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重点-----呕心沥血

1 放射治疗原则P21

尽可能多地杀灭肿瘤细胞以提高肿瘤治疗的局部控制率(TCP),而又尽可能少地损伤正常细胞以降低因正常组织损伤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NTCP)。

2 细胞增殖中哪一时相对放射线最敏感:M和G2期

3 分次放射治疗的理论依据p29(“4R”理论)

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组织的再群体化、乏氧细胞的再氧合、细胞分裂周期内德再分布

4 分次照射方法p34-35

常规分割:1.8—2.0Gy∕次,1次∕日,5次∕周。

超分割:1.1—1.2Gy∕次,2次∕日,10次∕周,总疗程不变,总剂量增加。

加速分割:连续加速超分割:1.4—1.5Gy

后程加速超分割:前三周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后两周采用加速超分割

5 何谓治疗比?p36,何谓肿瘤致死剂量?p36

治疗比(TR)=正常组织耐受量∕肿瘤组织致死量 TR>1才有治疗应用的可能越大越好。

肿瘤致死剂量(TCD95):指使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破坏死亡而达到局部治愈的放射线的剂量。

6 何谓耐受剂量?p38

耐受剂量:指产生临床可接受的综合征的剂量。可分为最小的损伤剂量(TD5∕5)和最大损伤剂量(TD50∕5)

TD5∕5(TD50∕5):在所有用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患者中治疗后5年内因放射治疗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患者不超过5%(50%)时的照射剂量。

7 何谓放疗损伤?p41

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所接受的照射剂量远远地超过了它的耐受范围,这种反应就会变成不可逆的,甚至会产生威胁生命的一些临床表现。

8 何谓NTCP?NTCP=并发症发生率

9 照射量定义及单位p59

照射量:X射线或r射线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放出的所有次级电子,当它们完全被阻止在空气中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的总电荷量的绝对值。

单位:库仑∕千克(C∕kg)

10 吸收量定义及单位p60

吸收剂量是度量射线能量在介质中被吸收的物理量。单位:J∕kg,专用名:Gy

11 射野中心轴、源皮距、源轴距、百分深度剂量p64

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即放射源与照射野中心的连线。

源皮距(SSD):射线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源轴距(SAD):射线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百分深度剂量(PDD):照射野垂直照射水模体时,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率)Dd与参考点深度d0处剂量Dd0(率)的百分比。

12 何谓剂量建成效应p65

剂量建成效应:指高能放射线进入人体后,在一定的初始深度范围内,其深度剂量逐渐增大的效应,由此效应形成的最大剂量处的深度常被作为剂量参考点;从照射野表面到最大剂量处的深度区域称为剂量建成区域。建成区的深度随射线能量的增大而增加。

13 治疗机输出剂量的校准p76-77

在外照射治疗机中,60Co治疗机是用计时器控制射线照射时间,加速器是用监测电离室的跳数(MU)控制射线照射量的多少。治疗机输出量校准就是指在参考条件下,用经过校准的电离室测量60Co治疗机每单位照射时间的最大剂量点剂量Dm,或者加速器每单位跳数的最大剂量点剂量Dm。校准的参考条件是标称SSD 或SAD技术,参考射野10cm*10cm,参考深度5cm(射线束的射线质≤0.70)或10cm(射线束的射线质≥0.70)。

14 电子束剂量分布特点P78。电子束能量的选择p79

剂量建成区:从皮肤至最大剂量点。

高剂量坪区:随着深度的增加,百分深度剂量很快达到最大点,然后形成高剂量“坪区”。

剂量跌落区:剂量迅速跌落;用剂量梯度对剂量跌落的度量。

X射线污染区:百分深度剂量分布曲线后部有一长长的拖尾。

E0≈3(MeV/cm)*d后(cm)+(2—3)MeV来选择电子束的能量。电子束射野的大小应根据计划靶区(PTV)再扩大20%来设定。

电子线射野宽度:1.8倍的肿瘤宽度+2

15 加速器与钴治疗机比较p103

①60Co治疗机是用永久性放射源,钴源有半衰期,大约5—10年更换一次源废源处理困难,维修工程师和操作技术员不可避免受到辐射。而医用直线加速器无需永久放射源设备在不加高压时无放射线产生,避免维修工程师和操作技术员受到辐射。

②60Co治疗机射野半影较大,射野内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对称性较差,而医用直线加速器射野半影较小,射野内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对称性较好(一般x线达到±3 %以内,电子线达到±5 %以内。)

③60Co治疗机产生γ射线能量较低,且不能产生电子线,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可提供单一或多挡x射线和连续可调能量的电子线,射线能量高。

④60Co治疗机剂量率低,治疗时间长,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剂量率高,治疗时间短。

⑤60Co治疗机设备简单,运行费用低,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复杂,维修复杂,运行费用高。

16 多叶准直器定义及临床应用p115

多叶准直器(MLC):将一对对称式或独立式准直器相对两个叶片制作成多个叶片,每个叶片在等中心处形成的射野宽度为10mm或12mm(旧式MLC单叶片形成15mm)。

