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消费模式比较

世界各国消费模式比较
世界各国消费模式比较

世界各国消费模式比较

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一些典型国家消费模式的特征,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

一、世界各国消费模式的特征比较

(一)消费方式比较

消费观念、消费工具和消费制度构成了一定的社会消费方式。由于消费观念、消费工具和消费制度差异,消费方式各不相同。

从发达国家看,由于社会保障和社会信用机制完善,消费方式以信贷消费为主,其本质是超前消费,这一点在欧美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金融机构、完善的信用体系、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等诸多因素,使美国超前消费观念不断强化,信用消费飞速发展。与美国不同,欧洲个人消费多以银行卡为主,以持卡人存款为保障,并与持卡人支票账户相联,结账时银行从持卡人账上主动扣除,大部分是百分之百扣除。但由于欧美乃至全球消费方式正在趋同,欧洲也出现了大量信贷消费。

同为发达国家,日本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上又与西方国家不同,90%左右的人习惯于用现金作为支付手段。

发展中国家一般以现金消费方式为主。

(二)消费水平比较

消费率是衡量一国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在3万美元以上的美、日、英、澳等发达国家,其消费率一般保持在75%—85%的区间水平上,同时保持基本稳定状态。而人均国民收入在2000—5000美元之间的经济转型国家(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消费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处于55%—75%的区间水平上。收入水平差距必然带来消费率水平的显著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与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消费率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消费率水平近年来都呈现出比较显著的下降倾向,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发展过程中,消费率水平的下降具有一定客观性和阶段性。第二,中国的消费率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三)消费结构比较

1.居民消费结构

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结构。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居民普遍在食品、衣着、医疗保健(除美国)、教育方面支出比重较小,而在住房、交通通讯以及休闲娱乐方面支出比重较大,表明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支出已不仅局限在基本温饱与生存问题上,而是有足够的支出用于享受型消费;而发展中国家则在食品、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支出比重较大,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2.政府消费结构

在消费总量中,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很大。主要原因在于,在政府消费总量和结构比较合理的情况下,政府在节约自身开支的同时,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此给居民带来更多的社会福利和相对收入的提高,从而间接地推动居民提高消费信心、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发达国家行政公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通常较低,2003年美国行政公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12.5%。我国该比例高达37.6%,行政管理费比例远高于美国。同时,发达国家(包括政府和居民)在研发经费、公共教育以及医疗支出方面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投入相对较少。

二、典型国家的消费模式比较

(一)美国:高收入—高消费的过度消费模式

美国属于典型的高收入—高消费—低储蓄国家。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全美个人储蓄率(个人储蓄率是指当年储蓄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2006年四个季度均为负数。近年美国个人储蓄率跌为负数并非居民收入不足,而是过度消费所致,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消费所致。

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看,美国的食物支出(包括食品、饮料、烟草三项)以及衣着和用品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均较低,住房和燃料使用支出较多,家具、家用设备及住房日常维护方面支出较高。美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高达17.58%,成为美国居民第一大消费支出,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一个例外,主要是由美国医疗服务高度市场化造成的。美国居民交通通信支出比重也比较高,表明生活现代化程度较高。

总体而言,美国的奢侈型消费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资源基础和有限的人口总量基础之上的。美国的这种消费模式对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显然不可能适用。次贷危机的爆发充分证明美国消费模式存在致命缺陷。

(二)瑞典:社会福利型消费模式

瑞典模式也堪称高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处于发达国家前列。瑞典家庭储蓄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较低的,但瑞典的高消费、低储蓄模式显然不同于美国,而是建立在高福利基础之上。

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是瑞典经济的最大特色。瑞典的社会保障支出曾占其GDP的近50%。瑞典有全国性医疗保险制度,几乎全部医疗事业均由地方政府承办。老年人退休后,退休金加住房津贴和附加补助,可达到原工资收入的2/3。所有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失业者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得到补助。中小学生教育免费,且领取优厚的生活津贴、学习补助及免费午餐。政府每年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及其他繁多补贴。公共部门每年在居民户身上开支的“转移性收入”约相当于全国工资收入的50%。

瑞典消费模式的逆效应是导致了著名的“瑞典病”:一是巨额公共开支使财政赤字不断增大。二是经济增长减缓,生产效率低下,出现了被称为“福利国家”中的“抑制积极性”现象。三是通货膨胀加剧,失业增多。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不得不扩大货币发行。通货膨胀带来企业产品成本的全面上升,瑞典产品竞争力衰退,失业问题日渐严重。为医治“瑞典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瑞典被迫进行了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三)日本: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尽管总体消费水平接近美国和欧洲,但是受东方文化传统的影响和自身国情国力的制约,其高消费模式明显不同于欧美国家。较高的储蓄率、不愿借贷消费和强调节能节材消费使日本的消费模式正在走向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

