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多样的天气同步练习(I)卷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多样的天气同步练习(I)卷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多样的天气同步练习(I)卷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多样的天气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24分)

1. (9分)天气就是指一定________、一定________内我们周围________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________、干、________、阴、________、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 (5分)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获得气象信息的。

3. (3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________、________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________也越来越丰富。

4. (2分)天气预报的内容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有________、紫外线强度和________。

5. (1分)________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 (1分)________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 (3分)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综合感受。

二、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8. (2分)下图的标志表示的是()

A . 大雨

B . 台风

C . 晴

D . 阴

9. (2分)下面哪个不属于天气()

A . 雨

B . 雾

C . 土

D . 雪

10. (2分)天气预报的内容不包括的一项是()。

A . 明天是否晴朗

B . 明天的风向

C . 明天几点钟会下雨

D . 下雨雨量的多少

三、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1. (2分)春天细雨绵绵,庄稼会迅速的生长。()

12. (2分)天气内容包括有:雨、雾、雪、晴、多云、阴、风力、风向、气温、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舒适度等内容。()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13. (5分)请你写出至少三条气象谚语。

14. (5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什么意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7分)

15. (7分)认一认。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7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8-1、

9-1、

10-1、

三、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1-1、

12-1、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13-1、

14-1、

五、综合题 (共1题;共7分)

15-1、

冀教版四年级_科学知识汇总 (1)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及实验汇总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拍照片、文字描述、画图等。 4、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 3、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5、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极热7个等级。

第3课观测天气 1、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三个要素变化形成的。 2、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温度计。 3、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风向标能自由转动。 4、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5、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 6、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7、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8、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10、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1、(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的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未来天气的科学预测。 3、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1、按照分类标准给所有变化分类并举例子:有些变化缓慢,如大山的变化;有些变化激烈,如火山的爆发;有些变化小,如工具的磨损;有些变化大,如夏天和冬天的变化;有些变化时间长,如生物的进化;有些变化时间短,如闪电的发生; 2、什么叫变化? 3、(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4、说出五个用来描绘天气的词语。晴、雨、雾、雪、风 5、什么是天气? 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6、解释一下:“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意思? 如果有早霞,这一天多半会下雨或雪,就不要出门了,而晚霞则预示着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7、人们将(将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积累成(气象谚语)。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内容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和等项内容。 9、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什么是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南风是指风从(南)吹向(北),此时风向仪的箭头指向(南)。若是风从西方吹向东方,风向仪的肩头应该指向(西)。 13、根据气温的图示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趋势。 1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包括那些工作? 1、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 2、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 3、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5、什么是天气预报? 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16、(气象卫星)的应用使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7、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8、人类哪些活动对天气有影响? 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0、温室效应的危害?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1、酸雨的危害?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基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2、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 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23、固体、液体、气体的主要性质是什么?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固体,有一定的体积,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做气体。 24、怎样区别固体液体气体? 25、说说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具体方法? 26、(冰)和(蒸汽)是不同状态的水。 27、这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 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活动结杲。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O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2020年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 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 1、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

