管理应该提高要求,控制在平均水平以下。

那么为什么要关注周转天数呢?从采购成本的角度上看,一般来说,账期越长,进货价越高。而企业需要的现金流如何来呢,计算公式为库存周转天数乘以日均营业额。

例如:某药店的平均账期是70天,周转天数也是70天,药店的日均营业额为500万元,

那么药店账上没有现金流。但是如果账期不变,周转天数是60天,那么就有5000万元的现金流。反之,如果账期不变,周转天数达到80天,药店每天要多掏出5000万元给供应商结款。如果药店没有钱,结不了款,供应商要么不送货,要么会要求退货停止合作。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药店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从而直接影响到销售,最终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下降,很可能改而选择竞争对手进行购药。

作为药店的采购人员要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将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账期以内。部分超市的做法是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的时候,即约定库存周转天数大于账期时会停止结款,直到库存得到控制为止,这种供应商管理的方式可以借鉴。

周转天数越短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现金流;账期越短,越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越能获得更高的毛利,从而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更大的价格优势。

作为零售管理技术推行先驱者的沃尔玛,平均账期是62天,平均库存仅有17天,按照60亿的日均营业额估算,每天账上有2700亿元。沃尔玛通过与供应商的账期谈判以及库存控制,获得现金流再通过其他金融方式获取高于营业利润的利润。

反观作为零售另一专业业态的药店来说,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不重视库存管理,往往因为补货人员不具备库存管理的概念,加上缺乏公司层面的库存管控,导致库存严重积压,不动销商品积压,畅销商品同样周转超大。笔者调研过的药店企业中,不乏有整体周转在100天以上者,也同样看到很多门店库存柜内满满塞着畅销商品,而药店管理者还需要贷款来缓解企业现金流,这都是缺乏高效库存管理的典型表现。

五、【商品销售分析】

分析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方法:

销售ABC分析法、商品周转率分析法、交叉比率分析法、贡献度分析法

【销售ABC分析法】

根据销售收入大小的顺序将商品分为A、B、C三大类。

?A类商品占销售收入的80%,其收入来自于20%的商品,即所谓的20/80法则。这

类商品是重点管理的商品,是营业额的主要来源,要及时补货避免断、缺货。

?B类商品占销售收入的15%,这类商品所占总品种比例40%,大都为配合辅助商品,

其中有些具有未来性的商品,应给予足够重视。

?C类商品占销售收入的5%,占总品种比例40%。这些商品大都属于滞销商品,其中

有部分为应淘汰商品,该淘汰的商品应及时淘汰。

【商品周转率分析法】

商品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库存金额

?不同商品有不同的周转率,周转率高表示销售速度快,为畅销商品;周转率低,表

示销售速度慢,为滞销商品。不但对单个商品可以进行周转率分析,同样可以对〖商品别〗,〖商品群〗,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周转率较高的前500位商品,这些商品为畅销商品,以及分析周转率很低的最后100位商品,这些商品为滞销商品,并应逐渐淘汰。

【交叉比率分析法】

交叉比率=毛利率×周转率

?这种分析法比较客观和实用。周转率高是畅销商品,但不一定是获利高的商品,毛

利率高商品又不一定是畅销商品,交叉比率分析法,综合考虑了两个因素,凡是交叉比率高的商品,必定是主力商品和畅销商品,交叉比率中等的商品,是辅助商品或新商品;交叉比率很低的商品往往是滞销商品,应逐渐淘汰的商品。

?重点分析交叉比率比较高的商品,前500位商品,这些商品一定是畅销商品和主力

商品,大约占销售收入70%-80%左右,销售利润也主要来自这些商品,门店应特别关注这些商品,尽可能不出现断货情况,另外还应分析交叉比率排位在最后的200位商品,这些商品一定有相当部分应淘汰的商品,该淘汰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贡献度分析法】

?贡献度=销售收入构成比×毛利率

?用这种方法就非常直接找到门店的主力商品,凡是按贡献度大小排名在前500位的

商品必定是门店的主力商品,贡献度排名在最后100位的商品必定是应淘汰的滞销、贡献度小的商品。

综上所述,要找出畅销商品,最好采用周转率分析法,排位在前500位的必然是畅销商品A;贡献度分析法,排位在前200位的商品必定是主力商品A;这两类商品往往会相互交叉,即既是畅销商品,也是主力商品,像这些商品在管理上是重点的重点。或用交叉比率分析法,排位在前500位商品必定是畅销商品A及主力商品A,排位在最后200位商品就是滞销的C类商品,这部分商品有相当部分应淘汰;其余为辅助配合的B

类商品。

六、【商品库存,补货管理】

商品库存、补货的有关名词定义:

1)月销量:指商品平均每月的销量

2)最高存量:既能保证销售又能加快商品周转的最高库存量。

3)最小库存量:为了保证销售而不致于断货的最底库存量。

4)补货周期:前后两次补货间隔的时间(天数)。

5)补货点:当商品的可销量到了某存量水平时,(小于安全存量(最小库存),即进行补货时的存量点为补货点。

6)补货量:最大库存量-现有可销量+(日均销量×到货天数)

1.合理确定库存量及正确补货意义:

若库存量确定不正确,会造成断、缺货,或造成库存过大,商品周转慢;

补货方法不正确,或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占用资金,大量退货及效期商品报废,深深影响经济效益;或造成经常断、缺货,影响营业收入,同样影响经济效益。

