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火灾时期安全疏散模型

建筑物火灾时期安全疏散模型
建筑物火灾时期安全疏散模型

第27卷增 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5月

V ol.27 Suppl.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May 2008 收稿日期:2007-12-25

作者简介:郑丹(1976-)女,辽宁 阜新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于建筑消防方面的研究。本文编校:于永江

文章编号:1008-0562(2008)增刊Ⅰ-0013-03

建筑物火灾时期安全疏散模型

郑 丹,刘 剑,贾进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为了更准确计算火灾时期建筑物内人员疏散所需时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火灾时期人员疏散的规律。由于

建筑物密集人员疏散过程服从波传播规律,因此提出了疏散波概念,建立了疏散波数学模型,并介绍了疏散波数学模型意义。该模型对建筑物火灾时期楼梯间入口处安全疏散过程的研究及疏散设施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火灾;安全疏散;疏散波

中图分类号:TU 998 文献标识码:A

Safety evacuation model in building fire

ZHENG Dan ,LIU Jian ,JIA Jinzhang

(College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China)

Abstract :To calculate the personnel evacuation time, a new calculated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ule of the personnel evacuation is researched as well. For the personnel evacuation process in building obedient the law of wave propagation, the evacuation wave is given out,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evacuation wave was built too, the meaning of which is introduced as well. It has theory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n evacuation process at entrance of stairwell fi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for evacuation facility. Key words :building ;fire ;safety evacuation ;evacuation wave

0 引 言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保证其中的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具有重要意义。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指的是在火灾烟气尚未达到对人员构成危险的状态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为[1]

。 发生火灾时,人员的疏散行为路线基本和烟气的流动路线相同,即,房间→走廊→楼梯间。通过统计调查可知,由于楼梯间入口处的宽度没有走廊的宽度大,所以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流一般都会在疏散过程中会发生滞留,而增加了疏散时间[2]

。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建筑火灾时期人群通过疏散路线上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3]

。利用此规律设计合理的疏散路线和疏散宽度使疏散能满足允许疏散时间的要求[4]

。安全疏散就是科学疏散,只有认识人员疏散中的规律性才能达到安全、高效的疏散目标[5]。

在实际的疏散观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疏散流的某些行为非常类似于流体波的行为[6]

。因此,我们认为:建筑物密集人员疏散过程服从波传播规

律。例如,图1是某一楼层走廊和楼梯间的平面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在走廊的路段和楼梯间内

(即瓶颈段),人流都比较有秩序,按着各自的疏散速度匀速运动。而在有走廊向楼梯间过渡的部位,人流出现了拥挤、紊乱、甚至阻塞。这是因为人流在即将进入瓶颈时会产生一个与人流运行方

向相反的波,类似于声波碰到障碍物时的反射或者

管道内的水流突然受阻时后涌的情况。这个波导致在瓶颈之前的路段出现紊流现象,这就是疏散人流的波动行为[1]。本文将建立疏散波模型来描述建筑物内的人流疏散状况。

图1 某建筑楼层人员疏散示意图

Fig. 1 personnel evacuation in a building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7卷

141 疏散波模型的建立

如图2,假设在一条疏散路线上有两个相邻的不同宽度的疏散通道,该两个区域中单位距离上人员数量不同,将其定义为疏散路线上的人流密度,简称人流线密度。用垂直线w 分割这两种密度,称w 为波阵面,设w 的速度为v w ,并规定人流按照图中x 正方向运行。

设v 为人流速度,ρ为人流线密度,q 为人员单位流量。显然,由流量守恒可知,在时间t 内通过界面w 的人数N 可以表示如下

t v t v N p p 2211ρρ== (1)

图2 疏散路线上不同宽度通道人员疏散情况示意图 Fig. 2 personnel evacuation on routes with different width

()w p v v v ?=11为1区域相对于垂直分界线w

的人流的速度;

()w p v v v ?=22为2区域相对于垂直分界线w

的人流的速度。

式中,v 1为1区域人流绝对速度;

ρ1为1区域的人流线密度; v 2为2区域人流绝对速度; ρ2为在2区域的人流线密度;

即 ()()2211ρρw w v v v v ?=? 整理可得:

()121122ρρρρ?=?w v v v (2)

疏散路线上人流单位时间流量: v q ρ= 则有 111v q ρ=

;222v q ρ=

代入公式(2)可得:

()()121

2ρρ??=q q v w (3)

此公式就是疏散波的速度计算公式,还可以写

ρ

??=q

v w 或ρ

d dq

v w =

(4)

2 疏散波理论模型的意义

疏散波描述了建筑物中在疏散路线上两种疏

散状态的转化过程,v w 代表了转化的方向和进程。v w >0,表明疏散波面的运动方向与人流的运动方向相同,说明后段疏散状态的通过容量大于前一种,则疏散路线上不会发生堵塞现象,且仍有富余;v w =0,表明表面维持在原地不动,说明两种疏散状态达到平衡,既不会发生堵塞,也没有富余;v w <0,表明疏散波的传播方向与疏散流的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在两种状态的连接处会发生堵塞现象,状态2 达到饱和容量。在图3~ 图7中,1、2两点代表两种人群流动状态,当这两种人群流动状态相遇时,便产生疏散波,其波速为1、2两点连线的斜率。

由公式(3)可知:如v w >0,则有

??

