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双高”开发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底水油藏“双高”开发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底水油藏“双高”开发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底水油藏“双高”开发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摘要:张渠二区为典型的底水油藏,经过14年注水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面临含水持续上升、水驱油效率差等矛盾,通过实施油井化学堵水、注水井堵水调驱及改变相渗压裂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总结出了”双高”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技术对策,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化学堵水堵水调剖压裂引效

张渠二区1998年注水开发,开采长213层,构造总体为一平缓西倾单斜,在大单斜背景上发育一系列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长213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东西两侧迅速减薄,油水分异不明显,为典型的构造-岩性边、底水油藏。油藏在北部、中东部受上倾方向岩性遮挡,受构造影响,渗透率降低,底水不发育;在中西部、南部构造变低,底水发育。

一、油藏开发特征

1.采出程度增大,含水持续上升

张渠二区一直保持高效开发,已累计产油260万吨,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5.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6.9%,综合含水74.6%,油藏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随采出程度增大,含水持续上升,平均以0.2%/月的速度递增,开采中受底水、注入水、同层水3种因素影响,地下水驱规律复杂,前期依靠注水调整控水达不到预期效果。

2.油水渗流通道沟通,水驱效率差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实践与认识

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实践与认识 摘要: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地层压力: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断层遮挡;地层能量 滨南油田历经四十多年的开发,主力区块、优质储量已得到充分动用,多数主力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采油速度和高开发成本的四高阶段。如何实现老区稳产?滨南油田从保持合理地层压力入手,通过实施井网完善、调整注采对应关系、强化注水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实现了连续稳产16年的佳绩。 1 所属油田概况 滨南油田属于多油层复杂断块中、低渗透油藏,分为滨一区、滨二区、滨三区,所管单元油层埋藏深,低产、低效,低渗单元居多。从上到下发现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三套含油层系,共探明含油面积66.27km2,石油地质储量8157.4×104t,注水储量7181.6万吨,

可采储量2010.8×104t,标定采收率24.65%。目前累计产油1562.1499万t,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9.15%,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40%。该油田投入开发以来,经历水力泵、电泵、抽油机等多种方式的强度开采,地下油水关系复杂,非均质严重,平面层间矛盾突出。 2 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思路 以“产量硬稳定、管理上水平”为目标,立足老区,进行井网完善,调整注采对应关系,夯实老油田的稳产基础,减缓递减,确保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主要以砂体治理和平面挖潜为重点,实施“增”、“提”、“补”措施,即增加注水井点和有效注水量,提高注采对应率和开井数、补孔小砂体挖潜等,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3 提高采收率的做法和效果 3.1 井网完善是前提 针对油水井井况明显变差,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层能量下降严重,部分油井因能量不足停产,油田开发形势变差的现状,自2006年以来,我们从长远利益出发,通过精细油藏描述,进行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措施,加强了对地质构造和剩余油分布的再认识,分别对滨35-64块、杨集沙三和毕家沙三等多个单元的24口油井实施了转注完善注采井网,初期日增注1060m3/d,累计增注23.0723m3,对应油

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 # 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 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 S K E o R 003871.03464.0lg 084612.0058419.0+++=φ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 HIDD_H1

3)万吉业(1962年) R R K E μlg 165.0135.0+= 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 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 2159 .01903.00422 .0)()1(3225.0--??? ? ???????? ???? ?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 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 +-+-+-=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 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 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 h 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 μ 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 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 Z 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 --+++++-=μ 以上各式中参数: 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 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

各类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

一、 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二、 低渗透砂岩油藏 三、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四、 砾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五、 凝析气藏采收率计算 六、 溶解气驱油藏采收率计算 七、 稠油油藏采收率计算 # 一、常规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 1)石油行业标准1(俞启泰,1989年) T V hs k E k r R 0001675.006741.0*0001802.0lg 09746.0lg 1116.0274.0+--+-=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2)石油行业标准2(陈元千,1996年) S K E o R 003871.03464.0lg 084612.0058419.0+++=φμ 式中各项参数的分布范围 适用条件:中等粘度,物性较好,相对均质。 # HIDD_H1