2.定库存量,补货点、补货量的方法

最小存量=日均销量×补货所需时间

最高存量=日均销量×(正常补货所需的时间+补货周期)+最小存量

补货量=最大存量-现有可销量+日均销量×正常补货所需的时间

例如:某商品的日均销量为20个,补货周期为7天,正常补货所需时间为5天,

最小安全存量=20×7=140个

最高存量=20×(7+5)+140=380个

补货量=380-140+20×5=340个

连锁企业品类管理课后习题梳理1

连锁企业品类管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课程导入: 1.品类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零售商竞争加剧;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期;生产商竞争加剧,利润降低;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多样化。 2.品类管理对零售商的意义有哪些? 答:使零售商从关注产品转向关注消费者;是企业提高每一寸营业面积的营业效率,获取更高利润;实现零售商和供应商关系由对立向无缝对接转换;帮助零售企业全面变革。 3.实施品类管理的商店与传统商店具有本质的区别? 答: 4.简述品类管理实施的关键要素? 答:品类品分表、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组织能力 5.简述品类管理师(助理级)的工作内容? 答:有熟练电脑文字输入能力,会熟练使用Excel软件,有文字写作能力;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的品类定义,包括撰写品类描述、建立品类结构图;能够对分管品类的角色界定提出建议,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分析;能够对分管品类的评估指标筛选,建立简单的评估指标相互关联关系、计算口径、评估方法,确定周期目标,进行定期评估,提出评估优化方向;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的现状分析,寻找与目标的差距,提出改善差距的策略;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的战术制定,优化商品组合;能够进行空间效率分析,对商场品类的空间布局规划提出优化建议;能够对所分管品类提出价格优化建议;能够提出品类促销策略,制定简单的促销方案,分析执行结果;能够进行简单的补货计算,并对补货策略提出改进建议;能够进行分管品类管理计划的实施与周期性评估,提出优化建议。能够参加企业内部定期的评估会议,提出报告;能够定期对分管品类市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有机会参与品类舰长、供应商定期品类回顾会议。 模块一项目一:(三)问答题 1.简述品类定义的影响因素; 答:零售商的定位、消费者的需求、购物者购买决策树、品类发展趋势、零售商的管理需求。 2.简述商品组织结构表制定的程序; 答:通过业态定位确定基本的商品结构大框架、门店目标顾客轮廓描述及需求分析、从品类领导性供应商或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获得品类定义的协助;商品组织结构整体设计。 3.简述商品结构三大层次的内容; 答:门店定位、商品组织结构表、品类配置商品组合 4.为什么商品的宽度比深度重要? 答:所谓商品的宽度是指经营的商品类别的数量,表示商品对整个类别的覆盖度以及基本功能的覆盖度。在商品组织结构表中主要体现为大分类与中分类的数量。商品的深度是指同一类商品中不同质量、不同尺寸、不同花色等因素的商品的数量,表示某种功能的商品在该类别的品牌覆盖度以及相关功能的细化和延伸。在商品组织结构表中主要体现为小分类以及小分类中的单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宽度比深度重要,即宽度优先于深度。因为宽度方面往往互补性比较强,相互替代性比较弱,如果宽度不够,意味着基本需求的不到满足,对满意度的影响显然比较大。而深度方面往往互补性

《品类管理》教材正文

校本教材 品类管理

前言 我国连锁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目前已经从规模竞争转向了内涵建设,品类管理作为解决目前连锁零售企业面临问题的手段之一逐渐浮出了水面。品类管理自1997年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引进中国已经经历了19年的传播和实践。但是,品类管理人才的缺乏将持续更长时间,因此,通过适当的方式培养我国的品类管理人才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职业学校作为连锁零售业的人才储备库,由职业学校来担当培养品类管理人才的责任是理所当然的。其中,应用性强、实践可操作性强的教材,对培养品类管理人才显得至关重要。 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以连锁企业实施品类管理的八大步骤为主线,设计了六个章节十六个小节的学习内容。在深度的把握上,本教材定位于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品类定义能力、品类角色定位能力、品类评估能力、制定品类目标和选择品类策略的能力,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品类管理的战术,并能够对品类管理在连锁企业内部的具体实施有所推动。 由于品类管理在国内实践中尚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由于企业的大量实践经验还无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加上编写人员对品类管理尤其是中职阶段的品类管理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教材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读者谅解并突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5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品类管理概述 (1) 第一节品类管理的定义 (1) 第二节品类管理的要素 (6) 第三节品类管理的流程 (9) 第四节品类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13) 第二章品类定义与品类角色 (19) 第一节品类定义 (19) 第二节品类角色 (30) 第三章品类评估与品类评分表 (48) 第一节品类评估 (49) 第二节品类评分表制定 (66) 第四章品类策略 (77) 第一节品类策略的制定 (78) 第二节策略向战术的转化 (87) 第五章品类战术 (99) 第一节高效的商品组合 (101) 第二节高效的商品定价 (124) 第三节高效的商品陈列 (144) 第四节高效的商品促销 (159) 第六章品类管理实施与回顾 (177) 第一节品类管理实施 (178) 第二节品类管理回顾 (194) 参考文献 (205)

超市商品品类管理方法

超市商品品类管理方法 商品品类管理与分析策略 零售企业,在推行、实施对商品的品类管理中,需要有一种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步骤!并为各步骤,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结合项目实践,在这里,建议贵公司,分三阶段,来推进“商品品类管理”的有效实施! 商品品类管理方法之一:货架陈列管理阶段 这是品类管理工作的基础性阶段!其工作内容是:将所有门店的商品陈列,归入总部管理。如果没有实施该阶段,往往,总部只能了解门店商品的销售情况,但对于销售结果形成的具体原因,却很难监控! 比如,某商品,销售很不好,可能是因为,该商品被摆放在一个很差的货架位置!或者,在陈列归类上,根本不符合消费者决策的习惯! 当总部能控制门店的陈列情况时,在制定品类评价指标时,就有了稳 定的依据!当然,门店也能分析,但在中国,目前达不到这种水平。

如果门店能完全根据总部要求陈列商品,并与总部有积极的、很好的沟通,把具体情况,及时反馈到总部,则说明,这个阶段的工作完成。 对于拥有几万个商品、上千个货架的零售企业,要完成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很不简单的事情。对代理商和经销商而言,是合作的大好机会! 商品品类管理方法之二:品类指标管理阶段 要管理好众多的品类,希望超市商品品类,能达到最高销售,并且, 在与竞争对手超市的商品品类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首先就要