?>?>?001212ρρq q 或???

1212ρρq q

前一种情况如图3所示,后一种情况如图4 ,图3 表示疏散流从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进入到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但这两种疏散流波界面向下游运动,即高密度区并未向上游扩展,如当疏散人群从两个1m 宽的房门(房间内的人数较多)出来跑到一个1.5m 宽的楼梯间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状况。

图3 q 2> q 1、ρ2>ρ1时的疏散流状态 Fig.3 state of evacuation while q 2> q 1 and ρ2>ρ1

ρ

增 刊 郑 丹,等:建筑物火灾时期安全疏散模型

15

图4表示的是疏散人群从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进入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下游疏散状态变好,但因疏散波向前运动,并不改善上游疏散状态,如当疏散人群从楼梯间跑向一层走廊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状况。

图4 q 2< q 1、ρ2<ρ1时的疏散流状态 Fig.4 state of evacuation while q 2< q 1 and ρ2<ρ1

图5表示的是v w =0的情形,此时只有q 1=q 2。这是一种流量相同、速度和密度不同的两种疏散状态的转换,如当疏散流量不大,都会出现这种状态。此时的疏散波界面在瓶颈处,即不前移,也不后退。说明在瓶颈处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图5 q 2= q 1、ρ2=ρ1时的疏散流状态 Fig.5 state of evacuation while q 2= q 1 and ρ2=ρ1

当v w <0时,则有:

??

??001212ρρq q 或???>?

1212ρρq q 这两种情况都是疏散波向后传播,前一种情况如图6,疏散人群从高流量、低密度、较高速度进入低流量、高密度、较低速度状态。由于此时疏散流状态将向上游扩展,如疏散人群从走廊进入到楼梯间入口处时。后一种情况如图7,这是一种疏散流从高密度、低流量、低速度状态进入到低密度、高流量、高速度状态的情形。由于疏散波向后运动,

将对上游疏散状况有所改善,如前方阻碍解除时会出现这种状况。

图6 q2> q1、ρ2<ρ1时的疏散流状态

Fig.6 state of evacuation while q2> q1 and ρ2<ρ1

图7 q 2< q 1、ρ2>ρ1时的疏散流状态 Fig.7 state of evacuation while q 2< q 1 and ρ2>ρ1

3 结 论

以火灾时期建筑物密集人员疏散过程服从波传播规律为根据,提出了疏散波概念,并建立了疏散波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建筑物火灾时期各房间的人员进入到走廊、由走廊进入到楼梯间、由楼梯间进入到首层的走廊及由走廊疏散到建筑物外的整个疏散过程进行描述。该模型可以预测火灾时期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能否满足要求,为疏散路线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智明,霍然,王浩波,曾德云.某教学楼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预

测[J].火灾科学,2003,12(1): 40-45

[2] 张树平.建筑防火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张培红,陈宝智,刘丽珍.大型公共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规律研究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2):22-26

[4] 袁理明,范维澄.建筑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预测[J].自然灾害学

报,1997,6(2):28-33

[5] 宋卫国,于彦飞,陈涛.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及其分析[J].火灾科

学,2003,12(2)100-104

[6] 任福田,徐吉谦.交通工程学导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ρ

ρ

q

ρ

q ρ

仓库火灾事故案例

仓库火灾事故案例 一、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调查报告 8月18日,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务院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杨焕宁同志(时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现任安全监管总局局长)任组长,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全国总工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全面负责事故调查工作。同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爆炸、消防、刑侦、化工、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认定,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吉运二道95号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北纬39°02′22.98″,东经117 °44′11.64″。地理方位示意图见图1)运抵区(“待申报装船出口货物运抵区”的简称,属于海关监管场所,用金属栅栏与外界隔离。由经营企业申请设立,海关批准,主要用于出口集装箱货物的运抵和报关监管)最先起火,23时34分06秒发生

第一次爆炸,23时34分37秒发生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事故现场形成6处大火点及数十个小火点,8月14日16时40分,现场明火被扑灭。 (二)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按受损程度,分为事故中心区(航拍图见图2、示意图见图3)、爆炸冲击波波及区(示意图见图4)。事故中心区为此次事故中受损最严重区域,该区域东至跃进路、西至海滨高速、南至顺安仓储有限公司、北至吉运三道,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两次爆炸分别形成一个直径15米、深1.1米的月牙形小爆坑和一个直径97米、深2.7米的圆形大爆坑。以大爆坑为爆炸中心,150米范围内的建筑被摧毁,东侧的瑞海公司综合楼和南侧的中联建通公司办公楼只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堆场内大量普通集装箱和罐式集装箱被掀翻、解体、炸飞,形成由南至北的3座巨大堆垛,一个罐式集装箱被抛进中联建通公司办公楼4层房间内,多个集装箱被抛到该建筑楼顶;参与救援的消防车、警车和位于爆炸中心南侧的吉运一道和北侧吉运三道附近的顺安仓储有限公司、安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储存的7641辆商品汽车和现场灭火的30辆消防车在事故中全部损毁,邻近中心区的贵龙实业、新东物流、港湾物流等公司的4787辆汽车受损。 爆炸冲击波波及区分为严重受损区、中度受损区。严重受损区是指建筑结构、外墙、吊顶受损的区域,受损建筑部分主体承重构件(柱、梁、楼板)的钢筋外露,失去承重能力,不再满足

