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

一、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及工具盒简介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是广东省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根据寄生虫病诊断中常用的饱和盐水浮卵法加以改良而成的,专用于检测鸡粪中球虫卵囊。本法可测定每克粪便中鸡球虫卵囊的数量,克服了饱和盐水浮卵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缺点,准确性虽较麦氏克粪便虫卵计数法稍差,但其操作和对设备的要求大为简化,仅需1台可放大100倍的显微镜,少量饱和食盐水和1套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即可在十多分钟内完成对一群鸡的球虫病或疫苗免疫效果的快速监测。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中包括:1本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操作说明书、1块双凹载波片、1个100ml量杯、1个标准取液环和1把小汤匙。

二、鸡球虫病基本知识

鸡球虫病的发生机理与危害

a.球虫在鸡体内进行的是一种有限数量的发育与繁殖。

b.鸡要感染一定数量有致病力的球虫,亦即食入足够数量的孢子化卵囊,才

会在感染后的第4~5天引致发病。

c.球虫病对养鸡生产造成的危害是综合性和多方面的。

1.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致盲肠球虫病)

高发时间:地面平养:3~4周龄

网上或笼养:3~20多周龄不等

致病特征:下鲜红色血痢,盲肠肿大和粘膜严重坏死出血,是鸡的7 种球虫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

寄生部位:盲肠上皮细胞和粘膜下层。

卵囊形态:呈宽卵圆形,大小约22×19微米。

2.毒害艾美耳球虫(引致急性小肠球虫病)

高发时间:主要发生于6周龄以上的中大鸡

致病特征:血粪呈酱油色,小肠中段严重肿胀几乎为正常直径的两倍,肠壁增厚,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出血点。肠道受破坏特别严重,

病程较长,常与肠道梭菌并发感染。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小肠中段。在严重感染的病例,病变可能扩展到肠道的整个范围。

卵囊形态: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大小约20×17微米。

3.巨型艾美耳球虫(引起亚临床球虫病)

致病特征:眼观无明显特征,常引起小肠中段肠壁增厚,有轻度出血,粪便含水量增高,不成形,内含较多未消化饲料,主要影响饲料消化和营

养吸收,容易误诊为其它肠道疾病。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小肠中段。在严重感染的病例,病变可能扩展到整个小肠范围。

卵囊形态:较其它种类球虫卵囊明显要大,呈卵圆形,大小约31×21微米。

4.堆型艾美耳球虫(引起亚临床球虫病)

致病特征:轻度感染时眼观无明显特征,严重感染时十二指肠粘膜上可见梯状横向排列的白斑。十二指肠粘膜增厚,有轻度出血,粪便含水量增

高,不成形,内含较多未消化饲料,主要影响饲料消化和营养吸收,

易与其它肠道疾病混淆。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

卵囊形态:较柔嫩、毒害艾美耳球虫卵囊要小,呈偏圆形,大小约18×15微米。

5.布氏艾美耳球虫(目前国内不常见)

致病特征:致病力较柔嫩、毒害艾美耳球虫稍弱,但国内罕有病例。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于卵黄蒂至盲肠连接处。

卵囊形态:大小与柔嫩艾美耳球虫相似,呈卵圆形,大小约25×19微米。

6.早熟艾美耳球虫

致病特征:致病作用不明显,引起的病变肉眼不可见,在长期饲养的鸡群中可观测到轻微影响。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在十二指肠。

卵囊形态:大小与毒害艾美耳球虫相似,呈卵圆形,大小约21×17微米。

7.和缓艾美耳球虫

致病特征:目前认为该种类几乎无致病力,仅有对增重和其它疾病的潜在影响。

寄生部位: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即卵黄蒂至盲肠连接处。

卵囊形态:较堆型艾美耳球虫小,呈圆形,大小约15×14微米。

三、 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操作说明

1. 准备工作

a.材料

可放大100倍的显微镜1台、饱和食盐水适量、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1套、收集鸡粪用胶袋或容器适量。

b.饱和盐水配制方法

在一定量水中(最好用沸水),边搅拌边加入纯食盐,直至有少量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待冷却后使用。

c.粪样采集

从鸡舍地面的多个位置采集新鲜粪便样品,小肠粪约20堆,盲肠粪约5堆,装入收集鸡粪用胶袋或容器中。同一栋鸡舍或同一群鸡的粪样为1个样品。

2. 检测步骤:

a. 将所采集到的1个粪样充分搅拌均匀。

b. 用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工具盒中的小汤匙取半匙(约3~5克),装入100ml 量杯中,加入10ml 饱和食盐水,用小汤匙不断搅拌至粪样彻底分散均匀后,再加入约50ml 饱和食盐水,搅拌均匀后静置10分钟以上。

c. 用取液环轻轻蘸取最上层液面,抖落到双凹载玻片上的圆坑中,在液面不同位置处如此操作3次,形成1个与圆坑面积大小相同的液滴。

d. 将双凹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倍数10×10),观察液面的中部位置,计算卵囊最密集位置1个视野中的卵囊和种类数量。

3. 根据鸡球虫卵囊的形态判别种类

巨型艾

美耳球

虫卵囊 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 柔嫩、

毒害艾

美耳球虫卵囊

4.结果判定

视野中每个卵囊代表所取每克粪样中含该种类卵囊约1000个。

四、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在鸡亚临床球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毒害、巨型和堆型艾美耳球虫寄生在鸡的小肠,当其为亚临床感染时极少引起鸡只大量死亡和典型病状,故易被养鸡生产者忽略或误诊。因其寄生部位为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其在肠粘膜寄生和破坏的过程常造成饲料营养消化吸收不良,又为其它病原突破肠道防卫系统大量繁殖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对养鸡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甚至大于急性球虫病。因其无明显眼观特征病变或症状,故确诊需检查发病鸡的粪便中是否含有卵囊。

取有异常的粪样按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进行检查,即可确诊。

五、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在正典球苗免疫监测中的应用

正典球苗因使用了首创的免疫前不需停水的5小时饮水接种法,鸡群免疫极为均匀,首免后产生的子代卵囊集中于免疫后的6~8天排出,孙代卵囊集中于免疫后13~15天排出,且每堆粪便中的卵囊数量差异不大,故可通过正典球虫卵囊简易监测法检测少量粪样反应整个鸡群的免疫状况。具体指标如下: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2008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

2008 上海 35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8] 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八年月日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光分光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领域 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方法。在学习其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后,得到该分析方法是一种具有广谱适用性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且具体举例说明,概述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朗伯比尔定律,特点,水与废水,大气 1.引言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废水的分析与处理已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效益。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测试水和废水的仪器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已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和现代生产与管理部门广泛应用。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选择性吸收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是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A=Kdc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d成正比。当液层厚度d以cm、吸光物质浓度c以“mol·L-1”为单位时,系数K就以ε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此时朗伯—比尔定律表示为 A=εdc 式中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1·cm-1。 吸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一定的准确度,特别适宜于微量组分的测量。 3.特点 (1)应用广泛 由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区都有吸收,因此均可借此法加以测定。到目前为止,几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除少数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之外)均可采用此法。