从消费方式看,由于日本人不愿借债消费,日本的信贷消费和超前消费远低于美国,现金消费方式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据日本银行统计,日本人拥有13万亿美元资产,其中有55%是现金和储蓄,只有9%是股票和债务。日本人不愿意使用支票、不愿借钱消费导致国内需求不足也是日本经济多年停滞的原因之一。

在商品消费方面,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始终提倡使用节能和节材产品,这与日本资源能源匮乏有直接关系。日本强烈的资源忧患意识使其在追求生活舒适性的同时力求丰俭适度的消费模式。迄今,日本商品的节能和节材水平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从消费结构看,食物支出及衣着和用品消费的支出比重均处于中等水平,住房消费支出比重较高,家具、家用设备及住房日常维护支出比重较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为3.71%,较符合发达国家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较低的特点。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在发达国家中属较低水平。日本有1/3的居民出行利用轨道交通,节省了能源消耗。居民娱乐文化支出较大但教育支出比重较低,主要由政府负担。

(四)印度:享受型与温饱型共存的二元消费模式

近年来印度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拉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引擎之一,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印度有广泛的销售配货网络,近年来信用卡市场发展很快,且信贷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水平更高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贫富差距较大、消费需求低迷等发展中问题导致了印度的二元化消费模式,小部分富裕阶层的人追求时尚的享受型消费模式,大部分印度居民正向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温饱型消费模式发展。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及快速增长的国内外旅游,正在改变

着印度人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偏重于品牌、质量、性能的改善和方便程度的提高。印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电产品及快速换代消费品市场之一。

(五)非洲欠发达国家:贫困生存型消费模式

由于非洲经济极度落后,消费水平低下,庞大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非洲居民的消费结构只能以满足生存保障和生活必需为中心,形成了贫困生存型消费模式,即关注以食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获得,人均消费比重中食物占绝对比例。

三、对中国消费模式选择的启示

我国未来理想的消费模式应当是集发达国家不同消费模式的优点于一体的可持续消费模式。

(一)适度借鉴瑞典消费模式中通过建立良好社会保障拉动消费的经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使居民敢于消费

同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的消费模式与印度有相似性,即都是发展享受型与温饱型共存的二元消费模式。由于富裕阶层消费倾向不高,为扩大内需,当前需重点拉动一般居民消费,这部分居民消费倾向高,潜力大。但我国目前社保体系和福利制度还没有完善,居民为应对失业、养老、医疗、意外等社会保障问题,不得不约束消费,加大储蓄力度。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医疗保健、公共教育、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减轻居民负担,使居民敢于消费。

(二)调整收入分配,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从发达国家看,居民消费率较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的国家,通常其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小,形成了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我国居民贫富差距在拉大,基尼系数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对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形成了较大约束。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着力于通过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减小贫富差距,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工薪阶层税负,强化对高收入行业和人群的税收监控。

(三)学习美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但不提倡过度消费

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更新说易行难。特别是我国作为东方大国,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类似日本,节俭持家的传统根深蒂固。我国目前国民总储蓄率居世界之冠,处于东方消费模式为主兼有西方消费模式的混合阶段。大部分居民坚持“量入为出”和“先挣后花”原则,只有年轻人和年收入较多的家庭在学习西方人的超前消费模式。很多居民具备了消费能力仍不能解放思想大胆消费,很多消费者对新型消费方式接受能力不强,消费效率较低。美国积极消费的观念、适度超前消费的意识和不断进步的消费方式,对我国居民更新消费理念和提高消费效率,无疑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为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需求,需转变居民消费观念,采

取有效措施促进信贷消费发展。但必须注意,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品牌消费、奢侈消费的消费方式并不适应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我国应提倡适度合理消费,但不鼓励奢侈消费。

(四)借鉴日本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形成可持续消费模式。

美国追求高度舒适、奢侈型的消费方式导致了世界资源的巨大消耗,这样的消费模式难以长期持续。日本虽与美国同属发达国家,但在消费模式上,消费水平居中,消费结构相对合理,恩格尔系数较高,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追求生活舒适性的同时相对俭约。这与日本政府的激励政策和相关措施密不可分。特别是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大力引导居民进行节约型消费,政府通过节能节材宣传,对节能设备推广、示范项目实行补贴,推行设备能效标准和标识等,有效促进了商品消费的节能节材,成为世界可持续消费的典范。

