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统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学习指导电子版

2010统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学习指导电子版
2010统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学习指导电子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2c18607938.html,/

统计业务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指导(书)

《统计法规》

第一章统计法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

一、统计法的基本含义

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二、统计法的特点

统计法具有两个特点:

1.统计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2.统计法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

三、统计法的作用

1.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2.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灵魂。完善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法律制度,是此次统计法修订的重中之重。

第二章基本统计法律规范

复习要点

根据法律规范效力的不同,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一、统计法律

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l983年12月813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该法律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决定》

进行了修正。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统计法律具有两个特点。

二、统计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该行政法规于l987年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0年6月2日由国务院批准做出第一次修订,2000年6月15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实施;2005年12月1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对其作了第二次修改。

三、地方性统计法规

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四、统计行政规章

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章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复习要点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是统计法基本精神的体现,是统计法所调整的统计法律关系的集中反映,是贯穿于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法律制度和全部统计法律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准则。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1.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

2.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

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一管理和公布

二、保障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

1.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独立单设

三、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

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3.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是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应当把握的一项基本原则

四、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五、统计资料保密原则

1.依法保守国家秘密

2.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

3.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第四章统计管理体制

复习要点

一、统计管理体制概述

1.统计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及分类

统计体制,又称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

目前,国际上的统计体制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集中型,二是分散型。二者具有不同的优点。

2.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现行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

1.机构和编制管理方面

(1)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工作岗位

(3)部门统计系统

2.经费管理方面

3.业务管理方面

(1)实行统一的统计标准

(2)对统计业务具有领导权或指导权

第五章统计机构与统计人员

复习要点

一、统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

1.统计机构的设置

统计机构是指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信息咨询和统计协调管理等活动的组织。我国《统计法》规定设立的统计机构分为两种: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都属于政府统计机构。

(1)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政府综合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独立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包括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

(2)部门统计机构

部门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部门统计任务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2.统计机构的职责

(1)国家统计局的职责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责

(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机构的职责(4)乡镇统计机构或统计员的职责

二、统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统计法》所称的统计人员,是指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

1.统计人员的职责及基本要求

2.统计人员的职权

(1)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2)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第六章统计行政许可制度

复习要点

统计行政许可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统计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根据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统计行政许可项目有三项:统计从业资格认定、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和涉外社会调查项目审批。

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是针对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提出的专业资格要求。

1.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主管机关及其主要职责

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负责编制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考试命题、制定考试管理办法和考务规则等工作;统一设计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样式,统一制定编号规则;依法撤销已经授予的统计从业资格等。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

2.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程序

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程序主要有申请、受理、审查与决定等。

(1)申请。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必须有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实施。此外,行为人还必须经过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

(2)受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承办机关对申请人的申请,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不同处理。

(3)审查。对统计从业资格申请的审查,分为初步审查和终审。

(4)决定。

3.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授予行为人从事统计工作的一种资格证明文件。

(1)持证人员的范围。

(2)证书的使用。

(3)继续教育。

二、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制度

1.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

《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2004年10月以国家统计局第7号令公布的《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所谓涉外调查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

2.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的机关

根据《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为涉外调查机构进行资格认定的机关。

3.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应当符合的条件

《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了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4.申请程序

5.关于涉外调查许可证件的有关规定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三年。

三、涉外调查项目审批制度

1.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权限。

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对涉外社会调查项目的审批。2.申请涉外调查项目应当提交的文件

3.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

《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对涉外调查项目的审批做出了具体规定。

第七章统计调查制度

复习要点

统计调查,是指统计部门按照法定的程序,依照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被调查者收集统计资料的活动。《统计法》所说的统计调查,主要是指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收集。

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制度

1.统计调查项目的概念

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统计调查目的,由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

我国的统计调查项目分为三类,即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各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

项目。

《统计法》第11条规定,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2.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审批和备案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国家统计局单独制定;二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其中,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备案。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分三种情况:一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二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独制定;三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3.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原则

(1)必要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统计调查制度的制定、审批和备案

统计调查制度,是指实施统计调查必须遵守的技术性规范。

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内容。

统计调查制度一经批准或备案即产生法律效力,统计调查应当按照依法批准或者备案的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5.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的内容

依据《统计法》第l5条的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未标明上述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调查活动。

二、统计调查方法

1.统计调查方法的重大改革

2.统计调查方法

(1)周期性普查

周期性普查是指根据事先确定的周期,通过逐个调查各个统计调查对象在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提供反映国情国力的统计数据的调查方法。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即根据概率理论,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单位进行统计调查,获取样本单位数据,并据以推断总体情况的统计调查方法。

(3)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

(4)利用行政记录

依照《统计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三、统计标准

1.统计标准的概念

《统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2.统计标准的制定

统计标准,分为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标准。

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报国家统计局审批。部门统计标准不得与国家统计标准相抵触。

四、统计调查经费

《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重大国情国力普蠢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第八章统计执法检查

复习要点

加强执法工作,必须实现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统计执法检查的基本含义

统计执法检查是指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1.统计执法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

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依法授权的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法具有统计执法检查权。

2.统计执法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

3.统计执法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4.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性

二、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和执法检查员

1.统计执法检查机构

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是指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设立的专门办理统计执法检查事项的内设机构。

2.统计执法检查员

统计执法检查员是指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任命或批准的从事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人员。

3.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和检查员的主要职责

4.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和检查员的主要职权

三、统计执法检查的对象

1.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统计调查对象

2.依法组织实施政府统计调查和管理公布统计资料的下级政府统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

3.从事涉外调查的涉外调查机构

四、统计执法检查的内容

统计执法检查是对现行统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11个方面。

五、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

1.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及基本要求

(1)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第二十八条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机关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违法案件,其中,在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管辖。