3)万吉业(1962年) R R K E μlg 165.0135.0+= 4)美国Guthrie 和Greenberger (1955年) h S K E wi o R 00115.0538.125569.0lg 1355.0lg 2719.011403.0--+-+=φμ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 5)美国API 的相关经验公式(1967年) 2159 .01903 .00422 .0)()1(3225.0--??? ? ???????? ???? ? ????-=a i wi r oi wi R P P S K B S E μφ 适用条件:油层物性较好,原油性质较好,不适用于稠油低渗油藏。 6)俄罗斯的Кожакин(1972年) h V S S K E k k r R 0018.005.0171.0000855.0)1000/lg(0275.0lg 167.0507.0*+-+-+-=μ 适用条件:μR =(0.5-34.3) K =(109-3200)10-3μm 2 S *=7.1-74公顷/口 S K =0.32-0.96 V K =0.33-2.24 h =2.6-26.9m 7)俄罗斯Гомзиков的相关经验公式(1977年) h T S Z S S K E oi k r R 0039.000146.027.0054.0180.000086.00078.0)1000/lg(082.0195.0+++-+--+=*μ 适用条件:K-0.130~2.580μm 2 μR =0.5~34.3mPa.s S *=10~100公顷/口 Z=0.06~1.0 Soi=0.70~0.95 T=22~73℃ H=3.4~25m 8)前苏石油科学研究所的格姆齐科夫公式 Z S S S h T K E oi k r R 00085.000053.0173.0149.00038.000013.0lg 121.000080.0333.0* --+++++-=μ 以上各式中参数: 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空气渗透率,×10-3μm 2; μo :地层原油粘度,mPa.s ; μr :地层油水粘度比; υ:平均有效孔隙度; S k :砂岩系数; V k :渗透率变异系数; B oi :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S :井网密度,口/km 2; h :有效厚度,m ; T :地层温度,℃; Z :过渡带的储量系数; P i :原始地层压力,MPa ; P a :废弃压力,MPa ;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讲义

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冀东油田开发新技术高级培训班讲义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岳湘安 2001.4.7

一、概述 (一)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吨/年(1亿)。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近几年,我国已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将进口1亿吨/年。国民经济急需石油,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 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姓名:韦景林 班级:021073 学号:20061000005

一.前言 油气田是指,在地质意义上,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而油气田的采收率则是指油气田最终的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的工作了。然而,任何一个油藏的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产出多,也就是说少花钱,多采油,最终采收率高。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要了解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继而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控制着油气田的采收率呢? 一.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很多,总体而言,一是内部因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凡属于受人对油气藏所采取的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高。在开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的合适的部署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得到改造,从而使油气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的内在因素有: (1)油气藏的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2)储层的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 (3)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的活跃程度; (4)油气本身的性质,如油、气的相对密度、原油的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等。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的外在因素有: (1)开发方式的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干气回注方式开采; (2)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 (3)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 (4)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的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 (5)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除了上述影响油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内外因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着油气藏的采收率,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知道了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就要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以最少的经济投入,得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 自动化网时间:2009-06-12 来源:网络 油气田最终的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很多,总体是内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因,凡属于受人对油取的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的合适的部署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得到改使油气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1)油气藏的内在因素: 油气藏的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 储层的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 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的活跃程度; 油气性质,如油、气的密度、原油的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 (2)油气藏的外在因素 开发方式的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方式开采; 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 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 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的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 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油气田开发 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的工作了。 任何一个矿藏的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即少花钱),产出多(即多采矿),最终采收率高。作为对一个油田的开发来说,讲究其有效性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期,使得油田最终能采出最多的原油,有一个高的最终采收率及好的经济效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 由于各个油田的地质情况不同,天然能量的大小不同,以及原油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油田应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又怎样合理布置生产井的位置?油田的年产 量多少为好?这些都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和确定的原则性问题。 又由于油田埋藏地下,是个隐藏的实体,在开采过程中,其内部油、气、水是不断流动着、变化着的,这种流变性是其他固体矿藏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要有效地开发油田,就得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各项措施,以适应变化的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地改造油层,使它能朝着人们预定的、有利于开发的方向变化和发展。这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还由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始终需要有能适应地下情况变化的工程技术来实现有效的开发目标。即需要有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先进的监测与观察技术;先进的油层改造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来保证开发工程的实施。 总的来说,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人们具有先进的认识方法和改造技术,才能实现对它有效开发。下面对油田开发的基本工作内容作一介绍。(具体的油田开采工艺方法后面有专题论述) (一)搞清油藏类型、选择开发方式,是有效开发油田的前提条件 油藏类型是决定油田开发方式的基础和依据,而开发方式不仅要适应油藏的不同特点,而且要随着开发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一个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必须认真对待这两个问题。 这里需要简单交待一下,所谓油藏就是指可以值得作为单元开发对象的含油体,可以是一个油层,也可以是一组性质近似的几个油层。一个油藏可以是一个油田,而一个油田也可以包几个油藏。例如我国的任丘油田,其下面是碳酸盐岩油藏,上还有砂岩油藏,是一个多油藏的油田。油田开发工程,一般是以油藏为单元来考虑的。因为有时同一个油田内的若干个油藏的地质条件、原油性质相差悬殊,既然是不同类型的油藏,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不同油藏应有不同的开采方式和开发井网。当然,如果几个埋藏深度相近地质条件相似的油藏,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开采方式和井网一并进行,那自然是更好的,但事前必须按油藏为单元搞清地质情况。 以含油体形态为主划分油藏类型,分为层状油藏和块状油藏。如以圈闭条件为基础划分,可分为构造油藏、地层油藏和岩性油藏。构造油藏的基本特点在于聚集油气的圈闭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它的类型也还可以细分,其中最主要的有背斜油藏和断层油藏。地层油藏是指因为地层因素造成遮挡条件,在其中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藏。在地层油藏类型中又有地层超覆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的