由于我国环境资源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人均占有资源水平较低,政府引导居民根据我国国情选择科学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可持续消费模式对我国现有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既要反对过分节俭、只满足温饱而忽视消费的发展性和享受性,又要反对奢侈消费,反对只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生态环境、忽视社会公正、忽视消费的“可持续性”。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姓名:刘渝红 班级:经济学C123班 学号:128175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顾客行为观察——舒蕾洗发水的购买 摘要:生活中的每个人,特别是女人,不论她从事着什么工作,总是有一根情感线始终贯穿着她的人生。这也许是亲情,也许是友情,也许是爱情,也许是…… 总之越是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是人际关系的复杂,越是商业氛围的浓烈,人们越需要情感上的滋润和心灵上的抚慰。 于是,人们对外表形象日益重视,拥有健康亮泽的秀发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继联合利华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生产力士洗发水后,1988年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敏锐把握住了中国消费者的认知缺口,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便退出了国内第一支去屑洗发水“海飞丝”。由于巨大的市场容量与利润间,中国洗发水市场不断吸引新的进入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洗发水市场的面貌。 21世纪初,中国洗发水又进一步的走向成熟。在中国洗发水市场演进过程中始终面临一元与多元的对立,不同的市场目标与市场地位所导致的竞争策略多元化将长期推动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发展与演进。

目录1、背景分析 1.1 我国洗发水的行业背景 1.2 舒蕾洗发水的基本情况 2、环境分析 2.1 我国洗发水的行业环境 2.2 舒蕾洗发水的竞争分析 3.舒蕾洗发水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3.1.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 3.2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4、舒蕾洗发水营销的优化策略 4.1着力消费市场的调研 4.2探寻恰当的市场定位

1、背景分析 1.1 我国洗发水的行业背景 (1)市场萌芽阶段 60-70年代,洗发水产品只有简单的功能和定位:清洁头发。药物型和药草型是这个时期的普遍功效定位。70年代末,中国诞生了第一瓶洗发露——蜂花牌洗发露; 80年代采用简单中国药草配方的香波开始流行,并采用传统的功能定位,例如黑发型、防脱发型、止痒型等。同时,蜂花推出了中国的第一瓶护发素。1988年以前中国洗发水市场以海欧、蜂花、美加净等国内洗发水品牌为主,产品包装较为粗糙,价格低廉,洗发、护发产品分开,除了洁净能力外,没有其它显著的功能差异。由于此时国内经济尚处于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并存阶段,市场化程度不高,呈现出缺乏市场竞争,对顾客需求关注不够等前市场化特征。 (2)市场培育与发展阶段 1988年底,以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并推出“海飞丝”洗发水为标志,中国洗发水市场开始进入市场化演进阶段,宝洁、联合利华、花王、汉高等一大批跨国公司与众多国内公司一道共同开拓中国洗发水市场。 1.2 舒蕾洗发水的基本情况 舒蕾是丝宝集团旗下知名的洗发水品牌,历经9年的发展,舒蕾已成为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主导品牌之一。舒蕾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倡“头皮头发双重护理”的科学护发理念,并在此理念引导下为大众提供着优质的洗护发产品,在装扮美丽动人外表的同时,更希望大家能拥有一个平衡、和谐、身心健康的生活状态,这才是美的根本。因此舒蕾所倡导并不断构筑的品牌文化“健康来自平衡,美丽源于和谐”就是希望我们的品牌能带给大家的除了美丽的秀发外,还有和谐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 在舒蕾的推广中,丝宝集团避开和宝洁正面交锋,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商界》曾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那就是坚决放弃总代理制,花大力气自建网络。1997—1998年,舒蕾先从终端入手,在人员宣传、产品陈列、柜台促销上大做文章。舒蕾利用丽花丝宝积累的网络资源,采取“先两极,后中间”的渠道拓展原则,重点抓大卖场和零售店的铺货,从而带动中型店的开发。另外,舒蕾还在各大商场设立了1000多个专柜,不惜一切代价,让舒蕾的堆码、灯箱、POP海报占据卖场最显眼的位置。同时还组建销售小分队,随时为居民区的杂货店、小超市、发廊补货。据悉,目前舒蕾的网络已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几乎每个二级、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操作说明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系统(项目负责人)操作说明 为了方便学校内各科研项目负责人方便实现科研项目预算的申报及数据的实时查询,科研项目结题模板的自动取数,科研处于财务处联合开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系统。 各位老师进入科研处网站,下载程序安装包“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系统安装程序.exe”,安装后会出现在桌面会出现如下图标: 直接点击,会出现如下界面: 在用户代码里面输入各老师的工资号及口令,就可以进入系统了。进入软件系统后,如下图:

各个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操作界面主要功能有: 一、预算管理 预算申报----主要是完成项目的明细申报,里面新的项目,科研处会根据项目,分配好项目的编码,各科研负责人只需要根据总额分配明细金额即可。 点击界面上的 图标,可以隐藏左边的菜单框,再点击一次, 可以再次显示,增加操作窗口的编辑区域,方便操作。

输入分配好金额后,要点保存,再点“提交”,数据就会提交到科研处,科研处根据各科研负责人提交的分配计划,进行审核,右上角有科研处和财务处是否审核标记“”,当看见“”标记后,就可以到财务进行该项目的报销和支出了。 科研处或财务处已经审核的单据只能查看和打印,不能修改。 二、数据查询 项目余额表---查看各老师负责的所有项目的余额情况

项目明细账---查看各项目负责人项目的具体支出收入明细账数据 可以将数据导出成excel或word格式。

三、数据分析 执行进度分析---查看各科研项目的执行率情况 支出结构分析---查看各科研项目根据财务支出的经济分类来确定支出结构

在具体的支出结构项目上面双击,即可弹出该支出结构的具体支出明细,方便各项目负责人实时动态掌握支出结构。 项目决算报表---根据项目不同的类型模板,生成项目决算的报表样式,数据自动根据财务凭证的支出数据,自动采集计算,模板可以自行导出。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近几年年将达到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在国内文化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国内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快。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一直持续,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 不过,近几年来,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 即使如此,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文化产业也将直面来自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挑战,缺少安全稳定性。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科研经费管理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负责人经费预算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合理、不科学,预算调整随意 在申报项目时,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但由于科研人员缺乏财务预算知识,也没有财务人员参与指导,造成编制的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不科学,不符合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更多经费,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故意夸大支出,通过增加设备购置、外协服务费等将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费用计算在内,以套取科研经费。 在预算的执行中,项目负责人不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来执行,随意性较大,致使实际开支与支出预算偏差较大,科研经费预算丧失了其应有的约束力。部分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预算编制不全面,即时调整预算,尤其是横向项目预算调整随意,严重影响了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二)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滞后 科研管理部门有科研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包含科研人员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等。财务处也有一套独立的财务软件,并将科研经费纳入高校的财务系统统一进行核算。由于科研处只负责项目管理,财务处只负责经费管理,两个职能部门之间管理权限过于分明,相互之间没有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平台,造成科研处对经费的使用细节不清楚,财务处对项目的进程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传递不及时,降低了工作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造成科研经费的被动式管理。 (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现实脱节 众所周知,人是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在实际管理政策的制定上,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仍然不够。这突出表现在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经济认可,科研人员现有的工资待遇是否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和贡献本身就值得商榷。更不用说,尽职的科研人员为了更快、更好地出成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而将所有的假期都贡献给科研工作的也不在少数。当前,大多数科研项目都不允许正式在编人员在项目中列支人员费,他们这些智力投入在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补偿,这对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很不利。 此外,也存在会计政策不配套,核算方式不能满足课题制的要求的共性问题。如科研经费的预算科目与财务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水电、房屋租金、设备使用费等间接费用的管理缺乏明确的计算依据;部分研究开支无法取得正式发票(人文社科田野调查费用等)。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昕黄平 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 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 引言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是一个以特定目标为中心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意义上的决策,是指为了达到某一预定目标,在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购买决策则是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为实现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购买决策在消费者购买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关键性地位,是购买行为中的核心环节。首先,消费者决策进行与否,决定了其购买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其次,决策的内容,规定了购买行为的方式、时间及地点;再次,决策的质量决定了购买行为的效用大小。因此,决策在购买行为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支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关键作用。 企业营销活动的目标是使目标顾客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和满意,而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可以为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有利的帮助。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中,消费者的购物过程,也就是消费者进行决策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决策就没有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就没有企业营销活动目的的实现。决策是消费者购买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是消费者行为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基本要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的分析对企业营销意义巨大。