做到:为品类评价制定标准!并且,使用这些指标?来评价超市商品品类中的各类商品!最后,通过评价.分析,来协调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商品种类与空间、价格与销售、促销与销售、服务与零售企业品牌的关系!当这种标准,被企业广泛接受,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的执行,这时,零售企业需要调整的,只是指标!而不再是每个人的思想和做法。 商品品类管理方法之三: 商品品类发展管理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谋求各品类,在一个细分目标市场中.获得优势 地位!具体要通过企业提供的商品附加服务,使品类能赢得更多顾客的喜爱和青睐,并达到较高的忠诚度。最终.达到提升销售业绩的目的。 不同的品类,对零售企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有的品类主要是带动客流!有的品类主要是带来利润!有的品类主要是建立企业的品牌! 即使是相同的品类,对于相同业态的零售企业来说,发展策略都可能不 同!当我们为超市的商品品类,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后,相关部门. 就要遵守策略指导,使品类向可控的目标方向发展。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 (-)商品品类管理 1、商品品类的概念 品类,是指一组易于区分、能够管理的商品或服务。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组在满足其某一方面的需求时,可以相 互联系或相互替代的产品。

品类管理汇总

品类管理特征①品类管理的基本单元是按一定标准确立的商品品类,而不是某个单品或某个商品品牌②品类管理应在零售商与供应商通力协作下完成③品类管理是建立在数据收集与分析应用的基础上,必须由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④品类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基础上寻求经营优势和利润⑤品类管理最终表现为一种零售管理流程品管零售店与传统零售店区别品管模式下零售商通过POS系统的销售数据掌握消费者的购物信息/供应商取得零售商的销售数据后对消费者消费商品信息进行分析,锁定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零售商与供应商在此基础上共同制定品类目标,确定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传统超市的流通渠道中零售商与供应商更多的处于一种对立竞争状态,销售数据与消费者无法共享,也不可能联合确定商品组合等品类管理活动实施品类管理前企业内部状况评估表1开展品管目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利润/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2对实施品管的适应能力:是否具有变革组织、流程和管理控制系统的意愿/以前是否有变革的经验/对变革的牵制因素/相关部门的准备/是否有投入时间与资金的准备3企业管理层的执行意愿:管理层是否有实施品类管理的认识与决心/对品类管理的了解/对实施品类管理的信心/是否能全程支持实施品类管理/对投入资金与时间的容忍程度4人力资源储备状况:是否有品类管理人才储备/是否有能培养成品类管理的人才储备/薪资与评价体系是否符合品类管理的目标要求5信息技术系统: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状况是否能支持品类管理/品类管理中会遇到哪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企业数据与信息质量、及时性、全面性如何/与供应商如何交流数据信息6门店的执行力;门店对实施品类管理的意愿/门店对品类管理的理解及对品类管理意义的理解/门店是否有精力与时间投入品类管理,配合系统品类管理工作.7与供应商的关系:是否已经实施VMI/关键品类供应商是否支持企业实施品类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如何顾客分析收集信息1顾客个人数据:顾客姓名/工作单位/业务部门/通讯地址/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性别/国籍等2财务状况:年收入/收益3交易情况: 产品情况/收入情况/利润情况/支付方式/支付行为4网络沟通: IP地址/登录页面/点击流/访问时长5电话沟通:客服呼叫中心数据报告/销售电话6其他沟通情况:邮递邮件/回复反馈7满意程度: 分别对产品/服务/公司8消费偏好:价格品牌质量服务等竞争店整体情况分析1竞争店经营结构及理念: 以来客数/客单价判断2商品结构及卖场营销:品类的宽度和深度/品类价格带的构成/动态促销模式/卖场设计模式等3品类功能:目标品类与对手相比竞争力组合\如何调整改进\常规性主营品类比竞争店形成差异化优势\考虑补充性品类调整更新4竞争店作业流程: 开店\高峰期时上货结束时间\高峰期与低峰期的销售不同\清货与甩卖\面对面销售\的时间5竞争店促销分析:促销主题选择/促销强度分析\每日促销主题/商品选择/时段促销商品选择品类应为消费者心中在某一或某些特征是一致的能够相互替代的同类商品,且这些同类商品能让销售者更好的锁定目标消费者更好的对该类商品管理以便促进销售品类特征1一种主动性概念需执行品类定义的主体去完成的一种主动行为2行为主体为商品销售者或开发者,其作为经营者处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更好的经营目的3行为内容是处于品类管理后续作业需要对所经营的商品以一定的标准加以分类品类发展趋势评估内容1品类增长潜力当前市场规模\潜在市场规模\以往销售的增长数据\相关品类销售的增长数据2品类成长动力品类项下次品类与小品类对品类的增长贡献\价格增长对盈利的影响\数量增长对品类成长的影响3消费者消费趋势消费者如何使用该类商品\对品类商品的满意度\对品类商品的新需求4购买者行为购买时间\频率\过程\购买量\选择标准(质量、包装、品牌等)\购买决策过程是否需要样品\是否需要品类教育宣导商品组合六原则正确的\产品\数量\时间\质量\状态\价格品牌组合中量的管理1增量管理自创新品牌\并购品牌\联盟品牌2减量管理波士顿品牌矩阵分析法\联合利华的多因素组合分析法品牌组合要素规划组合品牌\产品角色\组合角色\品牌逻辑\品牌范围\视觉组合 商品陈列的基本原则先进先出的陈列原则:因此,采用先进先出的方法来进行商品补充陈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顾客购买商品的新鲜程度,这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获利原则\陈列点原则\吸引力原则\商品搭配原则\易见易取得陈列原则\商品陈列的卫生、整洁原则\商品陈列的放满原则磁石点陈列法顾客动线:顾客进入卖场的流动曲线\磁石点:所谓磁石,就是指卖场中最能吸引顾客注意力的地方,磁石点就是顾客的注意点,要创造这种吸引力就必须依靠商品的配置技巧来实现关联商品陈列是指把分类不同但有较强互补作用的商品或是按照目标顾客的购物习惯将商品组合陈列在一起便于顾客相互比较促进连带销售使超市卖场整体的陈列活性化同时也增加顾客购买商品的卖点数,如牙膏和牙刷、面包及果酱、玩具区悬挂的儿童食品等。 商品价格管理基本要求凡商品定价要按有关规定执行\所经营的商品都要使用商品编号\要制作物价台账:物价台账是企业审查价格、实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其范围包括经营兼营批发展销试销加工必须做到有货有帐以账审价\价格信息管理:市场部要组织专职物价员每周进行一次半日采价,采价后物价员需要对价格动态进行分析,计算出与本企业的价格差,提出参考变价意见,报给企业领导,建立价格信息数据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国家政策\货币价值\市场供求变化\同业的价格动向\季节变化因素\国际价格水平\气候变化因素 促销商品选择节令性商品\敏感性商品:必需品如鸡蛋、大米\众知性商品:品牌知名度比较高\特殊性商品:超市自行开发自有品牌\新商品\库存较大的商品\供应商提供促销支持的商品\与其他品类促销可以结合的商品\以往促销业绩良好的商品规划促销考虑根据产品本身的销售规律,以促销实现淡季和旺季的平衡\在重要的时间段造势,帮助提升品牌影响力\配合新品推出的促销活动\根据对手的促销活动,有针对性的安排促销活动给予阻击\打乱对手的销售节奏,冲击对手的市场促销分析促销效果评估方法:前后比较法、市场调查法、观察法 引进新品的意义零售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品成为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进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品赋予零售商市场先发优势;供应商对新品投入的推广资源能为零售商所用,成为其发展的助力;引进高效新品是维持良好品类