Kr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Fr 注: 图内实线圈内的元素可用直接法测定,虚线圈内的元素可用间接法测定。 带A 的表示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元素。其中放射性元素只有铀和钍常用光度法测定,其它元素都采用放射性分析测量。 (2)灵敏度高 由于相应学科的发展,使新的有机显色剂的合成和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从而对元素测定的灵敏度大大提高了一步。特别是由于多元络合物和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使许多元素的摩尔吸光系数由原来的几万提高到几十万。相对于其它痕量分析方法而言,光度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一致公认是比较高的。 (3)选择性好 目前已有些元素只要利用控制适当的显色条件就可直接进行光度法测定,如钴、铀、镍、铜、银、铁等元素的测定,已有比较满意的方法了。 (4)准确度高 对于一般的分光光度法来说,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在1-3%范围内,如采用示差分光度法测量,则误差往往可减少到千分之几。 (5)适用浓度范围广 可从常量(1-50%)(尤其是使用示差法)到痕量(10-8-10-6%)(经预富集后)。(6)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 由于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上优点,因此目前仍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地质、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分光光度法(附答案) 一、填空题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_____,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_____涮洗,或用_____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 3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制备土壤样品过程中,需取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将其研细至全部通过_____mm筛后,备用。答案:0.149 4. 光度法测定森林土壤全磷的样品,在碱熔完成后,应加入_____℃的水溶解熔块,并用硫酸和热水多次洗涤坩埚。答案:80 二、判断题 1.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2.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3.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在样品中加入酸,并在电热板上加热,目的是分解有机物和氧化样品中各种形态存在的砷,使之成为可溶态的砷。()答案:正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应直接称取新鲜的土样进行测定。()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称取风干或冷冻干燥的样品测定。 7.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总砷时,有机物会干扰测定,应加酸并加热分解,以消除其于扰。() 答案:正确 8.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砷时,样品消解过程中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磷酸。()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样品消解所加的酸分别是盐酸、硝酸和高氯酸。 9. 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垃圾或土壤中砷时,若所用试剂中含有少量氰化物,可用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乙酸铅脱脂棉吸收去除的是试剂中的硫化物。 10.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全氮时,如需提供烘干基含量,则应测定土壤水分,并进行折算。(答案:正确 11. 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时,若铁粉中含有大量的碳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若铁粉含有大量的氮会干扰测定,所以在选择时应注意。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 分光光度法:色度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W6-0 一、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 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涮洗,或用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 二、判断题 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 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 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 A.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的影响B.非吸收光的影响 C.非单色光的影响D.被测组分发生解离、缔合等化学因素 答案:A 2.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 ) A.之和B.之差C.乘积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记录表(样表)监测时间监测人天气情况 监测内容监测点 1 2 3 4 5 测点距离 与上次比位移量 累计变换位移量 宏观巡 视监测 动态异常变化情况 防治措 施及处 置情况 监测记录请按此表样自行制表填写。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方法 1、一般常用监测方法: (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2)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3)上漆法: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存在扩大。 (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能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方法除了采用埋桩法、贴片法和灾害前兆观查等简单方法外,还可以借助简易、快捷、实用、易于掌握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群测群防预警装置和简单的声、光、电警报信号发生装置,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 2、监测次数和时间 旱季每15天监测一次。雨季(4—9月)每5天监测一次(如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如发现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mm 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如每天1次或多次,甚至昼夜安排专人监测。

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影响因素

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中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影响因素 摘要:标准曲线是直接用标准溶液制作的曲线,是用来描述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在分析仪器响应信号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在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中,被测物质的浓度在仪器上的响应信号值在一定范围内呈直线关系,试样测定的结果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因此标准曲线制作的好坏,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食品亚硝酸盐制作标准曲线影响因素 标准曲线是直接用标准溶液制作的曲线,是用来描述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在分析仪器响应信号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在用分光光度法分析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被测物质的浓度在仪器上的响应信号值在一定范围内呈直线关系,试样测定的结果可以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因此标准曲线制作的好坏,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标准曲线的表达式 标准曲线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果坐标上各浓度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可不进行回归处理,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测定误差,往往会有一、二点偏离直线,此时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然后绘制曲线,通常称为回归直线,而代表回归直线方程叫回归方程,表达式为:y=bx+a(式中:b为直线斜率,a为Y轴上的截距,x为被测溶液的浓度,y为吸光度,是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在实际工作中,制作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目的,是要借助它来查出试样中亚硝酸盐的浓度,而不是由x值通过回归方程去求得最可靠的y值,为了便于将观察到仪器响应信号值代人回归方程中直接计算试样的浓度或含量,勿需去绘制标准曲线再从曲线上查出被测物的浓度,改用下式计算:x=by+a(式中:a为X轴线上的截距,其它解释同前)。 2、标准曲线的参数 标准曲线有3个参数,即相关系数r,斜率b和截距a。 (1)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是表示变量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如果r=1则所有点都落在一条直线上。y与x完全呈现线性关系,但在分析中总存在随机误差,所以,一般r≥0.999即可。它无量纲,取至最后一个9后面保留一位数字。不进行数值修约。当相关系数太差时,其实验水平受到怀疑,应查找原因,重新绘制标准曲线。为了使回归方程比较好,在制作标准曲线的实验中应细心操作,最好在每个浓度点特别是高、低浓度点作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来计算回归方程。

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分光光度法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P2-O 一、填空题 1.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吸光度(或吸光性,或吸收) 2.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因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答案:符合程度 3.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涮洗,或用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答案:相应的溶剂(1+3)HNO3 二、判断题 1.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 答案:正确 2.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 答案:正确 3.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 1.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安全监测系统 (方-案-由-北-京-华-星-北-斗-智-控-提-供)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就是利用专用的测量仪器(GNSS和TDR设备)和方法对变形体(例如:易滑坡山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 滑坡、崩塌体变形区域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很大的位移,这种微小的位移是不能被人眼查别到的,但是这种小位移是可以通过北斗系统监测发现,通过在灾害体上安装放置固定的北斗监测设备,就可以实时发现灾害体的变形量,预测变形体长期的变化趋势,一旦灾害体位移超过了我们的预警值,监测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有关管理单位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系统组成