提高原油采收率(DOC)

提高原油采收率 摘要:针对提高采收率,这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提高采收率的四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说明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和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发展 在讨论提高原油采收率之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采收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和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原油采收率要达到40%,力争50%,挑战60%。中国石化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走过了稳步增产、快速上产、稳产、递减等阶段。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东部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8.9%,而国内如中石油平均为34.5%,国外如美国平均为33.3%,中东平均为38.4%,因此,中国石化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目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EOR,即Enhanced Oil Recovery)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同样与日俱增。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 1.7%。这种供求矛盾使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原油含水率不断增加,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近几十年来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加大,后备储量接替不足。为此,三大石油公司一方面加大国内外勘探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产,其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部分大油田先后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阶段。国家计委在“七五”至“十五”计划期间,把提高采收率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开展了热采、聚合物驱、微乳液—聚合物驱、碱—聚物驱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等技术研究,使我国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提高采收率技术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化学法又分为化学驱和化学调剖。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调整吸水剖面包括浅调、深调和调驱三类技术。调剖剂分为无机类水泥、无机盐沉淀、有机聚合物凝胶、树脂类、颗粒类及泡沫类等。 气驱包括混相、部分混相或非混相的富气驱、干气驱、CO2驱、氮气驱和烟道气驱等,注入方式分为段塞注入、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注入。 热力法包括热水驱、蒸汽法、火烧油层、电加热等。其中蒸汽法又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驱、蒸汽与天然气驱;火烧油层又分为干式、湿式、水平井注空气等。 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此外,声波物理法采油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 上述提高采收率技术,部分已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部分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部分尚处于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标签:采收率发展现状CO2驱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气,天然气的混相压力小,由于这种压力限制,所以CO2混相驱对浅层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混相压力随着油藏深增大而增大,当原油密度大于0.9218g/m3时则不适用于CO2混相驱,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当原油密度小于0.8251g/m3,埋藏深度小于762m时也不适合CO2混相驱。除此之外

提高石油采收率试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一次采油:完全依靠油气藏自身天然能量开采石油的方法。 2、二次采油:用人工方式向油藏注水补充油层能量来增加石油采出量的方法。 3、三次采油:为进提高油藏开发后期的石油采出量,向油藏注入化学剂或气体溶剂,继续 开采剩余在油藏中的石油。 4、提高石油采收率或强化采油(EOR):自一次采油结束后对油藏所进行的所有提高石油 采收率的措施。 二、问答题 1、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按注入工作剂种类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水驱、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五大类。 2、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按提高石油采收率机理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流度控制类、提高洗油效率类、降低原油粘度类和改变原油组分类。 3、简述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发展方向有: ●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降低成本,加快新型聚合物的研制工作,扩大聚合物驱的应用范围; ●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化生产步伐,优化三元复合驱体系配方,尽快研制出高效、廉价的表面活性剂; ●完善蒸汽驱配套技术,加快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技术攻关,努力扩大稠油蒸汽驱规模; ●加快注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的研究,争取以较快的速度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因地制宜开展微生物采油、物理法采油等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第一章油气层地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石油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一门应石油工业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是一门观察地球的各种现象,并研究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地壳运动:引起地壳结构和构造发生大规模改变的运动。 3、平行不整合: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要素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表明当时曾有沉积间断,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即为不整合面,它代表没有沉积的侵蚀时期。 4、角度不整合:即狭义的不整合,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产状也不相同。 5、褶皱: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它是在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种构造变动,也是岩石塑性变形的变化形式。 6、背斜:为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7、向斜:为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 8、断盘:是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也即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 二、填空题 1、地壳表面高低起伏,由(海洋)和(陆地)所构成。 2、地壳表层长期与大气和水接触,遭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一层沉积层,平均厚度为18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局部地区缺失,是现代石油地质研究与勘探的主要目标。 3、地球自形成以来时刻都在运动着,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身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一、概述 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1亿)吨/年。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技术

