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例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

276例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
276例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

276例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

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

需求状况调查

彭泽县妇幼保健院保健部

【摘要】

目的:了解彭泽县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差异,为制定进一步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彭泽县276名农村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

结果: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意识普遍存在,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地点主要选择县、乡两级,然而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

结论:建议给予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以持续和重点支持。建议采用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形式,消除农村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盲点。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农村育龄妇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普知识的普及孕产期保健服务越来越

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但对地处江西北部地区、以丘陵和湖区为主要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尚不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江西省彭泽县,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怎样?对孕产期保健需求如何?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彭泽县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不同层次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方面的差异,为制定本地区进一步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2—6月随机抽取彭泽县8个乡镇共276名妊娠农村育龄妇女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者对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2%。

1.2.2、调查内容

①一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家庭居住地、距乡卫生院的距离等;

②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需求状况;

③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意愿;

④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职业:务农235人,占85.2%;农民工41人,占14.8%。

文化程度:文盲1人,占0.36%;小学28人,占10.14%;初中216人,占78.26%;高中及以上31人,占11.23%。

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4人,占1.5%;1000—6000元188人,占68.1%;6000元—84人,占30.4%。

家庭居住地:丘陵164人,占59.42%;平原64人,占23.19%;湖区48人,占17.39%。

距乡卫生院的距离:<5公里183人,占66.3%;5~15公里93人,占33.7%;

2.2、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

调查发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农村育龄妇女对是否需要进行孕期定期检查的认识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见表1。总体上96.3%的调查对象认为要进行孕期定期检查,仅有3.2%的调查对象表明不需要;98.6%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住院分娩, 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地与生产时是否选择住院分娩无关。认知状况有了很大提高,这可能与大众媒体健康知识宣教、传播及人群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等有关。

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

孕期保健服务利用

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元)居住地文小初高中及<1001000- 6000- 丘平湖

的认识盲学中以上0 陵原区

需要 1 25 20

8

31 3 180 82

15

7

62 47

不需要 0 2 5 0 1 5 1 4 2 1 其他 0 1 3 0 0 3 1 3 0 0

2.3、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意愿

2.3.1、调查对象中58.1%有想了解母儿有无异常的意愿,63.4%有想了解孩子发育情况的意愿,48.7%有想得到保健指导的意愿,4.1%有想了解生男生女的意愿,见表2。

表2 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孕期保健的目的

母儿有无异常孩子发育的情况孕期保健指导生男生女

想了解58.1% 63.4% 48.7% 4.1%

2.3.2、农村育龄妇女孕期准备做产前检查的次数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地而有所不同,详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农村育龄妇女孕期准备做产前检查的次数

孕期准备产前检查的次数

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元)居住地

高中及

以上

<100

1000- 6000-

3次0 6 30 3 1 27 10 24 7 10 5次0 8 59 5 1 52 20 48 13 12 8次0 2 17 3 0 14 9 13 5 5 听医生 1 12 110 20 2 95 45 79 39 21

安排

2.3.3、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服务52.4%选择乡级,44.9%选择县级;本调查农村育龄妇女能承受的孕期保健服务费用,调查设计采用分层方法,即先分县乡级和市级两层,后对每层提供的孕期保健服务费用划分为5层,由被调查者选择其能承受的费用,认为接受县、乡两级孕期保健服务费用承受能力为200元左右。愿意接受市级孕期保健服务的调查对象中78%认为费用承受能力不超过500元。

2.3.4、调查发现84.2%的农村育龄妇女对当地医生指导的常规筛查项目表示愿意接受,13.6%表示部分愿意接受。半数以上的表示不愿意接受当地医生指导的常规筛查项目的调查对象是认为“没必要”。这反映了极少数孕妇保健知识缺乏,对筛查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1,2,3】,致使行为上不进行孕期保健,高危因素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或者到分娩时未选择恰当的分娩地点,使孕产妇安全、围产儿安全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2.4、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

2.4.1、调查对象中17.3%在停经四个月后才初次进行孕期保健,极少数甚至到临近分娩时。对部分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农村育龄妇女得不到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服务,错失了决定取舍继续妊娠的最佳时机,保健人员不能交待孕妇及家属继续妊娠和分娩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不能帮助孕妇和家庭预先选择恰当的分娩地点,致使妊娠与分娩存在着危及生命安全的风险【4,5】。同时致使错过了产前筛查与产

前诊断的最佳孕周而难以进行产前诊断,增加出生缺陷儿出生的风险。

表4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农村育龄妇女初次接受孕期保健的停经时间

初次接受孕期保健的停经时

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元)居住地

高中

以上

<100

100

0-

600

0-

3个月前 1 12 119 18 2 99 48 84 38 30

3个月0 10 60 8 1 53 24 49 16 12

4个月0 4 28 4 1 27 8 23 7 5

其他0 2 9 1 0 9 4 8 3 1

2.4.2、分娩地点的选择。

调查发现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分娩地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居住地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51.6%选择乡级卫生院,44.0%选择县级医疗保健机构,2.7%选择市级保健机构,但仍有1.4%选择家庭分娩或村卫生所分娩,见表4。选择家庭或无产科服务能力的村卫生所作为分娩地点,无疑会增加感染、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各种影响母儿安全的事件发生。选择分娩地点的可能原因有:39.7%的理由是出于方便,29.3%的理由是能获得需求的知识、服务和指导,22.8%的理由是能获得需求的知识、服务,6.7%的理由是省钱,有1.6%的调查对象未说明理由。

表4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分娩地点的情况

选择分娩地

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元)居住地

高中及

以上

<1000

100

0~

600

0~

家庭0 0 1 0 0 1 0 1 0 0

村卫生所0 0 2 0 0 1 0 2 0 0

乡卫生院 1 17 111 13 3 103 37 85 32 30 县保健机构0 11 97 16 1 80 43 73 29 16 市保健机构0 0 5 2 0 3 4 3 3 2

3、讨论

3.1、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的现状,本调查显示96.3%的农村育龄妇女会寻求孕期保健服务,98.2%的农村育龄妇女会选择住院分娩,孕期保健意识普遍存在。孕期保健服务52.4%选择乡级卫生院,4

4.9%选择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地点51.6%选择乡级卫生院,44.0%选择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孕产妇对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需求认识的普遍提高,受益于保健知识的普及,受益于国家实行住院分娩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然而目前县、乡两级尚存在妇幼保健人员不足、设备简陋、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偏低等矛盾,尤其是乡级。建议政府把帮助县级、乡级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的政策持续下去,才能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3.2、调查发现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

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或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这种状况可能致孕早期不能得到对孕妇身体条件是否能胜任妊娠与分娩的评估与指导;其次可能致不宜妊娠与分娩的孕妇没有及时终止妊娠而危及生命安全;再者可能致保健人员不能规范实施筛查而不能及时发现母儿异常并给予正确指导;还可能致分娩时发生感染、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各种影响母儿安全的事件发生。建议广泛开展农村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消除孕产期保健知识在农村育龄妇女中的盲点,促进每一位农村育龄妇女进行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的主动性。农村孕产期健康教育是促进农村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环节,要以乡级卫生院为根据地开展讲座、讨论、答疑等形式外,还要进村入户开展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培训村女干部和保健人员、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赵媛媛,陶芳标,龙翔,等.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142-143 〔2〕赵风敏,郭素芳,张彤,等.不同时期育龄妇女产前保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9-11 〔3〕尹惠萍.安徽省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供需情况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6(2):81-83

〔4〕廖瑞容.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10):50-51

〔5〕路平,郑全庆,田玉,等.西部5省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15(10):648-65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