品类管理1

一、【四招做好药店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是零售之本,它可以通过增加新品类和新服务来增加新顾客,并通过优势品类增进老顾客粘性。它是基于企业的定位,将商品按照功能和属性进行分类,再将每一个类别作为一个盈利单元进行经营管理。 ?品类管理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挖掘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提升销售利润,并建立起差异化品类形象,提升对顾客的影响力。 ?品类管理首先仰仗于品类的丰富度。例如,衡水百草堂第二药房光手杖就有30余种类别,价位从20元到200元不等,而一般药店只有2~5种手杖售卖。这样,当顾客想买此类产品时,即使并未决定来百草堂购买,也会首先过来看看,因为店内的可选择性强。这就是优势品类的集客作用,如果此时配合专业化营销,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从整体来看,品类管理分为四部分: 一、商品分类管理;二、商品组合策略;三、发展优势品类;四、商品线的检讨和 调整。 通常来说,商品有多种分类方法。 其一,按经营属性分类,可将商品分为: 1.重点商品,指既有销量任务和单品提成、又有连锁和厂商全面支持的商品。百草 堂实行重点品类“1433”体制,即1个品牌,要创造400万毛利额;30个单品,每个单品要创造30万毛利额。“1433”中的商品,全部带有单品提成,且有任务考核,达不成任务扣店长工资,连锁和厂商配套给予政策,扶植这些商品的成长。 2.品牌协议商品,指品牌厂商和连锁签订相关协议的产品,例如夏季和藿香类产品 厂家签订协议。这些产品只有销售奖金,但没有销售任务。更多依靠厂商广告投放、地面拉动等,为连锁制定行销方案走货,不会给门店下硬性任务。 3.自营商品,例如独家代理品种或贴牌品种,是门店毛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品 种能保证区域独家和价格可控,保证商品线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4.一般商品,即到处可以拿到的商品,如大普药。 5.竞销品,这是吸客品类,必须保证不断货,且参与竞价。要持续访价,制定访价 目录,保证价格比竞争对手低5%~10%。 其中,重点商品和品牌协议商品是需要多加关注的,这两者必须制作报表,每周跟进销售进度、每月总结销量达成情况。自营商品起到差异化作用,着重销售推广,以提升毛利。 其二,毛利率分类法。 10%以下毛利的商品是竞销品,10%~20%毛利的商品为次竞销品,20%~40%毛利的为一般商品,40%(或60%)以上毛利为非竞争品,即高毛利商品。其中次竞销品的作用是维持价格形象,保证这些产品不比竞争对手价高即可。非竞争品是毛利结构重要部分,其占比决定整个连锁的毛利水平。 其三,报表分类法。 一是品类毛利报表,表格纵向是类别,横向为数据。例如,假设纵向有心脑血管用药、保健食品、感冒药品,横向则是这些品类的销售数据,包含销售额、销售额占比、毛利额、毛利率四个板块。这张表每个月整理出一次,将品类按销售额占比进行降序排名,随后,要关注门店哪些品类的毛利率低于当前药房平均毛利率,假设药房平均毛利率为29%,此时门店那些销售占比高但毛利率低于29%的品类,就是要改造的对象。

