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设计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设计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设计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能力方面

①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②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法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板书〗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资料分析1】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⑴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⑵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⑶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资料分析2】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也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例吗?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除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的实例外,农业活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中,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有蓝婴病。1973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出现幼儿高铁血红蛋白症(蓝婴病)。其原因是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过10 mg/L,这时过多的硝酸盐会

与红细胞中的血色素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为细胞和组织运输足够的氧。患儿的临床症状是在口、手或脚等部位出现时断时续的蓝色或淡紫色,呼吸困难、腹泻、呕吐、抽搐,严重的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硝酸盐来源于点源污染,如下水道、畜禽养殖场等,或非点源污染,如对农田、公园、草地等的施肥。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资料分析】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例如,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外。

2.从上面正面和反面的实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吗?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只有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而且往往作用巨大。

3.协调与平衡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资料分析】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振兴西部而提出的宏观决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生态工程建设。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讲授〗:几种西北地区特别适宜树种的介绍

(1)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属于胡颓子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植株表面具有棘刺,叶呈条形或条状被针形,两端趋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沙棘花先于枝叶开放,雌雄异株;果实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于球形,直径5~10 mm。沙棘喜阳,粗壮的枝干抗风沙。沙棘叶、皮、果实及种子在医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沙棘的嫩枝、嫩叶是牛、羊的精饲料,被誉为“铁杆牧草”。沙棘果维生素含量极高,营养保健价值高,有利于增加种植者的收入。沙棘是半干旱黄土高原迅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调节生态平衡和促进农林牧业发展的良好树种。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实施沙棘生态工程,大面积种植沙棘,有效地控制了沟道水土流失,每年可减少流入黄河泥沙2 100万吨。

(2)山杏,主要指西伯利亚杏,它抗寒、耐旱,适应性强,是我国北方最普遍的果树之一,是绿化荒山、水土保持、防治风沙的先锋树种。山杏果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加工饮料的优质原料。

(3)刺槐,属落叶乔木,适应性强,在年降水量20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不低于3 ℃的地区都能生长。它不仅生长快,且耐盐碱,有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刺槐泌蜜丰富,蜜质优良,是主要蜜源植物之一。刺槐不仅可改善生态环境,还可用于发展畜牧业。

(4)锦鸡儿(又称拧条),豆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具根瘤,高1.5~3 m;耐干旱和寒冷,喜生沙地或半固定的沙丘上,不怕沙压和风蚀。此种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可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枝条可用于编筐,其枝叶是牛、羊等冬春季节主要的饲料之一。

(5)杜梨,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可高达10 m,原产于我国华北、西北及东北南部。耐寒,耐干旱、瘠薄,能在含盐量0.5%(质量分数)的土壤中正常生长,且耐涝性也较强。

(6)沙枣,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小乔木。分布于华北及西北等地,耐盐碱力较强。

(7)合欢,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可高达20 m。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黄河以南等地区。耐盐碱力较强,但不耐水涝。

(8)臭椿,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可高达25 m。原产于华南、华北、西北各地。抗性强,生长快,耐盐碱力强。

西北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针对公共草地的过度放牧问题,应该实行草地承包,调动个人的管理积极性,减少过度放牧现象;另外,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种植牧草,增加牧草产量。

4.整体性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⑴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⑵系统整体性原理

〖旁栏思考题〗你能举出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例子吗?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豆科作物和固氮菌的共生就是一例。固氮菌为豆科作物提供氮素,而豆科作物为其提供能量和其他营养,两者的共生使豆科作物能够在氮素缺乏的土地上生长;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

〖思考与探究〗3.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用于喂蚕,蚕可以生产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沙(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经过鱼塘内

的食物链过程,可以促进鱼的生长;甘蔗可以榨糖,

糖渣用来喂猪,猪的排泄物也进入鱼塘;鱼的排泄

物及其他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过微生物的

分解,又可以作为桑和甘蔗的有机肥料。桑基鱼塘

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了多种

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

“无废弃农业”的要求。桑基鱼塘系统物质、能量

流动示意图见右图。

〖《实践活动》思考题〗

〖讲授〗1.北方地区的沼气池冬天是如何维持的?用什么方法能使沼气池中的菌类维持稳定的产气?