正文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为什么买?即权衡购买动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同样购买一台洗衣机,有人为了节约家务劳动时间;有人为了规避涨价风险;有人则是买来孝敬父母。 2.买什么?即确定购买对象。这是决策的核心和首要问题。决定购买目标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类别上,而是要确定具体的对象及具体的内容,包括商品的名称、厂牌、商标、款式、规格和价格。。 3.买多少?即确定购买数量。购买数量一般取决于实际需要、支付能力及市场的供应情况。如果市场供应充裕,消费者既不急于买,买的数量也不会太多;如果市场供应紧张,即使目前不是急需或支付能力不足,也有可能购买甚至负债购买。4.在哪买?即确定购买地点。购买地点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路途远近、可挑选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服务态度等等。它既是和消费者的惠顾动机有关,也和消费者的求廉动机、求速动机有关。 5.何时买?即确定购买时间。这也是购买决策的重要内容,它与主导购买动机的迫切性有关。在消费者的多种动机中,往往由需要强调高的动机来决定购买时间的先后缓急:同时,购买时问也和市场供应情况、营业时间、交通情况和消费者可供支配的空闲时间有关。 6.如何买?即确定购买方式。是函购、邮购、预购,还是代购;是付现金、开支票,还是分期付款等。 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三个基本过程 综合这五个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消费者购买决策包括三个基本的过程:消费者心理过程、购买决策及实施过程和购后反馈过程。在恩格尔模式中,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活 动的三个基本过程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都有全面、清晰的描述。 1.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感知过程、确定需要和形成购买动机。1)感知过程,在产品实质刺激、产品符号刺激、社会刺激的作用下,使得消费者发现这种商品,从而引起消费心理上的感知(感觉和知觉),即消费者在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感觉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经验,对产品形成统一整体的印象。同时消费者能动地记忆相关信息,形成经验,供消费者以后购买决策时使用,由此,构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初步认知;2)确定需求,在感知过程中,消费者会对产品形成一种期望状态,若与现实情况相比较有差距存在,就会使得消费者有想获得的愿望,产生对该类产品的欲望。当消费者被感知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舒适状态(如感饥饿)下,结合已有的受到外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信息和经验,把想要购买的欲望确认为一种需求。这一阶段会受到产品特征、广告、社会相关群体等因素影响;3)形成购买动机,需求和刺激是动机产生的条件。消费者确认自己的需求后,其内心便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当需求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且具有满足需求对象的条件时,心理上这种不安和紧张才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驱使消费者采取某种行为,将需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动机是引起购买决策活动的内在原因和动力,但是,同样的动机却可能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而同样的购买行为又可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这个过程主要受到消费者收入、购买心理、购买传统、文化、消费者所处的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形成评价标准

大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一、文化因素 (一) 文化 文化所包含的潜在元素有:价值观、文字、语言、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仪式、法律及产品和服务等,它们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文化不仅影响人们对特定商品的购买,还作用于消费者信息搜集和价值判断,即文化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个人购买决策。 (二)亚文化 1.民族亚文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不同的民族,而民族文化在预测消费者购买习惯、消费偏好时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就像一个标签,标识出自己和其他人。同一个民族的人拥有相似的思想、认知和相似的消费行为,在不同的民族间则会有较大差异。 2.宗教文化。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形成对商品的不同的偏好和禁忌,使分属不同宗教群体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上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3.种族亚文化。各个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他们的购买行为各不相同。 4.区域亚文化。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气候特点,赋予了人们不同的体质和性格。这种差异自然会在商品购买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消费决策模式。 (三)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规范。消费者往往会把产品的品牌和服务与特定的社会阶层联系,许多产品是针对特定社会阶层而设计的。工薪阶层的消费者通常从实用的角度评价商品,而中上阶层则更看重产品的风格和时尚。 二、社会因素 (一)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参照群体为消费者展示出新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2.由于消费者有效仿或反对其参照群体的倾向,因而消费者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对某些产品的态度也会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 3.参照群体的促使人们的行为趋于一致化,从而影响消费者对某些产品和品牌的选择。(二)家庭 家庭是指居住在一起,由拥有血缘、婚姻或者领养关系的两个人或更多人组成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中最重要的消费者购买组织,他强烈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购买行为。当然在家庭的购买活动中,其决策并不总是由丈夫或妻子单方面做出的,实际上有些价值昂贵或是不常购买的产品,往往是由夫妻双方包括已长大的孩子共同作出购买决定的。 (二)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角色是指个人在群体、组织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人在各个群体中的位置可用角色和地位来确定,其地位随着不同阶层和地理区域而变化。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三、个人因素 (一)年龄和性别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应需要各种不同的商品。如在幼年期,需要婴儿食品、玩具等;而在老年期,则更多需要保健和延年益寿产品。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理上的先天差别导致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使两性的消费产品及购买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依据国家制度有关规定,结合XX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科研经费的来源、支出范围、审批与报销、经费的分配、经费的决算和结余经费的分配等管理内容,适用于公司《研发课题管理制度》内各类研发课题的经费管理。 3.职责 3.1由技术中心负责起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公司下属各部门参与起草。 3.2技术中心综合管理科(以下简称综合管理科)、财务中心财务部(以下简称财务部)是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共同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管理和监督。 3.3采用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由课题负责人在综合管理科和财务中心财务部的管理、监督下,按财务管理有关制度和预算计划支配使用科研课题经费,不得超出预算或课题合同规定的开支范围。 4.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有: (1)列入国家、部委、省厅等各类科技计划的课题经费(即纵向科研