2017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3、(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 二、动物运动会1、我们都喜欢动物,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我会模仿青蛙跳,你会模仿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 4、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5、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外形分:有翅膀的、没翅膀的;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生的。 6 动物通过运动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 7、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飞行最高的是,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游速最快的是旗鱼。 三、生命在于运动1、你最喜欢的运动是跑、跳绳、散步,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我们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要提醒家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4、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经过长期运动,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肌肉会变粗。 6、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7、正常人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慢)。 8、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四、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 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2 小吊车臂是怎样工作的?答: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3、我们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答: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前臂向内收;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前臂向外伸展 4、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5、手臂的运动是肌肉收和放的结果。 6、请你举出仿生学的例子?根据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蛋壳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屋顶、根据草的叶子发明了锯、根据竹叶发明了筒形叶桥、根据蛇发明了机器蛇。 根据飞蓬草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 7、飞机的飞行与鸟的运动方式相似,超声定位仪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的,电子蛙眼是受青蛙的启示制造的。 8、机器蛇的作用:可以在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以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 9、(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10、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绳子)有关。 11、2001 年10 月,我国第一条(蛇形机器人)研制并实验成功。 又称(机器蛇)。 12、在(飞机)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 五、确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2、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1.变化的世界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 1.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3.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到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2.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 入 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 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 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 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一、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二、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 展 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1.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2.多样的天气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1. 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2. 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3. 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 教(第一课时)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毛毛虫不见了》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及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方法梳理: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生命现象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科学教师要通过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学情分析: 本课课位于四年级下册的“生长与变化”单元。教材设计了2个活动即:“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和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本课教学安排为2课时,设计所授课为第一课时:活动1“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了解毛毛虫是如何过河的,又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探究其它昆虫、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引出变态概念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蟋蟀、青蛙、蟾蜍) 3、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5、能按照要求制作出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助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 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 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运动着的世界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关于物体的运动你还想知道什么?1.物体的运动为什么有快有慢?2.物体为什么会运动?3.怎么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3、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4、(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完整的资料卡片应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 ()同学已经检查背过。家长签字:()日期:() 二、动物运动会 1、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如:袋鼠(跳),麻雀(飞),蚂蚁(爬),马(跑),鲤鱼(游)。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栖的。 4、兔子、袋鼠的运动方式以(跳)为主,它们的(腿部)肌肉比较发达。 5、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6、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每小时145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70千米。 8、飞行最高的鸟是秃鹰。飞行高度在9千米以上。 9、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10、游速最快的鱼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 11、小狗的运动形式有(C)。A、跑B、跳C、跑、跳 12、分类。 燕子、豹、鹿、鹰、马、蝗虫、狼、兔子、虎、牛、麻雀 分类标准:分别按照食性和生存空间分类。 食性:食肉动物燕子、豹、鹰、虎、狼 食草动物鹿、马、蝗虫、兔子、牛 生存空间:空中飞行动物燕子、鹰、蝗虫、麻雀 陆地运动动物豹、鹿、马、兔子、虎、狼 13、善于奔跑的动物(B)比较发达。A、前腿B、后腿 14、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身体大多呈流线型。(√) 15、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物体运动的信息资料?答:书籍查询、网络查询、看电视、咨询他人等。 16、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躲避天敌、捕获食物、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吸引异性、繁殖后代等。 17、在100米比赛中,掌上电脑用了28秒,小花用了30秒,小强用了25秒,他们当中(小强)跑得最快,(小花)跑得最慢。 ()同学已经检查背过。家长签字:()日期:() 三、生命在于运动 1、我们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3、百米赛跑后,心跳速度和呼吸频率会(加快),身体还会(出汗),腿部肌肉会感觉(酸痛)。 4、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5、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6、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的心跳次数(少)。 7、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元坊小学赵老师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天气”、“物质的状态”、“生长与变化”、“有趣的变化” 和“农业与技术”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 学单元都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 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 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 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难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五、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 变化的世界 3 多样的天气;观测天气 4 发布天气消息;天气与生活 5 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 6 睡到哪里去了;雨的形成 7 周围的生物;种茄子 8 植物的生长;养小鸡 9 我在长大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运动着的世界 一、填空。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和(变化)着。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4、(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6、科学研究要从(查阅资料)开始。 2、自然界中物体都在运动,有些物体的运动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你能举例说明吗?答:例如:房屋的老化、多数的变化、水泥地面的磨损、课桌的磨损等都是非常缓慢的 3、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吗? 答:飞行的飞机,奔跑我动物,流动的潇洒,游动的微生物等等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第2课:动物运动会 一、填空。 1.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是各有特点的。我们要(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模仿的(更准确)。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2、观察动物运动有很多方式,如(参观动物园)、(在家里饲养小动物)、(上网查询)、 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还可以到(野外)、(森林里)去观察。 3、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跑)、(跳跃)、(爬行)等几类。 4、(运动)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主要方式。 5、一种动物可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方式。 6、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7、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 9、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20000千米 10、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 )千米左右。 11、能自由运动是(动物)的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 2、自然界中()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探寻物体变化(),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4、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等. 5、问答:拿一个烧杯,在烧杯中盛半杯清水,用钢笔向其中滴几滴蓝色或黑色墨水,观察现象,描述变化过程. 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就是指一定()、一定()内我们周围()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干、()、阴、()、雨、()和()等. 2、我是这样获得气象信息的()、()、()、()等.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也越来越丰富. 4、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紫外线强度和 ()等内容. 5、()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 )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和()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偏凉、()、偏热、()、极热7个等级. 第3课观测天气 1、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和()的工作. 2、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 3、()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4、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