监测项目 滑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地下水活动、降雨是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以需要对其进行自动监测。而滑坡发生前,往往可以通过坡体、支护结构的位移迹象提前预警。 监测实景图

山体表面位移监测 山体表面位移监测是通过在坡顶和坡体建立观测墩,在观测墩上安放仪器设备,仪器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易滑坡坡体的位移监测。山体表面位移监测是基于GNSS技术,GNSS技术用于表面位移监测具有全天候作业,几乎不受气候影响,测站间也不需通视,这就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对地理环境依赖很大的缺点。

监测系统组成 位移监测设备施工安装 1、选点或放样 在选择连续运行的北斗基准站的位置时,原则如下:

基准站距离测区3公里以内为宜,尽量靠近数据传输网络; 基准站基础应相对稳固,最好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或冻土层以下2米; 站点应选易于安置接收设备且视野开阔的位置,视场周围高度在10度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免北斗信号被吸收或遮挡; 站点应该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最好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北斗信号的干扰; 站点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远离震动源(如铁路、公路等)50米以上; 安置和保护北斗基准站设备。在无人看守时,保证设备安全,防止有人故意破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防腐剂—苯甲酸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和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的方法和原理。 3.学习掌握用标准曲线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为了防止食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常在食品中添加少量防腐剂。防腐剂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在食品卫生标准中都有严格的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钾盐是食品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主要防腐剂之一。我国规定了苯甲酸(盐)在碳酸饮料中最大使用量为0.2g/kg。苯甲酸具有芳香结构,在波长225nm和272nm处有强吸收 由于食品中苯甲酸用量很少,同时食品中其它成分也可能产生干扰,因此一般需要预先将苯甲酸与其它成分分离。从食品中分离防腐剂常用的方法有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等。本实验测定雪碧中苯甲酸,含有人工合成色素、甜味剂等,但一般在紫外区无吸收,故不干扰测定,样品不用处理,苯甲酸(钠)在225nm处有最大吸收,可在225nm波长处测定标准溶液及样品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法,可求出样品中苯甲酸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日立UV-3010紫外-可见光谱仪;1cm石英比色皿;苯甲酸(AR);市售饮料 四、操作步骤 1.苯甲酸标准储备液配制: 称取0.1000g苯甲酸于100mL容量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定容,配制成 1mg/mL溶液,吸取此液5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每毫升溶液相当于苯甲酸100ug。

2.标准曲线绘制: 取苯甲酸标准储备液0. 00、1. 00、2. 00、4. 00、6.00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溶液稀释至刻度。以水为对照液,测定其中5号标准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波长范围为 200~350nm),找出λ 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3.样品处理和测定: 雪碧饮料除二氧化碳后,准确移取2.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在λ 五、结果与计算 从曲线上找出相应的苯甲酸浓度C x,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苯甲酸含量。 w=C x×V 1/V2V 1样品定容后体积V2所取样品体积 六、提问 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哪些食品中有防腐剂? 2.用什么方法从样品中把苯甲酸分离出来?