临床应用:①MLC替代铅挡块;②实现适形放疗;③作为实现调强放射治疗的手段之一。

17 模拟定位机定义及临床应用p142.149

模拟机是模仿医用直线加速器或60Co治疗机改造的X射线机,将X射线球管代替60C源或加速器X射线源的位置,影像增强器置于治疗机架的平衡锤位置,采用类似于治疗机治疗床的运动功能和结构尺寸,以解决普通X射线诊断机做定位时射野设计较为困难的问题。模拟机分别以X射线摄像模式或透视模拟工作,可以在X射线电视监控器或X射线胶片上,提供具有诊断品质的,并带有照射野模拟标记的影像资料。

临床应用:靶区及重要器官的定位;确定靶区(或重要器官)的运动范围;治疗方案的验证、选择和模拟;勾画辐射野和定位/摆位参考标记;拍摄辐射野定位片或证实片;检查辐射野挡块的形状及位置。

18 制模室职责p176

承担各种放射治疗的线束修整装置(包括射野挡块、体表限束器、组织填充物、物理补偿器等)、摆位固定装置(包括体位辅助装置和体位固定器)的设计与制作任务;协助物理师制作一些剂量测量附件,如剂量测量模体、建成区补偿块。目前模室的主要任务是制作射野挡块和摆位固定装置。

19 如何确定照射野挡块厚度?p177.178

根据半价层的定义,半挡:需要一个半价层(HVLS),有50%的射线穿射。

全挡:所用铅挡块的透射率要求小于5%。

用低熔点铅制备照射野挡块,所需的最小厚度可用纯铅和低熔点铅的密度之比来计算,一般所需的纯铅厚度乘以1.21,即为所需低熔点铅的厚度。对于MV级的光子辐射,临床中通常使用7.5—8.0cm厚度的低熔点铅制备照射野挡块。

20 简述源皮距和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的区别p208

1)SSD是固定由源到皮肤的距离进行的照射。

2)SAD以肿瘤为中心,以治疗机源轴距为半径来照射。

3)SSD与SAD照射野标记的区别:SAD只在照射野中心标记标出“+”字线;SSD 给角照射时,体表一定要画出照射野的范围。

4)SSD剂量计算是用中心百分深度剂量查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表求出,SAD剂量计算是用肿瘤最大剂量比查组织最大剂量比(TMR)表求得。

放射治疗考试复习2----呕心沥血

21 简述放疗中常用的人体坐标系统和人体3个面p203

X轴代表左右的方向,正方向为观察者面对病人时原点的右边(通常是病人的左边)。

Y轴为头脚方向,正方向为原点向头的方向。

Z轴为前后方向,正方向指向前方。

横断面:为平行于X轴与Z轴确定的平面的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矢状面:为平行于Y轴与Z轴确定的平面的面,纵向地由前向后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冠状面:为平行于X轴与Y轴确定的平面的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22 何谓IMRT 技术p209

首先要满足适形,另外要满足靶区内及靶区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要求每个射野内诸点的输出剂量能按要求的方式进行调整。

23 何谓后装技术p217

主管医生首先通过手术方法或直接在病人的治疗部位放置不带放射源的治疗容器,包括能与放射源传导管连接的空的装源管、针和相应的辅助器材(又称施源器,可为单个或多个容器),使用“假源”通过X射线影像技术,检验施源器位置准确无误后,再由医护人员在安全防护条件下或用遥控装置,用手工或机械驱动方式在隔室将放射源通过放射源导管,送至已安放在病人体腔内空的管道内,进行放射治疗。

24 放射治疗全过程(七阶段)p233

临床检查及诊断、确定治疗方针、模拟定位、计划设计、治疗验证、计划执行(即治疗)和随访。

25 头颈部、腹部重要器官放射耐受量p245.312.316(晶体脊髓)

脊髓:D1≤45Gy晶体:≤6—12Gy

肾脏:V20≤30%肝脏:V30≤50%

股骨头:V50≤50%小肠:D50≤15—20Gy

50%膀胱照射剂量小于50Gy

26 避免头颈部腹部正常组织超量原则5条p246

①牢记各种重要组织器官的放射耐受量。

②照射野应尽量少的包括正常组织。

③选择那些等剂量分布中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最低的计划使用。

④选择不同能量的射线来治疗不同深度、不同体积的肿瘤。

27 食管Ca放射治疗原则p295

一般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为首选方法,下段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中段则根据病变长度及外侵等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或放射综合治疗。

28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步骤9点p297

体位及固定、参考标记、CT/MRI扫描、勾画正常组织和照射靶区、适形放疗计划的设计、确定摆位标记、模拟机上拍摄射野验证片、形成治疗单、实施照射。

29 肝Ca三维适形放疗常见放疗反应3点p308

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放射性肝损伤。放射治疗必须要保留正常肝组织能代偿。

30 腹部放射治疗的能量选择p323

6MV或更高能量的X射线。

31 腹部摆位技术前的准备工作p318

准备好病人治疗需用的物品,病人进入治疗室后,平卧于治疗床上,松解腰带,脱去内衣,充分暴露照射野。将机架角恢复至0度,为减少照射对膀胱及小肠的损伤,嘱患者定位时和放射治疗时尽量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32 术后放疗最佳时间p326

术后放疗从术后3—4周开始。

33 前列腺Ca的治疗方法5种p329

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疗法、免疫治疗。

34 早期发现前列腺Ca的最佳方法p329

前列腺直肠指检或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或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波(TRUS)。

35 宫颈Ca好发部位p344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

36 宫颈Ca放射治疗重要的参考点p344

A点指宫颈外口上方2cm,中轴旁开2cm,称宫旁三角区,是宫颈癌向宫旁组织浸润的必经之途。

B点位于A点外侧3cm,相当于闭孔淋巴结所在部位,是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第一站