经费); (2)国内外合作或委托研究的课题合同经费(即横向科研经费);(3)从上年销售收入中划拨3%的科研经费(高新技术企业的科 研经费); (4)公司科研创新基金专项经费(企业内部课题科研经费); (5)其它经费。 5.经费使用范围 5.1课题负责人负责项目科研经费的预算和支出管理,须符合本制度规定经费使用范围的要求。 5.2科研经费必须用于与研究课题直接有关的研究工作,按照财教【2011】434号文《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规定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5.3直接费用是指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 (1)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2)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依托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以手机为例)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以本人购买HTCs710e手机为例 一.营销刺激 产品: htc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顾客求新需求。开发双核手机。产品外形好看,不爱坏。配置是最受欢迎的安卓系统,年轻人是主要使用群体。 缺货刺激营销 由于htc受很多人的亲睐,在春节期间购买时,很多型号都缺货,我觉得这应该是种营销刺激。让顾客需求上升,使此品牌手机价格一直维持原有价格,不下降。 3.价格 从低到高,价格不等,买足多种层级顾客的需求,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高层消费者。二.影响因素 (一)心理因素: 需要因素 需要消费者构成:本人,年龄20岁,在读大学生,生活费由家长提供。 需要的品种类:手机 现如今市场最流行的是手机类型触屏手机,还有适合当今青年人的安卓系统,因此想买一个安卓系统触屏手机。 需要的时机与时限:需要发生时间是大二上半学期,持续半年,想在春节促销降价时购买。需要的实现方式:像手机这种较贵重东西,本人愿意去国美大中这种大型的电器商场选购,网上很多都是水货,不可信,售后服务没有保证。 购买动机 本人属于理智动机,对购买手机这件事上,我会经过充分的分析比较后进行购买,更注重性价比。在购买活动中表现为求实心理。 感知 选择性注意:由于本人身边的朋友谈论htc手机的很多,它的口碑也很好,所以我常常关注这个型号的手机,上网查看它的报价等。 态度的倾向性 本人对买手机的态度主要有两个来源。 (1)来自本人接触过的手机品牌,我原来的手机是诺基亚的,本品牌在我心中有一定地位,用着也不错,因此这次买手机时也会关注这个品牌。 (2)受朋友的影响,周围朋友都是同龄人,很多用的都是htc手机,自己也想他们打听过,反响都不错,并且也尝试使用同学htc手机,觉得很实用,外观也很漂亮,因此这次买手机也会关注本品牌。 (二)个人因素: 年龄、性别 我是一个20岁的女生,作为年轻人,除了手机的品质,我更注重手机的外形,颜色,功能是否齐全,是否有较高像素的摄像头和wifi上网功能。更偏向于安卓这种易于手机娱乐的系统。 职业、文化 作为在校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需求很高,随时可以看看新闻,发发微博等。不错的音乐播放功能也能使我们在平时拿起手机听听音乐和英语。 经济收入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分析

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分析 由于互联网商务的出现,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迅速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主权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对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来说,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计算程序,迅速比较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时间效率等综合指标,最终选择有利的进货渠道和途径。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 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如何建立与消费型社会相联系、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等问题,对于我国本土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及政府决策具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消费消费行为消费文化 消费,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的消费不仅是基于人体生理需要和满足的行为,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文化现象。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 所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全

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当前我国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的时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消费方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民族特异性和全球趋同性并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物质被不同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所选择和吸收,渐渐被强化成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而另外一些传统的、带有强烈的排他性的文化物质被抑制,甚至失去了整体意义和价值,从而出现趋同的全球消费文化。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众多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开始纷纷 登陆中国,其中以美欧日为代表的西方跨国公司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跨国公司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一种全球趋同的消费文化,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国家的消费行为出现了“相似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分析