储罐池火灾计算法

可燃性液体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遇到引火源燃烧形成池火。 该厂储罐区的10000m 3乙二醇、1000m 3甲醇储罐为重大危险源,本章假设储罐发生泄漏起火事故,利用池火灾计算模型对事故的后果进行计算分析。 5.3.1燃烧速度的确定 当液池的可燃物的沸点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时,液池表面上单位面积燃烧速 度 dt dm 为: H T T C H dt dm b p c +-=)(001.00――――――――① 式中: dt dm ——单位表面积燃烧速度,kg/m 2?s ; c H ——液体燃烧热,J/kg ; p C ——液体的比定压热容,J/kg ·K ; b T ——液体沸点,K ; 0T ——环境温度,K ; H ——液体蒸发热,J/kg 。 当液池中液体的沸点低于环境温度时,如加压液化或冷冻液化气,液池表面 上单位面积的燃烧速度dt dm 为 H H dt dm c 001.0= ―――――――――②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乙二醇液池的沸点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故使用式①进行计算。 查得各个数据c H =281.9 kJ/mol =4.54×106 J/kg p C =2.35×103J/kg ·K b T =470.65K 0T =279.15K H =799.14×103 J/kg

燃烧速度可算得 dt dm =0.00363kg ·m 2 /s 同时,燃烧速度也可手册查得,下表5-8列出了一些可燃液体的燃烧速度。 表5-8 查表1-1可知甲醇的燃烧速度 dt =0.0576kg ·m 2/s 5.3.2火焰高度的计算 设池火为一半径为r 的圆池子,其火焰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6 .02/10)2(/84? ? ????=gr dt dm r h ρ―――――――③ 式中:h ——火焰高度,m ; r ——液池半径,m ; 0ρ——周围空气密度,0ρ=2.93 kg/m 3; g ——重力加速度,g =9.8m/s 2 ; dt dm ——燃烧速度,kg/m 2 .s 。 乙二醇池面积=4850 m 2,折算半径=39.3 m 甲醇池面积=2150 m 2,折算半径=26.2 m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 乙二醇火焰高度h =8.0879m 甲醇火焰高度 h =32.029m 。 5.3.3热辐射通量 当液池燃烧时放出得总热辐射通量为: ]172 [)2(61 .02 ++=dt dm H dt dm rh r Q c ηππ――――④ Q ——总热辐射通量。W ; η——效率因子,可取0.13~0.35。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η取决于物质的饱和蒸汽压,

一消1《案例分析》火灾案例高频考点汇总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第五篇: 火灾案例分析知识点汇总 一、上海静安区火灾 1.起火直接原因:上海迪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雇佣无证电焊工人吴××、王××进行违章电焊作业而引燃聚氨酯泡沫碎块、碎屑引发火灾 2.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建设单位、投标企业、招标代理机构相互串通、虚假招标、转包和违法分包;二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混乱;三是设计企业、监理机构工作失职;四是市、区两级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缺失;五是静安区公安消防机构对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六是静安区政府对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领导不力 3.主要教训:一是建筑外墙保温工程不应使用燃烧性能为B3 级易燃的外墙保温材料;二是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漏洞多,使用无证电焊工违法施工,且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三是关于外墙保温系统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和补充 4.火灾责任及处理情况:经国务院批准,依照有关规定,对54 名事故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其中,上海静安区建交委主任、党工委副书记高××等26 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8 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责成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市长韩××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5.违反消防法规及标准的情况分析:(1)改造工程使用的外墙保温材料不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安部颁布的《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规定要求建筑高度大于60m 小于1OOm 的非幕墙式住宅建筑,其墙体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 级,但该工程喷涂的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是B3 级,属易燃材料 (2)无证电焊工违章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该工程的电焊工是负责搭建脚手架的公司的人员从社会上从事电焊作业的包工头处雇用,无电焊作业人员资格证;电焊动火作业时未办理相应的动火审批手续,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在未涂抹防护层的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部位进行电焊,严重违反了操作规定 二、沈阳皇朝万鑫大厦“2?3”火灾案例分析 1.火灾原因:经调查,2011 年2 月3 日0 时,沈阳皇朝万鑫大厦A 座住宿人员李××、冯××二人,在位于沈阳皇朝万鑫大厦B 座室外南侧停车场的西南角处(与B 座南墙距离10.80m,与西南角距离16m),燃放了两箱烟花,引燃了B 座十一层1109 房间南侧的室外平台地面塑料草坪。随后引燃了铝塑板结合处的可燃胶条、泡沫棒和挤塑板,火势迅速蔓延、扩大,致使建筑外窗破碎,引燃了室内的可燃物,进而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2.主要教训:一是建筑外墙或幕墙使用铝塑板和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低;二是外保温系统未做防火封堵、防护层等防火保护措施;三是A 座与B 座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足 3.火灾责任及处理情况:沈阳皇朝万鑫大厦入座住宿人员李××、冯××二人燃放两箱烟花引起火灾,现均已被追究法律责任 4.违反消防法规及标准的情况分析:(1)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易燃且未做防火封堵、防护层等防火保护措施。根据沈阳支队对现场提取的材料送辽宁省建筑材料监督检验院检验的结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04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建筑防火之安全疏散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安全疏散设施的建立,其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条件等。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和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认真进行维护管理与检查,保障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安全疏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要的疏散设施和管理要点如下: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有疏散楼梯间和楼梯,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和疏散走道、安全出口以及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广播、救生设施等。超高层建筑还应包括避难层(间)和直升机停机坪等。 一、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池火灾解析