在冬季,可以通过加温方法(蒸汽、热水通入发酵池);或将沼气池用塑料大棚封闭起来来增加产气。

沼气稳定产气的必须条件:

●沼气池必须密闭。沼气菌群是一大类厌氧细菌,它的整个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代谢等)中都不需要氧。

●适当的水。发酵池中的料水比例得当是正常产生沼气的关键。如一个6 m3的标准池,首次投料大约需要人畜粪便1 500 kg、杂草500 kg,加入2 000 kg的水。料含水比例越高,外加水越少;反之,外加水则越多。

●适当的温度。一般8 ℃以上,沼气菌即可活动,产生微量沼气;20~24 ℃,活动正常;28~30 ℃,最旺盛,产生沼气率最高。

●酸碱度。沼气发酵适宜的pH为6.5~7.5,最适pH是6.8~7.0。

●搅拌。适当搅拌,可以提高发酵池内产气率。一般每周搅拌2次即可。

●接种。增加沼气菌种数量,尽快发酵、产生沼气。沼气池正常产气后,还需不断地添加新料,清除旧料,才能确保持续产气。

1.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沼气工程?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的能源来源问题,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创造了新的生态产业,如沼气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促进了以农牧结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的综合发展。

2.目前沼气工程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目前沼气工程存在的问题有:北方地区沼气产气在冬天不稳定,需要加热;沼气的一次性投资较大,相当部分的农民财力有困难;对沼气的研究较薄弱,例如,对发酵过程中有关微生物及一些酶的研究。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沼气工程的推广。

『复习策略』

本节内容需重点掌握生态工程遵循的五项基本原理,应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其中前四个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网络知识结构』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

到和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

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1)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生态工程原理 3)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

5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

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

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

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

答案:

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循环经济生产原料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整体性经济社会系统学和工程学功能比例关系之和

『例题剖析』

【例1】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答案】C

【例2】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式不属于()

A.生态经济 B.循环经济

C.生态工程 D.生态农业

【解析】本题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产下产生的生态农业中物质的多级利用,本题强调的是生产模式,生态工程与该模式有一定关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

【答案】C

『限时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由于单一种植樟子松树,使松毛虫因为没有天敌而肆虐一时,使很多地方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说明了()A.樟子松树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的危害性很强,并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树

C.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D.由于植物种类达单一,导致松毛虫只能侵害樟子松树

2.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理性原理

4.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6.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7.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系统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

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

A.控制人口 B.节约资源 C.保护环境 D.先污染后治理

9.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B.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多

C.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

D.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10.协调与平衡原理主要指()

A.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及环境对生物的承载力 B.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C.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协调统一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协调统一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B.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12.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正确的观点是() 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B.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展耕地面积

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3.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14.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5.对生态农业的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 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

C.实现“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生产模式 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16.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符合的原则是()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资源 B.使产出和输人的物质达到平衡

C.尽量减少生物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17.使用农药一般不会引起()

A.土壤污染 B.水体污染 C.农产品污染 D.害虫产生抗药性18.在物质循环上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是()

A.湿地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19.某牧草的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害虫过度繁殖 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食物链被破坏 D.害虫产生变异新类型

20.据报导2000年5月在舟山群岛海域发生的“赤潮”,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根本原因是()

A.海水综合治理差 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

C.海水受生活垃圾污染 D.水土严重流失,大量红壤流入海水

21.(多选)我们的祖先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使我国的土壤维持了几千年的肥力,其实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诀窍在于( ) A.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