本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首次将国内通常对消费者购买模式描述中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内外刺激”、“不足之感(感到需要)”、“求足之愿(产生购买动机)”三个阶段,这就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的产生过程描述得更加清晰,使营销人员更容易把握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的操作思路。 2.特别指出了对消费者的刺激除了有内、外刺激,还有主动刺激和被动刺激两种,这不仅有助于营销人员更好地找到刺激消费需求的刺激点,而且有助于营销人员树立以所发布信息是否能吸引消费者无意注意、实现对其良好被动刺激为标准来评价企业信息发布工作效果的观念,从而使企业信息发布工作能起到更好的宣传、促销效果。 3.明确提出了“购买决策(yes)”+其他条件(如:资金)→“购买行为”这一路径,这有助于营销人员树立一个营销理念:消费者即使作出了购买决策也不一定能发生购买行为,因为可能受其他条件(如资金不足)限制而最终不能执行购买决策,即不能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如果能帮助消费者解决好阻碍其购买行为发生的其他条件,则有助于消费者最终产生购买行为。如,房地产开发商发售商品房时与银行合作,为购房者提供银行按揭即是帮助消费者解决了资金问题,才促进了消费者购房行为的发生。 4.率先将“获得消费体验”作为一个独立阶段予以强调。明确指出了“获得消费体验”与“购后评价”、“购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营销人员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购后评价”、“购后行为”产生的缘由,真正关心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5.进一步强调了购后行为是消费者购买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率先将“产品处置”也纳入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中。这拓展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范围,有助于营销人员牢固树立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推动企业的营销工作。 6.本模式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规律,其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完整、细致和具体,因而更易为中国的营销人员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 总之,该模式有更强的应用性,对营销实践有更强的指导性。 二、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各阶段的内容及特点 (一)“刺激”阶段。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是由刺激引起的,刺激具体可分为外部刺激与内部刺激、主动刺激与被动刺激。 外部刺激:指由消费者自身以外的因素对消费者产生的刺激。外部可对消费者产生刺激的因素有许多,如:产品的款式、质量、价格、服务、广告、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科技水平、地域特点、文化因素、家庭结构、居住条件、职业、收入、社会阶层、相关群体等。其中主要因素是:产品本身情况、广告、收入、相关群体等。 内部刺激:指由消费者自身内部的因素对消费者产生的刺激。内部可对消费者产生刺激的因素也有许多,如: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个性、态度、性格、气质、观点、习惯、情绪、情感、感觉、知觉等。其中主要因素是: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个性、习惯、感觉等。 主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有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被动刺激:指消费者在无意注意状态下受到的刺激。 该阶段的特点是:消费者所受刺激既可能是由外部因素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内部因素产生的;既可以是主动刺激,也可以是被动刺激。主动刺激、被动刺激主要反映消费者受刺激时的状态,它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途径;而外部刺激、内部刺激揭示了刺激消费者的许多具体刺激点,实际上它们均有可能成为消费者产生不足之感的决定因素,只是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而已。 (二)“不足之感”阶段。不足之感指消费者在受到刺激之后,产生了缺少什么并由此需要此物(商品或劳务)的感觉。此时,消费者产生了消费需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消费者的不足之感既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还可以是二者兼而有之的。消费者的不足之

中国消费文化特点与营销对策分析

中国消费文化特点与营销对策分析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消费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激发或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我国消费文化在开放的国际化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既有积极向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制约经济发展和不利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消极因素。只有了解中国消费文化,正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政府才能更有效地激活市场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才能以消费文化为先导,建立文化营销的新理念,运用文化营销的手段,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据我了解有以下几个特征: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消费文化; 二.地域影响消费文化; 三.全球一体化影响消费文化; 四.科技时代化影响消费文化 针对以上的消费文化分析,可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一.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消费文化”的营销策略 1.以“根”为本。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重家、重族、重国,生命血统的延续是头等大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光宗耀祖。子女的教育消费在家庭开支中占据较高的比例,亲情消费、伦理孝敬消费在“宁愿苦自己不愿伤感情”的支配下成为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和为贵。中国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和谐”的关系。中国母亲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孩子和家人不受细菌的侵害,所以空调、