(2)基本要求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

2.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

(1)立案

(2)调查

(3)处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①案件审理

②处罚事先告知

告知义务,是指统计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对统计管理相对人履行的通告义务。《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统计行政机关履行告知义务应当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或之后履行告知义务,均属未依法履行告知义务。

③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④听证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给予较大数额罚款的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统计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⑤做出处理决定

被处罚单位在接到处罚通知后,如果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查处机关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⑥处罚决定的送达

⑦处罚决定的执行

统计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做出后,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Et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

款。

当事人对统计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结案

第九章统计法律责任

复习要点

一、统计行政处罚

1.统计行政处罚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

统计行政处罚作为一种具体的统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

(2)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3)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不适用于民事违法和统计犯罪。

(4)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违法行为人。

2.统计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统计行政处罚的原则,是指由法律规定、设定并在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主要有:

(1)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统计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统计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是法定的;

(3)统计行政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2)公正、公开的原则

公正原则,就是指在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时,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公开原则,是指做出统计行政处罚的规定要公开,要让全体人民周知,它是合法原则、公正原则的外在表现形式。

(3)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即“过罚相当”的原则。

3.适用统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

(1)违反《统计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2)违反《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

(3)违反《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

(4)违反《全国污染普查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

(5)有关统计规章关于处罚的规定

①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②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③违反《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4.统计行政处罚措施

《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7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根据这一规定,结合统计法的规定,我国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1)警告(属申诫罚的一种)

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行为的谴责和警示,其目的是通过对违法行为人一种精神上的惩戒,以申明其有违法行为,并使其以后不再违法,否则就要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2)罚款(属财产罚的一种)

关于罚款的额度,分两种情况:一是在立法中规定具体的数额。如:具有《统计法》第41条所列的统计违法行为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具有《统计法》第41条所列的统计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是在立法中不规定具体的数额,而规定一定倍数,以违法所得为基准,确定罚款额度。

(3)没收违法所得(属财产罚的一种)

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行为人通过违法行为获取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处罚形式。违法所得,是行为人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财产。对违法所得的没收,本质上是一种追缴,而不是违法行为人因实施违法行为所付出的代价。

没收违法所得适用的几种情况。

二、统计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统计行政处分,是指主管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其中,主管行政机关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任免机关。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

1.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第二条规定了统计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

2.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的统计违法行为

根据《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第三条至第十一条的规定,按照违法行为的种类和性质,可给予处分的统计违法行为包括l4类。主要有:领导人员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领导人员对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领导人员对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故意拖延或者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等。

3.适用于统计违法行为的处分措施

根据《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对公务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可适用的措施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处分措施。具体分为八种情况。

三、其他法律责任措施

1.其他行政法律责任措施

(1)通报

对通报的属性问题,在法学界一直存有争议;作为统计法律责任形式之一的通报具有三方面特征;通报适用《统计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几种统计违法行为。

(2)取消荣誉称号、追缴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对于因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而晋升的职务,必须撤销;对骗取的荣誉称号必须取消;对获取的物质利益必须予以追缴。

2.《统计法》关于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

刑事责任,是指依照刑事法律规定,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发生严重的统计违法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涉及《统计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所规定的统计违法行为。

第十章统计行政复议和诉讼制度

复习要点

一、统计行政复议

1.统计行政复议的基本含义

统计行政复议,是指统计执法机关在行使统计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与管理相对

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统计执法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活动。

统计行政复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统计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

(2)统计行政复议是上级统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层级监督的活动。

(3)统计行政复议以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4)统计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而启动。

(5)统计行政复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2.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1)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

统计行政复议范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事项的范围。

根据我国统计法和《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能够引起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有如下具体统计行政行为:

一是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二是行政不作为。

三是被认为行政侵权、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

(2)统计行政复议的管辖

统计行政复议管辖,从形式上看,是指复议机关受理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的权限分工。统计行政复议管辖权的确定主要有4种情况:

①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

②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其复议管辖权属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一般为本级人民政府。

③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复议管辖根据《统计法》第46条规定执行。

④对国家统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

3.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

统计行政复议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1)申请

(2)受理

(3)审查统计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在审查范围上,而应以全面审查为原则。(4)决定

主要有:①维持决定;②履行决定;③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

二、统计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诉讼的基本含义

统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判的活动。统计行政诉讼有以下特征:

①统计行政诉讼中的双方当事人,被告只能是行使统十行政权力、做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行政执法机关;

②统计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

③统计行政诉讼的起因是相对人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④统计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

2.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引起统计行政诉讼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有三类:

一是统计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二是统计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三是统计执法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3.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

4.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统计行政案件的职权分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统计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有3种情况。

5.统计行政应诉

统计行政应诉,是指统计行政机关接到人民法院的统计行政诉讼案件受理通知后,认为其符合被告条件,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所从事的一系列诉讼活动的总称。

(1)审查被告是否适格

(2)审查受理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3)做好统计应诉工作

具体包括:一是确定应诉人员;二是认真研究起诉书副本;三是提交答辩状;四是到庭应诉;五是对一审判

决及时做出反应。

《统计实务》

第一章综述

复习要点

本章对统计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统计调查制度及其管理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切相关的。

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全面定期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为补充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其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从而为国家制定长期规划、发展目标和重大决策提供全面、系统、详细的信息和资料,同时也为搞好经常性调查和开展抽样调查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三项,即:经济普查(每l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和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双重抽样和PPs抽样等。

按照样本抽选时每个单位是否允许被重复抽中,简单随机抽样可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

其他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三类。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