《连锁药店经营管理之品类管理》

《连锁药店经营管理之品类管理》 一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商品是我们经营核心,发挥连锁药店商品作用的最大化成为每个连锁经营者管理的难题。 如何设置合理的库存,更能节约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成本资源? 如何对商品进行定时、定量的调拨,主动执行门店与配送中心、门店与门店之间的商品调剂功能? 商品究竟该如何进行调拨管理,加快商品流通效率,实现门店利润的最大化? 合理的商品库品,可以为连锁药店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最在限度地创造更大的销售、产生更多的利润,减少商品的滞销,降低效期商品的报损率,加快资金周转……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连锁药店商品调控 按商品的品类、品牌、品种,控制连锁药店总库商品的存销比;动态掌握配送中心与门店库存商品的库存水平及比例分配。动态调剂门店需求、存货;指导公司进货与库存关系之调整,审核采购计划及订单,跟踪采购作业;汇总门店补货计划,保证配送中心向门店的适时、适量、适地商品供应,减少断/缺货率;及时组织公司的节庆、季节商品;对效期商品、促销商品、滞销商品的管理与组织;主动执行门店与门店之间的商品调剂功能;对门店专柜商品的调控与管理;新商品开发与汰换。 二、商品调控的管理 商品的调拨:指统一采购的商品从配送中心调到各门店进行销售。调拨是定时定量进行的,定时是根据商品周转需要与配送成本而拟订的配送次数与时间;定量是指根据各门店销量与库存状况,按已定的商品不同的存销比来拟订单品每次补货需求的数量。基本原则:动态掌握公司配送中心与门店库存商品的库存水平及比例分配,动态调剂门店需求与存货,主动执行门店与配送中心、门店与门店之间的商品调剂功能,定期分析门店商品动销状况,及时调整不适销商品,规范门店补货计划,给采购提供准确的商品需求信息,以保证配送中心向门店适时、适量的供应商品,减少断、货率,对新商品、促销商品、专柜商品的管理。 三、商品库存的调控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将顾客需要的商品根据顾客需求的数量进行采购,再把商品送到顾客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知道顾客需要的商品是什么,所需要的数量是多少,然后进行适量的存货。所谓“适量”,就是既要保持卖场丰富的货源供应,又不要造成库存的积压。那么,如何做到库存的适中化管理,是摆在连锁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就如何进行库存的调控进行阐述。 造成库存积压的原因:订货交货的前置时间变动,订货时采用经济批量订购,比实际需要的量多,订购时机没有掌握好,虚库存的存在以及货帐不符,无法掌握到真正的商品库存数量,供应商交货不稳定,前置期过长,客户的需求不定性,产品滞销或退货,预测产品会缺货或涨价,预先增加库存,以防缺货或涨价。 四、商品库存调控的要点 一是适当进货,就是以上年同期销售商品的品种种类,或上一个周期销售商品的品种;二是适当的数量,就是上年同期商品销售的数量,或上一个周期商品销售的数量,作为进货的主要参考依据;三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购进适时季节性或时尚流行商品。 库存调控的六个步骤:将本店商品按销售、类别、排名、价格、付款方式、采购前置期、陈列量等进行商品的细分;统计以往每月、每周的销售业绩,预计销售量。依据以上数据制定每一商品小分类的库存标准,根据各门店不同商圈以及以往销售业绩制定门店的整体、各单品的库存标准,根据不同商品的库存标准制定商品采购计划,调整配送中心与门店、门店与门店之间的库存结构、库存数量。 五、库存管理方法

品类管理基本知识

品类管理基本知识 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一、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 品类是一个战略经营单元 (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涵盖了采购部和运作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些时候,还涉及到人事管理,如品类经理的设置。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品牌为供应商的经营核心,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从商品的开发、订价到促销活动等,连销售状况分析及市场调查也都以品牌为中心;零售商的经营则是以其店铺的销售情况来决定商品组合及陈列摆设的调整。供应商及零售商都以品牌及店铺为中心来决定其经营策略,在收集产品信息时难免会有所遗漏。品类管理则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另一个经营方向,通过品类管理来主导经营活动必须要求零售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甚或互相对立的情况,以追求更高利益的双赢局面。 - 1 - 品类管理 品类管理 在品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商通过POS系统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情况,而由供应商收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后,再共同制定品类目标,如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下表列出传统超市管理与实施品类管理的超市管理的差异。 目前,品类管理多半是由具领导能力的供应商辅导零售商共同执行品类管理,初步规划以货架管理为主,通过POS信息及计算机分析每个货架 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判断此产品是否上摆设产品的销售数量及需要增加或减少上架空间。同时通过货架管理确定每家商店适当的库存量及安全存量,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即可获得成长率及固定销售量等信息,再将卖场销售数据回传给供应商,有效反应到制造商,适量控制生产与制造,以减少库存量及库存天数等,而这些都是执行品类管理所希望进一步达到的。 二、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 品类管理作业流程可以区分为六个组件,其中核心组件有企业策略、企业流程,另外还有辅助组件:信息技术、组织能力、协同合作的关系与评量表,以下分别说明

品类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品类管理的定义和理解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目录 1品类定义 2作业流程 3品类角色 定义 扮演角色 4品类评估 5评分表 6品类策略 制定策略 误区 7品类战术 8重要性

品类计划 商品分类 9具备条件 10执行障碍 11实施效益 零售商 供应商 12制约因素 13解决思路 14发展方向 1品类定义 在执行品类管理之前,要先决定品类为何。而品类的架构是由供货商与零售商协调订定,但最主要的仍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品类的定义是指品类的结构,包括次品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等。领导性的供应商都可以提供相关品类甚至非相关品类的品类定义。品类的定义不能与信息系统脱节。不少零售商都清楚品类的结构,但信息系统中没有相应地做维护,当需要知道中分类,小分类的销售情况时,系统只能打出品类所有单品的信息,员工需手工计算某中分类或小分类的销售数据。这极大地制约了品类管理的实施。另外,品类定义会随购物者购物习惯的变化而改变,如婴儿用品传统上分散于食品,服装,纸品等品类,为方便怀孕的妈妈或带着孩子的妈妈购物,出现了婴儿街,宝宝屋等购物区域,所有的婴儿用品集中陈列,一个新的品类(婴儿用品品类〕应运而生。 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

品类管理基本知识

品类管理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一、品类管理的意义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 品类是一个战略经营单元 (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涵盖了采购部和运作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些时候,还涉及到人事管理,如品类经理的设置。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品牌为供应商的经营核心,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从商品的开发、订价到促销活动等,连销售状况分析及市场调查也都以品牌为中心;零售商的经营则是以其店铺的销售情况来