37 乳腺Ca放疗应符合的剂量学原则。乳腺Ca照射野范围p359

靶区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动应控制在±5%以内;尽可能地减少对正常组织如心、肺和对侧乳腺的照射;避免在照射野邻接处发生重叠或遗漏;照射技术应尽可能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重复性要好。

照射野范围:锁骨上前野和腋窝后野,乳腺(胸壁)切线野,内乳野(亦可与乳腺切线野合并为大切线野)。

38 单次全身放疗作为骨髓移植预处理的最低处方剂量是多少?p381 7.5Gy

39 何谓切线照射技术p360

放射照射野的边缘一侧或两侧、三侧是开放的,照射野的边缘无法在体表上勾画出来,更形象地讲,就是用放射线光束将被照射的部位切割下来。

40 靶体积控制剂量的精度是多少?p397

靶体积控制剂量的精度应好于±5%

41 放疗时的三查七对p406

三查:放疗前查、放疗中查、放疗后查

七对:对姓名、性别、年龄、能量、照射方式、跳数、照射部位、各种附件。

42.霍奇金病全淋巴照射范围是指:366

受侵的淋巴区域和相邻未受侵的淋巴区域,即包括斗篷野、次全淋巴结照射(STNI)和全淋巴结照射(TNI)。全淋巴结照射包括斗篷野和倒Y野(倒Y野分为锄形野和盆腔野),次全

淋巴结照射指斗篷野和锄形野照射。

斗篷野照射:照射野像斗篷一样,披在人身上。

斗篷野及倒Y野照射技术是不规则野应用的典型技术。

43. 临床诊断肺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300 X射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手段。

44. 鼻咽癌组织学病理类型最常见:263 鳞癌

45 恶淋病人照射面积大,白细胞低于2*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暂停照光。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原创: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放射治疗在过去的十年中经历了一系列技术革命,相继出现了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质子放疗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主要进步是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的提高。但是,由于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放疗实施过程中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会发生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一定程度阻碍了3DCRT和IMRT技术的发展。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的出现,对补偿呼吸运动影响的肿瘤放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四维放射治疗(4DRT)技术,进一步丰富了IGRT的实现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现有的各种放疗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讨论一下放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像引导放疗;锥形束CT;四维放疗;呼吸门控系统 1引言 理想的放疗目的是精确给予肿瘤高剂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近年来3DCRT和IMRT技术实现了静态三维靶区剂量分布的高度适形,较大程度上解决了静止且似刚性靶区的剂量适形放射问题。然而,在实际放疗过程中,主要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内部组织的运动和形变(主要是胸部和腹部的靶组织),严重影响了IMRT和3DCRT技术的准确实施。如在单次放疗中,呼吸运动和心脏跳动会影响胸部器官或上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形状,胃肠蠕动也会带动邻近的靶区;在分次放疗间随着疗程的进行出现的肿瘤的缩小或扩展;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充盈程度;在持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变瘦或体重减轻等造成的靶区和标记的相对移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某种技术手段去探测肿瘤的摆位误差和运动形态,并且这种技术可以对靶区的形态变化采取相应的补偿和控制措施。IGRT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现在我们可以采用在线校位和自适应放疗技术去解决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和靶区移位问题,也可以采用呼吸限制、呼吸门控、四维放疗等技术对单次放疗中出现的靶区运动进行补偿和控制,而这些技术都是属于IGRT的范畴[2]。后面的内容将分别介绍IMRT技术、IGRT 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包括呼吸限制、呼吸门控、自适应放疗、四维放疗,最后介绍一下未来放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方向。 2肿瘤放疗技术的现状 由于目前各种放疗技术各具优势及经济市场发展等原因,不同的放疗技术还处于并存的状态,适形调强放疗和图像引导放疗的部分技术代表了放疗领域的现状。 2.1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是通过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在直线加速器前面附加特制铅块或利用多叶准直器来对靶区实施非共面照射,各射野的束轴视角(beam eye view, BEV)方向与靶区的形状一样,使得剂量在靶区上的辐射分布可以更加准确,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又可降到较低程度[3]。与以往的常规放疗相比,三维适形放疗设备的突出优势是多叶准直器的使用。多叶准直器所产生的辐射野可以根据肿瘤在空间任何角度方向(一般指机架旋转360度范围内)上的几何投影形状而改变,使辐射野的几何形状与肿瘤投影相匹配。如美国Varian生产的23EX直线加速器上面装配有60对多叶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大学物理(下)期末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L K dt d l d E φ ,式中K E 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此式表明: (A) 闭合曲线L 上K E 处处相等。 (B) 感应电场是保守力场。 (C) 感应电场的电力线不是闭合曲线。 (D) 在感应电场中不能像对静电场那样引入电势的概念。 2.一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周期是 (A) 2.62s (B) 2.40s (C) 2.20s (D) 2.00s 3.横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t 时刻 的波形如图,则该时刻 (A) A 点振动速度大于零, (B) B 点静止不动 (C) C 点向下运动 (D) D 点振动速度小于零. 4.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 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 []0)/(cos φω+-=u x t A y (B) [])/(cos u x t A y +=ω (C) })]/([cos{0φω+-=u x t A y (D) })]/([cos{0φω++=u x t A y 5. 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 1.20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0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A )100000A (B )40000A (C )50000A (D )60000 A 6.若星光的波长按55000A 计算,孔镜为127cm 的大型望远镜所能分辨的两颗星2 4 1