原油罐区池火火灾模型分析 孟庆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系,辽宁阜新(123000 E-mail : 摘要: 火灾、爆炸是原油罐区最常见的重大事故,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但人们对该类安全事故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定性阶段。本文详细论述了池火火灾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模型对原油罐区所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将能加深人们对原油罐区火灾的认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关键词:原油罐区;池火;火灾模型;人机系统 1.引言 在油田联合站、长输管线的首末站及石化炼厂中,原油罐区是储存原油最集中的场所,储存的原油量较大,由于生产操作、储罐及与其相连的设备、管理等原因,原油罐区极易发生油气的跑冒滴漏,存在很大的火灾安全隐患。原油罐区一旦发生油气泄露,极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原油泄露的原因从人-机系统来考虑主要有设计失误、设备原因、管理原因及人为失误等原因。原油泄露后聚集在防火堤内形成液池,原油液池表面油气由于对流而蒸发,遇到引火源会发生池火灾。美国学者R. Merrifield和T. A. Roberts提出, 可燃液体引起的池火灾, 热辐射是其主要危害[1]。热辐射对人体的伤去主要通过不同热辐射通量对人体产生的不同伤害程度来表示。池火火灾通过辐射热的形式对周围的人、财、物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可依据其辐射强度作为指标来参考,而辐射强度与池火燃烧速度、火焰高度、热辐射通量密切相关,因此池火火灾模型主要通过池火燃烧速度、火焰高度、热辐射通量、辐射强度四个参数来表述[2]。 2.池火火灾模型简述

可燃液体(如汽油、柴油等)泄露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遇到火源燃烧而形成池火。池火的燃烧速度、火焰高度、热辐射通量及目标辐射强度可用下面几个关系式来表述[3]: 2.1 燃烧速度 当液池中的可燃液体的沸点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时,液体表面上单元面积的燃烧速度dm/dt为 0. 001H C dm dm 式中:—单位表面积燃烧速度,kg/(㎡.s ; H C —液=dt C P (T b ?T 0 +H dt 体燃烧热;J/(kg.k; C p —液体的比定压热容;J/(kg.K;T b —液体的沸点,K ; T 0—环境温度,K ; H —液体的气化热,J/kg。 2.2火焰高度 设液池为一半径为r 的圆池子,火焰高度按下式计算: h =84r [dm /dt 0. 6 式中:H 一火焰高度.m ;r 一液池半径.m ;dm/dt一燃烧速率;ρ0(2gr 0. 5 kg/ ( m2. s ;ρ0一空气密度.kg/m3;g 一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 8m/ s2 。 2.3 热辐射通量 半径为r 的液池燃烧时的总热辐射通量为: dm Q =(πγ+2πγh ηH C dt 2??dm ?0. 60?/?72??+1?式中:Q 一总热辐射通量.w ;q 一效率??dt ???? 因子,可取0.13~0.35;其它符号同上式。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完整版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 故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案例42某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 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参考答案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的是: (1)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不应当做的是: (1)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不得故意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事故调查组应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该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②查明事故原因。 ③确定事故性质。 ④确定事故责任。 ⑤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⑥提出防范措施。 ⑦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池火灾事故后果计算过程