决定商品组合及陈列摆设的调整。供应商及零售商都以品牌及店铺为中心来决定其经营策略,在收集产品信息时难免会有所遗漏。品类管理则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另一个经营方向,通过品类管理来主导经营活动必须要求零售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甚或互相对立的情况,以追求更高利益的双赢局面。 在品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商通过POS系统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情况,而由供应商收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后,再共同制定品类目标,如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下表列出传统超市管理与实施品类管理的超市管理的差异。 目前,品类管理多半是由具领导能力的供应商辅导零售商共同执行品类管理,初步规划以货架管理为主,通过POS信息及计算机分析每个货架上摆设产品的销售数量及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判断此产品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上架空间。同时通过货架管理确定每家商店适当的库存量及安全存量,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即可获得成长率及固定销售量等信息,再将卖场销售数据回传给供应商,有效反应到制造商,适量控制生产与制造,以减少库存量及库存天数等,而这些都是执行品类管理所希望进一步达到的。 二、品类管理的作业流程 品类管理作业流程可以区分为六个组件,其中核心组件有企业策略、企业流程,另外还有辅助组件:信息技术、组织能力、协同合作的关系与评量表,以下分别说明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品类管理 核心与转助组件。 1.企业策略,是引导企业决策的大方向。 2.企业流程:为企业每日所进行的作业,为企业为达成企业策略所从事的一连串活动与方法。 3.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透过适当的组织架构、责任、角色、发展、技术与奖赏系统的进展而得的。 4.信息技术:透过运用信息科技收集及分析相关资料,提供品类管理所需的数据,可以大幅改善企业流程。

什么是品类管理

什么是品类管理? 品类(category)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或服务。依据FBI Best Practices Definition的定义, 品类管理(Category Management,CM)是“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 品类管理是把所经营的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把每一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或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营运效果。 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 理流程, 通过消费者研究, 以数据为基础, 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 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 品类管理是ECR(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是 扩大需求,最大化店内资源的主要手段。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涵盖了采购部和运作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些时候,还涉及到人事管理,如品类经理的设置。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 [编辑本段] 品类管理的概念

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品牌为供应商的经营核心,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品牌营销为主,从商品的开发、订价到促销活动等,连销售状况分析及市场调查也都以品牌为中心;零售商的经营则是以其店铺的销售情况来决定商品组合及陈列摆设的调整。供应商及零售商都以品牌及店铺为中心来决定其经营策略,在收集产品信息时难免会有所遗漏。品类管理则为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另一个经营方向,通过品类管理来主导经营活动必须要求零售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甚或互相对立的情况,以追求更高利益的双赢局面。 在品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零售商通过POS系统掌握消费者的购物情况,而由供应商收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并加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后,再共同制定品类目标,如商品组合、存货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下表列出传统超市管理与实施品类管理的超市管理的差异。 目前,品类管理多半是由具领导能力的供应商辅导零售商共同执行品类管理,初步规划以货架管理为主,通过POS信息及计算机分析每个货架上摆设产品的销售数量及成本分析,通过分析所得的数据判断此产品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上架空间。同时通过货架管理确定每家商店适当的库存量及安全存量,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即可获得成长率及固定销售量等信息,再将卖场销售数据回传给供应商,有效反应到制造商,适量控制生产与制造,

品类管理项目推行方案

品类管理项目推行方案一、项目背景及问题二、项目目的三、项目推进方案(一)建立类别管理规范(二)建立品类分析机制(三)建立商品管理制度四、项目推进方式五、项目推进计划六、项目组成员(建议)七、项目完成时间及交付品八、项目总结 一、项目背景及问题:品类管理是指消费品制造商零售商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消费者研究,以数据为基础,对一个品类作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决策思维。品类管理是ECR(高效消费者回应〕的重要策略之一。品类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核心的零售管理。它体现在商品开发、物流、总编及客服部等实际工作内容中,从实施的角度来讲,品类管理就是充分地利用数据进行更好的决策。公司可以通过销售数据来分析消费者对品类的需求并制定后期的品类发展策略与销售目标,例如价格策略、商品组合、库存管理、新商品开发及促销活动等,而目前公司品类管理仅停留在品类的定义层面,即制定出了品类的定义与结构,而对品类管理中的品类角色、品类策略、品类战术、品类计划实施和品类回顾方面的内容研究进展缓慢,因此缺乏有效的品类管理,致使公司品类的发展不清晰,使公司不能有效地进行规模扩张,正如一个人的胃容量不大,如何能够吃掉超过其承受的满满一桌佳肴一样。现在很多人都明白公司为了合理有序地发展,必须推行品类管理建设,但是通过沟通了解,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什么才是品类管理,如何才能有效的推进品类管理?品类管理的基础是类别管理,从公司目前的状况来看,系统类别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A、类别系统的类别结构很不完善,很多类别不全面,分类不细致。目前公司有17个大类,62个中类,196个小类。并未完全覆盖所经营商品的范围。B、大、中、小、细类很多分类不合理,与行业的分类原则大相径庭。如影像机归类在家用电器的小家电,而电视机归类在多媒体通讯的信息设备等等。C、分类的逻辑各式各样,同一中类下的分类逻辑不一致。有按功能用途分类的,有按单、套分类的。 D、有些应属于同级类别的放置于下级类别。如孕妇用品放置在化妆品的类别下等等。 E、“其它”类别。一些无法归类或界定不清楚的商品便被无情的放入其它类别中,造成“其它”类别数据的庞杂,以致无法按类别进行分析整理。品类管理是基于准确的数据,通过消费者研究进行的一项思维决策活动。所以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目前商品的类别归属混乱,不仅造成类别数据的失效,也无法对类别的经营销售及趋势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进而增加商品管理的难度及复杂性,也不利于商品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导致商品开发的低效产出。 二、项目目的:建立XX品类管理体系,为企业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提供指导性意见,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三、项目推进方案:品类管理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坚实的基础,经过系统类别的整理,商品的梳理,达成销售数据的准确一致,才能为品类的分析提供客观的分析支持,进而分析判断出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品类的正确发展方向,最后才能对商品的引入开发提出合理具体的指导意见,实现公司及消费者的利益最优化。个人对公司品类发展的推进有以下建议:第一步:建立类别管理规范。通过完善系统类别和商品的梳理,使商品开发按照既定归类进行有序、客观的归类工作,德珍系统、BI系统及财务系统的类别一致,可以保证后续商品归类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类别管理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定义品类角色、品类策略,使商品开发具有方向性及实操性。第二步:建立品类分析机制。在准确的经营数据基础上,通过专业、客观的品类分析工作,结合市场及行业的品类发展趋势,定期对品类的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及建议,以第三方的角度观察品类状况的优劣得失。第三步:建立商品管理制度。品类管理的核心是商品管理。基于专业、精准的品类分析,我们就可以对商品的引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做出指导性建议,引导各个品类按照各自的品类角色,执行相应的品类策略,分配合理的资源档位,进而根据市场的判断,要求商品开发引入适销对路的品类商品。引入什么商品,在什么时间销售,引入的商品预计带来多少的销售和利润,如何以最小的资源配备获得最大的收益。只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细

