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复与阎锡山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赵宗复与阎锡山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摘要:赵宗复与阎锡山同是山西人,由于两人的思想信仰与精神追求不同,在教育思想上虽然有着共同点,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其相同点在于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等。其不同点在于阎锡山办学思想具有狭隘性,以个人意愿及利益为前提,为自己培养出后备力量。而赵宗复则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坚持把科学民主和爱国先进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进山中学在当时以民主进步而享有盛名。

标签:赵宗复;阎锡山;教育思想;进山中学

一、赵宗复与阎锡山的关系

赵宗复,字近之,1915年2月11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的大官僚家庭。其父赵戴文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弘文师范学堂,在日本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光复山西活动,历任山西省都督府秘书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监察院长、第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等要职[1]。在赵戴文生前,阎锡山对他是言听计从,视若手足。他身后,阎锡山在祭文中化用唐代诗人孟浩然《留别王维》诗中的两句话道出了自己的感受:“你归我不痛,惟觉知音稀”[2]。赵宗复年少时聪颖好学颇得阎锡山喜欢,后来被阎锡山重用,在赵宗复22岁时被委任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代理宣传部长。次年,从未涉足军界的赵宗复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第二战区政治部交通局局长。由此可以看出赵宗复与阎锡山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

二、进山中学成立的背景

进山中学创办于1922年9月23日,是阎锡山在山西创办的第二所私立中学,初名“进山学校”,后名“进山中学校”。进山中学的创办,是“进山会议”的产物。1920年6月21日,时任山西省督军兼省长的阎锡山,召开“进山会议”,会议的背景与原因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爆发了“五四”革命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族主义革命的序幕,进步思想伴随各种思潮涌入山西。这种形势对阎锡山的封建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维持其统治局面,阎锡山决定制定防范措施与策略,以抵制各种进步潮流的冲击。其具体办法是培养本省理论和实践干部人才。于是,为了适应此目的,“进山中学”便应运而生。“进山”二字,取自《论语·子罕》:“进,吾往也”的“进”字,“譬如为山”的“山”字,合而言之,有“前进登高”的意思[3]。

阎锡山对于进山中学非常重视,建校初期他亲自担任校长,期望进山中学也能像当年的黄埔军校一样,为自己培养出后备力量。阎锡山的高级军政官员都把进山中学作为其子女实现梦想、光宗耀祖的首选学校。于是,在抗日战争的后期,进山中校便云集了许多高官的子弟[4]。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进山中校的成长与阎锡山当初办学的目的背道而驰。阎锡山原意培养奴才的学校,却成为革命前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