池火灾事故后果计算过程 1)池火灾事故后果计算过程(1)柴油泄漏量设定一个5000m3柴油罐底部DN200进油管管道破裂出现长50cm,宽1 cm的泄漏口,泄漏后10分钟切断泄漏源。泄漏的液体在防火堤内形成液池,泄漏时工况设定情况见表9-4。表9-4 油品连续泄漏工况泄漏源介质温度( 0C)介质压力(Mpa)介质密度(kg/m3)泄口面积(m2)泄漏时间(min)备注柴油罐常温常压8700.00510按10分钟后切断泄漏源计柴油泄漏量用柏努利公式计算:Q = CdAρ *2(P-P0)/ ρ+2gh+1/2 W = Q.t式中: Q-泄漏速率(kg/s);W-泄漏量(kg);t-油品泄漏时间(s),t=600 sCd-泄漏系数,长方形裂口取值0.55(按雷诺数Re>100计);A-泄漏口面积(m2);A =0.005 m2ρ-泄漏液体密度(kg/ m3);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 -大气压力(Pa);g-重力加速度(9.8 m /s2);h-泄漏口上液位高度(m),柴油罐液面安全高度15.9 m。经计算Q = 42.23 kg/s、W = 25341 kg(10分钟泄漏量)(2)泄漏柴油总热辐射通量Q(w)柴油泄漏后在防火堤内形成液池,遇点火源燃烧而形成池火。总热辐射通量Q(w)采用点源模型计算:Q = (л r2 + 2л rh) •m f •η•Hc/(72 m f 0。61+ 1)式中: m f—单位表面积燃烧速度kg/m2 .s,柴油为0.0137;Hc—柴油燃烧热,Hc = 43515kJ/kg;h—火焰高度h(m),按下式计算:h = 84 r{ m f /*ρO(2 g r)1/2+}0.6 ρO—环境空气密度,ρO=1.293kg/ m3;g—重力加速度,9.8 m /S2 &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文献综述 1.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建筑用地日益紧张,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城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截止2011年底,我国高层建筑数量超过162000栋,其中超高层建筑高达1500余栋[1]。与此同时,我国高层建筑火灾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火灾规模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据《中国消防年鉴》[2]统计,2002~2006年7年间全国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1054起,而2007~2009年仅3年全国就发生了2040起,增长了3.5倍。同时由于高层建筑人群高度密集、财产高度集中,其火灾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公安部统计的数据表明,我国城市社区火灾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高层建筑火灾占相当比例[3],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现有的火灾隐患状况、分析评价其风险,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其风险综述 2.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以及国内外的一些典型高层建筑火灾案例[4-12]得出,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是蔓延迅速,易形成烟囱效应,极易向上迅速蔓延,导致数个楼层同时燃烧,形成立体火灾,而且热烟毒气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其火灾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火势蔓延途径多,速度快,危害严重 2)安全疏散困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3)空间和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 4)消防灭火设施不够完备,扑救困难 2.2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7-15]及我国的数起重特大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可知,当前我国高层建筑面临的火灾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火灾从外墙面突破防火分区、火灾从建筑内部突破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安全可靠性不够。此外,防火分区内部的房屋或功能区域大量使用可燃或易燃的装修材料、家具组件及电器,以及存放大量可燃物品也给高层建筑带来了潜在的火灾隐患。 3.2.1火灾从外墙面突破防火分区 1)外墙保温材料及系统阻止火焰蔓延的能力不足 2)幕墙系统的防火设计存在缺陷 3)广告装饰牌的设置缺乏必要的防火规定 4)阳台雨棚的防火要求不明确 3.2.2火灾从内部突破防火分区 火灾从建筑内部突破防火分区是建筑火灾水平、垂直蔓延的主要途径。在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案例中发现,建筑往往存在防火分区开口处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的安装使用不正确问题和建筑中各种竖向管井和孔洞未按规范要求严格封堵或者封堵不合理的问题。 3.2.3疏散通道被燃烧烟气封锁 尽管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针对疏散楼梯、避难层(间)和防火门(窗)进行了相关规定,但是从近年来国内高层建筑发生的一系列恶性火灾事故来看,我国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避难层(间)的安全性和防火门(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所用的防火门不能保持关闭状态;防火门不具备防烟功能。 3.2.4灭火救援能力无法达到相应的高度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2020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2020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2020新版)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生态建筑、地下建筑及大空间建筑等技术的密集和复杂程度已今非昔比,而建筑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实生活中由于在设计中轻视了建筑安全性问题而导致的建筑火灾事故频频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难以弥补、所以建筑中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建筑物防火知识的了解、建筑物疏散场所的安全设计的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建筑物防火 建筑物起火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归纳为由于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生产活动中违规操作引起火灾、化学或生物化学的作用可燃和易燃物自燃,以及因为用电不当造成的电器火灾等。 在生产生活中,因为使用明火不慎而引起的火灾也是较多的,

例如在公共场所乱丢烟头、在厂房内不顾周围环境随意动火焊接、烘烤物品过热、熬油溢锅等等。这些火灾多数都是因为缺少消防知识或防火意识不够造成的。除明火以外,暗火引起火灾的情况也有很多,其中有的是有火源的,如炉灶、烟囱的表面过热烤着附近的易燃结构;也有没有火源的,如大量堆积在库房里的油布雨衣,因为通风不好,雨衣内部发热,以至积热不散发生自燃;还有,几种化学物品相遇发生反应,产生燃烧或爆炸,以及机械设备摩擦发热,使接触到的可燃物自燃起火等等都属于暗火引发的火灾。 一、关于燃烧和火灾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1、可燃物 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钠、钾、铝等金属单质,碳、磷、硫等非金属单质,木材、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分类模拟题火灾案例分析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分类模拟题火灾案例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 1. 某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幢六层建筑,每层建筑面积为。1500m2,建筑高度为23m。设有集中空调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和两座开敞楼梯,建筑物每层的使用功能是:一层为印刷车间,二~五层为办公用房,六层为员工集体宿舍。根据该建筑的使用性质、层数,应采用______。 A.开敞楼梯间 B.封闭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 D.无专门规定的楼梯间 答案:B 2. 一辆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在市郊公路上行驶。液化石油气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应为______。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答案:A 3. 现有一煤粉生产厂,若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引起煤粉爆炸,则属于______爆炸。 A.物理 B.可燃气体