经过批准和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

复习要点

一、掌握政府与企业对统计的需求,以及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与原则。

1.政府统计需求

(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其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等指标。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的金融统计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

2.企业统计需求

(1)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决策需要

(2)反映市场信息需求

(3)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需求

3.统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1)以经济理论为指导

(2)正确处理政府、部门、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

(3)坚持“有所不为,方可有为”的原则

(4)正确处理会计、统计核算指标的统一

二、掌握统计基本单位划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统计用区划代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

三、掌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撰写方法。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调查表

4.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

5.调查经费预算

6.调查方案的撰写

7.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复习要点

一、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总体构成框架,基本指标概念、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分类标准。核算原则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人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2.常住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也称常住机构单位。区分一单位是否常住单位,应注意的两点:

(1)确定各经济单位常住性所依据的标准不是各单位的财产所有关系,而是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2)时间的长期性。

3.产品:生产活动的成粜。

产品接形态分为货物和服务:

(1)货物;人们对它有某种需求,并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这种所有权可以通过市场交易从一个机构单位转移给另一个机构单位。

(2)货物生产的特性:一是可以储存,二是可以运输。

(3)服务:生产活动的结果。该生产活动可以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

服务的特点: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服务的生产不能脱离需求单独进行。

两种服务分别为转形服务和增值服务。

产品按使用性质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4)中间产品: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它们可以是货物,也可以是服务。

(5)最终产品: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4.生产范围:第一是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是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是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5.消费范围:限于包括在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6.资产范围: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

7.流量和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存量。

8.核算价格:主要有三种:

(1)基本价格

(2)生产者价格

(3)购买者价格

9.核算体系的基本单位和部门分类

(1)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机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是住户,一是法人单位。

(2)所有常住单位划分为四大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房部门。

(3)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地点的唯一性;生产活动的单一性;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10.核算原则

(1)权责发生制

(2)估价原则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方法及分析应用

1.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人也称为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区别于固定资产折旧。

(3)增加值: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

2.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注意劳动者报酬与中间投入的区别: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属于中间投入。

3.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3)进出口:支出法GDP中货物出口和进口价值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4.不变价核算不变价生产核算方法有:基年价格估价法、价格指数缩减法、物量指数外推法

5.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6.GDP的分析应用

(1)经济增长率的计算与分析

(2)产业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3)最终使用结构的统计分析

三、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表中的平衡关系。掌握两个系数的特点

1.投入产出表是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领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

(1)表的基本结构

(2)表中的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

总投入=总产出

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人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2.基本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四、掌握资金流量核算中的指标概念及其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使用资金流量表进行收入分配及消费、储蓄等方面的分析

1.基本概念

(1)实物交易

(2)金融交易

(3)增加值

(4)劳动者报酬

(5)生产税净额

(6)财产收入

(7)初次分配总收入

(8)经常转移

(9)可支配总收入

(10)总储蓄

(11)资本转移

(12)净金融投资

2.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一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收到的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一资本形成总额-其它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3.资金流量表的结构及基本记录原则

4.资金流量表的分析应用

(1)结合收入分配过程分析收入的部门占有结卡构。

(2)针对可支配收入分析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关系。计算消费率和储蓄率。

五、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一定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货物、服务、收入方面的交易、无偿转让和资本往来进行系统核算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

(1)经常账户

(2)资本和金融账户

(3)储备资产

(4)净误差与遗漏

2.基本核算原则

3.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

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

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应用

(1)在GDP核算中的应用

(2)国际收支总量平衡分析

(3)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结构分析六、掌握资产负债的核算原则。指标概念及指标之间的关系1.资产负债核算是以经济资产存量为对象的核算。

2.基本核算原则

3.基本概念

(1)核算范围

(2)资产

(3)负债

(4)资产负债差额

(5)资产分类

4.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第四章国民经济行业统计

复习要点

一、农业统计

农业统计是反映农业再生产经营现状和过程的统计,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副渔服务业等5大行业大类的统计。

(一)农业的统计范围和统计单位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农户。

(二)农业统计的统计指标有

1.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

2.农产品产量

1)粮食产量

2)油料产量

3)水产品产量

4)猪牛羊肉产量

5)期初(末)畜禽存栏头数

3.耕地面积

4.农作物播种面积

5.有效灌溉面积

6.农用化肥施用量

7.农业机械总动力

8.农林牧副渔业劳动力

(三)农业统计调查方法

年度调查和定期调查。采取条块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通常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二、工业统计

工业是采掘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总称。我国传统上将工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一)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包括法人工业企业、非法人工业企业和工业产业活动单位。

(二)工业主要统计指标

1.工业总产值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

3)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2.新产品产值

3.工业销售产值:包括销售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

4.出口交货值

5.工业中间投入

6.工业增加值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三)工业统计调查方法

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

三、建筑业统计

建筑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具体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

(一)建筑业统计范围与统计单位包括建筑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二)建筑业主要统计指标

1.建筑业总产值

2.建筑业增加值

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5.自有机械设备

6.工程结算收入

7.企业总收入

(三)对建筑业调查方法

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取得资料。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统计(选学内容)

交通运输邮电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邮政、电信等国民经济行业。

(一)交通运输邮电业的统计范围包括从事相关活动的全部企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二)交通运输邮电业指标

1.铁路营业里程

2.公路里程

3.内河航道里程

4.民用航空航线里程

5.输油(气)管道长度

6.货(客)运量

1)货运密度

2)货物(旅客)周转量

3)铁路货车平均静载重

4)铁路货运机车日产量

5)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7.邮电业务总量

1)移动电话用户

2)电话用户

3)住宅电话

(三)交通运输邮电业统计主要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分别由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收集资料。

