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考前30天 专题三 高考题型专练9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题型九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1.(2015·河南八市第三次联考)公民参政,曾经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政治理想。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但民主程度还需不断提高。政府的民主决策就经历了从政府代替人民当家作主,到政府实施开放式决策、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发展历程。所谓开放式决策,是指政府在进行重大行政决策时,充分听取、吸纳公众意见,并将之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参考,以实现行政决策公开、透明以及政府与公众有机互动的一种决策方式。它打破了以往政府闭门决策的惯例,不仅强调结果的公开,对开头和过程的公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年来,开放式决策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决策领域逐步拓展、决策层次逐步提升、社会参与度逐步扩大。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市县政府出台了规范行政决策的专门规定。可以说,开放式决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简述我国政府实施开放式决策的政治意义。

[解析]针对材料对开放式决策的含义和措施的阐述,从政府的角度说明开放式决策对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树立政府威信的积极意义;从公民角度说明开放式决策对尊重公民权利、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意义;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角度说明开放式决策的相关作用。

[答案]①有利于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政府提高行政水平,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政府清正廉洁;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任答2点即可)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决策的实施。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2.(2015·江西南昌调研)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是结构重新构造的过程,也是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我国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为新常态下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这是某市图书馆一个专题讲座的预告:

面对五花八门的消费宣传,如“免费健康体验”“专家养生讲座”“生产基地旅游”“产品推介聚餐”,我们能否保持原有的淡定?面对商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又该如何挑选?我们将为您逐案剖析,帮您提升甄别能力,练就您的火眼金睛,识破和规避食品类消费陷阱,并通过百姓的视角去阐述如何科学选购食品。欢迎广大市民旁听我市图书馆举办的“舌尖上的安全”——理性消费科学选购系列讲座。

(1)运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下列三大举措能够扩大消费需求的理由。

举措一: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

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措二: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措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理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广大市民在消费活动中会有不同的消费选择?

[解析]第(1)问考查经济生活中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对推动消费的作用,回答时首先应简要写出设问所要求的知识原理,然后紧扣相关材料具体指出其对推动消费的作用;第(2)问考查价值观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回答时要善于提取价值观的有关知识,从理论上分析人们作出不同消费选择的原因。

[答案](1)理由①: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有利于改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为扩大消费创造动力。理由②: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从而扩大消费内需。理由③: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为扩大消费创造动力。

(注:三个理由顺序不能颠倒)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由于广大市民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消费活动中会有不同的消费选择。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市民在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作出不同的消费选择,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3.(2015·山东齐鲁名校调研考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材料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截至2014年9月,中国孔子学院已在全球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是中外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是中外人文交流史上的一大创举。孔子

学院开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的种子播撒到哪里。孔子学院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各国,又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华大地,书写着中外人文交流的绚丽篇章。

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角度,说明设立孔子学院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一般可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说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另外,结合本题的特殊性,还要调用教育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答案]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设立孔子学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有利于学习、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4.(2015·辽宁五校高三联考)材料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某省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一主线,通过本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文化繁荣打造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通过建设图书馆、文化馆、老人活动中心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优秀道德人物评选活动,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产业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结合材料说明该省加强文化建设的举措有哪些文化意义。

[解析]要根据材料中该省推动建设文化强省几个方面的努力以及主线,分别从经济政治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思想道德建设对提高公民素养的作用、文化事业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大力发展经济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搞好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为文化发展提供政治保障。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③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④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文化创新,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⑤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造力,建设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2015·河北保定高三调研)2014,农历马年。这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但改革依然“快马加鞭”,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好戏连连。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加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多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请从规律和矛盾的角度任选其一,谈谈要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的30多年,能够成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

(3)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解析]第(1)问具有开放性,选择从规律的角度回答需要从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说明改革的必要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角度说明改革的内容与意义。选择从矛盾的角度回答,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和我国面临的问题角度,说明改革的必要性,从解决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角度说明改革的内容和意义。第(2)问,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等角度分析改革开放对文化繁荣发展的意义。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动了基本矛盾的解决,所以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文化发展方向的决定作用角度分析改革开放对文化繁荣发展的作用。第(3)问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然后从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的方法论角度提出建议。

[答案](1)答案示例一:规律角度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全面推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改革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答案示例二:矛盾角度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对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面临的挑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②文化体制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激发了文化发展的活力,使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3)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既要立足于整体,又要搞好局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坚持发展的观点,支持新事物成长。

6.(2015·云南第一次统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4年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12.8%,比2008年提高0.8个百分点,申请发明专利总量、新产品销售收入都比2008年时增长1倍以上。2013年我国工业中研发经费超过500亿元的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大类。2008年至2013年,内资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为77.3%,对提升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结合材料,概括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所呈现出的特点,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意义。

[解析]要根据材料中的四组数据进行概括,根据这些数据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义等角度分析说明。

[答案]特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专利申请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意义: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