T 环境空气 硫化氢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F-HZ-HJ-DQ-0147 环境空气—硫化氢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居住区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 本方法适用于居住区空气硫化氢浓度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和公共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的测定。 10mL吸收液中含有1μg硫化氢应有0.155±0.010吸光度。 检出下限为0.15μg/10mL。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 m3。 测定范围为10mL样品溶液中含0.15~4μg硫化氢。若采样体积为30L时,则可测浓度范围为0.005~0.13mg/m3。如硫化氢浓度大于0.13mg/m3,应适当减小采样体积,或取部分样品溶液,进行分析。 由于硫化镉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所以采样期和样品分析之前应避光,采样时间不应超过1h,采样后应在6h之内显色分析。空气SO2浓度小于1mg/m3,NO2浓度小于0.6mg/m3,不干扰测定。 2 原理 空气中硫化氢被碱性氢氧化镉悬浮液吸收,形成硫化镉沉淀。吸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磷酸铵可以减低硫化镉的光分解作用。然后,在硫酸溶液中,硫化氢与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和三氯化铁溶液作用,生成亚甲基蓝。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3 试剂 本法所用试剂纯度为分析纯,所用水为二次蒸馏水,即一次蒸馏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钡和高锰酸钾再蒸馏制得。 3.1 吸收液:称量 4.3g硫酸镉(3CdSO4·8H2O)和0.3g氢氧化钠以及10g聚乙烯醇磷酸铵分别溶于水中。临用时,将三种溶液相混合,强烈振摇至完全混溶,再用水稀释至1L。此溶液为白色悬浮液,每次用时要强烈振摇均匀再量取,贮于冰箱中可保存—周。 3.2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溶液: 3.2.1 储备液:量取50mL浓硫酸,缓慢加入30mL水中,放冷后,称量12g对氨基二甲基苯胺盐酸盐[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CH3)2NC6H4·2HCl]溶液中。置于冰箱中,可保存一年。 3.2.2 使用液:量取2.5mL储备液,用1+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3.3 三氯化铁溶液:称量100g三氯化铁(FeCl3·6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若有沉淀,需要过滤后使用。 3.4 混合显色液:临用时,按1mL对氨基二甲基苯胺使用液和1滴(0.04mL)三氯化铁溶液的比例相混合。此混合液要现用现配,若出现有沉淀物生成,应弃之不用。 3.5 磷酸氢二铵溶液:称量40g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3.6 0.01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准确吸量100mL 0.1000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新煮沸冷却后的水稀释至1L。配制和浓度标定方法见附录A。 3.7 碘溶液c(1/2I2)=0.1mol/L,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再称量12.7g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并用水稀释1L。移入容量色瓶中,暗处贮存。 3.8 0.01mol/L碘溶液:精确吸量100mL 0.1mol/L 碘溶液于1L棕色容量瓶中,另称量18g 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3.9 0.5g/100mL淀粉溶液:称量0.5g可溶性淀粉,加5mL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中,并煮沸2~3min,至溶液透明,冷却,临用现配。 3.10 1+1盐酸溶液:50mL浓盐酸与50mL水相混合。

堆型艾美尔球虫的分离与病理学研究

家禽科学2009.12 收稿日期:2009-11-10 鸡球虫病是一种“二高一低”的寄生虫病,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饲料报酬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鸡的地方就有球虫的存在”。急性爆发时,会引起鸡大批死亡,慢性发病则会影响鸡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生产性能。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特别是成年鸡,影响鸡增重和产蛋率,降低饲料报酬。全世界每年因球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20亿美元,且用于药物预防球虫病的费用已超过数亿美元[1]。 据有关堆型艾美尔球虫(Eimeria acervulina )调查资料初步汇总,堆型艾美尔球虫在临床上多为混合感染,虽然致病力不强,但在鸡场中是最常见的,其危害严重,分布广泛,流行率高达97%。堆型艾美尔球虫的流行率如此广泛,且多为混合感染[3]。因此,对该种球虫进行分离纯化及病理学的观察,对建立球虫的纯种体系,进一步研究球虫的药物效应、产生的耐药性、致病性及疫苗研制,提供种源等资料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材料 1.1试验动物及饲料 三黄鸡购于阿克苏市天康 公司的鸡苗。出壳后便运回试验室隔离小间内的专用笼中饲养。喂给不含任何抗球虫药物添加剂的配合饲料。所有用具、饲料、饮水均做80℃的高温消 毒,做无球虫处理。并做粪检测,确保雏鸡在人工感染前为球虫阴性。 1.2主要试剂 2.5%的重铬酸钾溶液、洁净自来 水、40%的饱和生理盐水、福尔马林固定液、二甲苯,各种浓度的酒精、苏木精伊红染液、盐酸等。 1.3主要仪器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恒温振 荡器,OlympusDP70,Olympus CX31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目镜测微尺等。 1.4病理组织供试组织为感染纯化的堆型艾美尔 球虫第5d 后,剖杀感染鸡和不感染鸡的十二指肠组织。以1cm 长度病理明显的十二指肠为宜[4],固定。 2方法 2.1采样及处理2.1.1 采样 在阿克苏地区16个团场农户养鸡场 中随机收集新鲜粪便,将其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含有 200ml 的2.5%的重铬酸钾溶液的容器中,贴好标 签,带回实验室。 2.1.2 样品中虫卵的分离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 和离心沉淀法,把粪便中的卵囊分离出来。最后加入适量的2.5%的重铬酸钾,在恒温水浴箱中振荡使其孢子化。将培养好的卵囊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置于4℃冰箱内保存。 2.2堆型球虫的鉴定及分离2.2.1 初次分离和增殖 首先将混合卵囊,洗净重 铬酸钾液,接种12只无球虫鸡的嗉囊内,然后喂给清水。在此期间每天观察鸡的临床表现。自感染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HS200806) 作者简介:王时伟(1975-)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兽医寄生虫的教学和科研。E-mail:wswdky@https://www.360docs.net/doc/2c18375641.html, 堆型艾美尔球虫 的分离与病理学研究 * 王时伟1,艾买提江·艾白都拉 2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阿拉尔 843300;2.阿克苏地区畜牧兽医局) 摘要:采用单卵囊感染技术,从鸡球虫混合种中分离出一株堆型艾美尔球虫(Eimeria acervulina )。并对该株堆型艾美尔球虫的病理学做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堆型艾美尔球虫的寄生部位、肉眼病变、最小潜在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并做回归试验,用此球虫卵囊1×105个感染雏 鸡。取感染5d 后有明显病理变化的十二指肠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虫体寄生于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大量的肠绒毛遭到破坏、断裂和脱落。 关键词:堆型艾美尔球虫;单卵囊;分离;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S852.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09)10-0008-03 研究报道