大学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重点例题

大学物理上册期末考试 重点例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习题 1-4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 x =3t +5, y = 2 1t 2 +3t -4.(SI ) (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 (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 (2)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并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 (3)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并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 (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 (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并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 (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 解:(1)质点位置矢量 21 (35)(34)2r xi yj t i t t j =+=+++-m (2)将1=t ,2=t 代入上式即有 211 [(315)(1314)](80.5)2t s r i j m i j m ==?++?+?-=- 221 [(325)(2324)](114)2 t s r i j m i j ==?++?+?-=+m 21(114)(80.5)(3 4.5)t s t s r r r i j m i j m i j m ==?=-=+--=+ (3) ∵ 20241 [(305)(0304)](54)2 1 [(345)(4344)](1716)2 t s t s r i j m i j m r i j m i j m ===?++?+?-=-=?++?+?-=+ ∴ 1140(1716)(54)(35)m s 404 t s t s r r r i j i j v m s i j t --==-?+--= ==?=+??-

放射治疗设备——最全重点

放射治疗专业《放射治疗设备》试题集1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的治疗方式组成的医学治疗。通俗的 讲,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源或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技 术,简称“放疗”。 2、放疗设备:利用原子核或人工装置产生射线治疗肿瘤的设备。 3、射线特性: 4、以钴-60做放射源,用γ射线杀伤癌细胞,对肿瘤实施治疗的装置。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到较 高的能量应用于医学临床的装置。 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7、剂量监测系统: 指的是加速器本身具备的剂量测量及监控系统。 8、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等中心原理:只要将患者的肿瘤中心置于等中心点 上,无论旋转机架、辐射头和治疗床处于什么角度,或作任何旋转,辐射野中心始终与肿瘤中心重合。 9、加速管特性:电子刚注入到加速管中时,动能约为10-40KeV,电子速度约为 v=0.17-0.37c;当加速到1-2MeV时,电子速度就达到v=0.94-0.98c,其后能量再增加,电子速度也不再增加多少了。 10、外照射(teletheraphy): 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11、近距离照射(brachytherapy):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 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12、射线中心轴: 13、照射野(A): 14、源皮距(SSD): 15、源瘤距(STD): 16、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 活度与比活度都在规定水平上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物 质。 17、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 放射治疗装置中能发射电离辐射的部件或放射源的统 称。 18、辐射束(radiation beam): 当辐射源可以看作点源时,由辐射源发出的、通过一个 立体角内空间范围的电离辐射通量,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不构成辐射束。 19、辐射束轴(radiation beam axis): 对于一个对称的辐射束,通过辐射源中心以及限 束装置两对有效边缘中分线交点的直线。 20、辐射野(radiation field): 与辐射束相交的一个平面内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辐射强度 超过某一比例或指定的水平。 21、剂量监测计数的定义是:剂量监测系统显示的,可以计算吸收剂量的计数。 22、计划设计:定义为确定一个治疗方案的全过程。传统上,它通常被理解为计算机 根据输入的患者治疗部位的解剖材料如外轮廓、靶区及重要组织和器官的轮廓及相 关组织的密度等,安排合适的射野(如体外照射)或合理布源(如近距离照射),包括使 用楔形滤过板、射野挡块或组织补偿器等进行剂量计算,得到所需要的剂量分布。 23、等中心: 二、填空

《大学物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各科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整理... 一、考试命题计划表 二、各章考点分布及典型题解分析

补充典型题 1、 容器中装有质量为M 的氮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分子量为28),在高速v 运动 的过程中突然停下.设气体定向运动的动能全部转化为气体的内能,试求:气体的温度上升多少 2、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其角频率ω = 10 rad/s .试分别写出以下两种初始状态下的振动方程: (1) 其初始位移x 0 = 7.5 cm ,初始速度v 0 = 75.0 cm/s ; (2) 其初始位移x 0 =7.5 cm ,初始速度v 0 =-75.0 cm/s . 3、有两个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氦气,另一个盛有氢气(看作刚性分子),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等。现将5J 的热量传给氢气,使氢气温度升高,如果使氦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求应向氦气传递多少的热量。 4、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在一等压膨胀过程中所做的功为A ,试求:(1)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2)此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 5、有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振幅A=1.0m ,周期T=4.0 s, 波长λ=5.0m ,在t=0时坐标原点处的质点位于y=0.5m 处且沿Oy 轴负方向运动。求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一、 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10=30分) (力)1、一质点运动方程j t i t r )318(2-+=,则它的运动为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速率曲线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匀加速曲线运动 (力)2、一质点在光滑平面上,在外力作用下沿某一曲线运动,若突然将外力撤消,则该质点将作 。 A 、匀速率曲线运动 B 、匀速直线运动 C 、停止运动 D 、减速运动 (力)3、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为 。 A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B 、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一定也不为零 C 、加速度很大,速度一定也很大 D 、加速度减小,速度的变化率一定也减小 (力)4、关于势能,正确说法是 。 A 、重力势能总是正的 B 、弹性势能总是负的 C 、万有引力势能总是负的 D 、势能的正负只是相对于势能零点而言