便利店品类管理

门店如何做好商品品类管理及销售指引 营运中心:ZRB 表:品类的对比分析: 图:品类的占比分析 如何做好主要品类的管理及销售中注意的问题: 香烟类 1.把握香烟品项,评估滞销香烟的优化及进口香烟的补充,加强品类需求的活力 2.把握香烟的毛利,需加强烟草的订量,满足畅销香烟的需求 3.把握有整条销售机会的香烟需备货,把握畅销香烟>=6天的日均销量的库存. 门店品类09年下半年与10年上半年的数据分析 商品编码 商品名称 09年下 半年店均销售 10年上半年店均销 售 额差 09年下半 年店毛利率 10年上半 年毛利率 率差 0 生鲜 2660 2908 249 27.7 27.6 -0.07 1 主食调料 3036 2964 -72 18.6 18.8 0.24 2 副食 75595 77404 1809 18.0 18.6 0.59 3 洗化 2783 2627 -156 22.3 22.3 -0.05 4 百纺 963 994 31 31.9 33.5 1.55 5 日杂 3346 3180 -166 23.7 24.9 1.20 6 医药 921 936 15 27.0 27.2 0.26 7 便民服务类 2302 1794 -508 21.1 25.1 4.02 8 专供商品 119 101 -18 21.9 21.0 -0.96

4.把握传统节日香烟的销售,注意销售信息(整条优惠)的发布及POP、标示牌的 运用,加强节日主营品类的销售氛围 5.在可选的香烟品类内,满足部份老顾客指定香烟的需求,客情关系的目的建设 6.把握库存香烟的合理存放,高档的香烟应存在低档香烟的上端,香烟最好贮存在干 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引起的顾客投述 饮料类 1.把握季节变化对饮料的需求,小分类的占比,茶饮\碳酸\功能\果汁\奶制品\水的品类单店的占比分析,优化结构,平衡结构 2.应季销售时应考虑水柜内饮料的陈列(水柜的黄金陈列)及量版式的堆位陈列,增 加随手销售的机率及视觉的销售引导 3.把握有整件销售机会的饮料备货,把握畅销饮料>=6天的日均销量的库存 4.把握传统节日家庭装饮料的备货(1.5L,2.0L,2.5L),主力的小分类为碳酸\果汁\茶饮 \啤酒 5.把握相应设备的正常检修及维护,确保提供冰冻的饮料出售,饮料销售日均>=8瓶 的饮料,应双排面或多排面陈列 6.把握饮料新品上市的推广及接受,加强品类的鲜度管理 休闲食品类 1.副食类中的主力类加之一休闲食品类,平均毛利达22%,占副食类(除饮料)70%的 销售 2.关注小分类中麻辣食品,肉干类,干坚果,凉果,糖果,膨化食品,饼干的销售占比及货 架分布,跟据销售思考是否增加或优化. 3.把握商圈的特殊性需求,做好品类的调整:如社区类型门店,可考虑儿童食品的丰富 及集中陈列,主价格带在1~4元;如娱乐区门店,可考虑麻辣食品,干坚果,瓶装木糖 醇的品项多选择化及突出陈列. 4.尝试引入高毛利的二线品牌,做好新品推介\店长推介牌的适当使用,从而达到提高 品类销售毛利的目的. 5.把握节日对该品类影响,如情人节\圣诞节对巧克力销售的影响,如儿童节\春节对 糖果销售的影响等,做到合理备货,突出陈列 6.加强外包装的检查,及时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下架,常出现质量问题的小分类如麻 辣食品,肉干类. 非食类 1.非食类的销售应注意品项的精挑细选,常规\高毛利\特殊性需求\结构性的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2.非食类的品项价格带应趋向商圈的属性,高消费型的商圈在商品选择方面的主价 格带选中偏高的品项,同时商品品牌需求较高.