地面沉降问题及其监测方法小结

目录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1) 1.2、地面沉降的类型 (2) 1.3、沉降灾害的成因 (2) 二、传统地面沉降检测手段 (3) 2.1、水准测量 (3) 2.2、三角高程测量 (4) 2.3、GPS测量 (4) 三、InSAR地面沉降监测 (4) 3.1、DInSAR变形监测基本原理 (6) 3.2、DInSAR数据处理流程 (8) 3.3、DInSAR测量缺陷 (9) 3.4、InSAR变形监测新技术 (10) 四、InSAR监测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10)

一、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原因 1.1、我国地面沉降现状 一直以来,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地球表面的形变引起的。其中不仅有地震形变、地面沉降、火山运动、冰川漂移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还有由于工程开挖、地下水抽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这些不可逆的地表形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长江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其中,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其中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黄河三角洲都受到严重的地面沉陷的影响。仅上海地区,自1921年发生地面沉降以来,沉降总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公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00亿元。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是上海市,1922~1938年地面平均下沉26mm,至1965年沉降中心地面沉降最大值达2.63m,最大沉降速度每年达110mm;北京市区东部600km2,地面出现沉降,最大沉降累计达550 mm;天津市1959年开始出现地面沉降,1980年范围扩大到7300 km2,沉降量100mm以上的范围已达900 km2,沉降大于lm的范围达135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5米;西安市地面沉降发现于1959年,到1988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米,年平均沉降量30-70mm的沉降中心有5处多,沉降量100mm的范围达200 km2;太原市沉降量大于200mm的面积有254 km2,大于1000毫米的沉降区面积达7.1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380mm。此外,宁波、常州、苏州市、无锡市、嘉兴市、杭州市、台北、沧州、唐山等地区也发现地面沉降,新开发的城市海口市也已出现地面沉降。我国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位于厚层松散堆积物分布地区。 图2 上海市地面沉降变化图 1、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 主要是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比强;地下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向外围扩展,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大面积沉降区。 2、小型河流三角洲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厚度不大以海陆交互相的粘土和砂层为主,压缩性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试题(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试题 (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970) 姓名:________ 评分: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 970-2018)适用于()中石油类的 测定。 A、地表水 B、地下水 C、海水 D、工业废水 2、《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 970-2018),当取样体积为 500 ml,萃取液体积为 25 ml,使用 2 cm 石英比色皿时,方法检出限为() mg/L,测定下限为()mg/L。 A、0.01 0.04 B、0.02 0.08 C、0.04 0.01 D、0.08 0.02 3、方法原理:在 pH≤2 的条件下,样品中的油类物质被正己烷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 钠脱水,再经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于()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石油类含量与吸光度值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A、200 B、225 C、250 D、325 4、方法中使用的正己烷,透光率需要达到()%以上,方可使用。 A、70 B、80 C、85 D、90 5、方法中消除干扰的方式是()。 A、萃取液经硅酸镁吸附处理后,可消除极性物质的干扰 B、高温加热回流冷凝 C、吹扫捕集 D、循环冷却 6、无水硫酸钠(Na2SO4)的处理方式:于 550℃下灼烧()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 瓶中,置于干燥器内贮存。 A、1 B、2 C、3 D、4 7、硅酸镁(MgSiO3)选用的规格为()μm。 A、100~200 B、150~250 C、200~300 D、250~350

