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

验记录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镇江新区建设工程质量中心实验室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205国道后六塘河-丁集段暨325省道淮安段建设工程合同号:JL1编号:

试表1-3

泥浆各种性能指标测定记录表

工程名称:205国道后六塘河-丁集段暨325省道淮安段建设工程合同号:JL1编号:

试表8-7

205国道后六塘河-丁集段暨325省道淮安段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单位:江苏捷达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同号:A-B

监理单位:苏州方圆红儒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

混凝土施工原始记录表

填表:技术负责人: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商品混凝土和构件厂试验室用表

目录 原材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 二、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 三、石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 四、掺合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7) 五、轻细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0) 六、轻粗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2) 七、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4) 八、混凝土外加剂(防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7) 九、混凝土外加剂(泵送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0) 十、混凝土外加剂(膨胀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3) 十一、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6) 十二、混凝土外加剂(引气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9) 十三、混凝土外加剂(缓凝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2)

十四、砌筑砂浆外加剂(增塑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5) 十五、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8) 十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原始记录 (40) 混凝土、砂浆强度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1) 二、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5) 三、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7) 四、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9) 五、混凝土抗折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1) 六、混凝土抗冻融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3) 七、混凝土抗收缩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6) 八、砂浆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8) 九、混凝土开盘鉴定 (60) 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0) 温湿度记录 一、天气及砂石含水率记录 (61) 二、标准养护室温、湿度记录 (62) 三、水泥养护箱温、湿度记录 (63) 四、冬季施工测温记录 (64)

水泥砼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

水泥砼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 6.9.1 目的、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测定的试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6.9.2 仪器设备 试样筒、捣棒、磅秤、振动台 其它:金属直尺、镘刀、玻璃板 6.9.3 试验步骤 6.9.3.1 试验前用湿布将试样筒内外擦拭干净,称出质量(m1),精确至50g 。 6.9.3.2 当坍落度不小于70mm 时,宜用人工捣固: 对应5L 试样筒,可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次数为25次。 对于大于5L 的试样筒,每层混凝土高度不应大于100mm ,每层插捣次数按每10000mm2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用捣棒从边缘到中心沿螺旋线均匀插捣。捣棒应垂直压下,不得冲击,捣底层时应至筒底,捣上两层时,须插入其下一层约20mm~30mm 。每捣毕一层,应在量筒外壁拍打5~10次,直至拌合物表面不出现气泡为止。 6.9.3.3 当坍落度不小于70mm 时,宜用振动台振实,应将试样筒在振动台上夹紧,一次将拌合物装满试样筒,立即开始振动,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土,振动直至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 6.9.3.4 用金属直尺齐筒口刮去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表面,并用玻璃板检验,而后擦净试样筒外部并称其质量(m2),精确至50g 。 6.9.4 试验结果计算 6.9.4.1 按下式计算拌合物表观密度h ρ: 1000m1-m 2h ?=V ρ(T 0525-1)

式中: ——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h m1——试样筒质量(kg); m2——捣实或振实后混凝土和试样筒总质量(kg); V——试样筒容积(L)。 试验结果计算精确到10kg/m3。 6.9.4.2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0kg/m3,试样不得重复使用。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0080-2016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 6.1目的要求及适用范围为规范和统一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满足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本细则适用于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试验 6.2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及试样制备 6.2.1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不易小于20L。 6.2.2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宜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并搅拌均匀;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宜在取样后5min内开始各项性能试验。 6.2.3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搅拌机搅拌,搅拌前应将搅拌机冲洗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合物或水胶比相同的砂浆,搅拌机内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 2)称好的粗骨料、细骨料、胶凝材料和水应依次加入搅拌机,难溶和不溶的粉状外加剂宜与胶凝材料同时加入搅拌机,液体和可溶外加剂宜与拌合水同时加入搅拌机; 3)混凝土拌合物宜搅拌2min以上,直至搅拌均匀; 4)混凝土拌合物一次搅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且不应少于20L。 6.2.4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材料用量以质量计,骨料的称量精度应为±0.5%;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的称量精度均应为±0.2%。 6.2.5取样应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试验或检测报告 1)取样日期、时间和取样人; 2)工程名称、结构部位; 3)混凝土加水时间和搅拌时间; 4)混凝土标记; 5)取样方法;拌合物性能试验 6)取样编号; 7)试样数量; 8)环境温度及取样的天气情况; 9)取样混凝土的温度。 6.2.6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除本章第6.2.5条规定的内容之外,尚应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试验或检测报告: 1)试验环境温度; 2)试验环境湿度; 3)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产地及性能指标; 4)混凝土配合比和每盘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6.3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6.3.1表示混凝土拌合物的施工操作难易程度和抵抗离析作用的性质称为和易性。和易性是由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性能组成的一个总的概念。 6.3.2流动性:流动性也称稠度,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且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在各个角落的性能。流动性好,则操作方便,易于振捣、成型。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作业指导书 6.8.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1、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测定的试验步骤。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3、引用标准: T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与现场取样方法》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6.8.2仪器设备 试样筒,(编号JL-06): 该筒为钢性金属圆筒,两侧装有把手,筒壁坚固且不漏水。对于集料工程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拌合物采用5Lde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2mm,筒壁厚为3mm。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的拌合物所采用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捣棒:符合T0522的规定,直径为16mm,长为600mm,一端为弹头形。 磅秤:量程100kg,感量为50g,(编号SH-07); 振动台:应符合T0521的规定,(编号SH-02)。 其它:金属直尺、镘刀、玻璃板等。