*五、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统计(选学内容)

批发和零售业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批发活动和零售活动。住宿和餐馆业由住宿业和餐馆业两大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构成。

(一)统计范围和统计调查单位

在我国境内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经营活动、提供住宿和餐馆服务活动的全部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主要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批发零售贸易业购、销、存总额

1)商品购进总额

2)商品销售总额

3)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三)调查方法

采用目录抽样调查方法,对限额以上企业实施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以及个体户实施抽样调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取重点调查和利用有关部门统计数据加工推算的方法。

六、房地产业统计

房地产业由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活动四个行业大类组成。

(一)统计范围和调查单位

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单位,也包括附营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活动单位。

(二)主要统计指标

1.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空置面积

1)房屋施工面积

2)房屋新开工面积

3)房屋竣工面积

4)不可销售面积

5)商品住宅竣工套数

6)竣工房屋价值

7)出租房屋面积

8)商品房销售面积

9)商品房销售额

10)商品住宅销售套数

11)空置面积

2.房地产开发项目情况

1)项目

2)项目个数

3)项目码

4)项目建设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

5)项目开工时间

6)项目竣工时间

7)项目所在地±地级别

8)容积率

9)绿化率

10)项目建筑面积

11)批准预售面积

12)批准预售套数

第五章专业统计

复习要点

专业统计是以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特定领域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活动,其统计数据不仅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也为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社会发展以及开展广泛的国际和地区比较提供基础数据。

一、能源统计

能源的概念及划分。

能源统计主要包括能源购进统计、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库存统计等三大方面。

(一)能源统计的相关概念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投入的能源/该介质的产量=该介质的当量热值/转换效率

(二)能源购进量统计包括购进量、购进量金额等指标。购进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源经销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

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2.购进量核算应遵循“谁购进、谁统计”的原则。

购进量金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

(三)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概念和统计范围

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其统计原则包括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不统计耗能工质等5条。

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量合计(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产量(四)能源库存统计指标的概念

能源库存量是指企业能源库存量,是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库存量的核算应遵循时点性原则、实际数量原则,要以验收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为准,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进行统计,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

(五)能源统计的主要分析指标有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l00%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全社会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

二、财务统计

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根据会计制度的不同,分为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两大部分。

(一)企业财务统计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以及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等三方面内容。

1.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一累计折旧

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2.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收入-费用=利润(亏损)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企业会计利润(损益)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3.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主要反映企业从业人员收入和增值税缴纳情况,是企业损益及分配的补充指标,为计算企业增加值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6%、l3%和l7%。包括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三个指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年末资产、上年结余、本年收入、本年支出、收支结余、经营税金(只限事业单位)等22个指标。

三、对外经济贸易统计

(一)对外贸易统计又称海关统计,主要包括国家进出口统计,以实际进出口货物为调查对象。我国规定,进出口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CIF)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FOB)统计。进出口国家(地区),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出口货物统计最终目的地国。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二)利用外资统计的对象是指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在中国境内所有利用外资的单位和部门,利用外资统计的资料来源是商务部,调查方法是全面调查,主要统计指标有批准企业(项目)个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外商直接投资等。

(三)对外经济合作统计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等。主要统计指标有: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派出人数、期末在外人数、雇佣所在国各类劳务人数等。

(四)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企业、团体等境内投资主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的对象和范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对外直接投资额、反向投资额等。

四、财政统计

(一)财政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加以统计,反映一国财政收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规模、所形成的结构、收支平衡与否的程度以及财政收支在动态上的变化。

(二)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三)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分类。

(四)财政收支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两个方面:1.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有两个指标: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一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人

2.财政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包括从总量层次上的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总量分析使用国家财力集中程度指标:

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动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反映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反映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五、金融统计

(一)金融统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相应的统计指标描述一时期的金融活动。金融统计包括银行信贷统计、货币供应与市场流通统计、金融市场统计。

(二)银行信贷统计的任务是以整个银行体系为主体,反映筹集和运用信贷资金的规模和构成,分析信贷资金收支的平衡状况。

银行信贷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其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银行自有资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以及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这些资金来源数额的总和就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总量,是一个时点总量

指标,或者说是一个资金余额指标,表明在特定时点上银行所拥有、可以使用的资金总量。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各项存款,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存款余额、存款余额变动额和存款收支发生额,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存款平均余额指标。

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去向主要有各项贷款、有价证券及投资、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财政借款等。信贷资金运用总量也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在实际情况中,各项贷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运用去向。常用的指标包括贷款发放余额、贷款累计发放额、贷款平均余额、贷款累计回收额等。

将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去向相比较,可反映银行信贷资金平衡状态,方法是编制一时期期末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表。

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所形成的差额称为信贷收支差额,货币净投放表现为付差(贷差),其差额由货币投放来弥补;货币净回笼表现为收差(借差),其差额通过回笼货币来消解。可看出,银行信贷资金平衡实质上就是货币流通量的供求平衡问题。

(三)货币供应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是通货净额或现金,最具流动性,最为活跃。

M1是M0

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被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简称货币)。

准货币,准货币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及财政的各种储蓄、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M2是较广义M2是M1

的货币量。

M3是M2

各类银行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的总和,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流通中的现金量即眠,称为市场货币供应量。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流通速度可以通过现金归行速度来表示,指平均每单位流通中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返回银行的次数,或每单位货币从银行投入流通又返回银行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天数)

现金归行次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

现金归行天数=当期货币平均流通量X当期日历天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总额

(四)金融市场是进行货币资金借贷和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买卖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将储蓄与投资活动联系在一起,由此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统计包括利率统计、债券股票统计和汇率统计。

六、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统计、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和劳动生产率统计等。