8、硅酸镁(MgSiO3)的处理方式:于 550℃下灼烧() h,冷却后称取适量硅酸镁于磨口玻璃瓶中,根据硅酸镁的重量,按()%(m/m)的比例加入适量蒸馏水,密塞并充分振摇数分钟,放置() h,备用。 A、4 B、8 C、6 D、12 9、硅酸镁吸附柱的填充高度是()mm。 A、10 B、100 C、500 D、1000 10、石油类标准使用液:ρ=()mg/L。 A、60 B、70 C、80 D、100 11、石油类标准使用液是使用石油类标准贮备液配制,使用的溶剂是()。 A、甲醇 B、辛醇 C、正己烷 D、正葵烷 12、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比色皿规格是()cm。 A、1 B、2 C、3 D、4 13、以下关于样品的采集保存条件的描述,正确是()。 A、样品采集后,加入盐酸,酸化至 pH≤2。 B、如样品不能在 24 h 内测定,应在0℃~4℃冷藏保存,3 d 内测定。 C、样品最小采样量为1000ml。 D、采样瓶用棕色硬质玻璃瓶。 14、以下关于试样的制备,正确的是()。 A、试样在分液漏斗萃取过程中,要充分振摇 2 min,期间经常开启旋塞排气。 B、试样脱水过程中若无水硫酸钠全部结块,需补加无水硫酸钠直至不再结块。 C、试样吸附过程中,置于振荡器上,以 180 r/min~220r/min 的速度振荡 20 min,静置沉淀。 D、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按照试样萃取、脱水、吸附的制备步骤制备空白试样。 15、本方法的参比溶液是()。 A、甲醇 B、辛醇 C、正己烷 D、正葵烷 16、本方法的标准系列浓度是()。 A、0.00mg/L、0.25 mg/L、0.50 mg/L、1.00mg/L、2.00mg/L、4.00 mg/L。 B、0.00mg/L、0.50 mg/L、1.00 mg/L、2.00mg/L、4.00mg/L、8.00 mg/L。 C、0.00mg/L、0.75 mg/L、1.50 mg/L、3.00mg/L、6.00mg/L、12.0 mg/L。 D、0.00mg/L、1.00 mg/L、2.00 mg/L、4.00mg/L、6.00mg/L、16.0 mg/L。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方法 晏鄂川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前言 2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 人、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出危险区(被动撤离)等。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 、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综述分光光度法测食品中的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的硝酸盐 1.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主要有三种: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光光度法设备简单、操作快捷、灵敏度高、结果直观,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中一直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复杂介质中测定时易受样品本身颜色影响,所以样品前处理十分重要。 1.1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1.1.1镉柱法还原法. 这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33-2010)[1]中检测硝酸盐的方法,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使用镉柱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于波长538nm出测定吸光度,测得亚硝酸盐总量,由此总量减去不加锌粒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即得试样中硝酸盐含量。刘烨等【4】研究发现当镉柱高度为5cm,氨缓冲液PH9.15~9.78,水洗脱液是镉柱容积的2~3倍时,活化速度加快,还原效率及回收率都较高。针对该检测方法的样品预处理过程复杂、耗时长等问题,项锦欣[2]等改用天然高分子絮凝剂W-3 取代原有蛋白质沉淀剂——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不但节省试剂,且显著缩短处理时间。陈秋生[3]等人实验比较后发现用超声提取蔬菜中的硝酸盐,具有简单、高效、回收率高的优点。由于本法所用试剂为毒性很大的强致癌试剂,对环境和分析人员可能会造成危害,因此, 选择新的重氮化试剂和偶联试剂以降低试剂的毒性是许多环境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1.1.2锌粒还原法. 用锌粒做还原剂,在银离子催化下将食品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再按国标格里斯试剂法进行检测。之所以用锌粒不用锌粉,是因为用锌粉的还原液较浑浊,周峰[4]用20 目~ 30 目的金属锌粒代替锌粉, 还原液不产生混浊且易过滤,同时实验结果几近一致。肖义夫[5]实验室应用锌粒还原法对各类食品样品(包括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等) 中的硝酸盐进行了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4.0 % , RSD 低于5 %。