C.蒸气 D.粉尘 答案:D 4. 某化工仓库数间库房分别储存有电石、黄磷及少量煤油、苯、硫磺等物质。按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该化工仓库属于______。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答案:A 唐某组地自建厂房,未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厂房采用简易钢结构,整个厂区无任何消防设施,厂区内未合理划分功能区,成品、半成品、原料等物品乱堆乱放。唐某虽无相关资质,但凭自持有一定的电工知识,自行组织工人敷设了厂区内生产用动力电气线路及照明用电气线路。自工厂投产以来,多次发生电气故障。火灾当日22时45分,工厂内正在生产时,切割海绵的生产区因穿越铁皮隔墙处动力电缆短路引燃下方堆放的海绵。火着起后,唐某组织工人用脸盆接水灭火,扑不灭。在场一工人从对面餐馆内抱来灭火器,但不会使用,而唐某自己也不会使用。这时,工人提出报警,因为工厂为违章建筑,怕消防部门知道,所以唐某不允许报警。过了十多分钟后,火越烧越大,唐某害怕了,赶忙报警,此时整个切割厂区已经一片火海。后经过消防指战员扑救,大火于次日凌晨才被扑灭。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5. 导致这起火灾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A.唐某违章建的厂房电气线路 B.厂区内工人不会使用灭火器 C.没有及时报警 D.违章铺设的穿越铁皮隔墙处动力电缆短路

池火灾模型对汽油罐区火灾事故危险性的分析

池火灾模型对汽油罐区火灾事故危险性的分析 摘要:运用“池火灾伤害模型”分析汽油罐区发生火灾事故的危险性,计算其火灾事故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测火灾事故严重度,并得出结论。分析结果可评价罐区火灾事故后果的影响,达到重视罐区安全生产的目的,也可为汽油罐区的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池火灾伤害模型;汽油罐区;危险性分析;火灾事故 从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类型分析来看,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是石化企业安全防范的重点[1]。汽油罐区发生池火灾,是由于可燃液体( 汽油) 泄漏到地面,遇到点火源形成的火灾。由于其氧气供应充足,所以燃烧比较完全。池火灾产生的火焰能够向周围发出热辐射,使附近的人员受到伤害,附近的建筑物遭受到破坏,并且可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运用“池火灾伤害模型”分析热辐射对人员的伤害、财产破坏程度来估算汽油罐区火灾事故后果的严重度,达到减轻罐区火灾事故影响程度和提高罐区火灾事故应急反应能力的目的。通过分析,可为已知汽油罐区确定安全距离和确定储罐的额定储量提供依据,也可为罐区的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 汽油罐区基本情况 该罐区位于辽阳市某厂区,是公司9个重点油罐区中生产要害部位之一。车间共分六大属地管理责任区,即燃料油装置区、轻油装置区、石脑油装置区、轻烃装置区、液化石油气站台区、办公区。汽油罐区由 4 座汽油储罐组成,其规格为每座5000 m3,直径22.8 m。选定汽油罐区中汽油储罐为分析对象,4个储罐总容量为2万m3。有效容积= 20 000 m3 × 85% =17 000 m3,有效储存量W = 0. 725 t/m3 × 17000 =12325 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2](GB 18218—2009),临界量为200 t,已超过临界值,属于重大危险源。 2 汽油罐区火灾事故危险性分析 2. 1 池火灾模型[3] 池火是指可燃液体( 如汽油、柴油等) 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遇到火源燃烧而形成的火灾。汽油罐区火灾的常见原因是油罐过载和雷电。汽油属中闪点液体,其罐区发生池火灾一般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影响池火灾事故严重度预测结果的关键参数[4-6]有:池面积、燃料燃烧速度、燃烧热、燃烧效率、池火火焰高度、人员伤害和财产破坏的临界热通量、池火周围人员密度和财产密度等,其关键参数、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计算