(完整版)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A卷.doc

**大学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考试日期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试卷编号_______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40 10 10 10 10 10 10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部分常数:玻尔兹曼常数 k 1.38 10 23 J / K , 气体普适常数 R = 8.31 J/K.mol, 普朗克常量h = 6.63 10×34 J·s,电子电量e 1.60 10 19 C;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 一理想卡诺机在温度为 27℃和 127℃两个热源之间运转。若得分评卷人 使该机正循环运转,如从高温热源吸收1200J 的热量,则将向低 温热源放出热量 ______J; 2.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至体积增大一倍为止,即 V22V1则在该过程中熵增S_____________J/k。 3.某理想气体的压强 P=105 Pa,方均根速率为 400m/s,则该气 体的密度 _____________kg/m3。 4.AB 直导体长为 L 以图示的速度运动,则导体中非静电性场强大小 ___________,方向为 __________,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

5 5.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为 20.0 μ F,两板上的电压变化率为 dU/dt=1.50 × 10V/s ,则电容器两平行板间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A。 6. 长度为 l ,横截面积为 S 的密绕长直螺线管通过的电流为I ,管上单位长度绕有n 匝线圈,则管内的磁能密度w 为 =____________ ,自感系数 L=___________。 7.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三个顶点上固定的三个点电荷如图所示。以无穷远为零电 势点,则 C 点电势 U C =___________;今将一电量为 +q 的点电荷 从 C点移到无穷远,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 A=___________。 8.长为 l 的圆柱形电容器,内半径为R1,外半径为R2,现使内极 板带电 Q ,外极板接地。有一带电粒子所带的电荷为q ,处在离 轴线为 r 处( R1r R2),则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大小F_________________;若带电粒子从内极板由静止飞出,则粒子飞到外极板时,它所获得的动能E K________________。 9.闭合半圆型线圈通电流为 I ,半径为 R,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均匀外磁场中,B0的方向垂直于AB,如图所示。则圆弧ACB 所受的磁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线圈所受磁力矩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 10.光电效应中,阴极金属的逸出功为2.0eV,入射光的波长为400nm ,则光电流的 遏止电压为 ____________V。金属材料的红限频率υ0 =__________________H Z。11.一个动能为40eV,质量为 9.11 × 10-31 kg的电子,其德布 罗意波长为nm。 12.截面半径为R 的长直载流螺线管中有均匀磁场,已知 dB 。如图所示,一导线 AB长为 R,则 AB导线中感生 C (C 0) dt 电动势大小为 _____________,A 点的感应电场大小为E。

磁共振模拟(MRSIM)_肿瘤放疗模拟技术新前沿

磁共振模拟——站在肿瘤放疗的最前沿 磁共振模拟 站在肿瘤放疗的最前沿
黄岁平 博士 关键词:磁共振模拟 MRSIM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肿瘤患者,约有 70%需要接受不同程 度的放射治疗,以达到治愈肿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能够最大限度 地把放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同时使其周围正常组织和器 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从而得到保护,是肿瘤放射治疗一直以来追求的目 标。 20世纪 70年代 CT的使用是放射治疗计划所取得的一个巨大进步。引入 CT 图像的模拟增加了临床医生对靶区体积的空间意识,从而较之原有的传统治疗的靶 区体积(由垂直 X线胶片确定)产生了一个质的改变-----CT扫描得到一系列断层 轴面,经过多种方式的三维重建,形成一个三维计划,这使得适形放射治疗 (CRT)的概念得以实现。但 CT却有一些先天的局限性----它只对具有不同的电 子密度或 X线吸收特征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如空气对骨或对水或软组 织),但如果没有明显的脂肪或空气界面,则对具有包括肿瘤在内的相似电子密度 的不同软组织结构区分较差。相比之下,磁共振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具有相似电子密 度的软组织有较强的显示能力并且能区分其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磁共振能够更好 的提供靶区的轮廓,不但包括肿瘤的范围,而且还包括临近的重要软组织器官。通 过更准确地定位肿瘤靶区、避免危及临近的组织器官、以及提高局部控制率等。
一.磁共振模拟独特的优越性。
事实上,临床医生早已意识到诊断性的 MRI扫描对肿瘤体积的确定具有相当 重要的信息补充,引入 MR图像作定位由来已久。最早通常是由医生用肉眼在 MRI上观察疾病的范围,然后手工将数据转移至模拟胶片或 CT扫描片上,这种方 法极易产生解释和转译错误。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使用一种放大投影系统将 MRI图 像叠加到模拟胶片或 CT图像上进行融合处理的 MR辅助的模拟。第三种更加定量 的方式是将 MRI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那样就可以将 MRI上具有较高分辨率 的肿瘤图像与几何精确的 CT图像中电子密度信息结合起来。但以上任意一种融合 方式都是在放疗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也就是说,延长了整个放疗过程花费的时 间,加重了医生的工作任务,加大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误差的可能性及偏 离度。现在我们已经很明确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如颅底和脊髓部位的肿瘤,以及 软组织肉瘤和盆腔肿瘤,MRI成像已远优于 CT成像。这些情况下,就可以单纯借 助 MR图像完成模拟工作,因为 MRI有许多优于 CT方面的特点, 直接利用 MR 图像进行模拟定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肿瘤放射治疗知识点及试题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 定位技术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 强度变化的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 致死性放射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 即开始被修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 出血细胞的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 5d,总剂量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 的任何因素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 灭效应,提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 同时不减少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 治疗方法。 11.亚临床病灶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 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12.微小癌巢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 缘病理未净。 13.临床病灶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 部分切除术后。 14.密集肿瘤区(GTV)指通过临床检查或影像检查可发现(可测量)的肿瘤范围, 包括原发肿瘤及转移灶。 15.计划靶区(PTV)指考虑到治疗过程中器官和病人的移动、射野误差及摆位 误差而提出的一个静态的几何概念,包括临床靶区和考虑到上述因素而在临床靶区周围扩大的范围。 CTV+0.5cm 16.“B”症状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 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17.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 ring)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 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1、肿瘤放射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放射物质或放射能来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方法一门临床学科。它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疗技术学和临床肿瘤学。 2、放射物理学——研究各种放射源的性能和特点,治疗剂量学和防护。 3、放疗技术学——研究具体运用各种放射源或设备治疗病人,射野设置定位技术摆位技术。 4、放射生物学——研究机体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反应的质和量。