5、风向是指()的方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6、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方吹 向()方,风向仪指向()方. 7、()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和来自()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选填:一样\不一样)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以及()的路径,拍下()变化的照 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得出对()的科学预测. 3、把预测的结果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 4、由于()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5、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第5课天气与生活 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天气的变化. 2、()天气会遮挡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前方,容易引发车祸. 3、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和(). 4、()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 没低洼地区. 5、()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 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6、台风是天气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一个例子.(选填:有利\不利)

(完整版)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记录

四年级下册 1、制作简易风向仪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风向仪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风向仪 三、实验器材:硬纸片、胶水、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 四、操作步骤: 1、将硬纸片剪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将吸管两端剪开口,一头插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另一关插在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做成一枝箭。 3、将竹签插在吸管中间。 4、在方形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把花盆放在纸上,沿花盆外沿和内孔画两个圆。 5、剪去外圈以外和内圈以内的部分,将圆圈用胶水粘到花盆底部。 6、将另一根吸管插在花盆的洞中,并用橡皮泥固定。 7、把箭插入吸管,就制成了简易风向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一、实验题目:制作简易雨量器 二、实验要求:制作简易雨量器 三、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剪刀、笔、纸条、胶水、尺子、胶带。 四、操作步骤: 1、用剪刀将大可乐瓶沿上沿剪下。 2、将剪下的瓶顶倒扣在瓶的底部,用胶带封好。 3、从瓶底向上贴一条胶带,用尺子量好距离,每10mm画一条刻度线。 4、将水倒入瓶中,使水位达到标尺的“0”刻度线。 3、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一、实验题目: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木块、石子等几种固体、天平、记录纸、笔、小刀、量筒、水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水测出固体的体积。 3、用小刀划一划,看看固体的软硬。 4、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4 一、实验题目: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二、实验要求: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三、实验器材:蜂蜜、水、牛奶、天平、橙汁、量筒、烧杯等。 四、操作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 2、取相同质量、相同体积的几种液体,观察液体的形状、流动性、透明性等。 3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科学学科的教学现结合 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四年级共有学生39人大多数同学 对科学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多种观察实验 的情景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 实验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5课第一单元“天气”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 关心天气变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气象站”观测、记录天气变化 并坚持做长期天气观测。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通过学生动手 实验帮助学生发现、判断物质的状态及各种状态物质的特点。第 三单元“生长与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亲历种植、饲养的机会在观察、测量、记录生物生长过程和主要变化等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 径获得生物生长的资料利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发现。第四单元 “有趣的变化”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现象提出疑问帮助 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一些物体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发现物质的变化过程 有的是可逆的而有的是不可逆的问题。 (二)本学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 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 4、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 5、区 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6、掌握水的蒸发、沸腾、凝结和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物体的生长与变化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三、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3、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大胆放手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5、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教学进度表 结束语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 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天气第一单元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1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2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3分工、观测步骤等。、做美篇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等。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暖、干、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电话、订112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地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5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8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9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照仪等。应和酸雨。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没低洼地区。12、风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8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13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从北方吹来。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14 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 及实验汇总 第1课变化的世界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拍照片、文字描述、画图等。 4、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第2课多样的天气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 3、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展,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技三是温度表要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2、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的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3、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未来天气的科学预测。 4、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第5课天气与生活1、天气影响人人们的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岛效应(原因是车流、人流、高大的建筑)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详见教材18页科学在线。 2、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3、检测酸雨方法:ph试纸、牵牛花, PH值小于7是酸性,等于7是中性,大于7为碱性。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4、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5、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6、台风是天气对我们生活和生产不利的一个例子。 7、农村与城市相比,气温低,人流量小,建筑物低矮。 8、城市中心的气温会比农村的气温高。 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知识点 1、固体的主要性质是: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流动,绝大多数不易被压缩。慢慢地往量筒中注入液体。为了防止溅出,要把杯子紧贴量筒(或烧杯)。在接近1、00毫升时,要格外仔细,尽量保持液面平稳,读量筒的数值时视线要和刻度持平。 三、拓展实验 【实验课题】测量石块的体积 【实验器材】量筒一个、石块一个、棉线、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