第四章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案例

第四章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案例 第一节概述 一、评估的目的和内容 (一)目的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查找、分析和预测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源,以及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火灾风险等级; (2)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对策与措施,为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和消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消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各项火灾风险。 (二)内容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内容,根据分析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建筑功能来看,包括人员疏散安全的评估、建筑结构安全的评估、消防灭火救援力量的评估等;从空间范围来看,包括建筑局部区域的评估、建筑周边环境的评估和整个建筑的评估;从时间角度来看,包括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估、建筑使用前的验收评估以及建筑使用现状的评估。但是,从评估的具体工作内容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范围的确定; (2)相关信息的采集; (3)评估方法的选择; (4)火灾风险的计算; (5)安全措施和建议; (6)评估报告的编制。 二、评估的流程 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内容的不同,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流程也不尽相同,但是通常都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一)信息采集 在明确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重点收集与建筑防火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 (1)建筑概况:包括建筑位置、功能布局、可燃物性质与分布、人员特点与分布、运营管理流程等。 (2)周围环境情况:包括建筑周边消防车道的布置、消防水源的位置、灭火救援的进攻路线、与邻近建筑物的间距以及室外疏散场地的设置等。 (3)消防设计图纸资料:与建筑消防安全相关的总平面图、消防各项专业设计图纸与消防设计说明等。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846-33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及其引发原因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1、工程设计失误 1)、设计单位对设计任务认识不深 某沿海企业在海边建设油罐,设计单位因无经验在设计中未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由于地处海边,化学腐蚀现象严重,若不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

则油罐建成后罐底将很快被腐蚀穿透,不仅油罐将报废,若油品大量漏失,还会引发严重的次生事故(如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等)。建设单位在最后一次审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予以纠正。 某厂在建设一套采用了新技术的装置时,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没有搞清新技术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向设计单位提供了过时的物料数据(对于老技术来说,这些数据仍然可用),设计单位也没有进行认真审查。装置建成投产后,核心设备每天都处在超温工况下工作。不到一年就将该核心设备烧坏,只好再花5000多万元进行改造。 辽阳石聚乙烯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而多处设计错误是导致20xx年2月23日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A、设计单位擅自将悬浮液接收罐的安全阀开启压力从0.3 MPa,改为0.58 MPa。视镜是在0.5 MPa时破裂后引发爆炸事故的。如果设计不改变新线安全阀的起跳压力视镜很可能不会破碎,爆炸事故也就不会发生。B、原化学工业部《压力容器视镜》设计

池火灾事故后果计算过程(节选)

池火灾事故后果计算过程(节选) 1)池火灾事故后果计算过程 (1)柴油泄漏量 设定一个5000m3柴油罐底部DN200进油管管道破裂出现长50cm,宽1 cm的泄漏口,泄漏后10分钟切断泄漏源。泄漏的液体在防火堤内形成液池,泄漏时工况设定情况见表9-4。 表9-4 油品连续泄漏工况 柴油泄漏量用柏努利方程计算: Q=C d Aρ[2(P-P0)/ ρ+2gh]1/2 W=Q.t 式中: Q-泄漏速率(kg/s) W-泄漏量(kg) t-油品泄漏时间(s),t=600 s C d-泄漏系数,长方形裂口取值0.55(按雷诺数Re>100计) A-泄漏口面积(m2);A =0.005m2 ρ-泄漏液体密度(kg/ m3)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0 -大气压力(Pa) g-重力加速度(9.8 m /s2) h-泄漏口上液位高度(m),柴油罐液面安全高度15.9 m 经计算Q=42.23 kg/s、W=25341 kg(10分钟泄漏量) (2)泄漏柴油总热辐射通量Q(w) 柴油泄漏后在防火堤内形成液池,遇点火源燃烧而形成池火。总热辐射通量Q(w)采用点源模型计算:

Q=(лr2+2лrh)?m f ?η?Hc/(72 m f 0。61+1) 式中: m f-单位表面积燃烧速度kg/m2 .s,柴油为0.0137 Hc-柴油燃烧热,Hc=43515kJ/kg h-火焰高度h(m)按下式计算: h = 84 r{ m f/[ρO(2g r)1/2]}0.6 ρO-环境空气密度,ρO=1.293kg/ m3; g-重力加速度,9.8 m /s2 η-燃烧效率因子,取0.35; r-液池半径(m),r =(4S/π)1/2 S-液池面积,S=3442 m2; W-泄漏油品量kg ρ-柴油密度,ρ=870kg/ m3; 火灾持续时间:T=W/S.m f 计算结果:Q(w)=1006347(kw) T=537s=9min (3)池火灾伤害半径 火灾通过辐射热的方式影响周围环境,根据概率伤害模型计算,不同入射热辐射通量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情况表9-5。 表9-5 热辐射的不同入射通量造成的伤害及损失