(一)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各单位在计算其从业人员时应按照“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的原则,以避免从业人员统计的重复和遗漏。用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两个指标来反映从业人员的数量。

期末人数是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也称为时点人数。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的计算。

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从业人员可以按用工期限分组、按工作岗位分组。从业人员增减变动与期末人数的关系是:

上期末人数+本期增加人数一本期减少人数=本期末人数

(二)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就业人员与失业人员的统计范围。

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X 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X 100%

(三)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上应以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其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等6项。

平均工资通常是指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平均工资,也称为平均货币工资,反映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工资的平均水平。

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

平均实际工资是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平均的实际工资,反映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反映平均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表明实际工资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程度。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四)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和《城镇劳动力调查制度》。

前者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方法,后者是以城镇居民户为统计调查单位的抽样调查制度,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一)固定资产统计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是指在报告期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单位和城乡居民,其统计范围包括:城乡建设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建设项目投资。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进行设计施工的基本单位,建设项目统计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础。建设项目可按建设性质、建设阶段等进行分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其构成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及其他费用。

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方法是根据已经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乘以预算单价,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单价法和部位进度法。

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格依据原则上是通过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额一律按实际价格即支出的全部费用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本年内收到的可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各种资金,包括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度内拨人或借入的资金及以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

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

的价值,应以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对象进行计算。计算价

格是通过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是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为对象,当工程建成,经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指标有: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建设规模、本年施工规模、自开始建设累计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指标有施工房屋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等,竣工房屋价值一般以结算价格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反映企业资活动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5个: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投资完成额/该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 内容:1、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2、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3、在实际工作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A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工业包括B、C、D.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以下15类门类: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

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二是服务部门。即其它14大门类 2、基本单位的分类 单位分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梅列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基本情况:全区法人单位3780个,产业活动单位4311个,个体经营户13572个。 法人单位: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下属的分支机构。例如:某某单位三明分公司等。 3、“四上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计量相关的基础知识

计量计量器具基础知识 [2008-12-26] 1.什么叫计量?什么叫测量?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和行天上石麟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动。测量是为确定量值而进行 的一组操作。 2.计量的内容有哪些? 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 量器具:量值伟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 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3.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 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 性。 4.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 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 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

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5.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 6.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7.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 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 8.什么叫量值溯源性?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分析常用统计公式

移动工单指标分析公式 =value (G2) =(L2-N2)*24 =TEXT(P2,"yyyy-mm-dd") =VALUE(TEXT(P2,"HH:MM:SS")) =TIME(HOUR(F2),MNIUTE(F2),SECOND(F2)) =(N2-P2)*24 值班人:合并后(利用MOD ,DAY,TEXT 提取日期,VALUE 转化时间) =IF(AND(MOD(DAY(TEXT(L2,"yyyy-mm-dd")),2)=1,VALUE(TEXT(L2,"HH:MM:SS"))>--"17:00"),"龙二海 ",IF(AND(MOD(DAY(TEXT(L2,"yyyy-mm-dd")),2)=0,VALUE(TEXT(L2,"HH:MM:SS"))<--"8:00"),"龙二海 ",IF(AND(MOD(DAY(TEXT(L2,"yyyy-mm-dd")),2)=0,VALUE(TEXT(L2,"HH:MM:SS"))>--"17:00"),"黄华东 ",IF(AND(MOD(DAY(TEXT(L2,"yyyy-mm-dd")),2)=1,VALUE(TEXT(L2,"HH:MM:SS"))<--"8:00"),"黄华东","白班")))) 超时判断: =IF(SUMPRODUCT(IF(ISNUMBER(FIND({"退服","光收发","RRU 未接入","主从监控链路","电源掉电","电源故障告警","AP 下线","无法监测MCRRH","RFM 通信","板卡通信失败"},D2)),1))*X2>2,"超时", IF(SUMPRODUCT(IF(ISNUMBER(FIND({"动力","传输","驻波"},D2)),1))*X2>24,"超时","")) =IF(SUMPRODUCT(IF(ISNUMBER(FIND({"退服","光收发","RRU 未接入","主从监控链路","电源掉电","AP 下线"},D2)),1))*Y2>2,"超时", IF(SUMPRODUCT(IF(ISNUMBER(FIND({"动力","传输","驻波"},D2)),1))*Y2>24,"超时","")) 最终版本(缩减版本) =IF(ISNUMBER(FIND("AP 下线",C2)),"WLAN",IF(OR(ISNUMBER(FIND({"光收发告警","主从监控","电源掉电"},C2))),"延伸退服",IF(ISNUMBER(FIND("0D1D",C2)),"延伸非退服",IF(ISNUMBER(FIND("全业务",C2)),"全业务",IF(ISNUMBER(FIND("传输 ",C2)),"传输",IF(ISNUMBER(FIND("非法开门",C2)),"动力门禁",IF(ISNUMBER(FIND("动力 ",C2)),"动力",IF(OR(ISNUMBER(FIND({"2M 接收到AIS","多载波模块与SUM 板","分组服务丢失","基站参数配置错误","基站内部连接线错误","基站硬件降级","外部告警板硬件故障","协议失败"," 驻波比告警"},C2))),"2G 驻波类",IF(OR(ISNUMBER(FIND({"星卡锁星不足","BBU IR 接口","RRU 智能天线降质","单板心跳检测失败告警","影响制式=TD","系统时钟不可用","星卡天线故障","通道配置与运行数据不一致"},C2))),"TD 驻波类",IF(ISNUMBER(FIND("-NODEB",C2))*ISNUMBER(FIND("射频单元",C2)),"TD 驻波类",IF(OR(ISNUMBER(FIND({"eNodeB 出现S1接口","BBU IR 光模块","BB 板","CB 板","CB 的定时系统","CPRI","EBP 故障1","ENB","CBCard GPS","License 试运行告警","LTE 小区禁用","MME 和eNodeB 之间","PCI 混淆","RFM","SIM 健康检查阶段","板卡通信失败","传输分集各路","传输光接口性能恶化","影响制式=TL","基站的FRU 管理状态失效","检测到节点回退","网元重启","检测到配置不一致","没有足够可用的modem 资源","模块没有应答","配置数据与设备硬件","天线口","一个周期内且RRC","用户面承载链路","时钟参考源"},C2))),"4G 驻波类 ",IF(OR(ISNUMBER(FIND({"F","eNodeB","H8"},C2)))*ISNUMBER(FIND("射频单元",C2)),"4G 驻波类", IF(SUMPRODUCT(IF(ISNUMBER(FIND({"Mediation 获取网元","SAM 无法获取","LTECellDown"},C2)),1)),"4G 退服", IF(OR(ISNUMBER(FIND({"network","eNodeB","H8"},C2)))*ISNUMBER(FIND("退服",C2)),"4G 退服", IF(OR(ISNUMBER(FIND({"F","H8"},C2)))*ISNUMBER(FIND("网元连接中断",C2)),"4G 退服", IF(OR(ISNUMBER(FIND({"JIHRNC","T-NODEB"},C2)))*ISNUMBER(FIND("退服",C2)),"TD 退服", IF(OR(ISNUMBER(FIND({"T-NODEB","HT"},C2)))*ISNUMBER(FIND("网元连接中断",C2)),"TD 退服", IF(ISNUMBER(FIND("JIHBSC",C2))*ISNUMBER(FIND("退服",C2)),"2G 退服",IF(ISNUMBER(FIND("无法监测MCRRH",C2)),"2G 退服",""))))))))))))))))))) =IF(SUMPRODUCT(IF(ISNUMBER(FIND({"金东","武义","兰溪","浦江","东阳","永康","磐安","义乌","婺城","方大","和勤"},C2)),1)),"保留","") =IF(ISNUMBER(FIND("东阳",C2)),"东阳",IF(ISNUMBER(FIND("武义",C2)),"武义",IF(ISNUMBER(FIND("婺城",C2)),"婺城 ",IF(ISNUMBER(FIND("金东",C2)),"金东",IF(ISNUMBER(FIND("磐安",C2)),"磐安",IF(ISNUMBER(FIND("永康",C2)),"永康", IF(ISNUMBER(FIND("义乌",C2)),"义乌", IF(ISNUMBER(FIND("浦江",C2)),"浦江",IF(ISNUMBER(FIND("兰溪",C2)),"兰溪",""))))))))) 指标分析要求: 故障历史 处理历史 报结历史 受理历史 白班历史 晚班历史 提取实际处理人:处理历史 超长历史 重复网元故障 故障分类筛选 值班工单员跟单受理