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技术张冬玉(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11影响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的因素 碳酸盐岩油藏的采收率较低且变化大,一般为20%~45%。影响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的地质因素主要有:储集层类型、基质渗透率、原油粘度、储层的润湿性及非均质性等。 碳酸盐岩油藏不同孔隙结构的分布特点,导致在各类孔隙网络中的渗流条件差异很大。根据流体在不同类型储集空间的流动特点,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划分为裂缝孔隙型、溶蚀晶洞孔隙型、粒间或晶间孔隙型和混合孔隙型等4种类型。其中,溶蚀晶洞型储集层和混合孔隙系统储集层的采收率最高,平均在40%以上;裂缝孔隙系统储集层的采收率较低,平均为24%。 在上述影响因素中,基质渗透率和原油粘度是影响油藏动态和采收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21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 (1)碳酸盐岩油藏油层改造。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主要增产措施,当基质孔隙度和渗透率得到改善时,基质中的油向产油裂缝及溶蚀管道中的供给速度增加,使采收率提高。 国内、外在酸化理论研究、酸化设计、酸液和添加剂、施工工艺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为了提高酸化处理的效果,多种深度酸化用的酸液也已被广泛应用,其中效果较好的酸液有油酸乳化液、胶凝酸、废硫酸、泡沫酸,还有多组分酸、氨基磺酸和特高浓度盐酸(30%~35%)等。 (2)恢复和保持油藏压力。碳酸盐岩油藏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油井必须以自喷方式生产。为了保持油井自喷生产,应该把地层压力水平恢复和保持在原始压力的95%以上。常用的保持地层压力方法有注水和注气两种。 对具有良好基质渗透率或有利渗吸特性的裂缝性油藏,已证实注水是保持油藏压力和优化最终石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对于基质渗透率差,或不具备有利渗吸特性的裂缝性油藏,普遍使用注气改善油藏动态。研究表明,如果在生产初期就开始注气,把气—油接触压力保持在原始值,则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3)钻加密井。碳酸盐岩油藏钻加密井既能提高采油速度,又能大大提高采收率,这在美国西 色条状絮凝体堵塞物及破坏粘度大、弹性强的白色条状絮凝体堵塞物,使其长度由80c m变成5~10c m左右,以便随母液带出管内。 用热洗车进行清洗,将水加热到50℃左右冲洗,进一步将部分母液管线内的白色条状絮凝体堵塞物带出管线,直到出口见水为止。带有温度的水对聚合物起到降解作用,可将挂壁的堵塞物清洗掉。 再次用压风机吹扫,将经过热水从管壁冲洗掉的堵塞物扫出,当注入站出口见风时,开始蹩压,反复扫4~6次后,停止扫线,这时管线内仍有未扫净的剩余残留物。 配制站启泵供母液,用母液顶出管线内的残留物,当注入站出口见到母液时,停止外排,这时倒入正常生产流程。清洗管线工作至此全部完成。 (3)现场试验效果分析。清洗前后取样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清洗后管线内的条状絮凝体堵塞物及黑、灰、棕色杂质去除了,溶液呈均匀透明状态。对比试验前后管线终点压力变化、沿程摩阻变化情况,处理后管线终点压力平均上升了0121MPa,最高上升了0126MPa;沿程摩阻平均下降0124MPa,效果对比十分明显。 41预防母液输送管线内粘附物产生的主要措施 (1)保证管线的施工质量,管道内应无毛刺、防腐层应完好。 (2)新管线投入使用前一定要认真清理干净。 (3)加强聚合物质量检验,严防使用不合格产品。 (4)加强配制过程的质量监督。 (5)严格母液过滤,保证进入管道的母液质量合格。 (6)停用的管线应及时扫线,清理内部杂质。 实践证明,采用扫、洗、扫、顶等物理方法解决母液管线堵塞的问题是可行的,该方法清洗母液管线彻底,不破坏母液管线的内防腐层,而且费用低(1380元/km),操作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栏目主持 杨 军) 61 油气田地面工程第25卷第1期(200611)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2295872.html,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作者:罗红芳高占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关键词:采收率发展现状 CO2驱 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