一起典型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分析

第43卷第23期 ? 244 ? 2 0 1 7 年 8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3 No. 23 Aug. 20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23-0244-02 一起典型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分析 牛旭琼 (晋中市公安消防支队,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详细介绍了一起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发展、蔓延的过程,分析认定了该起火灾起火原因,深入剖析了灾害成因及暴露出的 问题,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火灾调查中图分类号:TU998.1 1火灾基本情况 2015年4月28日14时23分,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110指挥 中心接到报警,灵石县新建街某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此次火灾, 烧毁东、西两个主楼部分外墙装饰材料、连接层屋顶,部分房间、 走道过火烟熏严重,建筑外立面过火面积约4 000 m2,楼内过火面 积约 3 200 m 2。 2起火建筑基本情况 该建筑主体部分为东、西两个主楼,间距为16.6 m ,均为地下 1层,地上17层,高度均为65. 6 m , 建筑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地上 部分使用性质为办公,地下1层为超市、设备用房及汽车库。东、 西两楼在第3层有一连接层,与西楼相通,与东楼完全分隔。东、 西两楼南侧各紧邻一栋南北向3层的裙房,与东、西楼均完全分 隔,使用性质为商铺。每间商铺1层,2层上下相通,3层有两处 通过连廊相通。南立面结构图见图1。 图1建筑南侧立面图 建筑整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属一类高层建筑, 其墙、柱、梁、楼板、屋顶、疏散楼梯均为不燃材料,耐火等级均为 一级。东、西主楼之间的连接层,其顶部为球形网架,屋面板为彩 钢板夹岩棉。两个主楼的外墙为玻璃幕墙,幕墙间采用干挂铝塑 板分隔(如图2所示)。窗檻墙高度为1.25 m ,窗槛墙外侧为玻璃 幕墙,两者之间采用岩棉封堵。3 火灾发生发展过程 3.1 火灾发生经过 文献标识码:A 消防部门对该起火灾进行调查,综合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 情况推定,2015年4月28日下午14时许,铺设在辅楼屋面的供 东辅楼某一商铺的电力电缆在东辅楼屋面西北角发生短路, 引燃 周围纸箱、铝塑板、橡胶皮、PVC 落水管、屋面防水层等可燃物。 3.2火灾蔓延过程 火灾初期,仅在东辅楼屋面西北角处有明火,后沿建筑外墙 向东楼上方、沿东楼南立面向东向上、沿东楼西立面向上向北迅 速蔓延。同时沿连接层外墙装饰材料及屋顶向西楼蔓延,由连接 层屋面西南角向西楼上方、沿西楼东立面向北向上、沿西楼南立 面向西向上迅速蔓延。在猛烈燃烧阶段,东楼的南立面、西立面, 西楼的南立面、东立面外墙全部过火,连接层屋顶坍塌。随着火 势进一步蔓延扩大,外墙装饰材料铝塑板被烧毁,玻璃幕墙破碎, 火势由东、西两楼室外向室内蔓延,部分房间内过火严重(如图3 所示)。 图2建筑外墙裝饰材料(北侧)图3建筑外立面过火情况(南侧) 4火灾事故认定情况 经消防部门调查访问和现场勘验,认定起火部位位于该建筑 东辅楼屋面西北角沿北女儿墙内侧铺设的四芯铝芯电力电缆处 (如图4所示)。 认定起火原因为该建筑东辅楼屋面沿北女儿墙铺设的四芯 铝芯电力电缆发生短路故障,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5 灾害成因分析 1)电缆沿屋面直接敷设,因短路弓I 燃可燃物。位于裙房1层 Analysis on material management points and 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field Yang Xiaofeng (Shanxi Xingyu Engineering Bidding Agent Co ., Ltd , Yangquan Q 45QQQ , China ) Abstract :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and principles of material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field.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material ac-ceptance and storage, material utilization and delivery and limits, it describes material management point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field, 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engineering cost and guarantee engineering benefits as well.Key words : construction field, material management, cost 收稿日期=2017-06-03 作者简介:牛旭琼(1984-),女,工程 师

大庆石化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大庆石化火灾事故案例 分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事故经过 2005年3月3日,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装运车间3名员工进行污油回收作业,操作过程是:将污油桶内的污油,回收到汽车槽车,然后倒入直径4.2米、罐体切线高度4.73米、容积60立方米的Z-4污油罐。10时05分,操作人员在四栈桥站台西侧从汽车槽车向Z-4污油罐倒装污油时,Z-4污油罐突然发生爆燃,此后,汽车槽车后部爆裂烧毁,相邻的Z-3罐也发生爆炸。污油流入装车栈桥地沟,引起地沟着火。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并立即向总部汇报,在消防部门、铁路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将火场附近已装满油品的45节罐车牵引到安全地带,用泡沫对地沟进行控制封堵,防止事故扩大。10时45分火被扑灭。在这次事故中,汽车槽车司机及在Z-4罐顶作业的操作工当场死亡,另一名操作工烧伤,直接经济损失249791元。 二、事故原因 经现场勘查和目击者取证,排除了衣物静电、汽车静电和手机信号等引爆因素。现场实测,检测油孔距离罐底高度为5米,槽车至Z-4污油罐罐壁最近距离为1.5米,检测油孔距离罐顶为0.3米,距离罐壁

为0.9米,罐顶护栏高度为1.3米。根据伤者刘春江叙述,确认从泵出口到Z-4罐共接了两根软胶管,总长10米。经计算,输油管口距离罐底为2.22米,此时Z-4罐内液位低于2.22米。即,输油管口没有插入罐底,也没有插入液面以下。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经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组确认,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违反国家《防止静电事故通用条例》、大庆石化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和车间《汽车油罐车收/倒油工作指导卡》的要求,在用车载泵向污油罐倒污油时,倒油胶管出口未插入污油罐液面,就喷溅卸油,导致污油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引燃罐内气体,发生爆炸。 (二)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起事故暴露出大庆石化分公司部分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辅助生产环节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执行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高层民用建筑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 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 3. 4.1.1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