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B卷题目和答案

大学学年第二学期考试B卷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下)考试日期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40101010101010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6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ε o =×10-12F·m-1、μ =4π×10-7H/m; k=×10-23 J·K-1、R= J·K-1·mol-1、 N A =×1023mol-1、e=×10-19C、电子静质量m e=×10-31kg, h=× 10-34J·s。 得分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体积为4升的容器内装有理想气体氧气(刚性分子),测得其压强为5×102Pa,则容器内氧气的平均转动动能总和为_______________J,系统的内能为_______________ J。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氧气(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b到达c,图中abc为一直线。求此过程中:气 体对外做的功为_ _______________;气体内能的增 加_______________;气体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 3.一绝热的封闭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 边充有一定量的某种气体,压强为p;右边为真空,若把隔板抽去(对外不漏气),

当又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内能变化量为_______________J ,气体的熵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4.有一段电荷线密度为λ长度为L 的均匀带电直线,,在其中心轴线上距O 为r 处P 点有一个点电荷q 。当r>>L 时,q 所受库仑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当r<

大学物理知识点期末复习版

A r r y r ? 第一章 运动学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瞬时速度: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瞬时速率: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大学物理 》下期末考试 有答案

《大学物理》(下)期末统考试题(A 卷) 说明 1考试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请把答题纸撕下。 一、 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x=Acos(ωt+φ),当时间t=T/4(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 (A) -Aωsinφ; (B) Aωsinφ; (C) -Aωcosφ; (D) Aωcosφ 参考解:v =dx/dt = -A ωsin (ωt+φ) ,cos )sin(2 4/?ω?ωπA A v T T t -=+?-== ∴选(C) 2.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1/4时,其动能为振动总能量的 (A) 7/6 (B) 9/16 (C) 11/16 (D )13/16 (E) 15/16 参考解:,1615)(221242122122 1221=-=kA k kA kA mv A ∴选(E ) 3.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处的过程中: (A)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 (B)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 (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参考解:这里的条件是“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由于弹性媒质的质元在平衡位置时的形变最大,所以势能动能最大,这时动能也最大;由于弹性媒质的质元在最大位移处时形变最小,所以势能也最小,这时动能也最小。质元的机械能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中,同时也把该机械能传给相邻的一段质元。∴选(D )

4.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 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 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参考解:半波损失现象发生在波由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面的反射现象中。两束光分别经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是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面的反射,同时存在着半波损失。所以,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是2n 2 e 。 ∴选(A ) 5.波长λ=50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 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一侧第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第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d=12mm ,则凸透镜的焦距f 为: (A) 2m (B) 1m (C) 0.5m (D) 0.2m ; (E) 0.1m 参考解:由单缝衍射的暗纹公式, asin φ = 3λ, 和单缝衍射装置的几何关系 ftg φ = d/2, 另,当φ角很小时 sin φ = tg φ, 有 1103 310500061025.0101232==?=---?????λa d f (m ) , ∴选(B ) 6.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 (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参考解:从我们做过的实验的经历和实验装置可知,最为准确的方法光栅衍射实验,其次是牛顿环实验。 ∴选(D ) 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 (A) I 0 / 8. (B) I 0 / 4. (C) 3 I 0 / 8. (D) 3 I 0 / 4. 参考解:穿过第一个偏振片自然光的光强为I 0/2。随后,使用马吕斯定律,出射光强 10201 60cos I I I == ∴ 选(A ) n 3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肿瘤放射治疗学试题及答案 1、恶性肿瘤:是在人类正常细胞基础上,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不断增殖的、个体形态变异或缺失的、具有迁徙和浸润行为的细胞群。临床上常表现为一定体积的肿物。 2、我国目前肿瘤放疗事故(恶性肿瘤最新发病率)为:10万人口每年280例。 3、肿瘤放疗:放射治疗就是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技术。 4、放疗时常用的射线:射线分两大类:一类是光子射线,如X、γ线,是电磁 波;一类是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 5、放疗的四大支柱: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技术和临床肿瘤学。 6、肿瘤细胞放射损伤关键靶点:DNA。 7、射线的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破坏单键或双键)。任何射线在被生物物质 所吸收时,是直接和细胞的靶点起作用,启动一系列事件导致生物改变。如:电离、光电、康普顿。 8、射线的间接作用:(另一种答案:电解水-OH,自由基破坏)。射线在细胞内可 能和另一个分子或原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它们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产生损伤。 9、B-T定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它们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 成反比。 10、影响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因素: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因素。 肿瘤自身敏感性:肿瘤负荷、肿瘤分型、分期;肿瘤来源和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血供;照射剂量;2、化学修饰与肿瘤放射效应:放射增敏剂:氧气、多种药物;放射保护剂:低氧、谷胱甘肽加温与放疗;430C加温自身即可杀灭肿瘤细胞;能使S期细胞、乏氧细胞变的敏感;热休克蛋白,42-4450C, 2/周;3、放疗与同步化疗:空间协作:放射控制原发,化疗控制转移;毒性依赖:必须注意两者叠加问题;互相增敏:联合应用,疗效1+1>2,机制不详;保护正常组织:缩小病灶,减少剂量; 11、放射野设计四原则:1、靶区剂量均匀: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吸收剂量要均匀,剂量梯度部超5%,90%剂量线包整个靶区。(野对称性);2、准确的靶区和剂量:即CTV准确,考虑到肿瘤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胶质瘤外扩大不一样),