6.8.3试验步骤 1、试验前先用湿布将试样筒内擦拭干净,称出质量(m1),精确至50g。 2、当坍落度小于70mm时,宜用人工捣固: 对于5L试样筒,可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次数为25次。 对于大于5L的试样筒,每层混凝土高度不应大于100mm,每层插捣次数按每10000mm2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用捣棒从边缘到中心螺旋线均匀插捣。插捣应垂直压下,不得冲击,捣底层时应至筒底,捣上层时须插入其下一层约20mm~30mm。每捣毕一层,应在量筒外壁拍打5~10次,直至拌合物表面不出现气泡为止。 3、当坍落度小于70mm时,宜用振动台振实,应将试样筒在振动台上夹紧,一次将拌合物装满试样筒,立即开始振动,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土,振动直至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 4、用金属直尺齐筒口刮去多余的混凝土,用镘刀抹平表面,并用玻璃板检验,而后擦净试样筒外部并称其质量(m2),精确至50g, 5、试验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拌合物表观密度ρh: ρh=(m2-m1)/V*100 式中:ρh—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m1—试样筒质量(kg);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实验室)

混凝土坍落度平行检验记录

说明: 1、检验方法:用坍落度检测器和钢尺量测检查。 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每车预拌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查,监理单位至少每10车随机抽取1次平行检验,且不少于1次。 3、检验时间:混凝土搅拌车到达浇筑现场,浇筑前。 4、本表可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或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混凝土坍落度使用。用于施工单位自检时,监理单位可不签字;用于监理平行检验时,检查人由监理员签字。 5、现场检测坍落度与厂家配合比坍落度差距较大时应及时通知混凝土厂家调整。 钢筋外观质量平行检验记录

说明: 1、钢筋进场后,外观质量检测应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进行。除本表格外,检测结果同时应在监理见证记录中予以体现。 2、检验频率:以同牌号、同炉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批,60t的按每30t一批,不足30t以一批计,每批抽检1次。 3、钢筋重量偏差的测定: (1)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验长度不小于500mm。长度应逐支测量,精确到1mm。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2)用钢丝刷清除钢筋试样表面杂物后,称取试样总重量。用下式计算钢筋实际重量和理论重量的偏差(%): 100理论重量 试样总长度) 理论重量试样总长度(试样实际总重量)%重量偏差(???-= 4、外观质量:钢筋应平直、无损伤,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起皮、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等。根据检测结果在相应栏内填“有”或“无”,平直栏直接填“平直”或“弯曲”。 5、产品标牌上的标识炉批号应与质量保证书上一致,并做好记录。当不一致时,应查明材料来源,否则应退货。 6、当钢筋表面存在裂纹、起皮应退货;若存在损伤、不平直应剔出退货;存在油污应清理干 净;存在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应除尽,若影响截面尺寸,应降级处理。 7、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理论重量可见下表: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记录表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记录表 Q/CSG表BJ2-45 编号:

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有级配变化、含水量、衡器的称量偏差,外加剂的用量容易被忽视的还有水泥的温度几个方面。坍落度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具体来说就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中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是一个很综合的性能其中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影响和易性主要有用水量、水灰比、砂率以及包括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几个方面。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注方法、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的测试方法 坍落度的测试方法: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喇叭状的塌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分三次填装,每次填装后用捣锤沿桶壁均匀由外向内击25下,捣实后,抹平。然后拔起桶,混凝土因自重产生塌落现象,用桶高(300mm)减去塌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称为塌落度.如果差值为10mm,则塌落度为10。 编辑本段坍塌度实际问题的解决 商品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要求 砼对坍落度是没有规范要求的,相应部位的砼坍落度在施工图纸的会加以说明,搅拌站根据设计的坍落度要求进行配比,一般是添加粉煤灰和外加剂,增加砼的流动性。坍落度高,只要水灰比控制的好,是不会出现离析的。一般在正负零以上的砼坍落度在150左右,如果是水下灌注桩坍落度就会大点,一般在200左右。 如果检测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怎么办 混凝土坍落度在实际施工中用来判断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好坏的一个标准,如果塌落度较大容易引起拌和物的离析,如果太小则给施工带来难度,可以在不改变水灰比的情况下改变集料的用量,或加入水泥浆来改变。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商品混凝土和构件厂 试验室用表 目录 原材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

二、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 三、石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 四、掺合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7) 五、轻细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0) 六、轻粗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2) 七、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4) 八、混凝土外加剂(防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7) 九、混凝土外加剂(泵送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0) 十、混凝土外加剂(膨胀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3) 十一、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26 十二、混凝土外加剂(引气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9) 十三、混凝土外加剂(缓凝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2) 十四、砌筑砂浆外加剂(增塑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5) 十五、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38 十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原始记录

(40) 混凝土、砂浆强度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1) 二、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5) 三、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7) 四、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9) 五、混凝土抗折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1) 六、混凝土抗冻融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3) 七、混凝土抗收缩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6) 八、砂浆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8) 九、混凝土开盘鉴定 (60) 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0) 温湿度记录 一、···················天气 及砂石含水率记录 (61) 二、标准养护室温、湿度记录 (62) 三、水泥养护箱温、湿度记录 (63) 四、冬季施工测温记录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