洗衣机、肥皂和食品由此大力宣传“无菌”概念。像品牌舒肤佳的除菌功效获得中华医学会的验证,具有显著地抗菌功效,也一直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品牌述求就充分体现。还有消费者虽痛恨“假冒伪劣”产品,但又按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与人为善原则宽容和解处理,但企业无信誉,又何谈持续发展呢?所以企业需有责任心,不要只看眼前利益。 3.关系主义。中国是一个“关系导向”的社会。在关系主义下,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往往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算计,还有人情往来、互惠交换、面子问题等微妙复杂的方面。中国人送礼注重包装、内容和价格,包装越豪华越高贵,礼品越高档,也就越显示出送礼人的“诚意”。 所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将产品与送礼挂钩,使一些产品销售创造了奇迹,如三株口服液(1995),商务通(2001),脑白金(2003)。礼品充当着感情传递的载体,所以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线条以及色彩等元素会造成视觉上的“刺激”,以激发出消费者脑海中的特定的“映像”,如喜庆。尊贵,典雅,时尚等,即品牌联想,通过视觉刺激进而产生心理认同,最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广告投放可以集中在节日前后,国际品牌“蓝罐曲奇”多年来一直只在大节日(圣诞,元旦,春节,中秋)投放广告,国内“脑白金”的广告也集中在节目前后。 4.面子与公众。实质上,就是中国人很注重“面子”,“面子”在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人往往为了强化别人眼中自己的社会形象而调整消费动机,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身的社会地位,从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的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引言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最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谓最终消费者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家庭。所有这些最终消费者构成了消费者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受一系列相关因素影响的连续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非常复杂,多种多样。这些因素有时独立地,有时又相互交织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由于消费者行为的对象是干变万化的人的行为,不可能有通用的最佳模式,那么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二.影响因素 市场营销刺激因素由四“P”组成: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其他刺激因素主要存在于购买环境之中,包括:经济、技术、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行为既受到个人需要、认知、学习、态度等心理因素和年龄、生活方式、自我形象、个性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家庭、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和文化因素等影响。

(一)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美学、习俗、语言文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总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沉淀;同时,文化又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发生变化之中。包括: 1.文化 文化是引发人类愿望和行为的最根本原因。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购物行为明显存在差距,青少年一般购物在于求新求奇,但他们也会更多的参考一下价格,他们更多喜欢在专卖店够买衣物(价格不算贵但衣服比较时尚,展示个性),中年人一般在职场更多的会选择职业装,或比较显示地位的休闲装,老人更多的会比较想穿出"青春活力"会在挑选衣物时更细心,仔细. 2.亚文化

亚文化包括民族、宗教、种族和地域等。亚文化为其成员带来更明确的认同感和集体感。许多亚文化构成了重要的细分市场。 3.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在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稳定性的群体,他们按等级排列,每个阶层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社会阶层不仅受收入影响,也受其他因素如职业、教育和财产等的影响。在一些社会系统中,各阶层具有特定的作用和特定的社会地位。 (二)社会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同样也受到诸如小群体、家庭以及社会角色与地位等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 1.群体 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许多参考群体的影响。直接影响的群体称为会员群体,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主要群体和宗教组织、专业组织和同业工会等次级群体。崇拜群体是另一种参考群体。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重点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09广告学 周清丽 40906050141 摘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观的形成,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基本精神为讲究中庸,注重伦理,好面子,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对消费的影响日趋明晰,文化悄悄成为消费的新噱头。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掘传统的新价值,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中庸、好面子、茶文化、风俗习惯 一、对中国消费者产生影响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文化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世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文化仍然具有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 1、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价值观是造成中国消费者行为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在价值观,认知观,处世方式,生活态度,风俗民情等方面都不同于西方人,中国人有其自己的行为逻辑,这种逻辑甚至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 按文化三要素的理论(价值观、行为规范、象征图腾),比较消费价值、消费行为和消费象征这三方面,中国与西方都有不同,而且,中国的区域亚消费文化和世代亚消费文化也呈现不同。 从文化的深层面,对中国消费者行为影响最大的文化价值观有: (1)、以“根”为本的文化——重家、族、国;生命血统延续;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投资子孙。 (2)、中庸文化——阴阳平衡的行为导向;不过为好;祸福相依。 (3)、关系文化——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4)、和文化——和谐、和气、和睦、和平、和满、和贵;天时地利人和。 (5)、面子与从众——有脸有面;群体舆论。 (6)、地位与礼——孔子强调举止行为与地位要一致。 2、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文化所赋予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文化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规定了人们一定的生活样式,教育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生活。 例如:衣食住行等,即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长时间不断筛选流传下来的行为依然为人们所倡导。像“酒文化”“茶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官上的享受,喜欢本土的,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3、风俗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