大学物理下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专用)

1.相对论 1、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坐标变换。(1)牛顿力学的一切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其形式保持不变,亦即力学规律对于一切惯性参考系都是等价的。(2)伽利略坐标换算。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与时空的相对性。(1)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都相同。(2)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具有相同的量值。(3)同时性与所选择的参考系有关。(4)时间膨胀。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中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5)长度收缩。在不同的惯性系中测量出的同一物体的长度差。 3、当速度足够快时,使用洛伦兹坐标变换和相对论速度变换。但是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均使用伽利略变换。 4、光的多普勒效应。 当光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不等于光源实际发出的频率。 5、狭义相对论揭示出电现象和磁现象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即表现为统一的电磁场。 2.气体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12 PV PV PV C =→=; m PV R T M ' = ; P nkT = 8.31J R k mol = ;231.3810J k k -=?; 2316.02210A N mol -=?;A R N k = 二.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 ε=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1 2kt m ε= 三. 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1322kt m kT ε== 四.能均分原理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i =;刚性双原子分子5i =;刚性多原子分子6i = 3. 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 其值为1kT 4.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k i kT ε= 五. 理想气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 之和) 1.1m ol 理想气体i E R T = 一定量理想气体 ()2i m E R T M ν ν' == 3.热力学 一.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中间经历的每一状态都可以近似看成平衡态过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dQ dE dW =+ 1.气体2 1 V V W Pdv = ? 2.,,Q E W ?符号规定 3. 2121()V m V m m m dE C dT E E C T T M M ''= -=- 或 V m i C R =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应用 1. 等体过程 210()V m W Q E C T T ν=?? ? =?=-?? 2. 等压过程 212121()()()p m W p V V R T T Q E W C T T νν=-=-?? ? =?+=-?? C 2 ,1 2C p m p m V m V m i C C R R γ+=+=> 热容比= 3.等温过程 212211 0T T E E m V m p Q W R T ln R T ln M V M p -=? ? ''? ===?? 绝热过程 210()V m Q W E C T T ν=?? ? =-?=--?? 绝热方程1P V C γ =, -1 2V T C γ= , 13P T C γγ--= 。 四.循环过程 特点:系统经历一个循环后,0E ?= 系 统 经 历 一 个 循 环 后 Q W =(代数和)(代数和) 正循环(顺时针)-----热机 逆循环(逆时针)-----致冷机 热机效率: 122111 1Q Q Q W Q Q Q η-= ==- 式中:1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和; 2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向低温热源放 出的热量和; 12W Q 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对外 做的功(代数和)。 卡诺热机效率: 2 1 1c T η=- 式中: 1T ------高温热源温度;2T ------低温热源温度; 4. 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22 12 Q = Q -Q = 定义:Q e W 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22 1212 Q T e Q Q T T == -- 五.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表述: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它完全变为有用功的循环过程是不存在的(热机效 率为100%是不可能的)。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两种表述是等价的. 4.机械振动 一. 简谐运动 振动: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在某一数值附近作周期性变化。 机械振动: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简谐运动动力学特征:F kx =- 简谐运动运动学特征:2 a x ω=- 简谐运动方程: cos()x A t w j =+ 简谐 振动物体 的速度 : () sin dx v A t w w j ==-+ 加速度() 2 2cos d x a A t w w j ==-+ 速度的最大值m v A w =, 加速度的最大值2m a A w = 二. 振幅A : A 取决于振动系统的能量。 角(圆)频率 w :22T p w pn ==,取决于振动 系统的性质 对于弹簧振子 w 、对于单摆 ω相位——t w j +,它决定了振动系统的运动 状态(,x v ) 0t =的相位—初相 arc v tg x j w -= 四.简谐振动的能量 以弹簧振子为例: 222221111 k p E E E mv kx m A kA ω=+= +== 五.同方向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 设 ()111cos x A t ω?=+ ()222cos x A t ω?=+ 12cos()x x x A t ω?=+=+ 合成振动振幅与两分振动振幅关系为: A A 1 122 1122cos cos tg A A ???