商品品类管理步骤

商品品类管理步骤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商品品类管理步骤 零售企业在推行和实施品类管理中,需要有一种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步骤,并为各步骤制定详细计划。 结合项目实践,在这里介绍一个通过三阶段来推行品类管理的方法。 1. 货架陈列管理阶段 这是品类管理的基础性阶段,其工作内容是:把所有门店的商品陈列归入总部管理。如果没有实施该阶段,往往总部只能了解门店商品的销售情况,但对于销售结果形成的具体原因是很难监控的。 比如:一个商品销售很不好,但可能是因为这个商品放在一个很差的货架位置,或者在陈列归类上并不能符合消费者决策。当总部能控制门店的陈列情况,在制定品类评价指标时就有了稳定的依据。当然门店能分析也可以,但在中国目前还达不到这种水平。

如果门店能完全根据总部要求陈列商品,并能和总部有很好的沟通,把具体情况反馈到总部,说明这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对于拥有几万个商品、上千个货架的零售企业,要完成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很不简单的事情。 2. 品类指标管理阶段 要管理好众多的品类,希望品类能达到最高销售,在与对手同品类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首先就要做到: 为品类评价制定标准,并且使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品类中的各商品,最后通过评价分析来协调商品种类和数量、商品种类与空间、价格与销售、促销与销售、服务与零售企业品牌的关系。 当这种标准被企业广泛接受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的执行,这时零售企业需要调整的只是指标,而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和做法。

3. 品类发展管理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谋求各品类在一个细分目标市场中获得优势地位。具体要通过企业提供的商品附加服务,使品类能赢得更多顾客的喜爱,并达到较高忠诚度。 不同的品类对于零售企业可以有不同应对策略,如:有的品类主要是带动客流,有的品类主要是带来利润,有的品类主要是建立企业的品牌。 即使是相同的品类,对于相同业态的零售企业来说,发展策略都可能不同,例如同样是中型超市,有的零售企业是靠卫生纸给顾客带来方便,而有的零售企业会利用卫生纸去建立低价形象。 当我们为品类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后,相关部门就要遵守策略指导,使品类向可控的目标方向发展。

品类管理的步骤(精)

品类管理的步骤 下图为欧美各国在实施品类管理之后,所拟定之实行品类管理的七个标准步骤(图1-2)。品类管理不是一套适用于所有供货商与零售商的制式方法,因此如何有效运用仍需透过双方的默契与共识。 一、品类管理的定义: 在执行品类管理之前,要先决定品类为何。而品类的架构是由供货商与零售商协调订定,但最主要的仍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 二、品类所扮演的角色: 1.普遍性品类:消费者于日常生活中或因习惯使然而会购买的商品,如:报纸、杂志、饮料等。通常这类产品每家商店都有贩售,因此消费者并不会指定非得到特定的商店购买本类商品不可。只是经常购买该类产品商品而已。 2.特殊性品类:本类商品具有吸引消费者消费的特性,而且该品类是该商店与众不同的卖点,消费者会为了购买这项商品而专程前来购买。假若该商品仅有特定商店贩售,则消费者要买该商品,势必要到些商店,此品品即为一种目的性品类。 3.偶发性品类:该品类商品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在偶发状况下所引发的需求。譬如:一般商店所提供的轻巧雨具等商品,便是偶发性品类商品。 4.季节性品类:为因应特定节日或活动所摆设的商品。譬如:促销活动中,常可看到「消费满5000元,再加500元即可得到价值1000元的泰迪熊」等标语,该卖场中原本可能并无陈列该「泰迪熊」品项,但在促销活动中便会陈列该商品以刺激消费。又譬如:每年约11月中旬便会有商店开使陈列圣诞节相关的商品,供消费者选购。 5.便利性品类:具有增进消费者从事某项活动之便利性的品类。譬如:便利商店会提供影印、传真、代收停车费、代收货款等服务,统一超商提供DHL国际快递服务…等。虽然该品类的单价可能偏高,但消费者认为该品类所带来的便利性的价值远超过其售价,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之该类商品。 三、品类评估: 我们可利用下列基本问题来评估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品类。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

商品品类管理及工作流程 (一)商品品类管理 1、商品品类的概念。品类是指一组易于区分、能够管理的商品或服务。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是一组在满足其某一方面需求时可以相互联系或相互替代的产品。在确定商品品类时,要围绕满足顾客需求的目标达成三个基本目的:一要可识别,二要可规划,三要可操作。品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对供方来说,每一品类应达到既定的但却是存在差异的经营目标。 2、商品品类管理的概念。商品品类管理是指分销商和供应商把所经营的商品(产品或服务)分成不同的类别,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以品类为业务单元的管理流程,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商品和服务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通过商品品类管理,可以从整体上使产品供应链更有效率。从短期来看,会有更高的回报,从长远来看则会有更好的生产及运营基础。对零售商来说,实施品类管理会得到很多的好处:更能迎合消费者要求;能大大减少脱销的现象;能增加品类营业额及利润;更容易评估新商品;可以更有效运用资源。对供应商而言也可以得到一些好处,如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强弱商品的分布;通过品牌评估而增强商品在整体中的表现;可以为将来的新品研究准备资料和 数据。

商品品类管理的实施包括六个步骤:业绩衡量系统、供应商关系、组织能力、信息技术、品类管理战略及业务流程,其中,品类管理战略及业务流程是核心部分。国内一些零售企业一般是通过四个步骤来完善品类管理的,即现状评估、品类管理基础设计、品类管理初期测试以及品类管理全面推广。 3、商品品类管理的决策分析。商品品类管理的决策分析内容包括品类优化分析、促销分析、定价分析、新品分析和利润分析。品类优化分析是根据零售客户自身的销售份额数据及市场的销售份额数据对品类中的各规格进行分析。针对各规格在零售客户及市场的不同表现情况作出不同的建议,确定其日后的经营计划。促销分析是通过对以往促销记录的对比分析,从而提高促销的有效性,得到最好的销售回报。定价分析,同样也是零售客户面对市场作出有效反映的决策支持。新品分析要利用新品的许多指标,如推出厂家的情况、推出时伴随的广告力度、促销支持等信息,来对每个新品作出量化的分析,从而为零售客户是否接收这种新品以及怎样对新品进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的建议。利润分析不仅属于财务的范畴,而且也是品类管理进行到高层阶段所治理解决的问题。通过个规格的利润产出分析、不同促销形式的利润产出分析等,从另一个角度提供决策分析。 (二)商品品类管理的工作流程 1?确定行动计划。品类管理是一个完善而系统的项目,需要不同部门的相互协作并明确共同的目标--充分利用有限的货架资源,使每一寸资源都能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