原油采收率

一、填空: 1.EOR技术包括: 化学驱油法,混相驱油法,热力驱油法,微生物驱油法。 2.常用的热力驱油法: 蒸汽吞吐法,蒸汽驱油法,火烧油层法。 3.粘土矿物的性质: 带电性,吸附性,膨胀性。 4.影响粘度的因素: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水解度,溶剂的影响,含盐量,聚合物浓度。 5.降解分为: 剪切,化学,温度,生物降解。 6.滞留分为: 吸附滞留,机械补集,水力滞留,物理堵塞。 7.xx吸附实验结果影响因素: 岩石的类型及其组成,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水解度,聚合物浓度,聚合物含盐量。 8.粘弹性流体: 具有粘性流体的流动特点,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 9.聚合物的常规性能: 外观,固含量,颗粒分布,不容物含量,水解度,表观粘度,溶解速度,残余单体含量,分子量。

10.聚合物特定性能: 增稠性,耐盐性,过滤性,热稳定性,剪切稳定性,筛网系数。 11.表面活性剂分为: 离子型(包括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型。),非离子型。 12.碱剂分为: 氢氧化钠,硅酸钠,碳酸钠。 13.国内稠油对温度特别敏感。 14.稠油的分类:50-100为稠油,100-500为特稠油,大于500为超稠油。 15.毛管(准)数: 驱油过程中的粘滞力和毛管力的比值。(Nvc) 16.xx管准数提高途径: 驱替液速度增加,驱替液粘度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 17.微生物的概念: 是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一般存在于碳氢化合物的沉淀物中。 18.火烧油层工艺: 干式正向燃烧,干式反向燃烧,湿式燃烧。 19.火烧油层适用条件: 油层渗透率高,厚油层,原油饱和度高,原油粘度高。 二、名词解释 1.EOR:

润湿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影响

润湿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影响 【摘要】:结合大量文献调研,综述润湿反转性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与驱油效率间的关系。润湿反转是将岩石表面由亲油转变为亲水性,使油滴更易于脱离岩石而流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润湿反转; 驱油效率; 机理 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中发现,润湿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润湿反转性与驱油效率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 油层中的砂岩(主要是硅酸盐),按它的性质是亲水性固体。因此,在砂岩表面上的油较容易被洗下来,但砂岩表面常常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而改变性质,即发生了润湿反转。现在储油层中相当一部分的砂岩表面是亲油表面,油在这样的砂岩表面上是不易被水洗下来的,这是原油采收率不高的一个原因。目前有些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是根据润湿反转的原理提出来的。例如,向油层注入活性水,使注入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按极性相近规则吸附第二层,抵消了原来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从而使砂岩表面由亲油表面再次反转为亲水表面。这样,油就容易为水洗下,使采收率得以提高[2]。 一、润湿反转性的概念 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都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把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互转化叫做润湿反转。 二、润湿反转性的类型 岩石的润湿性支配着油气水在储层孔隙中微观分布,决定着孔隙吼道中毛管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影响着水驱油效率和剩余油分布[3-4]。 一般可以将岩石润湿反转分为:水湿转变为油湿、油湿转变为水湿、混合润湿转变为油湿或水湿。 三、润湿反转性的影响因素 由于岩石润湿反转性与驱油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分析岩石润湿反转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影响岩石润湿反转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岩石的矿物组成的影响 不同的矿物成分具有不同的润湿性,而储油岩石沉积来源广,矿物本身又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孙超张金功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710069) 摘要国内外所采用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主要基于降低石油运移的阻力来实现,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3种:化学法、热力法和混相法,新兴的方法有微生物法和地震法等, 其中电渗法和声波法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应是各种方法的进一 步优化和结合,另外,从油气成藏机理角度开发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可能是今后重要的 研究方向,有望能导致新的突破。 关键词石油采收率化学驱热力驱混相驱 1概述 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济、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即提高石油采收 率。纵观原油生产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左右。当天然 能量衰竭时,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二次采油)。它的采 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最终采收率通常为30%~40%。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而使纯收益减少时,则进入了三 次采油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 Recovery”,即EOR)。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40%,地下还有至少60%的储量等待开采,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目前备受国内外 重视。〔1,2〕。 从机理上讲,提高采收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增加原油流动的动力或降低其阻力。增加 动力的方法有注水、注天然气、以及地震法和声波法。降低阻力的方法则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降低流体的表面张力及粘滞阻力,常用方法为化学驱、热驱和混相驱,还有 新兴的微生物驱;其二为扩大运移通道,主要方法为酸化和压裂。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看,一次、二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相对比较成熟, 而三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方法尚处于部分工业运用及实验室研究阶段,下面主要对后者作详细论述。 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 2.1化学法 化学驱可分为3种主要的工艺技术;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碱水驱。表面活性剂和 碱水驱油的机理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为基础的,而单注聚合物或注入表面活性剂后又注入聚合物,则可以控制流动度,从而也就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注入到油藏中的碱水与存在于石油中烃的衍生物中的脂肪酸发生化学反应,就地形成脂肪酸的钠盐,形成这些表面活性剂促使造成超低界面张力〔3〕。 表面活性剂驱的研究始于50年代, 60年代中期,美国已开始用磺酸盐投井使用。目前该 法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于聚合物驱中最重要的一种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PAM),常用于流度控制和渗透率调整。最近有人研究用交联聚合物的方法驱油, 经微观和宏观渗流实验方法研究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在高含水期的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率上升速度,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4〕。 应用更广泛,研究得更多的是复合驱。例如粘土含量高,原油酸值较低,单独用碱水驱 无法获得较高产油量的油田,应用复合驱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采用常规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即使使用最优的胶束系统,三次采收率也没超过原始地质储量的50%。但如果用碱液首先驱走原生水中和固定在粘土上的钙离子,然后注入表面活性剂、聚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主要因素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姓名:韦景林 班级:021073 学号:20061000005 一.前言 油气田是指,在地质意义上,一定(连续>地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地总称.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地或多种地地质因素控制地地质单位.而油气田地采收率则是指油气田最终地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地比值.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地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地工作了.然而,任何一个油藏地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产出多,也就是说少花钱,多采油,最终采收率高.要达到这个目地,首先就要了解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继而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控制着油气

田地采收率呢? 一.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 影响采收率地因素很多,总体而言,一是内部因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地地质特性所影响地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凡属于受人对油气藏所采取地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地因素都是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高.在开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地合适地部署和有效地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地地质特性得到改造,从而使油气藏地采收率得到提高.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地内在因素有: (1)油气藏地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等; (2)储层地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 (3)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地活跃程度; (4)油气本身地性质,如油、气地相对密度、原油地粘度、气油比、气田地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等. 影响油气藏采收率地外在因素有: (1)开发方式地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干气回注方式开采; (2)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 (3)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地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 (4)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地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 (5)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除了上述影响油气藏采收率地主要内外因素外,还有其他地因素影响着油气藏地采收率,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知道了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主要因素,在油气田地开发过程中,就要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以最少地经济投入,得到最大地采油率,实现利润与效率地最大化.因此,从内外因上综合考虑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是目前地质学家门急需解决地一项重要课题. 二.如何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 一个油气田地开发总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用最少地经济投入得到最大地采油量,即使采油率最大化.那如何从影响油气田采收率地内外因素来提高油气田地采收率呢? 首先,通过外因方面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地方法主要是开发方式地选择和提高三次采油技术.当在某一个区域发现一个有工业价值地油气藏后,就要考虑如何去开发它,要以怎么样地开发方式来开采才能达到最大地采收率.作为对一个油田地开发来说,讲究其有效性地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期,使得油田最终能采出最多地原油,有一个高地最终采收率及好地经济效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然而,因为各个油田地地质情况不同,天然能量地大小不同,以及原油地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油田应采取什么样地开发方式?又怎样合理布置生产井地位置?油田地年产量多少为好?这些都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