2017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

2017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于学生的身高,性别,年龄,成绩的数据,其中属于定性数据的是( )。 A.身高 B.性别 C.年龄 D.成绩 2.如果想得到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应该采取的统计研究方法是( )。 A.概率抽样法 B.非概率抽样法 C.询问法 D.随机实验法 3.下面有关调查方法正确的是( )。 A.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的样本对总体有代表性 C.统计报表是全面调查 D.非概率抽样调查中没有抽样误差 4.利用线段的升降来描述现象变动与时间上变化相依关系的图形是( )。 A.直方图 B.条形图 C.环形图 D.折线图 5.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或出现频率最多的值,在定性数列中( )。 A.肯定没有众数 B.一般不使用众数反映集中趋势 C.只能有一个众数 D.不一定有众数 6.某单位2010年职工收入分布是:,到2016年其职工的收入分布变化为:,说明该单位( )。 A.2010年时大多数人收入很高 B.2010年时有些人收入很低 C.2016年时有些人收入很高 D.2016年大多数人收入比较高 7.有甲乙两个班同学统计学的考试成绩,甲班40人平均成绩80分,每个人与平均成绩总差异( )为3700分;乙班35人平均成绩81分,每个人与平均成绩总差异为3500分。则这两个班统计学成绩的差异( )。 A.甲班比乙班小 B.甲班比乙班大 C.甲班等于乙班 D.不能确定 8.假定一个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地区和一个拥有五百万人口的地区,居民年龄差异程度相同,用重复抽样方法各自抽取每个地区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样本平均年龄的标准误差( )。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小 C.前者比后者大 D.不能确定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其精确度将( )。 A.保持不变 B.随之扩大 C.随之缩小 D.无法确定 10.由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时,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这是满足了评价估计量标准的( )。 A.有效性 B.一致性 C.无偏性 D.同质性 11.在对一个总体比例进行区间估计时,二项分布可用正态分布近似估计的条件是( )。 A. B. C. D. 12.进行假设检验时,对于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检验概率值P值是( )。 A.H0为真的概率值 B.H1为真的概率值 C.H0为假的概率值 D.H0为真时,其可能为离群值出现的概率值 13.回归分析中的估计标准误差数值( )。 A.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越好 B.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越差 C.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差 D.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使用价值越小 14.Q为销售量,P为价格,当,,,时,派氏销售量指数是( )。

统计业务知识

统计业务知识 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工作期限是指( )。 A.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B.搜集资料的时间 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答案:A 2.有意识地选择几个城乡结合部地区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在本市的生活状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答案:A 3.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A.职工月工资总额 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 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 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数额 答案:C 4.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 B.分组的组数