B.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

C.采集某种特殊植物,将其根茎叶加水一起捣碎榨汁,作为肥料

D.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法,把有机物转变为有机肥料

22.(多选)生态工程体系的特点是()

A.少消耗 B.多效益 C.可持续 D.多投资

23.(多选)下列属于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而建立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是()

A.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B.防风固沙生态工程

C.水源涵养生态工程 D.城市垃圾处理生态工程

24.(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世界公认的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A.酸雨 B.臭氧层衰竭 C.人口急剧增长 D.温室效应

二、能力提高: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达到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

___________、多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的工程体系。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_______________。

2.(8分)某地农民大量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了航班起降。

(1)秸秆的大量焚烧,使当地雨水pH发生变化,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秸秆焚烧后所剩的灰分,是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在焚烧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散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农民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右图,请根据此图回答(9分):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能量,各类生物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的作用又被桑和蔗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的作用,形成_______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设计:

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2000年10月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_____。

(3)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为辅的程度。而在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中,

______________仍起着较大作用,强调按预期目标,因地制宜地调整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1.C

2.B

3.C

4.B

5.D

6.B

7.B

8.D

9.C 10.A 11.B 12.A 13.C 14.A 15.C

16.D 17.A 18.D 19.C 20.C 21.ABD 22.ABC 23.ABC 24.BCD

二、能力提高

1.自然界物质循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消耗,效益,持续,循环经济,生态工程

2.(1)增大(2)矿质元素,CO2 水蒸气 (3)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1)生产者和分解者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三、创新应用

1、(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自我调节理论,回归自然,人为调控,人为调控(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五年级科学上册 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教科版

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知识讲解——遗传实验设计

高考总复习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考纲要求】 1.掌握遗传实验设计中的杂交方法 2.体会遗传实验设计的中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及原则 【考点梳理】 考点一、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实验设计 1.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时的实验设计: 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研究为例,写出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思路: (1)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 结果 F1代表现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 (2)让 F1自交,结果 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隐性=3 :1 ; (3)为了解释上述现象,孟德尔提出假设的核心是: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等量的两种配子; (4)验证假设:设计了测交实验,即用隐性个体与F1杂交; (5)预期结果:后代出现显隐性两种性状,比例为1 :1 。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意义是通过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来反映 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6)实施实验方案,得到的_ 实验结果 _与__预期结果相符,由此得出结论: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比例相同的两种配子。 2.与孟德尔遗传学研究实验设计的类似题目 (1)这道题目,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以用测交方案。 科学家从某植物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白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此题可以用自交方案也可用测交方案。 ①步骤1:选择高蛋白纯合植株和低蛋白植株(非高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后代(或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步骤2: 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自交) 或测交方案:用F1与低蛋白植株杂交 预期结果: (若采用自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3:1 (若采用测交方案)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③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如果实验结果与__预期结果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2)在一块高杆(显性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解答此题首先得明确此株矮杆小麦产生的原因为:基因突变或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然后再设计实验研究其出现的原因。 方案一: 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获得子一代。 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如果子二代为高杆:矮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参考教案教科版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分析动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造生态瓶和模拟实验,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平衡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这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和制作。他们将通过研究,自制生物生存环境的实验,发现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 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与环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坚持管理和观察生态瓶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池塘中的生物群落: 1、出示书中的池塘图,分组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2)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常见的遗传类实验设计题: (1)黑色的雄牛是否为纯种,如何鉴定? (2)抗病小麦是否纯种、最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什么? (3)如何用一只雄性白猴尽快地繁殖出更多白猴?(4)杂交育种的操作步骤? (5)单倍体的操作步骤 (6)设计多群果蝇基因型的鉴定方案 (7)设计多群兔子基因型的鉴定方案 (8)利用伴性基因培育后代可定雌雄的幼苗的方案生物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遗传类实验不仅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而切更能体现高考大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遗传类实验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种: 一显隐性的判断 1 理论依据