=+ 合振动的振幅与两个分振动的振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有关。 () 20 12k k ?π?==±± 12A A A + )12 ??± 12A A A - 一21可以取任意值 1212 A A A A A -<<+ 5.机械波 一.波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2. 波线——沿波传播方向的有向线段。 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点所构成的曲面 3.波的周期T :与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 波长λ:振动的相位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波速u:振动相位传播的速度。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二. 简谐波 沿ox 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 程 质点的振动速度 ] )(sin[?ωω+--=??=u x t A t y v 质点的振动加速度 2cos[()]v x a A t t u ωω??= =--+? 这是沿o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 动 方 程 。 c o s [ ()]c o s [2()] x t x y A t A u T ω?π ? = -+=-+ cos 2()t x y A T π?λ?? =++???? 三.波的干涉 两列波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相遇区域内出现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减弱叫做波的干涉现象。 两列相干波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1) ()π π ???k r r 221 212±=---=?) ,2,1,0(???=k 时, 2 1A A A += (振幅最大,即振动加强) ()()π λ π???1221212+±=---=?k r r ) ,2,1,0(???=k 时, 2 1A A A -= (振幅最小,即振动减弱) (2)若12??=(波源初相相同)时,取 21r r δ=-称为波程差。 212r r k δλ =-=±) ,2,1,0(???=k 时, 2 1A A A +=(振动加强) () 1212λ δ+±=-=k r r ) ,2,1,0(???=k 时, 2 1A A A -=(振动减弱); 其他情况合振幅的数值在最大值12 A A +和最小值 12A A -之间。 6.光学 杨氏双缝干涉(分波阵面法干涉) 1、 x d d d r ===-=θθδtan sin r 12波程差 2、明纹位置: λ k D x d ± =),2,1,0k ( = 3、暗纹位置: 2 ) 12(λd D k x +±=),2,1,0( =k 4、相邻明(暗)纹间距 λd D x = ? 4、若用白光照射,则除了中央明纹(k=0级)是白色之外,其余明纹为彩色。 二、分振幅法干涉 1、薄膜干涉(若两束反射光中有一束发生半波损失,则光程差δ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 2 λ ;若两束光都有半波损失或都没有,则无 需加上λ )以下结果发生在入射光垂直入射时 ?? ???=+==+ -=)(),2,1,0(12) (),2,1(2 sin 222122暗纹)(明纹 k k k k i n n d λλλ δ 2、劈尖干涉(出现的是平行直条纹) 1)明、暗条纹的条件: ?? ? ??=+==+=) (),2,1,0(2)12() (),2,1(2 2暗纹明纹 k k k k nd λλλδ 2)相邻明纹对应劈尖膜的厚度差为n 2e 1λ=-=??+k k k d d d )(图中为 3)相邻明(暗)纹间距为θλθ λn n L 2sin 2≈ = 3、牛顿环(同心环形条纹,明暗环条件同劈尖干涉) 1)明环和暗环的半径: ) () ,2,1,0()(),2,1(2)12(暗环明环 == =-=k n kR r k n R k r λ λ ③相邻明环、暗环所对应的膜厚度差为 n 21λ= -=?+k k k d d d 。 三、迈克尔逊干涉仪 1)可移动反射镜移动距离d 与通过某一参考点条纹数目N 的关系为 2 λ N d = 2)在某一光路中插入一折射率n,厚d 的透明介质薄片时,移动条纹数N 与n 、d 的关系为 21n λN d =-)( 五、夫琅禾费衍射 1、明纹条件:????? =+±==),2,1(2)12(sin 0 k k a λ??(中央明纹) 2、暗纹条件: ),2,1(sin =±=k k a λ? 3、中央明纹宽度(为1±级暗纹间距离): a 2sin 2tan 20f f f l λ??≈ == 其它暗纹宽度: 2 sin sin tan tan 111o k k k k k k l a f f f f f x x l == -=-=-=+++????? 4、半波带数: 明纹(又叫极大)为(2k+1);暗纹(又叫极小)为(2k )。 六、衍射光栅 1、光栅常数d=a(透光宽度)+b (不透光宽度)=单位长度内刻痕(夹缝)数的倒数 2、光栅方程 ) ,2,1,0(sin ) =±=+k k b a λ?( 明纹(满足光栅方程的明纹称为主极大明纹) k=0、1、2、3 称为0级、1级、2级、 3级 明纹 3、缺级 条 件 ??? ????±±±==+±±±==+±±±==++=????±=±=+主极大消失 、、如果、、如果、、如果( 1284449633364222k sin sin )k k a b a k k a b a k k a b a k b a k a k b a λ?λ?七、光的偏振 1、马吕斯定律α2 cos I =I ( α为入射偏振 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 2、布儒斯特定律1 20an n n i t = , 0i 称为布儒斯特 角或起偏角。 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为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并且该线偏振光与折射光线垂直。 7.量子力学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W m h m += 2 1 νγ(式中γ表示光子 的频率,W 表示逸出功) 02 U 1e m m =ν(0U 表示遏止电压) h γ=W ( 0γ表示入射光最低频率/红限频率) 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能量: γεh = 动量:22c h m mc γ ε= = 光子动量: λγh c h mc p == = 二、康普顿效应 1、散射公式 2sin 22sin 22200θλθλλλc c m h == -=? 2、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四、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德布罗意波 h = λ 测不准关系 2 ≥ ???x P x (一定的数值) 2、波函数 1)归一化波函数 x n a x n π ψsin 2)(= ( a x <<0) 概率密度为2 )(x n ψ? =a n dx x 0 2 1 )(ψ 粒子能 量 ) 321(2 2 、、== n h n E n 2)标准化条件 单值性,有限性,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