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 D.标志变异个数 答案:C 5.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50在第二组,80在第四组 答案:C 6.一个开口组距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600以上,其相邻组的下限为400,则该数列最大组的组中值应为( )。 A.500 B.650 C.700 D.800 答案:C 7.时点指标的数值( )。 A.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B.通常连续登记 C.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 D.具有可加性 答案:A 8.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5%,实际增长9%,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4%

B.180% C.103.81% D.3.81% 答案:D 9.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答案:D 10.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标准差不等,若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差大的,代表性大 B.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大 C.标准差小的,代表性小 D.两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答案:B 2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个体工商户若提供了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5 C.3 D.1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公式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及公式 第一章统计总论 ?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兼有的职能 第二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统计调查的种类 ?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 ?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5.调查误差的种类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 ?3.统计分组的关键 ?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 ?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 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 全距÷组数全距=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 第四章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 ?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包括: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最新初级统计业务知识义汇总

2010年初级统计业务 知识义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第五节国际收支核算 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用 国际收支是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因进行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收支。中国国际收支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对外经济交易为对象,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对一定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货物、服务、收入方面的交易、无偿转让和资本往来进行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以及采取应对调控提供依据。它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并与资产负债存量核算衔接,在反映对外交易的过程和结果方面,是其他四大核算所不可替代的。 一、国际收支表 国际收支表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常住单位(居民)和非常住单位(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交易。国际投资头寸表反映特定时点上常住单位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他调整引起的存量变化。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基本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制定的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四大部分,即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经常账户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A.货物 指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和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以及商品退货等。出口记在贷方,进口记在借方。 B.服务 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务服务以及政府服务。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上述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的上述服务的支出。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计量检定人员计量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您认为正确的请在()中划“√”,错误的请在()中划“×”)(每题1分,共25分) 1.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使用单位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己确定。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3. (×)体积的单位升(L)既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又是国际单位制单位。 4. (√)不带有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不是完整的测量结果。 5. (×)某台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可以表示为±0.3%。 6. (√)过去采用的“约定真值(相对真值)”和“理论真值”均称参考量值。 7. (×)测量的准确度就是测量的精密度。 8. (√)已知系统测量误差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9. (√)随机测量误差等于测量误差减去系统测量误差。 10. (×)测量不确定度是用来评价测量值的误差大小的。 11.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由国际单位制单位组成。 12. (×)计量单位的符号可以用小写体也可用大写体,用人名命名的计量单位符号,用大写体。 13. (√)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14. (√)修正值等于负的系统误差估计值。 15. (×)和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一样,准确度可以定量地表示。

16. (√)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的计量器具属合格计量器具。 17. (×)计量要求就是产品或工艺的测量要求。 18. (×)计量确认就是对计量器具的检定。 19. (√)对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企业可以自己制订计量确认间隔。 20.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测量都具有溯源性。 21.(√)测量过程的控制可以发现测量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22.(×)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所有条款都是强制性条款。 23. (×)能源计量范围只包括用能单位消耗的能源。 24. (×)电力是一次能源。 3.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承担检定。 二、选择题(请您在认为正确的句子前划“√”)(每题1分,共25分) 1.给出测量误差时,一般取有效数字。 A.1位 B.2位√ C.1至2位 2. 以下那一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A.秤是强检计量器具 B.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是强检计量器具 C.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表是强检计量器具 3.下面几个测量误差的定义,其中JJF 1001-2011的定义是。 A. 含有误差的量值与真值之差 √B. 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C. 计量器具的示值与实际值之差 4.以下哪一种计量单位符号使用不正确。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应用统计》期末 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合计20分) (1)一个旅游景点的管理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有80%游客照相留念,则接下来的两名游客都照相留念的概率是( )。 A.0.65 B.0.36 C.0.5 D.0.4 (2)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盒子摸球(不放回),则连续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0.6 B.0.3 C.0.5 D.0.4 (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5)在回归直线Y =a +bx 中,回归系数b 的意义为( )。 A .x =0时,Y 的期望值 B .X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Y 的平均变动量 C .Y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 (6)设随机变量2~(3,)X N σ,且(36)0.4P X <<=,则( )0P X <=( )。 A .0.1 B .0.4 C .0.6 D .1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的产量环比增长速度( )。 A . 年年下降 B . 年年增长 C . 年年保持不变 D . 无法做结论 (8)设()~X P λ,已知()()12P X P X ===,则()3P X =的数值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2018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析与写作含答案

2018 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析与写作含答案 2018 年初级统计业务知识考点习题:统计分析与写作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定时期工商税收入库数与同期GDP 之间的比值称为( B )。 A、税收收入弹性 B、宏观税负 C、税收比率 D、税收指数 2、经济税源调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和( C ) 三种。 A、普查法 B、抽查法 C、采访法 D、典型调查法

3、工业增值税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C )。 A、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增长率 B、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率 C、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增长率 D、本期工业增值税税源增长率/本期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率 4、省以下各级国家税务局的税收计划管理权限是( D )。 A、按当地经济状况编制税收计划 B、执行当地人代会通过的税收计划 C、在上级下达计划的基础上可以作局部调整

D、全额落实上级税务机关下达的税收收入计划 5、对国税机关来说,重点税源监控一般以( A )为对象。 A、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B、增值税纳税人 C、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D、消费税纳税人 6、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被称为( B )。 A、GNP B、GDP