认为该法重现性好, 准确度高,利于环保,其突出优点还有省时,从取样到出结果不超过2 h。 1.1.3直接显色法. 硝酸盐也可以不经还原,直接与显色剂反应。王亮等[6]利用酚二磺酸与硝酸根离子在无水的条件下生成黄色的硝基酚二磺酸,在403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冯颖等[7]依据硝酸盐与二苯胺在浓硫酸介质中反应生成蓝色物质的原理,根据显色深浅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样品中硝酸盐的含量。梁金平等[8]采用百里酚作显色剂测肉类食品中硝酸盐,此法最低检出限为1.25μg/25ml,在1.25-0.25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P<0.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0.048469X+0.000002,该方法的回收率良好。显色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操作较为简便。 1.1.4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将流动注射技术与分光光度法结合,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适合大批量的样品分析。Andradea[9]等人在2003年利用此方法同时测定了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其原理为:首先将NO3-还原成NO2-,NO2-在硫酸介质中还原成NO。NO在酸性条件下与铁(Ⅱ)、硫氰酸盐生成FeSCNNO+复合物,在460nm处的吸光度值与NO3-和NO2-的浓度成正比。该方法可以测定的硝酸盐浓度范围为1.00一10.00 mg/L,检测限为13mg/kg,精确性和准确性与AOAC方法相当。当样品量为5 g时,每小时可分析30~40个样品。 国内对流动注射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河海大学的孙西燕[10]等人设计了亚硝酸盐流动注射自动在线监测仪,并研究了仪器的最佳测量条件。用此流动注射全自动在线检测仪测定天然水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已经在日常环境监测中广泛使用。简述了AAS常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阐述了背景扣除对于原子吸收光度法的意义 以及近年来AA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度法;环境监测;应用 引用 随着仪器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加上各国学者广泛深入的研究,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已成为痕量和超痕量成分测试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监测分析 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之所以得到如此巨大的推广与应用,无疑是因为其本身的几大主要特点:(1)灵敏度高;(2)原子吸收谱线简单;(3)操作简单快速;(4)测量精密度好,准确度高;(5)测定元素多。 1.最佳测试条件的选择 选择最佳的仪器测试条件,能获得最好的灵敏度、稳定性、重现性和良好的 线性范围。不同的仪器,最佳的测试条件也会有所不同。分析工作者在平时的操 作当中要善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优选。 1.1吸收波长(分析线)的选择 准确地设定测量吸收波长是头等重要问题。通常选用共震吸收线为分析线, 测量高含量元素时,可选用灵敏度较低的非共振线作为分析线。如测Zn时常选 用最灵敏的213.9nm波长,但当Zn的含量较高时,为保证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可改用次灵敏线307.5nm波长进行测量。 1.2狭缝宽度的选择 狭逢宽度影响着光谱通带的宽度和检测器接受的能量。不引起吸光度减少的 最大狭缝宽度,即为应选取得适合狭缝宽度。 1.3试液提升量的选择 试液提升量受吸入毛细管的内径、长度、压缩空气的压强及试液的粘度等因 素的影响,应仔细的调节和选择。 二、原子吸收化法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前首要工作是调试仪器状态、配置样品及标准溶液,根据不同重金属, 通常使用0.2~1%光谱纯硝酸溶液或盐酸溶液作为试剂,样品消解方法不尽相同,方法有高温干灰化法、低温干灰化法、湿法消解法、酸浸提法等,一般根据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所示方法进行消解即可。 连接好相关仪器设备后对实验条件着手进行调整、优化,这需要长期的实践性以 及一定的操作技巧性,实验前调整雾化器、使用背景校正减少基体效应;实验中 适时地调整燃助比、火焰头高度,实验后对一些异常数据进行删减,可以优化标 准曲线、提高实验效果。 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主要为选择光谱分析方法,环境监测中常规重金属项目有铅、镉、锌、铜、锰、铁、铬、镍等元素,除清洁地表水或痕量分析适宜用石墨 炉法外,其他均推荐使用火焰法,可配置单标,也可配置混标,需要注意的是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