(1)已知个体是纯合时,将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2)不知个体是纯合时,应选择相同性状的个体交配或自交(动物),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2 典例分析 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在从太空返回后种植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请你用原有的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已知小果实为纯合子,根据不同性状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判断即可。 答案:直接用纯种小果实与大果实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小果实,则小果实为显性性状,大果实为隐性性状;如果后代全表现为大果实或大果实与小果实的比例为1:1,则大果实为显性性状,小果实为隐性性状。 巩固练习1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生了1头小牛。在6头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题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要求 基础训练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森林中的一棵死亡倒下的树及在其上生活的苔藓、藻类、蘑菇、 白蚁、蠕虫和鼠等,它 们共同组成了() A .种群 B . 生物群落 C .食物链 D .生态系统 2 . 农田生态系统属于()

A .草原生态系统 B .人工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3 .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 A .食物链和食物网 B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阳光、生产者和分解 者 4.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群落中化学能的是() A.蚯蚓 B. 小麦 C. 硝化细菌 D .酵母菌 5.能加快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的 是() A.生产者 B . 消费者C. 分解者 D .空气 6.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 A .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 B .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成无机物 C.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 .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8完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 9 .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很多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A .蝗虫 B .蚯蚓 C .蜘蛛 D .蛇10 .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乡镇的科学教学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来成绩都不高,要想走出这样的低谷,教师必须从头审视自己,认真领会课改精神,转变过去那种陈旧落伍观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统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探究活动中。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的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统统,我注意了适合补充,给他们肯定和鼓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学生能自己分析和探究,提出自己的问题,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探究,得到实验结论。 在实验分析和总结中知道如何使用实验器材,知道生态瓶中的生物过多造成生态失横衡,知道怎样观察和做记录。 《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你们真棒!”“你们真像一个小科学家!我要向大家学习,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建造生态瓶。”这些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这不仅使学生有了胜利的体验,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既做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又关注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学生的评价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辛的工作,但我相信作为科学教科师的我们,一定会以

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1;答案:(1)不能确定。(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 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已知亲本为纯合子: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②未知亲本是否纯合: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量大)→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例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1)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课题、假设、设计实验、预期、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数据)并推导结论七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课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课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蚯蚓如何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而移动身体?” (二)假设 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假设。假设,也称假说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例如,新编高中生物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其假设是:“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其预期结果是:“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蝌蚪,将促使蝌蚪的生长发育加速”。实验预期是较具体的推断。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案: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含答案)x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目标导航 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工程在植物繁殖方面的应用。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的应用。3.概述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原理。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阅读P 38-39) 1.微型繁殖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属于无性(填有性、无性)繁殖,能够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性状。 2.作物脱毒 (1)选材部位:植物分生区附近的部位,因为此处细胞内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优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人工种子 (1)组成:由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作为保护性外壳的人工种皮和提供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所需营养的人工胚乳。如下图: (2)特点:后代无性状分离,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阅读P 40-41) 1.单倍体育种 (1)过程: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2)优点:①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②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实例:烟草、小麦等。 2.突变体的利用 (1)过程: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中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2)优点:可以得到抗逆性(抗盐、抗病和抗除草剂等)品种和含有高蛋白的植株。

(3)实例:抗花叶病毒的甘蔗、抗盐碱的野生烟草、抗除草剂的白三叶草等。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实例:人参、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都已实现工厂化生产。 判断正误: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 (2)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种子的胚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 (3)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两年便可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 ) (4)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所培养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会发生突变。( ) (5)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的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 (6)单倍体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本身。( ) (7)细胞产物的生产是将植物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 ) 答案(1)√(2)×(3)×(4)×(5)√(6)×(7)√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本质:微型繁殖实际上是一种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一切优良性状,这项技术只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该过程只涉及有丝分裂,不涉及减数分裂。 (2)优点:使用材料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有利于进行工厂化培养。2.作物脱毒 (1)病毒的特点:病毒是寄生生物,在用种子繁殖或用植物根、茎的无性繁殖过程中,种子、根、茎的细胞中可能携带着病毒并传给下一代,使其繁殖的子代感染病毒。 (2)材料的选取:据检测,植物的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如果将未被病毒感染的植株的分生组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幼苗用于生产,可以避免病毒对作物的影响,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 3.人工种子 (1)人工种皮的要求:

(完整版)2018遗传实验设计专题

遗传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8/3/18 一、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实验设计 (1)自交:让某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2)测交: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交配,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3)花粉离体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如果植株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为纯合体。若有两种以上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1. 现有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经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雄果蝇可以供实验使用。(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代关系判断的实验设计 基本思路:先做亲子假设,再做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好题集锦 (2013年高考研讨)(原创+改编)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各图所示的某些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A中,共有条食物链,若由于某种原因蛇突然全部死亡,则短期鹰的数量将。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2)上图B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千克。 (3)上图C中,假设在每种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从来源不同的途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草中含900kg的生物量,最多能使鹰增重 kg。 (4)上图C中,假设每种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比例不知道,每种较低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比例也不知道,要使鹰增重1kg,则至少需要消耗草 kg。(5)上图D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提供给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答案: (1)8 增加植物→鼠→猫头鹰 (2)3250 (3)4 (4)25 (5)25A/(5-4x) 2013年一模 28题(16分)研究发现,某污染重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具有功能。图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目前人们依据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2)甲基汞通过富集而危害人体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在甲基汞的作用下突触间隙会持续存在较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同时发现甲基汞高度亲脂,又能与蛋白质结合,请推测乙酰胆碱增多的可能原因是 。 (3)底泥中存在与B类细菌类似作用的真菌,这类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浮游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外。其去向还有。 (4)根据题干信息,请提出一种有效降低水体汞污染危害的思路: 。 答案:(1)净化水体空间(垂直和水平)(生物)群落演替(2)食物链甲基汞导致突触前膜释放过多的神经递质(也可以从影响酶的活性角度回答,也可从影响载体蛋白的角度回答) (3)分解者分解者和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种植能大量吸收贡的植物,再从这些植物中回收汞(在贡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一定量的B类细菌,或在汞污染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投放分解甲基汞的真菌)

五年级科学做一个生态瓶教案

做一个生态瓶 1、教材内容: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本节 课是前一课的继续,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 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 的方案设计来探究生态群落。 2、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 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部分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学生没有 太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的指导,从而学生 没能很好地从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 情感。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 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正好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上节课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3、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视频——美丽的池塘,找出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进而引 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 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4、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2)、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同学讨论学习,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交流思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生态群落,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2)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大的饮料瓶6个、自然水、水生生物、泥沙小石子等。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池塘里的生物。 二、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池塘里的生物关系。 ①、池塘里你看到了哪些东西? ②、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③、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④、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⑤、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如: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顺序问题。 2.2 单一变量原则 (1)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什么是生物圈? 2、如何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3、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试用结构模型来表示。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哪些? 5、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什么?生产者的作用是什么? 6、硝化细菌是分解者吗? 7、消费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生物?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8、分解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的生物?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9、什么叫食物链?什么叫食物网? 10、什么是营养级?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在不同食物链中相同吗?? 1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什么渠道流动的? 12、食物网的复杂水准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相关系吗?如果有,是一种什么关系?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试用模型表示。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为什么? 5、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 6、地球上绝绝大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极少数特殊空间,如光线照射不到的深海热泉附近的生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7、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是如何获得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能量传递率一般是多少? 9、什么是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否有倒置的情况? 10、研究能量流动有什么实践意义? 11、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使用了什么生态学原理? 12、素食和肉食哪一种更能充分利用能量?为什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比有什么特点? 2、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有? 3、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如何?请以碳循环为例实行模型描述。 5、“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大力植树造林,是否会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为什么? 6、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是什么?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