C、总产出 D、总收入 7、在税收统计调查中,重点调查特别适合于( D )。 A、税务登记情况调查 B、税收负担率调查 C、税收计划执行情况调查 D、税源调查 8、在统计分析方法中,( C )可以描绘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和趋势。 A、平均分析法 B、相关与回归分析法 C、时间数列分析法 D、统计指数分析法 9、税收会计的会计基础是( D )。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现金制 D、分段联合制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计量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计量法》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2、《计量法》规定,处理计量器具准确定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3、《计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4、《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划和部门管辖的限制, 5、《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周期检定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6、计量器具经检定合格的,由检定单位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或加盖检定合格印。 7、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必须字迹清楚、数据无误,有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字,并加盖检定单位印章。 8、检定合格印应清晰完整。残缺、磨损的检定合格印,应即停止使用。 9、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具有法律效力。 10、计量检定人员有权拒绝任何人员迫使其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使

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 11、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统称为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12、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中,热力学温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开尔文,计量单位的符号是K。 13、在选定了基本单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以相乘、相除的形式构成的单位称为单位制。 14、在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中,旋转速度的计量单位名称是转每分,计量单位的符号是r/min。 15、测量值为9998,修正值为3则真值为10001,测量误差为-3。 16、某仪表量程0~10,于示值5处计量检得值为4.995,则示值引用误差为0.05%,示值相对误差为0.1%。 17、对某级别量程一定的仪表,其允许示值误差与示值大小无关,其允许示值相对误差与示值大小有关。 18、误差分析中,考虑误差来源要求不遗漏、不重复。 19、对正态分布,极限误差取为三倍标准差的置信概率为0.9973,取为二倍标准差的置信概率为0.9545。 20、仪表示值引用误差是仪表示值误差与仪表全量程值之比。 21、对于相同的被测量,绝对误差可以评定不同的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高低。对于不同的被测量,采用相对误差来评定不同的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高低较好。 22、高一级标准的误差应尽量选为低一级的1/3至1/10。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量法律、法规、规章及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量法律、法规及规章 一、我国计量法规体系 我过的计量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由计量法律、计量法规、计量管理规章以及要强制执行的计量技术法规等构成。 计量法律:《中华人民国计量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计量法规:《中华人民国计量法实施细则》、《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检定、管理规定》等——国务院批准或地方人大批准 计量规章:计量规章及技术法规等——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省级政府批准 二、计量法律 《中华人民国计量法》是1985年9月6日由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计量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计量管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计量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容如下: 1、适用围 1)地域:中华人民国境 2)对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个人 3)工作容:建立计量基准(标准)器具、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 2、计量监督 计量监督是按照计量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所进行的计量管理。在我国是按行政区划实施计量监督管理的,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计量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各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各自行政区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 3、强制检定 国家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电力部门与客户结算电费用的电能表、互感器、兆欧表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 4、量值传递与溯源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等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所测得的量值的准确和一致的过程。 所谓量值溯源,又叫量值溯源性,是指通过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量值能够与规定的计量标准、通常是国家或国际计量基准,相联系起来的特性。 量值传递是从国家基准出发,按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逐级检定,把量值自上而下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而量值溯源则是从下到上追溯计量标准直到国家的和国际的基准。两者在

2013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3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及答案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统计基本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调查职能 C.咨询职能 D.决策职能 2.2013年12月31日,我国将进行()。 A.农业普查 B.经济普查 C.人口普查 D.工业普查 3.从抽样理论上讲,()是其他各种抽样方法的基础。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抽样 D.多阶段抽样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法统计调查报表法定标识的是()。 A.表号 B.表名 C.批准文号 D.有效期限 5.统计生产的个阶段是确定()。 A.统计调查内容 B.统计需求 C.统计指标体系 D.统计调查方法 6.我国统计单位不包括()。 A.法人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 C.个体经营户 D.住户 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A.单产业法人单位 B.单产业基本单位 C.多产业法人单位 D.多产业基本单位 8.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经济活动遵循()原则。 A.独立性

B.关联性 C.同质性 D.异质性 9.根据新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三产业不包括()。 A.农、林、牧、渔服务业 B.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C.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D.建筑业 10.某地区为了解当地工业企业用电情况开展调查,此调查的调查对象应为该地区内的()。 A.全部企业 B.每一个企业 C.全部工业企业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1.在计算粮食产量时,从1964年开始薯类折算成粮食的比例为()。 A.2∶1 B.3∶1 C.4∶1 D.5∶1 12.农业统计通常采用()的方法进行调查。 A.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B.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C.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D.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 13.下列各项中,违反工业总产值计算原则的是()。 A.工业生产原则 B.终产品原则 C.收入法原则 D.工厂法原则 14.某工业企业3月份生产的成品在4月份销售给当地批发企业,这部分成品价值应计入4月份的()。 A.工业总产值 B.工业销售产值 C.新产品产值 D.工业中间投入 15.目前我国建筑业增加值通常是从()的角度计算的。 A.生产 B.支出 C.收入 D.成本 16.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总建筑面积计算值与()之比。 A.地下总建筑面积 B.总建设用地面积 C.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2016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预测题八含答案

2016初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预测题八含答案 1.如果某企业不服统计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应该由()向人民法院提供所主张的诉讼请求的有关证据。 A.人民检察院 B.监察机关 C.该企业 D.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此题中的被告即为“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2.2001年全国统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是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关

于开展《统计法》执法检查的通知,由()联合组织的。 A.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B.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税务总局、司法部 C.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部 D.国家统计局、中组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答案】A 【解析】1989年、1994年、1997年和2001年由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联合组织了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3.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既未申请复议,也未起诉,而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统计行政机关可以()。 A.依法强制执行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起诉 D.与相对人协商解决 【答案】B 【解析】统计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经过审查后作出的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对复议决定必须履行。如果申请人对统计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统计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统计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①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②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的,由统计行政复议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多年统计执法实践经验,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为()。 A.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B.立案、调查、审批、结案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